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醫療.眼部
搜尋
陳瑩山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3-03-05 醫療.眼部
每天看3C逾2小時是高風險群 20-20-20法則助緩眼睛數位疲勞
【本文重點】數位產品使用長時間容易造成「數位視覺疲勞」,主要症狀是眼睛乾澀、發紅和疲勞,而每天連續使用3C產品超過兩小時的人是高風險群。一項研究指出,使用20-20-20規則可避免數位視覺疲勞,即每隔20分鐘,看20英尺以外的目標,持續20秒,並鼓勵多眨眼。--by ChatGPT數位產品對眼睛造成嚴重的視覺影響,從眼睛乾澀到發紅、疲勞,已是現代人的視力大敵。這種因為3C產品造成的問題,被稱為「數位視覺疲勞」(digital eye strain)。數位視覺疲勞也被稱為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是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板、手機和電子閱讀器後發生的眼睛問題。根據美國驗光協會的說法,每天連續看3C產品超過兩小時的人,是發生視覺疲勞的高風險群。數位視覺疲勞主要的症狀是頭痛、視力模糊和眼睛乾澀,感覺眼睛很累、很沉重。一項新研究指出,利用20-20-20規則,可避免數位視覺疲勞發生,該研究招募曾經眼睛疲勞的人,讓他們使用電腦,每隔20分鐘,螢幕會出現訊息,要求他們注視20英尺以外的目標,持續20秒。該研究為期兩周,兩周後參與者的眼睛疲勞症狀如乾燥、敏感和疼痛明顯改善。20-20-20規則還鼓勵多眨眼,人們在看電腦、手機時常會忘了眨眼。每次眨眼會刷新眼表的淚膜,眨眼次數愈多,有助淚液分泌功能維持正常,看電腦工作也會變得較舒服。養成習慣需要提醒,專家建議設定手機鬧鈴,每20分鐘提醒你轉移視線到20英尺外,維持20秒,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避免長期數位視覺疲勞造成困擾。【補充資訊】手機夜間模式能不能防藍光?不少人害怕藍光傷眼,讓黃斑部病變找上門。眼科醫師建議,除在3C產品上加裝抗藍光螢幕濾膜或保護貼、配戴濾藍光眼鏡,養成正確的3C產品使用習慣,吃「眼睛的防曬劑」,才是保護靈魂之窗不二法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曾指出,雖然3C產品發出的藍光不算非常強烈,但若直射眼睛,使用時數過長且過度照射會導致慢性刺激,進而使黃斑部發炎、水腫,並引起病變,進而影響視力。陳瑩山也強調,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螢幕通常無法控制藍光輸出功能,因此降低藍光對眼睛傷害的方法是控制使用時間,並選擇對抗藍光的設備。至於如何選擇有濾藍光作用的眼鏡,陳瑩山提醒,最重要的是戴上眼鏡後,螢幕顏色不能失真,濾藍光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建議選用一般較常見的「鍍膜」眼鏡,也就是在鏡片表面鍍上一層抗藍光膜,阻隔率約在15%至20%之間,較為適中。最後,陳瑩山提醒大眾不要使用濾藍光App或將手機調成夜間模式,因為這兩種方法濾藍光的效果皆不佳,反而會降低螢幕亮度,使顏色更加失真,加深眼睛的疲勞感,造成更多傷害,不建議使用。【延伸閱讀:手機夜間模式護眼?「加深疲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1-20 醫療.眼部
眼睛乾澀點人工淚液改善就好?醫:可能會把原本的淚液沖刷掉
人的眼淚不只是情緒的表現,在哭泣、高興時流眼淚,也是保護眼睛的關鍵要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人一分鐘約眨12次眼睛,眨眼的時候必須靠淚液當潤滑液。但許多人以為眼淚只是滋潤眼球,事實上眼淚的功用不僅於此。眼淚的成分和血清相似,裡面含有各種抗體、白血球、蛋白質、酵素和離子等,因此也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液分三層,其中一層分泌不穩定就會影響角膜。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淚液由外而內共三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維持眼睛濕潤,而維持眼球表面光滑,也能讓光學表現更好。若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就可能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造成乾澀、畏光等症狀。陳瑩山說,通常會用幾滴染劑滴到眼中,眨幾次眼睛,看淚液表面的破損狀況,來觀察淚水的穩定度。而他將淚液比喻成臭氧層,地球外圍受臭氧層保護,避免紫外線直射;因此當淚液減少,就像出現破口,可能造成角膜受傷。點人工淚液治標不治本,需控制好三高。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罹患乾眼症的人也愈來愈多。鄭惠川表示,不論是盯著電腦或是開車,因為需要維持專注「盯著看」,大腦會抑制眨眼,淚液蒸發也就容易發生乾眼症。另外,年齡、疾病史、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乾眼症高風險群。許多人以為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事實上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將原本的淚液沖刷掉。陳瑩山說,由於淚液的成分和血清相似,如果三高未控制好,血中油脂過高產生「血濁」,也會讓淚液變少、變差。因此最好的治本方式是將三高控制好,以及多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乾眼症分四級,視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不同。鄭惠川則表示,乾眼症根據嚴重度有不同治療方式,第一級輕度乾眼症,主要是淚液層不穩定,視力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可使用人工淚液,搭配熱敷按摩緩解症狀。第二、三級中度乾眼症,會開始出現畏光、視力模糊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角膜和結膜過於乾燥,受到損傷。這時除了人工淚液外,也可使用抗發炎藥物、凝膠、病人血清提煉的眼藥水來治療症狀,並可使用環孢靈素刺激淚液分泌。第四級重度乾眼症,已出現角膜潰瘍,因此有時也必須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不過鄭惠川表示,會到三、四級乾眼症通常和本身的疾病以及藥物使用有關,因此也必須和原先的醫師討論換藥或是會診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人工淚液怎麼點不過量?由於人工淚液只是作為輔助,讓眼睛暫時不那麼乾澀,該怎麼點才不會過量?陳瑩山建議,可使用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一天使用一支、點四至五次。另外要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也可在晚間洗完澡後,用毛巾熱敷眼睛或使用熱敷眼罩十分鐘,加強血液循環,運走廢棄物,讓眼淚流通、順暢。淚水也會過多眼裡有洋蔥、鼻淚管堵塞 都會淚眼汪汪除了淚液分泌過少,淚液分泌過多也要注意。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淚液常因被刺激而分泌過多,包括異物進入眼睛或接觸辣和洋蔥等硫化物,神經反射認為需要沖刷眼睛,而大量分泌淚液。但是當鼻淚管堵塞,就容易發生淚液無法好好排掉,出現「淚眼汪汪」的樣子,或是淚液積聚乾掉後變成眼屎堆積。柳朋馳表示,不到一歲的嬰幼兒因為發育尚不完全,上端鼻淚管的薄膜沒有完全打開而堵塞。這時候家長可將雙手洗淨,用小指指腹,沿著眼頭順著鼻梁輕壓,薄膜在一收一放的壓力下就有可能撐開。另外最常見的是成人因為感冒導致鼻塞,或是鼻炎、鼻瘜肉等造成鼻淚管下端阻塞,也會出現淚腺回堵的情形。這時候除了眼科醫師協助外,也要到耳鼻喉科、家醫科等就診,治療根本原因才行。
-
2022-10-0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人工水晶體、玻尿酸、假牙黏著劑 專科醫師詳解查詢度最高的常用醫材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醫療器材的機會不少,元氣網在國內所有健康網站中,最先成立「醫材百科」,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名稱與使用,對於健保差額給付項目更列出各醫院收費。元氣網醫材百科自八月上線以來,超過15000人次查詢,此次挑選查詢度最高的六種常用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人工髖關節、假牙黏著劑、傷口敷料、尿液試紙,專訪專科醫師教導大家聰明使用。人工水晶體選擇前 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此時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混濁的水晶體,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經醫師評估後,若症狀嚴重將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取代原有混濁的水晶體,讓視力恢復清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現在醫材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可以附加矯正近視、老花、散光等多焦點功能。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陳瑩山說,目前為健保給付傳統球面型水晶體,但容易有眩光、影像不清楚,眼睛疲倦等問題。而特殊功能水晶體,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於不同功能、品牌的費用不一,如非球面、單焦點價格為1至3萬不等;非球面、二焦點價格為6000至6萬不等;非球面、三焦點價格為4至8.5萬不等;而最貴的為有矯正老花、散光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要價11萬元。「民眾要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黃柔蓁說,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術後通常仍搭配眼鏡,才能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此選擇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材。