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預防癌症
共找到
222
筆 文章
-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哈佛研究實證有9大功效 醫師:健康長壽的關鍵是這個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作者高橋弘】病從口入,但植化素具有「抗病」功效植化素在近幾年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它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紫外線和蟲害侵擾,自行生成的天然成分。只有植物才能生成植化素,因此動物唯有吃植物,才能攝取到植化素。過去我們學習的都是以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維他命、礦物質)為主的營養學,繼食物纖維被稱為第六營養素之後,也有人將植化素稱為第七營養素。不過,這種稱呼方式是錯誤的。因為植化素與五大營養素不同,它既不是構成身體的成分,也無法創造熱量。儘管如此,植化素仍具有可媲美五大營養素的重要功能。人類攝取食物主要是為了發揮以下機能及作用:❶帶來營養:五大營養素負責構成身體各部位,創造維持生命的熱量。❷個人喜好:個人喜好指的是美味、香味等,讓人享受飲食的機能。五大營養素與植化素都能發揮這項機能,食物的顏色、香氣、苦味與澀味來自於植化素。❸預防生活習慣病: 因飲食導致的疾病,也能透過飲食預防與治療。這是唯有植化素才能發揮的重要功效。五大營養素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同時也是罹病原因。舉例來說,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與糖尿病;攝取過量脂質會引發高血脂症;攝取過量鹽分會形成高血壓。另一方面,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疾病,其功能廣泛多樣,有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力,有些則能提升免疫力、預防血管老化、預防癌症、抑制過敏症狀、養顏美容、促進眼睛健康等。想要預防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病,度過健康且長壽的人生,關鍵就在「植化素」。哈佛大學研究實證,「蔬菜湯」可達到九大功效!我長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許多論文。綜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來我醫院求診的病患,我也鼓勵他們喝「常備抗癌蔬菜湯」治療疾病。簡單來說,「常備抗癌蔬菜湯」有如下的作用:❶抗氧化:消除活性氧高麗菜與南瓜的維他命C、南瓜的維他命E、洋蔥的異蒜氨酸與槲皮素、胡蘿蔔與南瓜的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可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❷解毒:去除體內毒素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可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去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毒素。此外,高麗菜、洋蔥與胡蘿蔔內含的食物纖維可調整腸內細菌,促進排便,發揮解毒作用,消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威脅。❸增強免疫力舉例來說,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活化NK細胞、T細胞與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強化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高麗菜、南瓜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增強免疫力。❹抑制過敏與發炎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和南瓜含有的α–生育醇可發揮共同作用,抑制IgE 抗體(IgE 是過敏反應的起因),預防過敏體質。此外,洋蔥內的槲皮素亦可抑制生成IgE 抗體,減緩過敏反應;抑制細胞激素與前列腺素之生成,消除發炎症狀。❺淨化血液與預防動脈硬化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與洋蔥的槲皮素,具有淨化血液作用,可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避免壞膽固醇氧化,預防動脈硬化。❻有效降血壓「常備抗癌蔬菜湯」富含鉀,鉀可將鹽分從腎臟中排出。此外,湯品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避免鹽分吸收,改善血壓,再加上蔬菜湯並未加鹽,也能達成減鹽目標。❼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飯前喝可阻礙糖分和膽固醇吸收,改善三高。❽改善腸胃狀態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可促進排便,保護胃部黏膜。❾防癌作用富含植化素的湯品可發揮以下四大功效,預防癌症: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傷害基因的活性氧維他命C(高麗菜、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異蒜氨酸、槲皮素(洋蔥):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α– 胡蘿蔔素(胡蘿蔔):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2.去除並排出致癌物質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促進解毒酵素生成,去除致癌物質毒性。食物纖維(高麗菜、洋蔥、胡蘿蔔):促進排出有害物質。3.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炎症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活化NK 細胞及T 細胞。槲皮素(洋蔥):抑制發炎,消除罹癌病因。4.抑制癌症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誘導癌細胞自然死亡(細胞凋亡)。槲皮素(洋蔥):直接抑制癌細胞增生。「常備抗癌蔬菜湯」最棒的優點在於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見的蔬菜,就能攝取具有驚人作用的機能性成分「植化素」。各位不妨立刻在家烹煮,體驗植化素的神奇力量吧!
