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院內感染
共找到
343
筆 文章
-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中,一名本土個案六旬婦人(案三四三),丈夫三月十七日從美國返台,但她出現疑似症狀後,第一時間未就診,反而選擇服用成藥,因症狀未改善,陸續赴診所、中醫診所及醫院,第四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丈夫採檢,釐清感染源。事實上,這名婦人的丈夫旅遊史時間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回溯採檢資格,但該批召回者名單是勾稽健保系統,需有健保就醫史,但其丈夫返國後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因此並未就醫,不在居家檢疫、檢驗行列。疾管局前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境外移入漏網之魚警示鈴聲已大,如今破洞已出現,想補上漏洞,只能提高全體醫護人員警覺。指揮中心雖已將通報定義修正為醫師高度懷疑即可送驗,不論症狀,但醫師容易輕忽非典型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三四三婦人近期無出國史,三月廿日開始咳嗽、流鼻水,服用成藥五天後,因症狀未好轉,赴A診所就醫,醫師評估為一般感冒,服用口服藥物四天後又陸續到中醫診所、B診所求診,直到發病後第十二天,因水瀉到大醫院,才被醫師懷疑通報採檢。蘇益仁表示,「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將會是破洞所在之處。」十七年前SARS造成和平醫院大型院內感染的洗衣工,當時沒有及時被確診,就是因為洗衣工僅出現腹瀉症狀,屬於非SARS典型症狀而被輕忽。他認為,隨疫情推演,疾病表象將更多樣,如腹瀉或神經感官異常等,「新冠肺炎不再只是感染科、胸腔科的事,患者會出現在各個科別。」建議將採檢對象放寬為出現不適就醫者即檢驗,才能有效掌握確診者。
-
2020-04-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榮總台大兩大龍頭同時發布 6日起沒登記不能入院探病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國內北部某醫學中心曾發生院內感染,社區中的確診個案也越來越多。台北榮總和台大醫院今同時宣布新制,4月6日起,探病必須先預約,如未預約者不得進入。疫情嚴峻,防疫優先,但兩大醫院中心重症患者多,考量若完全禁止探病,恐造成部分家庭遺憾,因此採取預約制,限制時間與人數,兼顧人情與防疫。 台北榮總表示,4月6日起,所有探病訪客均須於「預約探病APP」或網頁上完成預約程序,並經過查驗身份後才可進入病房探病。北榮自3月9日鼓勵民眾使用「預約探病APP」,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於探病時間前至中正一樓櫃台查驗身分,可至病房探病。並透過此預約App可了解當日探病人數是否已達上限,以免有些親友因未約好、同日探訪,卻因人數限制而無法進入病房,白跑一趟。北榮表示,透過電腦系統也可篩檢探病訪客TOCC資料,實施以來成效良好。因應疫情發展,將加強管理作為,自4月6日起,未事先以「預約探病APP」或網頁上完成探病預約程序的訪客,禁止進入該院。探病時間仍維持每日一次18:00-19:00,每次最多2人。至於台大,院方在新聞稿中三度強調:「未預約者不開放進入! 未預約者不開放進入!未預約者不開放進入!」院方表示,減少探病就是減少感染風險,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呼籲民眾謹記在心,以免白跑一趟。台大院方表示,探病訪客需先透過線上預約,每次只能登記「當天」或「隔天」的探病,藉此提升民眾進醫院大門的查驗速度,如有疫情發生,登記制也有助於事後防疫的追蹤。院方舉例說,如果4月6日要來探病,可於4月5日零時起上網預約,要進入院區時,必須以手機顯示預約資料,若為綠燈者,只要查驗身分證件確認為本人,則可快速通關。如果沒有預約,則不得入院。此外,台大醫院探病時間為每日上午11時30分至12時30分,僅一小時,且每位病人以2名探病者為限。•台北榮總探病登記網址:m.vghtpe.gov.tw•台大醫院探病登記網址:https://reg.ntuh.gov.tw/WebAdministration/VISITinfo/VISIT.aspx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治新冠肺炎 醫籲:輕症就要用
新冠肺炎在台昨日增三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例確診個案死亡,包括案34、案108、案170,為北部某醫學中心院內感染指標個案六旬婦人、到捷克奧地利帶旅行團的40多歲領隊、西班牙旅遊返國的六旬男性。綜歸上述個案,雖其本身身體就有健康問題或身體狀況較差,不過三者都有使用過奎寧類藥物,但病況後續未見改善而逝世,不僅讓外界好奇,目前被視為確診者救命用的奎寧類藥物,是否有那些人適用、症狀不適用?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本身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用藥,基本上風險不大,昨日三例死亡患者,可能跟本身就有慢性病、癌症,或年紀稍長、身體狀況有關。他表示,奎寧類藥物應在患者確診新冠肺炎,還是發病早期、輕症時就應使用,而非到重症時才使用。李明政說,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是常用的慢性病藥物,風險小,使用過多時可能得注意心律不整的問題,但也視患者本身心臟是否有問題而論。而昨日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應跟使用奎寧類藥物無直接關聯,可能是本身分別有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症狀以及年長有關。他說,據美、中等國近期所做相關研究,確診患者60歲以下死亡率不到1%,但70至80歲就明顯上升,尤以80歲以上有20%為最;而目前死亡與重症患者中,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癌症、菸癮者佔一定比例,其死亡率本來就會比較高,與奎寧類藥物應無直接關聯,且劑量都由專業醫師評估,現行七天治療所使用劑量並不高。另外在抗生素使用上,李明政表示,部分個案在治療後期常會合併細菌感染,因此會加入抗生素治療,不過因抗生素種類眾多,與奎寧類藥物一起併用,恐會增加心律不整的副作用,也得經醫師評估後使用。最近三天有十名有味覺與嗅覺喪失情形,是否為新冠肺炎的特徵、或和病毒變異有關?李明政則表示,以前只要是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就會出現味、嗅覺短暫異常,並不特別,只是不像發燒、咳嗽呼吸道症狀般那麼常見。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昨增3死皆用過奎寧類藥 感染科醫:建議這時候就使用
新冠肺炎在台昨日增三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例確診個案死亡,包括案34、案108、案170,為北部某醫學中心院內感染指標個案六旬婦人、到捷克奧地利帶旅行團的40多歲領隊、西班牙旅遊返國的六旬男性。綜歸上述個案,雖其本身身體就有健康問題或身體狀況較差,不過三者都有使用過奎寧類藥物,但病況後續未見改善而逝世,不僅讓外界好奇,目前被視為確診者救命用的奎寧類藥物,是否有那些人適用、症狀不適用?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本身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用藥,基本上風險不大,昨日三例死亡患者,可能跟本身就有慢性病、癌症,或年紀稍長、身體狀況有關。他表示,奎寧類藥物應在患者確診新冠肺炎,還是發病早期、輕症時就應使用,而非到重症時才使用。李明政說,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是常用的慢性病藥物,風險小,使用過多時可能得注意心律不整的問題,但也視患者本身心臟是否有問題而論。而昨日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應跟使用奎寧類藥物無直接關聯,可能是本身分別有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症狀以及年長有關。他說,據美、中等國近期所做相關研究,確診患者60歲以下死亡率不到1%,但70至80歲就明顯上升,尤以80歲以上有20%為最;而目前死亡與重症患者中,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癌症、菸癮者佔一定比例,其死亡率本來就會比較高,與奎寧類藥物應無直接關聯,且劑量都由專業醫師評估,現行七天治療所使用劑量並不高。另外在抗生素使用上,李明政表示部分個案在治療後期常會合併細菌感染,故會加入抗生素治療,不過因抗生素種類眾多,與奎寧類藥物一起併用,恐會增加心律不整的副作用,故也得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而目前確診患者中,最近三天就有十名有味覺與嗅覺喪失情形,是否為新冠肺炎的特徵、或和病毒變異有關?李明政則表示,以前只要是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就會出現味、嗅覺短暫異常,並不特別,只是不像發燒、咳嗽呼吸道症狀般那麼常見,並非新冠肺炎的唯一特徵,民眾應不必過度在意。