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陳婕翎
共找到
609
筆 文章
-
-
2020-07-15 科別.感染科
3月男嬰患日本腦炎 全台最幼
七月才剛過一半,繼前一周國內新增五名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國內又新增四例日本腦炎病例,其中一名三個多月大男嬰感染日本腦炎,為日本腦炎自民國88年列為法定傳染病以來,最年幼案例。疾管署提醒,日本腦炎疫苗得滿15個月才能施打,建議家長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孩子感染。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除了彰化縣大村鄉的三個月大男嬰,其他三名案例分別在南投市租屋的台中市潭子區五十多歲男性、新北市三重區六十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四十多歲男性。四名患者住家或活動地附近皆有養豬場、水稻田及鴿舍等,研判因此遭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林詠青表示,彰化縣大村鄉三個多月男嬰於六月下旬高燒不退,病程惡化,甚至抽搐,醫師驚覺恐出現腦炎症狀,轉至大醫院救治。日本腦炎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幼兒需十五個月以上才可接種,建議家裡有未到接種年紀的孩子,應加強防蚊措施;若小於兩個月,不建議使用含敵避成分防蚊液,蚊媒較多季節應避免外出。
-
2020-07-15 科別.兒科
爸媽注意!全國8月中至8月底 暫停嬰幼兒卡介苗接種
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今年9月將恢復國產卡介苗提供嬰幼童疫苗接種服務,因應不同疫苗廠牌轉換期間,全國將於8月中至8月底暫停嬰幼兒卡介苗接種服務,提醒民眾這段期間如需帶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可提早或延後前往合約醫療院所進行接種。現行卡介苗建議接種時程為出生滿5至8個月,疾病管制署慢性傳染病防治組組長黃彥芳表示,我國卡介苗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製造,但因國產卡介苗製程不及供應接種需求,為避免疫苗短缺,現行使用日本製卡介苗是以專案進口方式採購,做為過渡時期替代方案。因日本製卡介苗尚未取得國內藥品許可證,而國產卡介苗已可穩定供貨,因此自9月1日起,恢復以國產卡介苗供應嬰幼兒接種服務。黃彥芳指出,考量國產卡介苗與日本製卡介苗,二者稀釋方式及施打劑量有所不同。為避免轉換期間新舊疫苗併存時,發生接種誤失,將於8月17日至8月31日期間,全國暫停卡介苗接種服務,以利接種單位確實完成疫苗轉換之各項前置準備作業。在全國暫停卡介苗疫苗接種服務期間,如民眾有前往結核病高發生地區出國需求,因卡介苗原於出生後滿24小時即可進行接種,建議可提早於8月17日前,攜帶寶寶前往院所,向醫師說明欲提前接種原因,經由醫師進行卡介苗接種前評估,如無接種禁忌,可提前完成接種作業。
-
2020-07-15 科別.兒科
來不及打疫苗 3個月男嬰成台灣史上最幼日本腦炎確診者
七月才剛過一半,繼前一周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增4例日本腦炎病例。為台中市潭子區50多歲男性(於南投縣南投市租屋)、新北市三重區60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40多歲男性及彰化縣大村鄉3個多月男嬰,更是台灣史上年紀最小確診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的4人發病日分別為6月24日(台中市潭子區)及6月30日(新北市三重區、桃園市八德區及彰化縣大村鄉),分別有發燒、頭痛、步態不穩、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除台中市個案已出院外,其餘3人仍在住院治療。林詠青表示,彰化縣大村鄉3個多月男嬰是自1999年將日本腦炎列為法定傳染病後,台灣史上年紀最小確診者,六月下旬開始有高燒不退狀況,後病程惡化,甚至出現抽蓄症狀,醫師驚覺該男嬰恐出現腦炎症狀,轉至大醫院救治。林詠青說,男嬰住家有養豬場,研判為可能病媒蚊可能出處。由於日本腦炎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幼兒需15個月以上才可接種,建議家有還不到接種年紀的孩子,家長應加強防蚊措施;若孩童年齡小於兩個月不建議使用含敵避成分防蚊液,在蚊媒較多的季節應避免外出。林詠青表示,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幼兒康復後也可能出現智力受損等後遺症。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4名確診個案中,台中市個案主要於南投市租屋處及工作地活動,其租屋處附近有水稻田及鴿舍,研判於租屋處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桃園市、彰化縣個案住家周邊分別有鴿舍、養豬場或禽畜場,研判2人於住家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個案住家周邊雖有鴿舍,但他潛伏期間曾至屏東縣長治鄉探訪友人及旅遊,友人住家周邊有豬舍,感染源待進一步釐清。