-
2019-12-3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病人最好改成生機飲食? 專家:當心更危險
癌症病人最好改成生機飲食?許多網友常推崇「生機飲食」適合癌友,許多癌症康復者也希望能透過生機飲食預防癌症復發,然而生機飲食真的適合癌症病友嗎?以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映蓉為首的三位營養專家,出版《天然植物營養素》(臉譜出版)告訴你,主張「全生食」的生機飲食,其實容易將癌症病友推向危險中。書中說明,生機飲食是什麼,不同人定義不同,但共通選擇的食材,不外乎蔬果、種子、豆類、全榖雜糧等植物性食材。雖然這種飲食,確實可以促進人體攝取更多膳食纖維及植化素,促進人體健康,但「全生食」的生機飲食,可能會因吃到食材上的蟲卵或細菌,增加食物中毒風險。書中說,人體面對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的威脅時,人體必須有足夠免疫力。但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的癌症病友、老年人或年幼者,可能會因其免疫力不佳或免疫功能不全而無法抵擋細菌或寄生蟲侵入人體。因此,主張「全生食」的生機飲食,其實容易將癌症病友推向危險中。此外,癌症患者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D,並搭配運動,才有足夠的原料讓身體合成肌肉,遠離肌少症。如果追求全素食的生機飲食,卻拒絕有「豆味」的黃豆、毛豆、黑豆,可能因為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增加肌少症風險。
-
2019-12-2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先別嚇自己!醫師解釋給你聽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28年都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虎視眈眈的威脅,讓許多人在健康檢查時,都以癌症為「假想敵」,也希望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少健檢套餐中,都包含基本的癌症指數篩檢,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就能得知幾種癌症指數。哈佛健診院長納祖德說,當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或異常分裂增生、甚至是罹患癌症時,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的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血液、尿液或身體組織中,此時經由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物質的濃度可能比正常人高。 由於癌症指數篩檢費用不高,檢查起來方便、簡單,不少人會以為這項檢查讓自己安心,但納祖德強調,癌症指數篩檢特異性不高,對癌症判讀的正確率並非百分之百,當指數過高,可能跟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有關,不見得一定是癌症,因此,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癌症的依據,建議當指數升高時可當成一項警訊,盡快搭配其他檢查,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是否有相關疾病,不要急著下定論。 不過,納祖德也說,即使當癌症篩檢指數正常時,也不代表沒有問題。血液的癌症指數篩檢僅是檢查的一環,還是要搭配臨床上是否有不適症狀、其他影像學檢查以及從頭到腳的理學檢查,初步包括大腸鏡、胃鏡、X光和超音波,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 國人癌症發生率愈來愈高,納祖德認為,除了大環境中的土地、空氣層出不窮的污染有關,個人有抽菸惡習、多肉少蔬果等不健康的飲食、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 要預防癌症找上門來,納祖德建議,到了30、40歲左右,應安排第一次的健康檢查,包含抽血、X光、超音波檢查等,即可了解血球、評估肝功能好壞、膽固醇的高低、胸部及肝膽胰脾腎功能狀況等,建立基本的資料,據此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外,往後的健檢報告也可與其相互比較。 但也不見得第一次一定要做高階健檢,可考量自己的其他風險因素,搭配其他進階的檢查,例如:若有消化不良加做胃鏡;有血便加做大腸鏡等檢查;若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追蹤肝功能、掌握肝臟健康等;有抽菸、嚼檳榔習慣,則要多注意口腔癌的防治等。 而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預防癌症時的重大線索,如果有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家族史,可以提早進行相關癌症的篩檢,發現異常早期治療,並且可善用衛生署國健局目前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 延伸閱讀: 健檢的尿液檢驗 能揪出什麼病? 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 這項檢查近5成民眾都忽略它 
-
2019-12-1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好萊塢電影巨星威爾史密斯,為人親和力十足,近期作品《阿拉丁》、與李安合作的《雙子殺手》在台灣也都拿下好票房。今年51歲的威爾史密斯也會在Youtube上傳自己的影片,例如,高空跳傘等刺激的極限運動,看似陽光、健康、規律運動的他,第一次去醫院做結腸鏡檢查,情況卻出乎意料。威爾史密斯本來是想挑戰以前沒做過的事,順便呼籲成年男性要守護自己的健康,所以把這次的檢查拍成vlog上傳社交頻道,怎料到拍攝過程很歡樂,隔天卻被通知檢驗出「可能造成癌病變」的息肉!目前,這隻影片衝破250萬人次觀看。 「95%的結腸癌,來自於你腰間的息肉。」這是主治醫師對威爾史密斯說的話,結腸癌是什麼?它俗稱大腸癌,是台灣人的國民病之一,台灣每年約有14,000多人罹患大腸癌,致死人數高達4500多人!95%的大腸癌就是由「腺瘤狀息肉」病變而來的,所以切除大腸息肉,可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當人體ㄇ字型結腸的某部位長了惡性腫瘤,就稱為結腸癌;而我們常常搞混的直腸癌,則是指下方串連到肛門的一小段腸道(直腸),如果是直腸癌患者,腫瘤容易復發,所以治療比大腸癌(結腸癌)更棘手。所幸,威爾史密斯誤打誤撞的「提早發現」,主治醫師表示他很幸運,能在發生癌病變前,就切除危險息肉。不過,像威爾史密斯這種有健康飲食、也有運動習慣的人,卻還是長出腺瘤性息肉,醫師也呼籲大家,早期、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小心!你是容易長出危險息肉的七種人嗎?威爾史密斯的主治醫師說,非裔美國人容易有罹患右結腸癌的風險,推測這可能跟種族、族群的生活型態有關。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台灣民眾的息肉發生率竟然也逐漸的年輕化,30歲以上的民眾篩檢之後,有50%發現息肉;40到49歲之民眾,高達60%以上發現有息肉。