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471
筆 文章
-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1瓶10.6人打到11.5人 指揮中心:有丟棄但沒浪費太多
美日分別捐台250萬和124萬劑疫苗,為我國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解渴」。但診所醫師說有長者預約施打卻不來,疫苗一瓶打不完只好丟棄,造成浪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丟棄的疫苗並未統計,但目前一瓶平均施打人數有所提升,雖有少數丟棄,但沒有浪費太多。莊人祥表示,疫苗開打第一周每瓶平均打10.6 人,現在第13周則可以11.5人。當天最後一瓶如果有六人即可開打,剩下要準備後備機制,找到一到六類人員或洗腎、長照中心的候選名單來接種,希望可以把疫苗打到目標對象。陳時中則表示,施打預約已經很上軌道,技術愈來愈成熟、安排也愈來愈好。至於是否會設計APP因應預約接種卻沒出現的情況,陳時中則表示,無論電話或民政系統都可以處理好,以現在一瓶可以打到11.6人,就知道效用很好。陳時中也說,原住民目前已經將接種年齡下降,但會檢討是否需要因為交通不便,比照離島加發劑量,將請原鄉衛生所蒐集意見並檢討。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效期到11月7日 陳時中:不會打完一種才打另一個
美捐台250萬劑疫苗到貨,指揮中心表示共到貨三批,效期介於10月27日至11月7日。但新北市表示,將先打完AZ疫苗才打莫德納,指揮中心是否也會規定一致的作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施打策略希望快,涵蓋率趕快提升,「不會等某個打完才打另一種」。指揮中心昨表示,接種新順序將朝兩方向,一為擴大第七類對象,一為年齡層往下,以65歲以上為目標族群,孕婦也將列在優先施打名單,只要符合優先順序,可自選擇打AZ或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今天則公布新的接種順序,孕婦及75歲以上民眾均列為第六順位,至於65歲至74歲⾧者則在第八順位,人數最多的50至64歲成人則在第十順位。但目前AZ疫苗開放到第七類,是否會到達多少接種率才會往下開放?陳時中表示,目前涵蓋率約6.8%,希望涵蓋多一點。這批在打的AZ疫苗還沒有適用新的順序對象,還是讓75歲以上按計劃打完,但幾乎可確定下批疫苗一定會包括65歲以上和孕婦。發言人莊人祥則於會後澄清表示,由於新順序已公布,孕婦屬於已開放的第六類接種對象,因此也可接種這批AZ疫苗。若孕婦為第一至第三類人員,則還有莫德納疫苗可以選擇。至於接下來配發的莫德納疫苗,則看屆時開放到第幾類,若開放到第六類,則不具其他接種類別身分的孕婦就可以施打。而新的順序中,孕婦與75歲長者並列為第六類,是否AZ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都可選擇?陳時中表示,孕婦沒有強制要打哪一種疫苗,還是要諮詢醫師,依據對自己有利的狀況判斷決定。衛福部食藥署則表示,扣除560劑抽樣劑量後,三批各自封緘數量及效期分別為96萬120劑、效期至10月27日;95萬5220劑、效期至11月2日;58萬3100劑、效期至11月7日。這些疫苗待食藥署進行外觀、鑑別、pH值、純度、不純物、RNA含量、RNA包覆率、細菌內毒素、無菌等試驗後,若經審查文件資料與檢驗皆合格,最快可於6月28日驗畢並核發封緘證明書,交由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三天58死 莊人祥:未高於背景值
國內疫苗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接種154萬1732 人次,其中AZ疫苗接種147萬8402人次,莫德納疫苗接種6萬3330人次。但近日長者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頻傳,發言人莊人祥表示,6月18日至20日三天新增58例接種後死亡不良事件,會使用健保資料分析全死因的死亡發生率,並依法醫解剖報告分析是否為疫苗造成死亡。莊人祥表示,三天新增58例接種後死亡不良事件,其中昨天新增17例,75歲以上16位,65歲以上一位;有兩人住機構,七人有慢性病史,其餘慢性病史調查中。由於這些死亡不良事件在時序上發生於疫苗接種後,但還需要透過法醫解剖報告分析是否為疫苗造成並利用健保資料分析全死因的死亡發生率,觀察各年齡性別的死亡期望值,加以判斷;截至6月18日的分析,並未觀察到接種後大於背景期望值。另6月18日至20日間新增 24 例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其中23例為接種AZ疫苗,一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13女10男,發病年齡介於23歲至95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5日間發生,其通報資料顯示疑似血小板低下、過敏反應、低血糖、身體瘀青(診斷不明)、胰臟炎、心律不整與呼吸衰竭、肺炎合併呼吸衰竭、顏面神經麻痺、橫斷性脊髓炎、右眼黃斑部萎縮、癲癇與肺炎、接種後全身不適需住院評估(診斷不明)等等。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34歲女性,接種疫苗後一日內發生,出現皮膚紅疹疑似過敏反應。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0萬劑莫德納抵台 擬開放65歲以上、孕婦
