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魚刺
共找到
69
筆 文章
-
-
2020-06-12 新聞.健康知識+
魚刺哽到喉嚨吞飯、喝醋都NG!第一時間這樣處理才是正解
一位37歲的女老闆,與人談生意時一面喝魚湯,一個不小心喉嚨竟被魚刺給哽住,此時看到餐盤裡還有地瓜,突發奇想連吃好幾塊地瓜,想藉由此將魚刺吞下,雖然感覺不卡了,但喉嚨到胸口突然間卻感到一陣椎心刺骨劇痛,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魚刺不知去向,更食道壁上居然出現一巨大腫塊,幾乎把食道管腔整個阻塞住,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食道因魚刺割傷造成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形成巨大血腫。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也是消化科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在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想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實際上卻是個危險動作,雖然它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引狼入室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許秉毅說明,最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的力量將哽得不深魚刺給咳出來,如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 過去他也曾遇過一位年輕男性勞工朋友,早餐在吃「海鮮粥」時,因趕著上班稀哩呼嚕把剩下粥一大口吞下去,結果突然間覺得頸部不舒服且吞不下東西,後來趕緊去診所檢查竟發現食道被粥內好料—4公分寬蛤蠣給哽住,經手術才取出蛤蠣並修補食道裂傷。此外,許秉毅醫師指出,臨床上小兒吞入之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多一元少數五元,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而大人誤食異物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延伸閱讀: 吃東西常嗆到  是癌症前兆? 吃年糕噎到別用手挖! 用「這招」才能救命
-
2020-06-10 科別.消化系統
趕上班吞土司 卡在食道潰瘍
吃到魚刺才會卡喉嚨?那可不一定。一名52歲男子日前早上急著上班,大口吞土司,結果卻卡在食道上,造成大片潰瘍,這是相當少見的案例。醫師強調,不要以為只有硬物會卡住食道,軟軟的土司也會成為「食道殺手」。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胃腸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患者發生原因可能是吐司卡在食道上,壓迫食道壁,造成食道的血流不順,時間久了,會引起嚴重的黏膜缺血壞死,進而形成潰瘍。這名病例從卡到、到就醫大約3小時,在臨床上如果卡半小時以上就可能形成潰瘍,一旦有潰瘍,就不容易癒合,這名病患目前還在治療中。這名患者早上急著上班,用手拔了一大塊土司就往嘴裡塞,之後馬上感覺到胸部卡卡,馬上喝大量的水與牛奶,希望能把土司「沖」下去,折騰了一陣子,前後大約半小時,感覺土司好像往下掉了,但胸口卻依然感覺疼痛,只好不上班,趕快到醫院掛急診。以胃鏡檢查發現,患者的上食道出現了一個直徑約3.5公分的大型潰瘍,許秉毅表示,雖然看過很多潰瘍的個案,但因為土司造成,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實在難以相信」,提醒民眾吃東西還是要細嚼慢嚥,不要以為是軟軟的食物就硬塞,還是可能造成食道嚴重傷害。
-
2020-06-09 科別.消化系統
男子食物卡喉出現大潰瘍 這次凶手竟然是「土司」!
