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高鈣食物
共找到
60
筆 文章
-
-
2021-12-0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減肥、養生小心過敏、血脂飆! 營養師曝「3大雷點」:還會暴肥
一名陳經理希望透過吃素來減肥、改善健康狀態,沒想到回診時,原本150mg/dl左右的三酸甘油脂,竟然飆升到了300mg/dl。經醫師仔細詢問其飲食習慣,才知道,原來是吃素沒有飽足感,讓他吃了大量米飯、麵包當點心,導致熱量超標。吃錯素食 恐誘發全身過敏、血脂飆升營養師劉語潔表示,素食吃對了能夠兼顧環保理念與健康,但吃素食最大的問題,除了常聽到加工製品伴隨的高油、高鈉,還會因為勾芡而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吃錯還可能讓血脂飆高、引發過敏問題。(推薦閱讀: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關鍵一:均衡飲食大家都知道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而優質的蛋白質需要包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劉語潔指出,一般來說肉類、蛋類都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但是單一種植物蛋白質比較難全面覆蓋,因此,若是選擇吃全素,就要更注重飲食的均衡。舉例來說,素食者每餐至少需要有2-3份的蛋白質食物,一份大約是250cc的豆漿,或是說半個巴掌大的豆類製品,像是一份豆皮、半個傳統豆腐;蔬菜類則是可以分為深色蔬菜跟菇類兩個部分,再配上五穀根莖類的主食。(推薦閱讀:宋慧喬「豆腐減肥法」吃錯小心胖! 「豆腐熱量排行」曝光:第一名整塊都是油) 而在飯後可以搭配拳頭大的水果,以及早晚各一杯豆漿或是原味優酪乳,這樣多樣性的飲食,就能夠確保攝取到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鈣及鐵質。 (推薦閱讀:喝豆漿補鈣,骨質仍快速流失? 營養師曝「真正高鈣食物」防骨鬆、骨折) 關鍵二:蛋白質基礎攝取量再加10%許多人會認為吃植物蛋白質比較難長肌肉,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植物性蛋白質跟肉類相比,人體吸收率確實會比較低。因此,劉語潔建議,吃素者對於蛋白質的目標最好可以再增加10%左右。雖然素食者不能吃肉,但是優質的蛋白質還是很多的,例如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用原型食物補充比較好;另外,也不建議多吃單一種豆類,因為特定種類的大量攝取,也容易造成腸胃道過敏。 (推薦閱讀:營養師認證「17種蔬菜」煮熟比生吃更營養! 沙拉最愛萵苣、紅蘿蔔、小黃瓜也在內) 關鍵三:維生素與鐵質吸收除了蛋白質以外,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跟「鐵質」,需要特別留意補充。劉語潔說,像是許多發酵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因此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適時加入泡菜、納豆、臭豆腐、天貝、味噌,增添風味又補充維生素B12。 (推薦閱讀:掉髮、疲倦、舌頭痛...小心身體缺鐵8大徵兆! 營養師告訴你「補鐵該吃什麼」) 此外,植物性的鐵質因為屬於「非血基質鐵」,跟肉類相比較不好吸收,但是可以搭配維生素C來增加吸收率,所以在餐後可以再來一份拳頭大的水果,像是一個橘子、半個芭樂,就能改善鐵質吸收。  延伸閱讀: ·植物肉比鮮肉健康? 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小心隱藏陷阱 ·為何吃素減肥沒瘦反變胖? 營養師曝「素食5大地雷」:你犯了幾種? 
-
2021-11-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女性膽結石風險遠高於男性 專家揭預防方式:早餐一定要吃
本土劇女藝人白家綺日前在錄影中因腹部劇痛,而緊急送醫,經紀公司證實為急性膽囊炎,手術治療順利,而她本人公開貼文,秀出自己病床照,手上則是開刀取出的膽結石。醫師提醒,生產3胎以上、快速減重的女性為是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白家綺透過臉書表示,7年前健康檢查時,體內就有膽結石的存在,當時醫師認為可以再做觀察,不須動手術,這幾年間與膽結石「和平共處」。近日膽結石變大,造成劇烈腹痛,才不得已將膽結石取出,現在只要在飲食上注意少油、少鹽、低脂肪即可。報導指出,白家綺之前段婚姻育有2個小孩,再婚後3年內又生了2個小孩,今年生下女兒後,在產後短短2個月順利瘦身13公斤,恢復曼妙身材,讓許多女生羨慕。女性膽結石、膽囊炎風險遠高於男性 多次生產、短時間瘦身罹病機率增彰化基督教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暨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范泉山表示,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女性膽結石、膽囊炎風險遠高於男性,至於多次生產及在短時間內瘦身的女性罹病機率更高。原因在於女性在懷孕過程中,膽囊容易產生膽砂,膽汁也比較濃,隨著膽砂的增加淤積,就可能變成膽結石,臨床顯示,生產過3胎以上的女性容易膽結石,一旦卡住膽管,即為急性膽囊炎,產生劇痛。此外,在短時間內暴瘦,也容易形成膽結石,范泉山解釋,減肥的人經常節食,但如果減少進食,就會影響膽汁分泌,膽汁濃稠,就容易形成膽砂,進而凝結成膽結石。范泉山提醒,斷食節食有助於控制體重,但一定要吃早餐,睡覺期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如果又不吃早餐,10幾個小時沒有進食,同樣會影響膽汁分泌,提高膽結石風險。范泉山指出,在歸納膽結石風險因子後,白家綺正是典型罹病高風險個案,多次生產,加上快速減重,因工作緣故,須熬夜,很難養成吃早餐習慣,因此,膽結石纏身。避免膽結石 建議三餐定時如何避免膽結石?范泉山說明,可將膽囊視為水塔,一定要定期清洗水塔,才能保持水質(膽汁)乾淨清澈,建議三餐定時,養成吃早餐習慣,讓膽汁正常分泌,幫助消化,還能降低膽結石形成風險。再者,水塔裡面有一點小碎石,並無大礙,許多民眾膽囊中均有膽沙,如果用餐後半小時,直覺腹部發脹、不適,就應提高警覺。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透過腹部超音波檢視腹腔器官健康狀況。(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吃高鈣食物易結石? 營養師曝「3種食物=結石製造機」:這樣做降風險 ·胃痛、膽結石、胰臟炎痛怎麼區分? 痛的感覺就能知道!置之不理恐變成癌
-
2021-06-13 養生.聰明飲食
宅在家缺日曬?骨質拉警報!8種食物補強維生素D
防疫宅在家,缺乏活動與陽光曝曬,影響骨骼健康。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有效利用不可或缺的元素;國外也有研究認為,缺乏維生素D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相關。維生素D可以透過人體自行合成,只要一天曝曬在陽光下10~15分鐘,身體即可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3。在缺乏陽光曝曬下,除了靠維他命等營養品補充,也可透過飲食獲得部分維生素D。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食物。吃了很多高鈣食物,為什麼還需要維生素D?即使攝取再多高鈣食物,缺乏維生素D的協助,也無法讓鈣質為身體所利用。維生素D除了可預防骨質疏鬆,也對肌肉生成有幫助,骨骼與肌肉兩者相輔相成,對預防老人跌倒相當重要。維生素D該吃多少?有鑒於國人嚴重缺乏維生素D,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國人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DRIs),已將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提高:足夠攝取量是10微克(400IU),上限攝取量是50微克(2000IU),51歲以上足夠攝取量則應提高至15微克(600IU)。維生素D什麼時候吃?維生素D屬脂溶性維生素,如果補充營養品,建議和每天其中一餐搭配服用,吸收率會比空腹吃好。也可和含豐富脂肪的食物一起食用。維生素D2和D3有什麼不一樣?維生素D分為D2和D3兩種形式,人體經由日曬吸收而轉化利用的屬於D3。來自動物體內如鮭魚、沙丁魚的維生素D也屬於D3。至於D2來源則是植物,如日曬過的乾燥香菇、蘑菇,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2,乾燥香菇又比蘑菇多一點。兩種維生素都能促進鈣質吸收,只是D3的利用率較佳。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鮭魚鮪魚(罐頭也可)沙丁魚(罐頭也可)鯖魚蛋黃牛肉乳製品蘑菇乾香菇資料來源/Health.com、美國預防雜誌、衛福部國健署
-
2021-06-07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如何吃粽? 營養師推薦補骨健康粽
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和黎姵吟推薦補骨健康粽,教大家把補骨食材加入粽子裡,讓應景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同時,也能健康補骨。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報告顯示,50 歲以上女性每2位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男性則是每5位也有1位,貯存「骨本」刻不容緩。因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提供預防骨鬆四大飲食策略。策略一 : 補鈣根據台灣報告顯示,超過9成國人有鈣質攝取不足問題。衛福部建議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相當3杯250cc的全脂牛奶。「高鈣食物」:牛奶、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等。策略二 : 補鎂人體內鎂約有70%存在於骨骼中,與鈣同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需攝取 320 毫克,女性 380 毫克。「高鎂食物」:全穀類、深綠色蔬菜、香蕉、杏仁、鱈魚、海洋深層水或礦泉水等。策略三 : 適量磷依營養調查結果,國人磷攝取量已足夠身體所需,無需特別補充。「含磷食物」:全穀類、堅果類、蛋黃、豆類、紫菜、牛奶等。慢性腎臟病患應依營養師指示減少食用。策略四 :充足維生素 D3維生素 D3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每天日照15分鐘,可獲得80-90%的維生素D,或可由食物中攝取。「含 D3 食物」:鮪魚、鮭魚、蛋黃、乳製品、起司、菇類、苜蓿芽等。黃琳惠和黎姵吟營養師也為端午節設計「補骨健康粽」,利用豆腐及糯米粉,搭配補骨食材內餡,製作有Q彈外皮的鹹粽以及甜粽。《補鈣健康粽》以下食材為6份,每顆100g、180大卡,鹹粽:含鈣量約140mg/甜粽:含鈣量約190mg●材料:(一)豆腐漿外皮糯米粉130 g、玉米粉15 g、去皮馬鈴薯50 g、板豆腐150 g、大豆沙拉油約1.5匙、水250 g、紅麴1克(可換成咖哩粉、菠菜粉或是抹茶粉)、粽葉6葉、粽繩3條(二)內餡1.鹹粽-瘦絞肉50 g、豆干丁40g、乾香菇2 g、紅蔥頭2 g、蝦米1 g、沙拉油約3匙、醬油、胡椒粉2.甜粽-芝麻餡:黑芝麻粉60g、無鹽奶油30g、糖20g●做法:(一)豆腐漿外皮1.粽葉前一天先洗淨,食材秤好後,將馬鈴薯去皮蒸熟後加入豆腐壓泥備用。2.糯米粉與水混合,加入上述備用食材攪勻即可,依喜好加入天然染色粉揉勻備存。(二)內餡1.鹹粽-乾香菇泡軟,蝦米泡水與紅蔥頭皆切細丁,入鍋中炒香後與瘦絞肉一同拌炒,加入少許胡椒粉、醬油提味炒熟。2.甜粽-全部食材拌勻分小團,並放冷藏10~20分鐘讓它更固體。(三)粽子1.取豆腐漿外皮包入內餡搓成球狀後塗抹沙拉油,填入粽葉中。2.以一般綁粽法開始包粽,入蒸籠或電鍋蒸約15~20分鐘即可。除了飲食,運動也是強化骨骼的重要一環,從事負重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每個人的運動計畫及強度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態及心肺能力等,與專業醫師討論,不宜勉強進行。