參考衛服部與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這七種人容易有息肉:1、50歲以上2、曾有相關病史、家族史3、飲食不均衡、體脂肪高4、抽菸5、酗酒6、體重過重7、不運動 醫學新知:蔬果中的化合物作用,有效預防大腸癌這不是青菜水果的業配文!而是凱瑟琳·帕多克(Catharine Paddock)博士在MedicalNewsToday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文中提到,過去20年來,科學家只知道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幫助預防結直腸癌,但還沒有弄明白其中的基本生物學。 現在,美國南達科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透過觀察類黃酮進入腸道後的分解過程,發現其中的抗癌秘密,原來,腸道細菌進入結腸後,會進一步把類黃酮還原成代謝產物,其中,有一個代謝物是分子2,4,6-THBA。資深研究員賈亞拉瑪·古納耶(Jayarama Gunaje)博士說:「我們假設,黃酮類化合物抗癌,不是來自於本體化合物的作用,是藉由降解或分解產物,減低結直腸癌風險。」另外,要達到抑制癌症的效果,還需要轉運蛋白的幫助。博士也高興的為這次的發現做結論:「很多藥物可以治療癌症,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預防癌症。因此,證明2,4,6-THBA當作抵抗腸癌的保護劑,對有益於健康的發展,帶來潛在的好處。」
-
2019-12-11 名人.好食課
好食課/養成良好外食習慣 營養師教你多選「低脂肉」
您是否白天要面對公司壓力,回家要照顧老小一家人,沒時間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長期下來身體開始出現許多問題呢?今天就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我們要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用最有效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體吧!不佳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肥胖、腸胃道疾病、失眠、癌症等主因之一許多的疾病都能透過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來改善,在台灣人十大困擾症狀中(連結),包含肥胖、過敏以及胃痛、便秘、失眠,都與飲食習慣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此外,上班族最擔心罹患的疾病為癌症與三高。而有龐大壓力與不健康生活型態的三明治族群正是高風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上班族因壓力大、工作忙、飲食和運動不正常,罹患癌症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了將近3成!(連結)根據WHO數據統計,癌症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死亡原因,在台灣自1982年起癌症就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冠軍長達37年(連結),其中飲食不均衡更是提高疾病風險的主因。蔬果奶不足、油脂和添加糖攝取過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102~105年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在蔬菜方面,除了 45 歲以上女性的攝取量接近建議量外,其他年齡層均嚴重不足。水果類中,除了45-64歲女性攝取足夠外,其餘成人皆有攝取不夠的狀況,奶類攝取量則是除了六歲以下較接近建議量外,其餘年齡層皆嚴重不足!(連結)這樣失衡的狀況,使得我們的營養素攝取不足,包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2、D、E、鈣、鐵等都有不足的狀況,而油脂、添加糖則有攝取過多的問題。別緊張!營養師已經為你整理出下列5項要點,助你遠離各種疾病1.纖維滿滿遠離肥胖、便秘和癌症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一天要攝取25-35g的膳食纖維,已經有多個研究證明植化素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幫助腸胃道健康以及預防便秘(連結),但根據調查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成年人膳食纖維量僅有13.5-18.8g(連結)外食族更少!營養師建議中餐時可選擇自助餐、可挑選配菜的便當店、火鍋或是提供燙青菜的小吃店,這些店家通常有足夠的蔬菜可以選擇,記得至少吃到一個拳頭的份量。晚上或假日時,事先購買耐放的蔬菜、水果放在家中,像是高麗菜、蘿蔔、芭樂、蘋果、或是一人份袋裝的蔬菜,讓我們回到家時也能輕鬆備餐。最後建議盡量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為主食,像是早餐吃地瓜或南瓜、自助餐選紫米飯等都是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的方式。2.這樣挑肉!熱量減少更好瘦上班族常常有油脂和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原因之一即為常常選到的肉類屬於高脂、中高脂肉,如控肉、梅花肉等,油脂和熱量的含量往往高出我們想像。如果選擇低脂肉和中脂肉,同樣份量可減少近5-6成的熱量,如果一天三餐都選擇中低脂肉,可以減少攝取的熱量就更多了!以『我的餐盤』的建議:每餐豆魚蛋肉一掌心為例,如果是以低脂肉取代超高脂肉,一餐可減少80大卡,一天三餐共少240大卡的熱量。所以像是海鮮、魚類、豬里肌、雞胸肉等等,都是良好的低脂肉來源。更多的肉類選擇可以參考下表整理的中和低脂肉類來源,所以下一餐就試著把控肉飯換成可以減少熱量的白斬雞便當吧!此外鮭魚、鯖魚等海鮮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研究指出能夠讓我們減少身體的發炎作用、遠離肥胖(連結),有時選擇魚類為主菜的便當也是不錯的選擇。3.階段性戒糖改善肥胖與過敏遇到換季就過敏嗎?可能和飲食習慣與肥胖程度有關哦!研究發現過重與肥胖的成人有較高的風險產生過敏的症狀(連結),在孩子的身上也觀察到類似的情形,攝取較高添加糖的孩子相較於攝取較少的孩子,體內有較高的發炎因子與鼻子過敏的症狀主要原因為添加糖和脂肪細胞都會造成體內發炎因子增加、提高過敏的可能性(連結),因此為了曼妙的身材與減緩過敏,減糖是重要的關鍵。很多人覺得戒糖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已經對糖上癮,若是馬上強迫自己只喝白開水往往會因為慾望反撲而失敗,建議循序漸進戒糖,先減少糖量為平時的一半,如全糖變半糖,半糖變三分糖,持續2-4週後再持續減少。同時練習降低頻率,將其中幾次替換成其他飲品,如檸檬水、回甘茶類。4.不愛喝奶?吃這些食物擊退失眠我們都知道牛奶是良好的鈣質來源,但許多民眾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使得奶類與鈣質攝取不足,因此建議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可以食用乳糖較少的乳製品,如優酪乳、起司、優格,此外豆干、小魚乾也都是良好的鈣質攝取來源。