吃到魚刺才會卡喉嚨?那可不一定,台南市立醫院胃腸科醫師許秉毅最近就遇到一起個案,52歲男子急著上班,大口吞土司,結果卻卡在食道上,造成大片潰瘍,許秉毅表示,這種案例相當少見,但不要以為只有硬物會卡住,軟軟的土司也會成為「食道殺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原因可能是吐司卡在食道上,壓迫食道壁,造成食道的血流不順,時間久了,才會引起嚴重的黏膜缺血壞死,形成潰瘍,這名病例從卡到到就醫大約3小時,而在臨床上如果卡半小時就可能形成潰瘍,一旦有潰瘍就不容易癒合,這名病患目前還在治療中。這名患者早上急著上班,用手拔了一大塊土司就往嘴裡塞,之後馬上感覺到胸部卡卡,馬上喝大量的水與牛奶,希望能把土司「沖」下去,折騰了一陣子,感覺土司好像往下掉了(前後大約半小時),但胸口卻依然感覺疼痛,只好不上班,趕快到醫院掛急診。醫師以胃鏡查看,發現上食道出現了一個直徑約3.5公分的大型潰瘍,許秉毅表示,雖然看過很多潰瘍的個案,但因為土司造成,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實在難以相信」,提醒民眾吃東西還是要細嚼慢嚥,不要以為是軟軟的食物就硬塞,還是可能造成食道嚴重傷害。
-
2020-06-01 科別.消化系統
熟女喉卡魚刺吞地瓜自救 食道受傷被血腫堵滿滿
吃到魚刺卡喉怎麼辦?過去有人認為可以吞飯等讓魚刺跟著一起吞下去,但也有醫師提醒可能有危險,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最近就有一起個案,37歲女子喝魚湯被魚刺卡住,當場連吃好幾塊地瓜,結果喉嚨不卡了,但胸口卻劇痛,就醫發現因為吃地瓜硬把魚刺吞下,造成食道割傷、滲出的血液並形成巨大血腫,幾乎把食道整個塞住,讓醫師也嚇了一跳。這名37歲的漂亮女老闆,最近與人談生意時一面喝魚湯,一個不小心喉嚨竟被魚刺給哽住,此時她看到餐盤裡還有地瓜,突發奇想連吃好幾塊地瓜,想藉由地瓜纖維牽絆魚刺希將魚刺吞下,當下覺得喉嚨比較似乎不卡了,但喉嚨到胸口突然間卻感到一陣椎心刺骨劇痛,於是趕緊來安南醫院急診室。經胃鏡檢查發現魚刺不知去向,但食道裡已出現好幾條長長潰瘍,更可怕是食道壁上居然出現一巨大腫塊,幾乎把食道管腔整個阻塞住,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是食道因魚刺割傷造成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形成巨大血腫,好險食道尚未因裂傷而整個破裂,後來經使用食道黏膜保護劑治療及喝流質食物一周後,胸口疼痛才漸改善。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也是消化科醫師,他表示,一般民眾在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想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希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實際上卻是個危險動作,雖然它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引狼入室」,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的力量將哽得不深魚刺給咳出來,如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許秉毅表示,之前也曾遇到一位年輕男性勞工朋友早餐在吃「海鮮粥」時,因趕著上班稀哩呼嚕把剩下粥一大口吞下去,結果突然間覺得頸部不舒服且吞不下東西,後來趕緊去診所檢查,竟發現食道被粥內4公分寬蛤蠣(連殼帶肉)給哽住。十幾天下來去過數家診所與醫院大蛤蠣仍無法取出,最後來安南醫院尋求協助,胃鏡檢查發現蛤蠣殼已造成食道深度潰瘍及出血,故會診胸腔科醫師以手術取出蛤蠣並修補食道裂傷,動了一個大手術才解決問題。