美國贈送的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昨日下午四時卅分由中華航空公司波音七七七全貨機運抵桃園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等人,親自到停機坪一起迎接專機降落。蔡感謝美國「患難見真情」蔡英文總統感謝美國政府伸出援手,並強調「患難見真情」。她表示,加上昨天抵達的二五○萬劑,台灣已經累積取得超過四八五萬劑疫苗,後續已洽購部分也會分批到貨,可說部分緩解了燃眉之急,但政府不會因此鬆懈,會持續把疫苗當作最要緊的事,繼續努力。符順序可選AZ或莫德納陳時中表示,接種新順序將朝兩方向,一為擴大第七類對象,一為年齡層往下,目前以六十五歲以上為目標族群,孕婦也將列在優先施打名單,只要符合優先順序,可自選擇打AZ或莫德納疫苗。確診降仍未考慮下調警戒疫情逐漸趨緩,昨新增本土新冠肺炎個案一○七例、十一例死亡個案,新增確診人數為雙北三級警戒以來的最低數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有六成確診者解除隔離,整體趨勢往下,但目前沒有考慮要往下調整疫情警戒,三級條件是一周內三起社區群聚或十起不明感染源的確定病例,「現在還是比這個高」。我致死率達百分之四點二這次本土疫情於五月十一日起,至六月二十日累積一萬二六九一人確診,五三七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四點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目前一半的確診死亡個案於五月發病確診,隨著疫情輕症、重症人數下降,「預期死亡個案也會下降」。載運疫苗的華航CI五一六九貨機航班,原本僅飛航桃園至美國洛杉磯往返。華航臨時調度把飛機派往美國中西部田納西州曼菲斯機場,專程裝載打成十二個空運貨盤的疫苗,再飛回洛杉磯機場加油,美國時間十九日從洛杉磯機場直飛桃園機場。運載疫苗的專機還沒有降落,陳時中、酈英傑兩人由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但昭璧、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謝世謙、總經理高星潢等人的陪同,步行到桃園機場五○七貨機坪後方,迎接專機降落。酈英傑表示,這批疫苗體現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台灣是民主大家庭的一分子,也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合作夥伴,更是美國真正的朋友,美台同心協力共同對抗這一次的疫情,展現美台關係真朋友、真進展。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0萬劑莫德納傍晚抵台 陳時中將親接機:帶滿滿感謝去
美國捐贈我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今傍晚5時左右由華航運抵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他會親自到場接機,「我會帶著滿滿的感謝的心去。」陳時中表示,全球疫苗短缺,市場上大家都在搶貨,台灣的疫苗供應在這段時間也不順利。感謝上次日本捐贈124萬劑,也非常感謝這次美國提供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傍晚就會到達,他會帶著滿滿的感謝的心去接機。陳時中表示,美國這次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台灣疫苗施打速度加快,非常感謝。他要向美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最誠摯的謝忱,也要特別感謝外交部、美國大使館及駐美大使蕭美琴、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英傑。陳時中表示,大家都非常努力,天天和相關單位溝通聯繫,分析國內情況、傳回美國,讓美方了解台灣需要疫苗的急迫性,多方努力下,才有今天成果,「是真朋友,真的很感謝。」陳時中表示,在去年與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札爾簽署MOU的基礎架構下,期待與美國在醫藥上有更多合作。陳時中說,非常感謝這250萬劑疫苗,台灣會盡速完成封緘檢驗,並與專家小組討論如何施打,以符合民眾期待和防疫效果。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助台250萬劑怎打? 陳時中:將朝兩方向擴大
美國助台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天抵台,外界關心是否可讓AZ疫苗和莫德納疫苗混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混打現在有想法」,有些國家有這樣的想法也開始在做,我們會持續密切注意這個發展;這些疫苗也將朝第七類擴大和年齡層往下的兩個方向擴大施打。而截至昨天抵台疫苗已有235萬劑,今天莫德納疫苗250萬劑來台,我國疫苗量來到485萬劑,指揮中心表示將再依接種計劃開放接種對象。但何時會公布新的順序,尤其需造冊報請指揮中心的第七類接種對象名單是否會公布?陳時中表示,為這次疫苗數目比較大,要再來盤點。而接種新順序也將朝兩方向進行,一是針對第七類對象如何擴大或是年齡層往下,都是可行的想法,希望銜接順利且符合防疫需要。而目前抵台的疫苗中,莫德納較AZ多,是否會公布接種站施打那些疫苗?陳時中表示,未來就會有,會在地方政府施打時,依據儲備冷鏈情況給予不同疫苗,現在還有存量問題,還要經過地方政府商量配置看如何最便於施打,根據此程序可選擇自己要打的疫苗。陳時中表示,高齡者優先施打疫苗的策略,從流感疫苗起就這樣做,這次規劃也會用高齡者優先概念,維持社會運作也要快進來,第一線就是醫護人員,第二線為高齡染疫風險高,第三就是維持社會運作,現在開到75歲,下一波到65歲量夠就會開。他說,65歲以上是我們的目標族群,孕婦也在這波考量之內。而目前疫苗已150萬劑疫苗,覆蓋率約6.4%。對於擴大接種是否會新增接種對象類別,發言人莊人祥會後表示,65歲以上本來就是另一個類別,目前傾向開放為第八類。至於孕婦則考慮在原本七大類別對象中新增,端看ACIP(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如何訂定。莊人祥表示,專家將於本周開會決定。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0萬劑莫德納傍晚到貨 陳時中:孕婦會納入考量