若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黃柔蓁提醒,通常醫材廠商會提供保證卡,植入後也會拍照做現場記錄,保證書內會載明度數、廠牌、型號,外殼也貼有核准字號,因此要為自己健康把關的民眾可依照保證書上的資訊,自行上網查詢。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保守治療半年無效 健保才給付施打膝蓋長期使用,發生軟骨磨損、退化而出現發炎情形,此為退化性關節炎,一般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關節炎,如果以前膝蓋受過傷,甚至更早就會發生軟骨磨損及關節炎的情形。因發炎會導致關節液的黏彈性改變,使得關節疼痛及活動不順。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玻尿酸的關節腔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玻尿酸就像膝關節的潤滑劑,可以改善發炎膝關節液的黏彈性,讓患者運動更滑順,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一般關節炎的病人皆可施打玻尿酸,但病人的膝關節如有紅腫、積水等情形,則應該進一步抽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等情況,再施打玻尿酸,避免施打後更腫脹疼痛。陳政光說,目前健保有給付玻尿酸的治療,但關節炎患者須經藥物、物理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健保給付,以緩解症狀。也有民眾不願等待而選擇自費施打,目前玻尿酸根據分子量的高低及在體內留存的時間,分為半年三針、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是2020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可減少病人到醫院的次數,因應疫情的關係,也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據訪查,目前玻尿酸半年三針,一針費用約1000多元,而半年一針的費用約3000多元,另有一年施打一針劑型,費用約6000多元。假牙黏著劑假牙應定期修整 不能只靠黏著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有缺牙問題,必須製作、戴上活動假牙。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若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不完全密合,摩擦後可能會造成粘膜破損、疼痛,為增加密合度及穩定度,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但假牙黏著劑僅為輔助性質,最重要的必須靠牙醫師精準的製作假牙,避免咬合干擾及確保穩定度。如果民眾只依靠假牙黏著劑固定假牙,那真的是本末倒置。黃茂栓說,為維持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的密合及穩定度,建議民眾應定期回診,約每3至6個月由牙醫師修整一次活動假牙,同時進行咬合調整,避免假牙、粘膜出現損傷,降低戴上假牙的不適感。而晚上使用假牙後,一定要取下,將附著在假牙內側面的黏著劑清洗乾淨,而口腔內上的假牙黏著劑及食物殘渣,也要清洗乾淨。假牙黏著劑為醫療器材,必須至藥局、藥妝店等具有醫材販售資格的地點購買。假牙黏著劑依不同品牌,價格有所不同,一條70克價格大約落在200多元至400元之間。傷口敷料適用不同類型傷口 購買前應諮詢醫師皮膚傷口分為外傷、撕裂傷、擦挫傷、手術切割縫合等急性傷口,以及褥瘡、糖尿病足等超過四周以上,或該癒合卻未癒合的慢性傷口,而慢性傷口可能從急性傷口演變而來。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說,不論傷口為急性或慢性,應給予保護力佳的傷口敷料,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發炎及疼痛。林育賢說,傷口敷料種類多元,包括紗布、薄膜敷料、泡綿敷料、含銀泡綿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水膠敷料、人工皮等,使用時機都不同。如擦挫傷等開放性傷口,因已失去表皮,此時可以採用人工皮、泡綿敷料保護;如果是更嚴重的傷口,就應給予膠原蛋白敷料,促進傷口癒合及皮膚生長;若傷口已出現感染問題,可使用抑制細菌、控制感染醫材,如含銀的紗布、泡綿敷料、人工皮等,待感染問題解決後,再使用其他敷料促進皮膚生長。林育賢說,使用傷口敷料應諮詢醫師意見,選擇合適的敷料,讓傷口盡速復元,避免感染。而更換傷口敷料時,應注意要用食鹽水、溫開水沖洗乾淨後,再行更換。至於使用傷口敷料能不能降低產生疤痕的機會?林育賢說,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取決於傷口深度,但若使用合適傷口敷料,加速傷口癒合,確實有機會降低疤痕形成。傷口敷料費用方面,依不同傷口類型,健保給付不同的敷料。林育賢說,如褥瘡合併感染傷口,健保給付含銀敷料,若是肌腱、骨頭、關節外露等傷口,健保給付非含銀敷料。但是,約有80%至90%的傷口敷料仍需要自費,如自費含銀敷料一片約700至3000元、人工皮一片約100元、泡綿敷料一片約300至500元,可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因有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敷料。人工髖關節年輕族群 可選較耐磨的陶瓷材質髖關節長期使用,將造成軟骨磨損、退化;長期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股骨頭、股骨頸骨折等,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的股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產生提早萎縮等情形。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彭孟炤說,當出現走路時髖部疼痛、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等症狀,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應考慮置換人工髖關節。彭孟炤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分為「半人工髖關節」,僅更換股骨頭,而不更換髖臼,「全人工髖關節」則為兩者一併置換。而人工髖關節材質分為耐磨與一般型,耐磨多採用陶瓷材質,一般型為健保給付,材質為鈷鉻合金。建議年輕族群可採用耐磨的陶瓷材質。彭孟炤說,進行手術前,應經醫師詳細評估手術方式,選擇適合患者病情的人工髖關節。目前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股骨頭約為9000多元,但如全人工髖關節整組,包括複合物強化陶瓷股骨頭、添加抗氧化劑髖臼內襯、健保給付的髖臼杯及股骨柄,價格達18萬6000多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骨科教授韓偉表示,人工髖關節的選擇上大同小異,每家廠商使用的金屬大多類似,頂多是選擇台灣製或外國製的差異。若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韓偉建議病患可以詢問三個問題,第一是醫師在替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經驗;第二是使用哪款人工髖關節,價格、需求等等有無符合;最後則是做完手術後有無合作的物理治療師,才能夠更快速地習慣人工髖關節,也讓肌肉順利復健康復,重拾日常生活。尿液試紙潛血反應、蛋白尿……可檢驗多種疾病尿液試紙可檢測尿液有無出現潛血反應、蛋白尿、糖分、膽紅素及尿液酸鹼值等。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說,檢測尿液是藉此研判腎臟、膀胱、尿道、膽道等有無出現感染、發炎、結石,或是肝臟、腎臟有無代謝異常,或患有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如驗出糖分時,應懷疑可能患有初期糖尿病,若檢出膽紅素則與膽道發炎有關,甚至女性懷孕過程,定期產檢時也會進行尿液檢查,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必須立即治療,避免誘發早產等狀況。此外,尿液中不應有蛋白質,如果經檢驗為蛋白尿,應是與腎功能代謝有關。酸鹼值檢測方面,如果檢測後,pH值為6.5以下,此為偏酸情形,應懷疑可能是罹患高尿酸血症,而可能有結石問題。但蔡樹衛說,不論是經由尿液進行何種檢查,均為初步檢測,如果發現異常時,必須進行更詳細的影像等檢查找出病因,給予適合的治療。部分尿液試紙還可以檢測亞硝酸鹽、酮體等,蔡樹衛說,這也是檢測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指標。酮體是糖類的代謝物,尿液不應該有酮體,若有應懷疑可能患有糖尿病、腎臟發炎,或是正在服用相關容易產生酮體的藥物。但糖尿病常不會以尿液檢測作為確診的依據,最後還是會利用空腹抽血加以確診。蔡樹衛說,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進行尿液檢測,尿液試紙多有健保給付,但也有基層診所或機構提供自費的尿液篩檢,若是經由網路搜尋,尿液試紙價格多為數百元左右。
-
2022-09-17 醫療.眼部