-
2021-05-28 養生.聰明飲食
害怕染疫焦慮爆表!營養師強推6大營養素解憂食材
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台灣一直是防疫中的優等生,但從5月中之後,本土確診案例不斷湧現,全台從5月19日也開始進入疫情的第三級警戒。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快速,甚至是感染後也可能出現無症狀,不少企業也紛紛讓員工在家遠距工作,將感染風險降低, 宅在家、減少外出就是最好的防疫動作。宅在家、疫情爆發,令人焦慮感提升不過,無法外出的日子一久,難免令人焦慮感提升,如果又是因為疫情需要自我隔離、減少出門的話,壓力很大該怎麼辦才好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從每天的飲食下手,有些食物裡面的營養素是有助於減輕焦慮的。潘富子師進一步說明,飲食不只關係到生理機能健康,同時也對情緒和精神健康有很大影響。若平時因飲食營養攝取不均衡,使得合成血清素的原料缺少,則可能會影響到大腦功能、荷爾蒙代謝。有「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是負責掌管情緒和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多多攝取有助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及具神經修護功能的營養素相當重要。6大營養素幫助調節情緒,不焦慮潘富子表示,有幾種營養素,民眾可以多多攝取幫助調節情緒,如:色胺酸、鈣、鎂、維生素B群、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等。1.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而色胺酸則可以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中來獲得,蛋白質在體內會被分解為色胺酸,有助調節情緒、減輕焦慮。例如:魚類、肉類、蛋、牛奶、黃豆等。2.鈣:鈣質在大多數人觀念裡與人體肌肉骨骼連結,但鈣質攝取不足也可能影響維持正常神經的感應性,可能出現情緒起伏大、易怒、失眠等。潘富子營養師提醒 根據10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鈣質攝取高達九成以上普遍不足。國健署建議成人一天應攝取 1000 毫克,高鈣食物則有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蝦米、傳統豆腐、豆干、紫菜及深綠色蔬菜等。3.鎂:鎂的作用除了能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也有幫助穩定心律、血糖的功效,並能協助骨骼建構與礦化等。不過人體無法自己製造鎂,必需由食物來攝取。黑巧克力、香蕉、深綠色蔬菜、堅果、小麥胚芽等食材皆含有豐富的鎂。4.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中的B1、B6 和B12皆與腦部神經機能正常運作相關,糙米、薯類、豆類、玉米、瘦肉、牛奶、蛤蠣和深綠色蔬菜等都是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材。潘富子營養師也提醒現代人飲食攝取較多的精緻澱粉(麵包、米飯、麵食)、蔬菜攝取較少,也容易缺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5.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可協助強健肌肉骨骼外,近期研究也發現與免疫和神經系統調節等功能有關;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發情緒焦慮、憂鬱等狀況。除了透過日曬可促進人體維生素D生成外,也可從鯖魚、鮭魚、乾香菇(日曬)、雞蛋等天然食物或含維生素D營養補充品獲得維生素D。6.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許多好處,其中對大腦有抗發炎、維護腦部健康等功能,近年也有研究指出具有預防憂鬱的效果。中小型魚類(鯖魚、秋刀魚等)、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皆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攝取營養素之外,也要多運動最後潘富子師提醒,在家遠距工作與平日在公司靜態的工作型態會減少許多身體活動,居家防疫也別忘了伸展筋骨適時運動。人體在運動時能穩定神經系統,會分泌腦內啡、血清素等快樂激素,能減輕壓力、緊張和焦慮,提升睡眠品質。攝取好食物也要記得控制飲食份量顧及身材,避免日後發生肥胖的另類災情。延伸閱讀: 。防疫物資別亂囤! 醫曝常見4大消毒用品「隱藏危機」 。免疫第一關在腸道! 營養師點名2防疫食物要餐餐吃
-
2021-05-28 該看哪科.婦科
貪吃這些食物易致子宮老超快!「護宮5要訣」讓子宮變年輕
寒性涼性食物 吃過多恐會增加婦科疾病發生率天氣炙熱!相信很多女生忍不住想吃些冰涼的食物消消暑,如西瓜、水梨、柚子、石蓮花、蘆薈等等,但這些食物都偏向寒涼性,吃過多恐會增加婦科疾病發生率。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寒性涼性食物,身為女性的我們得少吃,避免影卵巢子宮因過寒導致每個月經血排不乾淨或是逆流喲!寒性食物-冰品、冰飲、香蕉、蘆薈、石蓮花、苦瓜、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生菜及海鮮等。涼性食物-空心菜、蒿苣、白蘿蔔、豆腐、奇異果、柿子、小麥、小米、大麥、蕎麥、寒天等。這些壞習慣容易導致子宮提早老化除此之外,女生還有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你的子宮提早老化呢?女生們,快來自我檢視一下吧!壞習慣一:經常飲酒過量壞習慣 壞習慣二:經常吃冰、冰飲壞習慣 壞習慣三:經常熬夜、日夜顛倒、睡眠不足壞習慣 壞習慣四:不愛運動、坐臥時間長壞習慣 壞習慣五:總是壓力大、沒適度紓解壓力的習慣如果你已經超過三項以上壞習慣,就得注意了!現在開始好好調整這些壞習慣,才能遠離婦科疾病喲。保護子宮5要訣平時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保養我們的子宮呢?!要訣一:少吃寒涼性食物,避免子宮排血不順要訣二:放鬆心情、適時調整情緒要訣三:養成運動好習慣,讓子宮卵巢動起來才不易老化要訣四:腹部保暖很重要,冬天或是經期來時,可用暖暖包熱敷下腹部溫暖子宮要訣五:吃一些養宮暖血食物,例如:溫性水果、維生素食物、堅果、高鈣食物、富含葉酸之食物 【延伸閱讀】 女性飲食注意!!愛吃高熱量、高油脂小心誘發子宮肌瘤! 對抗萬惡的大姨媽,5招助你舒緩月經的不適 卵巢刺激用藥療程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5-07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喝豆漿補鈣骨質仍流失?營養師曝1原因錯很大
48歲的徐太太從前年開始邁入更年期,生理期也從不規律的週期逐漸到完全停止,面對更年期徐太太與大多數女性一樣,生理上出現如:盜汗、失眠等,心理上也有易感焦慮、不耐煩等不適症狀,其中最令她擔憂的問題無非是「骨質疏鬆」。進而到醫院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測量其骨質密度,發現骨質密度已有流失現象。但令徐太太不解的是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她每天都會提醒自己補充鈣質攝取,因為自己有乳糖不適症不能喝牛奶,所以改喝豆漿,每天都會喝到一大杯,為何骨質依舊會快速流失?傳統豆漿補充鈣 含量太少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很常見許多中老年人由於飲食習慣或有乳糖不適症,會以喝傳統豆漿的方式來補充鈣質,但這種攝取方式來補鈣其實錯很大。因為,豆漿雖含有鈣的營養素,但其含量實在是太少了,不能當作是每日攝取鈣的主要來源。(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攝取天然高鈣蔬菜 兼具維持腸胃健康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黃豆含有194毫克的鈣質,但經過加工製成做成豆漿,會造成鈣質流失,每100公克的傳統豆漿,鈣質僅有14毫克。除了豆漿之外,還有其它高鈣食物可做選擇,如口感較硬的傳統豆腐,每100公克含有140毫克的鈣質、每100公克的小方豆干更含有685毫克的鈣質;深綠色蔬菜如芥藍、紅莧菜,每100公克的芥藍菜含有181毫克的鈣質、每100公克的紅莧菜則含有218毫克的鈣質。潘富子提及,若用天然蔬菜來當作攝取鈣的方式,還可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可維持腸胃健康,還可攝取到礦物質鎂,也是維持骨骼健康需要的營養素。(推薦閱讀: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預防骨質疏鬆症 日常飲食要注意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指出「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造成健康問題的第二大疾病,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的流行病。潘富子提醒,從日常生活就該注意飲食攝取足夠鈣質(成年男女性的每日鈣質攝取建議需攝取1000毫克)及維生素D並培養運動習慣,定期安排骨質密度檢查,提早預防骨質疏鬆症上身。延伸閱讀: ·快去照鏡子!身體缺鈣全寫在外表 營養師授「補鈣、健骨吃法」 ·喝可樂會骨質疏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2種人超危險
-
2021-04-08 該看哪科.婦科
孕期喝牛奶易脹氣 醫師:每日最多喝2杯、配合核心運動
孕婦體內荷爾蒙發生變化,容易脹氣,可以再喝容易讓人脹氣的牛奶嗎?婦產科醫師指出,牛奶是良好的營養攝取來源,適量攝取,能避免脹氣,每日最多喝2杯,1杯約300毫升,並配合溫和的核心運動,如孕婦瑜伽,可協助緩解孕婦脹氣問題。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毓淇指出,懷孕初期荷爾蒙產生變化,孕婦體內的黃體素逐漸上升,改變腸道蠕動,再加上子宮擴張,壓迫到腸胃,所以孕媽咪本就較一般人更容易脹氣。孕婦先天較易脹氣,若後天攝取太多易脹氣的食品,如乳製品、豆製品,恐會導致肚子疼痛,國民健康署表示,牛奶含有豐富鈣質,若食用牛奶容易脹氣,可食用其他高鈣食物來代換,如小魚乾、豆製品或鈣片,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王毓淇則表示,牛奶是營養均衡的飲品,每日最多喝1至2杯,1杯約300毫升,能避免過量攝取導致脹氣,且日常要維持「少量多餐」、「多動」原則。王毓淇進一步說明,臨床上有許多孕媽咪懷孕前就不愛做運動,懷孕後還認為要「少動」,事實上,孕婦做溫和運動,如多多走路,或是做核心肌群運動、孕婦瑜伽,能促進腸道蠕動,除助於解決脹氣問題,也有助於減少孕期不適。
-
2021-04-05 養生.聰明飲食
