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重金屬
共找到
272
筆 文章
-
-
2020-10-01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愛護腎臟 從謹「腎」用藥開始!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腎臟相關疾病在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且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門、住診醫療費用前10大疾病,健保給付十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依然蟬聯冠軍,花費健保533億元,而台灣的洗腎盛行率、發生率也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讓台灣儼然成為「洗腎王國」。腎臟負責執行許多功能,主要的工作是過濾血液,將代謝後的廢物以尿液的形式排除,並且調控水分與電解質以及維持血液酸鹼的平衡。此外,腎臟可以分泌腎素以參與血壓的調節,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以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還可以將維生素D3活化為具生理功能的維生素D來維持骨質密度,所以當腎臟功能長期受損時就可能發生高血壓、貧血或是骨質疏鬆等疾病。部分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對腎功能造成影響,以下說明兩個用藥要點,謹慎注意,有助於預防或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控制「藥」穩定很多三高病患,不少人有著「西藥就是毒,吃太多會傷腎」的錯誤觀念,因而不規律服用三高藥物,或是自行停藥。因為長期沒有好好按時服藥,使得三高漸漸難以控制,而失控的三高反而更加傷腎,並且需要服用更多藥物來穩定病情。 高血壓沒控制好會影響腎臟血管,長期下來會導致腎周圍的動脈以及腎絲球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而對於糖尿病,若不加以控制,長期高血糖會引起腎病變與血管病變,使得腎功能逐漸惡化,甚至洗腎;根據2018年的台灣腎病年報統計資料顯示,高達46.1%的新洗腎病人主診斷為糖尿病。膽固醇太高,低密度膽固醇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造成堵塞或發炎,造成腎病變。所以要保護腎臟就是要控制好三高,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及血脂、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這些都是重要的防制方法。藥品須謹「腎」使用●止痛藥止痛藥其實分成好幾種,隨著種類的不同,藥物特性以及對人體影響也會有所不同。醫師常開立的止痛藥大致上可分成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兩種。乙醯胺酚屬於作用在中樞的解熱鎮痛藥品,主要由肝臟代謝,除非是過量或長期大量使用,才可能對腎臟有毒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除了影響胃部黏膜保護進而導致傷胃,也可能會影響腎臟血流,導致腎功能變差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尤其是對於年長者、腎功能不全或是合併使用某些降血壓藥品(例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的病人,發生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更高;另外長期不當使用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在使用止痛藥時須經醫師專業評估,或諮詢醫師、藥師,請勿貪圖方便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抗生素抗生素種類繁多,部分抗生素在使用不當或劑量過量時才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如頭孢菌素類、奎諾酮類、胺基糖苷類等,而醫師在開立抗生素時,會根據病人的腎功能、正在服用的其他藥品、過敏史等狀況,來選擇符合當前病況治療的抗生素,進而決定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因此若有感染的疑慮,務必要尋求醫師診治,切勿自行購買或是取親友的藥品服用。●中藥民眾常常認為中藥為天然動植物藥材,藥性溫和可以調理身體,往往會忽略中藥內含成分也可能帶來傷害。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如:馬兜鈴、青木香、關木通、廣防己、天仙藤等,早已被研究證實會造成腎臟病變以及腎衰竭,甚至有致癌風險,所以在2003年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已被衛生福利部全面禁用。民眾如有服用中藥的需求,請勿購買來路不明或是包裝標示不清的中藥材,建議到合格的醫療機構就醫,由合格中醫師開立藥品,較不用擔心含有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成分殘留,吃了比較安心不傷身。用藥前遵照醫囑,提升用藥安全在早期政府尚未建置雲端藥歷,民眾若同時在診所或是醫院不同科別就醫時,所拿到的藥品可能會有成份或是作用重複的問題,或是不同的藥物間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對腎臟以及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現行已有雲端藥歷查詢系統,重複用藥或是藥物交互作用的情形有得到改善,但目前雲端藥歷無法涵蓋自費用藥,也可能有資料上傳時間的限制,所以民眾在就醫時,最好還是主動將有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告訴醫師,讓醫師在處方時進行全面的評估,以提升用藥安全。錯誤的用藥觀念不僅無法達到原先預期的療效,甚至可能傷腎又傷身,除了不可自行過量或是長期服用藥物,也不要亂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憋尿、適時補充適量水分、飲食均衡不攝取過多鹽分、蛋白質,搭配定期健檢或是回診,才能贏得健康的「腎」利人生。參考資料: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台灣腎病年報、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趣!營養師破解烤肉的4大NG行為
中秋佳節將至,烤肉可說是家家戶戶的重頭戲,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表示,提醒大家烤肉時最好使用鐵盤或不鏽鋼薄板,一方面能降低肉品接觸炭火而燒焦,同時也能減少致癌煙霧沾附在食材上;此外,徐營養師也建議,烤肉最好吃原味,並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較能減少身體的負擔。 中秋烤肉是歡度佳節的重頭戲,但你知道大家習以為常的烤肉方式,在營養師眼裡卻是NG連連!到底該怎麼烤肉才玩得盡興又吃得健康呢?徐景宜營養師列舉民眾烤肉時常見的4大NG行為,也提供大家幾點叮嚀,幫助大家「腸」保健康! NG1:肉烤焦了,吃一點無妨?炭火加熱肉品一不小心就容易燒焦,吃一點燒焦的食材真的沒關係嗎?徐景宜營養師表示,過度燒烤或烤焦的肉品都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容易破壞腸胃黏膜,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 徐景宜營養師叮嚀,若食材不小心烤焦時,最好先將烤焦的部分切除再吃為佳。 NG2:邊烤肉邊擠檸檬汁更健康?烤肉吃多覺得膩,邊烤邊擠檸檬汁去油解膩比較健康?徐景宜營養師叮嚀,不建議這樣做!徐營養師解釋,由於市售的烤肉網大多是使用電鍍製成,並非真正的鐵網,若是邊烤肉邊刷酸醋類的醬汁,可能會產生酸醋效應使得電鍍網上的重金屬溶出,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不少重金屬! 為了避免重金屬污染食材,建議最好可改用不鏽鋼薄板或鐵盤等方式來烤肉,較能避免重金屬溶出,也有助於隔絕直火,減少食材燒焦,同時也能避免肉品油脂滴入炭火中產生致癌煙霧;然而,若想要以檸檬汁、醋來調味時,建議可在食材烤完盛盤後再淋上醬汁。 NG3:烤肉就是要先醃再塗烤肉醬?許多人烤肉前一晚都會使用醬油、香料來醃漬肉品,或是使用烤肉醬來增添食材風味,這樣的烤肉雖然鹹香好吃,但卻也容易導致鈉攝取過量,恐增加腎臟負擔! 徐景宜營養師建議,烤肉最好以原味為主,食材放上烤盤時可適量撒上海鹽、黑胡椒,更能吃出食材本身的風味與甜味;亦可混合蒜頭、少許醬油、橄欖油等自製健康沾醬,待食材烤好再搭配少量沾醬,就能兼顧美味及健康。 NG4:烤肉就是狂吃肉?徐景宜營養師也補充,中秋烤肉通常是以肉、海鮮為主角,但狂吃肉可能會造成油脂、熱量爆表,同時也不利於腸道的消化、蠕動。徐景宜營養師叮嚀,選擇烤肉的肉品時最好以原型食材為主,避開香腸、培根、貢丸等再加工製品,並多準備一些蔬菜、水果,像是以生菜葉包肉,或是烤香菇、美人腿、玉米筍等高纖食材,亦可額外準備綜合沙拉一起享用;烤肉後也可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代謝,幫助減輕身體負擔。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聯安診所營養師 徐景宜資料來源:聯安醫周刊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基隆抽驗中秋食品165件 1豆干殘留殺菌劑下架
基隆市衛生局抽驗中秋節應景食品共165件,其中1件豆干檢出殺菌劑過氧化氫,標準是不得殘留,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市府已請業者立即下架,並移請供應廠商所在地衛生局處置,其餘164件均與規定相符。衛生局表示,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具有殺菌、防腐及漂白作用。我國規定過氧化氫可使用於食品(麵粉及其製品除外)作為殺菌用,但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業者為防止產品於室溫久置色澤變暗,影響產品外觀及消費者購買意願,有的會使用過氧化氫以達到改善食品外觀顏色的目的。衛生局說,若是製造時添加過量、原料加熱時間不足或煮熟後才浸泡過氧化氫,常會使食品中殘留過氧化氫。業者製作之產品若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8條及第47條第9款規定,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到烘焙糕餅店、烘焙材料行、連鎖超市等地抽驗雞蛋及其製品15件(檢驗動物用藥、重金屬、衛生標準) 、糕餅及其餡料55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麵粉2件(檢驗真菌毒素)。另至生鮮賣場、傳統市場、蔬果行、燒烤店、連鎖超市等地抽驗烤肉用食材,禽畜水產品及其加工品(如雞肉、香腸、甜不辣、米血糕等) 29件(檢驗動物用藥、防腐劑、保色劑、殺菌劑、甜味劑)、豆製品19件(檢驗防腐劑、著色劑、殺菌劑)、醬料23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蔬果製品16件(檢驗農藥殘留) 、吐司6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民眾,選購伴手禮或相關應景食品時,不要以產品之色澤為取向,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在選購時要提高警覺,烤肉使用之生鮮食材則應注意新鮮度,確保產品之食用安全。
-