美國政府宣布,原捐贈給台灣的75萬劑莫德納疫苗,加碼至250萬劑,預計今天下午抵台。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美國政府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將於今天傍晚由華航專機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於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將再提供疫苗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孕婦也會納入考量。對於美國這次及時伸出援手,陳時中表示,讓我國疫苗施打加快速度,表達非常感謝,對美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最誠摯謝忱。台美雙方在去年簽署合作瞭解備忘錄,這段時間互相協助,於基礎架構下在醫藥上有更多合作,非常謝謝這250萬劑,會儘速封緘檢驗,並與專家小組討論如何施打,最符合期待和防疫的效果。這批莫德納疫苗是否會開放給長者選擇?陳時中表示,現在的疫苗是開放18歲以上者接種,其他就是有免疫問題要跟醫師討論,現在沒有說年齡層不行或不可以。陳時中也說,本來就沒有跟各位報告有41萬劑的自購莫德納疫苗會進來,「從來沒這樣講,當然大家有很多想像空間」。而今天到貨的美國250萬劑疫苗,遠超過於接種順序就會開放優先名單,孕婦也是考量對象之一,但沒有強迫貨或能打某牌疫苗,還是要根據需要跟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疫苗。另我國已和COVAX登記諾瓦瓦克斯疫苗,希望可以配發該款疫苗。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死亡67例 陳時中:高齡者身體穩定再接種
接種AZ疫苗後死亡案尚未平息,接種後死亡新增18例,累計67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這兩天注射疫苗有些不良反應事件,包括死亡,和疫苗之間並未證明有直接相關,沒有真正的證據;但仍提醒高齡者還是要等身體狀況穩定,才安排接種。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增18例,75歲以上者有15例;而累計67例中,75歲以上者占55例。他說,國內接種AZ疫苗共144萬劑,其中3.1萬劑給75歲以上接種,目前為止有67例AZ後死亡報告,8人接種後七天內發生,大多數為有慢性病的長者,送到司法相驗解剖,初步死亡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相關,其中也有一位在解剖之後驗出是新冠肺炎病例;衛生局將針對個案的環境和家庭做後續追蹤。莊人祥表示,目前為止回顧解剖病例都沒有與疫苗相關,疫苗接種後死亡主要是高齡且有慢性病者,提醒長者接種需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如果有病情不穩等身體穩定再安排接種。陳時中表示,近二日接種比例沒有像6月15日踴躍,大家有些擔憂可以理解。但年齡層限制也已盡早分流,希望打得少情況繼續往下開,75歲以下者盡快來施打,依照施打情況盡快調整,目標是提高施打率。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討論免疫橋接 非取代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以「免疫橋接」取代臨床試驗三期爭議持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昨參與長風基金會線上會議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討論免疫橋接是為因應變種病毒,協助已上市疫苗,毋需因應變種病毒再做一次三期臨床,並非讓第一代疫苗用二期取代三期,國產疫苗仍應做三期才能確定效力。陳秀熙表示,國內對於二期臨床橋接到三期臨床的概念已有些混淆,國際間討論免疫橋接,主要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過於快速,變異株可能影響疫苗效力,讓已上市疫苗,可免於再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省下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並不是為了讓未上市的疫苗,直接用二期臨床取代三期試驗。陳秀熙表示,二期臨床試驗僅能得知疫苗產生多少有效抗體,但不代表這些抗體足以讓人體對抗病毒,降低重症或感染的效力,三期臨床試驗才能證實疫苗對人體是否具有足夠的保護力。他認為,國內的規定已經制定,但呼籲國產疫苗一定要繼續做完三期試驗,且國產疫苗不只是要跟AZ疫苗比較效力,建議也應該與類型相似的諾瓦瓦克斯疫苗比較,也應出具對變異株的效力資訊。國產疫苗若順利上市,未來可能會有「混打」的情況需要面對,陳秀熙表示,僅二期臨床就通過緊急授權的國產疫苗,面對國際認證,恐需再打國際疫苗。國際上對於混打的資訊不多,西班牙資訊指出,打一劑AZ後再接種輝瑞,會使體內抗體大增,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關於疫苗國際認證的討論莫過於是「免疫護照」,陳秀熙指出,若全球疫情妥善控制,免疫護照的概念將被淡化,國產疫苗也就不會面臨到國際認證的問題。但他仍強調,無論如何,國產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還是應該要做下去。
-
2021-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試劑 便利商店、藥局可買到
衛福部食藥署核准五家居家抗原或核酸快篩試劑,並公布,檢出陽性者,需赴醫院或社區篩檢站再次採檢,若正在執行居家檢疫隔離者,自行快篩出陽性,應與衛生單位聯繫採檢。食藥署表示,最快本周業者就會陸續鋪貨,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藥局皆能販售,一劑價格約落在三百元到二千元不等。食藥署醫粧組副組長錢嘉宏表示,已核准的居家快篩試劑一款為國產,其餘是進口,試劑分兩類,抗原快篩與核酸快篩,前者陽性一致率約八到九成,後者可達九成以上。錢嘉宏表示,使用居家快篩試劑,建議居住在熱區或有染疫風險者使用;採陽者應立即前往鄰近社區篩檢站採檢,並用塑膠袋包裝採檢試劑,一同帶到採檢站;採檢陰性也不該鬆懈,用過的試劑應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
-
2021-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被網封「婆媽好女婿」 羅一鈞:疫情間大家輕鬆一笑
國內疫情爆發已滿一年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成立以來,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其中立委鄭運鵬,稱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的羅一鈞是「好女婿型高材生」,引起網友瘋狂轉傳,甚至說要將6月17日列為採諧音,列為「羅一鈞日」,更有造神一說等批評。羅一鈞今日於記者會上回應,就是防疫期間大家緊張,給大家輕鬆一笑也好,但希望回歸專業,注意防疫訊息而非他本人。針對羅一鈞的網路話題,更包含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以「數理資優又悲天憫人的文藝青年」來稱呼,說他數理好,又走非典型行醫道路,曾經跑到馬拉威行醫。還有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本名孔祥琪),更在網路分享,羅一鈞是他台大感染科的優秀學弟,除有優秀臨床經驗外,從防疫醫師升為長官,種種舉動也遭批評為網路造神。對於網友將他視為婆婆媽媽的好女婿,羅一鈞也回應,希望回歸防疫本業,在記者會上提及的資訊都是希望民眾注意的,希望能關注在講出去的資訊上,而非關注於他本人。