鈣質能增加骨質密度、提高睡眠品質,且含有安定神經、放鬆肌肉的作用,如果缺乏鈣恐會導致更難以入睡(連結),因此不喜歡喝牛奶的民眾試試選擇以上富含鈣質的食物,才能讓我們睡眠更有品質。5.假日備菜讓你事半功倍越來越多的職業婦女,白天上班,晚上要趕著為全家煮菜,若假日先備菜就可以減少平日做菜時間。建議假日時可以先把一週要使用的白飯、肉類、高湯煮好後冷凍。常用的蔥薑蒜預先處理好,洗切耐放的蔬菜,使用保鮮盒或是袋子分裝,存放於冷凍或冷藏,在平日晚上烹調時就能加快速度。You are what you ate!長期的飲食習慣決定了身體的健康,家人彼此間的飲食喜好也會相互影響,因此趁現在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習慣,不但能潛移默化家人的飲食選擇,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家人走更遠的路!參考資料DiNicolantonio J, O’Keefe J et al.(2017). Good Fats versus Bad Fats: A Comparison of Fatty Acids in the Promo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Missouri medicine, 114(4), 303-307.Ciprandi, G., Ricciardolo, F., Signori, A., Schiavetti, I., Monardo, M., Ferraro, M., & Cirillo, I. (2013).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Bronchial Impairment in Allergic Rhinitis.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27(6), e195-e201.Sawani, A., Farhangi, M., N., C., Maul, T., Parthasarathy, S., Smallwood, J., & Wei, J. (2018). Limiting Dietary Sugar Improves Pediatric Sinonasal Symptoms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1(6), 527-534Grandner, M., Jackson, N., Gerstner, J., & Knutson, K. (2013). Sleep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intake of specific dietary nutrient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3(1), 22-34.【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外食健康好難!上班族的5個飲食小技巧】
-
2019-11-28 癌症.抗癌新知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癌症作為一種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目前仍舊以逐年遞增的態勢發展。之所以癌症的死亡率這麼高,其實正是因為很多癌症在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人們往往會忽視,而當症狀明顯的時候,常常已經到了晚期。鑑於這種情況的普遍性,很多人都覺得,在面對癌症的時候無能為力。 不過,面對癌症,人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其實並不是的!2018年年初的時候,美國癌症學會曾表示,在醫學界的不懈努力下,美國的癌症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死亡率25年狂降27%。也就是會說,美國已經擁有了控制部門癌症發病率的有效辦法!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辦法,能夠讓200萬美國人免於患上癌症呢?降低癌症發病率的因素我們就針對五種比較普遍且比較嚴重的癌症進行分析,看看美國是採用什麼樣的辦法來降低這些“惡魔”的出現機率的。一、肺癌肺癌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癌症,人們熟知抽煙將會增加肺癌的機率,所以戒菸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降低肺癌患病率的辦法。美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實際行動,居民的吸煙率逐漸呈現下降趨勢。據統計,目前美國的吸煙率已經低至15.2%,所以美國的肺癌發病率自然也就隨之降低了。但是,戒菸雖是控制肺癌發病率的一個辦法,卻不能把戒菸當作避免肺癌的唯一措施。建議大家最好定期做針對性篩查,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過吸煙史的人。二、大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雖不及肺癌,但是也不低,位列癌症發病率前三。對於大腸癌來說,人們可以通過有效篩查來降低發病率。也就是說,當人們的年齡到了20歲之後,就可以到醫院評估自己的患癌風險了。而當年齡超過50歲之後,最好每十年做一下腸鏡檢查,因為這些檢查能夠及時的發現大腸腺瘤,及時的發現就能夠及時的治療,從而有效避免發展成大腸癌。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如果發現的早,那麼5年生存率是很高的。而美國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二十年下降了52%,主要得益於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這種檢查能夠讓人們及時的發現病變趨勢,進而得到有效的治療,避免腫瘤的惡性發展。四、乳腺癌乳腺癌是致死率排第二的癌症,但是如果發現的比較早的話,其患者生存率將會達到90%。而如何及時發現乳腺癌呢?美國篩查乳腺癌的辦法,就是在40歲之後,每年都進行乳腺X線鉬靶檢查。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五、宮頸癌宮頸癌對女性的健康威脅很大,尤其是20歲~39歲之間的女性。不過,如果注意進行宮頸癌篩查,那麼就會將發病率降低多達70%。如今,隨著HPV疫苗的普及,宮頸癌的發生率逐漸遞減40%。建議:如果有過性生活,那麼建議女性在21歲之後就開始進行癌症篩查。21歲~29歲的女性,適合每三年進行一次TCT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適合每五年進行一次TCT+HPV檢查。另外,女性在9歲~26歲之間,還能夠接種HPV疫苗來減少宮頸癌的患病機率。綜上所述,其實我們都能夠看出來,癌症的預防和篩查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做好預防與篩查,將會大幅度降低患癌風險。不過,癌症的篩查和預防是有針對性的,平時體檢很難查出癌症。因為癌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有針對性的對風險較高的癌症進行篩選檢查,才是保證自身健康的有效方式。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19-11-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功效接二連三遭否定 2019對維他命D來說不是個好年