2020-09-28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能變聰明?防失智?專家指5大好處:還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相信不少人小時候都聽爸媽說過「要多吃魚才會變聰明」,確實吃魚對於腦部相當有幫助,不過好處可不僅於此,魚類的營養也對身體有相當多的益處。究竟有哪些好處?可以吃些什麼魚?又該怎麼吃?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怎麼說! 吃魚有利健腦?營養師:omega-3是關鍵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大腦的組成中約有5-6成是脂肪,魚類之所以會對大腦有所幫助是因為本身含有一種脂肪酸叫做omega-3的不飽和脂肪,這種脂肪酸可以做為大腦神經元的膜主要原料,因此對於大腦發育和功能顯得特別重要。 omega-3含量較高的魚類,前幾名包括了鯖魚、秋刀魚、鱸魚、鮭魚等,想補充omega-3的民眾可以從中選擇。不過魚類的選擇非常多樣化,建議民眾多元攝取對健康更有幫助。 除了魚類以外,植物性油脂也是omega-3的來源之一,像是亞麻籽油、核桃、葵瓜子等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不過也要留意每日建議堅果攝取量1茶匙,以避免攝取過多反而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吃魚有利防失智?營養師:有吃有差! 吃魚有利健腦,這也讓許多人好奇是不是也有助於防範失智症,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以現有的研究資訊來看確實是有所幫助的。簡鈺樺營養師引述,據中研院潘文涵特聘研究員以1436位長者的飲食型態及失智情況之研究來看,發現若魚類攝取每週不到1次,罹患失智症風險約為25.7‰,每週攝取超過4次則約為17‰。而若茶葉和魚類攝取量每週均少於4次,罹病率約為24.1‰;每週均超過4次,罹患失智症的比率則降為12‰,風險降低約一半。 不過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吃魚的時候還是要記得多元攝取的原則,而防範失智症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相當重要,已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規律運動對於預防、改善失智症是有相當好的效果,不論是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都是很好的選擇。 吃魚不僅助於健腦,更有抗發炎等好處! 簡鈺樺營養師更進一步表示,omega-3不僅有助於健腦、防失智,對於抗發炎也非常有利,而若將其拆解成EPA和DHA來看對生理的影響,EPA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去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DHA的功能主要功能是幫助腦部細胞及視網膜發展,好處相當多,這也是為什麼常見叮嚀成長中的孩童補充DHA的原因。 雞、魚等白肉較健康?均衡攝取才是健康之道 不少民眾多少聽過肉類的營養攝取宜多以白肉為主、紅肉酌量一說。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其主要是因為豬、牛、羊等紅肉和被歸類為白肉的魚、雞等相比,飽和脂肪酸比不飽和脂肪酸高,飽和脂肪會顯著增加血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相對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各種原型食物都有其營養價值,因此不會建議民眾完全不吃紅肉,可在均衡營養的前提之下多以白肉為主。 魚吃多恐重金屬汙染?營養師:一週可吃2次 即便魚類對人體的好處相當多,許多民眾還是會擔心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因此也不敢多食。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確實越處高階食物鏈的魚類累積重金屬的機會會越高,像是衛福部制定的「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中,鯨、鯊、旗、鮪魚、油魚等五種食物鏈高階魚類就需多加留意。 不過在攝取不超量的情況下還是不可否定魚類對健康的幫助,因此在衡量之際,簡鈺樺營養師建議一週可食用魚肉約2次或以上,留意分量避免過量即可。如此可避免過量,同時也能攝取魚類的營養。撇開重金屬的風險疑慮,任何食物即便再營養,過量都對於身體容易形成負面影響,且健康的飲食還是以多元營養攝取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25 新聞.健康知識+
「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愈甜的細菌數愈多!第一名是這種飲料
瓶裝飲料喝不完,隔天繼續喝嗎?小心孳生的細菌量,根本就像在喝馬桶水!江坤俊醫師日前上衛教節目分享,曾有一個日本節目實際測試5種飲料,先分別嘴對嘴喝一口,後放置於「28度常溫、濕度70%」的房間裡,再取樣做持續24小時的細菌檢測,隔天發現,細菌數量驚人暴漲。「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越甜的飲料越可怕5種常喝的瓶裝飲料分別是水、大麥茶、可樂、柳橙汁、咖啡牛奶,將這些液體一開始採樣到培養皿裡的細菌都控制在600個,24小時候,公布5款瓶裝飲料的細菌量,猜猜看,哪一種飲料的細菌量最高?第5名:水(細菌量變成1100個)第4名:大麥茶(細菌量變成3700個)第3名:可樂(細菌量變成249萬3800個)第2名:柳橙汁(細菌量變成250萬3900個)第1名:咖啡牛奶(細菌量變成517萬5900個)依照排名來看,糖分越高的飲料,細菌數量也滋生的越多。江坤俊醫師說明,細菌生長需要糖分跟蛋白質,咖啡牛奶正好有糖又有蛋白質,提供細菌最好生長的環境,因此24小時後就成長8000倍,甚至比馬桶還要高出400倍,而一般人如果當下攝取超過10萬個細菌的東西,恐怕就會出現肚子不適的狀況。江坤俊醫師建議,如果開封後會喝不完,那一開始可將飲料倒出適量在杯子裡,接著將瓶蓋鎖緊,放置冰箱冷藏,這樣可以防止嘴巴接觸瓶口、細菌叢生而造成腸胃不適。瓶裝飲料也有其他風險,身為媽媽最擔心的,當然是會讓孩子長不高、性早熟的塑化劑了!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它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物的生理甚至有致癌風險。寶特瓶含有塑化劑嗎?網路盛傳寶特瓶含塑化劑,寶特瓶重複使用的話,塑化劑就會溶進飲料裡,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其實塑化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本身並不含有塑化劑,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2002年,科學人雜誌)寶特瓶會釋出重金屬嗎?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William Shotyk作研究發現,寶特瓶放了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原因是來自於寶特瓶的製造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名為「三氧化二銻」的催化劑。如果飲料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而中毒的案例。常見的7種塑膠類型,有一種請避免購買通常,塑膠瓶身上會有標示數字1~7的三角形記號,代表7種不同材質的塑膠。第1類塑膠為PET,使用時需注意,不要受光照直射,避免放在高溫環境中。標示2、4、5數字的塑膠相對安全一些。第2類是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第4類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第5類是聚丙烯。這3類聚合物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吳家誠教授指出,上述3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再次提醒媽媽們,塑膠製品在保存過程中需避免受光、受熱;塑膠飲品開封後立即飲用完畢,注意這幾點,應該就能避開大部份的毒物了。
-
2020-09-20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灣蝦農代表直播戰館長:館長進口蝦標示有二氧化硫
之前館長批評台灣蝦套藥鬧出軒然大波後,終於有蝦農出來代表出來發聲,結果發現館長賣的蝦才是有添加的,韋恩看到整個事件相當烏龍一場,但是這提醒了我們,買產品前看懂成分標示的重要性。事情來自台灣草蝦暨養殖協會理事長陳勤富先生,今天(2020-9-18)召開記者會,會中展示拜託朋友在館長的「惡名昭彰」購物網站,買進口青陽白蝦,結果白蝦產品在內容物處就清楚標示含有偏亞硫酸鈉與二氧化硫,「明明館長自己的產品有用藥,卻來傷害台灣養殖業。」。所以真相如韋恩之前所說,其實養蝦用抗生素沒必要,所以不太可能,因此江湖傳言蝦子有加藥,韋恩就鐵口直斷大部分是指偏亞硫酸鈉或二氧化硫這系列的二氧化硫系食品添加物,這類食品添加物可以合法限量使用,不必把它假鬼假怪的說成黑心藥物。請見前文【養蝦用藥之真相是指合法的亞硫酸鹽,別誤會了】。亞硫酸鹽添加的合法性:亞硫酸鹽如偏亞硫酸氫鈉(或其他偏亞硫酸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依照現行法規偏亞硫酸氫鈉可以作為漂白劑使用,只是用在蝦子上有100ppm(以二氧化硫計)的限量標準,超過這個含量當然就不合法了。亞硫酸鹽的添加目的:亞硫酸鹽可以做為漂白劑或抗氧化劑使用,其實是運用了它是一種很好的還原劑的原理,用在蝦子上,可以防止褐變的化學反應,蝦子會黑頭就是這種褐變反應,所以添加了可以抑制了黑頭的發生。而用在其他農產品上,也是為了讓外觀潔白好看,所以之前在一些金針、筍乾、菇類上偶爾會查到違法過量使用,因此惡名昭彰。亞硫酸鹽的風險:二氧化硫過對某些人可能引發過敏或對呼吸道產生刺激性,甚至會引發氣喘現象,因此過量會對健康有風險。因此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必須要謹慎。而我也懷疑某些吃蝦偶爾會過敏的人,也許跟吃到了亞硫酸鹽有關。因此買食品之前,看清楚、看懂成分標示很重要!而館長自己的進口冷凍蝦有添加物,卻又指責台灣蝦有套藥的情形,我也覺得笑笑就好,其實行銷人員常常搞不清自己在賣什麼,只是為了聚眾吸睛,什麼效果的話都能說,這是台灣常見的亂象,韋恩也是見怪不怪了。像韋恩之前也見過另一個賣水產的專業人士,網站宣傳說他的產品不含重金屬,但是在他自己愛公開的檢驗報告上,明明有檢驗出重金屬的存在,這不就是很瞎嗎?不過陳勤富理事長在記者會提到的另外一點,就讓韋恩感到匪夷所思了,他說館長的蝦子在食用建議上,寫消費者要用180度的水來烹煮此進口蝦,依照地表的條件,水的沸點也就100度而已啊,去哪裡找180度的水?除非用了超高壓的壓力鍋或是高溫蒸汽,否則還真難照這條件享用他的蝦啊。可惡,真想試試180度煮出來的蝦啊!其實這整件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包裝或是廣告的文案,交給了不專業的人處理,對品牌可能是場災難,各位老闆們,對小編或是PM可不要太小氣啊。延伸閱讀館長說台灣蝦養殖時有用藥有根據嗎? 談食安看數據不用藥養殖白蝦的幕後英雄-「草本炭方」分子草藥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9-19 新聞.食安拉警報
南投衛生局抽驗中秋食品 烤肉醬、豆干3件添加物違規
中秋節月餅、烤肉應景食品多,南投縣衛生局為確保食品安全,執行中秋複合式專案稽查,針對南投縣中秋月餅、餡料食品製造業、烤肉組合包製造業及應景餐飲業稽查共計12家,抽驗98件應景食品,結果發現1件烤肉醬調味品檢出防腐劑及2件五香豆干及四分干檢出過氧化氫與規定不符。違規產品立即下架,移送來源縣市衛生局依違反食安法裁罰。南投縣衛生局表示,中秋節是重要傳統節慶,親朋好友團聚,吃月餅及烤肉已成中秋節慶祝方式,食物和食材種類相當多樣。衛生局配合食品藥物管理署執行「中秋複合式專案」,針對縣內中秋月餅、餡料食品製造業、烤肉組合包製造業及應景餐飲業稽查共計12家,稽查食品業者及餐飲業者製作過程、使用原料及環境衛生。另抽驗月餅、餡料、調味醬及水產加工食品等販售業者共86家計98件應景食品,檢驗衛生標準、防腐劑、重金屬、甜味劑、過氧化氫及亞硝酸鹽等項目,除烤肉醬查出防腐劑、豆干檢出過氧化氫與規定不符。衛生局稽查糕餅製造及餐飲業者稽查,食品業者登錄、產品責任險投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實施情形及產品標示,而網際網路訂購產品者,查核「以通訊交易方式訂定之食品或餐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未發現不符合規定。衛生局也提醒民眾,中秋節氣溫依舊濕熱,包括烤肉等食材務必做好冷藏,避免變質腐敗,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及食材儘速食用完畢,如發現有異味、腐敗及變質情形避免食用,民眾若有任何食品衛生問題,可洽衛生局食品科查詢,專線049-2231994。
-
2020-09-18 癌症.抗癌新知
血尿快就醫 泌尿道腫瘤早期發現根治率高