關燈看手機更傷眼,易黃斑部病變!醫傳授7個好習慣對抗3C眼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生活離不開3C產品,卻也因此造成不少對眼睛的傷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門診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族群是因為用眼過度而出現眼睛痠澀、紅腫,且視力模糊的現象,「而中高年齡長者因為眼睛老化,不適情況會更嚴重。」3C眼主要形成原因,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造成睫狀肌過度收縮導致痙攣,陳瑩山說:「當我們看向遠方時,睫狀肌並不費力,但是看近時必須仰賴其收縮;而接觸3C產品時,因距離更近、用眼時間長,有時還會因為少眨眼而讓眼睛受到壓力。」當然,眼睛同時也是接受光源的主要器官,3C產品的光線對於眼睛也會造成傷害。3C光線太強 易黃斑部病變陳瑩山進一步指出,過量光線對眼睛造成的傷害不小,像是直視手機時若光線照射太強,而且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就容易造成乾眼症;其次因為智慧型手機使用時必須靠得很近,時間一久,睫狀肌僵硬無法放鬆,也會導致假性近視增加。再者,當光線進入眼睛後,能量較高的藍光會由水晶體吸收,但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蛋白質變性,令水晶體混濁,患者會覺得變暗,視力模糊,久而久之,近視度數就會增加。「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強光經過瞳孔射入眼底,經年累月光線刺激,還會造成黃斑部的水腫發炎,進而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陳瑩山提醒,「關燈看手機,就像一直用眼睛盯著太陽日出或日蝕,光線長驅直入黃斑部,更危險。」而且如果是在睡覺前用手機,又不開燈,當身體處於準備休息的狀態下,抵禦光線的能力會下降,光傷害也就相對增加。7個好習慣 對抗3C眼3C世代已經是趨勢,要完全不用幾乎不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前預防,加上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陳瑩山提供幾個好方法,可降低3C眼的過度傷害。1.適度休息、偶爾熱敷每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平日可以偶爾搭配熱敷眼罩或直接用熱毛巾熱敷讓眼睛紓壓,但要避免使用時間過久或過熱。2.保持乾淨、定期檢查要經常保持眼部的乾爽清潔,最好不要常揉眼睛以避免感染;此外,也要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需矯正或配戴眼鏡時,要找合格的專業眼科醫師提供建議。3.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規律,用眼過度除會造成雙眼痠腫麻痛外,連帶地也會影響頭痛,只有大腦跟眼睛同時放鬆,才能真正得到休息。4.光線充足、姿勢端正無論是看手機或電腦、電視等,光源都要充足,姿勢也得注意;距離最好也要掌握好,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彎腰駝背。5.多走出戶外、眼睛也要防曬假日可多安排戶外活動、多看遠方綠樹草地,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此外眼睛也要注意防曬,陽光強烈可配戴太陽眼鏡,或戴藍光眼鏡替眼睛防曬。6.多喝水、人工淚液非萬能若必須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也容易造成眼睛乾澀,建議除了多喝水,也可在室內放一杯水增加環境濕度;要提醒的是,許多人會定時點人工淚液讓眼睛維持濕潤,但無法完全取代眼淚,而且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多數含有防腐劑,不建議一天多次點用。7.營養蔬果不能少三餐營養均衡、多吃綠色蔬菜及黃色水果、每天一顆蛋等,都是最基本的護眼之道;平日也可多補充葉黃素,若是過度使用3C,則可偶爾使用蝦紅素來增強保護作用,兩者能達到互補合作與協同加強的效果。
-
2022-03-14 該看哪科.眼部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讀者Sadern在2022-3-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午安:我們和小孩彼此喜歡用誇張的表情來取樂、溝通,翻白眼也是常用的表情之一。近日讀到下列立場相反的文章:個人是傾向認為翻白眼不致於造成視網膜剝離,但又無相關醫學背景及知識可以佐證。加上擔心小孩未來視力發展,想請問林教授是否對這個狀況有看法或建議呢?謝謝!」這位讀者寄來的第一篇文章是中時新聞網在2021-8-20發表的常翻白眼真的會視網膜剝離!眼前閃光等4症狀恐失明,而有關翻白眼的一段話是:「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常會有翻白眼的習慣,若轉動太過急速,也可能拉扯到視網膜,呼籲最好別動不動就翻白眼。」這位讀者寄來的第二篇文章是健康雲在2017-10-26發表的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醫打臉…這4大種人才是高危險群,而有關翻白眼的一段話是:【多數人都知道「視網膜剝離」是失明主因之一,近日有媒體報導「翻白眼」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風險,但這種說法被眼科醫師大大打臉!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請注意,那篇說翻白眼會網膜剝離的文章是發表於2021年,而那篇說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的文章則是發表於2017年。所以,2017年那篇文章所說的【近日有媒體報導「翻白眼」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風險】,當然不可能是2021年那篇文章。那,「近日有媒體報導」指的到底是什麼報導呢?我自己上網搜索,還真被我搜到。它是華視新聞在2017-10-25發表的少翻白眼! 嚴重恐視網膜剝離。也就是說,華視新聞在2017-10-25發表少翻白眼! 嚴重恐視網膜剝離,而隔天健康雲就發表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醫打臉…這4大種人才是高危險群。華視新聞那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一個1分49秒的影片,而本文的插圖就是拷貝自這個影片。在影片裡,王孟祺醫師拿著一個眼球模型做說明,他說:「翻白眼的時候眼睛這個上直肌要非常劇烈的一個收縮,那眼球往上方極度的一個旋轉,這個下方的下直肌,它要做一個放鬆。那如果這個下直肌沒有完全放鬆的時候,其實這樣太激烈的一個收縮,也有可能讓這個眼球有變形的一個機會。」接下來的影片是川普總統演講時翻白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華視新聞的播音員就說:「眼球轉動幅度太大會拉扯肌肉,也會拉扯視網膜,還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這個華視新聞播出後,健康雲就立刻發表「打臉」文章,它說:【陳瑩山醫師指出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然而,四年後,中時新聞網就又發表常翻白眼真的會視網膜剝離!。這篇文章所說的「真的」,應當是針對健康雲那篇「打臉」文章,而它是有獲得王孟祺醫師的許可,因為王醫師有把它公佈在他診所的網站以及臉書,請看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那,翻白眼真的是如王孟祺醫師所說,會造成視網膜剝離嗎?我用eye rolling(翻白眼)及retina detachment(視網膜剝離)做搜索,搜不到有任何文章說翻白眼會造成視網膜剝離。我也查看了許多大規模醫療機構所提供的有關視網膜剝離的資訊,但還是看不到有任何一個說翻白眼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如果您想自己查看這些資訊,請點擊下面提供的網路連結。我想,翻白眼會造成視網膜剝離,應該只是王孟祺醫師個人的推理,而非根據實際發生的案例。至於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的「真的」,很明顯地不是真的。美國視網膜專家協會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美國眼科學會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梅約診所克里夫蘭診所WebMD英國國家健康服務原文: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眼科醫師互槓
-
2022-02-04 該看哪科.眼部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過年期間民眾安排出遊走春,但年邁長輩有時不太願意外出,擔心跌倒後果不堪設想。醫師指出,有些長輩不愛出門,並不一定是體力差,可能是視力退化,路看不清楚當然怕跌倒,在經過手術治療,恢復視力的長輩們不再需要拐杖,樂得天天往外跑。白內障屬於老化疾病,根據109年健保署數據統計,全台診斷出白內障疾病有57..4萬人,年齡層來看,以61至70歲最多,共有23萬6876人,其次是71至80歲,共有17萬3167人。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指出,若長輩罹患白內障,且水晶體「熟透」,看東西多半模模糊糊,就算透過視力矯正仍只有0.1,這也讓長輩更保守,減少外出不敢與人互動,或習慣用拐杖「測樓梯深度」,就怕摔傷骨折,或是再也離不開床。他舉例,先前一名八旬長輩,近年越來越不愛出門,家屬原以為是腳不好,特別買了拐杖給他,後來到眼科檢查,呂大文發現長輩的視力,從數年前的0.3,至今剩下0.1,且白內障情況嚴重,經過手術治療後,長輩不僅丟了拐杖,樂得天天往公園跑。呂大文提醒,有些長輩不一定願意如實將病況告知孩子,但視力、聽力變差,幾個感知能力下降,也可能讓長輩「退縮」,即便不是失智,也可能因為感官差「不想反應」,建議民眾在農曆年期間,不妨觀察年邁父母是否有聽覺、視覺問題,改善後大多可恢復活動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國外研究發現白內障與失智症有關,《英國麻醉學雜誌》2016年發表研究結果,失智症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後,不僅改善視覺也改善認知功能,並觀察居住療養院的長輩,接受白內障手術4個月後,顯著提高視力,且認知能力、日常活動受損程度較低。國外研究也顯示,青光眼、白內障等合併症,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陳瑩山指出,失智症與大腦運作、接收訊息有關,白內障不僅看不清楚,美味佳餚全變黑白,讓胃口全無,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症、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陳瑩山曾收治一名個案,居住於苗栗的一位老先生,本來喜歡在三合院戶外,與鄰居好友聊天互動,但近年常退縮房間,連飯都不太想吃,經過診察發現,原來老先生視力退化,朋友分享彩色圖片全變黑白照,報紙的字也看不見,連帶出現失智症症狀。「以前1年不到1個失智病患,現在1周1個!」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是高度精密手術,只要局部麻醉、約10至20分鐘可完成,但失智症患者不一定能全程配合,不少醫院建議採全身麻醉,但風險較高,家屬不見得願意讓長輩動手術。他近年採用舒眠麻醉方式,協助失智長輩完成白內障手術,可降低風險,且術後長輩恢復視力,大腦接受視覺刺激可更加活躍,延緩失智表現。
-
