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今天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新興傳染病,必須透過人才交流合作防疫,他也以SARS防疫為例說明,好的人才交流培育相當重要。
人才循環大聯盟與美國在台協會製播「疫情過後的新世界」節目,今天邀請陳建仁在節目中分享台灣抗疫成功的關鍵等。
陳建仁表示,國際交流經驗在他一輩子學術生涯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他從碩士班畢業留在台大當助教時就開始進行「國內留學」,當時美國海軍的第二醫學研究所是設在台灣,研究者都是從美國來,所以那時候就跟他們合作。
陳建仁回憶,當時跟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做B型肝炎研究,研究團隊後來建立了B型肝炎慢性感染會引起肝癌的研究,這是全世界被引用最多有關B型肝炎的研究,那時的經驗對他受惠良多,他也覺得應更加充實自己知識跟技能,後來就考公費留考到英國。
陳建仁說,在英國學到的有關傳染病防治、流行病學研究等技術,在今年對抗新冠肺炎或是當年對抗SARS的時候都有用上,很感謝當時老師給的教導,到後來回台灣,在台大教書,又到美國擔任客座教授,開始進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讓他覺得人才交流很重要。
陳建仁以SARS為例分享,當年爆發時,台灣不是在世界衛生組織裡面,所以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幫忙時並沒有得到幫助,但美國CDC那時派了20個專家來台灣,那時雙方從早到晚積極合作,最後控制住SARS。
陳建仁回憶,當年到美國訪問,美國衛生部長還向他道謝,這讓陳建仁不解,認為應該是台灣要感謝美國。後來才知道美國SARS防治的標準作業,都是到台灣的這些人學會後送回去美國的,所以有好的人才交流培育、鏈結,互相幫忙協助,防疫才可以做得更好,台灣在國際人才合作上應該更加強。
此外,陳建仁說,這次總統蔡英文一直提到Taiwancan help,但help不只是把口罩捐贈給疫情嚴重國家,更重要的是在這次防疫技術、科技以及疫苗、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新興傳染病」,但只要大家可以互相合作、人才交流、技術互通,世界可以更美好。
至於台灣國際人才應怎麼合作跟交流,陳建仁建議,可提供更多國際交流平台讓各式專家有機會互相分享經驗,資訊才會有更好流通,另外透過數位連結、技術,也能有很多機會與不同國家的專家交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