-
2021-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請保持距離」口罩搶眼 陳時中:還有Fancy的不敢戴
指揮中心舉行例行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主持,今天他戴的「口罩」成為亮點,除黑黃配色十分搶眼外,更搭配疫情時事的文字「請保持距離、把口罩戴好」。媒體問他的口罩在哪購買的?陳時中說:「許多人都會送口罩給我,還有很多樣式很Fancy的,我還不敢戴上,今天還很適合宣導一下。」
-
2021-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降3級?陳時中:現階段仍無法鬆懈
本土疫情自5月11日延燒至今已超過一個月,國內各大公司行號及服務業,無不盼望若疫情趨緩,有望進行三級警戒的降級,能盡早恢復營業,加上近期確診數連續一周維持兩百例以下,近期車流量及假日夜市都已開始有排隊人潮,擔心淪為防疫破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不敢說會變成下一波破口,但現階段仍無法鬆懈。過去針對三級警戒降級的可能性,陳時中說,有請專家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可能性進行討論,但現在是面對疫情的緊張時刻,現階段希望疫苗要能順利施打。但針對確診數下降持穩,是否是端午連假的疫情有守住?陳時中指出,端午節才過五日,病例數變少不能說是端午守備有成,但人流管制及公衛管制,算是有效,還要再觀察幾天。針對近期車流量增多,民眾開始外出排隊購物,是否已經呈現防疫疲,甚至淪為下一波防疫破口?陳時中說,不敢說會變下一波破口,強調民眾不能放鬆,至於不吃飯的場館是否陸續解禁,指揮中心也會思考該問題,目前能在控制疫情階段,大家要全心全意控制住,現在趨勢朝向好方向走,但病毒稍微不注意,再來一波都會很嚴重。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與郭台銘商討採購疫苗臉色凝重?陳時中:我撲克臉
企業為疫苗奔波,蔡英文總統昨在總統府內會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就授權台積電及鴻海永齡基金會購買原廠BNT疫苗,並轉贈政府的相關事宜會商討論,三方討論約兩小時。不過,有人看見一同與會的指揮官陳時中會後神情嚴肅離場。對此,陳時中今天於記者會打趣回應:「我本來就是撲克臉,用我的臉都不準,大家都是一同目標要一起努力。」至於中央昨天強調,企業買疫苗需原廠製造,媒體詢問是否經過代理商、受德國藥廠刁難?陳時中說,第一個情況有外力接入,但沒說過有刁難情況,「有關於繞過代理商,我們沒有要繞過,我們要原廠製造。」由於郭台銘曾指出,採購疫苗成功率機率低於五成,如今公、私合作的成功機率?陳時中說,購買疫苗本來就很困難,就是要掌握供貨時程,全世界都在搶疫苗,歐盟跟AZ就有供貨訴訟戰,因為困難才要合作。至於台積電、鴻海得到政府授權購買疫苗,去年的東洋是否有獲得授權?陳時中說,這兩件事完全不同型態,東洋當時取得一定程度,有來源授權來作討論,中央也有要求要檢附完整授權,時序上商業談判沒有合議,當時東洋被授權時間已到就停了。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2劑都打有2.7萬劑 陳時中籲鄰長仍要造冊施打
國內力拚大規模疫苗接種,其中日本贈的AZ疫苗已配發至各縣市,用以提供一至六類人員及七類造冊人員施打,另針對4、5月施打過一劑的民眾,也會開放第二劑施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6月18日已有施打完兩劑疫苗的人數已達2.7萬劑,未來還會有4月12日至5月9日打過一劑的民眾,約有6.7萬人接種第二劑。另外針對台中市開放疫苗給鄰長來施打,陳時中表示,地方政府根據優先原則應該要造冊施打,不管是鄰長或其他身分,根據地方的工作分配,要確實以「可能接觸到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的」第一線人員為限。他列舉,全台警察也並非全部都打,甚至有行政人員都沒有施打,所以里鄰長也是一樣,呼籲地方造冊時要考慮到資源的分配,要避免排擠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外。有部分採有年齡分流方式施打,導致施打率維持較低,也要儘速往下開放,才能讓疫苗施打涵蓋率提升。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後死亡增24例通報 全台累計49例
接種AZ疫苗後死亡案尚未平息,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24例,截自今天共收到通報49例。指揮官陳時中說,這跟時序上有關,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死因與施打疫苗有關,後續要有解剖或是回溯檢查,把死因釐清更清楚。陳時中說,接種AZ後3日發生死亡,裡面有20例是七十五歲長者,年紀偏高、有慢性病,死因正式解剖報告中,70至90多歲有4例,初步死因有主動脈瘤、動脈硬化,與支氣管肺炎等,由於現在解剖案例少,還沒有死亡個案判定和疫苗有關,會持續監測、做出相關的因應,呼籲長者狀況穩定再接種,近期炎熱要注意防曬補充水分、就近接種。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4萬劑莫德納抵台 拚7天內驗畢