惡性腫瘤(癌症)長年佔據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舉凡肺癌、大腸癌、口腔癌都經常被媒體報導,不過,有一種癌症不能忽視,一旦出現症狀,同樣也是接近末期,那就是泌尿道腫瘤,彰濱秀傳醫院泌尿科醫師楊哲瑞表示,泌尿道腫瘤早期發現完成治療,復發機率低,除了患者要積極接受治療外,也要搭配改變生活習慣,比如戒菸、改變飲食,或者避免服用來源不明的中藥等。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十大癌症死亡率當中,攝護腺癌就排名在第六位,楊哲瑞表示,泌尿道腫瘤常見有三類,除了前述的攝護腺癌之外,還有腎臟癌、泌尿道上皮癌,其中,泌尿道上皮癌包含膀胱癌、腎盂癌,以及輸尿管癌,臨床上又以膀胱癌佔比最多。不同部位的泌尿道腫瘤,成因也不相同,以攝護腺癌為例,通常被認為和飲食的精緻化,以及年齡有關;腎臟癌則較沒有明確的危險因子;泌尿道上皮癌在近幾年國內外相關研究中,較明確與抽菸與誤食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關,另外,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環境下,發病率也比較高。楊哲瑞指出,泌尿道腫瘤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容易根治,復發率也低,只是一旦末期確診、癌細胞轉移,通常存活率就剩不到一年。以三種常見的泌尿道腫瘤確診情況來分析,泌尿道上皮癌由於早期就會有血尿症狀,最容易提早被診斷出來,至於腎臟癌和攝護腺癌,通常都是癌細胞轉移出去,出現其他症狀,患者到院後才確診,其中,腎臟癌最常見的是肺部轉移,或局部腫瘤太大,出現腰痛:攝護腺癌則是骨轉移,導致骨頭疼痛,兩者確診後,癌末的預後狀況通常都不佳。目前秀傳醫院針對泌尿道腫瘤,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楊哲瑞強調,若有機會開刀根除,都會建議開刀,過去傳統的開刀方式是從肚子開洞,把器官拿掉,傷口較大,現在則多半採用腹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完成微創手術,這也是世界趨勢。至於放射線治療,通常是作為輔助角色,比如腫瘤很大,不容易開刀時,會先用放療將腫瘤縮小,但放療的缺點是比較無法根治。楊哲瑞建議,有癌症家族史的民眾,應更積極的進行癌症篩檢,此外,若出現解尿不順,或者血尿的情形,要盡快就醫,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及治療。至於生活習慣方面,戒菸相當重要,因為這和泌尿道上皮癌的關聯性高,工作環境上也應避免經常接觸重金屬汙染,假使不得已必須長年暴露在重金屬環境,也建議要比一般民眾更定期做健檢;飲食方面則是減少攝取高油、高鹽的食物,並少吃油炸過的紅肉和加工食品,最重要的是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藥,以免內含馬兜鈴酸,同樣有可能造成泌尿道上皮癌。
-
2020-09-16 養生.聰明飲食
有人愛、有人恨!最具爭議性的海產小吃:沙魚煙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沙魚煙的Q彈口感及煙燻風味,受到不少老饕們的喜愛,但沙魚煙卻也是一道充滿爭議的小吃。除了「生物放大作用」所造成的毒性累積,讓它背負罵名外,其所使用的鯊魚原料來源,也常常與環境保育爭議脫不了關係。「沙魚煙(又作鯊魚煙)」是不少海產店或小吃攤可見的台灣小吃。然而,這樣的傳統小吃,究竟從何而來,又是為什麼原因讓它成為台灣海產小吃中,最具爭議的美味呢?傳統「熱燻」沙魚煙,增添風味、更為去除「這一味」沙魚煙可以說是台灣最常見的水產燻製品之一。多是以生鯊魚腹肉作為原料,適當浸泡食鹽水等調味醬料後風乾,再蒸汽煮熟後二次風乾,進行後續的「燻煙」工作。大多數的傳統家庭式製法,多是將砂糖放置於鋪紙的鐵鍋上,以此加熱形成的燻煙,在50~80℃的溫度下,燜燻10~20分鐘。藉由這樣的「熱燻法」,不僅能讓鯊魚腹肉得以在短時間內產生金黃色澤,也能加速表面蛋白質凝固,以確保食材內部能保有較多水分。此外,由於鯊魚會保存部分尿素於體內、來維持體液滲透壓平衡,為此鯊魚肉在未經處理的狀況下,嘗起來也常會帶「阿摩尼亞味(氨味)」。而透過熱燻法,在帶來額外風味的同時,其實另外一個目的,也是藉此減少或去除鯊魚肉本身的不良風味。爭議的美味!食用安全、環境保育,讓它背負罵名!不過沙魚煙的Q彈口感及煙燻風味,雖受到不少老饕們的喜愛,但沙魚煙卻也是一道充滿爭議的小吃。食用安全:食物鏈頂端的毒性累積其一,便是「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所引起的毒性物質累積。事實上在食物鏈中,越頂層的生物體內所含的毒性物質,常會比低位階的生物更高。而在海洋中,鯊魚便屬於食物鏈上層的動物,在捕食其它魚類的過程中,其體內也會因為攝食而自然積累許多重金屬物質,如汞和砷等。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7年也訂定「魚類攝食指南」,將較容易蓄積高濃度、具毒性「甲基汞」的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4種大型掠食性魚類,列為孕婦、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應避免攝食的魚類。並建議孕婦、育齡婦女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70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逾35克。環境保育:部分鯊魚族群成熟速度慢,難以供持續性使用其次,談到鯊魚煙原料所使用的鯊魚,也牽涉著環境保育議題。根據農業委員會表示,全球鯊魚種類不僅超過380種,鯊魚一直以來更是世界漁業的重要資源。其中大部分漁業所利用的鯊魚資源仍可維持一定基準,短期不會因為人類食用而滅絕,但部份族群較稀少的大型鯊魚,如鯨鯊、象鮫等,因其成熟速度緩慢、故需予以適當保護管理。除了以法律明文將特定鯊魚魚種列為保育類、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為響應國際對鯊魚資源永續的相關措施,農委會也在2012年發布「漁船捕獲鯊魚魚鰭處理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從近而遠、先大船後小船等漸近方式,推動「鯊魚鰭不離身」措施。在2008年及2018年,也分別公告禁止捕撈大型軟骨魚類鯨鯊及鬼蝠魟。此外,針對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等較為脆弱的漁業資源,也在2013年以「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追蹤其資源動態。而近年來隨著國際海洋資源保育進展,農委會也在2020年7月16日預告修正該法,預計禁捕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共3種鯊魚。合法捕撈、消費,創造真正的漁業永續!依規定,沙魚煙等鯊魚製品的原料必須合法使用非保育類的鯊魚,但過去荒野保護協會發表的「愛鯊DNA檢測計畫」中,抽驗全台全台縣市鯊魚肉產品樣本,最終成功檢驗出DNA的548件樣本,卻發現仍有98%以上來自於近危、易危或瀕危等級的鯊魚品種。時隔多年的現在,雖較少聽到台灣漁民捕撈保育類鯊魚的消息,但割鰭棄身的事件卻仍在發生。農委會漁業署提到,除了藉由法規管理,唯有漁民、消費者等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達到漁業的永續經營。我們吃的每一口都將決定未來台灣漁業的模樣。延伸閱讀▶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農委會將修法禁止捕撈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堅持漁業轉型與永續發展!基隆市致力宣揚食魚文化讓人看見不一樣的海港精神!▶【李偉文專欄】2048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拯救海洋從選擇食用魚種開始參考資料▶國際:研究鯊魚肉和魚翅含有毒金屬 勿貪食▶阿摩尼亞為什麼會吸引鯊魚?-科學發展 2017 年 1 月│ 529 期▶漁業問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燻製Smoking▶孕婦、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魚類攝食指南-食品藥物管理署▶「鯊魚鰭不離身」推動緣由及規劃(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5 科別.骨科.復健
館長遭槍擊後,運動表現難恢復?復健科醫師分析真實狀況
網紅「館長」前幾日驚傳遭人槍擊,右手臂有1穿透傷、右大腿粉碎性骨折、右小腿腳踝也中彈,社會各界震驚也紛紛譴責暴力行為。而有網友擔憂,經常重訓的館長是否很難回到健身房?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說明,何時可以「承重訓練」因牽涉到太多不同因素,很難有一致標準可以回答,但會先維持全身性活動以及心肺功能為主,再配合醫囑以及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還是可以重返榮光。子彈大小、速度、擊中部位 影響傷害嚴重程度子彈在穿透組織的時候會撞擊、穿透組織形成空腔、會形成撕裂傷和周圍組織的拉傷,造成的傷害,會隨著彈頭大小、截面積、子彈速度有所不同。林杏青醫師指出,子彈速度以每秒2000英尺為分水嶺,分為低能量槍傷和高能量槍傷,高速子彈穿透組織,引起的週邊組織結構傷害較小,但可能深入穿透內臟,相對而言低速子彈的能量被組織吸收,對局部破壞較大。擊中的位置如果較少重要血管和神經,引起的傷害較小,他說像是高能量槍傷,容易造成上臂大血管破裂及臂神經叢傷害,可能會引起後續手部活動的功能障礙。組織傷害之外 神經、傷口感染、肢體攣縮要注意不同的槍傷結果手術考量不同,林杏青醫師說,如低能量槍傷若沒有引起上臂骨折明顯位移,可能考慮較保守的治療;但若槍傷傷及肩關節關節面,則要考慮子彈中的重金屬(例如鉛)是否會滲入關節被吸收,必須要清除乾淨,並清理關節面的子彈碎片;如果肩關節極度粉碎,則可能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另外,槍傷之後也可能引起後續的傷口感染、神經傷害、臥床太久使軟組織內形成硬骨的異位性骨化、骨癒合失敗、因長期固定引起的肢體攣縮等併發症。粉碎性骨折恢復較慢 以全身活動量及心肺功能為主從國外的文獻經驗看來,上肢的槍傷骨癒合從一個半月到五個月都有,而下肢則是從二到十二個月,林杏青醫師分享,何時可以「承重訓練」因為牽涉到太多因素,很難有一致標準。如果只有單純肌肉傷害,恢復的速度必然比骨折更快,而單純的骨折則比粉碎性骨折或伴隨神經傷害更快;下肢骨折因為需要承重,恢復訓練上也需比上肢更謹慎。初期復建以控制組織水腫、恢復關節活動度避免孿縮、維持全身活動量和心肺功能為主,待受傷組織結構追蹤影像開始穩定,以逐漸承重的方式漸進,等到肌力、肌耐力慢慢建立之後,訓練敏捷及協調性,最後才能繼續訓練專項運動訓練表現。
-
2020-09-03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落果還能吃嗎?專家告訴你落果的2個主要風險
昨天(2020-8-30)看到媒體報導,廣西一艘滿載榴槤的船隻翻覆,所以變成海邊漂滿了榴槤的奇異景象,附近村民紛紛扶老攜幼一起出動,打撈榴蓮回家大快朵頤,船主可能因為是走私,所以無法出席反對。只是到了晚上,大量村民因為肚子痛到受不了,因為食物中毒緊急送到醫院急救。雖然確實的原因還有待調查,不過這榴蓮接觸了污染含菌的海水,絕對是最可疑的原因之一。這提醒了我們一件事,韋恩之前常呼籲的,掉到積水裡的落果不能吃,也不要加工作為果醬丶果乾,有食安上的風險。尤其台灣常常因為颱風或豪雨發生落果情況,雖然可惜,但是落果的品質充滿了風險,為了品質安全起見,不要再食用。食品加工安全衛生對原料來源有專業的標準,例如美國FDA訂定果汁的HACCP與管理指引(Guidance for Industry: Juice HACCP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時,柑橘類水果就清楚規定:「原料水果一定要用從樹上採摘的水果,不可以使用落果」。而學者以美國卡翠娜颶風的案例研究發現,風災積水區的農作物很容易有微生物、黴菌毒素及其他物質的汙染,品質堪慮,所以建議農作物都該報廢,這是非常嚴謹的要求。許多落果的表皮看起來還OK,但其實有很多不可見的裂縫,無法從外觀上判斷。所以落果遭受毒素或微生物感染,或果肉可能已遭病菌入侵,必須採取預防性的品質安全管理。這不是用目視或愛心可以解決的。落果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地方:微生物污染與化學物質污染。微生物污染土壤表面或積水裡其實布滿許多微生物,很多屬於病原菌(如大腸桿菌)或寄生蟲。如果落果接觸到地面,很快就會被感染。而落果掉落地面時常會出現損傷,造成果實碰傷、出現傷口,此時病菌更容易侵入果實。有的微生物還會產生毒素(如肉毒桿菌),或黴菌產生傷害人體的黴菌毒素,這些毒素更難以後段的加工殺死。像是常見於受傷水果中的「棒麴霉素」(Patulin),其急性、毒性症狀為腸胃道充、出血與潰瘍,長期毒性為肝、腎臟毒性、基因毒性及致畸胎性等作用。而以動物實驗數據來看,不到1毫克的黃麴毒素就可能導致肝癌或其他癌症。1毫克有多少? 2、3粒鹽粒那麼多而已,所以不可不慎。化學物質污染颱風天落果泡的是髒水,果園的水可能泡過雞屎、農藥、黴菌、隔壁鐵工廠漏出來的電鍍液。所以對於環境來的重金屬丶農藥污染也要小心。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要亂吃,掉到不乾淨的水裡的水果更要小心,否則食物中毒可划不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9-01 新聞.健康知識+