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 3種飲食法、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7期 文/郭岳潭 食物和腦細胞存在微妙關係?地中海飲食可防失智。吃哪些食物(營養素)可以活化大腦?營養素如卵磷脂、DHA、膽素、菸鹼酸、肌醇、維生素B群、植化素、β-胡蘿蔔素……;食物如綠花椰菜、鮭魚、鮪魚、蝦子、黃豆、綠茶、巧克力、咖哩、紅酒等。「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最好的食物就是你的藥」。近來興起的營養醫學提倡,透過飲食中的營養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與預防醫學觀念不謀而合。食物與身體健康有關,好的飲食習慣更有益大腦細胞。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飲食可以保持頭腦敏銳,並減少嚴重記憶力減退的風險,日常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以及思考、認知、記憶力、處理訊息的能力。3種飲食有益大腦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一項追蹤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及膽固醇略高,到了40~50多歲時,往往有較低的認知、思考及推理能力,顯示平日飲食確實會影響大腦的功能。程涵宇說明,健康的飲食就是指均衡飲食,選擇脂肪含量較低,而蔬菜及水果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幫助減少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儘管目前飲食及認知功能的研究有限,但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得舒飲食(DASH Diet),以及麥得飲食(MIND Diet),都可以保護大腦功能,有助於降低大腦退化的風險。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的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包括: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根據研究顯示,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發生率、改善血糖及減少癌症風險,對於活化腦力、延緩失智有益。飲食特色為每天攝取大量蔬果、使用橄欖油、搭配香草與辛香料調味、天然乳製品、堅果,每星期攝取至少2次魚貝類與豆類,以及2~3次蛋及家禽類,減少及避免攝取紅肉、加工肉品、甜點,以及適量攝取紅酒。攝取大量蔬果、堅果,能夠補充足量的抗氧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及維生素E,避免大腦細胞受到自由基破壞,攝取魚貝類與豆類可以保持血管暢通,有助於大腦血管健康,以及避免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2.得舒飲食DASH Diet的原文為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也就是可以預防高血壓的飲食方式。研究也證實,得舒飲食有助於血壓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於保護心臟。飲食特色為高纖維、高鉀、高鈣、高鎂、低脂、低飽和脂肪的飲食方式,選用全榖雜糧取代精緻米飯與麵包,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每天攝取低脂乳品、乳製品或高鈣食物,選用豆製品、魚及低脂肉品,並減少食用紅肉及內臟,選用液態植物油,天天一湯匙堅果。3.麥得飲食結合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一種飲食型態,又稱為「心智飲食」,主要是學者為了針對腦部老化進行研究,所設計出來的飲食型態,結果顯示,可以改善老人認知功能或延緩認知退化。飲食特色為10大益腦食物,包括:綠色葉菜類、其他蔬菜類、堅果類、莓果類、豆類、全穀類、魚類、家禽類、橄欖油、紅酒,以及避免7種傷腦食物,包括:紅肉、奶油及人造奶油、起士、糕點甜點、油炸及速食食品。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01沙丁魚、鮭魚營養素:Omega-3脂肪酸功效:大腦中約有60%由脂肪組成,其中一半是Omega-3脂肪酸,用來構建大腦及腦神經細胞,對於學習力及記憶力至關重要。高脂魚類是Omega-3的豐富來源,有助於增強記憶力、改善情緒,以及保護大腦、減緩大腦功能提早退化及智力下降,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研究顯示,經常吃魚的人,大腦中有更多的灰質神經細胞,可以幫助增進思考、記憶及穩定情緒,而缺乏足夠Omega-3脂肪酸的人,容易有學習障礙及憂鬱症。02咖啡營養素:咖啡因及抗氧化成分功效: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對大腦有多重正面影響,可以使大腦保持警覺性、調節血清素改善負面情緒、幫助集中注意力,以及降低退化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03藍莓營養素:花青素功效:藍莓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是一種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根據研究發現,藍莓可以增進大腦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改善記憶力及延緩短期記憶力的喪失,同時能降低大腦退化。04薑黃營養素:薑黃素功效:薑黃中的薑黃素是高抗氧化劑及高抗發炎的活性成分,根據研究證實,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有效滋養大腦細胞,具有保護大腦的益處。薑黃素可以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幫助活化大腦細胞,增進記憶力及降低智力退化,並有助於清除大腦的澱粉樣斑塊,預防及改善阿茲海默症;薑黃素也可以增強5-羥色胺及多巴胺,幫助調節情緒、改善憂鬱症狀。05花椰菜營養素:維生素K、芥子油苷及酚類功效:花椰菜含有多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及抗發炎作用的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K有助於鞘脂的形成,也就是組成大腦細胞中的重要脂肪之一,有助於保護大腦功能,以及增進記憶力,芥子油苷及酚類等抗氧化成分,可以避免自由基傷害大腦組織。06黑巧克力營養素:類黃酮、咖啡因、表兒茶素功效:黑巧克力含有多種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幫助促進大腦功能,尤其是增強學習力及記憶力,有助於減緩與年齡有關的智力下降,以及改善憂鬱情緒。根據研究顯示,經常吃巧克力的人,記憶力及心理健康的表現,高於較少吃巧克力的人。07堅果營養素:維生素E功效:堅果中含有多種可以增強大腦活力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E,健康脂肪及植化素,對於大腦健康有益處,維生素E可以保護大腦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有助於減緩智力下降。根據研究顯示,多吃堅果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及增進記憶力,預防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也有研究發現,吃堅果可以改善心臟健康,擁有健康的心臟與健康的大腦,具有正面的相關性,尤其核桃含有Omega-3脂肪酸,更有益心臟及大腦的健康。08橘子營養素:維生素C功效:橘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大腦,免於受到自由基損害腦細胞的傷害。研究發現,吃足量的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及阿茲海默症,建議每天只要吃一顆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獲得一整天所需的維生素C。09雞蛋營養素:維生素B群、膽鹼功效:大腦健康與維生素B6及B12、葉酸、膽鹼有關,雞蛋是維生素B群及膽鹼的豐富來源,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發育及調節情緒都非常重要。維生素B群在大腦健康中具有多種作用,有助於減緩老年人智力衰退及認知功能下降的進程,其中維生素B12參與合成大腦化學物質,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容易罹患失智症及憂鬱症。蛋黃富含的膽鹼,是一種重要的微量營養素,負責產生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增進記憶力及調節情緒。10綠茶營養素:咖啡因、L-茶胺酸、多酚功效:綠茶與咖啡,都是有益大腦的絕佳飲料,富含的咖啡因可以提升大腦活性、增強大腦功能,增進記憶力及注意力。L-茶胺酸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增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活性,不但可以保護大腦,還可以增加大腦中α波的頻率,透過抵銷咖啡因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減輕焦慮,以及幫助放鬆身心、改善疲勞。另外,綠茶富含抗氧化劑多酚,可以保護大腦免受精神衰弱,並降低退化性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傷腦的7種壞食物1.含糖飲料常見的含糖飲料,包括:果汁、汽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許多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是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由55%的果糖及45%的葡萄糖組成,攝取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動脈硬化,引起腦部炎症並損害記憶力、學習力,增加失智症的風險。2.精製碳水化合物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大量食用會導致血糖及胰島素快速上升。研究證實,高升糖指數及高升糖負荷食物,會損害大腦的功能及降低記憶力。3.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也稱為「氫化植物油」,常見有起酥油、人造奶油、糖霜,經常用於蛋糕及餅乾中,大量攝取容易造成大腦容量降低、認知能力及記憶力下降,並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4.高度加工食物高度加工的食物添加大量的糖及脂肪,例如:薯片、爆米花、泡麵調味包及即食食品,這些食物通常熱量高且營養成分低,會減少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產生,對大腦健康有負面影響,容易增加大腦發炎,並降低學習力、損害記憶力,造成認知功能下降。5.阿斯巴甜阿斯巴甜為一種人造甜味劑,成分有苯丙氨酸、甲醇及天冬氨酸,常用於許多軟性飲料及無糖產品中。食用過多的阿斯巴甜,可能破壞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增加大腦炎症及氧化,也容易影響學習及產生負面情緒。6.酒精適度飲酒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但過量飲酒則會導致記憶力減退、行為改變、睡眠中斷,以及負面情緒。長期過量飲酒則會損害大腦,導致大腦體積減少、記憶力減退,酗酒者經常缺乏維生素B1,也容易產生腦病變。7.高汞重金屬魚  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及鮪魚,容易有高汞重金屬的情形,汞是一種神經毒性元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大腦神經傳導,導致大腦功能受損,以及破壞大腦發育,建議孕婦及兒童應該特別避免。延伸閱讀: 。魚油護心、補腦、抗發炎!一天吃多少? 食藥署給正解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