許秉毅指出,臨床上小兒吞入之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大多是一元、少數五元,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而大人誤食異物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當喉嚨或消化道被異物卡到時,可能產生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骨疼痛;如果異物過大會造成腸阻塞,會引起腹脹、腹痛及嘔吐;吞入尖銳的異物也可能刮傷胃腸道引起潰瘍和出血,有時還會刺穿消化道管壁,引起胃腸道破裂,造成縱隔腔發炎、腹膜炎,甚至刺入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導致死亡。一般而言,消化道異物的處置必須考慮異物的位置、危險性及形狀與大小。如果異物卡在喉嚨,可先照會耳鼻喉科用喉頭鏡移除;如果圓形且非腐蝕性的異物已經進入食道,病人也沒有任何症狀,可先觀察12到24小時,看看是否會自行掉下或排出。如果病人有胸口痛的情形或追蹤X光顯示異物仍然卡在食道,則須儘快安排胃鏡,取出異物。進入胃部且未產生症狀的異物,大多能順利自行排出,但是如果異物是尖銳性物品(如打開之別針、牙科器械)、具腐蝕性(鈕扣電池)、或體積過大(長大於5公分或寬大於2公分),則須考慮緊急作胃鏡將其取出。
-
2020-05-04 科別.耳鼻喉
魚刺哽喉用偏方 食道潰瘍還血腫
一名37歲的女老闆,喝魚湯時,喉嚨哽到魚刺。餐盤裡有一些地瓜,她連吃了好幾塊,想藉地瓜的纖維將魚刺吞下,結果喉嚨到胸口劇痛,趕緊掛急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魚刺不見了,但食道裡卻出現幾條長長的潰瘍,食道壁上還有一個大腫塊,幾乎把食道的管腔整個阻塞了;電腦斷層顯示,食道因魚刺割傷造成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形成了巨大的血腫。這位女老闆以食道黏膜保護劑治療及喝流質食物一周後,胸口疼痛才逐漸改善。一般人被魚刺哽到,常會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最常見的是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想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順道將魚刺吞下。其實,「吞食法」是個危險動作,雖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當咽喉被魚刺哽到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振動將魚刺給咳出來;如果在輕咳之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去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夾除。臨床上,小兒吞入的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多為一元,少數為五元,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大人誤食的異物,則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為何卡住? 吃太快也是原因引起消化道有異物「卡住」的原因很多,例如倉促進食、邊吃邊說話、大口喝下含有魚刺的魚湯,或吃東西時不慎把鬆動的假牙一起吞下。六個月至三歲的嬰幼兒,特別容易誤食異物,主要是因為他們喜歡抓東西往嘴裡放。當喉嚨或消化道被異物卡到時,可能產生喉嚨痛、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骨疼痛等症狀;如果異物過大會造成腸阻塞,會引起腹脹、腹痛及嘔吐;吞入尖銳的異物則可能刮傷胃腸道引起潰瘍和出血,有時還會刺穿消化道管壁,引起胃腸道破裂,造成縱隔腔發炎、腹膜炎,甚至刺入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導致死亡。消化道異物的診斷,可以藉由X光檢查確認異物的位置及形態,但若誤食的是玩具、魚刺,X光可能不會顯影,此時可用電腦斷層攝影或以內視鏡作進一步檢查。