加拿大McGill大學的健康網站2019-11-15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It Hasn’t Been a Good Year for Vitamin D(維他命D不好的一年)。我把它翻譯如下:曾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在服用維他命D以預防從心臟病到癌症的所有疾病。但是正如一位編輯最近所說:「然後進行了隨機試驗」。實際上,2019年對於維他命D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年頭。今年發表的許多臨床試驗都是負面的。 首先,對來自21個隨機試驗的83,000人進行的JAMA心臟病學薈萃分析發現,維他命D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風險。 就癌症風險而言,一項大型的VITAL研究今年一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該研究表明維他命D不能預防乳腺癌,攝護腺癌或結腸癌,也不能預防癌症死亡。在4月份,AMATERASU隨機試驗對417例胃腸道癌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給他們服用維他命D並不能提高五年生存率。到了夏天,D2d研究的發表顯示,維他命D並不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此外,一篇研究論文還提供了丹麥一項研究的六年隨訪數據,證明孕婦服用維他命D並不會降低其子女患哮喘的風險。最後,最近發表的VITAL-DKD研究發現維他命D不能幫助維持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功能。因此,儘管維他命D在促進骨骼健康方面起著一定作用,它在許多非骨骼方面的益處卻令人懷疑。您可能會問,為什麼許多研究在一開始會如此具有啟發性,但後來卻如此消極。這是因為許多研究只是相關性的研究,也就是,它們發現血液中維他命D水平低的人罹患癌症,心臟病等的機率比較高。因此,認為維他命D缺乏是這些疾病的誘因是很合理。但是,現在似乎已經很明顯,其實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患有癌症或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飲食不健康,因此維他命D的血液水平較低。他們也可能因為生病而太少出門。在通常被稱為「反向因果關係」的情況下,並不是維他命D缺乏使人生病,而是因為生病的人較容易出現維他命D缺乏。維他命D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為什麼有必要進行隨機試驗以證明某些事情在我們花費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用於特定治療之前確實有效。(附註:只不過很不幸,每年數十億美元是白花了)對於年終審查可能還為時過早,而我也不認為大多數人會記得2019年是維他命D熱潮結束的一年。但是對於那些非出於確切醫療原因而服用維他命D的人,也許這是您在2020年不再需要服用的一種藥。原文:2019對維他命D來說不是一個好年
-
2019-11-20 養生.聰明飲食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 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愛吃納豆、味噌等發酵豆類食物的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長壽國家;中國的紅麴、韓國人的泡菜等從遠古傳下的發酵食物,都被證實有養生效果。不過,這些發酵食物的高鹽分,也被質疑不健康,究竟發酵食物對人體是有益或是有害呢?在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人們為了延長食物保鮮期,想出用醃製手法保存食物的方式,而這些醃漬食物,多是使用大量鹽分抑制細菌孳生並誘使酵素使其發酵,雖說被證實營養價值高,但在講究養生的現代,這些發酵食物是否有益健康,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慮。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食物在自然的狀況下加入鹽或糖,在隔絕空氣的狀況下,讓食物本身的酵素開始作用,或直接放入一些菌種引發發酵反應,會形成發酵食物。食物在缺氧的情形下,食物本身細胞裡的酵素就開始運作,會把食物本身的營養素從大分子轉換成小分子,蛋白質在酵素的活用下轉成胺基酸,碳水化合物轉換成醣類、醋甚至酒精,發酵的過程會讓食物產生特殊風味,因此像泡菜、味增、納豆、醬油等等,都是屬於發酵食物。發酵食物除了易於保存、不會壞之外,發酵過後特殊胺基酸被釋放出來,會產生食物的特殊風味,最特別的是,將營養素分子變小,人體更容易吸收;對人體的好處多如下:1、容易吸收發酵食物好處,就是把食物的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容易消化吸收,並且更提高營養價值,像是優酪乳把乳蛋白變成胺基酸,多醣變成雙醣、單醣或乳酸,身體吸收率會增加,老年人及小孩子吃發酵食物,也比吃原形食物吸收來得好,且比較不會拉肚子。2、讓腸道菌相平衡吃發酵食物的同時,也把好菌吃進來,一般稱為「益生菌」,益生菌進到腸道還是可存活,好菌一多、壞菌就會被壓制,這些好的腸道菌還能合成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K,讓腸道菌相更平衡。3、提高免疫力發酵食物可吃到食物裡的高量酵素,促進腸胃道蠕動能力,幫助食物消化。腸胃道有人體第二個腦之稱,腸胃道功能好,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讓免疫系統反應趨向於平衡,降低過敏的過激反應。4、降低血脂血壓有些發酵菌種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像紅麴、納豆等含有可抗凝血、抑制血栓發生的物質,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此外,一些發酵食物產生檸檬酸、醋酸類的有機酸性物質,像是果醋,可控制血壓、消除疲勞,平衡身體酸鹼度;發酵的豆類還可合成較高的維生素B群,比原形食物營養價值更高。5、預防癌症研究發現,多吃納豆、味增,可預防腸道系統的癌症。因為納豆、味增都是黃豆製品,膳食纖維豐富,加上本身已經被發酵,益生菌可以抑制壞菌避免癌病變的發生,因此能夠預防腸道系統癌症;不過,若吃到不乾淨的菌種,反而會引發胃癌。雖說發酵食物好處多,但黃淑惠強調,發酵食物有點像雙刀刃,若是發酵過程處理不當,讓壞菌種跑進去,導致發酵狀況不佳,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製作發酵食物的前提是,乾淨衛生的製作環境,保持恆溫乾淨,讓菌種進去是安全的。此外,因為發酵食物都是屬於高鹽或高糖食品,所含的鈉、鉀、磷都高,像是血壓高、肝腎功能不佳、腸胃道不好、胃潰瘍、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及慢性腎衰竭病人等,都不適合吃太多發酵食物。不只是這些特定的族群,黃淑惠建議,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也不要天天吃太多發酵食物,建議一星期吃2~3次,一次吃少量即可;雖說發酵食物營養價值高,有益於腸道健康,但酵素也不能完全取代腸道消化液,還是應適量食用。延伸閱讀: 4種發酵食物自己做 吃發酵食物,可提升免疫力 好養生!  
