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蜂擁至社區篩檢站和急診做PCR的人潮壓力,已反映在五一勞動節連假全國PCR陽性率。根據疾病管制署5月2日凌晨0時30分公布的最新資料,5月1日通報5萬277件,確診1萬7085件,陽性率高達33.9%。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超過30%已經很高,因為國外陽性率再高也很少高於40或50%,台灣疫情早就進入指數成長,現在只是更明顯呈現病人快速增加的疫情上升段。
對照過去幾天陽性率,4月26日僅8%,27日為9%、28日13.8%、29日18.5%、30日21.7%,5月1日已經是4月26日的4倍,相較於前一天,5月1日的單日增幅也高達8%。
黃立民表示,命中率很高,代表會出來做PCR的民眾自己的判斷都算是很準,或是大多數已經經過醫療判斷和篩選的,是「挑選過」較具風險或可疑的病人,陽性率的母數已經有偏差。
除了採檢母數的偏差,高陽性率也反映出檢驗量不足的問題。黃立民表示,現在PCR檢驗的方便性低,有症狀的民眾想要做個PCR,會面臨許多程序上的重重困難,急診和醫院都大塞車,「一定有很多人快篩陽性後,選擇自我隔離,不想通報也不想再驗PCR。」
基於以上因素,黃立民說,30%的陽性率算很高,但絕對數值並沒有太大的代表性,但可以從陽性率的跳升去推論,現在疫情就是明顯的指數型成長階段。「其實早就在指數成長了,現在只是更明顯而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