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1位晚期肺癌病患的費用,相當於8位早期病患。」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趙盈凱指出,早期肺癌治療費用遠低於晚期肺癌,術後標靶輔助治療雖然會增加費用,但可大幅降低復發,後續成本效益將更明顯。
以台灣C肝消除歷程為例,曾有學者估算,健保給付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在健康價值上的投資報酬率最多達30倍,多位肺癌治療專家認為,若健保投資於早期肺癌輔助治療,或許也會產生類似效益。
以肺癌人數最多的肺腺癌為例,中壯年、女性,都是家庭支柱及勞動中堅分子,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醫療政策委員會主委何景良指出,不少EGFR基因突變病患是50歲上下、不抽菸女性,除了工作也要照顧家庭,一旦肺癌復發,不僅治療費用大增,家庭也陷入大亂。及早介入輔助治療讓復發率下降,更有機會痊癒,盡早重返職場,對家庭、社會帶來安定力量。
臺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分析,以臺大數據來看,肺癌病患中,0期到1A期與第4期各占4成,1B到3A期約佔15%。若依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針對1B到3A期的EGFR基因突變病患,手術後首選採用標靶輔助治療,療程約需3年,相較於晚期治療,財務衝擊更易精準評估、掌握,對於健保總額、癌症新藥基金等預算,也更有效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呼籲,肺癌已經連續20年蟬聯癌症頭號殺手,晚期肺腺癌治療的健保給付拼圖漸趨完整,應將健保資源的重心逐步轉往早期,朝精進早期治療給付前進,才能邁向「預防復發、改善肺癌存活期」目標,對於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1/3」目標,才有更多助益。
‧77歲婦擁2千萬、住豪宅開進口車 陷入「隱性貧困」瀕臨破產
‧大晴天曬衣服易乾卻有副作用?「夏日洗衣術」和泛黃汗臭說掰掰
‧旅行總是便秘、腸胃不適好惱人!營養師揭5要訣讓你健康旅遊不掃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