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尚未趨緩,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民眾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擔心隔離會被歧視等。
有學者發布調查顯示,國人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不受影響,但自己若遇到被要求檢疫時,五成民眾會覺得不好意思,近三成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台灣公衛、台大公衛學院合作,今舉行「新冠疫情與心理健康」記者會,學者提出公共心理衛生的理念與建議,教導民眾在疫情中如何自處,增強心理健康。
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講述疫情發展的身心變化與流行病學調查。他表示自2月15起採匿名線上調查方式,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衝擊,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問券調查,內容包含民眾心理健康、心態、對疫情所採取免疫力的做法等,共回收3610份問券。
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但47%的民眾表示對疫情還是能面對、工作不受影響;此外,自己若遇到被要求隔離檢疫時,近三成(28%)民眾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李思賢建議民眾聽從政府宣導、做好洗手的習慣,可關注疫情但勿過度,並維持多運動、唱歌等有益身心活動。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對於疫情防治,「沒有人是局外人」,他也慶幸在學生開學前舉辦此記者會,提倡對於公共衛生的看法,希望藉此減低民眾心理緊張。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