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5癌症論壇/營養+運動 癌後康復關鍵

癌友吃出好營養工作坊。記者葉信菉/攝影
癌友吃出好營養工作坊。記者葉信菉/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13日舉行兩場專業工作坊,聚焦營養攝取與運動復健,邀專家親自指導助癌友重拾健康。

高蛋白加地中海飲食

知名營養師劉怡里指出,癌症治療期間需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應占每日熱量15%至20%,建議選用乳製品、魚類、蛋類及家禽等優質蛋白質,避免高油脂及加工肉品,並避免過度低醣飲食,以免體力下降,影響療效。

劉怡里建議,癌友可多攝取各色蔬果,如芭樂、柑橘類等,以增強免疫力。若食欲不佳,可於餐前食用酸梅汁或果醋等酸味食物;若有噁心症狀,則可少量多餐並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營養師劉怡里(左)分享健康飲食方法,並現場打健康果汁。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營養師劉怡里(左)分享健康飲食方法,並現場打健康果汁。記者葉信菉/攝影

劉怡里推薦地中海飲食法,強調攝取天然多樣化的食材,如大量蔬果、全穀類、豆類和橄欖油等健康油脂,有助降低多種癌症的死亡風險。她並現場示範「抗癌、抗氧化活力養生飲」,以菠菜、芭樂、蘋果、香蕉、堅果及三寶粉製成,有助修復DNA、抗氧化並提升腸道免疫。

民眾熱烈參與工作坊,學習如何吃出好營養。記者葉信菉/攝影
民眾熱烈參與工作坊,學習如何吃出好營養。記者葉信菉/攝影

運動從離開椅子做起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政毅與民眾分享運動概念。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政毅與民眾分享運動概念。記者葉信菉/攝影

「以長期訓練取代長期照護。」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政毅說,癌後運動對患者的助益幾乎與藥物同等重要,但公園快走、土風舞等並非有效運動。他強調,癌後運動應是目的性訓練,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但「離開椅子,遠離靜態生活」是第一步,有效運動應含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等五大核心功能。物理治療師林昭印說,只做同一項運動「像只吃某一種食物」,不均衡就會對身體沒幫助;若快走或超慢跑,要做到很喘、流汗,才算達到訓練目的。

癌後運動處方工作坊。記者葉信菉/攝影
癌後運動處方工作坊。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物理治療師林昭印分享運動好處。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下午舉行癌症照護工作坊,物理治療師林昭印分享運動好處。記者葉信菉/攝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