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上淳:無法保證不發生大規模院內群聚 但確定不會再封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他無法保證台灣不會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院內群聚,唯一能確定的是,不會再出現「封院」,與十七年前SARS和平醫院感染相較,這次院內感染完全且即時掌握感染者,成功守住防線。SARS學教訓 醫院感控一流二○○三年國內爆發SARS,時任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負責人張上淳,站在前線領著醫護人員禦敵,短短幾個月瘦了十五公斤,還兩度發燒,以為染煞,自我隔離。此時,鄰近台大的和平醫院卻因一名染煞洗衣工,爆發大型院內感染。當時連疫調都還沒開始,和平醫院就突然封院,之後台大醫院也發生了院內感染,感染源為一名去過和平醫院就診的獨居老人,所幸處置妥當,雖有多名台大護理人員感染,沒有人死亡。在與SARS病毒對抗戰役中,台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學到寶貴的經驗,張上淳說,這次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能完美結案,證明我國現行防疫作為、醫院感控已達世界一流水準。全數追回採檢 院內感染未擴散二月廿九日確定爆發院內感染,三月廿一日指揮中心研判,這此院內感染事件已控制,並未社區擴散。張上淳細數這廿一天總總,衛生單位第一時間要求關閉住院病房、全數搬離住院病患,並對全數病房工作人員、病患及陪病者進行調查、隔離及擴大採檢。張上淳難掩自豪地說,凡是可能在感染期間出沒該區域的人,全數追回採檢,果真找出兩名確診者,分別是已出院的同樓層、不同病房的病人家屬及另一名同樓層、不同病房的患者。與封城不同 封院會讓照護崩盤他感嘆,和平醫院未及時掌握已染病洗衣工,導致疫情擴散,部分染病卻不自知的患者又轉院,造成疫情不斷擴大,最後導致「封院」。張上淳不諱言地說,這次新冠院內群聚,他反對封院,理由是「封院和武漢封城不一樣,會讓支撐醫院的醫護畏懼、情緒崩潰,進而造成照護崩盤。」新冠肺炎是否可能使台灣醫院封院?張上淳說,「台灣絕對不會再做出這樣的決定」,即使未來出現嚴重院內感染,屆時可能封閉整棟醫院大樓,不讓新患者入院,將住院病患全數安置指定區域採檢,撤離醫護人員隔離採檢,如同這次院內感染事件減災模式擴大版,但不會封院。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院清潔員本來就缺 疫情加速離職潮
北部某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三名護理師、一名清潔工確診後,不少醫院清潔員憂心和平醫院事件重演紛紛求去,清潔公司為讓員工安心,主管親上第一線,但徵召專責病房清潔人員時,卻無人自願,即使增加獎勵獎金,也乏人問津。「不只是現在,醫院清潔工長期缺工」,威合威務副總經理陳嬿宇說,每次區域主管反映「找不到人」時,總會拍著對方的肩告訴對方,「醫院清潔工缺額永遠都不會招滿的,死心吧!」她說,醫院清潔員須冒著較高的感染風險,但醫院卻不重視清潔人員,外包時大都採最低標,薪資每月難破基本工資兩萬三千八百元,反觀科技公司召募清潔員,薪資至少三萬兩千元,誰願意留在醫院?威合威務公司副理陳中岳說,醫院清潔員隨時都有被針扎的風險,醫護忘記把硬針套上針頭套,清潔員一抓垃圾袋就被扎到,這類意外每月都有,當然降低清潔員從業的意願。一位曾在桃園某醫院工作的女清潔工透露,該院近期有不少清潔員擔心染疫離職,甚至連該院自聘的清潔工也傳出員工離職。威合威務公司經理陳秉祥說,近期的離職潮也許難以從本來就很多人離職的清潔員中窺知一二,但許多醫院廣設新冠肺炎專責病房,需要專責的清潔員,最近想要找兩位主責清潔員,給予額外的獎勵,仍沒人自願。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你沒看到的醫院清潔員「我知道我的工作風險高,但如果沒有人做,誰做?」
「我們和所有醫護及阿中部長一樣,都在對抗疫情,但醫護被視為防疫英雄,我們卻常被懷疑會是院內感染的破口」,五十二歲的醫院清潔人員姜雪梅談到這個現象,感觸良多。她說,「距離SARS疫情已經十七年,大家仍舊不在乎我們」;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她和許多清潔人員一樣,靠著自我訓練,要求自己不會也不能成為防疫破口。初次見面,全副防護裝備的姜雪梅,取下口罩、脫下帽子時,居然頂著五分頭,她笑著摸頭說,「不好意思,最近才剪了短髮」,因為穿防護衣打掃實在太熱了。姜雪梅負責部立桃園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是距離國門最近的醫院,每當機場攔截到疑似案例,總是優先後送桃醫,也因此院方對防護要求也特別高。一月廿一日我出現首例確診個案,姜雪梅說,隔天上班時,清潔人員防護設備都已經升級,包括防護衣、腳套、N95口罩、面罩,在踏進負壓隔離病房的那一刻,被告知患者正是新冠肺炎疑似案例。她深吸一口氣走進病房,原以為內心恐懼會升溫,但面對著熟悉的房間、床架,恐懼一點點消逝,「這與本來的工作完全沒差別,為什麼要怕?」入行至今,每個月演練好幾遍防護訓練,怕是沒有意義的。每天例行的清潔工作,最讓姜雪梅無法適應的是全副武裝上陣,脫去防護裝備後全身濕透,須立刻拿吹風機吹乾濕透的頭髮和衣服。上月底,乾脆把及肩的長髮剪成五分頭。回到家,家人還以為她生病,姪女對著她全身狂噴酒精,以為她是病人;她說,「我知道我的工作風險高,但如果沒有人做,誰做?」這段期間反而要做得更好、更徹底。同樣在醫院感控區值班的小倫(化名)面對疫情直言「很害怕」,不少同事相繼離職,自己也曾萌生辭職念頭,但老闆告訴他「要讓疫情過去,要靠清潔人員的努力」,聽到這句話,他第一次為自己的職業感到驕傲。承攬醫院清潔勞務的威合威務公司副理陳中岳,也有同樣感嘆。武漢第一批包機返台,機場醫護人員辛苦執勤,指揮官陳時中看著旅客走進醫院後才安心離開,場面感人;而在院內一隅,穿著防護裝備、清掃旅客走過每個角落的清潔員,卻無人聞問。那天他站在員工後方,拍下清潔員孤獨清掃的背影,內心百感交集。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清潔工絕對不是破口」她為前進負壓病房剪掉及肩長髮
「我們和所有醫護及阿中部長一樣,都在對抗疫情,但醫護被視為防疫英雄,我們卻常被懷疑會是院內感染的破口」 ,五十二歲的醫院清潔人員姜雪梅談到這個現象,感觸良多。她說,「距離SARS疫情已十七年,大家仍舊不在乎我們」;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她和許多清潔人員一樣,靠著自我訓練,要求自己不會也不能成為防疫破口。初次見面,全副防護裝備的姜雪梅,取下口罩、脫下帽子時,居然頂著五分頭,她笑著摸頭說,「不好意思,最近才剪了短髮」,因為穿防護衣打掃實在太熱了。姜雪梅負責部立桃園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是距離國門最近的醫院,每當機場攔截到疑似案例,總是優先後送桃醫,也因此院方對防護要求也特別高。一月廿一日我出現首例確診個案,姜雪梅說,隔天上班時,清潔人員防護設備都已升級,防護衣、腳套、N九十五口罩、面罩,在踏進負壓隔離病房的那一刻,被告知患者正是新冠肺炎疑似案例。她深吸一口氣走進病房,原以為內心恐懼會升溫,但面對著熟悉的房間、床架,恐懼一點點消逝,「這與本來的工作完全沒差別,為什麼要怕?」入行至今,每個月演練好幾遍防護訓練,怕是沒有意義的。每天例行的清潔工作,最讓姜雪梅無法適應的是全副武裝上陣,脫去防護裝備後全身濕透,須立刻拿吹風機吹乾濕透的頭髮和衣服。上月底,乾脆把及肩的長髮剪成五分頭。回到家,家人還以為她生病,姪女對著她全身狂噴酒精,以為她是病人;她說,「我知道我的工作風險高,但如果沒有人作誰作?」這段期間反而要作得更好、更徹底。同樣在醫院感控區值班的小倫(化名)面對疫情時,直言「很害怕」,不少同事相繼離職,自己也曾謀生辭職念頭,但老闆告訴他「要讓疫情過去,須要靠清潔人員的努力」,聽到這句話,他第一次為自己職業感到驕傲。承攬醫院清潔勞務的威合威務公司副理陳中岳,也有同樣感嘆。武漢第一批包機返台,機場醫護人員辛苦執勤,指揮官陳時中看著旅客走進醫院後才安心離開,場面感人;而在院內一隅,穿著防護裝備、清掃旅客走過每個角落的清潔員,卻無人聞問。那天他站在員工後方,拍下清潔員孤獨清掃的背影,內心百感交集。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走過死蔭幽谷活下來 他揭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哪些事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說,在新冠肺炎防疫上,台灣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黑雲總是鑲金邊」,台灣曾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台灣知道怎麼走過來,也願意幫助大家。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經驗,受到多個國家肯定。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副總統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防疫工作是從慘痛經驗學習,特別是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當時台灣沒有準備好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都相當缺乏。2003年發生SARS,台灣受創嚴重,陳建仁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帶領台灣抗疫。