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近期標有「消毒」、「殺菌」等詞的商品賣得火熱,其中紫外線燈相關產品,尤其受到民眾青睞。但,消基會今(22)日提醒,紫外線具潛在的危險性,須正確使用才能安全且有效殺菌。不過,此次抽樣的15件紫外線燈產品,多未在包裝上標示警語,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加強管理。
消基會指出,紫外線(UV)是指波長介於10nm~400nm的電磁波,由於已超出可見光範圍,無法以肉眼觀測。自然界中的紫外線來自太陽光,在太陽光波長範圍內的紫外線又可以大略分為三種,分別為UVA、UVB、UVC。但,要達到殺菌效果,波長建議在280nm以下,且良好的殺菌效果,還要評估波長、強度與照射時間等因素影響。
消基會表示,理論上,若達到足夠條件,才可殺滅照射範圍內的細菌、黴菌、病毒等,但紫外線穿透力低,易被微塵顆粒吸收,且受紫外線破壞的細胞若未完全破壞,細胞能再修復、活化,故UVC殺菌力僅能稱為消毒,難以達到滅菌的程度 。
消基會指出,本次調查發現部份產品對於UVC的說明似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像是以「對皮膚無直接傷害」、「對身體安全無害」,宣稱UVC對身體無害,這種用語往往讓消費者輕忽UVC可能的危險性,消基會呼籲業者應充分說明UVC對人體潛在的危害,另主管機關也應對於UVC產品的警語提出相關規範。
此外,消基會也提醒,本次調查中也有部分紫外線燈未標示有效照射時間,以及未標示有效照射距離範圍,不論未標示照射時間還是有效照射範圍,均尚有改善的空間。
且市面上部份紫外線消毒產品為強化自身產品殺菌效果,還會搭配臭氧機的功能一起販售。但,消基會表示,室內臭氧濃度過高可能導致肺部不適,使用時需要人畜撤離,且使用後須間隔一小時以上才能進入房間。若紫外線燈有搭配臭氧功能,必須格外注意使用方式,避免殺菌不成,危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另,有些紫外線燈管含汞蒸氣也是另一個可能的汙染源,消基會提醒,除了丟棄時須交由資源回收人員處理,若不慎破裂,處理時也需有完整的防護措施,像是戴手套、口罩等。
消基會表示,政府目前對於紫外線殺菌產品的販售與標示,尚無規範機制,但考量紫外線殺菌產品的不當使用,易造成消費者的傷害,消基會呼籲政府應針對紫外線殺菌產品儘速訂定産品品質、結構、警語、標示等相關規範,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