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3傳染病臨門 教授金傳春籲行政院:速開全國專家會議
有「冠狀病毒之父」美譽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近期自美返台,隔離中受訪表示,台灣應思考二劑疫苗覆蓋率達到幾成可開始鬆綁防疫、與病毒共存,但恐得長期與口罩相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並不樂觀,因為完整接種率超過八成的以色列和新加坡,每日病例還是很多。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認同不能鎖國,但至今看不到指揮中心提出長遠防疫規劃,秋冬又面臨人流感、禽流感、新冠肺炎這三大傳染病,呼籲行政院儘速針對Delta變異株召開全國防疫專家會議、虛心學習各國優秀防疫策略。
金傳春表示,台灣不能一直鎖國,但也還沒有條件期待與病毒共存,因為現在接種率還太低,而且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最大的不同,是只要發生群聚,就能很快就篩選出新的優勢病毒,就算完整接種疫苗還是有突破感染,只能預防重症死亡。
金傳春憂心忡忡,眼看Delta已經登陸,必須為本土疫情做好最壞的打算的指揮中心,雖然每天開記者會,卻至今都沒提出任何有系統的、長遠的科學防疫計畫。
「現在已經九月了,今年冬天得同時考慮人流感、禽流感、新冠肺炎三大傳染病,」金傳春呼籲,十月以前必須在行政院層級,針對Delta病毒召開「全國防疫專家會議」,廣納專精於病毒、免疫、防疫的專家意見,謙虛互相學習,「學法律的手要放開來。」支持科學研究趕快進行,學者各就各位支援政府,提供防疫規劃所需的基礎。
金傳春舉例說,2015年登革熱大流行的時候,當時的衛福部部長蔣丙煌就開了這樣的會議,後來疫情就控制得很好;2003年SARS疫情時,當時研究量能比現在好很多,大家合作推動冠狀病毒研究,金傳春當時也被派去萬華做血清流行病學研究。
反觀現今,金傳春說,這次雖然大家還是分頭努力,但是整合效果很差,相對於病毒和疫情的變化,指揮中心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只是一直在追趕,不夠及時,也沒有超前。雙北五月疫情高該趕快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卻沒做,許多未知的事情現在更難再找答案。
金傳春表示,台灣防疫確實有自己的優點,最要感謝民眾對於戴口罩、勤洗手的接受度很高,公共場所設置酒精洗手設備的比例很高,這些公共衛生防疫措施還是很有用的。但別忘了,世界各國的資料也都出來了,有些國家防疫策略比台灣好太多,我們也要虛心去學習。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1%康復者嗅味覺異常! 羅一鈞曝可能原因
推估台灣未成年染疫死亡恐達300人?專家:不要用美國模式推估
孩童確診發燒憂傷腦 兒科醫:燒過「這溫度」調節中樞恐失靈
兒科醫盼升「三級警戒」防海嘯 林奏延:兒童醫療不要用大人思維
發燒童最快1天猛爆急性腦炎 急診醫曝方法降低發病率
未滿6歲染疫盛行率高 專家:高於當地盛行率1.4至2.6倍
乾咳、喉嚨痛...是新冠or感冒? 醫揪「痰液顏色」:出現這色小心了
這波死亡恐破萬 專家籲快速投藥
兒童腦炎發生率萬分之1「很嚇人」
染疫=無敵星星?主動染疫好?醫:就算無敵踩空也會死
致死率上升恐破千分之一 陳時中:是警訊
檢驗試劑敏感度不同 石崇良:快篩陰卻有症狀應就醫
快篩陽確診今上路 李秉穎:漏接2成「偽陰性」危害更大
美CDC研究:1/5成年確診者患「長新冠」 影響多種器官
快篩陽=確診上路 石崇良:有助找出更多染疫潛藏黑數
15兒童重症已7腦炎 李秉穎曝2異常症狀應儘速就醫
微溫、吐瀉、譫妄、跌倒 老年人染疫 注意四大非典症狀
家長燒聲、頭痛「整組壞掉」 醫師秒懂:這情況比快篩陽機率高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分析今年12國家地區新冠致死率 陳建仁:台灣0.04%最低
快篩陽取代確診明上路 陳建仁:所有防疫都需滾動檢討
快篩陽確診最快明上路 專家:精準快篩才能預防重症
潛在新冠肺炎死亡黑數 專家曝老年人4大症狀不可輕忽
清冠一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教授這麼說
長照機構確診人數破萬 專家籲機構、臥床老人應「清零」
疫情何時到高峰? 專家曝一張數據圖:各縣市分開看更清楚
莊人祥:估5、6月疫情高峰 7月底案例有可能低於千例
陳時中:疫情短期不會暴增 個案數上升是必然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邁向共存 醫師曝應思考如何有秩序輪流確診積群體免疫
猜你喜歡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清冠一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教授這麼說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確診者圖文日記/我以為我可以隨時接受闔眼 確診後才明白「生命是個變數」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本土+80835! 中重症+408、死亡+127 雙創新高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感染Delta、Omicron BA.1、BA.2有不同新冠後遺症風險嗎?英國最新數據揭曉
打過新冠疫苗後染疫可獲得超級免疫力?專家解析「刻意被感染」到底是不是好主意
QA/清冠一號 哪些人可吃?標準療程吃幾天?
確診發燒、咳嗽、喉嚨痛…搶不到清冠一號,中醫師教「不吃藥」妙方對付3大魔王症狀
快篩陽性如何「自己/委託親友協助」視訊看診? 5步驟教你完成,真人影音示範跟著做就上手!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預防性投藥將擾亂免疫系統 中醫:沒確診服用清冠一號就像把五臟六腑放進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