他說,SARS之後,政府發現台灣防疫工作需要全面改變,所以,這次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陳副總統說,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幾件重要工作,包括加強防疫組織架構,修改當時的衛生署組織法,增加長照處,對老年人照護機關有比較好的管理,並設置國際合作組,強化收集相關國際疫情,公開透明交換。他說,其次是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讓人員任用更有彈性,除了公務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都可任用,並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此外,成立國家健康指揮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架構,向民眾說明疫情。陳副總統表示,台灣建立傳染病的醫療體系,有應變醫院,而且知道什麼樣的疾病應該怎麼做;除了組織架構面,另外很重要的是法制面,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對於民眾不遵守防疫規定、散布假消息、防疫物資徵收等等都有規定。他提到,人員的訓練更重要,包括建立醫院院內感染管控系統、傳染病的通報體系;這些系統建立起來,台灣在SARS之後碰到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包括這次的新冠肺炎都不斷地在訓練、精進、改進傳染病防疫體系;物資方面,包括需要有足夠口罩儲備、防護衣等。陳副總統說,台灣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防治任何新興傳染病,很重要的部分是國際疫情收集,但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在國際疫情收集上有捉襟見肘的情況,雖然台灣和理念相同國家有很多公開合作,可以從那邊得到相關資料,但還是要再積極加強。他指出,這也是為何台灣需要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除了能夠促進全球的健康衛生、對傳染病防治有所貢獻以外,台灣也可得到第一手病毒資料,讓防疫做得更好。陳副總統強調,防疫無國界,需要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台灣一直希望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與各國一起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台灣從嚴峻挑戰、痛苦教訓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最近不少國家一直在講為什麼台灣有些東西值得學習效法,「黑雲總是鑲金邊,我們曾經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走過來,我們也願意幫助大家。」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高志文:阻擴散 守住醫院是關鍵
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堪稱武漢第二,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全衛學程助理教授高志文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文章指出,武漢及義大利北部封城時均未做好配套措施,恐是導致醫護人員感染,造成醫療失控的關鍵原因。武漢、義大利嚴峻 因公衛系統不足高志文表示,在這波疫情中,守住醫院絕對是關鍵。以武漢為例,宣布封城後,火神山醫院尚未興建完成,民眾得知封城後過度恐慌,大病小病都衝至醫院,面對大量患者,醫院無法負荷,醫護人員無法做好感控,結果癱瘓醫院,引發嚴重院內感染。而義大利醫護人員新冠肺炎感染率占總感染數百分之八點二,逾兩千多人,很可能也是醫院爆發大規模感染所引起,主因為準備不充分的公共衛生和保健系統缺失,碰到史無前例的疫情爆發,使醫護人員長期短缺的問題迅速顯現。高志文說,醫院一旦感染控制失敗,可預期看到疫情嚴峻的放大效應,進而可能變成許多小規模的傳染病「震央」。只有做好院內感染控制,診所、療養院和其他醫療機構才會是抵抗新冠肺炎的前線主戰場。未來二周 我須觀察社區傳播可能性高志文指出,台灣與義大利的疫情發展截然不同,義大利為確診患者瞬間爆量,台灣則是逐漸升溫,未來二周台灣若能持續維持確診趨勢「慢火溫燒」,同步降低讓醫療體系過荷的機率,就算是守住了,但仍需持續觀察社區傳播的可能性。最近指揮中心宣布,新冠肺炎疑似輕症患者,如符合特定條件,一採後可居家隔離。高志文說,我新冠肺炎患者約八成屬於輕症,若疑似個案都住進負壓隔離病房,面對社區傳播的那一天,恐讓醫療體系無法負荷。高志文建議,負壓隔離病房應優先讓給重症患者,疑似輕症可直接居家隔離,甚至確診輕症患者在評估後,也可採居家隔離,並運用支持性療法給藥,嚴格控管行動,避免任何趴趴走的可能性。民眾應提升防疫標準 才能趨吉避凶一般民眾則應逐漸提升防疫標準,戴口罩、勤洗手,平時與人交談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才有辦法趨吉避凶。近期國人陸續出現囤貨等現象,高志文指出,目前能做的防範措施都做了,即使尚未出現社區傳播,但人民的心理恐慌已升級到社區傳播等級,顯示疫情已對社會產生衝擊,政府應關注民眾心理,也需守護心理健康。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1. 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2. 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3. 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5. 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3-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醫大評武漢、義大利 關鍵在封城恐慌沒守住醫院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全衛學程助理教授高志文,近期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一篇編輯通訊,指出武漢以及義大利北部未配套封城,恐是導致數千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原因之一。編輯通訊係指針對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文章回覆評論。高志文表示,在這一波疫情中,守住醫院絕對是關鍵;觀察各國面對疫情的措施,其中武漢以及義大利北部,面對疫情爆發時,馬上決定強制封城,卻未做好配套措施,引發民眾巨大的心理恐慌。以武漢為例,宣布封城後,火神山醫院尚未興建完成,民眾得知封城訊息後過度恐慌,擔心自己得病,無論是大病小病都衝醫院,原本就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院,面對大量的患者,完全無法負荷,也讓醫護人員沒辦法徹底做好感控,最後就是癱瘓醫院,引發嚴重院內感染。高志文說,醫院本是治療病人的地方,一旦感染控制失敗,可預期看到疫情嚴峻的放大效應,進而可能變成許多小規模的傳染病「震央」。他強調,只有做好院內感染控制,診所,療養院和其他醫療機構,才會是抵抗新冠肺炎或任何未來新興傳染病爆發的真正前線戰場。高志文表示,當年在SARS期間,僅是住院醫師的醫師們,現在都已經是各醫院的資深醫師,面對此次疫情都知道可能會有多嚴重,雖然新冠肺炎正於全球大流行,但是民眾千萬別過度恐慌,有症狀一定要就醫,就怕沒有就醫躲了起來,反而讓感染者愈來愈多。他說,台灣經歷SARS後,在這次的疫情中堅守醫院,他認為當年SARS在和平醫院封院,造成院內爆發以前,台灣也守得非常好,他相信這一次台灣會記取教訓,避免類似的情形再次發生,另外也透過這次的編輯通訊,提醒全球守住醫院絕對是這次防疫的一大重點。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周建存:請重視醫護勞動條件
生命轉折,往往瞬間巨變,防不勝防,但事後思索仍有蛛絲馬跡可循。曾罹患SARS的周建存,十七年前是馬偕醫院急診科住院醫師,每日工時達十二小時,輪值大夜班無法睡覺,面對患者生死,情緒長期緊繃。當時年僅廿三歲的他為少數醫界感染者之一,自己分析,應與工作壓力與伴隨而來的免疫力低下有關。二○○三年三月,台灣爆發SARS疫情,醫療體系首當其衝,台北和平醫院、仁濟醫院、關渡醫院、陽明醫院、台大醫院,以及高雄長庚陸續爆發院內感染,所有醫事人員戒慎恐懼。當年罹患SARS 以為會沒命當年五月某天晚上,一名非典型症狀患者到馬偕急診科就醫,院內人來人往,周建存說,記不清與此人如何接觸、接觸多久,或許只是匆匆問過幾句話。半小時後,這名患者胸部X光影像顯示肺部大片浸潤病變,醫護人員這才驚覺「糟了」。數天後,周建存感到全身倦怠無力且高燒,以患者身分回馬偕就醫時,才知除了自己,另兩名護理師與一名批價人員確診感染SARS,而四人都在該名超級傳播者入院當天值班。周建存一度認為自己可能沒命,打電話回家時,才說上幾句,父母在話筒的另一頭哭了。他內心充滿愧疚,想著父母拉拔自己長大當醫師,卻沒能照顧好自己,接著信心喊話「對父母要有責任,不能這麼快死」。借鏡過去經驗 提升醫護免疫力周建存住進加護病房中的負壓隔離室,醫院提供最高等級治療,以氧氣緩解呼吸困難、以高劑量抗生素抑制肺部發炎、高劑量類固醇壓制免疫風暴等。大量使用類固醇,在短短三周內臉部浮腫,認不得鏡中的自己,尖臉變圓臉,嚴重中心性肥胖,手腳肌肉萎縮,連爬樓梯都變成難事。最終,在父母盼望、朋友鼓勵、牧師早晚禱告,以及自己努力下,熬過難關,重獲新生。十七年後的今天,又一波新興流行病—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借鏡過去,周建存呼籲,醫院應更重視醫護人員勞動條件,下修連續上班總時數、減少輪班,且讓日班人力固定上日班、晚班人力固定上晚班,唯有醫護人員生理時鐘穩定,免疫力不降低,才能減少院內感染機率。廣設社區篩檢站 放寬遠距問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隨著國際頻繁交流,反撲回台,出現第二波攻擊。周建存認為,許多輕症患者以為自己只是小感冒,而至基層診所就醫,恐釀成大災難,爆發社區感染;目前指揮中心廣設社區篩檢站,應該廣為宣傳,讓高風險者直接赴特定篩檢院所就診,未來如果疫情擴大,適時放寬遠距醫療條件,藉由視訊問診,降低院內傳染風險。周建存說,以前個性較衝,認為門診工作步調慢,在急診第一線救治病人才有成就感,卻忽視身體負荷。歷劫歸來後,放慢生命步調,固定游泳與健身,好好經營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關係。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籲避用電扇、清淨機防飛沫濺更遠