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0)年迄今共13例確診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桃園市3例、彰化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新北市、台中市、嘉義縣及台南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目前正值流行高峰,呼籲民眾於高風險環境活動應加強防蚊措施,並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幼兒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一般民眾如自覺有感染風險,可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0-07-14 新聞.健康知識+
熱傷害高2.6倍 男性別怕撐傘
最近日日動輒35度℃以上高溫,七月一日到十日,短短十天,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創四年新高,男性就診人次是女性的2.65倍。女生怕曬黑,夏季防曬全副武裝,男生不怕曬黑,卻可能因此忽略防止熱傷害的重要性,專家鼓勵男性撐傘避暑,別擔心撐傘有損男子氣概,暗色傘遮陽有型又能防中暑。大太陽撐傘 可降體感溫度5℃預防熱傷害,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及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都認為,「多喝白開水」最重要。朱柏齡提醒,千萬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建議跑步時,每15至20分、走路時每30分鐘,就應補充250至300㏄的水分。大熱天不想中暑,應選對外出時間,朱柏齡建議,減少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在外逗留,若必須白天外出,可準備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尤其很推薦撐傘,可降體感溫度5℃,他近日嘗試撐傘在大太陽下走路,同樣走半小時,感覺涼快多了。不少男性擔心撐傘遮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朱柏齡說,如果不敢拿亮色的傘,「其實暗色傘遮陽效果更好」。他曾親自測試,撐著塗有銀色面料的黑傘,才短短兩分多鐘,四周溫度瞬降5.5℃,推測可能是全黑的傘隔絕紫外線的量最多,淡色傘隔絕紫外線的量反而較少。許多人以為撐陽傘是女性專利,但朱柏齡認為,「傘只是一種工具,並沒有性別區分。」日本兩年前因應極端氣候,政府已著手推行男性撐傘運動,希望我國政府也跟進,推動夏天男性撐傘運動。陰涼處噴酒精 短短10分鐘降溫另外,在皮膚上噴水或防疫酒精,也是降溫的好方法,這是愛實測的朱柏齡在今年六月底的新發現。他在體感溫度38℃的上午九時跑步,跑40分鐘體溫直逼38.6℃,躲到陰涼處用防疫酒精噴頸部、腹部與四肢,利用對流原理加速散熱,短短10分鐘體溫就回到37.6℃,比自然降溫快半小時。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也有助於散熱,人體內的熱能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寬鬆的衣服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能帶走消散。室內也可能發生熱傷害。室內因空氣不流動,環境溫度不斷升高,或在室內忘記喝水,都是導致室內熱傷害發生的原因,尤其老人和兒童對溫度調節能力比較差,更是高風險族群。室內也可能熱傷害 別忘喝水高偉峰表示,家住頂樓或僅一層樓的平房,容易在太陽直射下產生溫室效應;下雨前濕度高,也容易使散熱速度降低,此時保持空氣對流,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若在室內想省電費、不開冷氣,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熱傷害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嘔吐抽筋、昏迷等,高偉峰提醒,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喝加上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
-
2020-07-13 新聞.健康知識+
三大法寶不夠!降溫防中暑,醫師推薦噴這個
