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各國搶購新冠疫苗,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以「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形容「疫苗研發等同於展現國力」,強調政府應該將疫苗視為國安產業,並提出扶植國內疫苗的三大必要理由。
林奏延出席「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時表示,疫苗產業為生物醫療技術的總和,以中國為例,政府之力扶植疫苗產業,協助業者打入國際市場,這次新冠疫苗競賽中,表現優異。
至於美國,在疫苗研發上則是拔得頭籌,聯邦扮演合作夥伴 ,提供必需資金,並實施生物防衛盾計畫,以及設置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RADA,支援技術服務,簡化行政流程。
韓國則設立專責「疫苗產業技術推展院」,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PPP,政府給予優惠與補貼措施。日本同樣導入PPP模式,產官學界齊心協力,加速疫苗的開發。
林奏延強調,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已是先進國家扶植疫苗產業的主流趨勢,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共享成果,共用負擔開發風險。
林奏延說,台灣人口不多,內需市場較小,對於業者而言,誘因已經不高,更需政府關注,只可惜,台灣缺乏明確的疫苗產業政策,這次有機會化危機為轉機,盡素成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將疫苗產業視為國安產業,以跨部會方式來推動及扶植本土疫苗產業。
林奏延列舉出扶植疫苗產業的三大理由,首先為這次新冠疫苗抗體不知能夠持續多久,如果只壓寶或是購買國外疫苗,一旦疫苗來源不足,對於防疫將造成重大影響。
其次,目前仍不知新冠病毒未來演變,如果依照專家學者預估,新冠病毒流感化,未來可能必須每年接種,或是兩年打一次,更不能只依賴國外疫苗廠。
第三,新冠疫苗進入國際社會的最佳利器,近一年來,台灣為全球防疫績優生,但想在防疫下半場展現實力,就必須倚賴疫苗研發,正是所謂的「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
林奏延說,「政府在這場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拉高「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層級,由副總統或行政院副院長來統籌負責。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指出,樂見於疫苗主管機關--食藥署在角色上轉變,「以前是把關,現在轉變成伙伴關係」,此外,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願意傾聽產業界的聲音,溝通以以往更為順暢。
梁賡義表示,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設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整合產官學界的力量,中研院、國衛院均具備疫苗研發能力,但疫苗研發成本驚人,廠商是否有意願承接下來,進行三期臨床研究,以及接下來的量產問題,這些都需要建立制度,才能解決各項瓶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國內疫苗產業始於於九十二年,但因跨部會層級過低而失敗,迄今政府仍無明確疫苗產業政策,希望這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成為國內疫苗史上的轉捩點。
▌延伸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