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顯示,台灣乳癌病人5年存活率逐漸追上日韓,但與美國相比較差。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分析,2022年台灣乳癌死亡率與1995年相比增加1.5倍,與民眾憂心年紀、副作用、外觀與生育導致晚期乳癌診斷比率居高不下有關。
據統計,台灣乳癌發生率與死亡率逐年增加,2022年每10萬人有逾90人罹患乳癌、逾10人死亡,原先乳癌攝影檢查利用率平均近四成,但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篩檢率略降至33.8%,8.2%新診斷即為晚期。曾令民指出,要降乳癌死亡率,須從篩檢、早期和晚期治療著手。
目前除了國健署將乳癌篩檢年齡擴大為40至74歲,健保去年至今擴大給付3乳癌新藥、新增4乳癌新藥,醫界也擴大乳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參與,全台94家非營利組織則提供病友服務,協助克服病患對治療的恐懼與疑慮。
此外,曾令民表示,台灣乳癌好發於45至64歲女性,但年輕乳癌患者乳房組織密實,現有工具仍有篩檢死角,故須精進篩檢工具,並加強對年輕女性的健康促進,盼多管齊下加快癌症死亡率下降速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