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害香蕉2050年絕跡?專家稱不用太擔心
香蕉會因氣候暖化而絕跡?英國艾希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xeter)進行了一項關於氣候變化對香蕉產量的研究,稱由於全球變暖,到2050年,香蕉或許將完全消失。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自然氣候變化》期刊刊載,專家針對27個國家的香蕉產量進行研究後發現,由於全球變暖,自1961年以來橡膠的產量有所增加。但是,溫度持續上升可能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到了2050年,香蕉或許將完全消失。
據悉,目前十個國家的香蕉產量每年都在減少,印度和巴西將來可能會出現香蕉嚴重短缺現象。
研究人員稱,現在香蕉面臨的一個最嚴重的威脅是「巴拿馬疾病」,這種疾病是土壤中的真菌鐮孢菌引起,這種菌會侵害整個香蕉種植園,同時又耐化學處理,可能會轉而侵害健康植物。
但也有人提出反面論證,科普作家「科學未來人」表示,香蕉理想生長溫度為27°C左右,氣候變暖有利香蕉生長,雖然個別國家產量下降,但全球總產量持續上升,至少一直到2050年都是上升的。
另外,氣候變暖讓香蕉每年每公頃增加1.37噸,然而氣溫持續上升會造成反效果影響「增幅」,到2050年每年香蕉每公頃產量只能增加0.19~0.59噸。
關於研究中提到的巴拿馬疾病,是一種新致命真菌TR4,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Robert Caine表示,這並非大問題,可透過雜交和基因工程解決,不需要擔心2050年吃不到香蕉。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CAR-T療法須申請 要價不菲
透過CAR-T細胞治療「救自己」,生出抗癌解藥 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
眼壓不高為何也有青光眼? 眼科醫師教你如何早期診斷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女畫家長年為牙疾所苦,無法享受美食開口大笑 牙醫透過「這招」讓她重展笑顏
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按摩師傅靠手吃飯卻得了職業病 腕隧道症候群靠這招治癒!
食道遲緩不能症、胃輕癱瘓者就不可享美食嗎? 醫:這樣做3個月後能治療改善
「藥用錯了就是毒」吃止痛藥又用顯影劑,小心急性腎損傷!
天成導入MR混合實境 居家遠距會診不是夢
咳嗽造成頭痛錯覺 當心是「腦部病變」!
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 建議每兩年需做這件事!
什麼是「淋巴結」?會得癌症嗎?檢查4指標、常發生位置在這裡
產官學三方結合 打造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
院長講堂/中型醫院打好專科基礎 讓醫師有全人照顧概念
台灣肝移植實力揚名全球 陳肇隆提醒:做好4件事,才能避免肝臟危機!
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時代! 抗癌不再一味消滅,走向與癌共存
達文西機器手臂 讓口腔、咽喉癌也能「病從口出」
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的養生祕訣/日行萬步,清早遛狗 何首烏泡酒喝
洗腎人生不黑白!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不寧腿症狀 」
洗腎患者的福音!「門診植管」僅需半小時且不必住院,腹膜透析更方便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退化性關節炎」不是老人專利!換人工膝關節,不需荷包大失血
五十肩、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如何緩解慢性骨關節疼痛
攝護腺癌威脅增 醫:50歲後應每年篩檢
「環境荷爾蒙」藏在想不到的地方 可能經由多種途徑入侵!
開腦植當歸貼片 抗惡性腦膠質瘤
熟齡視力模糊 未必就是白內障
腹膜透析結合雲端! 不必老是跑醫院,在家洗腎更安心
網路遊戲成癮怎麼救?醫師:首先要避免批評他們的滿足成就
猜你喜歡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好市多蘋果連三周出包!兩萬多公斤遭退運銷毀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還是肺炎?
羅瑩雪乳癌病逝享壽70歲 檢察界震驚:4月太令人悲傷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黃元德的養生秘訣/早餐黑咖啡 每日三蔬果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兒少保護福利法案推手 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昨晚辭世
太魯閣號出軌/台大醫院痛失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志玲姊姊無私的愛,可以由小孩到大人
台安醫院涉詐遭查 健保署:近兩年都有違規紀錄
史上首次!食藥署砸千萬搶奎寧失策 免費配送藥局銷庫存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限水抗旱用電也得注意 5個小叮嚀保你安全
3種老人常用藥 服用不當反危險
太魯閣號出軌/暖心醫護消…穿白袍衝入隧道 安撫嚇哭幼兒
太魯閣號愛心捐款 陳時中:已募4億多、想取消可退款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吃了就會好睡?能自行停藥嗎?藥師剖析,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冷空氣襲台早晚溫差大 醫:過敏者、長者注意事項
健保給付制度 將出現2大變革
影/比普悠瑪嚴重百倍 百人修補拼湊遺體盡是心痛
長者出外頻走失、跌倒 醫師:11症狀應就醫檢查
太魯閣號出軌/火車坐哪才安全? 專家揭保命方法:姿勢才是重點
搭火車遇難如何自保?「消防專家」林金宏提六點觀念
侯佩岑苦勸去健檢!林月雲不想心理有負擔,失控罵女「你說完了沒」
太魯閣號出軌/沒有安全帶列車遇上高速撞擊 專家:比空難還可怕
醫病平台/一盒被退回的鳳梨酥:怪胎與自閉症的兩種文化
募款惹議 衛福部最快本周核定善款管理作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