2021-03-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孕期的營養狀態影響準媽媽及寶寶健康的關鍵,準媽媽有可能在懷孕過程中,因孕吐、食慾不佳而吃不下飯,但又擔心寶寶營養缺乏,在吃與不吃之間,常讓孕媽咪煩惱不已,國民健康署彙整準媽咪常見的10大孕期營養問題並破除迷思,提供給準爸媽參考,幫助孕媽咪了解如何攝取相關營養素,協助吃得下、吃得對,讓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常見問題1:孕吐時應強迫自己吃東西嗎?懷孕初期發生孕吐情形時,不需要擔心寶寶沒有養分而強迫準媽咪進食。要改善孕吐,可採取少量多餐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油膩食品。常見問題2:可以攝取咖啡因的飲料嗎?建議懷孕的最初3個月內要減少喝咖啡或茶的量,一般建議孕婦1天最多不能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但每個人體質不同,能否喝咖啡,以及飲用量多少?還是先請教醫師、遵循醫囑比較保險。常見問題3:喝不下水,該怎麼辦?可適當改變溫度或味道幫助入口,例如:加入水果片,但要避免過多含糖飲料。常見問題4:經烹調處理過後的米酒料理,可以吃嗎?雖然米酒料理經過處理,但在沒有確定酒精完全揮發下,並不建議孕婦食用。另外,孕婦在孕期內應避免吸菸、飲酒。常見問題5:是否該避免食用像是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若由孕婦傳染給胎兒,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因此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或是食用前充分加熱。常見問題6:植物奶是否可替代牛奶? 喝牛奶會脹氣該怎麼辦?牛奶中富含鈣質,是植物奶不能替代之營養素。如果會脹氣,建議可以用其他高鈣食物或鈣片來代換,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常見問題7: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應採取少油、少鹽、少膽固醇的攝取,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如:肥肉、豬油等),增加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橄欖油等)作為油脂主要來源。常見問題8: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孕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須注意營養的均衡並減少澱粉的攝取量,如果發生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並遵照糖尿病飲食建議,避免血糖不穩定。常見問題9:如何避免便秘?可多攝取蔬菜、水果、全榖類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以避免便秘,建議每日攝取32克膳食纖維。常見問題10:懷孕過程中,有哪些營養素建議補充?葉酸、鐵、維生素D是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主要礦物質及維生素,孕期攝取量應達到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懷孕期間準媽咪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若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有攝取不足情形,建議可找醫師或營養師諮詢改善飲食,讓孕期有充足的營養,使寶寶健康長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一名中年男子平時無任何不適,但在天氣冷熱交替時,早上起床常會感一陣眩暈,直到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血壓竟然高達收縮壓在175-180mmHg之間、舒張壓在130-135 mmHg,但到了下午,血壓又回復穩定約收縮壓在130-135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5-90 mmHg之間,長期下來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持續數年並不以為意,直到例行健康檢查才發現事情大條,確診罹患中度慢性腎衰竭。血壓忽高忽低 比長期高血壓更傷腎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忽高忽底的血壓所造成的壓力差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的血管硬化,也會讓腎臟過濾淨化人體血液的功能變差,殘餘的腎元將會增加本身的血流量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這會對腎元造成惡性循環的損害。所以要補保護腎臟,首重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血壓。周宗翰建議,最好可以把血壓穩定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忽高忽低的血壓導致的壓力差,反而比長期高血壓對比腎臟的損害更為明顯,當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治療上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患有腎臟病未洗腎者 日常這些事要注意對於患有腎臟疾病還未洗腎的患者,周宗翰表示,飲食調控更是關鍵,像是喝水要少量頻飲,原則上當日水份攝取=前一日尿量排出+500~700毫升,避免喝酒以及突然大量灌水,腎衰竭者尤需注意每日體重勿增減太多,儘量少吃醃製及加工製品,味精最好不要用,以免容易口渴喝入過多的水分。此外,還要控制鈉鉀磷在身體的穩定,過量的鹽份會造成腎衰竭患者高血壓或水腫;一天建議攝取的鹽量約為3~5公克。平時多補充高鈣食物來穩定身體的磷。控制蛋白質 減少尿毒產生若要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若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值得一提的是,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周宗翰提及,早期腎功能不全時,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但是往往患者會因為過度限制蛋白質導致自己營養不良;原則上攝取優質蛋白50~75%來自動物性蛋白質,如魚、猪、牛、羊等肉類、蛋、牛奶混和食用,其餘的蛋白質由米、麵粉及其製品、蔬菜、水果供給。不可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定期篩檢降風險此外,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自己抓的中草藥可能含有腎臟毒性,不可自行服用。周宗翰建議,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以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 延伸閱讀: ·腎不好要少吃高鉀食物! 6大飲食地雷別踩...狂吃低鉀食物也不OK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
2020-12-28 養生.聰明飲食
中年缺鈣藏危機 南投營養師大推芝麻奶簡單補鈣
根據台師大研究顯示,國人骨質密度不合格比例,50歲以上女性達92%,男性達80%,中部地區更高達82%,缺鈣問題須正視改善,南投縣營養師公會和衛福部南投醫院積極宣導「只要鈣健康不要骨頭鬆」,深入社區帶著長輩認識高鈣食物。南投醫院指出,依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但2013至 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國內65歲以上老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約0.4至0.7杯,遠遠不足建議量的1.5杯,導致缺鈣問題嚴重必須重視。南投縣營養師公會因此串聯南投醫院等醫療院所的營養師資源,陸續安排巡迴全縣13鄉鎮市,已赴名間弓鞋社區及集集八張社區推動辦理「只要鈣健康不要骨頭鬆」宣導活動,帶年長者認識高鈣食物,並DIY製作高鈣飲品「芝麻牛奶麥片」。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說,鈣質進入人體需透過維生素D轉化才能被儲存吸收,因此除均衡飲食,並曬太陽才能協助涉入鈣,但年長者常因鈣質攝取不足、運動量減少、太少曬陽光而缺乏維生素D,導致骨質漸流失,跌倒骨折風險機率大增。而為協助長輩加強補充鈣質,南投醫院營養師團隊因此指導自製高鈣飲品「芝麻牛奶麥片」,營養師黃淑敏說,1湯匙約15克的黑芝麻、3湯匙麥片,再加入1杯約240cc牛奶,當早餐飲用,就能補充生活上需要的鈣質,簡單又營養。黃表示,因麥片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易產生飽足感,可以當主食,而芝麻牛奶麥片就高達400毫克的鈣,占每日建議攝取量的4成,同時含有蛋白質及油脂,且芝麻味道很香,因此喝起來風味好、不會胖、會飽又很營養,很適合長輩。
-
2020-11-27 新聞.健康知識+
乳糖不耐症不能喝牛奶? 吃這些也能補鈣
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但調查顯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表示,面對沒有明顯症狀的骨質疏鬆症,應補充鈣質養出好骨力及早預防骨質流失,但常遇到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苦惱不能喝牛奶要怎麼補鈣,其實芝麻、優格、小魚乾等食物也能提供鈣質,協助保有好骨本。鄭婉苓指出,骨質密度在年過30歲後,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失,鈣質不僅攸關骨質密度,也對於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等各種生理機能扮演重要角色。醫師表示,高鈣食物中以乳製品最易取得,一杯牛奶240c.c.就有240毫克的鈣質,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就能滿足一天將近一半的鈣需求。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可選擇優酪乳、優格或起士取代,除了乳製品之外,黑芝麻、小魚干、海帶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黑芝麻8公克約2茶匙,含有116毫克鈣質,小魚干10公克約免洗湯匙兩匙,就含有221毫克鈣質,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甜椒、青花菜、芭樂、奇異果,可促進鈣質吸收。另外,維生素D除了促進鈣質吸收也能協調鈣磷平衡,維護骨骼功能,曬太陽是最簡單獲取維生素D的方式,每天日曬15分鐘,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濃度的維持。鄭婉苓建議,適度日曬再加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乾香菇、秋刀魚、蛋黃等都是獲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鄭婉苓提醒,攝取優質蛋白質能幫助建構肌肉,雞蛋、豆腐、肉類都不可缺少,並且搭配負重運動,如跳繩、慢跑,增加肌力強度與骨質密度,可預防肌少症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醫師說,拿鐵咖啡雖加了牛奶,但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的草酸結合,進而排出體外,降低鈣質吸收,建議可先喝黑咖啡,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牛奶,才能真正補到鈣,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才能擁有好骨力。
