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感染科權威:新冠肺炎太多未知數 有必要擴大篩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賴明詔院士以及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都說,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
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進化演變,至於SARS病毒就顯得失敗,對於病毒演化相當不利,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此容易防疫,而病人死了,病毒自己也沒了,無法繼續擴散下去。
張上淳說,在這次18例確定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也篩檢結果仍是陽性,證實被感染,病毒還是存在體內。
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
為此,最新一次防疫會議中,國內專家建議,依據日本、新加坡等爆發社區感染,以及愈來愈多不明原因的感染個案,台灣在防疫上來勢必面對太多的未知數,因此,有必要擴大篩檢檢疫範圍。
張上淳表示,目前篩檢對象為具有接觸史、旅遊史等高風險族群,但擴及罹患肺炎的醫護人員、社區內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唯有放寬篩檢標準,才能有效圍堵疫情擴散。
賴明詔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所以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為冠狀病毒時,所有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
賴明詔說,一般病毒約有1萬個鹼基數量,但冠狀病毒鹼基卻高達3萬個鹼基,加上複製過程中容易出錯,很容易變種、突變、演化,從原本宿主物種,跳到其他物種,進入細胞後,碰到別的物種的RNA變種。
賴明詔表示,冠狀病毒有其特殊免疫系統,能在蝙蝠體內生存繁殖,兩者相安無事,卻能從蝙蝠跳到其他物種,再傳染給人類,以SARS為例,中間媒介就是果子狸。
至於MERS則是從駱駝傳給人類,這一次新冠病毒是透過哪個動物傳給人,目前還在釐清當中。賴明詔說,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仍會繼續打下去,可預期的是,戰況慘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小兒科醫師:兒童染疫COVID-19少數可能痙攣 沒發燒也應採檢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提早與病毒共存恐加重醫療負擔 專家:若放鬆居隔就應調降傳染病等級
醫療量能吃緊! 公衛學者:逾70歲死亡數高於背景值
衛福部怪基隆轉診搞錯系統 醫:EMOC也要一家家打電話
化痰藥NAC可減少新冠4成死亡率?臨床研究卻這麼說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打滿三劑放寬居隔條件? 專家無奈:重點是調降傳染病等級
基隆2歲童逝指揮中心稱病床夠? 醫師工會:關鍵在人力
又傳幼童確診重症亡 兒醫分析綠色通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單日增10萬例不準?感染科權威:2障礙導致「自我蓋牌」
「快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認不可 蘇益仁曝可用此方式解套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侯友宜籲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 陳時中分析2因不可
新冠爆發2年從未感染!學者:「天選之人」有3大原因
疫情名家觀點/新冠病毒入侵…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AI揪心房顫動護心腦
確診飆升…醫療量能過載 專家籲設專責醫院
武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癒後2年 逾半有後遺症!
醫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唾液快篩」 忽略細節恐影響結果
黎明前最後黑暗 柯文哲:防疫成功絕非偉大黨中央領導
焦糖哥哥認同「早染疫早免疫」? 陳時中:輕症化下 得了別緊張
染疫人數暴增醫療量能緊繃 專家曝防醫療崩盤2大重點
口服抗病毒藥發病五天內使用有效防重症!學者:愈早投藥可以救愈多人
新冠口服藥領用問題出在流程不順 醫師:腎友領藥尤其麻煩
3人在家昏迷當天亡 專家籲「精準快篩、精準照護」
居隔紓壓吃出「暴肥症候群」 名醫教二招改善
快篩陽視同確診 抗SARS專家:視訊診療需求將暴增10倍
國內疫情高峰持續延後?陳時中:台灣正面臨重大轉型期
快篩陽視同確診將上路 柯文哲:快篩陽就應先給藥
猜你喜歡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退役將軍夫人拒快篩、PCR闖三總病房 失控飆罵護理師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輕症居家照護喉嚨痛怎麼辦? 醫分享秘招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圖表整理包/一樣居家差很多 一圖秒懂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隔離天數可自選? 打完疫苗仍可選「3+4」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問答集╱0+7今上路也能選3+4 怎麼選、誰適用 八大問答一次看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51名醫護抱病返工、醫護不敢篩 陳時中:沒篩就沒確診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