非腐蝕性異物 可先觀察一天一般消化道異物的處置,必須考慮異物的位置、危險性及形狀與大小。如果異物卡在喉嚨,可先照會耳鼻喉科用喉頭鏡移除;如果圓形且非腐蝕性的異物已經進入食道,病人也沒有任何症狀,可先觀察12至24小時,看看是否會自行掉下或排出;如果病人有胸口痛的情形或追蹤X光顯示異物仍然卡在食道,則須儘快安排胃鏡,取出異物。進入胃部且未產生症狀的異物,大多能順利自行排出,但是如果異物是尖銳性物品,例如打開之別針、牙科器械、具腐蝕性如鈕扣電池,或長大於5公分或寬大於2公分的較大物品,則須考慮緊急作胃鏡將其取出。
-
2020-05-01 新聞.健康知識+
遭鰻鯰刺傷腫痛 醫師籲:釣客要多認識毒性海洋生物
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在新竹縣新豐鄉夜釣,成功釣起一隻鰻鯰(俗稱沙毛),卻在解魚鉤時,左小腿不慎遭其背棘刺傷,當下疼痛難耐,受傷部位也出現腫脹,趕緊就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指出,經毒物醫學相關資料比對,確認該男遭鰻鯰刺傷並產生毒性反應,經一小時溫水浸泡,該男病狀無惡化,便給予口服止痛藥與抗生素才讓其離開醫院。陳冠賓說,海洋生物中會對人造成毒性反應的種類眾多,造成中毒的方式也有差異,有一類便是具有毒刺的魚類;在台灣漁民口中有句俚諺:「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魟即魟魚,虎是鮋科魚類如石頭魚,沙毛是鰻鯰,臭肚又叫象魚)就是在描述這幾種魚。鰻鯰俗稱沙毛,外型上跟土虱相類似,口部附近有四對鬚,體背是棕灰色,側面有兩條黃色縱帶,體長大約20至30公分,分布在台灣南北的岩礁區;鰻鯰在背鰭的前方有硬棘,胸鰭在頭部正後方,上面也有數根硬棘,背鰭與胸鰭的第一根硬棘上有毒腺。陳冠賓指出,鰻鯰刺毒造成的中毒症狀包括劇烈疼痛、患部紅腫、麻痺、頭暈、噁心、休克等,雖然致死率不高,被刺傷部位的劇烈疼痛卻難以承受;另外,也可能出現後續合併傷口感染問題。毒性反應的治療方式,可先清洗傷口排除魚刺碎片殘留在傷口內,接著給予攝氏45度左右的溫水浸泡,時間需1至2小時到疼痛改善;後續幾天需觀察傷口是否有合併感染情況。陳冠賓建議,喜歡釣魚的民眾平時可多認識一些具毒性的海洋生物,要從魚鉤上取下疑似有毒魚類時應戴上保護手套或使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觸,且過程要小心謹慎避免被刺傷;再者,因刺毒毒性較強,儘管該隻魚可能已死亡多時,毒性仍舊存在,處理死魚也要小心;若不幸被刺傷,應記下該海洋生物的特徵或是照相紀錄,儘速就醫。
-
2020-03-04 橘世代.好心橘
鐵工轉行烤鰻魚 存好心備好料,端出好滋味
鐵工轉戰餐飲會不會太跳Tone?43歲楊承樺是雲林北港人,12歲北漂學做鐵工、求學,一次初嘗鰻魚飯後念念不忘,加上要養家活口,開始兼做餐飲賣串燒,在台北南港從擺攤擺到開店;心繫老家的他,近年找雲林白鰻養殖戶、醬油廠合作,更為孩童、長者在除魚刺下足功夫,3年前總算端出無刺鰻魚飯;楊承樺笑說「北港生我,南港惠我」,盼有朝能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為兩港爭光。「家裡經濟不好,總要有人分擔」,楊承樺回憶說,兒時到三重學做鐵工,在師父嚴格教育下,成長快速,短短2年就獨當一面;那時雖是自己決定離家,但還是會想家,每月薪水1.2萬元,會寄1萬元回家,留2000元自用,其中光打電話回家就花1500元,每天都靠中午員工餐補充營養。楊承樺說,為了不讓家人感到愧疚,他到南港鐵工廠上班,隨後就讀南港國中夜間部,19歲才國中畢業;當兵時透過隨營補習管道,陸續通過考試,取得高中學力資格,退伍報考中華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獲全校第一名,求學期間也認識另一半;期間有朋友帶他去吃鰻魚飯讓他難以忘懷,做烤鰻魚、鰻魚飯也成為他的餐飲夢。後因女友懷孕,想到一分工作難養家活口,楊承樺也決定兼做串燒攤增加收入,撿拾裁切不要的白鐵焊接攤車,25歲開始過起白天做鐵工、晚上賣串燒到凌晨3點、每天睡不到3小時的生活。