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天氣漸熱食欲差,2種涼拌菜吃了不發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樂活旅遊

朱慧芳/廚房裡的紓壓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長期以來廣被各界採用。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長期以來廣被各界採用。
圖/朱慧芳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長期以來廣被各界採用,企管和行銷領域的專家,尤其經常從五大需求面向,解釋甚至推測人類行為,用以設計出滿足各階層消費需求的產品,刺激購買欲,最終創造利潤。需求層次從基礎到高階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最後是內在自我實踐的需求。史記裡有句話說「衣食足而知榮辱」我認為是需求理論的先驅。

用胡蘿蔔、甜豆、芝麻豆莢等廚房裡取得的材料,作成蔬菜耳環。<br />圖/朱慧芳
用胡蘿蔔、甜豆、芝麻豆莢等廚房裡取得的材料,作成蔬菜耳環。
圖/朱慧芳

需求層次理論 柴米油鹽適用

我試著將這五種需求層次套用在柴米油鹽、青菜魚肉,廚房生活的日常上,似乎也頗為適用。舉例來說,若要滿足身體飢餓的基本需求,有什麼吃什麼,塞飽就算,在物美價廉的寶島台灣絕不是問題。滿足吃飽喝足的生理需求,家家戶戶都做得到。

但顯然單是吃飽還不夠,人們還需要吃得安全,不要吃到黑心食品,就連沒有壞、但已經過期的食品都要避免。除了嘴巴安心,內心裡的害怕缺乏也會從狂買囤貨的行為顯露出來。此外,跟大家吃的內容差不多,不要吃原本不熟悉的奇珍異類,更是安全保障。冒險嘗鮮的後果不僅讓病從口入,甚至可能賠上性命。

窩在廚房除了作菜,還可以把眼前的各色蔬果畫下,獲得紓壓療癒的樂趣。<br />圖/朱慧芳
窩在廚房除了作菜,還可以把眼前的各色蔬果畫下,獲得紓壓療癒的樂趣。
圖/朱慧芳

滿足社交需求 進入快樂境界

食物的社交功能可以解釋的就更多了。特色食物是最為普遍的族群認同元素,我家餐桌有段時間特別有辣味,因為同住的印尼看護習慣在菜裡加辣椒,我從她那兒學到吃辣和一些原本不熟悉的辛香料,包括東南亞、中東地區很常食用的香菜種籽、薑黃等。因為喜歡吃她們的民族食物,讓我們之間的聘僱關係能像朋友一樣。我想,應該沒有任何東西,比食物更容易滿足人類的社交需求。

吃得飽、吃得安心且得到周邊夥伴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吃食獲取健康,透過食物達到養身與修心的境界。馬斯洛提出的尊重需求涵蓋了被認同、產生成就感的意思。吃得好又吃得巧,不但可以養身,還可以分享食物養身的知識,在臉書上分享美食,累積按讚數也累積心裡的成就感。從需求理論的層次來看,已經超越基本需求的達標線,開始進入快樂的境界。

窩在廚房除了作菜,還可以把眼前的各色蔬果畫下,獲得紓壓療癒的樂趣。<br />圖/朱慧芳
窩在廚房除了作菜,還可以把眼前的各色蔬果畫下,獲得紓壓療癒的樂趣。
圖/朱慧芳

回歸內在創作 喜樂由我主宰

而終極的快樂來自內在,是自已可以主宰、可以創造,就算沒有他人肯定,也可以開心地對自己微笑。我有一位賢淑安分的已婚朋友,把廚房裡取得的材料,包括胡蘿蔔、辣椒、甜豆、芝麻豆莢等,巧手做成耳環、戒指和鍊飾。她既不是為了販售,也不是炫技,單純的就是做得開心。她送我的蔬菜耳環,戴到哪都成為目光焦點,獨一無二的造型比珍珠鑽石都搶眼。

我自己則從描繪廚房裡的蔬菜水果和各種食物,得到極大的樂趣。只要手邊有一張紙、一支筆,先別管好看不好看,就是單純的把眼前的青蔥、大頭菜畫下來。廚房裡多的是零碎時間,更多的是繪畫的主題對象,生的熟的都可入畫。除了單色線條畫之外,可以用色鉛筆、有色原子筆、水彩等素材上色,甚至廚房裡的咖啡、茶、菜汁、果汁都可以當顏料。只要忽略「我從來沒有學過」的障礙,廚房真是個紓壓又療癒的空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