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6 醫聲.院長講堂
搜尋
鄭國樑
共找到
164
筆 文章
-
-
2021-03-0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聯新國際醫院近年在桃園快速發展,成為南桃園社區醫療、落實分級醫療、區域教學醫院的龍頭和楷模。總院長張煥禎25年來帶領聯新朝向多元化發展,並強調智慧科技醫療,提供跨界跨領域的醫療服務。第一個服務兩岸醫療集團聯新國際醫院的前身是壢新醫院,創立於1995年,2019年3月更名聯新國際醫院。在創院前,張煥禎早在1992年即成立聯新醫療集團,他是集團創辦人、也是總執行長。近年聯新國際醫院積極到大陸發展,成為第一個服務兩岸的醫療(師)集團。多年來聯新國際醫院朝向多元化發展,目標是經營很有水準的社區醫療教學醫院。張煥禎說,聯新一開始就走社區醫療路線,做了近20年,後來健保署推「雁行專案」-社區醫療合作推動計畫,聯新即以南桃園社區醫療群為基礎,攜手187家醫療院所,共同推動分級醫療,落實雙向轉診,堪稱是「飛行時數最久」的雁行團隊。每科要有一項南桃園最好「透過分級醫療,聯新國際醫院與診所合作,病人轉診過來,治療後還是可以回到原來的診所就醫,上下轉診都很方便,醫院也不用擔心營收下降。」張煥禎解釋,因為分級制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在診所支持與總額分配制度下,醫院和診所高度合作量體會擴大,病人增加,醫院營收不致因此減少。為強化競爭力,張煥禎要求每科醫師,至少要有一項臨床或整合性醫療技術是南桃園第一,或是桃竹苗、台灣第一,每科要有一個項目是南桃園最好,醫師設定第一的目標後,醫院就要提供完整的設備和醫療環境。第一個成立運動醫學中心聯新國際醫院也是台灣第一個有運動醫學專科醫師、成立運動醫學中心的醫院,並有國家運動隊隊醫、管理師負責診療選手、民眾運動傷害的問題。2019年11月在上海開設了第2家運動醫學中心,2020年10月在台北開第3家,今年預計在台中及新北開設第4、第5家醫學運動中心。發展智慧醫療無圍牆醫院去年底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醫療科技格外受矚目。張煥禎率聯新國際醫院推出「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展出智慧病房、無圍牆ICU、高端睡眠科技中心等主題,端出醫院成立25年成果,包括2019年成立的「智慧醫療實驗室」,將智慧科技導入醫療服務跨界跨領域結合,提供社區居民高品質、高效率的醫療照護。張煥禎小檔案年齡:64歲專長:腎臟病、高血壓、新陳代謝疾病、健康管理、家庭醫學科、運動醫學現職: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辦人兼總執行長、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上海禾新醫院總院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民國擊劍協會理事長、亞洲華人醫務管理交流學會理事長、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經歷: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桃園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找一個足以讓你信任的醫師,然後充分跟他配合
-
2021-03-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來台灣政府事先沒掌握?總統府發言人:交給專業
AZ疫苗要送往台灣,政府說有掌握訊息,但是傳出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疫苗上飛機之後才知道,應變不及?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天受訪時表示,過去防疫指揮中心已經很多次向大家報告,國外多源頭採購2000萬劑的疫苗,國內也有本土研發的1000萬劑疫苗採購計畫,3000萬劑是現階段的目標,所以指揮中心也透過專家一直在討論,研議優先施打的順序跟各項分配的方案。張惇涵強調,沒有所謂應變不及的問題,至於疫苗來台灣,政府從過去的防疫或是採購疫苗,都是用專業的態度來處理,疫苗來台灣就應該交給專業,還有媒體說總統跟院長要去接機,他不懂這是什麼邏輯。
-
2021-03-01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血管結構異常 提防主動脈剝離
