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兩千多名乳癌病友,確診罹癌之際,宛如晴天霹靂,如果又是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更是令人難以承受,病人直問:「為什麼會是我?」。臨床資料顯示,相較其他類型乳癌,三陰性乳癌患者術後復發率較一般乳癌高,治療成效也差。
根據統計,台灣一成五乳癌癌友的病理化驗報告出現「三個--(陰性)」,每年新增一千七、八百名三陰性乳癌病友,如不幸為晚期,轉移至其他器官,預後更差,是醫師與病患都十分頭痛的一種乳癌。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這必須從乳房細胞接受體談起。
正常乳房細胞可以透過雌性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黃體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與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 receptor)等三大受體,接收體內訊號,使細胞生長,並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絕大多數乳癌患者都是這三種受體過度表現,導致癌細胞快速生長與分裂。隨著醫學進步,這三種過量表現的受體均可成為抗癌目標,直接透過受體投藥,擊殺癌細胞。
雌性激素受體、黃體激素受體屬於荷爾蒙受體,透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如果結果為陽性,就可以使用抗荷爾蒙藥物,甚至也有標靶治療藥物。至於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如為陽性,則可用標靶藥物。簡單來說,三陰性乳癌就是上述三種乳房細胞接受體都屬於陰性,也就是癌組織病理化驗報告為「ER--、PR-- 及HER2--」,出現「三個--(陰性)」。
不適用標靶、抗荷爾蒙藥
由於沒有靶心,所以不適用標靶藥物與抗荷爾蒙藥物,傳統治療上,標準治療為開刀切除腫瘤,後續輔助性治療則使用小紅莓及紫杉醇兩種化療藥物。
至於腫瘤該切多少?能夠保留多少乳房組織?也是所有乳癌患者關注的焦點,在二、三十年前,幾乎是「切了再說」,但全切之後,腋下淋巴也沒了,導致術後常會有淋巴水腫、肩痛,反覆感染等問題。
現在則力求「部分切除」,除了徹底清除病灶,還要開得漂亮,盡可能多保留一些乳房組織,以利乳房重建。為此,近幾年來,「前哨淋巴切除術」成為乳癌治療重要的一環,手術中先篩檢前哨淋巴是否遭癌細胞侵入,如為陰性,原則上就不須施以腋下淋巴擴清術。
化療合併免疫治療
所幸最近幾年,術前輔助治療、合併療法相繼問世,今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最新研究顯示,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可有效延長疾病可控制期,進一步延長存活時間,讓治療成效獲得翻轉。
雖然三陰性乳癌是乳癌家族裡的超級惡霸,但病友不可輕言放棄,務必積極面對病魔,經醫師評估後,擬定治療策略,勇敢接受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