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到11歲的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本周陸續開打,不少家長心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不敢讓孩子打,但又擔心BNT疫苗萬一遲遲不來、孩子染疫怎麼辦?不知該如此填寫意願書;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提供家長幾個思考的方向,包括分析利弊得失、邀請家人一起參與共享決策等,可以幫助做出不容易後悔的決定。
陳志金在臉書上表示,這幾天可能很多父母都陷入打與不打疫苗的兩難中,很多文章都分析了各種好處與壞處,他則提供幾個方向讓大家思考,包括;
1.發生率:考慮風險的可怕程度,需要加上它的發生率,例如:mRNA疫苗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10萬分之1、兒童染疫的死亡率則是萬分之1。
2.共享決策:和孩子們聊聊,邀請孩子、爺爺奶奶、姑叔姨舅等長輩們一起討論。孩子們所在乎的點是什麼?是單純害怕打針,還是擔心什麼副作用?同時也要考慮他的同儕之間,是如何看待有沒有打疫苗這件事?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
3.列出具體會後悔、愧疚的事:打與不打,父母最擔心的是「萬一自己做錯決定,怎麼辦?」「擔心將來會後悔」,可以列出打與不打,會有什麼後悔、愧疚的事?如果萬一發生了,有沒有什麼因應的方法?例如:孩子發燒,局部疼痛,有什麼處理的方法?孩子因為沒有打疫苗而染疫,傳染給年幼的弟妹或爺爺奶奶,如何避免孩子的內疚?大人如何不自責或責怪小孩?
4.擔心期的長短:打疫苗,擔心副作用,你會擔心多久?不打疫苗,擔心被感染,你會擔心多久?
陳志金表示,決策並沒有對錯,要共同討論,也應該讓孩子參與。一旦做了決定,就要共同承擔、共同面對,不要互相責怪,也不要回頭想,「早知道就做另一個決定」,人生沒有早知道,決定也不能重來。抉擇沒有對錯,不自責、不愧疚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彼此的支持與後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