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的3+4新制,需要發給每名密切接觸者5支公費快篩。指揮中心昨以單日確診5000人、每人匡列5名密切接觸者為基礎,進行樂觀預估,認為周日發配全台的70萬人份試劑應可用一個禮拜,不過,今天一早就傳出台東縣庫存告急。
每次地方反應快篩沒貨,指揮中心一率都說「國產試劑有共同供應契約,若還叫不到,中央全力協助」,昨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希望五月以後可以穩供」,感覺中央也沒有十足把握。到底共同供應契約出了什麼問題,為何連國產快篩試劑產量都搞不定?
醫檢師全聯會常務監事、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抗原快篩試劑有分「家用抗原快篩」、「醫用抗原快篩」兩種,廠商都會預測未來需求、按照供需去排程生產。在這波疫情爆發前,醫院用量比較大,藥局居家快篩銷售情況不好,所以廠商會優先排程生產醫院所需的醫用快篩,家用快篩排程在後。
「現在家用快篩需求突然暴增,但廠商要轉換排程,沒那麼快。」高智雄說,口罩國家隊整備上比較單純,因為口罩製造業比較單純,主要是物理性的裁切組裝,但如果要整備快篩國家隊,問題就複雜多了。抗原快篩試劑牽涉到微量精細的生化反應,廠商各有產生單株抗體的專利技術,還要把單株抗體黏合到試劑套組裡面,製程非常複雜,已經是接近奈米技術的概念。
高智雄表示,製造抗原快篩試劑的原料是需要進口的,國內產線也受到國際航運大排長龍影響,加上國內需求導致廠商開始轉換排程,連醫院都會擔心醫用快篩試劑供貨出問題。為此,許多醫院也在打聽亞培、羅氏這兩大國外快篩廠商的進口順不順利,還好目前了解進口端並無太大問題,只是需要以專機空運,運輸上比較複雜。
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所教授張鴻仁表示,「共同供應契約」是政府和醫院常用的採購機制,它的觀念就是開一個標案,可接受價格的廠商就來登記,有供貨需求時,採購方就按照合約的精神跟廠商拿貨。這在承平時期很方便,不需要一天到晚去開新標案,醫院採購藥品也很常這樣做,因為不能確定確切需要數量。
「現在是非常時期,不太了解是誰在估算需求。」張鴻仁表示,就他了解,指揮中心是有個後勤單位在專門處理檢驗、疫苗、治療這些所有物資推估。如果政策與供應之間出現問題,導致政策不知道怎麼執行下去了,就應該要趕快把供應面和執行面弄清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