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邁入第19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今宣布每周一上午將定期直播,分析公共衛生對於戰爭防治的重要,今首度開播,直指三大危機正威脅烏克蘭人民健康。陳秀熙指出,開戰至今,烏克蘭平民傷患與死者人數已超過1500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校友、醫師許辰陽指出,烏克蘭還有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治療,慢性病及癌症病患的治療都面臨中斷。公衛學者范僑芯則提醒,逃難期間難以維持防疫措施,疫情可能因此上升。
陳秀熙表示,公衛應該扮演預防戰爭、促成和平的角色,可分為三段防治。初段是阻止戰爭延續,次段是減少戰爭傷亡,末段是戰後長期療傷。這次在初段防治上非常遺憾,未能阻止,戰爭還是發生了,現在只能結合跨領域專業,讓戰爭的傷亡減少到最小,特別是要調查評估人命的損傷、健康組織和醫療設施的損失,已這些實證數據,作為促成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的重要基礎。
人命的死傷,是目前烏克蘭平民面臨的一大威脅。陳秀熙指出,在2月27日到3月9日期間,烏克蘭平民累計傷患已經達到957人,死亡達到549人,死傷共計超過1500人。由於戰爭期間很難有準確的人口調查,需要依賴目擊者及戰爭人員描述、政府官方報告、新聞報導等資訊,再經過全球相關研究單位的確認和校正,才能得到比較貼近戰爭導致直接和間接傷亡的真實人數。
陳秀熙表示,戰爭所造成的死亡主要是發生於70歲以前的「提前死亡」,2000年以後因諸多戰爭衝突造成的死亡,主要集中於15到29歲及30到44歲男性,兒童及青少年的傷亡也不容小覷,受到各國高度注目。1990年後戰爭最頻繁的區域在非洲,1994年發生於盧安達的戰爭,估計死亡人數至少高達50至100萬人,死傷最為慘烈。
物資的缺乏,是第二大威脅。許辰陽指出,目前戰爭首缺物資是氧氣,烏克蘭當地還有2000位新冠肺炎病患需要治療,還有不少產婦在防空洞裡面分娩,這些新生兒也有可能有氧氣治療的需求。因應戰爭產生大量的外傷傷患,需要緊急傷口處理的衛材,也將面臨缺乏,包括繃帶、嗎啡、藥物等。
許辰陽表示,戰爭導致供應鏈中斷,藥品可能斷貨,威脅到需要持續服藥治療的慢性病患。例如糖尿病患可能因無法取得胰島素,而產生致命的併發症;高血壓和癌症病患所需要的治療也可能因此中斷。最後是醫療照護需要基本的民生物資,包括食物、電力、乾淨的水,這些都會因為戰爭而無法穩定供給。
范僑芯日前也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直播中,指出戰爭和逃難將帶來疫情擴散的隱憂,導致兩國內外交迫。范僑芯表示,俄羅斯每天確診人數單日高達10萬人,每天大約800人死亡,因疫苗施打率低,兩劑覆蓋率僅49%,追加劑更是只有9%。烏克蘭確診人數雖微幅下降,也有每天3萬人之譜,死亡則是每天300人,加上戰爭帶來傷患、破壞醫療設施,當地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受到逃難潮影響,民眾逃難期間難以維持社交距離及口罩配戴等措施,疫情也可能因此上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