藝人「小鬼」黃鴻升36歲就因主動脈剝離過世,「主動脈剝離會致命?」引發震驚。桃園市楊梅天成醫院副院長心臟科醫師陳高揚表示,主動脈是連接心臟與各重要器官間的血管,比較靠心臟這邊,一旦承受不了壓力,往血管的中層甚至外層裂出去的話,就可能危及生命。例如裂到中層時會造成假腔,就無法供應到各重要器官,會導致各重要器官缺血進而衰竭;萬一破出外層,血液等於流出血管系統會導致休克,尤其主動脈最早的分支是供應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一旦冠狀血流受阻,或主動脈剝離往主動脈根部延伸裂進心包膜,造成心包填塞,都有立即致命危險。陳高揚指出,不要讓血管承受過大的壓力,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尤其是血管結構有異常的病人,例如高血壓病人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與血脂,避免抽菸與過勞、適當運動。至於血管結構有異常的病人像先天性主動脈狹窄、主動脈畸形、馬凡氏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的一種),陳高揚提醒更要及早診斷,更積極預防。其中馬凡氏症候群有一些體型上的特徵值得注意,三國劉備、美國林肯總統據說手長及膝,都很有可能是馬凡氏症候群特徵。
-
2021-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農曆正月15(國曆2月26日)是元宵節,除了傳統賞花燈,也會準備湯圓或元宵來應景,該如何食用,讓元宵佳節美食不至於增加身體過多的負擔呢。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梁嘉麟營養師提供以下四個小撇步。主食減量:不論是哪一種湯圓,至少一半以上的比例由醣類組成,而且有時1顆的熱量不少,例如包餡的鹹、甜湯圓4、5顆就等於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食用時,建議當天的主食減量,吃兩顆包餡的甜湯圓,飯量應減少半碗,以免熱量爆表。減少糖分:含餡的甜湯圓由於餡料本身有糖份,建議直接清水烹煮,減少甜湯烹煮時再額外加入的精緻糖;此外煮小湯圓時的甜湯也以減糖為佳,以紅棗、龍眼乾取代部分的砂糖,至於湯底的除了糖水也能選擇牛奶、豆漿,除了可補充蛋白質也別具風味,還可加入白木耳豐富口感,當中的膳食纖維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維持腸道的機能。加料升級:包餡的鹹湯圓可當正餐,烹煮時加入蔬菜、瘦肉絲、雞蛋、香菇等食材,可增加蛋白質及纖維質的攝取,以富化、均衡整體的營養價值。梁嘉麟營養師最後提醒,湯圓是糯米製品,胃腸不好的人須斟酌食用,孩童、老人家也需注意應充分咀嚼後再吞下,以免噎著;糖尿病患者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建議酌量食用。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諮詢(03)4629292分機22016。
-
2021-02-19 癌症.大腸直腸癌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50多歲林先生去年就感覺肚子疼痛,因為擔心疫情強忍不就醫,自己買胃腸藥服用沒改善。上個月腹痛難耐,被朋友逼著到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是大腸癌腫瘤導致腸穿孔感染,手術治療後,順利在農曆年前返家與親友團聚。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表示,大腸癌腫瘤造成腸穿孔的情況並不常見,林先生因腫瘤增長擴大,不僅堵塞腸道而撐破,更演變成腹膜炎,平白忍受數個月的疼痛,並且延誤病情,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林先生到急診時,醫師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癌腫瘤已經破裂嚴重感染,陳子安先為他做腹腔膿瘍引流,再切除左側半結腸與腸吻合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兩周後小年夜前出院,後續將評估再做輔助治療。住院期間林先生配合防疫,只有1位朋友陪病,也謝絕家屬探病。當初聽左鄰右舍談疫情感到畏懼,強忍疼痛卻不敢就醫,以致延誤病情,現在覺得疫情期間看病、住院沒想像中可怕,醫護人員悉心照顧,讓他很放心。