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近年來癌症診斷最大的進步,找到驅動基因幾乎與找到好醫師一樣重要。」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提到,一名61歲的肺腺癌患者,第一線治療失敗後,次世代基因定序發現是 EGFR E20 突變,使用小分子標靶治療無效,但打雙標靶藥物兩周後馬上看到效果。
肺癌最新治療常須搭配精準的基因檢驗技術,傳統作法需逐一檢驗基因,而次世代基因定序可快速找出驅動基因,就能針對性投以標靶藥物,療效比傳統化療效果增加一倍。但目前僅約6成癌症患者能找到驅動基因,且部分基因尚無對應藥物。一名42歲的老菸槍男性患者,右上背疼痛一個多月,驅動基因為KIT,目前沒有藥物,很幸運地可以使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效果非常好。
賴俊良也強調,傳統化療並非完全無效。他有一名病患抗拒傳統化療,但標靶治療一直未見成效,後來終於同意化療,反而病情迅速好轉。因此,各種治療工具皆具價值,選擇對患者最有效、副作用最少的方式作為第一線治療,才能在抗癌之路上爭取領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