-
2019-11-14 橘世代.健康橘
罹癌年齡中位數只有50幾歲!早期發現這4種癌症有方法
癌症並不是高齡者才會罹患的疾病,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前十大癌症當中,就有四個癌別的發生年齡中位數未滿六旬,其中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只有50歲。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6年我國各項癌症發生人數前十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及口咽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食道癌。進一步看這些癌症患者確診罹癌時的年齡,最年輕的是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0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口腔及口咽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與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為什麼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相對年輕?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瑞裕表示,約有四成的人會長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各年齡層都有,其中5-10%可能會癌化為惡性腫瘤,這可能是為什麼相對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在年輕族群中的發生比率偏高的可能原因,「但究竟致癌主因是什麼,又為何好發於年輕人,目前均無定論」。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表示,全球的甲狀腺癌發生率都在增加,原因不明。有一猜測是源於看不見、也不可控的背景輻射(如看不見的X光、看不見的放射源、看不見的宇宙射線等),另一猜測是現代人健檢作得較多且醫療診斷技術提升,才使得診斷率提高。在女性乳癌方面,賴基銘表示,台灣乳癌發生年齡比西方國家年輕,部分原因是台灣人口結構相對西方社會來說年輕一些,另一部分可能是年輕族群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袋、塑化劑等乳癌危險因子,其接觸頻率比老年人高得多,因此社會整體罹病年齡就提早了。「口腔及口咽癌、食道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年輕,可能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賴基銘表示,口腔及口咽癌的頭號危險因子是檳榔與菸酒,研究顯示,接觸菸酒檳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常人的123倍;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有關,經常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的食物,均可能引起食道與胃黏膜損傷、癌變。要預防癌症發生,就得避免上述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而在飲食方面,賴基銘相當建議多吃蔬果。他說,蔬果中的植化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減少體內自由基損害正常細胞,降低癌變風險;蔬果中的多醣體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抑制癌細胞增長;蔬果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蠕動,進而有助排出體內毒素。即使癌細胞形成,多吃蔬果也有機會「逆轉」。賴基銘說,蔬果中的植化素能誘導癌細胞由惡性轉為良性分化,並且能阻斷癌細胞的訊號通路傳遞、抑制癌血管新生,調控細胞周期使癌細胞停止分裂增長、促進其凋謝死亡。罹癌年齡中位數最年輕的4種癌症,預防與早期發現有方法● 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避免高碘食物(如海苔、海帶、海藻)過量。一般民眾40歲後,健檢可加作甲狀腺與副甲狀腺檢查,若發現甲狀腺結節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一般民眾如發現喉部突起、難發有子音的聲音、不明原因易喘、聲啞或吞嚥困難等疑似有腫瘤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女性乳癌:減少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製品等。國健署補助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兩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口腔及口咽癌:減少接觸菸酒檳。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食道癌:減少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食物。如發生吞嚥困難、呼吸有異味、不明原因咳嗽或聲音嘶啞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陳瑞裕醫師、賴基銘醫師整理/記者羅真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2 養生.聰明飲食
逆轉「腦霧」、儲存腦本 哈佛大學推薦這5類益腦食物