中元普渡拜罐頭 外觀出現這4大狀況千萬不要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快到中元普渡,罐頭、泡麵是應景祭拜食品,專家提醒,購買罐頭食品時,應該注意膨罐問題,如果罐身有碰撞痕跡,就不要購買。此外,打開之後,務必在1周內食用完畢,外包裝所說的1年保存期限,係指尚未打開時,可以保存的期限。 罐頭食品有滅菌過程 有利長時間室溫保存 海洋大學食品系教授蔡敏郎表示,製作罐頭食品時,會利用商業滅菌,殺死造成疾病與腐敗的微生物,達到可以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結果,因此水果罐頭可長時間存放與防腐劑無關。不同材質的罐頭,不論金屬罐、玻璃罐、殺菌軟袋包裝都屬於罐頭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不同材質的罐頭食品都具安全性,都能夠安心食用。 蔡敏郎也說,常見的金屬罐頭有鍍錫馬口鐵罐和鋁罐,常應用在腐蝕性強的食品,且罐內多會使用環氧樹脂等塗層做為保護,將食品與金屬罐身隔開,因此,不必擔心吃罐頭食品的同時也吃下重金屬。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因為體積越大,價格越划算,讓許多人買了大容量罐頭。如果買了罐頭,一時吃不完,有人放在冰箱裡,以為不會壞,但其實,罐頭打開後、沒有蓋子可覆蓋的情況下,雖然在冷藏環境中,還是可能發霉,孳生微生物。 劉怡里建議,如果打開罐頭,吃不完,應該將食物倒進保鮮盒,再存放至冰箱。或是直接選擇玻璃裝瓶身的產品,上頭有蓋子,只要旋緊,就仍有保鮮效果。 購買金屬罐頭須確認外觀 打開發現食物有異切勿食用 蔡敏郎提醒,購買水果罐頭時,務必檢查外觀,選擇外觀完整良好的罐頭,若有膨罐、生鏽、變形或腐蝕的情形,表示罐內食品可能已變質或腐敗,可透過敲擊罐身確認罐頭的內部情況,若內部變質而有產生氣體現象,敲擊聲會較為空洞。 蔡敏郎強調,開罐後可再觀察罐頭內的水果、湯汁是否有變色或不正常的沉澱現象,如果有發現任何異狀,就不建議食用。 食藥署提醒,罐頭若受到撞擊,可能會破壞罐身內部塗層的完整性,造成罐身腐蝕等變質情形,購買後若不慎碰撞造成凹罐,也建議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持續儲放。另外,雖然罐頭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但絕對不是「萬年食品」,購買後最好儘早食用,以免不慎放到過期。 馬口鐵共有9層材質 保護食材層層把關 食藥署指出,罐頭食品是指食品封裝於密閉容器內,於封裝前或封裝後施行商業滅菌,可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產品。常見的包材有馬口鐵、鋁罐、玻璃、殺菌袋、鋁箔包及寶特瓶等。 馬口鐵是1種由軟鋼板製成的積層物質,以電鍍或熱浸方式將錫鍍在兩面,中央為底金層,上下延伸分別為錫鐵合金層、錫層、氧化膜及油膜,共達9層,可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包裝材料領域。 9層材質中,以錫層為主要保護層,可隔絕食品使鐵層不被侵蝕,亦可阻隔環境影響因子,使內部食品不易劣變。錫亦有還原作用,大部分馬口鐵罐使用內部塗漆,以防止脫錫,少數淡色水果及果汁罐頭會使用塑罐,因少量錫的還原作用對淡色水果、果汁的風味及色澤有很好的保存效果。 此外,錫的還原作用可抗氧化,防止果肉變色。若外觀凹陷、膨脹或生鏽的罐頭,就不要購買,因為材質已經遭受破壞。 衛生福利部「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錫的限量在金屬罐裝食用油脂為250mg/kg,金屬罐裝飲料為150mg/kg,金屬罐裝嬰幼兒食品為50mg/kg,其他金屬罐裝罐頭食品為250mg/kg。 食藥署建立金屬罐裝食品中重金屬錫的檢驗方法,108年度抽驗市售金屬罐頭食品,檢驗結果錫含量均未超過法規限值,民眾可安心食用。 罐頭水果放糖調味比較甜 糖尿病患者食用絕對不能喝糖水 馬上就要中元節普渡,很多民眾都會買罐頭食品祭祀,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廠商生產罐頭時,都會有滅菌流程,作用在把罐頭內部細菌殺死,達到防腐作用。因此中元節選擇罐頭食品祭祀,可以避免食物在環境與陽光環境下腐敗,食用時也會比較安心。 張麗娟提醒,由於新鮮水果品質不穩定,可能有些比較甜,有些則會比較酸,食品生產商在控管品質時,會用鹽糖等調味,讓整批罐頭味道一致外,也能符合外包裝標示,例如熱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所以水果罐頭相對一般水果,味道會比較甜也比較濃郁,但維生素C等營養,多會因滅菌過程流失。 張麗娟也說,大體上而言,建議一般健康民眾,每天吃差不多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如果是糖尿病患等民眾,單日一般水果量最好不要超過半個拳頭,同時也要考慮到水果甜度,如果是罐頭水果,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如果遇到普渡家裡有準備,攝取量必須小於半個拳頭,且絕對不能喝罐頭糖水,一般健康民眾則要看外包裝標示,按照標示熱量換算合適食用量,小心不要讓單日熱量攝取超標。(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鳳梨生津止渴、整腸、抗疲勞! 但5種人要小心吃 堅果當零食太涮嘴照樣胖!1份的量是多少? 一張圖看明白
-
2020-08-24 新聞.健康知識+
老屋水管每天送鉛來,年輕人心血管風險增!專家教吃這些食物有利排鉛
台灣有不少屋齡超過60年的老建築,其中的老水管恐怕每天將有毒重金屬「鉛」送到你面前。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研究發現,新北市31個家戶有9戶早晨第一公升水鉛含量逾6微克,台灣大學約60年之舊校舍第一公升水鉛含量更逼近250微克。蘇大成指出,鉛會降低兒童智商,新研究亦證實使年輕人頸動脈變厚風險增一成、代謝症候群風險提高四成,呼籲政府盡快優先針對老舊屋舍和校園進行採樣分析,以了解暴露風險。台大醫院今由新任副院長高淑芬主持記者會,蘇大成與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黃柏菁出席,共同說明長期合作研究最新成果。蘇大成表示,針對738位平均21歲之12到30歲成年人,研究發現尿中鉛濃度越高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越厚,在校正其他危險因子之後,鉛暴露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41%,也與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研究也發現鉛暴露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有密切正相關,鉛濃度較高者,頸動脈厚度增加14%,可能機轉是鉛促使核酸甲基化。上述兩篇研究都在今年發表於國際期刊。蘇大成於2017年做31個新北市居家測試評估,在夜間不用水的前提下,測量早上起來第一公升的水鉛含量,結果31個居家裡有5家超過6微克,兩家超過10微克,兩家超過9微克,顯示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家戶水管會「送鉛給你」。蘇大成與台大環工所教授林逸彬合作,測試台大屋齡大約60年的校舍一樓,第一公升水鉛含量逼近250微克,第五公升以後才慢慢下降,但連續採十公升,所有樣品總鉛濃度都超過10微克。林建宇表示,長期低劑量暴露導致的慢性鉛中毒,大多是無症狀,過去已知會導致腎衰竭、過敏氣喘等免疫失調、兒童智力下降。最新研究更確立鉛與年輕人心血管疾病有關,分析美國資料也發現,體內鉛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會增加骨折風險。蘇大成表示,鉛對於身體所有生理系統都是負面影響,國際間公認沒有安全值,也就是最好完全不要暴露到任何鉛。然而,台灣民眾鉛暴露是美國的2到2.5倍,90%時間人都待在室內,如果室內飲水、灰塵、油漆含鉛,就會造成問題。他強調,公布研究不是要讓人恐慌,而是要提醒並提供解方。蘇大成指出,我國經濟標準檢驗局公告實施的CNS國家標準,其室內塗料是比照中國,僅針對可溶性鉛含量限量90ppm,在室外塗料部分,雖順應多數國家作法定定總含鉛量限量標準600ppm,但對於超標產品僅要求加註警語,而未定定強制下架標準。另外,過去廣泛使用的黃銅水管含鉛量高達百分之五到八,就算自來水公司大管路換管,水進到老屋,還是盛裝在鉛管中。蘇大成建議,環保署、營建署、自來水事業單位、標檢局及地方環保局和教育局應通力合作,大規模調查幼兒園及小學自來水含鉛量,另須檢討含鉛管的使用及相關規範,尤其應研擬無鉛管材(含鉛量小於0.25%)在自來水系統及新建築中全面使用的可能。同時推動國內大型人體生物監測計畫,針對老舊建築等熱區,以不放流的採樣方法進行分析,以評估民眾健康風險。・如何防止鉛暴露:回家後先讓水龍頭流水一到兩分鐘。流出之水可以沖馬桶或澆花。選擇有標檢局「飲水用」標章的水龍頭。若仍有疑慮可選用認證可除鉛之淨水器。葉菜類烹煮前要洗淨。避免使用色彩鮮豔的裝飾器品盛裝食物。注意中藥來源安全可靠,並觀察服用後的反應。選用有安全標章的玩具,避免給嬰幼兒玩廉價鮮豔的玩具或贈品。注意打掃吸塵,避免落漆或剛油刷或焊接的場所。選用有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油漆。從是含鉛作業應穿著工作服,工作服不可穿回家,應更衣沐浴再回家。・有利於排鉛的食物:吃含鈣、鐵、鋅之食物,例如一天兩杯牛奶,可以與鉛競爭蛋白質載體。重視蛋白質食物之均衡攝取,例如豆製品和肉類。蛋白質可以與鉛結合為可溶性化合物,阻止人體吸收鉛。攝取含維他命C的食物,可以協助體內鉛從糞便中排除。諮詢/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製表/邱宜君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安全/就近吃、正確洗 本土生菜新鮮也環保
愛吃沙拉,但最怕生菜的食安問題,有沒有農藥殘留?製作過程是否被汙染?營養師建議購買生菜時,要選有SGS檢驗包裝的生菜產品,較可免除農藥殘留、大腸桿菌的疑慮。生菜要冷藏 別在傳統市場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溫上妤說,生菜因沒有經過燙煮,水溶性營養較不會流失,吃下去可以攝取較多的水溶性營養素;沙拉內若有很多牛番茄、胡蘿蔔、甜椒等,因當中所含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維生素A都為脂溶性,必須搭配油脂,例如淋點橄欖油,靠油脂才能吸收。不過,也因為生菜未經高溫烹調,潛藏生菌風險。溫上妤提醒,應避免在傳統市場、未有冷藏設備下的環境買生菜,高溫下較容易孳生細菌,建議在有冷藏設備的超商、賣場購買,可選擇的口味和食材也多元。蘿蔓多進口 建議選本土萵苣清洗生菜可以減少菌數,但實際上很難從外觀看出有沒有大腸桿菌,只能注意期限和檢驗。溫上妤說,台灣蘿蔓生菜大都是從美國引進,但進口運程無法確定其保鮮狀況,且2019年美國才爆發大規模蘿蔓生菜汙染事件。其實台灣秋冬產季的結球萵苣、蘿蔓萵苣本土食材,在地生產較新鮮,營養成分較佳,從食物里程來看,也比較環保。選SGS標章 避免農藥、大腸桿菌溫上妤建議選擇包裝有SGS政府檢驗合格的生菜商品,針對有沒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以及大腸桿菌和大腸桿菌群是否達到標準檢驗,依標準,生菜沙拉大腸桿菌須須低於10MPN/g,大腸桿菌群低於1000MPN/g,除了認明SGS產品,若商品有「無毒」標示,更多一層保障。一般生菜沙拉包裝的材質主要是塑料,有的美式賣場賣的沙拉份量大,使用材質較厚的包裝,有助保存。但如果份量太大一次吃不完,建議買來後分裝處理,避免反覆退冰,溫差更容易孳生細菌。鹽巴清洗殺菌 千萬別放過量溫上妤表示,生菜沒經過高溫殺菌、清除農藥殘留,因此務必要用清水洗乾淨。市面上雖有蔬果清潔劑,但如果沒清洗乾淨,可能會殘留介面活性劑。建議用一般水清洗即可,若要加鹽巴殺菌,也要適當的量,若加太多鹽,滲透壓反而會讓農藥進到蔬果裡。正確的生菜清洗方式,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清水清洗10分鐘,不是沖一下水就好。另外,千萬不要把生菜切碎後再洗,不僅難以徹底去除農藥,也讓生菜營養素流失。自己製作生菜沙拉雖然較安全,但要注意手部衛生和刀具清潔,避免交叉汙染,切勿使用處理過生食的刀子、砧板,要準備熟食專用刀處理生菜,或用手撕剝,處理前務必將手洗淨。保持生菜美觀 多有合法添加物因應現代人需求,生菜沙拉專賣店越來越多。溫上妤說,消費者要注意店內冷藏櫃是否在10度以下,除了食材新鮮度外,工作人員應戴口罩手套,販售過程更要整潔衛生。一般販售的生菜蔬果多數泡過鹽水,以保持外觀。超商盒裝生菜沙拉賣像佳,有的是使用許可的抗氧化劑或食用的漂白水。使用抗氧化劑的產品,包裝多會標示,但食用漂白水不用標示;也有的產品會加入食品添加物提升風味,雖然都是許可添加,但仍建議減少攝取添加物較為健康。吃沙拉難飽足 搭配蛋白質或澱粉溫上妤提醒,吃生菜沙拉,醬料也要慎選,若要減少身體負擔,應選擇油脂、鈉含量較少的醬料,例如和風醬就比凱薩醬好。吃沙拉當正餐可能會因油脂量少餓得快,或營養不均衡,外食族在超商買沙拉應注意均衡度,可另搭配香蕉、溏心蛋、水煮蛋、雞胸肉較有飽足感,而沙拉中添加南瓜、地瓜、玉米、馬鈴薯等,也可增加營養成分與飽足感。澱粉類建議減少攝取加工的精緻澱粉,例如玉米就比馬鈴薯沙拉好,也可控制熱量。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罐頭可以存放久是因添加防腐劑? 錯,專家解密保存原理及挑選方法