2022-01-30 該看哪科.眼部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署最新統計資料,109年白內障診斷人數共57.4萬,相較107年57.2萬、108年59.5萬,診斷人數曲線向下滑;執行白內障手術人數,109年18.7萬,相較107年17.8萬、108年19.1萬,同樣也有減少趨勢。專家分析,白內障患者診斷、手術量下降,與新冠肺炎疫情自108年底爆發,影響民眾就醫意願,使非急迫性手術因而暫緩延後有關。白內障雖非急症,但拖延過久也可能發生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白內障並非急症,多半是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這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整體就診率的確降低。不過白內障若持續拖延,未及時治療,可能合併產生青光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若病患白內障狀況輕微,可由病人自行決定手術時間,但有兩種情況「醫師非開不可」,一個嚴重白內障惡化為黑內障,另一則是綠內障(青光眼)。白內障原因,是眼睛水晶體從透明變白、混濁,導致視力模糊;黑內障則是白內障加劇,水晶體硬化變黑色;白內障久未治療也會變成綠內障。陳瑩山說,白內障手術多以小傷口切面,若水晶體變硬、合併眼壓升高,在執行置換水晶體手術時,眼內的虹膜會不斷向外擠壓,增加開刀風險,醫師必須放慢速度,原本手術20分鐘可以結束,可能得40分鐘才完成。因疫情不敢就醫,糖尿病患控制不佳,影響眼睛。白內障主要為老化疾病,根據109年健保統計,61至70歲有6.9萬人進行白內障手術,71至80歲則有6.5萬人。另外,有19.3萬人的白內障患者有糖尿病,6萬人有青光眼,3.9萬人有甲狀腺疾患。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高血糖、高甲狀腺素都容易產生白內障,而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如散瞳劑,也可能促使白內障發生。臨床上常見糖尿病患未妥善控制病況,引發白內障、青光眼,在疫情之下,民眾不敢到內科追蹤糖尿病,進而引發眼部疾病,眼科間接成了「疫情受災戶」。陳瑩山舉例,40多歲林先生是糖尿病患者,受疫情影響,並未持續到院檢查追蹤,近期眼睛腫脹、疼痛才就診,檢查出白內障併發青光眼。另一名50多歲的黃小姐,不知自己有糖尿病,因近視增加、看不清遠處而到眼科門診就醫。經陳瑩山評估,協助轉至內科抽血檢查,發現血糖飆到400mg/dl,這才確診糖尿病。白內障手術次數診所最多,共有14萬件,佔比57.6%。陳瑩山表示,白內障通常不可逆,但若由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白內障則是可逆,只要將血糖控制好,水晶體水腫、混濁度都會改善。像是上述的黃小姐,將血糖控制到100mg/dl,不僅視力恢復0.8,遠處也能看得清楚,將疾病控制好再來視力矯正。109年全台白內障手術共24萬3,567次,以整年18萬7,528人手術來算,平均一個人手術1.3件。白內障手術次數以診所最多,共有14萬327件,佔比57.6%;醫學中心則有4萬7,087件,佔比19.3%。以全台白內障就醫排名,分別是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北市好視多眼科、嘉義長庚及高雄榮總,件數從1.2萬至3.3萬。手術件數排名則是林口長庚、台北榮總、台大醫院、北市聯醫、台北馬偕,件數約3千至5千件。基層診所白內障手術件數高於地區醫院。醫師分析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白內障人工水晶體使用比率,根據109健保統計,選用健保全額給付人工水晶體(健保片)有14萬5,374件,佔六成;選用民眾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則有9萬1,611件,佔近四成。而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種類功能、廠牌多,最多民眾選用「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共有5萬7,363件,超過六成。近年民眾選用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比率上升,尤其以「單焦、非球面」最多。呂大文觀察,相較健保片提供「球面」,更多民眾認為「非球面」的清晰度較高,若有保醫療險的患者,幾乎都會選擇自付差額,挑選「單焦、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如果沒有保險,也會寧願多花點錢,選用「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呂大文表示,民眾大多有投保獨立醫療險、團體保險或公司保險,通常3萬元以下的手術多可完全給付。「單焦點」民眾自付差額片約3萬元,保險通常可完全給付。「雙焦點」約6萬元、「三焦點」約8萬5到9萬,如果民眾保險是實支實付,會有更多人選雙焦、三焦功能。呂大文觀察,有些中高齡的白內障患者,一直猶豫是否要開刀,但因保險公司規定70歲後不給付白內障手術,因此在68、69歲時「壓線」來開刀。另外,有些患者是Uber司機,開車時需同時看Google map以及看遠路,大多會選雙焦片,既可看遠又看近,另外越來越多長輩喜歡用大螢幕iPad等3C產品,也會選雙焦片,更貼近生活所需。
-
2021-12-31 該看哪科.眼部
高慧君視線模糊因垂直斜視 眼科醫師指這幾類人都可能
藝人高慧君因不明原因出現垂直斜視,導致視線模糊,不得不辭演主演舞台劇《情人哏裡出西施》,她先前曾透露,只要平視以上視覺就會出現兩個重影交叉,目前由腦科、眼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輪流交叉檢查治療。眼科醫師表示,造成垂直斜視的原因包括甲狀腺、眼睛血管中風、視神經麻痺或頭部外傷等都有可能,通常以保守治療優先,若狀況未改善則需進行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眼睛周遭有4條相關神經,1條與視力有關、3條和眼睛移位有關,使用雙眼需要4對視神經一同作用。然而,神經需要血管供應養分,神經才能控制眼部肌肉,若某條神經麻痺、或微小血管出血或阻塞,都可能造成雙眼無法協調,影響視覺。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垂直斜視主要是第3、4對腦神經中風,另外包括腦神經麻痺、血管受損及頭部外傷等也可能影響,由於中風難以預防,若有斜視等症狀出現,且伴隨頭部問題,包括頭痛、噁心或腦震盪,都需要及早就醫治療。陳瑩山指出,垂直斜視的症狀包括複視、疊影,不過眼睛血管出現小中風,很難找出血點位置,通常會先請病人多休息。呂大文指出,垂直斜視一般多採取保守療法,病人急性期時,可以先戴眼罩遮住,或是使用稜鏡調整,通常戴3至6個月血管阻塞情況會消失,複視症狀可緩解。呂大文說,有些病人因頭部外傷造成垂直斜視,視力很難完全恢復正常,最多恢復八成,且大多有後遺症,如果症狀仍持續,可採取手術治療。不過手術調整有難度,因角度難抓,並非單次手術即可調整回來,可能需要多次矯正。陳瑩山表示,年紀較大者、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都容易有血管栓塞問題,都可能有垂直斜視風險。呂大文說,垂直斜視患者會有部分生活困擾,包括上下階梯踩空等,建議要攙扶把守,避免跌倒造成嚴重傷害。
-
2021-11-04 該看哪科.眼部
仙人掌可吸收電腦輻射? 眼科醫師提醒藍光傷害更嚴重
有上班族在辦公桌上擺了一盆仙人掌,希望降低電腦螢幕所產生的極低頻非游離輻射,減少對身體的危害,但這樣做,真的有用嗎?答案是「沒用」。眼科醫師則強調,螢幕藍光對於眼睛的傷害遠大於電腦的非游離輻射,民眾務必減少緊盯螢幕的時間。為了減少水份的蒸散,仙人掌演化成針狀葉,在日照強烈的沙漠生長,能夠抵擋一定的陽光、紫外線,但陽光產生的紫外線(UV)及可見光非游離輻射,不同於電腦所產生的非游離輻射。一般來說,電磁波可以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前者的能量十分強,例如,醫療院所中X光檢測儀器,使用時,必須使用鉛板遮住重要器官,避免輻射外洩傷害人體。至於「非游離輻射」,電磁波能量較微弱,無法打斷原子的鍵結產生游離化,像是紅外線(IR)、紫外線(UV)、可見光、射頻(RF)、極低頻(ELF)、微波和靜電場等,都屬於這個類別。環保署「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網」表示,人為產生的「非游離輻射」來源可分為「射頻」和「極低頻」兩種。▸射頻非游離輻射來源:常見的有廣播電台、手機和基地台、無線網路(Wi-Fi)。▸極低頻非游離輻射來源:各種電力、用電設備所產生,像是變電所、輸配電線、配電變壓器、各式家電用品(電腦、電腦螢幕)。國健署提醒,民眾不用擔心電腦所釋放極低頻非游離輻射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因為台灣現行法規相當嚴格,妥善規範電子產品的電磁波限制值。中國附醫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3C產品螢幕的藍光比起極低頻非游離輻射來得更可怕,最近幾年就收到多名早發型白內障患者,年紀才二、三十歲,因長時間緊盯螢幕,而讓水晶體混濁。如何避免藍光傷眼?陳瑩山提出建議,「內服」、「外用」兩大秘訣:▸內服:建議每天攝取深綠色蔬菜及1顆雞蛋,補充葉黃素。▸外用:配戴可以過濾藍光的眼鏡,並減少使用手機及電腦的時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2-29 科別.眼部
眼藥膏可以治療傷口、痘痘嗎? 眼科醫師這麼說
坊間盛傳眼藥膏可用於治療傷口?或是用來塗抹消除惱人的痘痘?眼藥膏的真有如此神效嗎?為了替大家解答疑惑,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詳細說明眼藥膏的種類與正確用法。 眼藥膏可分成含抗生素,含類固醇及含其他的成分三大類,製成不同的劑型,主要是延長藥物在眼球停留的時間,因為眼藥水滴在眼球上,半小時左右就會流失,點了藥膏作用時間就會延長,但相對也會造成視力模糊。對於眼部有傷口時,如:手術過後、長針眼、眼瞼發炎等,就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藥膏,而眼睛癢、結膜炎時,就可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目前已有很多是抗生素與類固醇合併的藥膏。至於人工淚液做成的眼藥膏,可舒緩眼睛的乾眼症,但對於殺菌、消炎並沒有作用。用眼藥膏治療傷口?「聽說眼藥膏可用於治療傷口,是真的嗎?」陳瑩山醫師指出,眼藥膏使用在非眼科的範圍,其效果並未如坊間或網路上的傳言有神奇功效,若使用在外傷口,原理是利用眼藥膏製劑所含的抗生素,暫時封住傷口,消滅已入侵的細菌,避免細菌繼續感染;對大的傷口或大面積的擦傷、燙傷或瘀傷,若只靠眼藥膏降低傷口感染,將不足以達到治療的作用,至於含類固醇或其他藥物成分的眼藥膏,則完全不適用於外傷。眼藥膏擦痘痘有效嗎?有人說金黴素藥膏能幫助除去痘痘,陳瑩山醫師說明,應該是由皮膚科醫師依病情需要,而開立使用此類藥膏較為合適,但要注意的是,長期使用抗生素藥膏治療皮膚疾病,容易造成病菌的抗藥性,其療效也沒有比專門使用在皮膚科的藥膏來得強。此外,因眼藥膏主要使用在眼部的軟組織,如果用於皮膚,除了療效不強之外,該成分容量也有限,若未對症下藥,效果也不佳。使用眼藥水已日趨便利,目前以眼藥膏治療眼睛的細菌感染已經退居第二線,且白天較少使用眼藥膏。但對於眼睛破皮、角膜炎、使用於眼部的包紮時,就常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藥膏。如果是急性發炎或感染時,為了避免在病患睡著後,使用眼藥水的作用減弱,才會建議在睡前使用眼藥膏。至於治療乾眼症,仍廣泛使用人工淚液的眼藥膏,在睡前塗抹即可。若因病情需要,白天仍要使用眼藥膏,就以先點用藥水,等半小時後再點眼藥膏為宜。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2-27 科別.眼部
