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聽力下降是銀髮族的常見困擾,但衛福部台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家萱提醒,聽神經除了會隨年紀衰退,日常生活習慣及營養均衡也都是影響聽力的關鍵,其中不正確的掏耳朵習慣,恐使耳垢不斷淤積,造成耳朵悶塞,嚴重還會刺傷耳膜,變成重聽。
56歲的陳小姐在家中跟家人說話時,常常不自覺越講越大聲,聽別人說話,也常常「蛤」了一聲,再請對方說一次,原本以為是說話太小聲的關係,沒想到這樣的情形卻越來越頻繁,這才發現自己聽力大不如前。
李家萱指出,人的聽力大約從50歲開始下降,到了70歲後,更有8成民眾有明顯聽不清楚的現象,其中原因除了聽神經的自然衰退,不正確的掏耳朵習慣,更可能成為聽力的無形殺手。
李家萱表示,耳朵內的耳垢分成乾性、濕性,如果屬於乾性,直接將棉花棒深入耳道三分之二、約2公分的地方,輕柔地慢慢往外掏即可,但萬一伸太裡面,或不小心被旁人撞到,穿刺到耳膜,恐造成耳膜發炎、破洞,聽力將立刻下降;濕性的耳垢則像是濕掉的泥巴狀,掏耳過程若持續把耳垢向內推,堆積在外耳道內側,長期可能造成耳朵悶塞。
此外,銀髮族到理髮店修容時,經常會要求掏耳服務,在共用掏耳器情況下,恐造成徽菌感染,使耳朵搔癢難耐、分泌物變多、悶塞,甚至破壞聽力。
李家萱說,許多人在聽力退化或受損的一開始並未察覺,當發現時,很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聽力障礙,造成說話音量越來越大聲,受到家人朋友提醒時,還會認為對方找碴或嫌棄,造成關係失和;因此,若發現自身或他人聽力異常或長期耳鳴,應盡速至耳鼻喉科檢查。
李家萱提醒,維持良好聽力除了保護好耳朵,避免外傷、撞擊,也要做好日常保養,戒菸忌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遠離高噪音環境、進入高噪音場所要戴耳塞;吃銀杏、補充維他命B、C。若耳朵不適、疼痛應立即就醫,才能預防及避免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更多健康精選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