第二批廿四萬劑莫德納疫苗昨天下午四時廿一分運抵桃園國際機場,該批疫苗為我向美國莫德納購買五○五萬劑的部分劑量,效期今年十二月十五日。衛福部食藥署已啟動檢驗封緘,力拚六月廿五日核發證明書,交指揮中心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截至昨天,有六批疫苗抵台,以日本捐贈的一二四萬劑疫苗為最大量。若以政府採購加上美、日與企業捐贈疫苗總量四千一百八十萬劑計算,目前抵台疫苗數量為二三五.六六萬劑,到貨率為百分之五點六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二月八日與美國藥廠簽署五○五萬劑莫德納,第一批十五萬已於五月廿八日到貨,昨天又再增廿四萬劑,「第三批也不會等太久。」該批疫苗於歐洲時間六月十七日下午六時自盧森堡啟運,昨天下午四時五十分抵達桃園機場。食藥署昨晚完成這批疫苗廿四萬劑冷鏈查核與樣品抽取,並抽取六百劑樣品進行異物檢查,力拚七天驗畢並核發封緘證明書,完成廿三萬九千四百劑封緘後,即可展開後續疫苗接種作業。至於這批莫德納疫苗可能施打對象,陳時中昨天指出,待疫苗配送,將有適當規畫。是否讓孕婦優先接種莫德納?陳時中說,劑量夠會盡量開放,但尊重個人選擇。指揮中心指出,該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十人分,於攝氏負廿度可保存六個月,於二至八度之使用期限為卅日,依臨床試驗結果,每人需施打兩劑,並間隔廿八天以上,疫苗保護效力可達九十四%。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接種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AZ有30例、莫德納2例
指揮中心今公布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通報,截至昨日,疑似AZ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有30例,其中有14例死亡、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有2例。指揮中心統計,6月17日新增30例(15女、15男)疑似AZ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介於29歲至96歲,為接種疫苗後10分鐘至27日間發生。其中有14例死亡,發病年齡介於62歲至96歲,為接種疫苗後4小時至2日間發生。指揮中心說,其餘16例包含疑似血小板低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合併休克、過敏反應、延遲性過敏反應、蜂窩組織炎、身體瘀青(診斷不明)、泌尿道感染、診斷不明之持續頭痛、敗血性休克、腦出血等等。指揮中心指出,6月17日新增2例(1女、1男)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介於35歲至55歲,為接種疫苗後1至3日間發生,一例為疑似顏面神經麻痺,另一例為腋下淋巴腫痛。指揮中心統計,累計共1206例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79例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後致死前兆是「發冷」? 指揮中心:難判定
今天是疫苗大規模接種第4日,傳出不少長者施打後死亡案例,有死者家屬反映,長輩在過世前都出現發冷狀況。對此,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表示,用發冷難研判是疫苗副作用或疾病表徵。針對接種疫苗後產生發冷狀況,張上淳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會發冷有很多原因,打疫苗後有些人反應發冷或發燒狀況,如果是心肌梗塞一開始胸部會不舒服,發冷急性發作是常見現象,但用發冷難研判是疫苗副作用或疾病表徵,這不太有辦法連結是疫苗副作用引發的後續狀況。他指出,當老人家外出炎熱要排隊,這壓力也會引起生理上的變化,有些人血壓會上升,是否造成後續效應,討論中也有顧慮,所以才建議,不穩定或年紀大的慢性疾病者,在適當環境下,不要大老遠往注射站去。以就近、常去的診所可施打疫苗的地方較佳,臥床的話,地方政府若提供到宅服務方式,可免掉這些壓力。至於疫苗副作用會增加慢性病危險?張上淳說,副作用劇烈會影響到慢性病,學理上會有,但是回過頭,全球施打疫苗並沒有因為這樣反應,而建議慢性病不打的狀況。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至今接獲25例接種後死亡報告 指揮中心:願參與解剖找原因補助30萬
AZ疫苗擴大接種屢傳猝死,指揮中心至今接獲25例接種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指揮中心強調,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另解剖新增一例結果為主動脈瘤破裂,是南部90幾歲男性,有15日施打17日送急診,血紅素6.5;指揮中心訂定若有參與解剖,有30萬元補助。發言人莊人祥說,這次70、80歲以上長者,接種當天死亡,看起來像慢性疾病所致,跟本身身體狀況有關。目前25例通報而言,有關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件,85歲以上14例、75至84歲6人,65歲以上3人,60歲下2人。莊人祥表示,25人中,有在長照機構洗腎者4人、22人慢性病,另3人調查中;25人中已解剖5人,3人有結果,2人為日前報告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新增加一位是主動脈瘤破裂,是南部90幾歲男性,有15日施打17日送急診,血紅素6.5,最後解剖結果類似。指揮官陳時中說,相關病例解剖釐清死因很有幫助,指揮中心訂定若有參與解剖,有30萬元補助,台灣人不喜歡剖,但有幫助釐清,打疫苗救濟也會從寬認定;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補充,為了釐清死因願意接受解剖的家人,會補助30萬,這有點慰問喪葬費用。至於血栓個案,莊人祥說,是通報血栓病血小板低下,其實不一樣,血栓血小板低下要4天以後或是更久發生,之前五例也沒有人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3,121人次,其中22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又目前VAERS已收到25例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司法相驗解剖後,初步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惟迄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偵測安全疑慮並做出因應。●指揮中心針對高齡者接種COVID-19疫苗建議:1. 