-
2020-10-18 科別.骨科.復健
發現骨鬆只要多吃高鈣食物、補充鈣片?醫:錯誤觀念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成為國人關心的重要議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報告統計,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鬆症盛行率為38.3%、男性為23.9%,且有逐年增高趨勢。鈣質是骨骼維持健康最重要的元素,缺鈣的人骨骼會變得脆弱,加上骨質疏鬆不易察覺,許多人都是骨折、受傷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但由於民眾對病症、鈣質攝取的了解不足,常產生許多誤解,以訛傳訛後更出現不少問題。像許多人以為平常攝取高鈣飲食就不會骨質疏鬆、吃鈣片可能造成泌尿道結石、怕骨折乾脆避免運動、葡萄糖胺補充品可以解決缺鈣問題等,這些其實都是錯誤觀念。迷思1 只要平常攝取高鈣飲食一定不會骨質疏鬆。許多人認為只要攝取高鈣飲食,像是從小就天天喝牛奶、常吃小魚乾等高鈣食品,就不會骨質疏鬆。但土城醫院骨科主任陳文鈐表示,其實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子疾病,並不單只有缺鈣會造成。陳文鈐表示,骨質疏鬆症主要有原發性與續發性兩類: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停經後骨質疏鬆症:是女性特有,通常發生在51至75歲時,女性因為停經,缺乏女性雌激素,導致蝕骨細胞增加,最後骨量流失,容易造成椎體壓迫性骨折以及遠端橈骨骨折。老年型骨質疏鬆症:人隨著年齡增加,維生素D合成下降,使腸胃鈣吸收能力下降,血鈣偏低導致副甲狀腺分泌增加,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造骨細胞數目漸少,是自然老化的過程。2.續發性骨質疏鬆症若患者長時間服用大量類固醇藥物,或患有內分泌疾病包括副甲狀腺亢進、副甲狀腺亢進、生殖腺官能不足以及糖尿病,都有可能造成。這幾種問題不是攝取高鈣飲食便可解決,建議就醫,對症下藥。迷思2 鈣片吃多了,可能會造成泌尿道結石。有人以為吃鈣片可能造成泌尿道結石,陳文鈐解釋,其實泌尿道結石主因是食物中的草酸、磷酸被吸收進體內,與身體中的鈣結合為草酸鈣、磷酸鈣,接著被過濾到尿液中,才會在尿道形成結石。但攝取鈣片時,草酸、磷酸在腸胃中就會與鈣片結合,經由腸胃道從大便排出,所以攝取鈣片反而會減少泌尿道結石的可能。迷思3 缺鈣的人,可以吃葡萄糖胺補充品。葡萄糖胺其實是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的治療藥物,本身不含鈣質,但市面上有些含葡萄糖胺保健食品名稱會讓人誤以為能保護骨頭、增加體內鈣質。甚至有業者聲稱該產品能減少骨質疏鬆問題,但醫界對此說法始終存疑,多年來的研究也未顯示葡萄糖胺有此效果,健保署更在2018年10月取消對葡萄糖胺的補助。若要補充鈣質,醫師建議還是以鈣片加維他命D,會有較為顯著的效果。迷思4 發現骨鬆時,只要多吃高鈣食物、補充鈣片,不需藥物治療。許多民眾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時,會認為只要自行補充高鈣食品、鈣片、維生素就好。但陳文鈐說,其實有些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已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髖關節骨折、手腕骨折等與骨質疏鬆高度相關的問題。這類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光補充鈣質已來不及強化骨質,須使用特定的骨鬆藥物才能快速減少再次骨折的機率,因此需要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迷思5 因為怕骨折,所以骨鬆的人最好多休息,不要運動。發現自己骨質疏鬆後,有些人擔心動作太大會發生骨折意外,便不運動,但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根據沃爾夫定律,只要持續運動,骨頭就會長得比較好,而65歲以上長者骨頭雖然無法再生長,卻能透過運動維持骨骼健康,減緩骨質流失問題。醫師建議,若膝蓋狀況良好者,可以多爬山、曬太陽;膝蓋不好的人,可以用快走、散步的方式減少骨質疏鬆的速度。但並不是所有運動都能減緩骨質疏鬆,像是游泳、騎車、划船,這些運動因為骨頭沒有承受重量訓練,所以對減緩骨質流失效果較差。
-
2020-10-18 科別.骨科.復健
喝咖啡會影響鈣吸收嗎?骨科醫:一個條件影響就不大
多數人會利用高鈣飲食預防骨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提醒,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利用,如果只補鈣不補維生素D,效果通常不好,所以務必要兩者都補充。鈣質+維生素D,才能提高吸收率。常見高鈣食物如牛奶、乳酪、小魚干、黑芝麻、深綠色蔬菜、豆干等。劉俊良指出,國人缺乏維生素D的狀況其實比缺鈣更常見,維生素D一天建議量是800IU、也就是20微克,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包括:曬太陽,從魚類、牛奶、蛋等食物中攝取。不少民眾除了利用食物補鈣,也會吃鈣片,市售的鈣片種類非常多,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好壞。劉俊良建議把握兩大原則,先排除「不適合」自己的,例如有吃胃藥者,服用碳酸鈣吸收較差;再來是能夠吃得習慣最重要,無法持續定期服用,再好再貴也沒用。鈣片加維生素D,注意看含量夠不夠。雖然坊間有很多鈣片都有加維生素D,但常見維生素D的含量不夠多,所以要注意成分標示,如果複方無法補足一天800IU的維生素D,建議另外再加上單方的維生素D來補充。劉俊良說市面上的鈣片依據成分種類約有四種,分別是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及胺基酸螯合鈣,鈣含量依序為40%、38%、21%及15%,而吸收率則是胺基酸螯合鈣最好、達80%,檸檬酸鈣吸收率為35%,碳酸鈣、磷酸鈣皆為20%。其中,碳酸鈣為市面最常見、劑型選擇多,但缺點為易造成脹氣,服用胃藥(制酸劑)者吸收差;磷酸鈣、檸檬酸鈣較無腸胃副作用,但磷酸鈣腎衰竭患者禁用,檸檬酸鈣的鈣含量低;而胺基酸螯合鈣雖吸收率高,但同樣鈣含量低,且價位較高。看標示,注意元素鈣含量而非鈣片重量。劉俊良也指出,由於劑型不同,鈣含量也會不一樣,要注意鈣片包裝上寫的成分標示,看上面寫的是整個鈣片的重量,還是單純鈣的含量,如1000毫克的碳酸鈣,裡面其實只含有400毫克左右的元素鈣。至於吃鈣片要一次吃,還是分次吃?或是跟食物一起吃?劉俊良說,一次食用的元素量建議在500毫克以下,過量也難以吸收,所以一天的量建議分為二到三次吃。一天建議元素鈣的攝取量是1000至1200毫克,過量可能導致結石、便祕、甚至心血管問題,所以並不是愈多愈好。而一般來說,鈣片是在飯後服用吸收較佳,但有些特殊的劑型會建議在空腹或睡前服用,所以還是要參考其說明。另外,天然或合成鈣,在作用上並沒有差別,純粹依個人喜好而決定即可。酗酒、吃重鹹,都會加速鈣質流失。劉俊良也提醒,酗酒以及攝取過多的鹽分,會造成鈣由尿排出體外而流失。至於喝咖啡是否會影響鈣的吸收率?劉俊良則說,咖啡雖然會降低鈣質的吸收和運用,但是只要能夠補充足夠的鈣質,其影響並不會很大,所以不必為此戒咖啡。正常成人每天攝取咖啡因在300毫克以內,相當於4杯150毫升咖啡,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
2020-09-16 養生.聰明飲食
30歲起就得預防骨質疏鬆症! 別只喝牛奶,骨科醫師推薦13種食物都要攝取
骨量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流失,尤其從30歲起每年流失骨量0.5%至1%,平均50歲開始,流失速度甚至是好幾倍,嚴重時骨質疏鬆症就找上門;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指出,預防骨鬆應從小存好骨本,根據衛福部營養參考值,從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和協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有需求時則慎選檢驗合格的補鈣品。從飲食補鈣顧骨本 維生素D也重要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以及續發性,前者主要是停經後的婦女因賀爾蒙減少導致骨質流失,或因老年性所引起的骨鬆問題,後者則因其他疾病得服用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等導致;楊榮森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中補足所需營養,且要從小就開始,宛如銀行存款般,從年輕開始存骨本,其中又以鈣質與維生素D是改善骨骼和肌肉健康的主要營養素。 為何顧好骨本,不能只補充鈣質,維生素D也很關鍵?楊榮森醫師解釋,要讓身體吸收鈣質,減少骨質流失,這時就得靠維生素D的幫忙,若身體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就會影響到鈣質吸收效果,彼此是相輔相成,且維生素D也能促進骨骼礦化,改善肌力,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風險。依照年齡層補足營養攝取量 幫自己顧好骨本 楊榮森醫師進一步說明,鈣質與維生素D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建議的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人每日鈣質攝取量需1000毫克,至於每日所需攝入的維他命D,若未超過70歲,建議為600國際單位(IU),若為骨鬆者或超過70歲的長者,則建議每日攝入800國際單位較佳(IU)。青少年、孕婦和哺乳婦女,應適量增高。必要時應該檢查血清中的維生素D濃度,若太低時,應適當調整劑量,以達到合適的濃度,維護正常的生理機能。 日常飲食要補鈣 醫師解析維生素D、鈣質如何吃 但究竟該吃哪些食物才能有效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呢?楊榮森醫師舉例,像是鮭魚、鮪魚等含有多油脂的深海魚類、魚肝油或是香菇等,都可從中攝取到維生素D;在鈣質部分,除了牛奶,另外包括深綠色蔬菜、海藻、海帶、金針、香菇、芝麻、小魚乾、木耳、豆類食物、乳製品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對於許多人認為要維持骨骼健康,一定得喝牛奶補足所需鈣質,但其實牛奶只是鈣質其中一種攝取來源;楊榮森醫師解釋,主要原因是比起過去傳統社會牛奶較難取得,隨著民生水準提高,如今隨時都可取得牛奶,具方便性,但以一天鈣質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而言,除了喝牛奶,也得補充其他食物,才能真正補足所需的鈣質營養。若因乳糖不耐症而未能飲用牛奶者,應另攝食高鈣食物來補充人體需求的鈣質。 補骨產品百百種 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產品 除了透過飲食維持骨骼健康,許多人也會購買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來補充鈣質,但又該怎麼選擇?楊榮森醫師說明,市面上各種補骨或鈣產品百百種,所提供的鈣質營養差不多,最重要得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尤可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用相關產品來幫自己顧好骨本,或有些人因不容易消化,也可選擇合適的鈣產品幫助自己方便攝取足夠鈣質。不過要注意選擇任何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時,也得挑選經衛福部食品合格檢驗的產品,才能避免吃出問題;楊榮森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存好骨本最重要就是養成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的習慣,補足足夠的營養素,維持基本的骨質,才不會邁入老年後,才擔心骨質疏鬆症會找上門。(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長期補鈣卻不見效果? 忽略這1件事等於白吃了 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