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眼科醫教你一招預防黃斑部病變
走在馬路上,怎麼眼前的斑馬線變歪了?小心,被視為失明殺手的黃斑部病變可能找上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黃斑部病變一發生就「不可逆」,等視物變形才就醫,通常已造成嚴重傷害,一定要趁早預防。「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是失明的首要原因。」最主要的傷害是「光」,陳瑩山解釋,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對著瞳孔,是直接受光最重要的地方,當光線一進到這個位置,可以透過感光細胞傳送到大腦,形成影像。雖是老年常見疾病,3C過度使用讓年齡層下降。然而,黃斑部受光後雖可成像,但光帶來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會破壞黃斑部組織。「這種傷害不是立即性,不會在三個月、三年就形成。」陳瑩山解釋,這是一種積聚性的光化學自由基反應,在眼睛過度使用、逐漸退化的10年或20年後,就會有影響。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占美國法定失明人數35%,65歲以上的老人盛行率為6.4~10%,75歲以上為20~30%。在台灣,台北榮總的眼科團隊與陽明大學研究調查發現,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為11.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日益增加。陳瑩山也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一種退化疾病,但現代人廣泛使用3C,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此外,台灣特有的高度近視群也有「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避免黃斑部病變提早發生,他建議「內服、外用」一起來,從生活做起,減低光所帶來的傷害。飲食多攝取葉黃素,戶外戴墨鏡防強光傷害。所謂的內服,陳瑩山說,葉黃素就像是眼睛的「防曬油」,可以增加黃斑部中和光線的能力。食物中「像是蛋黃、青花椰菜、黃色蔬果,都可以均衡攝取。」此外,含Omega3、蝦紅素、花青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這四種營養素,對眼睛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至於外用,就是「防光」。陳瑩山建議,紫外線強烈的天氣,在戶外一定要戴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若在室內用3C,則可使用防藍光鏡片,「這是因為藍光波長短、能量強,容易穿透眼睛角膜和水晶體,直接射入黃斑部,抗藍光鏡片,多少可降低傷害。」當然,平板、手機最好每20、30分鐘就能讓視線移開,連續使用1小時的傷害,比分段使用1小時來得大。糖尿病患控制三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測。相較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原因是「光」,亞東紀念醫院眼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糖尿病引發的黃斑部病變,除了要妥善控制血糖,連血脂與血壓都要一併控制。「這兩者的病變典型症狀都是視力減退,看直線物體會扭曲、變暗,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提高警覺。」王嘉康說,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遮住單眼,類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許多黃斑部病變病患只發生在一隻眼睛,兩眼一起檢測,容易因另一眼視力正常而被忽視。飛蚊症黑影會飄移,黃斑部病黑影固定不動。陳瑩山也提供一個簡易居家檢測方法,要大家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通常,天花板上面會有一條一條的邊,看有沒有哪一條直線變得比較不直,或區塊顏色較怪。若有這個現象,一定要趕快就醫。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除了會讓成像扭曲,也可能有霧霧的黑影在眼前,千萬別與飛蚊症混淆。陳瑩山提醒,飛蚊症所產生的黑點會飄移,黃斑部病變的黑影則是固定不動,兩者並無關聯。王嘉康建議,5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到眼科門診進行黃斑部檢查,透過專業定期篩檢,也是預防之道。
-
2020-12-15 科別.眼部
絕不是因為偷看別人洗澡!長針眼都是這些習慣促成的,二要四不預防
●常用手揉眼、愛吃炸物、作息不正常,小心長針眼●針眼因眼瞼遭細菌感染導致急性化膿,引起紅、腫、熱、痛●小針眼可先熱敷,較快痊癒;針眼過於腫大,須手術清除長針眼是因為偷看別人洗澡?別再聽信這樣的「鄉野傳說」了。醫師表示,針眼是因為眼瞼皮脂腺感染,而感染原因可能與習慣用手揉眼、愛吃油炸物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有關。針眼像青春痘 不會傳染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聖甫表示,針眼其實就像青春痘,並不是因為「偷看別人洗澡」,也不會傳染。針眼真正的名稱叫做「麥粒腫」,眼瞼邊緣有許多皮脂腺開口,當開口堵塞,細菌在腺體孳生導致急性化膿,而引起紅、腫、熱、痛,尤其觸摸時劇烈疼痛,便是針眼。鄭聖甫指出,如果發現自己有針眼,最好先熱敷。可使用38至40度熱敷袋或毛巾,熱敷5至10分鐘,將皮脂腺開口積聚的油脂軟化,讓腺體通暢;透過熱敷,也能增加血液循環,讓自身免疫力對抗細菌,較快痊癒。拉眼角 可以按摩皮脂腺老一輩說,「手繞過後腦勺,去拉眼角,可以治療針眼。」鄭聖甫表示,拉眼角讓眼瞼板有擠壓的張力,對皮脂腺有按摩效果,而手繞過後腦勺,如此不會直接觸摸發炎部位,其實是「滿有智慧的」。如果就醫,醫師通常開立抗生素藥水或藥膏,預防二次感染。通常麥粒腫一到兩周就會痊癒,鄭聖甫指出,如果超過三周,則可能成為慢性發炎的「霰粒腫」,有異物感但不會疼痛,可考慮使用眼瞼炎藥水;如果過於腫大,就有必要到醫院做小手術清除。若腫大視力模糊 速就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則表示,萬一針眼腫大到引起視力模糊,眼皮可能會蓋住眼睛,就要及時就醫;若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會視情況,請患者口服抗生素且使用抗生素藥膏,並進行引流。陳瑩山也提醒,長針眼時,不宜戴隱形眼鏡,臨床上看到許多上班族女性為了愛美,戴上有染劑的瞳孔放大片,容易刺激眼睛,造成劇烈疼痛。另外,也要暫停化妝、塗眼影、畫眼線及塗睫毛膏等。鄭聖甫表示,長針眼主要和體質、生活習慣有關,如果容易反覆長針眼,應盡量少吃油炸物、不要熬夜,若有化妝需求,畫眼妝時不要太靠近眼瞼邊緣,且應做好卸妝和眼部清潔。另外,平時也要勤洗手、少揉眼睛,避免手上細菌造成眼睛感染。
-
2020-12-13 科別.心臟血管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最近天冷,火鍋店、薑母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商家攤位前人滿為患,不過,醫師提醒,許多人吃火鍋時,總習慣搭配可樂冰飲,或是冰淇淋,但這對腸胃不好,且血管在急速擴張、收縮下,血壓急遽升降,更會引發頭部劇痛。喝熱湯與冷飲應間隔3分鐘 避免頭痛、血壓忽高忽低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仍收治過1名年輕男性,喜歡至火鍋吃到飽餐廳打牙祭,除了肉片、火鍋料之外,飲料也是無限暢飲,一邊吃火鍋、喝熱湯,一邊又喝著飲料。幾次下來,頭部常出現間續性疼痛,就醫時,測量血壓正常,醫師要求他下次吃火鍋時,攜帶血壓計,測量血壓,結果該個案發現,在喝熱湯時,血壓較低,但如果喝冰飲,血壓立即飆升,一來一往,血壓起伏甚大,以致引發頭痛。何一成建議,在喝熱湯與冷飲之間,務必至少間隔3分鐘,才能避免頭痛。高血壓患者更應該避免冷熱飲交叉飲用,否則血壓忽高忽低,容易導致頭痛、頭暈,嚴重時還可能誘發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吃火鍋時喝酒祛寒 當心誘發三高患者眼中風此外,吃火鍋時喝酒祛寒,也可能誘發三高患者眼中風。1名60歲男性三高病友,日前與朋友一起聚餐吃鍋,酒酣耳熱、身體發熱,但回家時右眼突然發黑,視力幾乎喪失,至急診就醫,確診為眼中風,所幸接受雷射治療,視力才逐漸恢復正常。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室內食用火鍋,又喝點酒,身體當然很暖和,但走出餐廳,氣溫驟降,三高患者眼部微血管容易收縮、破裂,就形成眼中風。陳瑩山指出,50歲以上三高患者為眼中風高風險族群,如果突然視力變差,應該儘速就醫,不要以為只是老花,視力變差。平常飲食則力求清淡,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能降低中風機率。研究發現,眼中風患者如果預後沒有改善正活作息,依舊常熬夜、飲食偏重口味、肥胖、不運動,並未妥善控制三高疾病,則5年內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大增,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心血管急重症,不可不慎。(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鍋燙傷快冰敷? 錯了!護理師教你正確處置SOP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12-12 科別.眼部
吃火鍋配飲料超過癮! 小心頭痛中風找上門
