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高齡社會

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彈性調整生活樣貌 老成最適合自己的樣子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上午舉行2022高齡心理健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邀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針對高齡化議題發表看法。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上午舉行2022高齡心理健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邀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針對高齡化議題發表看法。記者葉信菉/攝影
葉信菉

聽健康

00:00/00:00

年長者常要面對孤獨及社會孤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正在寂寞的路上﹘﹘孤獨與孤立感的健康風險」為題演講。陳亮恭說,寂寞是種缺乏社會及人際關係連結的主觀感受,可能是表面雖有連結,但沒有打動內心或內心感覺沒有獲得支持,而產生不愉悅的內在感受。社會孤立則是有客觀評估指標,凸顯個人真實地斷絕於社會連結與人際關係之外,可能是獨居、單身、失婚等。

陳亮恭說,寂寞與社會孤立是近年研究熱點,特別是新冠疫情兩年多來,這樣的情形愈來愈多,許多研究期刊也進行全球性調查,兩者雖然成因不同,但彼此之間互相連動。

據2008至2020年相關大量期刊研究發現,已開發國家社區60歲以上高齡民眾近三成感覺孤單,「這比率比我們想像還要來得多。」分析29個已開發國家、1.2萬名個案,整體孤單盛行率為28.5%,其中65至74歲為27.6%,75歲以上為31.3%。此外,住宿型長照機構調查約有六成住民感覺孤單,嚴重寂寞及孤寂感更占三成。

寂寞與孤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失智風險。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
樂齡金句:要改變社會孤立,必須轉念,由自己開始,採取行動。
圖/陳亮恭提供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 樂齡金句:要改變社會孤立,必須轉念,由自己開始,採取行動。 圖/陳亮恭提供
社會孤立統計方面,陳亮恭說,依全球調查顯示,長者社會孤立比率約為24%,也就是約每四人就有一人,危險因子為男性、無婚姻、低收入、低教育,雖然這方面可以藉由增加人際互動等方式處理,但令人挫折的是效果有限。

陳亮恭指出,當有寂寞、社會孤立情況時,依全球流行病調查發現,將增加冠心病、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以及認知、活度能力衰退等風險。主因可能與長者不外出、不運動及內心壓力增加,影響全身發炎。另外,寂寞、社會孤立也會增加失智風險,陳亮恭說,國際研究發現,持續性孤單、孤寂感會影響腦部結構變化,

陳亮恭說,依針對30萬人、追蹤7.5年的大型研究分析發現,沒有朋友、人際關係差的人,死亡率較高。另依「聯合報」退休力調查發現,許多民眾的社會連結分數不高,且多是來自職場,因此退休後社會連結出現很大的危機。

陳亮恭提醒,若要改變寂寞、社會孤立,必須轉念由自己開始採取行動,讓自己動起來,建立新的習慣及行為,包括於孤立初期更加的活躍探索,養成改變大腦的習慣,度過人生困境。

「老」一定會面對退化及失去,但可以用技巧補償。

以「人老心不老,生活更美好」為議題,講者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吳治勳說,他就讀博士班七年中,曾與200多位長者聊天發現,許多人談到「老」時,總出現老糊塗、老頑固等負面字詞,可見「老」的固執、囉唆、記憶差、守舊等刻板印象,深植人心。

吳治勳說,「老」一定會面對退化及失去,如身體機能退化、失去社會網路,或面臨65歲強迫退休等,即便如此,並非代表什麼事都不能做。國際曾有研究指出,人面對老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先做好選擇,再把選擇的事情最佳化,再用其他方式進行補償。

他舉例,美國知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80、90歲了還在辦演奏會,學生問他,為何年齡這麼大了,演奏鋼琴還如此厲害?他笑著回答說,「我也是會進行判斷。」因年紀大,退化最嚴重的是演奏速度,但增長了對樂曲的詮釋,年老後會選擇最有感覺的曲子演奏,並用最多時間練習它、最佳化,再用小技巧加以補償。

吳治勳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樂齡金句:可認老、服老、心不老,專注智慧及慈愛。
 記者葉信菉/攝影
吳治勳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樂齡金句:可認老、服老、心不老,專注智慧及慈愛。 記者葉信菉/攝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老,心不老才能調整生活樣貌。

吳治勳說,鋼琴彈奏快慢是最重要的嗎?其實不是,歌曲的詮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年老的人要進行選擇、最佳化及補償,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好,並強調優勢。重要的是「心不老」,必須充滿彈性面對及調整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老。」吳治勳強調,每個人可以「認老」、「服老」及「心不老」,應專注於智慧及慈愛。智慧是實際生活的專業知識,其中需要很多經驗累積,而智慧的核心是慈愛,也就是仁愛而有慈悲心。

吳治勳說,「人老心不老,生活更美好」這不是二分法的概念,而是一個連續性的概念,應是藉由彈性及慈愛,「老成」最適合自己的樣子,以最美好的方式面對老化。就如他的父親常說,「希望大家一起好好的活,一起慢慢變老。」

高齡社會 健康老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