-
2020-08-14 橘世代.健康橘
「肌肉快速流失怎麼辦?」營養師3秘訣把肌力吃回來!(內含食物選擇指南)
人口老化是當今先進國家共同面臨的議題。高齡化所伴隨的生理功能退化,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及身體活動量減少,使得老年人口成為肌少症的高危險群。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 23.6%,女性為 18.6%,在高齡族群中其實相當常見,而這可能是老年失能的前奏,也影響了年長者的生活品質。把握增肌飲食3原則 遠離肌少症蛋白質是肌肉生長所需的原料,但是大家常忽略了,從飲食中攝取的蛋白質要先經過人體消化代謝,再重新建構成我們所需的肌肉,中間過程都要耗能。因此想要增肌,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兩者缺一不可,以下為3個增肌飲食的重點:一、熱量要充足建議正餐均衡攝食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及蔬菜類,配合適量油脂,並額外搭配水果及乳品類,以達均衡且充足的熱量攝取。二、優質蛋白質,質與量皆重要針對高齡族群,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應提升至體重每公斤1.2公克的蛋白質。以60公斤健康長者為例,每日蛋白質的需求量為72克,相當於每餐需吃到至少一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每日搭配攝取1∼2杯乳製品。質的部分,建議優先選擇豆製品、魚、蛋、肉、乳製品等優質又完整的蛋白質來源。除了每日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也應平均分配於三餐中,才能擁有較好的增肌效果。三、多樣化攝取維生素與礦物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在人體內的許多代謝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確保人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作,而兩者皆存在於各種食物類別中。因此,愈均衡且多樣化的飲食,才能攝取到愈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長者增肌的飲食指南根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大於65歲的長者在蛋白質攝取量方面普遍可達建議量;然而在微量營養素方面,礦物質鈣、鋅、鎂以及維生素D、維生素E的攝取則較為不足。針對於此,介紹以下幾種與肌肉生成及重要器官功能維持有關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食物,供長者日常飲食參考:骨骼:鈣鈣質是維持人體肌肉正常收縮的物質,亦是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而骨質密度與肌力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想要維持好肌力,擁有好骨本也是很重要的!◎高鈣食物來源:黑芝麻、豆干、小魚乾、豆製品、乳製品、紫菜、深綠色蔬菜。心臟:硒 硒參與了人體的骨骼肌與心肌代謝,研究已發現缺硒易引起肌肉無力與心臟受損。◎高硒食物來源:巴西堅果、綜合堅果、豬肉、羊肉、牛肉、雞蛋、牡蠣、鱈魚。神經:鎂鎂能調節鈣之恆定,維持神經、肌肉之正常功能。研究證實鎂的攝取與肌少症的發生息息相關。◎高鎂食物來源:菠菜、莧菜及甘藍菜等綠葉蔬菜、胚芽、全穀類之麩皮、堅果種子類、香蕉。肌肉:維生素D鈣質的吸收需有維生素D幫忙。研究發現,維生素D的減少與肌力的下降有關。天然界含維生素D的食物種類不多,皮膚經陽光照射之合成才是人體主要的維生素D來源,因此建議長者仍需搭配充足日曬(每日10∼15分鐘)。若因牙口問題,造成長者咀嚼不易,可採用以下方式幫助長者更易進食:全穀雜糧類搭配質地較軟的雜糧根莖類食材,如:地瓜泥球、茄汁馬鈴薯燉肉、燉煮南瓜等。豆魚蛋肉類選擇質地較軟的豆腐、魚肉、蛋,或將瘦肉切成肉絲、肉末。利用蒸、煮、燉、滷等烹調方式,或是壓力鍋烹煮,幫助食材軟化。如:豆腐鑲肉末、鮮魚蒸豆腐、茶碗蒸。蔬菜類選擇嫩葉或瓜類等質地細嫩的蔬菜,如:蒜炒地瓜葉、黃瓜盅、枸杞燒冬瓜、薑絲蛤蠣炒絲瓜。此外,除了均衡的營養外,也要搭配適當的運動才能有效預防肌少症的發生。研究證實,年長者進行阻力訓練,肌肉量、肌肉力量及肌肉品質皆會顯著提升。本文摘自《主婦聯盟》更多熟齡肌力大小事↘↘↘。教練在線/一面牆+3個動作 在家練肌力的有效方法。比上健身房更有效 10分鐘有效練出好腿力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05 科別.骨科.復健
髖骨骨折第一年致死率達2成 醫籲可拿三倍券檢查骨鬆
國人髖骨骨折第一年致死率高達2成,比癌症還高,而骨質疏鬆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台中市茂盛醫院今提醒民眾應注意骨密檢查,並注意飲食保健,尤其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振興3倍券可以到醫院用來做檢查,因此建議民眾,或許把券用於保障自己的健康會更有價值。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說,女性自35歲開始,每年有0.5%~1%的骨質流失,在停經5至7年後,由於動情激素下降的關係,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至每年2%;男性45歲開始也以每年0.5%的下降。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骨和前臂骨,但多數人不自知,才會發生擁抱、跌倒、搬重物就導致骨折的情形。而髖骨骨折導致臥床、肌力喪失、抵抗力變弱,最後甚至連咳氮都十分困難,都是髖骨骨折導致死亡率變高的原因。再者,乳癌患者也是骨鬆高危險群,茂盛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啟瑜指出,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停經後常接受抗荷爾蒙藥物治療,這種藥物會導致骨鬆加重,因此必須每1至2年定期做骨密檢查。呂昀珊建議預,防骨鬆首要補充鈣質,可以從日常飲食攝取高鈣食物,像是牛奶、乳酪、芝麻、小魚乾、堅果、深綠色蔬菜等,若擔心攝取量仍然不足,就可適當補充鈣片,一天建議補充約1000~1200毫克。另外,維生素D3不足也是造成骨鬆的重要原因,這和國人普遍日晒不足,尤其是女性為保持皮膚白皙,防晒做過頭,以致於天然維生素D3不足都十分相關。改善之道,就是每天至少晒15分鐘的太陽,每周3次,並補充維生素D3。再者,要避免喝酒、濃茶、咖啡、碳酸飲料等讓骨質流失的飲料,抽煙、熬夜也是大忌。最後,以慢跑、登梯、舞蹈、負重訓練加重肌力,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
2020-07-04 科別.骨科.復健
注意!65歲後或停經婦女 飲食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
嘉義醫院近期推動「養護機構住民骨質密度整合照護」,導入預防保健、骨質密度檢查,評估住民骨折風險程度,醫師指出,年紀超過65歲或停經後婦女,光靠補充高鈣飲食、多運動,「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速度」,建議長輩應主動篩檢自身骨質密度。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60歲以上人口,16%患有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隨人口老化增加,嘉義醫院團隊日前開辦「住宿型養護機構住民骨質密度整合照護」服務,昨天由骨科醫師楊典育帶領營養師、復健師團隊,到嘉義博愛仁愛之家,說明骨質密度檢測及因應,提醒長輩如何補鈣,透過適度運動增強肌耐力。楊典育表示,許多人從未意識骨質疏鬆嚴重性,也從未檢測骨質密度,總以為多食用牛奶、小魚乾等高鈣食物,就能強化骨質密度,卻不知年紀超過65歲或停經後婦女,只靠飲食、多運動,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速度,建議主動到醫院篩檢骨質密度,由醫師診斷是否有骨鬆情形。楊典育指出,高齡或臥床、行動不便患者,活動少、肌肉就減少、無力,會導致骨質疏鬆,根據臨床經驗,骨質疏鬆後要完全「補」回來,真的很困難,多數藥物治療只能減緩流失,透過檢查提早發現,才能盡早透過體適能運動合併藥物治療。「不只要存老本、更要存骨本!」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長者跌倒主因是肌肉無力、骨質密度下降、老化等,運動加上肌力鍛鍊,跌倒意外機率就會降低。嘉義醫院放射科主任陳建志表示,透過雙能量X光骨密度儀,掃描10分鐘即可獲結果,具有良好影像解析度,可以提供專業診斷,但骨密檢查健保不給付、須自費,價格約600到1500元。
-
2020-07-01 養生.聰明飲食
黑芝麻預防白髮,白芝麻呢?一張圖看懂黑白芝麻營養功效有何不同
平平都是芝麻,大家卻常常說吃黑芝麻可以把白髮吃回黑髮,以顏色作為某種判斷依據。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顏色不同僅代表它們不一樣,不是吃黑色食物就能使頭髮變黑。而黑白芝麻同為芝麻,到底在營養價值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芝麻是高油脂食物!芝麻算是堅果類,無論黑白芝麻,油脂含量都達到快60%左右,屬高油脂含量的食物。不過芝麻內含的主要脂肪叫亞麻油酸,是一種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忙降低身體膽固醇、清理血管、潤腸通便。而除了脂肪外,芝麻還含有膳食纖維,配合油脂可促排便順暢。黑白芝麻含有許多不同營養素,且因他們的顏色不同有多寡差異。黑芝麻黑芝麻富含鈣質,鈣質含量多出同重量的白芝麻接近快二十倍左右,屬於高鈣食物。且芝麻裡的鈣質屬於非常好吸收的鈣質,可在一杯牛奶、豆漿中加一湯匙黑芝麻粉,補足一天所需鈣質的一半左右。常聽友人說吃黑芝麻可以讓頭髮變黑,但事實上,黑芝麻能起到的作用藉由微量的鐵質與鋅來預防白髮,而不是將白髮吃成黑髮。白芝麻白芝麻的脂肪含量較黑芝麻高一些,除了鈣質含量差異懸殊外,大部分的營養組成都與黑芝麻差不了多少。白芝麻的鋅、鎂含量較黑芝麻高,鋅也是對人體很重要的礦物質,有助於強健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增進皮膚健康。而鎂有助於鈣質吸收,能預防骨質疏鬆。而比起食用黑白芝麻油,還是直接吃食物原型,也就是直接吃芝麻比較能夠連膳食纖維和一些營養素一起攝取到,畢竟生產管線上它們會遭過怎樣的加工,破壞了多少營養素我們並不會知道。如前面所述,芝麻是高油脂的食物,一天建議吃個兩湯匙,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延伸閱讀:三種脂肪功能大不同,棕色脂肪讓人吃不胖!