最近天冷,火鍋店、薑母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商家攤位前人滿為患,不過,醫師提醒,許多人吃火鍋時,總習慣搭配可樂冰飲,或是冰淇淋,但這對腸胃不好,且血管在急速擴張、收縮下,血壓急遽升降,更會引發頭部劇痛。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收治過1名年輕男性,喜歡至火鍋吃到飽餐廳打牙祭,除了肉片、火鍋料之外,飲料也是無限暢飲,一邊吃火鍋、喝熱湯,一邊又喝著飲料。幾次下來,頭部常出現間續性疼痛,就醫時,測量血壓正常,醫師要求他下次吃火鍋時,攜帶血壓計,測量血壓,結果該個案發現,在喝熱湯時,血壓較低,但如果喝冰飲,血壓立即飆升,一來一往,血壓起伏甚大,以致引發頭痛。何一成建議,在喝熱湯與冷飲之間,務必至少間隔3分鐘,才能避免頭痛。高血壓患者更應該避免冷熱飲交叉飲用,否則血壓忽高忽低,容易導致頭痛、頭暈,嚴重時還可能誘發腦中風與心肌梗塞。此外,吃火鍋時喝酒祛寒,也可能誘發三高患者眼中風。1名60歲男性三高病友,日前與朋友一起聚餐吃鍋,酒酣耳熱、身體發熱,但回家時右眼突然發黑,視力幾乎喪失,至急診就醫,確診為眼中風,所幸接受雷射治療,視力才逐漸恢復正常。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室內食用火鍋,又喝點酒,身體當然很暖和,但走出餐廳,氣溫驟降,三高患者眼部微血管容易收縮、破裂,就形成眼中風。陳瑩山指出,50歲以上三高患者為眼中風高風險族群,如果突然視力變差,應該儘速就醫,不要以為只是老花,視力變差。平常飲食則力求清淡,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能降低中風機率。研究發現,眼中風患者如果預後沒有改善正活作息,依舊常熬夜、飲食偏重口味、肥胖、不運動,並未妥善控制三高疾病,則5年內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大增,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心血管急重症,不可不慎。★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6 科別.眼部
偷看別人洗澡會長針眼?會被別人傳染針眼嗎? 醫師破除3大常見迷思
您曾有過長針眼的困擾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說明,針眼的正式學名是「麥粒腫」,是眼皮腺體發炎化膿所造成,若腺體阻塞後沒有發炎化膿的腫塊,則稱為「霰粒腫」。麥粒腫因為有細菌感染,急性化膿會引起紅、腫、熱、痛,當觸摸時會劇烈疼痛,翻眼皮才看得到的是內針眼,從外面可看到或摸到鼓起的腫塊,就是外針眼,只要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時,就表示細菌感染嚴重。而霰粒腫是單純阻塞而鼓起的慢性肉芽組織,患者只會覺得有異物感。迷思1:被別人傳染針眼?我們的臉部有很多皮脂管腺,這些皮脂管腺長到了眼睛的周邊,就像臉部的皮脂管腺一樣會發炎感染,出現在臉部就叫青春痘,換句話說,針眼就是長在上眼皮的青春痘,並不會傳染!迷思2:偷看別人洗澡會長針眼?「偷看別人洗澡會長針眼嗎?」陳瑩山醫師強調:「當然不是!」但若平時愛吃油炸物、生活日夜不正常,或是易長青春痘的體質,就容易產生針眼。當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或平時眼部清潔不完整,又不勤洗手的話,也容易長針眼。此外,由於小孩子的皮脂管線的分泌功能旺盛,風險也較高。迷思3:手指拉眼尾可消除?當右眼長針眼時,用左手中指繞過後腦勺拉眼尾就能消除嗎?食藥署提醒如果眼睛開始有發炎、有輕微腫痛時,千萬別用手觸摸或去拉眼尾,更不要用針去戳破膿包,以免不慎用到未消毒的器具,反而引發感染的風險。如果針眼開始有輕微腫痛時,可以用溫度50到60°C的乾淨熱毛巾,用熱敷來舒緩症狀,每次約5到10分鐘、每天3到4次,有助讓堵塞的腺體開口打開,排除膿物,在緩解腺體阻塞後,感染狀況也會減輕。若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時,醫師會視情況請患者口服抗生素且使用抗生素藥膏,並進行引流。長針眼時不宜戴隱形眼鏡,也不要隨便用手去觸摸眼睛,以免感染更嚴重,也要暫停化粧、塗眼影、畫眼線及塗睫毛膏等。食藥署叮嚀,平常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揉眼睛,少吃油膩食物,別讓眼睛過度疲勞,且避免熬夜,萬一針眼腫大到引起眼睛視力模糊,眼皮可能會蓋住眼睛,甚至造成散光,就要及時就醫。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07 科別.眼部
(已有) 結膜炎眼睛紅癢怎麼辦? 千萬不要揉!眼科名醫教你應急作法
!--@IMAGE_9021657_CENTER_0@--> 「化粧可能會讓眼睛又紅、又癢?」沒錯!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莫名雙眼紅通通的,布滿血絲,加上搔癢感,讓人揉啊揉的想藉此緩解不適,殊不知卻愈揉愈癢、愈揉愈紅;究竟造成眼睛紅癢的原因是什麼?正確的緩解方式又該怎麼做呢? 眼睛紅癢 眼白處結膜發炎最常見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明,眼睛紅癢是病患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是眼球表面的眼白處結膜發炎所致,大部分是因眼結膜碰到空氣污染、花粉、二手菸、化粧品,或者空氣中PM2.5的懸浮粒子等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 此外,過敏性結膜炎也可能因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乾燥,或隱形鏡片的慢性刺激、清潔保養液,引起眼睛癢、灼熱感、大量流眼淚、出現分泌物;陳瑩山提及,全身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合併造成結膜發炎,不過,此類過敏性的慢性結膜炎,並沒有傳染性。 急性結膜炎傳染力強 雙眼會同時感染 陳瑩山指出,有一種因細菌或濾過性病毒感染的結膜炎,屬於急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通常是雙眼同時感染,並可經由手部接觸、揉眼睛所致;若以孩童感染的結膜炎來說,大多是與腺病毒的感冒,可能透過上呼吸道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時而傳染。 緩解眼睛紅癢 閉眼休息、冰敷和眼藥水 萬一眼睛紅癢該怎麼辦?陳瑩山建議,首先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已有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紅腫、發炎更不舒服,至於急性病毒性的結膜炎、揉了眼睛也會造成傳染。此時,最重要的應該是閉眼休息、冰敷雙眼,也可以點用人工淚液或消炎止癢的眼藥水,藉此舒緩不適;如果症狀還是無法緩解,就要儘速就醫,由專業的眼科醫師診斷評估。 合併視力模糊、疼痛 小心引發眼角膜炎 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紅癢,又合併視力模糊或者異物感、疼痛,就要更加小心,可能是病菌感染波及到角膜,一旦引發角膜炎會影響視力,一定要多留意。 食藥署也提醒,一旦眼睛出現紅癢症狀時,最好儘快就醫以判斷病因,並搭配正確用藥、改善個人衛生習慣,才能確保雙眸晶亮健康。延伸閱讀: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眼睛乾點眼藥水就好? 一點也不OK!眼睛乾澀真正該做的事有這些
-
2020-10-24 科別.眼部
眼睛紅癢怎麼辦? 眼科醫師教你應對結膜炎
化粧可能會讓眼睛又紅、又癢?沒錯!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明。眼睛紅癢是病患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是眼球表面的眼白處結膜發炎所致,大部分是因眼結膜碰到空氣污染、花粉、二手菸、化粧品,或者空氣中PM2.5的懸浮粒子等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也可能因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乾燥,或隱形鏡片的慢性刺激、清潔保養液,引起眼睛癢、灼熱感、大量流眼淚、出現分泌物。此外,因全身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合併造成結膜發炎,此類過敏性的慢性結膜炎,並沒有傳染性喔!陳瑩山指出,另外有一種因細菌或濾過性病毒感染的結膜炎,屬於急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通常是雙眼同時感染,並可經由手部接觸、揉眼睛所致。若以孩童感染的結膜炎來說,大多是與腺病毒的感冒,可能透過上呼吸道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時而傳染。萬一眼睛紅癢該怎麼辦?陳瑩山建議,首先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已有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紅腫、發炎更不舒服。至於急性病毒性的結膜炎、揉了眼睛也會造成傳染!此時最重要的應該是閉眼休息、冰敷雙眼,也可以點用人工淚液或消炎止癢的眼藥水,藉此舒緩不適。如果症狀還是無法緩解,就要儘速就醫,由專業的眼科醫師診斷評估。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紅癢,又合併視力模糊或者異物感、疼痛,就要更加小心,此時可能是病菌感染波及到角膜,一旦引發角膜炎會影響視力,一定要多留意。食藥署提醒您,一旦眼睛出現紅癢症狀時,最好儘快就醫以判斷病因,並搭配正確用藥、改善個人衛生習慣,才能確保雙眸晶亮健康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11 科別.眼部
眼睛乾癢怎麼辦? 眼科醫師教你正確使用食鹽水、眼藥水和人工淚液
眼淚是幫助眼睛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現代人普遍過度使用3C產品,時常感覺眼睛乾澀。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有些乾眼症的病患,因為眼淚分泌較少容易揮發,造成眼球表面防護破功,病菌就容易沾附在眼睛,成為病菌侵襲的破口,當眼睛乾癢不舒服時,很多人會自行購買生理食鹽水、洗眼液或人工淚液來點,但卻可能弄巧成拙。生理食鹽水:陳瑩山醫師說明,生理食鹽水是把用於身體的注射液,改為使用在眼睛,雖然短時間內會感到眼睛很涼快,但只能維持幾分鐘。一般坊間購買的洗眼液,是比生理食鹽水更能定焦在眼球表面的產品,但也只能短暫舒緩眼睛乾澀,如果用洗眼液清洗眼睛就以為可清潔殺菌,不但徒勞無功也毫無效果。人工淚液:與生理食鹽水和洗眼液比較之下,人工淚液是相對安全,又能夠舒緩眼睛的產品,目前有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使用方面較可以放心,而價錢方面就由消費者考量了。至於人工淚液和眼睛分泌的淚液成份是否一樣?這是另外一個迷思,有些人認為,人工淚液是一種「人造的淚液」,事實上人工淚液並不能成為眼睛抗菌的保護液,因為它不像淚液含有白血球、抗體及酵素等保護眼睛的成份,大家千萬別以為,有了人工淚液就不怕乾眼症了!眼藥水:有些患者看診後會點用醫院的眼藥水,這些眼藥水主要是治療結膜炎與角膜炎,是一種治療型的消炎殺菌藥水,這種針對性的藥物,在眼睛疾病痊癒後,有些人會放在冰箱,眼睛不適時就拿出來點用,但是用了開封過久的眼藥水,反而會有反效果。最佳的護眼之道,就是讓眼睛多休息,並減少使用3C產品,讓健康的眼睛自行分泌淚液,才是根本之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05 科別.眼部
