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75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一周累計 84 例接種後死亡,其中有4例解剖後為心肌梗塞、支氣管性肺炎等。專家統整各國施打經驗指出,長者除了高齡造成免疫力衰退之外,多數合併慢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常常是造成長者猝死的原因。他建議,長者施打疫苗後三天至一周是關鍵期,由於病痛、 發燒反應不如年輕人明顯,要留意這段期間的身體變化,避免引發猝死造成憾事。
台灣國內疫苗接種死亡案例頻傳,並非例外。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指出,目前英國至今年6月2日為止,第一劑AZ疫苗已經施打約達到2千4百多萬劑,完成2劑的也有1千5百多萬劑。目前統計863位接種AZ疫苗後死亡,多半都是老年人且合併慢性病。衛生部門調查的結果也認為,猝死跟疫苗之間無明確的因果相關性。
另外打BNT疫苗為大宗的德國和挪威,其中德國自疫苗開打後至今年3月12日,一共發生286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平均年齡是74歲,發生的時間從接種後1天到40天不等。其中幾例解報告顯示,死因涵蓋肺動脈栓塞、心肌梗塞,甚至有因COVID-19導致嚴重肺炎等,至今無法證明死因與疫苗有因果相關性。
挪威則至疫苗開打後至今年3月為止,也發生23例75歲以上有慢性病的年長者在接種疫苗後死亡。其公共衛生辦公室認為,即使施打疫苗後出現極輕微的不舒服症狀,仍可能對長者造成不良影響,甚至超過疫苗帶來的保護,建議在疫苗施打前對80歲以上的年長者要更審慎的個別評估。
美國多以施打BNT及莫德納疫苗為主,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接種疫苗後在家中發生心因性猝死的案例,結論是與背景值相比,並沒有出現異常訊號。齊嘉鈺表示,由於目前COVID-19在各國施打狀況都是全新的數據,嚴重不良反應都要更多人數的回報跟觀察,目前只有兩種分析方向,第一、比較長者有施打及無施打疫苗前後的疾病死亡率;第二、死因解剖才知道有無因果原因。
齊嘉鈺表示,根據各國施打疫苗的數據來看,難以認定施打莫德納就會比AZ來得好,因目前任何因COVID-19疫苗較新,其作用在體內的狀況資料有限,死因仍須透過病理、解剖死因、流行病學進行綜合判斷,但目前疫苗造成的猝死仍無直接關係。
但他也強調,建議長輩施打完後,三天到一周內要留意身體變化,長輩對於疫苗施打的反應比較慢,施打後發燒跟痠痛等症狀不像年輕人那麼明顯,單純的發燒都可能讓長輩心跳加速、血流更快,造成原有慢性病惡化等,仍需要留意其可能的身體變化,避免造成憾事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