天氣好熱,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現在可以再加一樣,那就是防疫酒精。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經常實測,他發現,在皮膚噴水或防疫酒精,也是降溫的好方法。這是朱柏齡在今年六月底的新發現,他在體感溫度38度的上午九時跑步,跑40分鐘體溫直逼38.6度,躲到陰涼處用防疫酒精噴頸部、腹部與四肢,利用對流原理加速散熱,短短10分鐘體溫就回到37.6度,比自然降溫快半小時。他表示,透過蒸發、對流法幫助身體降溫,多點喝水也有降溫效果。預防熱傷害,朱柏齡及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都認為,「多喝白開水」最重要。朱柏齡提醒,千萬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建議跑步時,每15至20分、走路時每30分鐘,就應補充250至300毫升的水分。另外,最近日日動輒攝氏35度以上高溫,七月一日到十日,短短十天,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創四年新高,男性就診人次是女性的2.65倍。女生怕曬黑,夏季防曬全副武裝,男生不怕曬黑,卻可能因此忽略防止熱傷害的重要性,朱柏齡鼓勵男性撐傘避暑,別擔心撐傘有損男子氣概,暗色傘遮陽有型又能防中暑。大熱天不想中暑,也要選對外出時間。朱柏齡建議,減少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在外逗留,若必須白天外出,可準備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朱柏齡尤其推薦撐傘,可降體感溫度5度,他近日嘗試撐傘在大太陽下走路,同樣走半小時,感覺涼快多了。不少男性擔心撐傘遮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朱柏齡說,如果不敢拿亮色的傘,「其實暗色傘遮陽效果更好」。朱柏齡曾親自測試,撐著塗有銀色面料的黑傘,才短短兩分多鐘,四周溫度瞬降5.5℃,他推測,可能是全黑的傘隔絕紫外線的量最多,淡色傘隔絕紫外線的量反而較少。許多以為撐陽傘是女性專利,但朱柏齡認為,「傘只是一種工具,並沒有性別區分。」日本兩年前因應極端氣候,政府已著手推行男性撐傘運動,希望政府跟進,推動夏天男性撐傘運動。另外,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也有助於散熱,人體內的熱能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寬鬆的衣服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能帶走消散。除了在大太陽下過度運動,室內也可能發生熱傷害。室內因空氣不流動,環境溫度不斷升高,或在室內忘記喝水,都是導致室內熱傷害發生的原因,尤其老人和兒童對溫度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更是高風險族群。高偉峰表示,家住頂樓或僅一層樓的平房,容易在太陽直射下產生溫室效應;下雨前濕度高,也容易使散熱速度降低,此時保持空氣對流,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若在室內想省電費不開冷氣,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熱傷害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嘔吐抽筋、昏迷等,高偉峰提醒,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也可喝加上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預防熱傷害五招:1. 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別在戶外太久2.撐暗色傘3.戴帽,最好是寬邊帽4.噴水或防疫酒精在皮膚5.跑步時每15至20分鐘、走路時每30分鐘,喝水250至300 cc
-
2020-07-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陳時中:社交距離、戴口罩不變
國內六月七日起大解禁,解封已滿月,世衛組織證實新冠肺炎可空氣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待進一步證據,目前並未考慮修正社交距離、戴口罩等防疫規定,觀察發現民眾個人防線逐漸鬆懈,不排除調整政策強度可能性。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行國內防疫模式早已將空氣傳播納入考量,例如,醫院醫療處置應避免製造更微小的氣溶膠分子,人員於負壓隔離病房戴N95口罩與全身防護衣等,甚至連各大型考試考場應開門、開窗,藉此降低空氣傳播風險。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假設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社交距離、禁足令就無法阻止疫情蔓延,但過去半年各國經驗證實,上述防疫策略都有用,研判特定環境才會出現「類空氣傳播」感染。大同醫院院長、高醫大熱帶醫學暨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說,歐美研究均顯示保持社交距離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新冠病毒仍以飛沫或接觸傳播為主要途徑。陳時中強調,民眾應更具警覺性,國際新冠肺炎疫情仍緊繃,台灣除大眾運輸外,夜市等人潮較多地點,幾乎沒人戴口罩,「防疫變隨便,不用等到冬天,第二波就來了。」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衞證實新冠肺炎可空氣傳播 醫師提醒當心醫院這地方