楊承樺表示,當時不懂經營,傻傻跑去一般市場親自挑選蔬菜魚肉,起初晚上賣8小時只賺200元,若含人事成本根本沒賺到;後來遇到有業績壓力的年輕業務員推銷品質好的雞肉,他決定幫忙買一批,才發現貨源成本差很大,串燒攤收入也因此有起色。辛苦歸辛苦,楊承樺並未放棄鰻魚夢,他從串燒醬汁配方開始研究,6年前在北市南港區開店,醬汁配方還找到雲林老醬油廠生產,又找到雲林白鰻養殖戶、米廠合作,確保料品質良好、鰻魚油脂豐富有香氣、不缺貨後,3年前才敢在菜單新增鰻魚飯。「客人的意見都很寶貴」,楊承樺說,店內原本會使用少量味精製造甜味,後來客人反映會過敏後,全面改用自己炒製的干貝鹽;還有最早的鰻魚飯只大概挑掉大刺,也因客人的小孩不方便吃,客製化完全除刺讓孩子吃得開心安心;「結果一做回不來」,沒想到完全沒刺的鰻魚飯成賣點,不只在地有7旬老夫妻每周買回家吃,還有年約90歲家住板橋的老阿公,專程來品嘗。對味道也挑剔的楊承樺常向學徒說「自己不敢吃的就別端給客人,不健康的配方連想都不要想」;他表示,自己一路走來碰到許多貴人,從鐵工轉作餐飲雖從零開始,但面對轉機他都是心存善念,想著怎麼把事情做好;他也期許學徒們自立門戶後做出不愧對良心的餐飲店,他會很驕傲,他也感謝生他的北港、養他的南港,盼店內鰻魚飯能進一步為地方爭光。【更多精彩下半生↘↘↘】。跨縣市勤學不倦 她還下鄉當長輩的「運動」老師。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拿起花草做創意,搬起鋼筋做公益 一做就是20年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3-03 橘世代.愛吃橘
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
最近流行「在家吃飯」,但要怎麼變化日常食材,且要很快速端上桌享用呢?知名醫生江坤俊在新作《每日好D》收錄了「醫師娘」的食譜,其中這一道「鮭魚養氣豆漿鍋」,是用料相當豐富的鍋物,尤其是對於每天忙碌的上班族或單身族來說,回家還要煮飯實在有些為難,只要丟下去就完成的一鍋燒,根本就是懶人救星,尤其仍在有點微涼的天氣,總會想要來點熱呼呼的料理,從食材與湯中補充營養又填肚。【材料】豆漿 ⋯⋯ 500cc鮭魚片 ⋯⋯ 200g豬肉片 ⋯⋯ 200g美白菇 ⋯⋯ 50g新鮮香菇 ⋯⋯ 2 朵舞菇 ⋯⋯ 50g紅棗 ⋯⋯ 3 顆枸杞 ⋯⋯ 10g【作法】1. 將豆漿倒入鍋中,再加入紅棗、枸杞煮滾。2. 加入鮭片、豬肉、菇類,烹煮至熟即可上桌。【沾醬】可以用1 湯匙蔥花、1 湯匙淡醬油、1 湯匙蘿蔔泥調和出沾醬,搭配沾著吃,更加美味。備註:品嘗魚類料理務必留意魚刺,小心慢食而另一道「麻油豬肝杏鮑菇湯」,以簡單的豬肝跟杏鮑菇搭配,更重要的是步驟非常容易,幾乎是備好料在翻炒煮就完成了,熱騰騰的料理上桌看起來豐盛又誘人,快來看看醫師娘怎麼作!【材料】豬肝 ⋯⋯ 600g麻油 ⋯⋯ 2 湯匙杏鮑菇 ⋯⋯ 2 個老薑 ⋯⋯ 10 片冰糖 ⋯⋯ 半茶匙米酒 ⋯⋯ 400cc水 ⋯⋯ 400cc牛奶 ⋯⋯ 300cc【作法】1.將豬肝去除筋膜後,以牛奶浸泡一小時去腥。之後再用水沖洗一下後,以溫水燙至表面呈白色,切成片狀。2.鍋中倒入麻油,以中火爆香薑片至邊緣捲曲,再放入豬肝,以大火快炒。3.豬肝不要煮到過硬,可在麻油中泡熟。4.乾鍋放入切塊的杏鮑菇,炒出水分後,再加入米酒、水,煮滾後加入冰糖攪拌融解即完成。從每天吃的三餐料理與食材,就能輕輕鬆鬆補充到維生素D。經常在養生節目分享自身經驗的江坤俊醫師,他在新作《每日好D》,提供了太太劉藺秦女士的料理食譜,即使平常沒有煮飯的新手,也能輕鬆學會。※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本文摘自《每日好D【實踐版】:江坤俊醫師的日日補D計畫,幫你找回身體不足的維他命D、抗癌護健康》采實文化 2020/01/22 出版【延伸/在家吃飯系列閱讀↘↘↘】。懶人必學!三步驟鍋燒料理一吃就上癮。熟齡抗疫更要增抵抗力!養生教母郭月英教你這樣吃。料理研究家:「蒸雞肉」不乾柴 快速備餐無壓力。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有食譜也熬不出的好味道 最難忘的媽媽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