手機用「黑屏模式」護眼? 眼科權威曝真相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會進入天天瘋狂追劇、玩遊戲,甚至挑燈夜戰的行為,讓眼睛健康拉警報。根據中華民國專科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日平均使用3C時間從2017年的7.8小時提升到 9.4小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除了長時間仰賴手機、電腦,更有許多人習慣在夜間關燈後仍繼續滑手機。隨著科技進步,為了讓大眾於低光源狀況下使用3C,維護眼睛不受強烈光亮刺激,各大科技軟體紛推出「黑屏模式」。但將3C產品設置成「黑屏模式」真的對護眼有用嗎?陳瑩山指出,無論是黑屏模式、夜間模式等設計,實際上是透過降低螢幕亮度,以減少亮光的刺激。但將面板光色變暗,或許可減少長期使用所造成的傷害;但相對而言,若持續注視光色太暗、顏色失真的螢幕,反使眼睛更為費力,恐加深不適問題;加上大家夜間習慣在低光源的情況下使用3C產品,可能讓眼睛不適雪上加霜。他解釋,3C產品對眼睛的危害,與使用時間長短和習慣息息相關。所以最根本的保護方式,仍是減少睡前3C的使用,充足休息最重要。因此,家長務必留意孩童使用3C的習慣。他分享,過去曾有小一男童於假期間,一天使用3C逾4小時,二個月後因視力模糊就診,才驚覺孩子視力已大受影響。而如何幫助孩子維持眼睛健康的生活型態,除了可適度採取黑屏模式外,可遵循護眼三要訣。 1.限制使用充足休息小學、國中學生族群因發育未臻成熟,對光亮刺激的防護能力較弱,建議小學生每天使用3C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國中生則每日以1小時為限,且每20分鐘就必須休息10分鐘。 2.戶外活動遮蔽保護措施面對夏日烈陽,在外活動也要使用變色鏡片或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他建議,可選擇具有抗UV功能、鏡片大且包覆為佳、鏡片要光滑且色均、適度增加偏光處理,此外,顏色選擇也很重要。3.注意營養攝取學生族群均衡飲食、每天一顆雞蛋,並從深綠色蔬菜中攝取足夠葉黃素,是鞏固健康的不二法門;若長時間使用3C導致吃力的狀況發生,也可適度攝取蝦紅素等,舒緩不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眼白冒血塊別以為是小事! 伴隨6狀況快就診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
2020-06-22 科別.眼部
民眾爭看日環食奇景 眼科醫籲勿直視過久以免眼睛受損
台灣天文界今年最大年度盛事、號稱「上帝的金戒指」日環食天文奇景,今天下午約2點50分初虧,約4點14分時出現日環食,全台民眾爭相觀看,見到天空一暗的奇景時,多數民眾皆驚呼「好神奇」。不過眼科醫師也呼籲民眾,勿以肉眼直視太陽外,應以護目鏡、太陽眼鏡、觀測箱等裝備來觀看,且時間也勿過長,以免造成眼睛黃斑部灼傷,恐造成視網膜永久傷害。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日環食」,在今日、也就是「夏至」登場。據了解,每次日食現象發生的間隔並不相同,上一次台灣發生日環食在2012年5月21日,這次則是發生在今天,而錯過這次,就要再等195年,故稱為「此生必看的天文奇景」一點也不為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生活中傷害眼睛的光源不少,太陽光就是其中之一,以肉眼直視太陽,容易發生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陳瑩山說,黃斑部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即視力的主要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灼傷、水腫甚至出血,中心視野會出現缺陷,民眾看物品時會有盲點、扭曲、模糊等狀況,產生「想看什麼,卻看不到什麼」的情形。陳瑩山說,民眾看日環蝕當下,無法直視太久,往往忽略掉的是日環蝕結束前,原遮蔽的陽光忽然冒出,強光直射眼睛後造成的傷害,影響猶如上述情形外,更直接的是視力明顯下降。雖輕微者經治療可有機會恢復,但嚴重者恢復時間會拖長,或無法完全恢復。他舉例多年前日環食後,有個30歲男性求診,表示當時帶女友觀賞奇景,雖有戴太陽眼鏡,但時間上看的較久,回家後發現眼睛中間黑一小圈,原以為休息就會好,隔天上班時眼黑情形仍在而求助,檢查後發現為黃斑部灼傷、視力更從1.0降至0.5,而雖緊急注射眼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而改善,但一周後回診時,視力仍未恢復,直到再次回診時,視力才慢慢回升到0.8左右。陳瑩山呼籲,夏天來臨,太陽光都十分刺眼,民眾在戶外應避免陽光直接對眼睛照射,最好能戴上具有過濾強光的太陽眼鏡、護目鏡,才能玩得開心而不傷眼。而中央氣象局也提醒民眾,日環食發生時,太陽在西方仰角約自50多度漸落至15度處,由於日環食發生時太陽亮度仍然很強,民眾必須透過適當的遮減光器材觀看,而且持續觀看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傷害眼睛。
-
2020-06-08 科別.眼部
轉動、按摩眼球護眼?眼科醫揭5個你以為護眼的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4種人最易長針眼! 要冰敷、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3C過度使用傷眼! 抵抗藍光這樣做才有有幫助 
-
2020-06-03 科別.眼部
開白內障突然坐起 幽閉恐懼症發作
67歲彭姓男子接受白內障手術時,上了手術檯,點完局部麻醉眼藥水後,卻突然血壓升高、心臟加速,一直說無法呼吸,甚至要坐起來。醫師評估他有「幽閉恐懼症」,暫緩動刀,後來改變麻醉方式,再動白內障手術,現在已恢復正常視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手術如果是局部滴眼麻醉劑,會先用消毒巾蓋住臉和眼睛,只有手術眼會露出來,有些病患會有心理恐懼,因此,臨床上有3種特殊的族群並不適合局部麻醉。第一類型患有「幽閉恐懼症」,當病患開刀只露一眼,會突然緊張害怕心跳加速冒冷汗,甚至坐起來,害怕到說不要手術。第二類型是重聽,無法正確聽從醫囑,手術過程會增加風險;第三類型則是失智症,一樣無法和醫師溝通,增加風險。陳瑩山建議,這3種類型白內障患者可採舒眠無痛麻醉,手術時間大約只需20分鐘,安全又恢復快。麻醉科主任文寄銘指出,全身麻醉需要插管,副作用可能會造成喉頭乾澀或聲音沙啞,對老人家風險高,恢復期也長,而麻醉藥劑量不足可能引起病人躁動,甚至在麻醉中甦醒,對手術過程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利影響。白內障手術可透過「舒眠無痛麻醉」,加上「麻醉深度腦波偵測儀」及「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全程由麻醉醫師操作。腦波偵測儀監控麻醉深度,可藉由觀察腦部電波變化,調整麻藥的用量,保持生理徵象的穩定。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則透過潮濕加熱器給予高流量氧氣,可避免插管或使用喉頭罩後的不適感。
-
2020-06-02 科別.眼部
動白內障手術突想坐起來 他幽閉恐懼症發作
一名67歲的彭姓男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經確診需要做白內障手術,但上了手術檯,點完局部麻醉眼藥水,彭男卻血壓升高、心臟加速,一直說無法呼吸,甚至要坐起來離開手術檯,醫師評估病患應有「幽閉恐懼症」,溝通後決定先不開刀,後來經過麻醉評估,彭男選擇「舒眠無痛靜脈注射麻醉」,再開第二次白內障手術,現在已恢復正常視力。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手術如果是局部滴眼麻醉劑,會先用消毒巾蓋住臉和眼睛,只有手術眼會露出來,有些病患會有心理恐懼。因此,臨床上有3種特殊的族群並不適合局部麻醉。第一類型患有「幽閉恐懼症」,當病患開刀只露一眼,會突然緊張害怕心跳加速冒冷汗,甚至坐起來,害怕到說不要手術;第二類型是重聽,無法正確聽從醫囑,手術過程會增加風險;第三類型則是失智症,一樣無法和醫師溝通,增加風險。因此,陳瑩山建議,這3種類型白內障患者可採舒眠無痛麻醉,手術時間大約只需20分鐘,安全又恢復快。麻醉科主任文寄銘指出,全身麻醉需要插管,副作用可能會造成喉頭乾澀或聲音沙啞,對老人家風險高,恢復期也長,而麻醉藥劑量不足可能引起病人躁動,甚至在麻醉中甦醒,對手術過程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利影響。白內障手術可透過「舒眠無痛麻醉」,加上「麻醉深度腦波偵測儀」及「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全程由麻醉師操作,安全度高、完成率高, 風險低,恢復時間短。「腦波偵測儀監控麻醉深度」可藉著觀察腦部電波變化來調整麻藥的用量保持生理徵象的穩定,預防不必要的生理上的變化影響手術進行;「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則是透過精密的潮濕加熱器給予高流量氧氣,讓患者呼吸安全品質再提昇,可避免插管或喉頭罩使用後的不適感或口咽部不適感。
-
2020-05-13 科別.眼部
「眼球操」真的能護眼? 眼科醫師來解答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