避免基層診所發生院內感染,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針對診所常見治療行為,給予防護裝備建議,如使用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無須配戴到N95口罩,診所若無採檢能力可將患者轉至167家社區採檢院所,另指引也提到,因應新冠肺炎診間內避免使用電扇。依照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其內涵有八大原則,分別為病人分流看診、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執行常規醫療照顧感控建議、個人防護裝備建議、手部衛生、儀器設備、環境清消、接觸者匡列原則等。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診所的病人分流看診建議,與平時診所看診方式並無太大差異,最大的差異應是診所入口處需要先做初步篩檢,包含患者主訴的症狀、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等資料。石崇良表示,一旦民眾符合通報條件,診所應立即啟動分流,優先轉診至日前公布的167家社區採檢院所,等待轉診的過程中,疑似個案應配戴好口罩,安置於獨立診間內;該獨立診間需事前規畫且具通風良好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使用時房門應關閉。石崇良表示,不過,等候時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設置的重點不在通風良好,而是落實疑似患者戴好口罩,避免與他人接觸。・電風扇恐讓飛沫濺更遠 計程車防疫免刻意開窗他說,此次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已知有飛沫傳染,因此在感控的防疫策略上,建議診所內不要設有會造成空氣氣流的設備,包含像是電風扇、空氣清淨機等,當患者打噴嚏或是咳嗽時,飛沫至少能傳遞2公尺的距離,若是診所內設有可使空氣氣流的設備,都會讓飛沫傳遞得更遠。同時,他也提及,近期計程車載客時會刻意開窗防疫,實際上恐會造成反效果,一旦乘客沒戴口罩或是戴了口罩,飛沫從口罩竄出,加上風一吹,反而會增加飛沫噴濺的距離,建議計程車在防疫上仍採一般的防護措施,保持距離、戴口罩即可。・有發燒、呼吸道不適症狀 牙科可延後患者療程石崇良表示,基層診所的科別眾多,其中開業牙醫占大多數,牙科治療上會與患者近距離接觸,且會產生飛沫氣霧,若是求診患者,有發燒或是呼吸道症狀,牙科醫師可以評估是否延後療程;如果有症狀的患者,有牙科急迫需求,盡量要減少使用洗牙機、快速磨牙機等。而牙科診所的防護裝備也比一般科別的建議還高,若是要使用高速器械處置,得戴上N95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等。其餘的環境清理消毒方式,都是每天至少一次,包含電腦鍵盤、滑鼠等,環境若是有明顯遭到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應立即清理,石崇良說,這類的感控方式,都是診所平時的工作,並無太大的不同之處,指引提供給診所最大的參考部分是在防護設備。・防護設備沒到位 診所直接取消治療項目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光是單獨診間或是空出檢查室,很多診所就可能做不到,恐怕很多診所會讓疑似患者在診所外等候就醫。依照指引內容,耳鼻喉科常使用的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林應然說,目前外科口罩充足、面罩充足,但是防護衣診所幾乎沒有被配置到,加上一旦有咳嗽症狀的患者使用蒸氣機,患者一旦在蒸氣的過程中,不小心咳嗽,唾液就可能噴進蒸氣機中,再散布到整個診間。林應然說,診所不像是醫院,配有專屬的清潔團隊,一旦有患者不小心咳進蒸氣機中,診所恐怕要停10幾分鐘做完清潔消毒才能看下一位患者,勞師動眾,因此,多數診所都已經停止提供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的服務。至於診間內是否有電風扇或其他易使空氣流動的儀器,林應然說,夏天比較容易會使用電風扇,但現階段沒有太多診所會使用。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型冠狀病毒」小知識 專家告訴你
冠狀病毒在1960年代就被發現,當中有兩型可以引起人類的上呼吸道感染(Human Coronavirus 229E和Human Coronavirus OC43) ,歷來文獻上發表的死亡率都很低,極少導致嚴重的病情。但在2003年爆發的SARS-CoV(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感染,這個冠狀病毒與之前的病毒不一樣,容易引起肺炎,且死亡率大約在10%左右。全世界第一個SARS病例發生在2002年11月中國廣東,然而在一開始並未引起全球的大流行,直到2003年2月,一名來自中國廣東已罹患SARS的個案將SARS傳染給其它12名在旅館與他接觸的人,之後這個冠狀病毒就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傳播至許多國家,包括台灣。最後台灣總共有346個感染個案,37個死亡案例。在全球的努力之下,這一波大流行才在2003年7月宣告結束。然而,另一個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在2012年又被發現,這一次發生地點是在中東國家,發現的過程和SARS很像,先有病人得到嚴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後來才發現是由一個新型的冠狀病毒引起(MERS-Co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WHO也在2012年9月發佈全球警訊,這個病毒到目前為止全球有超過2,000例的個案。MERS的源頭來自於蝙蝠,中間透過駱駝傳播到接觸的人類身上,它的致死率比SARS還要高(超過30%),而且和SARS相同的是也可以在院內傳播,導致其他病人與醫護人員的感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韓國某家醫院只是因為一個從中東回來的病人帶有MERS病毒,後來傳播給超過100個個案。因此,台灣疾病管制署一直要求醫療同仁要針對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及群聚史(Cluster)做詳細的詢問,並做好院內感染的監控與防治。在台灣的大小醫院都還在針對著MERS做定期演習的時候,2019年12月在中國就開始流傳著武漢有不明原因肺炎在流行,原本都只是網路上的流言蜚語,傳聞中國有海鮮市場流出的SARS病毒,結果在2020年1月個案數大量增加,中國官方在1月9日公開確認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12日將此病毒命名為2019 novel Coronavirus,1月13日泰國就發現有境外移入個案,台灣也在1月21日發現第一例境外移入個案,全球個案快速累積,中國許多城市也陸續封城,許多國家也開始禁制中國人民的入境,到2月9日的統計數字全球有超過三萬七千例的確定個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八百人,這些數字都已經超越當年SARS的紀錄。武漢冠狀病毒徵狀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基因比對的結果高度懷疑2019 novel corona virus是來自蝙蝠的病毒,這個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2到14天,死亡率約在2-2.5%,感染這個病毒後的主要徵狀為發燒、咳嗽、肌肉痠痛和呼吸困難,和SARS不同的是,得到SARS的病人超過99%都會發燒,而且發燒後才有傳染性,但是得到2019 n-CoV的病人約只有80%會發燒,而且這個病毒在病人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就會傳播。因此,專家們預期這個病毒並不像SARS容易被控制,還好是2019 n-CoV的嚴重度與死亡率也低於SARS。要確認是否得到2019 n-CoV的感染需利用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來偵測呼吸道是否有病毒的存在,從一開始只有疾病管制署提供相關的檢驗,到2月已經有超過10家以上的醫療院所可以執行這個檢查。冠狀病毒的感染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需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和醫院提供的支持療法來對抗這個病毒。