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多來,許多國家機場入境篩檢陸續發現「台灣輸入個案」,但指揮中心總以「疫調顯示,應為境外感染」回應。即使外界質疑,國內顯然有許多未被發現的本土感染個案,最後都因一切「指揮中心說了算」,總被歸於境外感染。
疫情爆發一年多以來,指揮中心力求「+0」,讓疫調出現浮動式標準,只求美化防疫數字,始終不願正視新冠病毒可能早在社區流竄,這一兩天感染者暴增,新增一百八十名確診者,其中一百多人感染源不明,頓時戳破「全球防疫資優生」假象,個別確診者疫調已不可行,如何減災減害,成為現階段防疫關鍵。
當感染人數眾多,釐清足跡、傳播鏈,以及匡列接觸者等防疫作為,參考價值驟降,指揮中心應透過廣篩找出可能的感染者,除在萬華設置快篩站,有必要擴至全國。
就跟打地鼠遊戲一樣,哪個地方冒出感染源不明的個案,就應在附近設置快篩站,一棒敲下,動作明快,盡快找出無症狀感染者,讓社區感染盡速止血。
雙北地區已至第三級警戒,兩地單日就新增一六四例個案,超過百例感染源尚待釐清,可見病毒已深入社區,理應廣設快篩站,讓身體不適的民眾就近接受篩檢。
此外,不少感染者在診所多次就醫,最後轉至大醫院才確診,為此,指揮中心祭出萬元獎勵措施,希望基層診所醫師提高警覺性,但成效有限,許多診所醫師不太想幫病人安排採檢,一旦篩出陽性個案,需歇業兩周,損失將是萬元獎勵金的數十倍。指揮中心應擬定配套措施,讓基層醫師積極投入防疫。
疫情日趨嚴峻,政府應該盡速盤點國內現有醫療量能,除床位、負壓隔離病房、抗病毒藥物,且需備足氧氣筒等醫療救人設備,並讓集中檢疫所接手輕症、無症狀患者,減輕醫療院所負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