不論蛋糕上裝飾的水蜜桃,或是臺菜「鳳梨蝦球」裡的鳳梨片,都會用到罐頭水果,但是有許多民眾對罐頭的製作方式、食用安全性,以及如何挑選罐頭仍有誤解,對此,食藥署特地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蔡敏郎教授,為大家介紹罐頭水果的安全性與挑選原則。水果罐頭存放久 與防腐劑無關!許多民眾以為,罐頭食品可以長期保存是因為含有防腐劑,事實上在製作罐頭食品時,會利用商業滅菌,殺死造成疾病與腐敗的微生物,達到可以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結果。哪種包裝材質才安全?金屬罐、玻璃罐、殺菌軟袋包裝都屬於罐頭食品,不同材質是否安全性不同?蔡敏郎教授說明,在食用安全性方面,不同材質的罐頭食品都具安全性,都能夠安心食用。常見的金屬罐有鍍錫馬口鐵罐和鋁罐,常應用在腐蝕性強的食品,且罐內多會使用環氧樹脂等塗層做為保護,將食品與金屬罐身隔開,因此,不必擔心吃罐頭食品的同時也吃下重金屬。挑水果罐頭這樣選最安心!蔡敏郎教授提醒,購買水果罐頭時,務必檢查外觀,選擇外觀完整良好的罐頭,若有膨罐、生鏽、變形或腐蝕的情形,表示罐內食品可能已變質或腐敗。消費者可透過敲擊罐身確認罐頭的內部情況,若內部變質而有產氣現象,敲擊聲會較為空洞;開罐後,可再觀察罐頭內的水果、湯汁是否有變色或不正常的沈澱現象?若有則不建議食用。 此外,食藥署提醒罐頭若受到撞擊,可能會破壞罐身內部塗層的完整性,造成罐身腐蝕等變質情形,購買後若不慎碰撞造成凹罐,也建議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持續儲放。要注意的是,雖然罐頭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但絕對不是「萬年食品」,購買後最好儘早食用,以免不慎放到過期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18 科別.皮膚
汗皰疹其實與流汗無關!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致病原因
手或腳長出一顆顆小水泡,伴隨搔癢感,不停想抓,抓破皮不只疼痛、皮膚還可能變厚、粗糙,不但影響美觀也非常困擾,很可能是汗皰疹惹禍!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汗皰疹作崇。汗皰疹季節交替易出現 7成出現在手部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建和表示,汗皰疹是在季節交替、特別是春季轉夏季時好發的濕疹疾病。根據統計,有70%症狀出現在手,10%是出現在腳,20%是手腳同時出現,盛行率約為0.05~10%,由於台灣天氣濕熱,患者相當多。雖然汗皰疹有個「汗」字,但病因與汗腺異常或流汗都沒有直接相關。朱建和指出,有些人會合併手腳掌多汗症,但與流汗本身無關,而手腳掌小汗腺較多,可能是吃到過敏物質,過敏物質從手腳掌小汗腺排出,接觸到手腳掌皮膚導致汗皰疹,並不是汗水或汗腺異常導致,只是間接造成此病症。汗皰疹與流汗無關 致病原因有這些汗皰疹的致病原因說法很多,大致相關因素如:體質、壓力、熬夜或作息不正常、氣候或季節變化、多汗症、抽菸、黴菌感染,或者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接觸性過敏等,特別是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普遍存在於土壤中,以及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等食物中,還有項鍊、眼鏡、耳環等含有金屬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汗皰疹難斷根 適時紓壓 規律生活防復發汗皰疹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皮膚疾病,只能就「可能」的發生原因加以預防。朱建和則建議,要適時抒發壓力,保持運動習慣與情緒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於減少汗皰疹的復發,並提醒,皮膚上有異常的小水泡,最好就醫檢查,特別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並非只是單純汗皰疹,有可能是「皮膚淋巴癌」或「類天皰瘡」的自體免疫疾病,必須做皮膚切片檢查,清楚鑑別診斷,再對症治療,否則會延誤病情。★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擔心中藥中毒?粉狀散劑色偏紅 用後四肢麻木建議送驗
台中市中藥材導致鉛中毒案越滾越大,全案檢調已介入調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宣布與消基會合作,民眾若對中藥粉有疑慮,可委託消基會檢驗是否含鉛、汞、鎘重金屬,中醫師公會將補助50%的費用,最高可補助新台幣1750元。中藥品質政策執行委員會主委張景堯表示,民眾就醫不論健保或自費藥材,都要請中醫師釋出處方箋;中醫師不可以「秘方」為由不提供,且藥單上面最好註明適應症狀,若未註明則可請教中醫師。若是再不放心,可將拿到的藥物送驗。張景堯表示,除了衛生局協助檢驗,中醫師公會也委託消基會,民眾只要將中藥粉(散劑),附上醫療院所藥袋影本或就診收據影本,送至消基會總會(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0樓之3)協助檢驗,由中醫師公會提供50%費用補助,補助自新台幣600元到新台幣1750元。民眾至中醫院所看病拿的藥是否需要通通送驗?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施純全表示,濃縮科學中藥或中藥材皆經過把關,若健保處方則完全不須擔心;若自費藥物,因「硃砂忌火」,通常中藥水煎劑不會摻有硃砂,也可初步排除,至於粉狀散劑若是顏色偏紅,且服用後有四肢麻木等不舒服症狀,則建議送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這次出問題遭點名的五寶散、天王補心丹等中藥處方,都非GMP的科學中藥製劑,而是醫師個人私下違法添加,截至目前五寶散有6張合法藥證、天王補心丹有185張,皆不含硃砂。他也強調,這次風波是極少數醫師的違法行為,令人難過、憤怒,讓其他中醫師聲譽受損,甚至面對民眾質疑,是「尊嚴的侮辱」。柯富揚表示,已解除涉案醫師的理事職位,呼籲相關單位對涉案醫師「從重量刑決不寬貸」,同時簽署「用藥安全自律公約」自清,「請全國民眾再給中醫師一個機會」。
-
2020-08-13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中秋食品稽查 納入烤肉組合包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因應許多民眾開始準備購買月餅、烤肉食材等,衛福部食藥署啟動今年度的「中秋複合式專案稽查計畫」,並首次將「烤肉組合包」一併納入稽查專案。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代理科長周韋廷提醒民眾,購買月餅、食材時先看清楚標示,若網購也要留意貨品送貨狀態,「冷凍變冷藏、冷藏變常溫」,不要猶豫直接退貨。食藥署宣布啟動「中秋複合式專案稽查計畫」,從源頭製造端、市售端、餐飲業者端,預計稽查月餅及烤肉組合包業者185家、應景食品812件、應景餐飲業者131家,並首度將民眾近年喜歡購買的「烤肉組合包」納入稽查專案。近年業者看準民眾「嫌麻煩」的心態,相繼推出海鮮、肉品統統放一起的「烤肉組合包」。周韋廷表示,以往食藥署僅針對個別食材的工廠進行稽查,恐遺漏中盤商、倉儲現場等,因此這次也將儲放條件等中間流程,納入稽查。另外,針對「中秋應景食品」,包括「月餅」,將抽驗防腐劑、著色劑等;「蛋黃」將抽驗有無添加違規的蘇丹紅色素;「農產品」將抽驗農藥殘留量;「禽畜水產品」則將抽驗動物用藥、病原性微生物、重金屬等;「食品容器具」也將抽驗如漂白劑等食品容器具衛生標準。至於民眾購買中秋應景食品和食材,周韋廷則提醒,購買時最好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同時清楚辨識產品標示,包括品名、成分、保存期限及負責廠商等;若上網購買也要留意送貨狀態,若包裝有破損或是保存運送方式不佳,則不要猶豫直接退貨。
-
2020-08-10 新聞.健康知識+
並非中藥才有鉛中毒疑慮 專家提醒鉛汙染存在日常生活
前幾天傳出新聞,台中市議員因為長期服用添加了硃砂的中藥,所以造成體內的鉛累積過高,造成不適的症狀。一時之間讓大家對中藥憂心忡忡。其實,鉛是從很久遠以來就長期運用的一種重金屬,因為鉛好開採,又具有密度高、延展性高、柔軟好成形,熔點相對較低、而且不易氧化等特性,所以特別受到人類長期而廣泛的應用。鉛用在製作各種器物,如與銅製為合金銅器、水管、水晶玻璃、鉛酸電池、油漆、含鉛汽油等等,所以可以說鉛一直在人的周圍無所不在。一直到近年來才注意到它的毒性,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老人失智,並會造成骨質異常以及傷害內臟如腎臟還會造成貧血,此外還可能引發生殖問題並影響兒童智商。因此也才從20世紀開始逐漸減少或禁止鉛的使用,像台灣直到2000年初才完全禁用含鉛汽油。所以很難想像,人類之前到底遭受了多久鉛的荼毒。不過說到鉛的危害,歷史上最有名的案例應該是羅馬帝國的淪亡了。許多歷史與考古學家相信「鉛中毒滅了整個羅馬帝國」。這又怎麼說呢?羅馬人可能長期飽受慢性鉛中毒之苦,所以可能身體並不健康,而精神上也出現狂亂貴公子的狀態、或是生不出小孩、或是生出來的小孩智力出現問題、或是容易夭折。後世研究分析這鉛中毒的來源主要有二:1.紅酒羅馬帝國的民眾承襲希臘文化,熱愛葡萄酒是舉世皆知,上自王公貴族、下自市民商人都愛喝酒,不僅是佐餐用,加了水也作為日常的飲料,根據研究,當時民眾一天可能要喝下2公升的葡萄酒。羅馬人相信,鉛可以讓葡萄酒更美味、也可以讓葡萄酒保存更久而不變質發酸,因此非常崇尚酒器、酒杯、釀酒器材要用鉛製的最為高級,然而,鉛是會慢慢溶出的,尤其是酒的酸性環境,溶出速度還會特別快,所以因此讓羅馬人的酒裡含有較高濃度的鉛。除此還不打緊,一個更做死的鉛來源,還是羅馬人自己刻意添加的。羅馬人承襲希臘技術,會使用鉛鍋,將葡萄汁(或酒)煮沸濃縮變成一種葡萄濃縮露,這個濃縮露叫做 Carenum, Defrutum,或是 Sapa,根據歷史記載,Carenum是將葡萄汁濃縮成原來2/3的體積,Defrutum就更濃了,是將葡萄汁(酒)濃縮成原來1/2的體積,而Sapa葡萄汁濃縮成原來1/3的體積。這種葡萄果露據說是一種藝術般的甘美,可以添加在葡萄酒裡,讓好的葡萄酒的美味更上一層樓,也可以讓劣質的葡萄酒變得可以入口,更可以讓葡萄酒可以保存更久;這種果露也普遍可以用在菜餚裡,讓乳豬、鴨肉、魚肉更鮮美、更耐放,所以羅馬軍團還會把肉或水果用這種果露醃漬起來,以利於行軍保存。而在熬製過程中,鉛鍋底還會留下很多白色的粉末,這種白色的粉末更是充滿了甜味,羅馬人把他們當成珍貴的代糖使用。然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種果露或是白色代糖是不折不扣的黑心食品添加物,因為這甜美的黑暗秘密,就是醋酸鉛。在葡萄汁(酒)長時間熬煮的過程中,鍋具的鉛會釋放出來,與葡萄汁(酒)中少量的醋酸反應成醋酸鉛,醋酸鉛固然味道很甜,也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但是醋酸鉛卻是不折不扣的重金屬來源,吃多了當然會鉛中毒。而這種高級酒當然是王公貴族比較容易喝得到,所以反倒上流人士累積了更高的鉛在身體裡。於是乎,專家推論羅馬很多皇帝貴族苦於生不出子嗣;或是壽命不長,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或是精神不太正常、常有瘋狂之舉,或許與喝酒有關。如以焚城亂倫著名的暴君尼祿,就是以愛喝葡萄酒著名。歷史頻道曾經在2009年的節目中,以包鉛的鍋具複製羅馬人的這種葡萄果露做法,發現果露中的鉛含量高達29,000ppb,以台灣食品法規規定飲用水的含鉛量標準為10ppb參考,這足足高出2900倍,而以天然果汁的含鉛量標準30ppb來比較,也是高出將近1000倍。長此以往,當然是相當危險的。而這種用鉛釀酒或是添加鉛的做法,其實並沒有隨著羅馬帝國的覆滅而消失,而是一直流傳於中古世紀的歐洲,人們也不以為怪,只是該改添加了更方便取得的一氧化鉛。一直到十七世紀初,一位名叫高克爾(Gockel)的醫生,發現飲用普瓦圖地區產的紅酒的人,普遍會產生腹絞痛、發燒、嚴重便秘、黃膽黃疸、四肢無力、無法言語、失去視力、精神錯亂、癱瘓甚至死亡。他判斷這種腹絞痛多發於嚴冬或是收成不好的季節之後,而這時候的酒特別需要添加一氧化鉛以提高甜度、掩蓋酒的不良風味,所以推斷這個怪病與鉛有關。奧騰堡公爵接受了他的觀點,開始禁止在葡萄酒裡添加鉛的做法,所以才讓這個風氣慢慢消失。但是考古學家在沈船裡發現中古世紀保存下來的酒,發現裡面仍有數百ppb的鉛含量,只能告訴我們,黑心添加物不會馬上消失,而鉛放個幾百年也不會消失。2. 