-
2020-06-22 科別.骨科.復健
摘菜腰疼突跌坐在地 原來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嘉義縣68歲黃太太退休後自己做了一個開心農場,每天細心照顧蔬菜再贈給鄰居,但某天摘了幾把菜一站起來卻覺得腰部突然痛了一下,跌坐地上爬不起來,嘉義長庚骨科醫師李建穎發現黃太太同時有2處脊椎壓迫性骨折,以「微創脊椎椎體成型術」治療,術後疼痛立即改善,1小時即可下床。黃太太表示,原本每天的退休生活十分愜意、充滿活力,被診出脊椎壓迫性骨折後,第一次看的醫師建議她臥床休息,使用背架輔助並服用止痛藥,但過了1個月病情也沒好轉,從床上坐起來就疼痛難耐,更別說走路或站立,讓她都快得憂鬱症了,後來友人介紹到嘉義長庚骨科門診,照動態X光、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同時有2個骨折地方。李建穎表示,同時發生2處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並不常見,但近1個月來就有2位病人同時有2處脊椎壓迫性骨折,表示高齡人口的骨質疏鬆性骨折越來越多,許多停經後的女性或年長者不知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常因不當出力或只是輕微跌倒就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李建穎說,「微創脊椎椎體成型術」使用骨水泥填充脊椎骨裡的空洞,傷口不到0.5公分,術後疼痛可立即明顯改善,但如治療後病人沒有改善不良姿勢和習慣,繼續搬重物,仍可能在其他脊椎骨再次出現壓迫性骨折。李建穎建議,高風險族群可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可與醫師討論如何保健、預防與治療,如多攝取乳製品、高鈣食物、適度曬太陽及運動,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3等等。
-
2020-06-19 養生.營養食譜
新營醫院教做「高鈣粽」 秘訣多這一道步驟營養不流失
端午節即將到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粽子,如何健康吃很重要。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銀髮族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其中前5大缺乏營養素為鈣(76.3%)、維生素E(73.1%)、維生素D(60%)、鋅(51.5%)、及鎂(49.6%)。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容易因骨質流失出現骨質疏鬆問題。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營養室於端午節前夕,為長輩們設計容易攝取的「高鈣粽」,包含糯米30g、白米10g、蝦皮10g、小魚乾10g、瘦絞肉35g、黑芝麻10g、紅蘿蔔10g、香菇10g、油蔥酥及鹽適量。其中高鈣粽的原料「蝦米」及「小魚乾」是眾所皆知的高鈣食物,還有一個高鈣粽的原料「黑芝麻」,除也是高鈣食物,另富含銀髮族缺乏的維生素E。只是上述食物因口感問題導致銀髮族咀嚼不易而鮮少攝取,所以如何讓老人家輕鬆吃得下這些較堅硬的優良食材呢?主要利用「磨粉」這一個步驟,讓這些堅硬的優良食材像調味料一樣均勻地分散在每粒粽子中,加上採用北部粽的包法,先將所有食物都油炒混合煮熟後再包入粽葉蒸一下,避免用水煮法讓這些食材流失在水中,如此就是一粒香噴噴又營養的「高鈣粽」。為了幫民眾健康把關,新營醫院也結合復健科及營養室辦理運動保健講座及高鈣粽宣導,並搭配下肢肌力檢測、血糖測量、癌症篩檢、衛教宣導、安寧器捐與長照宣導等健康闖關活動。完成闖關活動前60位民眾可獲得健康高鈣粽顆。王裕煒院長號召醫護同仁、社工及志工訪視社區獨居老人並為其量測血壓、血糖及健康衛教,在端午節前夕,贈送營養室及志工親手包製的「高鈣粽」,與長輩共同歡度端午節並傳遞溫暖與關懷。
-
2020-06-04 養生.聰明飲食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現在上班族幾乎人手一杯咖啡,不僅幫助提神,同時也讓自己安定精神,開啟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疲勞,不過,你一定也看過,網路上至今仍常流傳,喝咖啡會造成骨質流失,也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元凶之一,因此不少人會在咖啡中加入牛奶,想藉此補充鈣質,但真的有用嗎?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中指出,過度攝取咖啡因,如咖啡、奶茶,會增加鈣質的流失,而鈣質流失的原因多元,且長期久坐辦公室、少曬太陽、缺乏運動且平時少喝牛奶者,極可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乳品與含咖啡因飲品應避免一同飲用,因為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之草酸結合而排出體外,進而降低鈣質吸收。若要預防鈣質流失,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因此均衡飲食相當重要。在日常中中,也要多補充高鈣食物,除牛乳或乳製品外,亦可從小魚乾、豆製品、堅果類、蔬菜等食物獲得豐富鈣質,亦可藉由適度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幫助體內鈣質吸收;多運動,強化骨骼。 延伸閱讀: 咖啡渣別急著丟! 簡單加工還有這5個隱藏版用途 咖啡不僅能提神醒腦! 喝對杯數還能防6種癌
-
2020-05-13 科別.骨科.復健
更年期婦女咖啡喝太多 加重骨鬆的風險?