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2. 近期天氣炎熱,考量長者身體狀況,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3. 現有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就近前往接種。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下午3時50分抵桃機 含在505萬劑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第二批莫德納疫苗24萬劑,已於歐洲時間6月17日下午6時自盧森堡啟運,預定今日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疫苗為供應商承諾供應之一部分,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指揮中心指出,該中心已於今年2月8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505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該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存放於-20℃可保存6個月,於2-8℃之使用期限為30天,依臨床試驗結果,每人需施打2劑,2劑間隔28天以上,疫苗保護效力可達94%。
-
2021-06-18 癌症.抗癌新知
109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居首位!癌症時鐘11年來首次「變慢」3秒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十大死因,癌症仍位居首位,去年約有5萬161人因癌症死亡。十大癌症仍以肺癌、肝癌位居前一、二名。由於近11年來,去年首度死亡人數負成長,也撥慢了癌症死亡時鐘,從前年每10分30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去年慢了3秒,為每10分27秒即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去年的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年相比,前列腺癌排名由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口腔癌則降為第六名。去年的癌症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29%,死亡率每10萬人口212.7人,與前年相比下降0.1%,整體死亡人數下降,癌症死亡人數也是近11年來首次反增為減。分析癌症死亡人數的年齡,去年因癌症死亡的民眾有八成六集中在55歲以上,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與前年相比增加638人,0到64歲減少709人。等於癌症死亡有八成六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衛福部統計處指出,依照去年度的年齡層觀察,女性乳癌以及口腔癌發生率,會隨著年齡走低,年齡愈長,該年齡層的排名順位就愈往後。以乳癌來看,在45歲到54歲的年齡層,癌症發生排名是位居第一名,但到了85歲以上就落到第六名。而肺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前列腺癌、胃癌的發生率則是會隨年齡走高,會隨著年齡增加,排名愈往前,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因此衛福部呼籲,國人可以利用四癌篩檢,透過糞便潛血、口腔黏膜、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檢查,以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防治政策。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猝死/快止血…排除疫苗致死 拿出證據
長者施打AZ疫苗傳出死亡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疫苗接種利大於弊,建議長者施打。專家認為,指揮中心應調查「長者施打前死亡數值」、「施打環境導致心理壓力」、「長者健康狀況」,拿出強而有力證據止血,才能讓疫苗接種順利進行下去。「我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疫苗大規模接種後會出現接種後通報死亡事件,若影響接種率,將使群體達到保護力的速度變慢。對民眾來說,家人就是死了,一直強調利大於弊的說服力不足,他呼籲政府應依傳染病防治法解剖釐清死因,對每一個通報案件都盡速說明。蘇益仁說,指揮中心不能讓這些事情發酵,否則只會讓民眾更怕,呼籲政府明快處理,避免國人對打疫苗卻步,否則新冠病毒就有機可乘,更不希望少量的疫苗最終走向報廢一途。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指出,國外進行大規模接種疫苗前會先調查長者健康狀況,依風險分析導致死亡的機率,並且了解高齡者自然死亡率、每日死亡人數;國內事前並沒有做好與國人的溝通。她表示,AZ疫苗最常見副作用為血栓,血栓不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猝死,但在調查結果出爐前,難以排除接種後死亡與疫苗的關係。因此不只要公布長者接種前的死亡人數背景值,施打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高齡者健康狀況都應盡速調查,也要快釐清原因,排除疫苗引發死亡的相關證據。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做足風險溝通 老人的命也是命