鉛水管羅馬帝國的水利建設超越整個世代,很多甚至延用到當代。只是羅馬時代就已經採用用鉛包覆的水管了,而我們喝的水,因為裡面有溶解微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是呈現微酸性的,有利於鉛的溶出,所以這種鉛管日積月累之下,也會釋放鉛到水裡面,造成人體攝取到鉛。只是這樣的溶出量當然較低,比不上從酒喝來的量。學者Nriagu曾經估計,羅馬人每天大概攝取了250微克的鉛,其中從酒來的佔了180微克,其他的小部分才是從水等地方來。不過我們不能笑話羅馬人,因為直到今日,我們台灣的自來水還在用鉛管!2018年台北市長柯P還因此被修理過,【食安話題的膝反射-柯P與鉛水】台北市長柯文哲2018年5月23日時在自己的臉書直播中,談到鉛管更換的議題時表示,因為台北市很多水管還是含鉛的材質,而鉛中毒問題很大,尤其是「流量比較低的鉛水管,更容易含量過高而造成鉛中毒」所以說出一句「台灣瘋子太多,是不是鉛水喝太多?」這句話說出的隔日,媒體就大肆報導,柯文哲第二天回應,「自己講的都是真的」,鉛中毒確實「會影響神經發展」、「會發神經」。不過他也解釋,「問題沒有那麼嚴重;要喝很多才會這樣」。韋恩認為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只要談到疑似毒化物時,大家就用本能的反射性反應去談它。這個膝反射模式是,某項汙染物被拿出來談時,所謂專家(通常是毒物科醫師、名嘴、教主等等)就會說反射式的說「某某某有毒,吃了會得XXX病」,然後媒體就會大肆渲染,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但是,其實他們通常不會講出的後半段是,其實吃某種東西要得病的條件是,必須要每天吃很大量,然後還要累積很久。就像柯P第二天才補充說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要喝很多才會這樣」。有學者Nriagu曾經估計,羅馬人每天大概攝取了250微克的鉛,其中從酒來的佔了180微克,其他的小部分才是從水等地方來,這樣造成羅馬人的血鉛到達50微克/100毫升的高量。而現在各國鉛的警戒標準是血鉛不得超過10微克/100毫升,所以可以說,羅馬人普遍有鉛中毒的可能。從另外的考古生化學家的研究也可以發現,羅馬時期人們骨骼裡的鉛含量非常高。英國學者分析同一地點挖掘出來的骨骼,但是時間從新石器時代到中古時代晚期的不同年代後發現,羅馬時代之前(新石器、銅器、鐵器)時代的骨骼含鉛量相對較低,低於目前WHO建議標準(兒童骨骼中的鉛不應超過1毫克/公斤)。而到了羅馬時期,樣本裡的鉛含量就提高到中位數3.61毫克/公斤,而有的樣本竟然高達22毫克/公斤,這已經超過WHO認定鉛中毒等級(10毫克/公斤)的兩倍了。這骨骼含鉛的趨勢過了羅馬時期又大幅下降,直到中古世紀晚期才又升高。所以我想這也是古代羅馬人感嘆「為什麼奴隸吃的比主人差,但是往往比較健康,活得也比較久」我想這跟少喝葡萄酒不無關係,當然跟奴隸有運動、不過胖也有很大的貢獻。鉛的代謝排除不是很容易,所以我們能做的還是盡量避免鉛的汙染,所以食安管理上重金屬汙染特別是重點,此外也要注意食品容器得減少鉛的存在,像以前會用水晶玻璃盛酒,現在知道水晶玻璃是一種鉛玻璃,會有鉛汙染的風險,所以應該都避免掉了。此外避免含鉛塗料、做好電池回收等等,都與我們自身的安全有關,因為鉛中毒,不僅傷害內臟與大腦,還會禍延下一代,不可不慎。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05 癌症.肝癌
台中壯年警猛爆性肝炎亡 醫師:B肝患者死亡占1%
台中市第六警分局蔡姓警員昨天因「猛爆性肝炎」在醫院病逝,引發警界議論,亞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政國表示,根據研究,B型肝炎患者得猛爆性肝炎而致死的,約占1%,比例不高,但還是需要視個別病患的身體狀況,一般爆發猛爆性肝炎後,替代的治療方式不多,唯一的救命方式就只有換肝一途,若是猛爆性肝炎爆發,致死率就很高。亞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政國說,一般會認為基層警員的工作勤務日夜顛倒,工時長,加上警員本身若不愛運動,有抽菸、喝酒的習慣的話,都容易讓B型肝炎的病情產生變化,另外服用藥物、類固醇、酒精等物品,也有可能影響體內的病毒數,讓病毒活化起來,而讓病情有變化。陳政國說,台灣引起猛爆性肝炎的原因則是以病毒性肝炎為主,B型肝炎約有1%的機率會發生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引起猛爆性肝炎則有0.1%到0.35%,C型肝炎併發猛爆性肝炎的更少見,D型肝炎則通常要和B型肝炎同時感染才比較有機會發生猛爆性肝炎。陳政國說,一般B型肝炎的帶原者,其實可以不用擔心會突然因猛爆性肝炎致死,只要注意好自己的工作、飲食、作息,不要讓身體的代謝率太差,注意體重、體脂,定期到醫院追蹤、檢查,如果有發現容易疲倦、有黃疸、出現茶色尿腹漲的狀況時,就代表病情可能有變化,需要回醫院追蹤是否肝指數有異查。陳政國說,因近來台中市有診所因開立含重金屬的中藥,導致病患有鉛中毒的情形,但科學中藥是不會含有重金屬的,也要藉此呼籲,B型肝炎的病患,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接受醫院醫師的醫囑治療,因現在猛爆性肝炎的替代療法不多,換肝是唯一的續命方式。
-
2020-08-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藥含硃砂致中毒 中醫:過去於鎮靜安神現已禁用
台中市前議長張宏年一家人因服用中藥發生中毒案,經抽驗相關藥材,發現負責醫師呂世明加入已列為禁藥的中藥材硃砂。對此,中醫師表示,早期硃砂是用在鎮定、安神,但劑量一定要輕、使用時間要短,但衛福部已經禁用硃砂,不僅境外管制、境內管控,連處方都不可使用。本身是參藥行老闆的台北市議員張茂楠表示,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若經過「水飛」製程,基本上可炮製到無毒,但因技術困難,若炮製不完全恐導致重金屬含量過高,早在2005年就已明令禁用,加上利潤不高,不值得冒風險販賣,因此中藥房幾乎都沒有再賣。根據地方衛生局調查,負責醫師呂世明坦承加了硃砂的藥方,但他懷疑是藥材商將外型相似的鉛丹當成硃砂賣給了他。然而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鉛丹和硃砂的外形確實相似,同為紅黃色的粉狀藥材,但鉛丹僅可外用於疾病、皰疹等疾病,不可內服;至於硃砂在過去的中藥藥典裡主要是用於鎮靜安神,但禁用後已不可再開立,不知為何該醫師可取得使用。經查我國已自2005年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至2010年則進一步禁止硃砂用於中藥製劑的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陳昭蓉表示,硃砂主成份是汞,是天然原礦物,容易與其他重金屬結合,因此需要特定製程炮製後才可使用。雖然在中藥原方中,天王補心丹、八寶散都有使用硃砂,但2005年禁止後,許多製藥廠都已申請刪除原有複方裡的硃砂成分,現今GMP藥廠製造出來的藥品都沒有重金屬問題。陳昭蓉表示,中藥房現在都不能賣了,該醫師應是由非正規管道取得。
-
2020-08-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硃砂製作過程繁複 醫:過程稍不完備即易中毒
台中市前議長張宏年一家人鉛中毒,開藥的盛唐中醫診所負責人呂世明坦承曾為藥方加入硃砂,但他懷疑是藥材商把外型相似的鉛丹當成硃砂賣給了他。據中醫界指出,朱砂確具有安神、清心鎮驚、治療失眠、 癲癇功能,但製作過程繁複,稍一不慎,製作過程不完備即易導致汞中毒。而且十分昂貴,價錢何止是鉛丹的千倍。中醫師李政育曾在著作中描述,現代硃砂製作不同古法,在高速、高溫研磨下極易氧化,產生劇毒;且部分藥商辨識不清以紅丹、鉛丹代表,使得中毒案例層出不窮,在用藥安全前提下禁用確為唯一可行之道。另據台中市陳姓執業中醫師指出,硃砂製作過程繁複,其中還有古法中所謂的「水飛」過程,稍有不完全,使得汞釋出,使用後就容易中毒。因為執業醫師對製作過程難以掌握,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用;就好像犀牛角雖有退燒效果,但仍還有其他很多藥物可以替代,並不是一定要使用,勿用就是最好的辦法。另外,砂砂的價格昂貴且難取得,一般以製作印泥使用的硃砂而言,稍具程度的一兩就要幾萬元,何況是藥用的硃砂。至於鉛丹,價錢則遠不及硃砂的千分之一,至於外形真的難辨?中醫師說,現在真能辨識中藥實物的中醫已少,大家都是看電腦圖去識別,很多人根本未曾見過實物。台中市衛生局根據檢驗,目前僅知呂世明開出的中藥粉中含有硃砂,且重金屬超標,但至於重金屬的含量成份,到底汞和鉛分別含量多少,則還待進一步由檢察官化驗。
-
2020-07-27 科別.泌尿腎臟
40歲後每增1歲,腎功能就衰退1%!9個危險因子常被忽略
腎臟的好壞,與全身代謝的順暢很有關聯,有人形容它是人體最大的淨水廠,是代謝廢物、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但多數人容易忽略它,往往是拖到有明顯症狀時才發現,這時腎臟多半已經衰敗得很嚴重了。腎臟雖然耐操,卻不愛抱怨,即使腎功能已經降到正常的一半時,仍然能發揮正常作用,而我們並不知道它已經受傷。等到腎臟的功能持續惡化到只剩下不到正常的10%時,才較容易出現包括噁心、水腫、高血壓、倦怠無力、抽筋等症狀,一旦造成更嚴重的尿毒症時,就有很高的機率必須進入洗腎一途。腎臟會隨年紀增長老化 影響因素與9件事有關如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腎臟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大約在40歲之後,每增加一歲,腎功能會下降1%,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國城指出,如果年輕時腎臟是100分,到了80歲時,腎臟功能可能只剩下40分了。影響腎功能好壞的因素多且複雜,盧國城歸納9大危險因子:1、年齡增長、器官老化器官老化是自然現象,但會加速腎臟老化的原因,多半是因氧化壓力所造成的各種慢性發炎反應,包括生活習慣不好、接觸過多毒性物質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等,都會造成腎臟血管內皮損傷及小血管的硬化,讓腎功能衰退。腎功能衰退後,又加重慢性疾病的進程,形成惡性循環,腎功能又加速退化。2、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腎臟病的種類中,因慢性疾病所導致的腎病變是國內常見的一群,尤其是「三高」族,因容易形成血管硬化,造成腎臟的損傷。盧國城說,高血壓與腎臟病互為因果關係,腎臟動脈受到高血壓的影響,會令血管變厚、變硬,導致管徑變小,腎絲球因為缺血而萎縮,腎功能就出現異常。反過來說,若罹患腎盂腎炎、腎腫瘤、腎絲球腎炎等疾病時,也會引起高血壓。3、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少人喜歡把吃藥當作吃補,再加上習慣自行到藥房購買非經藥師開立的止痛劑或抗生素,甚至是一些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一旦長期服用,或誤食有馬兜鈴酸、重金屬等成分的藥品,因具有腎毒性,就會造成腎臟的傷害。4、飲食生活失衡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選擇吃大餐來紓壓,但暴飲暴食或外食族未顧及營養的均衡,長期缺乏蔬菜、水果的營養,又難以拒絕大魚大肉的飲食型態,就會吃進過多的蛋白質與熱量,造成腎臟的負擔。5、水喝太少水喝太少,就無法讓腎臟有效排出體內的毒素,當其累積在腎臟,當然會造成腎臟的傷害。6、習慣性憋尿憋尿時,膀胱尿液會上流,這時腎臟到輸尿管間的輸送不暢通,就會有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因為經常性反覆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對腎臟是一大傷害;再者,憋尿後神經變得興奮,血壓上升,對腎臟功能也有傷害。7、菸酒過度抽菸喝酒都是腎臟病的推手,有統計指出,20%的腎臟病患天天抽菸,而酒精的熱量高,會造成腎臟負擔,更不利於腎臟排泄尿酸。8、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慢性疾病也多,因此容易引起腎臟病變,而腰圍超過標準者,也要特別小心,可能會因為水分滯留對腎臟造成負擔,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9、心理壓力大人在面對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與可體松,讓胰島素下降,血中含糖量增加,長期下來,胰島素的調控變差,糖尿病就有機會上身,也因而影響腎臟健康。延伸閱讀: 尿有泡泡超過15分鐘就不妙! 當心是腎臟在喊救命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
-
2020-07-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微營養素」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該補充哪些呢? 專家分析給你聽!