醫師陳子安指出,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能早期發現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大腸癌與飲食生活息息相關,也和年齡及遺傳有關,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應更早做篩檢,甚至做大腸鏡檢查。陳子安說,如果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周、血便或糞便有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經常腹脹便秘、排便不乾淨、不明原因貧血,都是大腸癌初期徵兆,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
2021-02-01 新聞.健康知識+
醫病天地/喝酒取暖 小心適得其反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冷得多,麻油雞、薑母鴨熱銷,但是要小心裡面的酒精。部立桃園醫院營養師周柏潁指出,喝了酒會讓末梢的血管擴張,熱藉由血管擴張散發到手腳,有溫暖舒服的感覺,但血管擴張會削弱生理保護的功能。周柏潁說,身體遇寒冷末梢血管收縮,是保護核心溫度不要下降過快,酒精恰恰讓這個保護機制變弱,剛喝下去時,雖然全身暖烘烘,但是時間久了或是保暖沒做好,反而覺得更冷;如果又到戶外,可能加劇熱量散失或是血管收縮,對老人家或有慢性疾病者是一大威脅。一杯好入眠?周柏潁強調是假象,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的抑制劑,感覺上比較容易入睡,但入睡以後大腦都處在淺眠階段,容易多夢,常常有起床後覺得睡不飽,睡眠品質差,萬一過量造成惡性循環,還會對肝臟造成負擔,甚至衍生肝硬化,肝癌。喝酒會臉紅的人要特別注意,周柏潁指出,亞洲人對於酒精分解能力不比西方人,酒精分解不完全,容易產生乙醛一級致癌物,喝酒臉會紅的人應該要避免,台灣人47%以上缺乏代謝酒精的酶,不得不小心。周柏潁強調最好避免酒,讓身體暖度的方式很多,薑湯、芝麻糊、熱豆漿、熱牛奶、濃度較高的熱可可都是好的選擇,熱牛奶、芝麻糊、燕麥奶還有幫助睡眠的效果。
-
2021-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立桃園醫院病房全紅色警戒 民眾愛心送暖物資不斷
部立桃園醫院雖然病房全部列為紅色警戒區,但是民眾愛心送暖一樣沒間斷,今天中午以前仍陸續收到美味的食品。院方表示目前物資相當充足,感謝各界的關心,醫院內部嚴格管控,不同區域的醫護和工作人員不能跨區活動,全力為防疫把關。送物資來的民眾有的不希望曝光,一位開著賓士汽車的男子說,送來飯團還有一些小吃美食,他不認識醫護人員,就是很單純送小吃為防疫團隊加油。食時創新餐飲集團公司旗下史坦利美式牛排大江店,中午送來100份店裡銷售的「舒肥炭烤雪花牛排」餐,為全體醫護人員日以繼夜不辭辛勞加油打氣,業者表示並為他們禱告,同時保護好我們自己,也是最大的支持。集團總經理說,透過實際的行動響應政府防疫作戰一條心,凝聚國人落實抗疫的決心,共同為守護台灣努力。食時創新餐飲集團旗下有5個品牌,其中史坦利美式牛排在大江購物中心設店,舒肥炭烤雪花牛排售價390元,集團總經理楊宗勳和大江店長都到場贈美食,部桃由社工室主任余珮瑜代表接受。
-
2021-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案889確診來過? 桃園桌球場地消毒
部立桃園醫院因為原先在綠區病房的案889確診,病房大樓全部被劃為紅區,中央防疫流行中心昨天說明的時候,表示該名男子是退休人員喜歡打桌球。今天上午傳出桃園區一處桌球場地消毒後暫時關閉,,讓桃園不少熱愛桌球運動的民眾緊張。中央流行防疫中心還沒公布個案889的足跡圖,不過地方上已經傳出他平時比較常去的兩個地點,其中一個地點是否就是今天上午消毒的桌球場地,桃園衛生、環保單位都強調要由中央說明,不過市政府已經畫出360個公共場所,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當中包含非匡列足跡圖的場所。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案889、案890兩例本土確診,889原本住部桃12樓外科病房,發生院內感染後,12樓還是屬於安全的綠區,但是889確診後,防疫中心緊急宣布病房大樓全列為紅區,並擴大匡列1月6日到1月19日曾到過急診和住院患者、陪病者和同住家屬3大類須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桃園市政府今天上午表示,初步匡列須列居家隔離對象超過5000人,正設法在最短時間內通知新增對象居家隔離。
