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聽歌、看電影 專家:專注正向事物產生療癒力
社群降低孤立感 但別被謠言蠱惑
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現在比當年SARS時期好很多,因為有手機、LINE等社群網絡,因此可以和人溝通、聯絡,隔離感不再那麼強烈。但社群軟體如同兩面刃,可以和人溝通,但也可能因此傳遞錯誤訊息。對此,張玨認為可趁這個機會,學習從轉傳的訊息中分辨真偽。
面對疫情帶來的疏離感,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台大圖書資訊學系兼任教授陳書梅則表示,可運用「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來提升隔離期間的心理防疫力。
閱讀除了可以讓人專注在美好的事物、轉移注意力,紓壓解悶、降低焦慮之外,也可進一步挑選療癒性素材,透過閱讀產生療癒力。而廣義地閱讀不僅包括書本,也包括音樂、電影、紀錄片等影音素材。
療癒三階段 從認同到領悟
若是在心理沮喪時,便給予理性的防疫素材,教導民眾應該「如何做」,這些資訊往往無法進入眼簾。陳書梅說,療癒性素材要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可連結個人生命經驗,照見當下的處境產生「認同作用」;接著能夠釋放與宣洩負面情緒,並引進正面情緒產生「淨化作用」;最後則是可從作品中找到「元氣」與「能量」,在面對困頓時找出解決方法,產生「領悟作用」。
陳書梅以歌曲「回到過去」和「分手快樂」舉例,情傷時聽到這兩首歌都因為唱出失戀心情,因此讓人都有認同作用,覺得自己被理解,並且被「秀秀」。但是被認同後,必須有正向的力量導入,因此「分手快樂」中的歌詞「離開舊愛/像坐慢車/看透徹了心就會是晴朗的」,讓這首歌不只停留在認同和安慰的階段,還多了「走出泥淖」的下一步。
磨難古今皆有 閱讀淨化心靈
在這波疫情中,陳書梅推薦包括卡繆的《鼠疫》、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和薩拉馬戈的《盲目》,韓國作家金琸桓《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作為「書目療法」的書單。
卡繆1947年出版的《鼠疫》,以遍地鼠屍、屍臭沖天的疾病現場,直視恐懼與生命意義;馬奎斯1985年寫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則描述霍亂、戰爭與愛情;薩拉馬戈1995年出版的《盲目》,描寫一種失去視覺的傳染病某天忽然降臨,當失明者愈來愈多,只剩下少數沒有失明的人見證社會秩序崩壞;韓國作家金琸桓今年初出版的《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則以真實MERS病患為藍本,描述醫院的輕忽。
陳書梅說,這些作品讓人們看到不論現代/古代人、亞洲/西洋人都有類似的磨難,「我們不是唯一的受難者」,進而達到認同的作用而被安慰。隨著故事發展,和故事主人翁一起獲得「淨化作用」和「領悟作用」,找到面對疫情的解方。
聽聽正向歌曲 轉換心情
除了小說故事,陳書梅也推薦歌曲、詩歌可作為防疫期間的心靈處方箋,包括蘇軾的《水調歌頭》、費玉清的《人生按個讚》、張韶涵《隱形的翅膀》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楊俐容表示,雖然人面對未知恐慌是正常機制,但若是過度,仍需要適時求助,現在政府提供許多資源,例如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
如何判斷自己需要求助?楊俐容說可透過「生理」和「認知」判斷,親友也可協助提醒。生理上的線索包括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速、手心容易冒汗或是身體出現不適應的反應,例如胃痛;認知上則是發現自己每天都在看相關的訊息且控制不了。
袁瑋則表示,若是原本有焦慮症狀的病人因為疫情惡化、無法控制,便需要就醫尋求藥物治療和放鬆治療,並將重心放回自己的生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新北居隔逾5萬飆新高 推出獨居身障一條龍到宅照護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65歲以上快篩陽即確診今上路 侯友宜:過程快很多
輕重分流怎解急診壅塞?指揮中心:僅5%確診需住院
篩陽長者到醫院確診眉角多!陳時中提醒:美食街不能去
240名確診護理師照服員帶病返工 暖心原因曝光
2歲女童急性腸胃炎高燒併發熱痙攣 驗出確診收治
快篩陽或有症狀,台大三種門診怎麼選?副院長親自解惑
與病毒共存把握四原則 醫:有無染疫都需補充營養素
台北+9772!65歲快篩陽算確診 家人可去急門診代領藥
衛福部立醫院每天PCR採檢2000多人 祭5大措施加快速度
51名醫護抱病返工、醫護不敢篩 陳時中:沒篩就沒確診
「〇加七」疫情恐升溫政策會走回頭路? 陳時中:沒打算
已賣出3500萬劑快篩 陳時中:第二輪下周開賣
明起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可算確診 指揮中心公布流程
輕重症分流取消年齡住院限制 陳時中:回歸醫療專業判定
0+7新制今上路 盼簡化流程 竹縣衛生局:沒那麼輕鬆
她喉嚨刺痛唾液快篩3天陰性 鼻咽快篩一用「浮2條線」
幼兒外出戴口罩、外罩塑膠袋? 兒醫給3理由:母湯喔!
洗手要洗多久才乾淨? 毒物教授實測結果告訴你
輕症居家照護喉嚨痛怎麼辦? 醫分享秘招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0+7」新制明上路 業者:防疫保單隔離金難以理賠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基隆2歲確診童不治 醫籲家長掌握兒童ICU醫院名單自救
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 醫師建議:每天漱口降低病毒量
醫建議有「這一條件者」需備2支快篩 原因曝:5天內要拿到藥
染疫康復後何時可以開始運動健身?專家提供體能恢復指南
民間自救…快篩劑救急 民代發起互助平台
父母陪同孩子被居隔…防疫保單不理賠?金管會說明原因
猜你喜歡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圖表整理包/一樣居家差很多 一圖秒懂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直播/本土確診直衝8.5萬 陳時中:新增將近三成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51名醫護抱病返工、醫護不敢篩 陳時中:沒篩就沒確診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