無論是新冠疫苗或流感疫苗,勢必會遇上「接種後死亡、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國人接種意願,專家每次都呼籲要做好跟民眾溝通,但搶打、不良反應或死亡事件、緩打的歷史不斷輪迴,指揮中心昨天說「死亡人數並未超過背景值、施打利大於弊」看似專業,但聽在失去長輩的民眾耳裡,一點都沒有說服力。去年上演流感疫苗大規模接種,一開始搶打,後來韓國爆發接種流感疫苗後有四十八名死亡案例,影響國內打氣,指揮中心後續加買的流感疫苗,到今年二月還有一大部分沒打完。這次AZ疫苗出現老人接種後死亡案例,指揮中心不能只說施打疫苗「利大於弊」,應花加倍時間與民眾溝通、更快速釐清真相提出說明,避免緩打潮以至於大量因國人畏懼施打導致疫苗報廢。二○○三年發生SARS後,政府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當時的疾管局長蘇益仁就擔心疫苗不良反應影響接種,快速透過病理解剖替民眾釋疑。當時雲林有例接種流感疫苗通報死亡案,調查發現個案接種後騎腳踏車返家,未抵達家門就死亡,研判應是心肌梗塞。相關單位在第一時間解剖,果不其然,心臟左側支被血栓阻塞,家屬回想,個案六年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心臟有問題。指揮中心未事前做好足夠的風險溝通,如今一定要每一個案例都詳細說明,釐清國人與家屬的疑慮,不宜以高齡者死亡率高一語帶過。老人的命也是命,要調查清楚、明白交代,才不會阻撓疫苗正常的接種,影響國人健康。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別只講「打疫苗利大於弊」 蘇益仁:我最怕的事情果然發生
「我最怕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任何種類的疫苗大規模接種後,都會出現接種後通報死亡的事件,進而影響疫苗接種率,使群體保護的速度又慢了。他說,AZ疫苗已經在國際上施打千萬劑,足以致命的副作用為「血栓」,血栓致死速度不可能是第一天就發生。另依照過去經驗,每次疫苗大規模接種都會有類似情形導致緩打,而指揮中心第一時間沒有立即出現說明,拿出解剖資料說服民眾,特別是指揮官陳時中還在只講「接種疫苗利大於弊」,這些都不足以說服民眾,應對於每一通報案件盡速釐清說明,才能讓疫苗接種順利進行。蘇益仁指出,台灣每年死亡人數約20萬人,去年是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的一年,死亡人口中65歲以上占八到九成,以每年約20萬人死亡計算,65歲以上的人數粗抓16萬人,換算每一天65歲以上死亡的人數,大概就有400多人。6月15日起,指揮中心開始針對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多數縣市都優先替85歲以上國人施打。蘇益仁表示,每天約有400多人死亡,且多數都是高齡者,就抓400人中一半是85歲以上,每天也有200多名85歲以上長者死亡。政府目前配發給各地方政府新冠疫苗的數量,其中長輩的分配方式是用75歲以上人口的53%發送,也就是目標接種率希望達到5成以上,等於希望未來每二位7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能打到疫苗。蘇益仁表示,若搭配死亡人口數來看,太容易出現打完後遇上死神的問題。●疫苗開打2天通報13人接種疫苗死 從數據觀察應為自然死亡蘇益仁表示,高齡長者開始接種疫苗二天,於媒體上報導有13人是接種疫苗後死亡,從每日死亡人口以及接種疫苗的數量來看,應該是「自然死亡」,不過從死亡人口數的資訊,仍不足以說服民眾。過去無論是施打H1N1疫苗或是流感疫苗,統統都發生過類似的情形,以致大量疫苗報廢,甚至出現緩打潮。政府應該要依照過往的經驗「更快速止血」並對外說明。他以2003年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為例,蘇益仁說,那年發生SARS後,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就擔心接種疫苗後有人死亡,導致流感疫苗打不下去,果不其然,開始接種第一、二天就有3人通報施打流感疫苗後死亡案例。他說,自己身為病理科專家可以執行解剖,記得當時雲林有一例打完流感疫苗通報死亡案例,當天接到訊息,立即南下,早上10點就到雲林替該死亡案例解剖,事前先了解案情,該案接種完疫苗後,騎腳踏車返家,未抵達家門後就死亡。初步就認為應該是心肌梗塞,果不其然解剖後,心臟左側支被血栓阻塞住。家屬後續回想,該案6年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心臟有問題。另外二例也是立即進行解剖釐清,一例接種後,原本體內的肝癌腫瘤破裂於腹部出血後致死;另一例解剖後發現,腦部有7到8公分的腫瘤,一是破掉進入到腦室而死亡。蘇益仁說,該名肝癌腫瘤破裂致死的家屬,當時還向他說「打疫苗不是能治療癌症?」他說,多數民眾對於接種疫苗都有錯誤觀念,以為是神藥,在認知不足的狀況下,接種後死亡多會直接歸咎於是疫苗惹得禍。「指揮中心真的不能讓這些事情發酵,只會讓民眾更怕」蘇益仁說,過去他就一直在跟疾管署強調,一定要快速說明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事件,快速進行解剖對外說明,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指揮中心有權利對於接種疫苗後通報死亡案例解剖。過去因為他是病理科醫師,所以可以立即進行解剖,疾管署目前必須要委託法醫協助,導致時間又慢了。他認為,大規模接種初期,這類人力一定要備足,立即釐清疑慮才有辦法讓接種順利進行下去。健保署也應該協助拿出資料佐證,無論是死亡人數、孕婦流產比例等,應給予指揮中心最大的支援,否則瘟疫當頭,不該讓這些事件阻撓疫苗接種,影響國人健康。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頻傳 醫院證接種人次「大幅減少」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不過,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且3天來已有13起,雖說無法證實死因與疫苗正相關,但人心惶惶連帶影響打氣,不少醫院反映接種人次「大幅減少」,更有醫師直指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針對疫苗施打狀況,台北長庚管理部高專賴宗政表示,長者接種疫苗的打氣確實明顯下降,第一天疫苗開打從早上9點至下午5點,總接種人數為932人。原本開給北市衛生局一天1000人的可施打名額,礙於人流控管,第二天改開放600個名額,同時調整接種空間後,第二天施打的時間只有下午2點到5點,但是預約接種人數「大幅減少」,昨天僅完成191人施打。今天恢復上、下午場的施打時間,上午已完成接種人數為194人,下午開放給戶籍不在北市但年齡為85歲以上長者,總計有108人預約。賴宗政表示,自昨天陸續發生長輩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就嚴重影響打氣,今天下午雖開放給不在籍的85歲長輩施打,恐怕也不一定會打到百人。