讓人振奮的是,有好幾個國家在成功培養病毒之後,發現有好幾個成分都可以在體外測試有效地抑制病毒,包括:Lopinavir/ritonavir、 Remdesivir、Chloroquine等,也有少數的病例報告展現這些藥物的治療效果,目前關於這些藥物是否能真正減少病人死亡的研究已在進行中。應多洗手和在人口密集區域配戴外科口罩隔離疑似/確診的病人、完整的防護、多洗手,確實的清潔消毒是控制所有傳染疾病的標準做法。冠狀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或是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而得到感染。因此,在沒有特別的風險狀況下,多洗手和在人口密集區域配戴外科口罩是預防的最好方法。在沒有社區感染之前,有臨床症狀與旅遊史(Travel)的病人,會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肺炎。一旦符合通報定義,會將病人安置於單人負壓隔離病室,若無負壓隔離病室則安置於有衛浴設備的單人病室。照護人員的防護標準為長袖防水的隔離衣、非無菌的外科手套、N95口罩以及護目鏡或面罩。如果發生社區感染後,旅遊史的參考價值就沒有那麼高,這時反而接觸史與群聚現象更為重要。只要有群聚現象,不管是在家庭內、工作場所或是醫院內,就要小心有可能有傳染性疾病發生。在中國的流行還沒被控制之前,最好避免前往中國。最近曾至中國旅遊的民眾,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公衛人員進行後續檢查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自人類有歷史以來,疫病的發生就從來沒有中斷,人類也從來沒有被那個疫病給擊垮。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傳染病的偵測與瞭解與有大幅的進步。當年SARS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確定致病原,這次的2019 n-CoV在短時間內就確定了病毒,也有了治療的方向。但是面對所有的傳染病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的好習慣仍然是最重要的。此外,生病的人少去公眾場所,公共衛生觀念的提升,疫情的透明與民眾的配合也都是這次武漢冠狀病毒能否順利控制的關鍵。如果這個病毒真的進入社區,那麼疫苗的施打也許才有機會完全地減少這個病毒造成的傷害。
-
2020-03-16 新聞.私房新聞
抗疫卻為搶功撕破臉?一篇論文揭開白色巨塔番外篇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對全球威脅,更勝於恐怖主義,所幸我國預防成效卓著,被喻為「防疫績優生」,政府及醫界贏得美譽,但這場防疫作戰,卻有如一把照妖鏡,撕破了白色巨塔的假面具,部分醫師自私邀功之行徑,完全現形,跟一般人沒兩樣。「難道醫師命有貴賤?」北部某醫學中心年輕內科住院醫師抱怨,氣管內管置放術(插管)看似簡單,但有些病人因結構異常,不易插管,必須執行「內視鏡導引插管」,而這是麻醉科專長項目。平常時候,內外科醫師如遇到插管困難的病患,須尋求麻醉科醫師協助,但接到電話時,對方總是語帶奚落地問「為什麼病人要插管?」、「你們試過了嗎?」、「有打鎮靜藥物嗎?」,聽了令人很受傷。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國內已有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為了減少插管時可能引發的感染,各家醫院均要求所有疑似個案如需插管,均需接受「內視鏡導引插管」,減少醫師暴露病患口鼻分泌物的感染風險。該醫師說,原本麻醉科對於這項技術引以為傲,不太願意教人,現在卻異常大方,願意釋放技術,日前在院方高層會議上,要求所有內外科住院醫師,值班時須前往麻醉科學習「內視鏡導引插管」,且需成功完成十例,在學習單上逐一蓋章,才算及格。該名住院醫師以「時窮節乃現」來形容院內麻醉醫師的改變,他感慨地說,「一樣是醫師,一樣領有中華民國的醫師執照,為何武漢肺炎來了,跑得比誰都快?內外科醫師的生命,難道就比麻醉科還賤嗎?」另一個搶功案例更是血淋淋,令人見識到部分醫師爭功諉過的超高手段,比起古時宮廷鬥爭,毫不遜色。內外科不合 折損大將英國新英格蘭期刊在今年2月刊登了中部某醫學中心的一篇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研究報告,這是該院近一二十年來最大的榮耀,卻也因這項殊榮,讓長久以來,內外科不合窘境浮上檯面,更折損了一名感染科主任。該醫院收治了台灣第一名確定個案,患者之後住進加護病房,由感染科醫師接手治療,沒想到,病人還在治療中,急診部醫師即擅自查閱病患資料,突襲式地向知名醫學期刊投稿,順利刊登,該研究論文五名掛名作者均無內科系醫師。為此,感染科主任發表一封公開信,文中指出,在研究文章刊登後,他受盡質疑,認為感染科沒有照顧病患,而是由急診科細心照顧。特此向師長報告,感染科兢兢業業,克盡職責,沒有丟各位師長的臉。「個人聲譽事小,感染科聲譽事大,特此向各位師長前輩報告。他請辭感染科暨感控中心主任,不過並非臨陣脫逃之人,雖無主管職,仍會堅守崗位,盡一位臨床感染科醫師該盡的責任。」不過,急診醫師也有話要說,隨即發表宣言,強調急診醫師的功勞不容抹煞,第一線接觸病人,發覺當中隱藏嚴重度,並且通報,怎麼可以說都沒接觸過病人。第一作者,親自著裝,進入負壓拜訪病人,聊天和詢問狀態,並取得口頭同意,有訪客登記本可查。另外,宣言還提及「只不過是Letter to editor,又不是casereport或original,搞到天要塌下來,何苦」;另批感染科想發表論文,說一聲即可,何必限制別人投稿的自由。況且過一陣子,案例太多,這個文章,SCI可能也登不上吧 。」搶發臨床研究 惹心結急診醫師搶在感染科醫師前,撰述並發表該項百年難得一見的臨床研究,雖無不可,但依照醫界倫理來看,理應事先告知對方,而五名撰文作者均無感染科醫師,「整碗捧走」,確實令感染科醫師嚥不下這口怨氣。一篇論文,讓該院急診與感染科之間樑子結大了,如何收尾呢?為了院內氣氛和諧,感染科醫師雖自認飽受委屈,也只能忍下來,繼續做好防疫工作,而博得好名聲的急診醫師態度也收斂許多,只是這場內外科醫師之間的名利爭奪戰,將成為我國防疫史的小插曲。
-
2020-03-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台商不敢進醫院? 專家告訴你為何醫院絕不能失守
第二班武漢包機返台,有人到了機場卻拒絕檢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推測,這些人害怕萬一有症狀,被強制送到當地醫院,原本沒病也變成有病。確實,武漢就是因為醫院失守,才走向封城。要避免台灣變成第二個武漢或鑽石公主號,「強化醫院動線管制」是非做不可的事。這其中的道理,抗煞老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顏慕庸日前一場視訊演講中,分析美國對抗黑死病和台灣抗煞成功的經驗,說得清楚明白。1918年流感奪命大流行,美國疫情發生於某軍營,政府派了公衛團隊來管理,隔離確診並做接觸者追蹤隔離,但四天後19人生病,隔天又87人感染,兩天後病例數就來到600人。顏慕庸表示,這就是鑽石公主號的翻版,不論怎麼採檢隔離,疫情就是不斷在裡面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1918流感還在潛伏期裡就有傳染力,尚未被隔離者仍然繼續傳播疾病,新冠肺炎也有這空窗期,SARS則是發燒才有傳染力,沒有空窗期。2019年的中國武漢又發生了什麼事?顏慕庸表示,中國在1月中旬發生1傳14人的院內感染,還有80名醫護人員群聚,這些事發生大約過兩周,武漢就宣布封城。如果將中國案例分佈每隔十天做一次人數色塊圖,可發現病例數從一、兩周內,從一間醫院蔓延成一整個社區的淪陷。顏慕庸說,台灣圍堵期作得很好,不能一般而論,但通常一間醫院爆發群聚,是代表整個社區的傳播已經飽和,是社區在一兩周內將病例大爆發的警訊。顏慕庸分析,武漢的疫情一開始在市場,接著到家庭,然後是社區。當社區病例越來越多,重症慢慢多起來,也造訪了醫院,病毒便傳進醫院。醫院有警覺,趕快穿好防護、隔離病人,但因為病毒已透過飛沫廣泛存在環境的媒介,病人和陪病者大增之下,醫院還是守不住,院內感染又回到社區。醫院和社區的疫情就這樣互相加持、快速擴大,變成了一個超級漩渦,即便封城,也來不及阻止病毒流向其他國家。顏慕庸指出,從市場到社區到醫院,又從醫院回到社區,其中醫院,就是轉動這個社區群聚疫情結構的軸心,「如果我們能保護住醫院,就有助於抑制疫情。」該如何守住醫院?台灣已經從抗煞成功的經驗,學習到最重要的就是醫院要做好「動線管制」。顏慕庸說明,動線管制要從醫院急診的門外開始分流,有症狀的人走專門的動線進入隔離病房;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的人,走另一條動線進緩衝區的檢疫病房,檢疫病房就是防堵空窗期發生傳染的關鍵。另外,醫護人員照顧過隔離病房,回程不經過檢疫病房,而且每經過一個節點,都要確實洗手除污,確保病毒不會跨區移動。除了急診,大門也很重要。顏慕庸表示,大門口有很多無症狀,或是旅遊、接觸、職業、群聚史(TOCC)不明的人,因此門口也是動線管制重點。除了發燒篩檢,也要在門口要守住TOCC的詢問,要求民眾戴上口罩並且消毒雙手,把飛沫傳播和環境媒介傳播的可能性都去除。顏慕庸說,隨著疫情發展,入侵醫院是可預期的結果,絕對不能苛責,只要做好該做的。目前首選的作法是擴大實施檢疫病房,底線則是要落實動線管制,並且在醫院內盡量廣設乾洗手,方便大家接觸環境物件後可以隨時洗手,固定照護團隊及區塊,避免人員頻繁輪替或跨單位服務。顏慕庸呼籲,現在必須盡全力把最難的醫院這關守好。確實阻斷社區、醫院、社區的惡性傳播鍊,守住醫院就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勝關鍵。
-
2020-03-11 癌症.抗癌新知
