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團隊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因受試者出現脊髓炎不良反應而喊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近期國際大廠對於緊急授權態度漸趨保守,安全性獲重視。
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疫苗研發是讓全球恢復正常生活的一線希望。其中,牛津大學和國際知名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可能搶先問世的疫苗,昨天因一名試驗參與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已暫停疫苗試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是否有副作用、不良反應本來就是監測的一大重點,該項臨床試驗主要是看到一例個案出現脊髓炎的嚴重不良反應,為了安全起見,才會先暫停臨床試驗,釐清不良反應和疫苗是否有關。
張上淳強調,這是疫苗臨床試驗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釐清後再由專家小組評估是否繼續進行,國內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也會密集監測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碰到同樣會暫停。
陳時中表示,臨床試驗本來就是為了發現問題、確認效果而設計的程序,有問題發生並不意外,但如何謹慎處理相關案情或有無隱瞞,是外界更關心的。
陳時中說,前陣子大家對緊急授權使用都很感興趣,但近來可以看到各國態度漸趨保守,認為安全性需要被考慮,台灣在審查相關計畫時,都秉持一定標準進行,僅行政程序給予幫助來加快進度,但對於實驗跟研究本質都沒有放鬆。
張上淳指出,國產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計畫都經過食藥署審查,通過後就按照計畫執行,其中分為三期,執行時會密切注意安全性問題,尤其是全新的疫苗,必須在第一期就釐清要打多少劑量,才可以產生抗體,直到第二期受試者人數破千,除了能了解安全性,也能更清楚抗體產生狀況,最後還是要經專家評估安全性、有效性,確認都夠好,才能在緊急狀況時供民眾使用。
此外,有美國醫師認為,年底前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恐無法如期完成。
張上淳說,臨床試驗計畫提出時都會設定時程,但因受試者人數很多,收案狀況將影響計畫是否能照原訂時程完成,例如計畫原訂要收案3萬人,就要收好收滿,究竟能否如期完成,他無法評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