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糞便出血以為痔瘡!大腸癌三期翻轉我對健康的認知!

以前當開業醫師時,我是永遠滿診的「拚命三郎」,病人從早看到晚,買了早餐到下午都沒吃是日常。38歲那年,一份「大腸癌三期」診斷報告,彷彿老天爺讓我抽取命運、機會卡,找回更滿意的生活,翻轉我對健康認知,用餘生讓更多人享受「每個年紀能達到的最好狀態」。

醫師忙碌 沒比一般人健康

十多年前,當時醫師絕大多數將重心放在治療疾病,多數醫師知道均衡飲食、調整作息的重要性,但大家還是從早忙到晚,「醫師沒有比一般人健康」,在確診前,我其實已發現自己糞便有出血現象,但我自行診斷應該是痔瘡。

38歲生日剛過,我去做健康檢查,結束後到診間聽報告,「你疑似有大腸癌」當時我什麼反應都沒有。我只回了一句「喔!大腸癌,檢查做完了,可以回去嗎?」回到家,才真正意識到發生什麼事。當下打電話給專攻大腸癌的醫學院同學詢問意見,掛掉電話後,想起自己上有父母下有妻小,「說不害怕是假的。」

老師為我開刀 同學主治

心情最糟糕的階段是確診後一、兩天,因為不確定是早期還是末期,我隔天就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等待結果是最煎熬的,未知是最恐懼的。」直到確定是第三期,心中的一顆大石頭才緩緩放下。

一位腫瘤科同學說,大腸癌第三期五年存活率有五成,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再加上有貴人、老師親自上陣為我開刀切除癌細胞,大學同學擔任我的主治醫師、在藥廠的同學也幫我找到很好的藥物,我漸漸坦然接受,對康復抱有信心。

從肉食變均衡 花時間運動

今年是我抗癌第14年,在這段期間,我常告訴自己,生病不是犯罪,但要承認過去生活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那份「大腸癌三期」的診斷報告,讓我學到教訓,正視生活需要做出改變。我從肉食主義者變身均衡飲食主義,花更多時間運動,跟以前在診所的拚命三郎作息比起來,我更滿意現在的生活型態,行醫理念也因罹癌而改變。

建議25歲後 開始預防健檢

以前在診間,我只要求患者從有病進步到沒病,但我完成大腸癌療程,回到職場的第一件事是關掉診所,轉換跑道投身健檢領域。十多年過去,在臨床發現,一般民眾在35歲之後,多達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開始出現大腸瘜肉。「瘜肉不一定會變成癌症,卻是風險。」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賭注,建議民眾25歲後應開始預防健檢。

健檢不只是為了避免罹癌,更應該追求「健康」,是讓每個人在自己當下的年紀,達到最好狀態,更加傾聽身體的聲音,及時調整生活型態,擁抱健康快樂的人生。

洪育忠

現職: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專長:預防醫學、健康檢查、慢性疾病診療、體重控制、常見一般疾病診療

興趣:騎腳踏車、聽音樂、寫字

經歷: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家醫科主任醫師

●耕莘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

●祐誠診所院長

大腸癌 健康檢查 慢性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