新冠疫情增怕就醫 五撇步讓癌友安心就診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尚未趨緩,台灣包含今日新增的2名個案,也累積至47名個案,更出現家庭群聚與院內感染,各醫院除入院措施更趨嚴格外,也使部分癌友因為擔心受感染而不敢就醫。國民健康署表示,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療才是疾病的真正殺手,癌友切勿因怕感染疑慮而不到醫院就醫或回診;國健署提出「安心就診五撇步」,包含選認證醫院、出入戴口罩、落實勤洗手、緊急要就醫、停留要縮短,並提供60家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讓癌友安心就醫。在選認證醫院方面,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為提供癌友高品質癌症診治服務、及就醫選擇參考,國健署於2005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辦理認證研究計畫,並自2008年實施癌症診療品質認證至今。藉由國衛院專家群實地走訪醫院,對院內醫療品質、癌症設備、人員專業知識等,做嚴格把關機制,來提升國內癌症預防及診治服務的品質,讓癌友不會在抗癌的路上迷失方向。林莉茹說,台灣今年共有60家醫院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 ,藉由認證醫院及醫護團隊共同努力,我國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從2004至2008年認證前的50%,提升2012至2016的57%,這些醫院的癌症治療品質,值得民眾信賴。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滄梧表示,該認證計畫並不限醫學中心,參與醫院資格為每年新診斷癌症人數超過500人以上的醫院,其基準面向包含醫院本身投入癌症品質提升、癌症登記情形、對病患建立治療計畫書、建立臨床診療指引、成立多專科醫師團隊及整合式照護門診,並依據實證醫學決定患者的診療方式,使治療策略更完整,提升癌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出入戴口罩部分,林莉茹說,有特殊醫療需要的病患,自2月11日起進行化療或放療的癌友,可於每日就醫治療時,向醫院指定部門登記取得一片醫用口罩,並依正確戴口罩四步驟配戴;落實勤洗手,則是呼籲癌友進出醫院需全程戴口罩,更要正確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落實良好衛生習慣。緊急要就醫,則是當癌友出現發燒、呼吸困難、腹痛等症狀時,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狀況,應遵照醫療人員指示立即就醫。停留要縮短,則是癌友就診後,請據醫院指示儘快完成檢查、治療或取藥,立即離開醫院,避免過多的人群接觸,減少自身和他人暴露感染的風險。國健署表示,最新認證醫院名單已公布於國民健康署網站,歡迎民眾參考。
-
2020-03-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升級 北榮推預約探病APP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防範院內感染,北榮宣布昨天開始調整訪客探病規定,一般病房探視時間由每日兩次縮減為每日一次,且每床限一名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訪客限兩人。今天北榮針對探病推出「預約探病APP」,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於探病時間前至中正一樓櫃台查驗身份,即可至病房探病。北榮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表示,由於北榮防疫升級後每日僅限探病一次、每床限兩人,且進入病房前須過「過三關」,除需量體溫、戴口罩外,還要填寫健康聲明書暨旅遊史,最後則到中正一樓櫃台插健保卡查驗身分,確認是否曾到過疫區,才可至病房探病。若使用預約APP則可大幅減少資聊填寫時間,直接進行身分查驗,快速通關。李偉強說,有些親友因事先並未約好、同日探訪,卻因人數限制而無法進入病房,透過此預約方式可以了解當日探病人數是否已達上限,且病患本人也可設定「謝絕探病」,則無法進行預約,避免白跑一趟。而疫情結束後不排除繼續沿用探病預約制,以改善國內的探病文化。北榮陪、探病規定為,一般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每床限一人;急診陪病限一人;訪客則是每名住院病人限兩名,加護病房限於上午11時至12時探病、一般病房限於下午6時至7時探病(下午5時開始查驗登記),若有泰國、新加坡、日本、大陸、香港、澳門、南韓、伊朗、義大利旅遊史皆不可至醫院探病。預約方式可透過網站(m.vghtpe.gov.tw)或北榮APP探病預約功能操作。
-
2020-03-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最容易被忽略的致病機轉 阻止新冠肺炎關鍵是「它」
口罩越來越好買,邊境越鎖越嚴,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能否逃過日韓義等國病例急速飆升的命運?關鍵就在於「環境媒介傳播」。民眾和醫療人員一定要牢記並落實「碰觸環境物件後要洗手」,才能阻絕導致病例爆發的環媒傳播路徑。抗煞老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顏慕庸日前一場視訊演講中,有精彩的分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3月5日公布一段演講影音,由顏慕庸主講「因應新型冠狀病毒之醫院動線管制」。顏慕庸表示,一個咳嗽的人,比較大顆的飛沫其實馬上就掉在地上了,但中等大小的飛沫可以漂一到兩公尺遠,這些飛沫掉落時如果座落在某些環境中的無生物物質,就會促成所謂的環媒傳播(formite transmission)。顏慕庸表示,2013年亞利桑納大學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在咳嗽,在半天之內,辦公室的環境和人就有50%沾上病毒,其中又以門把、咖啡杯、影印機、廁所、水龍頭等人們共同接觸的地方最多,可以想見,如果人手接觸後,就可能促成疫病傳播。顏慕庸說,環媒傳播是隱形的、最容易被忽略的致病機轉。當環媒傳播出現,常會伴隨著下列誤解,例如誤以為有超級傳播者,但實情是「誰不洗手,誰就是超級傳播者。」環媒傳播也常導致疫情調查追接觸者時出現斷點、人們責怪醫護人員訓練不足,或懷疑有廣泛性的空氣傳播。這些討論在台灣都已經出現,其實世衛探訪中國後尚未發現有空氣傳播之實證, 而環媒傳播則隨著疫情擴大各國研究陸續出爐。顏慕庸以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的MERS為例,當時台灣投稿期刊指出,根據SARS經驗,當人們不洗手或洗手不確實,只要留下1%到0.1%的漏洞,新興傳染病的傳播都鑽得過去。韓國於一年後發表的研究,對當時一起高達70人的嚴重院內感染進行詳盡調查後指出,指標個案是可行走的肺炎病人,輕微腹瀉且頻繁跑廁所,病毒可能因此分佈廁所環境、床間隔帘,人們因觸摸到病毒而感染。顏慕庸說,現代人生活中的觸控式面板非常多,觸碰機會大增,這次又遇到了無症狀就能傳染、傳染力又強的新冠肺炎病毒,洗手時機要有「強化版」。過去宣導洗手六個時機是吃東西前、擤鼻涕後、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完廁所後、外出回家後,現在應改成「觸碰過環境就要洗手」。顏慕庸建議,現在防疫慢慢從圍堵進入減災,社區裡應廣泛設置更多乾洗手點。而醫院是疫情防守的最前線,民眾進醫院大門時應主動以酒精噴消雙手,避免污染醫院環境,出醫院後也要洗手,避免把環境媒介傳播帶回家。
-
2020-03-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治癒美首例醫師:武漢肺炎輕症可在家康復
成功治癒美國第一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的醫師狄亞士(Dr. GeorgeDiaz)表示,「多數感染武漢肺炎的人會是輕症,不需要到大醫院,也無需住院」。「對於低風險的人,沒有必要在這個時間點做什麼事,而是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待在家。」狄亞士8日在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美國新聞總部」(America’s News HQ)節目上作上述表示。狄亞士治療過美國首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一名住在西雅圖35歲單身男子,於去年11月旅行武漢,今年1月15日返美,正好是美國3大機場實施對武漢直航班機旅客篩檢的前兩天;1月19日男子住進當地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Providence Regional MedicalCenter),成為美國第一例感染武漢肺炎病患。他的病情好轉後出院,在家隔離休養。狄亞士是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感染科的部門負責人(Section Chief)。醫療團隊把美國首例確診的治療過程發表於1月31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狄亞士解釋,他的團隊致力於「區分」低風險、可居家康復的人,和那些高危險、也就是原本身體有疾病、健康狀況不佳者和60歲以上的族群。狄亞士的做法是,依照病症做風險評估將病人分流,由醫護人員追蹤狀況。他說:「把病人導入電話問診的遠距離醫療計畫,因此我們能夠監督他們在家的呼吸狀況和生命跡象,確保他們的病情不會惡化,尤其是針對60歲以上有健康問題的高風險群。」