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南部一名船廠工作人員衍生家庭與職場群聚,共有12人陽性,很可能為台灣本土首次出現BA.5變異株的群聚。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今表示,台灣疫情面臨另外一波海嘯,最新消息顯示,南部社區可能有BA.5群聚感染大約12人,這是一個星星之火,如何讓他不要燎原,希望能夠集思廣益。
台大醫院今召開記者會,邀請學者探討新型亞變種BA.4、BA.5威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根據國際疫情推估,變異株佔比從20到40%,大約需要26天,40到60%需要11天,加起來大約就是37天,按此推估,台灣可能在8月中到8月底,BA.4、BA.5變異株才會達到影響比較顯著的流行規模。
陳秀熙指出,要是變異株沒有流行,8月中或許可降低到單日1萬例以下,但如果流行起來,單日可能仍有1到2萬例,至多約3萬左右,但要強調的是,仍以無症狀和輕症佔絕大多數。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經築起,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只要繼續於致力於「疫情減害+幸福生活」雙軌防疫即可。
陳秀熙強調,BA.4、BA.5很容易可以檢測出來,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和輕症,雖然Omicron家族的變異株傳播方式多元,擁有1傳12的高傳播力,BA.4、BA.5傳播力也強,但是嚴重度沒有改變。
至於境外解封,陳秀熙表示,台灣身為少數還沒有BA.5本土疫情的國家,一向採取高規格邊境防疫,本土疫情的發生,勢必會影響到邊境解封的腳步。不過,根據各國經驗,變異株佔比至少要到50%才會有顯著的影響。各國BA.4、BA.5都已高達7成以上的情況下,民眾大量感染後,大部分國家都有自然保護力,台灣也可以跟上腳步,與國際接軌。
陳秀熙說,台灣邊境從3+4改成0+7的時程,應搭配著新常態生活的腳步,其中醫療量能的釋出是一大重要因素。另外,也需要搭配疫苗護照、幼兒接種疫苗和高風險群持續施打追加劑,善用抗病毒藥物除了預防重症,也能減少傳播。
「醫療量能要恢復正常,不容易」陳秀熙分析,如果能把法定傳染病類別從第五類改為第四類,可帶動民眾端和醫療供給端,朝常態化方向前進。改列第四類之後,改以定點的哨兵式監測,取代現有的全面監測,這將幫助現在仍因疫情而有諱疾忌醫心理的民眾,漸漸回到醫療院所照顧好自己的慢性病和癌症。
至於醫療供給端,陳秀熙說,按照目前法定的隔離措施,醫療院所很容易面臨人力短缺的衝擊,「知道執政者一直有在調節,但可能要更有效率一些。」
高嘉宏表示,醫院立場就是全力配合傳染病相關規定,雖然目前中央要求的專責病房開設比例已經降低到5%,但台大醫院收治確診者的數量還是遠超過這比例。還好醫護人員疫苗接種比例高、自我防護做得好,目前沒有醫護人員因為照顧確診者而染疫。醫護人員都期待幾個月後可能問世的次世代疫苗,幫助正常醫療服務推動,減少超額死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