近來十分受矚目的腦霧現象(Brain Fog)與失智症(Dementia),都是大家很關心的健康話題。我覺得「腦霧」這名字取得傳神,大腦像有一層迷霧壟罩一樣,想不清楚、搞不清楚,迷惘迷濛,原本很會的事做起來超不順手、原本記得的一時間又想不起來。若出現腦霧現象,我覺得應該高興,因為你確實收到了來自身體的提醒,腦霧不是病,它只是暫時的休眠或當機,重新整頓身心靈,例如好好睡上一覺、活化腦細胞、吃好一點、修煉靜心、活動筋骨……,就能讓腦霧完全散開。然而由失智帶來的認知功能減退,就不像腦霧這麼容易處理了,失智不只威脅老人,也威脅年輕人,失智屬於不正常的退化,並不一定老人才會得。而另一方面,並非所有人老了都一定會漸漸失智,很多企業老董七、八十歲還很精明,管幾千個人都沒問題。你若老了,記憶力沒那麼好,正常,但你理解力更好了不是嗎?成為更圓融、更有智慧的長者,有些事雖暫時忘記,但透過照片、文字或提醒,可以想起來,這樣就不算失智。失智是徹底遺忘,忘記心愛的人、忘記討厭的人,甚至忘了自己是誰,伴隨性格改變、出現妄念與幻覺,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很遺憾,目前我們還沒找到逆轉失智症的方法,只能去預防它。在出現腦霧現象時,或在更之前就做好預防,這是可以辦得到的。現在,從健全營養下手,來試試哈佛大學所推薦的五類益腦好食。◎值得感謝的綠色蔬菜們:「羽衣甘藍、菠菜、芥藍、花椰菜富含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素, 諸如維生素K、葉黃素、葉酸、β 胡蘿蔔素。研究指出,食用這類蔬菜能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吃對了,大腦就能順暢運作,人也顯得神采奕奕。吃偏了,比方說用高油高糖份的精緻糕點充饑,或是長期紅肉攝取比例過重,人馬上就會像睡獅一樣,懶洋洋昏沉沉,直打哈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鮪魚、鮭魚,是大家很容易能買到的。不論是我們的心臟、血管還是大腦,沒有好的油脂保護可不行。除了哈佛建議的這兩種魚,還有什麼也含有Omega-3 呢?鯖魚、鱒魚、鱸魚、秋刀魚、沙丁魚都有,茹素的人可以吃核桃。研究大腦的專家們推測,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中的DHA和EPA或許有助於阻止「β 類澱粉蛋白質」斑塊不斷堆積。這被列為阿茲海默症嫌疑犯的斑塊,很有可能就是它,造成腦神經元損傷,引發一連串記憶、認知與整體心智功能的退化。雖然造成大腦失智的謎團至今仍尚未完全破解,但至少我們現在有了預防的方向。在一項由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陽明大學和榮總共同發表的研究中,關於年長者護腦這一塊,國內專家與哈佛學者有相近的看法,皆認為預防失智,植物營養素加魚類的組合是解答。◎漂亮又營養的莓果類:除了上述最重要的一菜一魚外,在一項針對一萬多名七十歲以上女性所做的調查中,富含類黃酮素的莓果類,也被證實有助於延緩年長女性的認知功能退化。想預防大腦出現異狀,吃莓果準沒錯,另一方面,莓果類對心臟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擬人化比喻,莓果就是那個人美心地又善良的好女生,值得你多多親近。莓果(Berry)泛指,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等等都算。但就營養價值而言,藍莓是最受肯定的超級好莓。曾有失智風險的亞健康成年人,在連吃了十二周藍莓後,記憶、情緒與血糖都獲得改善。◎需注意攝取量的茶與咖啡:茶與咖啡兄弟倆上榜的主因是他們的咖啡因成分,有助於提升心智表現。不過,我對咖啡因抱持平衡看法。有些人不適合喝,喝了會頭痛的就不適合。而一般人要靠咖啡因提神,需注意用量,成人每天三百~四百毫克是各國公定的安全範圍。大約兩百毫升的手沖咖啡三杯以內。真的要喝,我認為綠茶又勝過咖啡一些,除了抑制腦部衰老,還多了預防癌症、預防心血管疾病與幫助減少腹部脂肪等多項優點。◎超級好堅果核桃:因為是關於益腦的好食物清單,所以是有改善記憶力的核桃上榜。事實上,各種堅果都屬於優質的蛋白質與油脂來源,小小一把,蘊含著豐富的能量,只要不要過量,它們除了對保護大腦有幫助,還確實是能為節食者提供飽足感的好東西。
-
2019-11-12 科別.婦科
35歲後「黃體素」過低增癌症風險,哈佛醫師:攝取一種營養改善
黃體素過低:妳有這方面的問題嗎?妳在月經週期第21或22天的血清黃體素應該要在10~25ng/mL 之間,唾液黃體素和雌二醇比率應該是1比300。也就是說,在黃體期,生育年齡且正在排卵的正常女性,其黃體素量是雌二醇濃度的300倍,理想上應該在妳月經開始前的5~6天測量。我發現300這個數字對大多數女性而言最理想,這也幫助我預防了因黃體素過低引起的症狀,如經前症候群、肌瘤、經痛,以及情緒問題,包括罹患憂鬱症的傾向(現在已經解決了)。黃體素是妳的保安警衛,在子宮的大門口站崗。如果妳的黃體素已經過低了好一陣子,去看醫師。妳可能需要做骨盆超音波或切片檢查來確定沒有過厚的子宮內膜(如果妳的內膜確實過厚,醫師可能會進行切片檢查,以排除子宮內細胞的異常生長)。如果妳的月經週期短於21天,則必須請醫療人員檢查是否有子宮內膜的癌前病變或癌症。以下是4種和黃體素過低有關的嚴重病症:1.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骨盆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在美國有10%的女性有此病症,也就是500萬位女性受此症之苦。這是子宮內膜的細胞轉移並且移植到子宮外的病症,通常是在卵巢或其他骨盆的器官上,造成發炎,有時還會產生劇痛。在一項研究中顯示,將近一半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不是血液黃體素過低,就是黃體期較短。黃體素阻抗似乎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無法製造足夠的黃體素受體,尤其是在子宮內膜異位瘤的部位。這使得關閉雌激素活動變得困難,因此雌激素值會升高,尤其是在異常瘤周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包括開立黃體素的處方藥物(通常是合成黃體素藥丸,又稱助孕素)。2. 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或癌症黃體素過低會讓雌激素在子宮內膜增生太多組織,進而增加妳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或癌症的風險。3. 焦慮由於黃體素能幫助我們鎮靜,所以一些黃體素過低的女性會感到焦慮。