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預防自保

疫情引起焦慮症 三徵兆籲就醫


圖/聯合報提供

55歲陳太太一踏進診間,就對醫師大聲喊著「醫師,我覺得我得了焦慮症。」急著描述在疫情期間生活受到的各種影響。她自述,每天的心情隨著確診人數起伏,出門在外隨時會害怕別人不戴口罩或咳嗽;更是頻繁的洗手、噴酒精,洗到手都脫皮了,還是忍不住一直清洗;而且長期戴口罩戴到耳朵痛,也不敢脫下來。

另外,陳太太家中也有多種狀況發生,包括先生住院小手術,頻繁進出醫院,讓她害怕自己及家人得病;而和先生一起經營的公司,也因疫情而營運停擺,她害怕養不起員工,對未來抱持悲觀想法,整天心神不寧、晚上睡不好,全身痠痛、疲累,更常和先生起衝突,只想逃避而求診。經醫師診斷為「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症」,目前門診治療中。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除了防疫人員、醫護人員、患者承受重大心理壓力,一般民眾也可能因擔心恐懼而過度焦慮。精神科醫師呼籲,民眾若受疫情影響,出現超過預期的焦慮、悲觀,造成自身痛苦或人際衝突等三徵兆時,應適時緩解壓力,並可考慮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近期門診觀察發現,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或間接的壓力,導致有憂鬱焦慮症狀、關係問題、經濟困擾的個案明顯增加;也有部分原已有焦慮、憂鬱、恐慌的個案,因擔心疫情期間出入醫療院所感染,而未按時回診,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症狀加重。

施佳佐說,因疫情引起的壓力來源,主要有健康、關係、經濟、未來不確定感等四方向。健康部分,為擔心自己或家人得病;關係則是在家時間變長,會使相處、意見相左起衝突頻率增加;經濟部分,則是各行各業工作受影響、收入減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則是不知疫情未來走向,進而影響未來規畫,感到無所適從。

施佳佐提醒,在疫情期間,有病症時仍需就醫,慢性病者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在家時應正向思考,改變看事情視角;對於疫情相關內容,每看30分鐘就放空一下,以免大量資訊引起焦慮,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

焦慮症 心理壓力 新冠肺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