世衞證實新冠肺炎可空氣傳播,國內感染科醫師多認同此觀點,也強調過去半年的防疫經驗,同樣證實目前的感染管控防疫策略是有用的,但特別提醒,留意感染者赴醫院急診造成污染可能性,除醫院要持續落實院內感染管控,民眾出入醫院務必全程戴口罩、勤洗手。以同樣可空氣傳播的麻疹為例,過去國內多次出現不自知染疫個案,自行到急診就醫,人都離開醫院了,結果病毒還活在空氣中,造成幾個小時後路過的陌生人確診,北醫感染科主任李垣樟說,確實較擔心感染者污染急診,但目前醫院發燒篩檢站分流、動線管理足以避免交叉污染。「防疫重點不在新冠病毒是否會空氣傳染,現在明明有可用感控措施,不能反而放棄不做。」李垣樟表示,國際疫情仍嚴峻,主要與仍有國家民眾不願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方法有關。不論醫護人員或一般民眾,只要帶著外科口罩,就不致於病毒橫飛。但也有感染科醫師不認為新冠病毒具空氣傳播特性,振興感染科主任李明政就是其中一人,他說,飛沫傳播的病毒大約一個人會傳染2到4人,若以空氣傳播的麻疹為例,在沒有群體抗體的情況下,可藉由空氣傳染,一傳十、十傳百。「如果空氣傳播的事實,台灣不可能只有400多例新冠肺炎確診者,應該四萬多人。」李明政說,病毒一旦可空氣傳播,傳染力就會非常強,病毒將透過氣流瀰漫、均勻分布在整個空間,甚至只是在一家餐廳吃飯,沒有接觸的陌生人也可能感染。國內清明節連假結束,曾出現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酒店女公關,她就是讓李明政確信新冠肺炎不會空氣傳播個案,當時匡列的酒店接觸者卻無人中標,李明政說,若新冠病毒真的可空氣傳播,在極密閉的酒店環境中,不可能沒有人確診。大同醫院院長、高醫大熱帶醫學暨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表示,新冠肺炎病毒顆粒大小與環境條件有關,舉例來說,如果空氣較乾,就容易形成較小的飛沫核,並在空氣中飄浮較久才會落下。如果新冠病毒如此漂浮於空氣,傳播距離較遠,可能帶來的感染影響會擴大。不過,目前歐美有許多研究顯示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類似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還是以飛沫或接觸傳播為主要途徑。因此,提醒民眾外出時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即佩戴口罩。一般外科口罩就能阻擋絕大部分的病毒。同時,也要注意勤洗手,以避免手沾染到病毒再誤觸口鼻,使病毒長驅直入。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 蘇益仁:台灣真的太慢了
口罩國家隊為台爭光,但疫苗國家隊卻有些灰頭土臉?目前國內三家廠商積極發展疫苗,但產官學界私下唱衰,包括台灣迄今仍無疫苗緊急授權命令,看不到政府的放寬「加速器」。即使明年成功量產,也可能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投注資金恐將付之一炬,全部燒光光。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全球一百多個單位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已有五家疫苗廠進入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人體試驗,其中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有望於今年秋冬問市;台灣目前在疫苗研發僅國光生技、高端、聯亞生技,依照三家業者各自預估的進程發展,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台灣的狀況真的太慢了」;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也認為,「國產疫苗進度恐落後美、英、中國大陸一年左右」;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更是悲觀,他說,「不看好台灣能在第一波疫苗戰中順利研發出疫苗」,即使順利研發,屆時可能不敵病毒變異的速度。部分官員僵化行事 扯後腿不少業者私下抱怨,食藥署目前僅頒布檢驗試劑的緊急授權命令,根本沒有疫苗製造的緊急授權命令,這讓疫苗研發已處於先天不足的劣勢,部分官員僵化行事,簡直是扯後腿,讓疫苗研發更是後天失調。蘇益仁也說,各國為了加速國內疫苗發展,臨床試驗受試人數皆放寬執行,但食藥署墨守成規,堅持現行規範,以第二期臨床試驗為例,全球規定只需一千五至兩千人,但食藥署仍要求至少三千人,「一名受試者就需耗資廿萬元,廠商負擔不起的。」聯亞生技營運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戴源宏說,看不到政府「加速器」在哪裡,第二期臨床試驗要求三千人,屆時全國恐出現「搶受試者大戰」,加上各醫院行政流程不一,溝通耗時,聯亞疫苗預計明年第一季可以力拚上市,但一想到這些繁冗程序,肯定又得往後拖延。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說,國光早已嘗試自救,早在投入研發後,第一時間就徵求與國外合作機會,增加受試者的人數,另考量無力獨自大量生產,已尋求其他可以生產疫苗的國內廠一起合作。對於衛福部擬補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業者,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補助總金額三億元費用,陳秀熙也大潑冷水,呼籲「政府不要浪費這筆補助經費了」,當務之急是要爭取在第一波疫苗戰中脫穎而出的生技業者合作,取得授權,參與量產的行列。
共
2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