即使是在沒有焦慮問題的志願受試者身上,黃體素和它的下游產物如性激素孕酮代謝產物,也顯現出抗焦慮的效果。矛盾的是,一些服用黃體素的女性,卻得到了反效果:躁動和心神不寧。原來,高劑量的黃體素有助於鎮定,低劑量卻可能引發焦慮。劑量反應是根據黃體素如何與GABA受體產生相互作用而定,因此最好嘗試幾種不同的劑量,來決定最理想的劑量。4. 睡眠障礙更年期前期最令人苦惱的症狀之一就是睡眠品質不良。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缺乏良好的睡眠卻會影響身心的每一個層面。在2011年,全美藥劑師抓了6,000萬份安眠藥的處方藥,相較2006年才抓了4,700萬份。遺憾的是,安眠藥並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最受歡迎的處方藥只能讓妳每晚多睡個40分鐘左右,而且是不能長期使用的。事實上,新數據顯示,處方安眠藥會提高罹患癌症和死亡的風險。對於有睡眠問題的中年女性,其實有其他方法解法:口服黃體素100~300毫克經證實能有助於恢復更年期後女性的正常睡眠(請注意,此劑量高於一般用量,僅限於用在有睡眠問題的女性身上)。對於沒有睡眠障礙的正常女性,黃體素對睡眠沒有影響。然而,其他研究顯示,服用高劑量的黃體素可能引發女性情緒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建議還是持保守態度,找到最適合妳的劑量。5大黃體素過低的原因1. 老化。特別是35歲開始逐步邁向更年期的女性,成熟卵子數量遞減、減少排卵,以及黃體素下降。2. 壓力。如果妳的問題是長期壓力,皮質醇會阻斷黃體素受體,而妳的身體則會在孕烯醇酮和黃體素受損的情況下製造皮質醇,導致孕烯醇酮竊取。3. 排卵太少或無排卵。排卵是生育年齡女性定期每月製造黃體素的關鍵。如果妳沒有排卵,無論是因為已經沒有卵子,或是有其他賀爾蒙問題像是睪丸素過多,都會造成黃體素不足。4. 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賀爾蒙對於我之前所描述過的賀爾蒙順利運行非常重要。妳需要足夠的甲狀腺賀爾蒙才能從膽固醇製造孕烯醇酮,進而製造黃體素。如果甲狀腺賀爾蒙過低,身體就無法製造太多黃體素。此外,還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當黃體素過低時,身體會提高甲狀腺需求量,甲狀腺就必須加倍努力地運作。如果甲狀腺已經是處於臨界狀態,就會讓妳黃體素過低的情形變得更加嚴重。5. 泌乳素過多。有些女性會製造過多的泌乳素,這是一種在腦下垂體的賀爾蒙,能控制女性的乳汁分泌。血液中泌乳素過多會干擾停經前期和更年期前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導致卵巢賀爾蒙像是黃體素以及雌激素的分泌都會減少。生活方式改變和保健品1. 維生素C維生素C是唯一而且強而有力的解決之道。它是唯一無須處方箋就能買到用來治療黃體素而且經證實有效的保健品。每天攝取750毫克,維生素C經證實能提高同時具有黃體素過低和黃體期缺陷的女性的黃體素值。在一項隨機試驗中,女性受試者隨機攝取維生素C或安慰劑。在3個月經週期內,攝取維生素C 的女性黃體素值平均從8上升到13ng/mL(請記住,妳的目標是10~25mL)。如果妳是一般型的黃體素過低,也就是說,不是因為黃體期缺陷引起的,我們不知道維生素C是否能夠提高妳的黃體素值,不過這裡所說的劑量並不多,每天攝取750毫克是絕對安全的,雖然常見於營養品標籤中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極低,只有75~90毫克。順便一提,每日攝取500~1,000毫克的維生素C 也有助於預防癌症和中風、維持眼部健康、提升免疫,以及促進長壽。由於它是水溶性的,任何多餘的維生素C都會從尿液中排出,這是雙贏的局面。2. 與人交際黃體素是另外一種壓力賀爾蒙,而交際能幫助女性鎮定。與一個夥伴從事「親密」運動經證實能提高唾液中的黃體素值。3. 戒掉咖啡妳的醫師是否問過妳關於咖啡因的事?我猜應該沒有,因為許多美國醫師自己都對咖啡因成癮。抱歉我必須告訴妳這個壞消息,但我建議治療黃體素過低的第一步就包括戒掉咖啡因。咖啡因藉由提高皮質醇而暫時帶來提神效果,但高皮質醇可能會阻斷黃體素受體:妳每天的提神法寶可能會降低黃體素與其受體結合發揮作用的能力。雖然咖啡因尚未被證實會降低依然有月經女性的黃體素,但有兩份研究都顯示咖啡因和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有關。不過,我不會讓妳在戒斷期間因為煩躁易怒或頭痛而受罪,我有一個系統性的方法:先戒掉一般咖啡改喝瑪黛茶(yerba mate)或綠茶,然後從瑪黛茶或綠茶改成喝無咖啡因的綠茶,然後再改成香味花草茶,例如南非國寶茶和水果茶等。4. 遠離酒精當妳戒掉咖啡和非花草茶的茶類飲品後,可以考慮戒掉其他可能會帶給賀爾蒙平衡不良影響的飲料。酒精攝取和更年期前期焦慮、情緒問題,以及頭痛都有關係。每週飲用超過3~6份的酒精飲料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如果這樣還不足以說服妳,酒精也會增加腹部脂肪。因為當妳喝下葡萄酒的時候,肝臟就會改成將酒精轉化為能量,而非使用妳體內的脂肪,進而讓脂肪燃燒機制走調,也可能讓脂肪燃燒率降低一半以上。延伸閱讀: 排出體內毒素,失智竟好轉!神經退化專家:2種廚房就有的辛香料,助身體排毒●書籍介紹賀爾蒙調理聖經:哈佛醫師的全方位賀爾蒙療癒法,西方醫學╳漢方草藥,告別老化、肥胖、憂鬱,有效平衡身心作者:莎拉‧加特弗萊德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19/10/09作者簡介莎拉‧加特弗萊德醫師(Dr. Sara Gottfried M.D.)莎拉‧加特弗萊德醫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賀爾蒙調理聖經》及《終結肥胖!哈佛醫師的賀爾蒙重整飲食法》的作者。從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醫生科學家訓練課程畢業後,弗萊德醫生在舊金山的加州大學完成了她的住院醫生實習期。她是一位合格婦科醫生,在她的創新網路課程中教授如何用天然方式達到賀爾蒙平衡,幫助女性減重、排毒,並且感覺良好。加特弗萊德醫生和她的丈夫及兩個女兒住在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