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焦點.長期照護
搜尋
陳乃綾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2-05-28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照顧者你累了嗎?來看看居家照護「10大壓力徵兆」中了幾項
「我照顧的好累」、「我肩膀好痛」、「我變得不想和人有接觸……」。照顧者常常承受著許多層面的壓力,壓力可能來自於被照顧者,或是身邊的親友,甚至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因為對於照顧有一定的期待,從期待中產衍生出照顧的壓力。 建議辛苦的照顧者們,可以定期地觀照自己的壓力指數有多少?記得一個原則-「照顧別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當我們狀況良好時,照顧的品質也會比較穩定。壓力指數檢測 我們來做個小測驗,以下是壓力的十種徵兆,符合一項為一分,來看看你(照顧者)的壓力指數有多少: 1. 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一件事情做到一半,就因沒耐心而中斷了。無法專注在一件事上,想轉移壓力而去做其他事情,導致原本要做的事無法如期完成。2. 肩頸痠痛肩膀想要扛起壓力與責任,所以壓力大會造成肩膀僵硬與痠痛,需要適時地自我按摩與放鬆肩頸。3. 煩躁、憤怒有壓力時容易讓人情緒不穩定,也容易對身邊的人事物看不順眼,很想要藉由發脾氣與吶喊來宣洩壓力,無法平靜下來。 4. 退縮變得不想接觸新的人事物,減少與親友的聚會,並且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5. 焦慮對於尚未發生的事情容易感到緊張,總是擔心發生不好的事情。可能有食慾不好、胸悶、心悸、肚子不舒服的情形發生。 6. 憂鬱對事情的看法與解釋比較負面、悲觀,看不見正向的可能。覺得生活有空虛感、無意義感、無力感,以及容易哭泣,覺得自己沒用的負面批評。7. 失眠即使要睡覺了,頭腦還是在想事情,思考依舊處在「運作」的狀態,以至於沒有辦法好好地徹底休息,所以起床後,仍然覺得有疲累、頭疼、頭暈等等現象。長時期的睡眠不足,將會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8. 身心疲累覺得身體與心理都很疲累,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只想休息與睡覺。9. 身心症這是一種身心交互影響,生理、心理症狀交錯表現的疾病。壓力造成身心症常見的疾病種類從偏頭痛、氣喘、心肌梗塞、胃潰瘍……等。10. 免疫力下降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身體產生反應,例如: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常常感冒等等,而且不容易復原。 準備好了嗎?來看自己或親友得了幾分: 每一個人都該懂得適時求助 你或你的家人好友得分幾分呢?千萬別輕忽壓力所透露的警訊。 人活著就會有壓力,有壓力不是一件壞事,壓力可以讓我們產生動力,去因應外在變化;但壓力過大了,就容易有反效果,所以我們要學習與壓力「和平共處」,把它當成我們的朋友,試著看到壓力背後的原因,可以問自己為何這件事/這個人,給我怎麼的感受?為何讓我不想面對?為何讓我壓力大呢? 只要開始去面對壓力的來源,壓力就已經減少了一半,讓自己看見壓力的存在,關心與照顧自己的情緒,當然不用什麼都自己獨自承受,適時地找家人或朋友聊聊聚會,通常心情會因此好了很多,或是偶而讓自己喘口氣,請家人一起協助照顧的工作,否則自己不但會累垮,更可能因此增加了家人的負擔。 必要時,也能找專業的心理師與醫師談談,拿起電話撥打各縣市的生命線-1995,或者各縣市張老師-1980,懂得適時求助,也是一樣很重要的能力。
-
2020-06-19 橘世代.健康橘
當「照顧者」對外求援手時,記得別說出:「幫我」
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 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先生中風多年,我每天將近24小時不間斷的在他身邊照顧,變得幾乎不能出門旅行甚至是聚餐,短短兩年就瘦了10公斤,最近還出現失眠與憂鬱的現象,我的心底漸漸浮出一個聲音:『萬一哪一天自己也生病了,誰要照顧我呢?』」 在照顧的過程中,照顧者犧牲了自己從事休閒嗜好的時間、減少與朋友聚會的次數,漸漸地產生踏不出家門、走不出去的感覺,難免會產生孤單感,好像未來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照顧者無時無刻掛心著被照顧者,連自己休息的時間都要沒了,久而久之,自己身心俱疲,如果哪天自己也生病了,誰來照顧我呢?又或者,哪天被照顧者離開了,生活的重心突然被抽空,要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呢?在此建議照顧者要適時挪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大膽地請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分擔照顧的事務,請家人或他人幫忙時,盡量不說「幫我」,而改用其他詞彙代替,為的是讓聽話者覺得自己所幫助的對象是被照顧者,而不是照顧者。下面提供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希望照顧者可以試著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獲得其他人更多的協助。照顧的事務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幫忙與分擔的,如果全都落在一個人身上,一定會承受不住的。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同時,也要為自己規劃「老年生活」,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讓現在的自己有能量繼續每一天的照顧生活。「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本文摘自《愛長照》【關於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長照大小事↘↘↘】。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17年照服人生 64歲吳素琴: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