狄亞士在訪問中提到,醫學人員尚無法指出原因,為何銀髮族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在面對武漢肺炎的風險高過於對抗一般季節性流感,「嚴重很多」。狄亞士表示,可以確定的是,當高風險的族群被感染時,幾乎都進到醫院的加護病房、死亡率也最高。截至今天,華盛頓州至少通報了22起武漢肺炎病故,風暴圈來自該州柯克蘭(Kirkland)當地的生命護理中心(Life Care Center of Kirkland),有19人確診死亡,這是美國第一家院內感染的長照機構,住戶屬於年長、原有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狄亞士同意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不用戴手術型口罩的建議,「CDC說得很清楚,一般人走在路上感染的風險很低,不建議購買和戴口罩」。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籲:長照機構 應比照醫院配置物資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傳染力有多強 醫生引用負壓病房格局圖揭主因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斷擴大,而台灣日前有45例確診病例,其中有8例確定是院內感染,令不少人憂心病毒是否會在醫院的公共空間傳染給他人。而中山醫大兒童傳染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粉專上引用新加坡學者論文,表示接觸傳染是病毒擁有高度傳染力的主因,並指出病毒傳染的主要路徑,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及不隨意觸碰周圍環境的自保方式。謝宗學7日在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引用新加坡學者4日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病人住過的負壓病房環境採檢論文,謝宗學表示該位病患是只有上呼吸道症狀沒有肺炎的輕症患者,在病房消毒前對環境進行採檢,發現房內18個採檢點裡有15個(87%)呈現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反應,浴室5個採檢點中則有3個(60%)呈陽性反應,前室和走廊所有採檢點則呈陰性,醫護人員防護裝備8個採檢點1個 (12.5%,鞋子前端) 呈現陽性反應,所有的空氣檢體則是呈現陰性反應。謝宗學表示負壓病房內病患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位置,包括器物、設備、聽診器等,在未消毒前幾乎都沾有新冠肺炎病毒,病房外的前室和走廊則因為醫護人員管控措施執行徹底,才沒有將病毒傳出。謝宗學也點出該研究5點重要資訊,第一「病毒應該沒有空氣傳播能力,只有出風口風扇上存在少量病毒」;第二「 即使輕症病人只有上呼吸道症狀,也可能透過呼吸道顆粒大幅度污染周圍環境」;第三「民眾不要隨意碰觸周遭環境和保持手部衛生清潔格外重要,以防接觸感染」;第四「馬桶內部呈現陽性反應,加上此病人糞便檢體亦呈現陽性反應,暗示糞口傳染的可能」;第五「一旦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短時間內將難以控制」。謝宗學表示「目前研究指出在適合的環境下可能存活高達 9 天,極容易因為接觸傳染讓更多人生病」,因此像韓國、日本、義大利爆發大規模疫情後就難以收拾,衝擊醫療資源,因此他覺得目前台灣的策略正確,謝宗學指出「雖然不一定可以避免疫情爆發,至少可以在疫情爆發時站在制高點上處理醫療體系面臨的衝擊,讓生病的人不會因為醫療體系崩潰喪命」。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老人發病死亡率高 學者籲長照機構防疫物資應比照醫院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與會者有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其中,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例如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美國CDC)已發布長照機構預防新冠肺炎指引,例如禁止呼吸道症狀者進入長照設施,且居民房間外要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護目鏡、工作服、手套,且要有清晰使用說明供長者閱讀。也建議長者的照顧者及親友透過視訊互動,若見面要保持1.8至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陳秀熙則表示,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9 科別.眼部
影/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黃斑部病變?在家電腦DIY點滑鼠即可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病患無法掌握病況,又擔心到醫院有太多感染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發展「NOSARS」系統,為一種居家照護網路自我檢查電腦讀取即時回覆系統,已率先針對60位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成功追蹤黃斑部狀況,為黃斑部病變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務。這套NOSARS(Nursing Online Self-test Accessible Response System)DIY檢檢法是利用原理黃斑部是眼睛視網膜的地理中樞,視角20度內都是由黃斑部負責,當直視電腦中央點,以15公分直徑螢幕所見,都是黃斑部掌控的視力範圍,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民眾只要透過自家電腦進入中醫大新竹附醫官網或www.dreye.net.tw網站,就可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NOSARS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Chart)從民眾的視角,對著電腦螢幕上的方格表,利用滑鼠作為檢測筆,將格線歪曲部分畫出作為檢測依據;較嚴重、格線也看不到的病患有「荷花圖」,可圈出看不到的範圍,檢測完畢送出資料醫師便可於線上判圖,提供正確的診斷與建議,還可線上與醫師互動,必要時即時回診,避免延誤病情。45歲謝先生從小近視超過800度,因右眼視力檢查發現僅剩0.2,經眼底鏡檢查發現黃斑部病變,在眼內藥物注射治療後,視力增為0.8,現在透過在家操作電腦,就可清楚了解黃斑部恢復狀況。陳瑩山指出,利用電腦作為檢查儀器,並將檢查結果傳送到網站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且能將這些檢查報告儲存在伺服器中,這種COWS的網站結合就是網站醫院新概念。資訊室主任謝嵩淮表示,在COWS網站醫院新概念下,NOSARS遠距自我檢測系統可減少病患上醫院的機會,預防院內感染,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高齡化社會的醫療成本。民眾可透過連結http://www.dreye.net.tw/ ,申請會員登入就可以使用NOSARS遠距自我檢測。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說明: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方法使用方式: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正常觀看方格為棋盤狀直線;若出現畫面模糊、扭曲或黑點擴散等非直線狀態,應儘速前往眼科診查。(資來來源/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傅玲:防護等級別依職別區分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中,有一名清潔工遭感染,雖然大家都知道醫院外包人員也是高風險族群,但其防護裝備的配置卻未必與醫護人員相同。台灣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指出,防疫時刻,防護等級應以工作性質區分,而不是職位。充足裝備 安清潔工的心十七年前抗煞時,傅玲是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她回憶,疫情爆發後人人自危,護理人員除了關注防疫資訊,還得安撫人心。而醫護人員具有專業知識,疫情當頭都止不著內心恐慌,更何況是沒有醫療專業知識的清潔人員。目前已有清潔工確診,相信他們比醫護人員會更加恐慌,此時不只給他們最充足的裝備,還要穩定他們的情緒。「他們和醫護人員相同,都正在前線打仗。」傅玲說,醫院內的清潔人員主要分為內勤與外勤,內勤係指固定在病房內執行清掃作業,內容包含倒垃圾、收整病床、床單及被褥等,其餘病房內臨時性的清潔工作,如病患嘔吐、藥品傾倒等,醫護皆會請內勤清潔人員處理。教育訓練 沒落實要補上外勤則是各醫院俗稱的「傳送」,其工作內容包含遞送文件到各個樓層、將患者檢體送至檢驗室、推病床病人至手術房等。無論是內外勤都可能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或體液,通常皆會建議佩戴手套。傅玲說,各家醫院對於清潔人員都會有不同的規範,但醫院皆會肩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現在正是防疫的非常時刻,各醫院若是先前的教育沒有落實,現在一定要盡可能全面補上。依照職別 進行風險配送有醫療人員發現部分清潔人員的防護裝備仍舊不足,包含沒有著手套、頭套、防護衣等,傅玲說,醫院此時一定要用「風險」配送防護裝備,別用「職別」作為依據。需要採檢患者檢體的醫師、負壓隔離病房照顧患者的護理人員以及會直接接觸到病患血液、體液、唾液等的清潔人員,或是檢驗人員,防護措施恐怕都得相當。給了防護措施後,也得做好教育訓練,傅玲說,特別像是脫掉防護裝備後,仍要徹底洗手,別以為手套套一整天,手上就絲毫沒有病毒,脫下手套時也可能過於疏忽,不小心沾上充滿病毒的患者唾液等,以為沒事就回家,吃東西、揉眼睛等就可能造成感染。加強教育訓練,給予適當的防護措施,並依照風險程度一視同仁,是降低院內感染最必要的措施。