糖尿病是危害民眾健康的主因之一,年年位居十大死因,且人數不斷攀升,「高齡化」是台灣糖尿病發生率上升重要因素。雖然國人保健觀念提昇,都知道糖尿病要去醫院就診,定期追蹤血糖,卻容易忽略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特別是眼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是台灣中老年人失明最主要的原因,民眾務必要牢記三個「防盲」觀念,並小心三大「盲目」殺手。陳瑩山說.令人擔憂的是,國內估計約有百分之十的糖尿病人口,卻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其中,約三成的人是因為眼睛病變出血,到眼科檢查才發現罹患糖尿病,不僅失去治療先機,對視力也造成嚴重損害。因此,留意血糖狀況,預防並及早發現糖尿病,可說是避免糖尿病眼部病變的首要關鍵。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三個防盲觀念,包括「同步進行眼部檢查、年齡和病史愈長,對眼睛傷害愈大、調降血糖的速度不能太快」等。陳瑩山指出,糖尿病患者在追蹤血糖、控制病情的同時,務必要同步檢查眼睛狀況。有些患者認為「糖尿病既然是慢性病,它對眼睛的影響也應該是慢慢進行」,或「血糖如果控制良好,就不會有糖尿病眼睛病變的危險」。其實不然,有時病狀的改變會急速進行,例如視網膜病變有時很快就會出現玻璃體出血,導致一夜之間視力就從1.0退至0.1,或產生新生血管,使眼壓突然急遽升高。另外,良好的血糖控制對整體糖尿病的病情穩定非常重要,卻不能預防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產生。年齡與血糖的病史,是糖尿病是否造成眼底病變的最主要因素,年紀愈大,糖尿病病史愈長,最終形成糖尿病眼底病變就愈不可避免。陳瑩山提醒,一旦出現糖尿病眼底病變,又遇到血糖飆高時,調降血糖的速度不可太快。眼底是人體血流最快速的地方,對氧氣的需求極其敏感,若血糖快速降低,容易造成眼底缺氧,使已有眼底病變的患者病情惡化,最好採緩降原則,一個月降30至40mg/dL,(即HbA1C降1到1.5)可使眼睛血管有較充分時間適應,以免因快速缺氧,眼底無法應付視力所需,造成眼底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反而得不償失。糖尿病所引發的眼部病變很多,治療方式因症狀而異,「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變」被稱為三大「盲目」殺手,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要立刻就醫。陳瑩山說,糖尿病患者罹患白內障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至4倍,一旦併發白內障,處理方式和一般白內障不同,需依視網膜病變的病程決定,若糖尿病眼底病變嚴重,需先做眼底雷射治療後才進行白內障手術,倘若白內障太嚴重,雷射吸收效果也不好,這時就要先開刀治療白內障。糖尿病患者一旦併發青光眼,通常仍會先以眼藥水控制,但若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時,便需進行睫狀肌冷凍或雷射治療,方法是利用致冷物質(冷凍劑)產生的低溫或雷射破壞眼睛睫狀體,減少睫狀體分泌房水的功能,以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另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眼底病變,是糖尿病視力受損最嚴重的原因,常見有視網膜出血、玻璃體出血、黃斑部水腫等狀況。目前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方式,已有雷射和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長因子(Anti-VEGF)等。【更多關於健康大小事↘↘↘】。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延長壽命有跡可循!做到了,女延10年壽命、男延7年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注意!這動作比摸臉更危險 醫師警告恐沾染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目前確診人數已經累計破百萬人,逾5萬人死亡,各國紛紛全力防堵疫情擴大,專家提醒除了戴口罩、使用消毒液清潔之外,勤洗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畢竟手部的細菌太多,萬一沾到病毒又摸到臉口鼻,就很容易染病。而如今更有醫生指出現代人滑手機比摸臉更加頻繁,重度使用者還會一天碰觸超過5千次,反而更容易感染病菌。TVBS節目《健康2.0》之前邀請多位醫師上節目,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亮宇就提到,澳洲雪梨大學在2015年曾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利用錄影方式追溯醫學生每小時會摸臉幾次,得到的結果發現這些學生中每人每小時會摸臉將近23次,一天更可高達400到600次,而這當中有44%是觸及眼睛、鼻子、嘴巴,陳亮宇表示這項研究是針對已有清潔防護基本常識的醫學實習生,若是一般人可能次數會更高,因此手的清潔很重要,否則病菌很容易從黏膜跑進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現在的人摸手機的次數比摸臉還多,他說曾有人做過統計,一般人每天滑手機的次數是2617次,若是重度使用者則是5427次,「幾乎分分秒秒都在摸」。陳瑩山還提到許多人的手機都會放在桌子上,但這樣自己和別人的口沫就會噴濺到上面,一旦滑手機時手就會碰觸到螢幕,就更容易感染病菌,若是又摸到口鼻就會因此讓病菌進入體內,所以他一天都會用酒精清潔手機3次,減少病毒的傳播。
-
2020-03-09 科別.眼部
影/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黃斑部病變?在家電腦DIY點滑鼠即可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病患無法掌握病況,又擔心到醫院有太多感染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發展「NOSARS」系統,為一種居家照護網路自我檢查電腦讀取即時回覆系統,已率先針對60位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成功追蹤黃斑部狀況,為黃斑部病變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務。這套NOSARS(Nursing Online Self-test Accessible Response System)DIY檢檢法是利用原理黃斑部是眼睛視網膜的地理中樞,視角20度內都是由黃斑部負責,當直視電腦中央點,以15公分直徑螢幕所見,都是黃斑部掌控的視力範圍,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民眾只要透過自家電腦進入中醫大新竹附醫官網或www.dreye.net.tw網站,就可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NOSARS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Chart)從民眾的視角,對著電腦螢幕上的方格表,利用滑鼠作為檢測筆,將格線歪曲部分畫出作為檢測依據;較嚴重、格線也看不到的病患有「荷花圖」,可圈出看不到的範圍,檢測完畢送出資料醫師便可於線上判圖,提供正確的診斷與建議,還可線上與醫師互動,必要時即時回診,避免延誤病情。45歲謝先生從小近視超過800度,因右眼視力檢查發現僅剩0.2,經眼底鏡檢查發現黃斑部病變,在眼內藥物注射治療後,視力增為0.8,現在透過在家操作電腦,就可清楚了解黃斑部恢復狀況。陳瑩山指出,利用電腦作為檢查儀器,並將檢查結果傳送到網站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且能將這些檢查報告儲存在伺服器中,這種COWS的網站結合就是網站醫院新概念。資訊室主任謝嵩淮表示,在COWS網站醫院新概念下,NOSARS遠距自我檢測系統可減少病患上醫院的機會,預防院內感染,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高齡化社會的醫療成本。民眾可透過連結http://www.dreye.net.tw/ ,申請會員登入就可以使用NOSARS遠距自我檢測。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說明: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方法使用方式: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正常觀看方格為棋盤狀直線;若出現畫面模糊、扭曲或黑點擴散等非直線狀態,應儘速前往眼科診查。(資來來源/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
-
2020-03-06 科別.眼部
勤洗手不止防新冠肺炎 也防這病症
針對近來讓人聞之色變的新冠肺炎,政府不斷宣導要「勤洗手」避免感染;而在眼科中,也時常和病患衛教結膜炎要勤洗手,有些病患常會在門診中詢問:「眼睛和手距離那麼遠,為什麼眼睛發炎不是治療眼睛,而是要勤洗手?」而這兩者完全不相同的病症,為何都要「勤洗手」來預防?我們知道,人體許多部位都有黏膜,眼睛有結膜、鼻子有鼻黏膜、嘴巴也有口腔黏膜,另外食道、胃、支氣管、氣管和肺,甚至於腸道、肛門以及男女的性器官都有黏膜的構造。身體這些黏膜是一種看起來像皮膚又不太像皮膚,沒有辦法像皮膚具有堅強的保護作用,主要功用在於分泌黏液,是不全的保護膜,但是有分泌保護液的作用。其中,眼睛是所有身體黏膜構造中唯一裸露在外的,因為缺乏皮膚的保護,顯得特別脆弱。之所以結膜炎時醫師會叮囑病患勤洗手,是因為眼睛分泌的黏液往往就沾在眼睛周圍,許多人都會習慣用手去清潔或觸摸,這時,手部就成了傳播病菌的主要途徑,而結膜炎病菌最多的地方,除了眼睛的睫毛之外,整個臉部甚至眼鏡都會有病菌,若用手去揉眼睛之後,又去觸摸了其他物品,那麼病菌就會藉此傳播出去。當身體受到病菌侵襲時,病菌就容易從黏膜侵入身體,所以眼睛黏膜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徑;當身體裡面有病菌也會從黏膜分泌出去,例如咳嗽、打噴嚏會將鼻腔支氣管的病菌經由口沫噴出去,糞便及尿液也會帶有病菌。因此,我們對於黏膜必須加強保護,另一方面也要預防身體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到環境中,造成病菌的汙染與傳播,這也是為什麼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宣導一定要勤洗手的一大原因,就是不讓手成了傳播病毒的媒介。所以,不僅僅是為了防範新冠肺炎要勤洗手,即使是單純的結膜炎,民眾也一定要勤洗手,才能夠阻隔病菌的傳播,避免「病從眼入」的可能。
-
2020-02-25 科別.眼部
眼睛防疫 醫師:別戴隱形眼鏡 眼鏡早晚消毒
防範新冠肺炎延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戴口罩和勤洗手外,保護眼睛避開病毒一樣重要,建議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一般眼鏡可視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鏡片上,延長病菌附著在眼睛的時間,造成感染、發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也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紅腫、充血很嚴重。陳瑩山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病毒從眼睛侵入。有戴眼鏡的小朋友,要每天早晚以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疫情,陳瑩山提高看診的防護措施,病患必須先以酒精乾洗手消毒,他則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使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降低雙方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