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本土個案昨暴衝至八萬五千多人,中重症死亡人數也隨之攀升,截至昨天為止,共累計四○九例重症病例,其中三二三人死亡,粗估重症死亡率達七成九,往前回推,五月一日粗估重症死亡率五成三,到六日變成六成,十二日來到六成八,可謂節節上升。專家認為,重症死亡升高,與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投藥太慢等兩大因素有關。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重症死亡個案大都以長者為主,集中於六十五歲以上,原因在於癌症、慢性疾病等共病。此外,新加坡疫情走得比台灣還快,但迄今仍無兒童重症死亡的個案,但台灣已有兩名幼兒死亡,可視為重大警訊。
邱政洵說,第一線臨床觀察發現,染疫兒童無法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只能使用「瑞德西韋」,一旦重症,常併發腦炎、哮吼、呼吸衰竭等症狀,非常棘手。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兒童接種疫苗,研究證實,若兒童接種疫苗,保護力可達八成八,且接種七天後就有保護效果。
邱政洵表示,除訂定幾歲兒童可住院、幾歲可住集中檢疫所外,指揮中心應該讓基層診所間負起第一線諮詢、看診等醫療工作,並以「防疫大作戰」等方式向家長宣導,真正達到輕重症分流的效果。
前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這樣數字雖少了時間等細節,但仍可從中推估,這波重症死亡率上升,原因在於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以及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時間太晚。最近指揮中心已經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更改用藥指引,只要快篩陽性,即判定確診,迅速給藥,應可降低相關死亡率,再等一兩周後,就可從數字看到成績。
此外,指揮中心應整理出輕症患者轉為中症、中症轉為重症甚至死亡等數字,就能清楚知道在哪個防疫環節上需要補強,才能減少悲劇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