明天依照北市的規定,將再開放給75歲以上長輩,可能接種人數會些微提高。台大醫院院方表示,台大半天可掛號1050人,整天可打2100人,院方特別開了七個診進行分流,但後來發現實際接種人數不到總名額的一半。6月15日開打首日預約人數最多,上午560人,下午252人。隔天人數往下掉,上午305人,下午280人,較首日減少三成。今天是第三天,上午僅接種222人,比前一天上午少三成。院方表示,預約未到的,都會一個一個打電話去問,發現有蠻多人是家人為長輩預約,但長輩本人不願意接種。這兩天現場如果有剩餘疫苗,北市有規定一瓶若剩三人份,可以打電話請75歲以上的人來打,因此最後都沒有剩餘。明天北市也會開放把年齡往下開到80歲以上,或許接種人數會多一點。另北榮15日開放施打第一天,上午施打462 人、下午136人,共598人次。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說,這波疫苗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種,台北市府沒有做好需求調查,加上AZ疫苗採線上預約制有數位落差,以北榮1400劑的量能而言,半天至少要有700人次接種,實際上民眾只來了兩成而已。陳曾基表示,現在就是打不完的完的狀態,以政府公布過去流感疫苗五成接種率來說,打氣真得很差。「數位落差」也占很大的因素,他以自身經驗而言,過去承辦20幾年的健康檢查來說,實地親身報名一小時就會額滿,今年採線上報名,長輩不好開口求助,報名三個月了還沒滿。另也有醫院反映停打狀況不明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從明日上午疫苗接種預約人數來看,名額共700人,但仍有500名長者預約,未見明顯停打疫苗的狀況。洪子仁說,6月16日上午預約253人,實際施打231人,施打率達91.3%,下午現場掛號,並由里長陪同長者一同前來,共接種209人。目前明日上午、下午疫苗接種名額各有700人,上午已預約500人,下午則是200人,星期六全日額度為250人,已預約200人。國泰醫院則指出,院方在15、16日上午開放接種疫苗,兩天合計共打了1000人次。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何景良表示,15日起開放8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當日上午485人、下午145人、夜診38人,共計668人。16日上午185人,下午261人,合計446人;17日截至上午接種115人,原預計每小時可施打120位、6線同步施打,單一時段可施打360人,但施打狀況不如預期,原因有長者行動不便、洗腎病人已於診所施打外,還有媒體報導長者打疫苗猝死,讓伯伯、婆婆難免會擔心。何景良表示,截至目前僅1位長輩施打疫苗後血壓偏低,送往三總急診觀察,後來血壓恢復、意識正常即出院返家休息;符合資格長者,現場醫師會量體溫,37.5度以下即可施打,目前沒有退件狀況,有特殊需求也會盡量協助,像是今早有1位長輩剛於骨科手術,無法下車,醫師便到路邊問診,護理師在路邊打針。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DE澄清:從未主動寫信給美國食藥局 恐是食藥署聯繫的
衛福部食藥署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標準(EUA),首次提及將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參與審查EUA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曾去信到美國食藥局(FDA),並獲得回函指出,免疫橋接尚在討論中,科學地位未定。對此,CDE執行長劉明勳表示,CDE從未主動寫信給美國FDA,不過該訊息應該是台灣法規單位與美國法規單位之間的信件。對此,指揮中心預計在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說明。劉明勳表示,免疫橋接的議題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議上有討論,但是並沒有共識,美方表達對於免疫橋接議題的立場,CDE能夠理解也表示尊重,不過緊急使用授權是各國法規單位根據各國的狀況給予的,至於台灣是否要給予,依照食藥署頒布的規定為主。CDE與食藥署時常有會議討論,在疫苗的訊息上也有相關的疫苗訊息。所有訊息食藥署都有掌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心理諮商師接種疫苗遭踢皮球 怨成醫事人員中疫苗孤兒
新冠疫苗陸續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醫事人員」優先施打,同為第一類醫事人員卻在疫苗接種出現「職別排擠效應」,不僅是驗光師,心理諮商師接種疫苗也屢遭排斥,甚至預約後卻又被取消,地方政府要求造冊,造冊三、四次最後一劑也沒打到,儼然成為醫事人員中的疫苗孤兒。一位不具名心理諮商師表示,疫苗特權頻傳,身為醫事人員想打還得靠運氣,遇到同樣問題不只他一人。該名心理諮商師自5月中旬即向醫院預約接種疫苗,但好心肝事件發生後,部分縣市政府要求「重新造冊」,先前的預約統統不算數,他又得重新預約,且預約之後又出現各種問題,疑似地方政府尚未將造冊資料輸入,導致他依照時間到了接種醫院,對方告知「資格不符」,四天前,亞東醫院臨時釋出500劑莫德納疫苗,一早他就從淡水到板橋,預計9點開打,但7點抵達現場時,號碼牌就已經全發完。他說,那瞬間有種悲從中來的感受,真的是難以形容,不解自己的身分明明是醫事人員,卻要為了疫苗東奔西跑。原本對疫苗已經完全放棄,直到昨天傍晚突然被通知可以打疫苗,終於接種到第一劑疫苗;他說,現在還有非常多的心理諮商師,仍舊在自力救濟找尋可以接種疫苗的方法,不斷碰壁、被退貨,政府不該忽視此問題。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表示,目前新北市狀況最為嚴峻,醫院對於心理諮商師的職類不熟悉,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已經重複造冊二到三次,還是有諮商心理師反應打不到疫苗,狀況仍舊非常多。他相信雙北目前為疫情重災區,加上要安排疫苗施打,人力有所不足,不過諮商心理師屬於醫事人員,不應該狀況這麼多,中央也有諮商心理師的執業登記資料,應也可以協助造冊,避免好心肝事件發生。羅惠群表示,疫苗對於諮商心理師相當重要,目前遠距諮商並未開放,必須要面對面會談,風險相對提高,疫情之下,國人身心壓力加劇,不少不敢去醫院的患者,都希望能透過遠距,維持諮商效果,也盼政府能儘速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