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等機構在學術期刊《柳葉刀•傳染病》刊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唾液病毒載量,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周最高,之後隨時間下降。
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初期具有最高的病毒載量,可以解釋新冠肺炎快速傳播的特性。
澎湃新聞報導,作者指出,三分之一新冠肺炎患者的口咽後(深喉)唾液樣本在20天或更長時間內仍能檢測到病毒RNA,儘管其抗新冠病毒表面和內部蛋白的抗體已經形成。病毒峰值載量與年齡呈正相關,血清抗體水準與臨床嚴重程度無關。大多數患者在症狀出現後第10天或10天後,出現抗體反應。
作者認為,此一發現強調對高風險個體嚴格控制感染,和早期使用有效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性。
新加坡研究人員之前也有類似發現。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日報導,新加坡科研人員針對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初期症狀雖然輕微,但卻是體內病毒量最多的階段,隨著症狀發展病毒量逐漸減少,這意味患者體內病毒量與症狀嚴重度並不呈正相關。
上述香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系等機構共同完成,責任作者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系Kwok-Yung Yuen博士。
作者還指出,新冠病毒載量與流感病毒載量相似,均在症狀發作前後達到高峰。而SARS冠狀和MERS冠狀病毒的病毒載量分別在症狀發作後10天左右和第2周才達高峰。
作者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出現時病毒載量高,顯示該病毒易於傳播,即使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此一發現可以解釋在社區和衛生保健環境中,出現的有效人際傳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