-
2021-01-04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3C族防烏龜頸 謹記三原則
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19年顯示,88.2%的人會使用手機,18至39歲使用時間高達5小時,不只眼睛疲勞,更帶來肩頸痠痛的問題,其中像烏龜一樣脖子往前伸,駝背如龜殼,就是常見的文明病「烏龜頸」。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呂茜芸表示,長期「烏龜頸」不僅會造成肌肉間失衡,嚴重還會壓迫頸椎神經導致手麻,想要維持良好姿勢使用3C產品,只要遵守三大原則就沒問題。首先讓螢幕頂端略低於眼睛平視視線,與螢幕距離一個手臂長,使用時雙腳平放地面。即使姿勢正確,同一姿勢30分鐘仍要活動,搭配簡單的放鬆運動讓舒緩頭部。再來是解放緊繃的肌肉,雙手十指扣住放在頭後,緩慢做出頸部彎曲的動作,直到後方肌肉感到緊繃,維持在這個動作15至30秒,每次5回,一天兩次放鬆頸部後方肌肉。也可用手輕壓頭部側邊,緩慢做出頸部側彎動作,直到側邊肌肉緊繃,另一隻手抓椅子下緣固定,左、右邊各維持15至30秒,每次5回,一天兩次。3C族也要加強無力的肌肉,包括頸部前側肌肉,在躺姿的時候,雙膝微彎全身放鬆,用手輔助將下巴內收,眼睛的視線同時向下看向胸口,這動作維持15秒,每次10回,一天兩次。呂茜芸強調,以上運動出現頭暈、噁心等不舒服症狀,應立刻停止並就醫,若是出現手麻症狀有可能是神經壓迫。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台灣醫療科技展 聯新國際醫療智慧醫療8大主題受矚目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至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表示,集團「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主題參展,將智慧病房搬到會場,搭配全新的專業服務機器人,展現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跨足智慧醫療的實力與企圖心,現場吸引多人詢問。聯新國際醫療「智慧醫療實驗室」執行長許詩典表示,推動智慧醫療的重要關鍵,不只是儀器設備的科技化,還要將醫護專業的軟實力,以及流程系統與制度,做最佳化的整合。藉由數位科技運用,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將病人與家屬需求、醫師診察治療、護理照護關懷三方面,做有效率和效果的串接整合,來達到「以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服務。聯新國際醫院指出,台灣醫療科技展為國內第6大國際會展,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延燒,台灣的醫療科技展受矚目。聯新國際醫院長期布局全球,強調跨境醫療服務無國界,這次特別推出「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展出智慧病房、無圍牆ICU、高端睡眠科技中心、神經醫學取栓、運動醫學安全動、聯新營養健康吃、集團境外醫療、學術專利成果8大主題,展現聯新國際醫院成立25年成果,也擘畫邁向智慧科技醫療的藍圖規劃。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推動數位轉型,在2019年成立「智慧醫療實驗室」,將智慧科技導入醫療服務,進行跨界跨領域的結合,提供社區居民高品質、高效率的醫療照護。這次參展攤位規模排名前5大,8大特色主題之一「智慧病房」,實境展出智慧病床、床邊照護、緊急求呼等系統,連結護理站電子白板與醫護端手機APP,以行動化即時掌握病房資訊,幫助病人獲得完整照護。「無圍牆的加護中心」整合臨床資訊平台與重症照護服務,提升ICU主治醫師照護效率與品質,可支援跨單位、科別、院區與跨跨國的遠距諮詢服務。另外,「高端睡眠科技中心」依據病人的睡眠呼吸障礙與慢性病狀況,從睡眠問題篩檢、診斷、治療、追蹤照護,建置一條龍的整合照護服務,提供最佳治療建議。聯新國際醫療還安排8個場次的「醫師聊健康」演講,由醫師與營養師於每天上午11點、下午2點與民眾座談交流,分享健康資訊與QA問答。更多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參展資訊可以查閱網站https://landseed.weebly.com
-
2020-11-12 科別.消化系統
肝膿瘍引發燒輕忽不得 衛福部桃醫提醒嚴重者危及生命
