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解說病情從平面的手繪圖、傳統人體模型正式進入虛擬實境(VR)時代!只要戴上像眼鏡的VR設備,醫師與病患可以看到同一個虛擬實境的人體構造,從肌肉、骨骼、器官結構,透過互動式的體驗,讓病人更容易理解醫師術前解說病灶以及外科手術方式,達到更好的醫病溝通。
醫、病共同討論治療決策
萬芳醫院近日與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合作,打造全球首創多人體驗VR團體衛教診間,最多可以300人同時進入虛擬診間,不受診間狹小空間限制。萬芳醫院導入VR人體衛教模型後,只要戴上VR設備可以清楚看到神經、血管、淋巴構造,會動的肌肉、骨骼和器官,讓民眾可以更清楚疾病的部位和醫師將如何處理病灶。
萬芳醫院院長白冠壬表示,使用VR做病人衛教,讓醫師和病人一起身歷其境了解疾病和手術方式,醫病共同討論出治療決策,讓高科技協助醫病共享決策,尤其是愈困難、愈複雜的手術及治療計畫,愈需要清楚易懂的術前解說。
透過VR 看到器官相對位置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指出,過往在對病患解說胰臟癌時,雖盡力透過繪圖講解或器官模型示意,但民眾往往難以理解,為何開一個胰臟手術會波及周邊胃、腸、肝、膽等重要器官?而透過VR實際看到人體腹腔內各器官的相對位置後,很多民眾才能真正了解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臟癌為何難以發現?
透過VR畫面看人體腹腔,發現胰臟位於腹腔深處,位置上鄰胃和十二指腸,下方緊接肝臟和膽,要先把擋在前面的肝臟和腸移開,才會發現胰臟埋在小腸的底部。張渭文表示,胰臟癌確診病患,僅不到20%可以手術治療,對醫師而言,胰臟癌手術複雜度是僅次於肝移植的重大手術,手術併發症高達4成,這是因為胰臟癌手術牽一髮動全身,尤其若胰臟癌侵犯到血管,往往讓醫病陷入天人交戰,切了血管雖可清除癌細胞,但可能影響肝臟和腸道血流供應,嚴重恐導致致命的肝衰竭、腸壞死。
醫學教育、臨床訓練扮要角
過去胰臟癌手術的術前說明難度很高,常擔心病家有聽沒有懂,現在有了可以眼見為憑的VR衛教,將可大幅精進衛教的內容,降低醫病溝通障礙。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資深處長鄭志偉指出,這一套VR衛教系統不僅可用於衛教和醫病共享決策,在醫學教育上,也可用於醫師的個人化學習、解剖的多元整合訓練及臨床思維訓練,對於醫師的專業養成提供更好的學習工具。
日劇「白色巨塔」中,財前教授在術前,雙手舉在半空中練習著外科手術中縫線打結的動作,台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教學長黃文成表示,現在的醫師不必再隔空模擬,透過VR可以有實際手感的手術模擬訓練,甚至可以設定醫師視角、病人視角或團隊視角。
例如在手術室中,不同崗位的醫護各自的分工或站位應該是如何?醫師透過不同的視角去熟悉團隊運作,也讓虛擬實境不僅運用在醫病溝通,對醫學教育和臨床訓練也能扮演重要角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