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35歲女老師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上課十幾分鐘就覺得喘,快要「凍未條」,要借助麥克風,授課不如從前有活力,經向中醫師賴香君求診後,評估為肺氣不足,在接受中藥調理、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說明,「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感染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多數新冠肺炎感染者在2到4周內可脫離急性期,但約有30%到60%仍具有持續症狀,若疲倦、胸悶、呼吸困難、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持續2個月以上,可能屬於「長新冠」患者。
賴香君說明,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調動氣血抵抗外邪,待急性感染期結束後,人體理應自行恢復原本的陰陽平衡狀態,但每個人狀況不同,若氣血尚未完全恢復,出現「虛勞」病徵,常見「長新冠」可分為四大類。
賴香君指出,一為氣陰兩虛型,吸不到氣,口乾、自覺低熱等,平時就可以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養陰食物,生活起居忌熬夜、勿過度運動大汗出。二為肺脾氣虛型,以疲倦為主、胃口不佳、胸悶腹脹、大便稀軟表現,可食用黃耆、黨參、茯苓等,睡眠要充足,可稍午休、柔和運動、避風寒。
賴香君說明,三為肝鬱氣滯型,表現憂鬱、焦慮、失眠、胸悶,可喝疏肝解鬱茶,如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宜作息有節、緩緩深呼吸、柔和運動;四為清氣不升型,常見症狀為思考、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可用補腦如黃耆、黨參、天麻等燉補,起居勿過勞過度用力。
賴香君建議,患者除了中藥調理、食療,也可以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起居有節,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