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延燒,社會擔憂餐廳內用風險提高,桃園市應該先禁內用,甚至先升三級警戒,但專家建議別再走回頭路,落實餐廳清消、要求員工完整接種,甚至三天篩檢一次,也可落實「疫苗護照」試著與病毒共存,才能避免經濟再次遭疫情重擊。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冠疫情初期原始病毒株,民眾吸到病毒不一定被感染,甚至得密切接觸十五分鐘才有感染風險,但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強,環境有病毒就較易傳播,只要匡列與採檢範圍擴大,有機會防堵疫情往外擴散。
洪子仁說,禁止內用當然可以防止擴散,但應該思考防疫與經濟間比例原則,也得懂得與病毒相處,餐廳清消標準作業流程要落實,員工也要打疫苗,更可每三天篩檢一次,當然也可再討論是否只收打完兩劑疫苗的顧客。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要完全避免感染,當然是禁止內用、關閉餐廳,但這並非現在防疫目的;禁內用會嚴重影響民生,別再執著升三級警戒以面對病毒「流感化」,政府也應「盡快落實疫苗護照」的防疫措施,「確診者進入餐廳用餐才造成染疫,不是因為內用;有隔板也沒用」。他說,環境傳播的難度比較高,即便餐桌、把手有病毒,但必須觸摸後摸口鼻才容易被感染,只要吃飯前洗手、噴酒精,感染機率較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