-
2020-03-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被當瘟神拒送餐 熱心民眾看不下去:我免費送!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警報聲中,讓第一線醫護人員更加感受到社會的人情冷暖,有人衷心感激無私付出,但也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把外送餐點到醫院視為畏途。台中便當店拒絕外送到醫院台中榮總一名護理師PO文說,一家知名便當店拒送便當到醫院急診室,讓她感覺職業被歧視。業者事後道歉,解釋是店長個人行為,除處分店長,還捐100萬元給防疫使用。台中另一名護理師也在臉書說,一直以為附近店家都是良善的,但有一間店家接到電話,得知外送地點是醫院,馬上拒絕。護理師說,「你們沒有家人在醫院上班,所以你不懂同理心是吧?」她強調,「護理人員也是人,請尊重我們」。網友紛留言支持護理人員,馬上肉搜出這間店家,指責業者拒外送到醫院;店家老闆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沒有拒絕外送到醫院,因只有一名外送人員,外送人力不足,前天接到護理師外送訂單時,已滿單無法再接。這家醫院以前都有外送,會持續外送到醫院,不會停送。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一名物理治療師也在臉書社團PO文抱怨,叫飲料、便當卻遭拒送,令她好心酸,引起網友熱議。院方得知後緊急滅火,表示醫院位處偏遠,當時業者表明人手不足,外送取餐得等一小時以上,可能是雙方在溝通上產生誤會,業者事後也說,「絕對沒有拒絕」,希望此事就此落幕。暖心店家 送愛心食物給醫護人員不過,暖心業者也不少。台中市阿秋大肥鵝及好運來洲際宴展中心推出醫療、防疫、醫護人員專屬優惠,只要憑醫院、診所的工作識別證,即可享訂購便當7折優惠;訂餐滿千元2公里內免費外送,店內消費滿1000元,再贈500元抵用券,抵用券限下次消費使用。衛福部豐原醫院最近陸續接到熱心民眾送來漢堡和螃蟹粥,對醫護人員說「辛苦了」,豐原醫院回謝,也在醫院臉書PO照。一名醫護人員和民眾送的漢堡,照片字幕是「吃飽,繼續做有意義的事」;也有民眾送飲料到中部醫院,指名要給第一線抗疫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喝了暖心。21歲的林友友因外婆愛吃鐵蛋,找3個當中醫師的舅舅當顧問,自行研製出一粒鹽都不加的中藥養生鐵蛋,被朋友稱為「鐵蛋公主」。她看到衛福部彰化醫院臉書報導急診護理師因新冠肺炎疫情相當忙碌,難以正常用餐,便送鐵蛋到醫院給醫護人員,幫他們打氣。防疫第一線 身心壓力大一名負責負壓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說,堅守崗位,有時心理壓力遠遠大於生理壓力。為避免造成院內病患及家屬的恐慌,有時過著形同地下情報人員的生活,不能透露院內隔離病房的一切資訊,更擔心感染病毒的風險。護理人員透露,接受指派負責負壓隔離病房的工作,每天分為三班,除依醫囑提供照護服務外,早、中、晚更需協助送餐,以及病房垃圾清消後,讓清潔人員處理及關懷病人身心狀況等,從過年期間輪班至今,暫不回原單位輪值,其實對身心的煎熬非常大。醫護:上班就像被隔離檢疫一樣她形容,「上班好像被隔離檢疫一樣」。為避免進出醫院的感控問題,平時會獨立出入院區,而工作遇到採檢對象時,每次如臨大敵穿著隔離衣十分費時外,最擔心有被感染的風險,回到家後心理壓力大到會避免與家人共餐、減少接觸的機會,有些醫護同仁甚至是跟家人分開住。平時也會遇到家中長輩的質疑,關心負壓隔離病房工作,是否會有造成家人感染的危險,擔心如何照顧家中年幼子女;更有醫護人員擔心子女在校時,會有其他同學擔憂自己工作內容而排擠自己的子女,常常保密到家,只盼這波疫情能夠早早過關。病患看診背對醫生 怕被傳染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在臉書說,有民眾看診時背對他,竟說怕被醫師傳染。他苦笑告訴患者:「你這樣我無法評估啦」。魏智偉說,醫護人員保護大家,也會保護自己,請大家不要太緊張,「不是我們特別勇敢,但這是我們的職責」。魏智偉得知有三位護理師和一位清潔人員受感染,心中萬分不捨。醫護人員守護大家健康,也要重視家人的,他每次下班回到家,忍住小兒子衝過來討抱的回應,堅持要先洗澡換衣後,再來抱抱寶貝兒子。醫護人員需要的是一句關懷衛福部豐原醫院醫護人員表示,面對新冠病毒,人們因為害怕擔心,在精神緊繃狀態下說出了一些不合適的言語,導致更多人出現恐慌,站在第一線與疾病對抗的醫護人員,不論醫院是不是防疫責任醫院、不管進來的病人是誰,應該做的事不會改變,因為使命讓他們能做有意義的事。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急診所存在的目的是要治療需要的病患,疾病不會挑對象,任何醫護人員都會碰到。大家每天所思考的都是該如何治療患者,提供醫護人員正確防疫資訊、防護裝備,減少病人最大傷害及院內感染風險;醫護人員最需要的是正面能量,一句簡單的謝謝,是送給醫護人員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棒的關懷。
-
2020-03-06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帶來恐慌症候群? 精神科醫師:高危險族群要關心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險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疫情蔓延會帶來恐慌心理,呼籲中央應在1922防疫專線配置心理師,協助民眾解決疫情風暴下對病毒的恐懼心理。嘉義縣長庚精神科主任陳宏名說,目前並無因為疫情明顯精神症狀,前往求診個案,但實務上,的確有特定的高危險族群應該要特別主動去關心的。首先是因為接觸史旅遊史或類似症狀正在隔離中或等待確診者,無論是在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或是在院治療中等待後續檢驗,處於封閉空間與等待未知結果的煎熬心情很容易出現短期憂鬱焦慮失眠症狀,帶來更多不適感。另是確診個案,已知確診病例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也有少數不幸可能會出現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支持性治療的狀況。高齡長輩本身慢性病合併症也可能讓病情複雜化。確診本身已經是滿大的壓力,可能會出現適應障礙,如果歷經重症治療的過程或伴隨肺部功能下降,要注意是否有創傷後症候群相關的症狀。最後是第一線照護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管理。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下,各種壓力反應很可能會出現,影響自己的作息與工作狀態。各式各樣的因素,例如政令與長官的要求,工作人力是否短缺,是否出現院內感染,防護裝備是否供應不足,病患與家屬的抱怨,自身與同住家屬的防護安全,都額外加重了心理負擔。除以上三個壓力特別大的族群,一般民眾也是生活在恐懼中,新聞充分的報導,固然增加民眾抗疫的知識,但也增加恐慌與某些過度反應。近期出現的拒外送醫院急診便當即是明顯過度的恐慌反應。這部分媒體或政論節目如果能夠以較平衡的報導方式與正確訊息的傳遞,會是目前公衛體系上很有力的幫助。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院內感染恐是醫護「手沒洗好」挨轟 張上淳回應:沒怪任何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近日公開提出可能是醫護人員「手部清潔不確實」,才導致台灣發生院內感染。此番言論引來同為醫界的麻醉科醫師邱豑慶怒言,希望張上淳為此道歉。張上淳今(5)日回應表示,他只是在分析一種可能性,用意在提醒大家,並沒怪任何人。醫師邱豑慶昨(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找不到原因,怪人手沒洗乾淨,這樣你確定找得到人幫你賣命嗎?請問不分日夜,在第一線照顧病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承擔著莫大的精神壓力的人,是你口中的專家,還是護理師們?」請張上淳道歉,更酸言「專家們才應該注意口腔清潔」。NOWNEWS報導,張上淳今(5)日出面正式回應日前的「洗手不確實說」。強調自己稱的是「有很多種可能性」,因為在院內感染的3名護理師內,僅有一名因主要照顧案34所以接觸時間比較長,另兩位的照顧時間其實很短暫,且均配戴外科口罩。照顧時間很短卻發生,因此他推測有許多種原因,手部清潔沒做好,不小心摸到口鼻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種;他再次強調,只是在分析一種可能性,沒有責怪任何人的意思,事情已經發生了,提出的用意是希望能夠提醒大家,僅此而已。除針對日前言論做出澄清,張上淳還提及,醫護人員在護理站時有共同的吃飯時間,也有可能是護理同仁吃飯時接觸到。就日前的抗SARS經驗,張上淳認為手部清潔很重要,除了提醒沒有要去責怪誰,希望外界不要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