更年期婦女停經後由於體內荷爾蒙減少,副甲狀腺素功能降低,造成骨質大量流失,骨質密度降低,使骨骼變脆、變弱。而咖啡有利尿作用,會讓身體中水分及礦物質排出,若一天的咖啡量超過4杯,就會加重骨質的流失,因此建議每天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約一般市售美式咖啡(中)1~2杯)。新光醫院營養師郭雅琦表示,咖啡與茶都含咖啡因,是一種微弱的利尿劑,會增加鈉與水份在腎臟的排泄速度,可能因此增加血液中鈣質的排出機會,無法補充骨頭鈣質的所需量,會間接導致骨頭的密度降低。而咖啡與茶另外兩項成分──單寧酸與草酸會與鈣質結合,在身體吸收鈣前,搶先把鈣搶下來,讓身體無法吸收,所以多喝咖啡與茶,一方面增加鈣質流失量,另一方面又降低鈣質攝取量,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預防骨鬆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建議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增加食物多樣性,可獲得各種不同的營養素,並建議成人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從牛乳或乳製品以外的天然食物中補充高鈣食物,如豆製品、堅果類、深綠色蔬菜等食物,均有豐富鈣質。除此之外,建議於清晨或黃昏時,從事戶外活動如健走、慢跑等,藉由戶外活動適度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強化肌肉,另避免抽菸、喝酒、熬夜等生活習慣,以維持骨骼健康及減少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原文引用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2020-05-12 科別.骨科.復健
骨鬆怎麼辦?積極治療 搭配補鈣+D
骨質疏鬆常靜悄悄破壞身體骨架,直到骨折才被發現,導致病患臥床,併發感染症,該怎麼辦?彰化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余宜叡表示,首先骨鬆檢測相當重要,目前公認骨密度檢測標準是雙光子式吸收儀(DXA),民眾躺在如床的平檯上,讓機器掃描10分鐘可獲結果,若T值低於-2.5為骨質疏鬆,建議需積極用藥治療,並搭配補鈣飲食、負重運動,補骨效果更佳。余宜叡說,臨床上不少骨鬆病患未意識骨鬆嚴重性,或因健保給付條件嚴格,不願自費用藥,以為多食用牛奶、小魚干等高鈣食物,就能強化骨密度,但其實只要年紀超過65歲者、停經後婦女,光靠補充高鈣飲食和多運動,「補骨的速度仍趕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建議一旦確診骨鬆,就該考慮合併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外,也別忘了同時要補鈣和運動。喝牛奶是最簡單方便的補鈣方法,余宜叡表示,根據國健署建議,人一日所需乳品量約2杯,若無法達標,有些人會選擇吃鈣片,但攝取過多鈣片容易出現便秘、腹脹。另外,有人擔心鈣片補過頭會有腎結石,他解釋,腎結石為草酸鈣導致,跟鈣片成分碳酸鈣不同,與喝太少水有關。在運動方面,建議正常運動量每周五次,一次20至30分鐘,戶外曬太陽約15分鐘,可做負重運動如慢跑、爬山、提重物等,有助增強骨質。構成骨質的另一原料是維生素D,是患者最易忽略的,它與鈣缺一不可,都是造骨原料。偏偏很多人運動量不足,就算有從事戶外運動,但全身包緊緊或防曬做太好,日照量不夠,導致維生素D生成不足,此時就要吃點魚類、藻類,多喝點牛奶來補充維生素D。至於骨鬆用藥,分為口服型、針劑型,多數年紀大的骨鬆病患合併慢性病,若擔心藥物順從性問題,選擇前一定要和醫療團隊好好討論。不過,他也提醒,使用骨鬆藥物前應先處理完拔牙、植牙,避免發生機率極低的骨頭壞死併發症。了解更多骨質疏鬆訊息:https://www.fightthefracture.tw/
-
2020-05-08 科別.骨科.復健
鈣片怎麼吃?骨科醫師教選購鈣片前要知道的6件事
案例年紀這麼大了,補充鈣質還有效嗎?「戴醫師,我年紀這麼大了,補充鈣質還有效嗎?而且我們家很少開伙,你講的那些高鈣食物,我都很少吃得到啊!」何太太在診間這麼問我。「鈣質是製造骨頭的主要原料,有足夠的原料,才能蓋出穩固的房子呀!如果飲食攝取真的不足,那就只好考慮吃營養補充品囉!」我答。「市面上的鈣片超多種的,哪一種最好?戴醫師你有沒有推薦的?」何太太接著問。這個問題是在骨質疏鬆門診詢問度最高的問題。的確,無論是藥局、網路商城、大賣場,鈣質補充劑選擇實在太多了,常常讓消費者無所適從。這篇文章整理選擇鈣片前需要知道的6件事。先看完再去挑吧!Dr.戴的骨科保健室無論多大年紀,都需要鈣質一般人會有一個印象,認為年輕時骨質會增長,年紀大了骨質就會流失。這個觀念只對一半。事實上,無論在什麼年齡,我們的骨頭都一直在增長,也一直在流失。就像我們每個月有賺錢領薪水,也有消費開支一樣,這樣的動態平衡我們稱作「骨骼代謝」(boneturnover)。所以無論在任何年齡或狀況,補充鈣質,提供骨質生成的原料,都會有幫助。1.食物補充不足就考慮吃鈣片50歲以上的民眾或已經有骨質疏鬆的患者都建議每日能補充鈣質1000至1200mg(毫克),鈣質的食物來源主要包含奶製品(牛奶、優格、優酪乳、起司等)、豆類製品(豆腐、豆漿等)、堅果、小魚乾、芝麻、綠色蔬菜等。(請參考第162頁的文章:高鈣食物)不過根據統計,每人每天平均從食物攝取的鈣質大概只有400至600毫克。大部分的人都有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以外食為主的民眾,可以自己根據食物的含鈣量大致計算一下,如果離1000毫克的目標太遠,可以考慮使用鈣片補充。2.不同種類的鈣片,鈣質含量大不同在選購鈣片時,首先要注意鈣質含量。鈣鹽總重量和鈣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碳酸鈣其實是碳酸根和鈣元素組成,其中鈣元素的含量約占40%。一顆500毫克的碳酸鈣,真正的鈣元素含量約為500x40%=200毫克。另外,各種不同的鈣片吸收率也不同,例如碳酸鈣、磷酸鈣的吸收率約為25至30%,而檸檬酸鈣的吸收較好,吸收率約可達35%,但是檸檬酸鈣含鈣元素較少,約僅有碳酸鈣的一半(21%)。比來比去其實各種鈣片都差不多,在選擇上無須太過執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3.選擇適合自己的鈣片劑型鈣質補充劑除了常見的鈣片錠劑外,還有膠囊、咀嚼錠、鈣粉、鈣乳等等。可以依個人需求選購。鈣粉適合添加在食品中,而年長者或不會吞藥的人,可以選擇速溶劑型或者喝液體鈣乳。許多產品都會標榜快速吸收、溶解度高、鈣質含量高等訴求。事實上,只要腸胃道吸收功能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沒有長期服用胃藥、胃潰瘍治療藥(制酸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等),吃哪種鈣質都差不多。4.選擇含維生素D的鈣質補充劑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鈣質補充劑都有添加維生素D,但仍有少部分產品僅含鈣質。維生素D是鈣質的搬運工,可以幫助腸胃道將鈣質吸收到血液中,並且幫助鈣質跑到骨頭。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下,鈣質吸收率會大幅下降,因此選用含有維生素D的鈣質補充劑可以事半功倍。5.鈣片適量攝取分次吃、隨餐吃由於鈣質吸收需要胃酸幫助,隨餐或飯後兩小時內服用最好。檸檬酸鈣的吸收較不需要胃酸,可以不受此限制。腸胃道的鈣質的吸收速度緩慢,所以一次補充太多也沒有用,反而會造成脹氣、便秘、增加結石風險。6.建議一次不要服用超過500毫克鈣元素如果早晚各服用250毫克,效果也較一次就吃500毫克來得好吸收。服用鈣片記得也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預防便秘發生。此外,鈣片在酸性環境較易吸收,可以搭配柳橙汁、維生素C服用。記住這6件事,鈣片補充才能發揮效用喔!(本文摘自原水出版《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
-
2020-04-26 養生.聰明飲食
這些蔬菜搭在一起都是地雷! 下次不要再這樣吃了
你知道蔬菜要怎麼吃才能對身體健康有益嗎?由中醫師楊淑媚與胸腔內科醫師蔡昆道所著作的《蔬菜看人吃》一書中就提到,吃蔬菜不僅要懂得避開配食地雷,也要了解自己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蔬菜,才能真正吃出蔬菜營養價值,達到健康效果。但到底該如何避開配食地雷呢?《蔬菜看人吃》指出,像是胡蘿蔔,因含有會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因此不能與白蘿蔔一起煮,否則恐會破壞維生素C,此外,白蘿蔔因食用後會在人體產生硫酸鹽,並經代謝後製造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這時若再食用橘子,恐會使橘子所含的黃酮物質起作用,誘發甲狀腺腫的危險因子,不得輕忽嚴重性。在書中也提到,像是甘藷類食物因屬於富含澱粉的塊根食物,若與柿子同食,不僅會促使分泌胃酸,也會與柿子的單寧酸結合成不容易溶解的硬塊,另外包括茄子因含有誘發過敏成份,因此若有過敏體質的人應不宜過量食用,尤其不能與蟹同食,否則恐使過敏症狀加劇。包括像是含有較多草酸的菠菜應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否則恐促使草酸鈣造成結石,尤其患有結石的人更應特別注意;透過書的分享,除了讓更多人了解如何避開配食地雷,也從中西合璧的角度來解析常見蔬菜的性味、功用、禁忌以及營養價值,讓大家不用再擔憂因蔬菜屬寒涼而不敢吃蔬菜,反而能更了解對於蔬菜的認識與吃法。(資料參考:《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時報出版社)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蔬菜要先洗還先切? 營養師告訴你如何處理營養不打折
-
2020-03-07 科別.婦科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一名34歲女性,短短的4年間已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去年回去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要做第三次手術,但是因為前兩次的手術已經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子宮肌瘤長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要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科就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而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但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此外,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真是一大享受。不過,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周宗翰建議,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此外,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延伸閱讀: 月經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女生胖肚子沒那麼單純! 加上常經痛、情緒差恐另藏隱情 
-
2020-01-04 橘世代.健康橘
缺鈣怎麼吃? 9成熟齡族鈣質攝取不足
大家都知道補充鈣質有助預防骨質疏鬆,但熟齡、年長者往往鈣質攝取不足。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中超過9成都有鈣質攝取不足。營養師建議,熟齡族, 應多攝取乳品、黑芝麻、小魚干等高鈣食物,或透過合適自身需求的保健食品補足外,應多運動及適度日照,來補鈣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富含鈣質的食物很多,如黑芝麻、豆類、海藻類的鈣質含量都很豐富,有些年過50歲後的熟齡族,因胃口明顯變小,或正值職場中堅,多以簡單外食果腹,導致鈣質攝取量下降。而據國健署資料顯示,一般成人30歲以前,是骨骼的成長期,骨質逐漸增加而達高峰。中年以後,骨質每年約以0.3%至0.5%遞減,若為停經後婦女,流失速度更快。因此從飲食或保健食品中補充鈣質,不外乎是個便利方式。趙函穎說,50歲以上成人一天應攝取的理想鈣質含量約為1000至1200毫克,許多天然食材都富含鈣質,如黑芝麻、豆漿、豆腐、起士、海帶、腰果、小魚乾以及芥藍菜、高麗菜等蔬菜類,都是高鈣食物。而在保健食品挑選上,則可以自身需求,加上鈣含量、吸收率等綜合評估。【延伸閱讀↘↘↘】。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年後甩肉不顯老 營養師:掌握每餐「半211」。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