忙碌的現代生活已成常態,使得外食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國人飲食西化已久,致使肥胖率居高不下。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其中成人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7%,而成人女性過重及肥胖率則是30.8%。因此,多數人會認為現代人早以營養過剩了,哪會有營養不良、不均的問題發生。事實則不然,據奇美醫學中心資料庫統計,有5.3%的人缺乏維生素C、8.7%缺乏維生素A,但B群卻超出參考值的比例偏高,意即可能過量補充。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如偵建議,「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但不能完全由人體自行合成,需由飲食補充獲取,且會受年齡、壓力、孕期等健康狀態影響。而體內維生素、礦物質參與體內酵素合成及代謝活性,若有攝取不足易有代謝障礙問題發生。有不少研究指出,維生素缺乏與癌症、慢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更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吳麗卿指出,例如,近年倍受關注的維生素D,國人不足的比例相當高。但維生素D除與鈣質吸收有關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亦與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慢性疾病等有關。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逾3萬筆微養營素檢測資料數據顯示,發現高達61%民眾缺乏維生素D,其中,近八成為年齡介於31至60歲之民眾,是為生產力最佳的年齡層。劉如偵進一步建議,可考慮透過「微營養素」檢測,以提供營養補充方向。接受檢驗的人,不僅能了解體內微環境狀態外,再接受醫護人員的專業衛教建議後,有41%民眾的維他命D有顯著提升,改善體質。目前,「微營養素」檢測可檢驗9項維生素及11項微量元素。劉如偵提到,微營養素對身體的功能,以及缺乏恐造成的健康影響如下。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覺、基因表現、免疫功能。注意!需和油脂一起攝取才能有好的吸收效果。若缺乏恐有乾眼症、夜盲症問題。★維生素D:用於調節人體中鈣和磷的正常濃度,幫助骨骼對鈣的吸收,維持骨骼正常功能。缺乏則會產生骨質疏鬆症、軟骨症。★維生素E:在體內扮演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如不足,會出現溶血性貧血、腸胃不適、陽痿、皮膚病害、肌肉衰弱。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協助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有保護周邊神經傳導功能正常運作的作用。攝取不足會有腳氣病、視神經病變。★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反應反應,與其他維生素B群一起輔助供給細胞所需的能量,並可幫助血球正常增生。缺乏會出現口角炎、視力模糊、發癢流淚、眼睛酸痛、角膜充血。★維生素B6:協助排出含氮廢物、抗體的合成、消化系統中胃酸的製造、脂肪與蛋白質利用、維持體內鈉鉀平衡。缺乏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學習障礙。★葉酸:胚胎發育時最重要的營養素,可以降低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的機率。若不足則有惡性貧血、胎兒神經管發育的缺陷。★維生素B12:於體內協助活化葉酸的功能,與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有關。缺乏會出現惡性貧血。★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同時也是一種輔酶。不足則出現壞血病,或者身上常見多處瘀血。微量元素★鐵:是構成人體血紅素的必要元素,與氧氣的運送、儲存及能量的生成以及細胞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不足則出現缺鐵性貧血。★鋅:對於細胞生長及代謝非常重要,也是體內進行正常代謝反應所需金屬酵素的組成成分之一。缺乏則恐生長遲緩、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銅:是細胞電子鏈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關鍵成分。在人體中主要分布於肝臟、肌肉和骨骼中。缺乏則會有貧血、毛髮和骨骼異常、腦障礙。★錳:具有促進骨骼之發育以及生長、維持腦功能的正常運作和維持糖以及脂肪之正常代謝等功能。★硒:參與體內抗氧化及甲狀腺代謝素代謝,可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減少有害自由基的產生。不足會發生生長不良、肌肉疼痛、頭髮和皮膚色素的流失。★鎳:具有加強胰島素的作用以及協助血液製造之功能。★鉻:能協助脂肪的代謝來減少體內脂肪及增加肌肉量而改善體格,亦可藉由增加胰島素的效力來調節葡萄糖量,進而避免低血糖症及糖尿病的發生。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神經焦慮、手腳易抽筋。重金屬類的微量元素:非人體必需元素,但若超過恐造成的後果★砷:非人體必需元素。砷中毒在皮膚、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及周邊血管病變,如四肢壞死(烏腳病),造血功能也受影響,罹癌機會也會增加。★鋁:非人體必需元素。恐致使腎衰竭、透析性癡呆、何杰金氏病、囊性纖維化症、腦病變、軟骨症。★鎘:非人體必需元素。長期暴露會引起肺部纖維化、腎衰竭、軟骨病(日本的痛痛病)。★鉛:非人體必需元素。影響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引起小兒發育障礙、小球性貧血及癌症發生。劉如偵提醒,在繁忙的工作和高壓的生活中,大家應有營養素檢測觀念,透過精準檢驗、聰明補充,正確調整身體微營養素,以全方位營養調理的觀念照護自己。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如偵、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 吳麗卿
-
2020-07-13 新聞.健康知識+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不會溶出塑化劑?實測結果揭曉
大家都知道「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確實多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不過,除了在家將自來水煮沸之外,也有許多人會購買包裝水來飲用,但是在喝包裝水時,這些事你注意到了嗎?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訂有衛生標準,包含飲用水質必須符合規範,分別對於重金屬(砷、鉛、鋅、銅、汞、鎘)、微生物(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溴酸鹽訂有限量標準。而包裝水產品外部,應清楚標示水源別,如:地面水、地下水、自來水等,及水源的實際地址。因此,在選購時,要挑選有信譽的包裝水品牌,並確認瓶裝完整性、清楚標示來源,同時要注意有效期限、水質是否澄清無懸浮物。另外,喝包裝水時,若以口就瓶,容易讓口中的細菌殘留在瓶口,或混入包裝水中,在高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包裝水中的細菌易大量繁殖;而包裝水開封後應儘快喝完,若長時間擺放,飲用時應避免接觸瓶口或分次倒入杯中,減少孳生細菌。至於塑膠包裝水放置於高溫車廂內,是否會溶出塑化劑造成健康危害?食藥署進行包裝飲用水高溫儲藏的溶出試驗時,試驗挑選極端的儲藏溫度,取常見PET材質包裝水,在50-60℃的環境下連續儲藏7天發現,儲藏期間包裝明顯變形,但塑化劑DEHP(di-(2-ethylhexyl)phthalate)溶出結果都是未檢出,由於一般PET製造過程不會添加塑化劑,不用擔憂。不過,還是須注意,包裝水應儲藏在乾燥陰涼,避免太陽直曬及暴露於高溫的環境。延伸閱讀: 飲水機、包裝水 喝哪一種水比較好? 口渴才喝水就太晚了! 學會補水3技巧養顏美容、助消化
-
2020-07-13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進入曠野卻遇到不能喝的苦水,摩西求告,神賜予一棵能讓水變甜的樹,正是辣木,故辣木又稱為奇蹟之樹、生命之樹。辣木,辣木科、辣木屬,從其根部的辣味而得名,依果莢形狀也叫鼓槌樹。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適宜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臺灣也已成功栽植。辣木是有數千年歷史的超級能量食物,多種含量密度高的胺基酸和豐富維生素A、B群、C、D、E,礦物質如鈣、鉀、鎂、磷、鐵、銅、錳,微量元素硒、硫,以及強效的抗氧化物質,都是頭髮需要的營養。辣木的葉、花、根、豆莢、種籽均有食用價值,辣木籽油可以是烹調用油、工業用潤滑油,同時也是非常好的髮膚保養品,以抗老為主要訴求的國際知名品牌,也都標榜含有辣木籽油成分。尤其難得可貴的是,辣木籽對水源還有清潔、淨化功能。目前在臺灣比較容易取得的是辣木葉粉,吃法很多,簡單調水、茶、湯飲用,或直接口服,也可以加在精力湯裡,亦可和入米粥、燕麥糊內,也可與麵粉調拌做成餃子、麵條等各類綠色美食。辣木籽油含微量元素 恢復頭髮黑色素辣木籽油含豐富植物營養素,對於乾燥、易斷裂的頭髮有很好的保溼效果。高含量的維生素,可減少脫髮、促進毛髮生長和增加髮量。充足礦物質、微量元素可恢復黑色素毛母細胞,重新長出黑髮。自己食用辣木葉粉,外用辣木籽油按摩頭皮來護髮,效果極為明顯,不僅頭髮生長速度變快,而且新長出的都是黑髮。也注意到在前額髮際處,冒出許多毛茸茸的幼細髮絲,這可是自中學後就消失了,非常驚人!重金屬汙染 當心引起白髮 曾經,自己幾乎滿頭白髮時,做過重金屬檢測,才知道重金屬汙染也是引起白髮的原因之一。為了做好體內淨化、排除重金屬,需要留意日常用水品質,因此辣木籽就成了我出門旅行時,隨身攜帶的淨水器。辣木籽有特別的膠凝性蛋白質,會使水中的細菌、雜質聚集,沉澱到底層,上面的水即是澄澈乾淨的好水。每一公升的水加入兩粒辣木籽的粉末,大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完成淨化。將上層淨水煮沸後即可飲用2洗髮使用除氯、無汙染的淨水,也是重要的護髮關鍵。建議可將辣木籽過濾後的水,加入熱水中來洗頭。辣木葉粉保養方法辣木葉粉有消炎、抗菌的功能,搭配富含維生素E的燕麥片,有舒緩同時潔淨的功效。可照顧乾性、敏感的頭皮,解除頭皮屑、搔癢、頭髮乾澀、毛燥打結的煩惱。材料:磨碎的燕麥粉1杯(120g)、辣木粉2大匙(30g)、鹽1杯(273g)、椰子油 1/2 杯做法:1. 將燕麥粉、辣木粉、鹽一起混合均匀。 2. 加入椰子油,拌成膏狀即完成。 3.做好後,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保存長 達1個月。使用方法:1. 從髮線中慢慢探到頭皮,無須按摩,用力不當會傷頭皮。 2. 慢慢地抹在全部頭髮上。 3. 塗敷10-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4. 建議一週使用一次。【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憂食物汙染影響胎兒 孕媽咪瘦成38公斤紙片人
準媽媽別因過度擔心吃到不安全食物而恐懼進食。32歲的婷婷(化名)本身就瘦,懷孕前僅41公斤,懷孕後為了寶寶健康,變得過度注重食物安全,只要對食材有疑慮或添加化學成分的食品都不敢吃,僅只吃白飯和少量蔬果。結果懷孕24周產檢時,婷婷體重反瘦到38公斤,成「紙片人孕婦」,且胎兒體重也過低,恐造成營養不良與胎兒早產風險。經婦產科醫師溝通後,調整飲食方式跟補充營養素,婷婷體重增至50公斤,也順利產下2600公克重健康寶寶。 收治婷婷的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表示,以往有準媽媽是擔心體重過重而偏食,但據自己臨床門診發現,近來約2成孕婦因食安疑慮而有「懼食」現象,卻影響胎兒發育。李世明說,懷孕期間胎兒營養成分完全來自母體,若媽媽營養不良也會影響胎兒發展,早產比例偏高、神經系統發育、骨骼系統發育、整個發展會遲緩。如擔憂所攝取食物有農藥殘留或重金屬,可與醫師跟營養師討論,來攝取有機食物、奶粉、營養補充品。高師大生科系副教授許惇偉表示,研究發現,一般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留物或重金屬,的確已證實不利胎兒健康。因動物和農作物會接觸到環境中的塑化劑、殺蟲劑、戴奧辛等化學物質,其環境荷爾蒙長期累積下,恐對影響胎兒的生殖系統發育異常,如出現尿道下裂等情形。建議孕期間,可盡量選擇有機食品,尤其是乳製品與蔬菜,相對可避免攝取環境荷爾蒙污染物。李世明建議,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幅度最好是原來體重的1/4、約10到12公斤,懷孕期間應避免過胖或過重、也不懼食或偏食,並充足攝取鐵、維生素C、D、DHA等營養素,才有適合胎兒發育的受孕環境。
-
2020-06-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高劑量魚油可護心,但吃多影響消化蠕動!專家建議多吃這食物也有幫助
