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不但不是社會的負擔,反而為許多面臨危機的產業投入新的活力與生機。表演藝術界近年面臨觀眾下滑的危機,銀髮族便成為新的生力軍。
隨音樂班熱潮不再,台灣音樂界出現人才斷層危機。台北愛樂開設「合唱研究室」培養非科班出身的合唱指揮,學員可擔任民間合唱團的指揮。台北愛樂合唱團經理莊馥鴻發現,銀髮學員暴增已成主力。他觀察,許多銀髮族退休後投入合唱團,一圓年輕時代的音樂夢。
隨著銀髮觀眾每年攀升,兩廳院近年推出多場針對銀髮族的懷舊音樂會如「四年五班的同樂會」,票房大勝一般音樂會。
就連最需要體力的舞蹈,也出現熟齡舞者與觀眾。兩廳院2018年推出「樂齡計畫─該我上場」,邀專業舞者指導樂齡民眾跳舞,包括大學教授、工程師、家庭主婦等十多位55歲以上舞者,經歷四個月訓練站上實驗劇場跳舞,門票一掃而空。
高齡觀眾看表演會受到眼力、體力的限制。兩廳院推出「輕鬆自在場」,未來只要表演者同意,便會選定某一場次設「輕鬆自在場(Relaxed Performance)」。在這個場次中,觀眾可以自然伸展身體、隨時上廁所、也能發出咳嗽等音響。現場也會提供耳塞、眼罩等紓壓小道具,幫助感官敏感者緩和身心。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輕鬆自在場」針對的族群之一便是高齡觀眾。相較於年輕人,銀髮族跑廁所的頻率高、易咳嗽,許多人因此不敢前往需要正襟危坐的音樂會;「輕鬆自在場」提供銀髮族自在看表演的環境。兩廳院也透過舉辦工作坊,將友善劇場經驗分享給邀請全國各縣市表演場館人員。
國家交響樂團(NSO)更邀來擁有豐富樂齡工作經驗的英國音樂工作者,為團員舉行工作坊;團員完成訓練後將進入社區服務,透過音樂陪伴長者。NSO執行長郭玟岑表示,希望透過這些訓練讓團員理解音樂是「人與社會的連結」,未來能創作更多與高齡觀眾共鳴的音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