外電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9年12月核准一種主要含EPA(Eicosapentaenoic acid)成分的魚油新藥上市,用於治療三酸甘油酯偏高者。FDA顧問委員會參考了2019年1月3日發表的臨床研究REDUCE-IT,該研究以8179名使用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後,三酸甘油酯仍偏高且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作為受試者,其結果顯示,該藥與安慰劑相比,能夠有效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nvents,簡稱MACE,係指心血管死亡、非致命心肌梗塞及非致命性腦中風等)風險將近25%。但也有幾項副作用,包括心律不整、內出血。多年來,國內外營養專家都建議,魚類因富含天然Omega-3脂肪酸,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Omega-3脂肪酸主要是由3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組成,包括存在於豆腐、黃豆、芥子油與堅果類的「α-次亞麻油酸」,以及主要由攝食魚類與其他海洋生物所獲得到的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3種必需脂肪酸。這3種脂肪酸都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攝取,也因此使得魚油在保健食品中大行其道。要證明吃魚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並不容易,過去的研究多為觀察性的報告,直到近兩年,國際知名期刊連續刊登了3篇以EPA成分為主的魚油濃縮製品相關的臨床試驗,才算有了定論。高劑量魚油可減少續發之心血管疾病美國核准魚油新藥上市,是根據2019年1月3日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論文,該研究以8179名具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病患為對象,其中71%的受試者攝取含EPA魚油作為續發性預防,因為他們曾經發生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做過心導管、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另外29.3%的受試者則沒有心血管疾病。該研究發現,使用以EPA成分為主的高劑量魚油(每天4公克),對於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試者,可降低25%的續發心血管風險,包括減少心血管疾病導致之死亡、缺血性心臟病、非致命性中風發作等,都有明顯的作用,尤其對年齡小於65歲、三酸甘油酯超過150 mg/dL者,效果特別顯著。但對於一般沒有心血管疾病者的預防,雖有效果但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差異。該研究可說是首次指出含EPA高劑量魚油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者,確實有預防效果。低劑量魚油 對糖尿病患預防心血管病無效另一篇2018年10月的研究,同樣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則以一萬五千多名糖尿病患為對象,該報告顯示,若每日使用一公克魚油(omega-3),對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沒有顯著效果。該論文與前篇論文比對判讀,可以推估魚油劑量太低的話,對於有糖尿病或有高血壓的病患,預防效果不彰。每天一公克魚油 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另一個VITAL(VITamin D and OmegA-3 TriaL)的臨床試驗也很有代表性,共有兩篇論文,發現高劑量魚油對於有心肌梗塞的病患來說有明顯的效應。該研究對象有兩萬五千多人,樣本數非常大,而且是一般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分成四組,一組吃維生素D、一組吃魚油(omega-3)、一組兩種都吃、一組兩種都沒吃。觀察對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預防是否有效果。研究發現,每天補充兩千單位的維他命D並沒有降低發生心血管事件與癌症之風險。但是每天補充一公克的魚油,雖然沒有減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癌症的新發生率,但對於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死亡風險確實會下降,對於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以及所有冠心病的發生率皆有顯著下降。報告指出,心肌梗塞可降低28%,需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者可降低22%,對於心肌梗塞死亡率則可降低50%,但在減少中風方面沒看到效應。總括來說,若從2018年到2019年所刊登的3篇重要臨床試驗結果可發現,低劑量魚油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確實有一些效果,在糖尿病患則沒有明顯效果;高劑量魚油的效果則較明顯可見,且對於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者,效果更明顯。 國內研究發現魚油可降三酸甘油酯國內2013年由臺大醫院發起,由國內八大醫學中心共同參與的臨床研究,共收治了253名三酸甘油酯超過200 mg/dL的病患,當中有40位病患超過500 mg/dL。給予病人純化魚油(Omacor? Pronova BioPharma),一公克魚油中,含有460 毫克 EPA 及 380毫克 DHA。將病患分成3組,一組一天2公克、一組一天4公克、另一組為安慰劑,治療持續8星期。結果發現,魚油確實可降低三酸甘油酯,一天4公克組的病患可降低32.1%、一天2公克組的病患則可降低29.7%,對於三酸甘油酯更高的個案,能降低的幅度更可達48%~50%。由此可看出,無論是服用2公克或4公克,降三酸甘油酯的效果都不錯。因此,以台灣的研究結果而論,是否一定要吃足4公克,是需要進一步斟酌的。魚油做成藥物,需經過除汙(農藥、重金屬)、純化、淨化(去氧化物質)等多道步驟,在臨床上確實有降血脂(主要是降三酸甘油酯)的作用,通常使用1~2克的劑量,效果就不錯,但並非適用於每個病患。有些病患的三酸甘油酯可能高到兩、三千,是基因因素加上飲食習慣造成,超過1000 mg/dL以上就常有乳糜血症(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也很容易發生急性胰臟炎,反覆發生就是胰臟癌的候選人,還可能合併有糖尿病。胰臟一旦受損,後續要面對很多疾病的問題,所以對於這類型嚴重高三酸甘油酯症病患,會建議使用魚油做輔助治療,因為傳統用藥已經幫不上忙了。此外,長期使用降血脂藥物,病患的腎功能會受影響,若血中肌酸酐數值已達異常,可將降血脂藥物稍微減量、加上魚油補充,讓腎功能恢復正常,三酸甘油酯也能保持在500 mg/dL以下。許多研究都顯示,魚油的效果與吃的劑量有關,劑量越高效果越好,問題是,吃太多時,過多的魚油會影響胃腸的消化與蠕動,會有噁心感、肚子會不舒服而難以下嚥,而且有魚腥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一週吃3次不同種類的魚 分散風險所以,一般人若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多吃新鮮的魚即可。美國心臟醫學會在2013年就建議,一般人每週應攝取至少兩至三次魚肉,一次約100公克,且選擇應多樣化、並以深海魚種(Fatty fish)為優先,包括Omega-3含量高的鮭魚、沙丁魚、鯷魚、鯖魚、鱸魚、鱒魚、旗魚、鱈魚、秋刀魚等。而在吃法上,煮魚湯、吃烤魚都會比油炸或油煎料理方式更為健康,魚種的選擇上也儘量交替食用不同種類的魚,以分散風險,減少魚類遭受環境、重金屬與環境荷爾蒙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威脅。至於若想額外補充EPA及DHA膠囊,應該先與心臟科醫師討論,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雖然建議每天可食用2至4克的EPA 與DHA補充劑,但仍應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魚油經過濃縮提煉過程變成藥物後,除了價格昂貴外,也只適用於部分高血脂病患;而市售魚油保健食品,也無法確定其品質,雖然都叫魚油,但成分、含量、製程仍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從新鮮魚類攝取魚油,既天然也不用花太多錢,才是對健康最好的選擇。 Q:魚油為什麼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機轉為何?A:根據文獻,魚油可抗發炎、降血壓、降三酸甘油酯、降血栓。一些發炎指標會下降。也有文獻提到魚油有幾種機轉:可抑制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減少原脂蛋白B(Apo B)的合成,加強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轉換速率,降低飯後血脂濃度。另外,魚油不會使血糖惡化,還可稍微降血壓。最重要的角色在血液凝固方面,魚油可減少血小板凝集和延長凝血時間,這是魚油被認為可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2期(2020-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6-27 癌症.肺癌
炒菜油煙會致癌! 日常「這些」習慣都榜上有名
別以為只有吸菸才會有肺癌,小心罹病不自知!65歲陳小姐與丈夫一起經營自助餐將近20年,處於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下,常讓她戴不住口罩,直接面對油煙。回家後又繼續煮飯給家人吃,也忙得忘了開抽油煙機,2年前丈夫才因罹患肺癌1年多就急速過世,讓她突然意識到長期的呼吸不順可能並不單純,趕快做了肺部檢查才發現已經有0.3公分腫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大於吸菸者的比例占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0%不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顯示在抽菸率持續下降的今天,除了吸菸、肺癌家族病史之外,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1個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致癌工作環境(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彭汪嘉康強調,肺癌是全球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去(2018)年新增逾2百萬名肺癌患者,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就占22.5人,台灣最新公布的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肺癌發生率竟高達36.00 ,且超過一半是在晚期發現,比對WHO GLOBALCAN統計數字,赫然發現台灣排名世界第3,發生率超過北美地區。同時觀察台灣肺癌死亡率,不僅是癌症10大死因之冠(2018,死亡率為22.8),亦高於全球平均值(18.6)甚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補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治癒有很顯著的成效,肺癌在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的治癒率為95%,由此可見,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尤其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透過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賴基銘提醒,LDCT基本上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吸菸者、長期暴露二手菸環境者,以及曾經罹患肺結核與肺部慢性疾病、在特殊致癌環境工作族群所提供,因為無論再安全的斷層檢查,還是有輻射線劑量,也因為偵測的靈敏度,容易造成偽陽性的誤植,必須仰仗專業醫師的判讀,方不至造成健康者的疑懼。台灣癌症基金會自2014年開始,與公益伙伴一同推廣「愛妳不肺力」-肺癌防治專案,鼓勵全台民眾建立自主篩檢和肺癌預防的知識,並且鑑於女性肺癌人口的上升,特別為了女性健康,推出清寒/高危險婦女肺癌篩檢補助,鼓勵有經濟困難之40歲以上高危險族群女性申請「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補助,積極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用吃殺死癌細胞! 15種物美價廉抗癌食材報你知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