一名50歲工人因持續發燒不退、食慾不振已經一星期,他以為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緣故,應該只是中暑多喝水就沒事了。一直到了出現冷顫、忽冷忽熱的情形,被家人送到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肝臟右葉有一個約10公分腫瘤,診斷是肝膿瘍。患者聽醫師說明時,忍不住驚訝說「肝也會長膿喔」,住院後接受「經皮穿肝引流術」引流膿液,並做細菌培養確認種類,進而給予抗生素治療,四周後康復出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腸胃科醫師林明慧解釋,肝膿瘍是一種在肝臟經由血液或膽道被細菌感染,造成肝組織局部壞死、液化及膿瘍的病症。肝膿瘍致病菌一般分為阿米巴原蟲感染、化濃性細菌感染。阿米巴原蟲感染較少見,化膿性肝膿瘍最常見。林明慧強調肝膿瘍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包括敗血症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林明慧說,肝膿瘍的治療方面,必須給予廣效性的抗生素治療至少6至8周,以及適當的引流,一般大於5公分才做經皮穿肝膿瘍引流術;小於5公分有時只是超音波指引抽吸術,建議有效引流或抽吸可縮短、改善病情。在消除感染源方面,要試圖找出體內有否其它發炎的疾病並治療,避免復發。膿瘍也會發生在不同的部位,桃園醫院感染科林宜君醫師過去也有患者背部疼痛,以為是扭傷不以為意,後來身體越來越不舒服,又伴隨發燒、下肢突然沒有知覺與無力,無法行走,上肢也逐漸無力,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發膿瘍,壓迫到神經造成手部、下肢失去知覺。醫師提醒背部有不明原因疼痛,並且合併發燒,不要大意,有可能是骨髓炎或者脊椎膿瘍引起。
-
2020-11-12 科別.腦部.神經
科技公司主管動脈瘤壓迫第3對腦神經 一物件看成兩個
一名科技公司主管視覺出現疊影複視的現象,聯新國際醫院醫師安排核磁共振,確認顱內動脈瘤壓迫第三對腦神經(管視覺影像),手術後過3個月動脈瘤萎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一,視覺改善。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執行院長陳啟仁醫師表示,動脈瘤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危及健康,發生率3.2%,每百人有3.2人發生比率相當高,通常動脈瘤不容易發現,可能要等到動脈瘤破掉才顯現,但是到這程度致死率相當高。如今可以透過核磁共振,與血管攝影檢查是否有動脈瘤。這名科技公司主管,主要症狀為眼睛出現複視,一個物體看成兩個而且不清楚,到聯新國際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是顱內動脈瘤壓迫第三對腦神經影響視覺影像。陳啟仁醫師説,因為個案已經危及健康,和當事人討論,決定採以導流支架(密網支架)手術,3個月後再用核磁共振追蹤動脈瘤,已經萎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一,複視情形大幅改善。 陳啟仁提醒和建議40歲以上民眾,接受核磁共振與血管攝影檢查,預防動脈瘤壓迫第三對腦神這種不定時炸彈,及早檢查發現症狀,有利於及早提出對策維護健康。
-
2020-10-26 科別.感染科
醫病天地/防流感 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民眾施打流感疫苗踴躍,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主任林芸合說,由於流感病毒抗原變異的特性,人們無法獲得終生免疫,所以需每年施打。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流感感染力最強,可在不同病毒株間交換重組,引起抗原重大變化,成為新的病毒亞型,在歷史上曾多次造成全球大流行。流感病發多為上呼吸道症狀,伴隨發高燒、頭痛、倦怠與全身痠痛,也可能出現腹瀉與嘔吐。大多數可自行痊癒,少數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心肌或心包膜炎及繼發性細菌感染。如果持續高燒不退、意識改變、持續嘔吐、呼吸困難或發紺,可能是重症前兆。林芸合說,治療流感於發病48小時內給藥效果最佳,包括克流感、吸入型瑞樂沙及注射型瑞貝塔等。另外最新流感藥「紓伏效錠」依照體重給與劑量。即使藥物治療仍無法完全避免重症患者死亡,因此鼓勵民眾打流感疫苗,預防重於治療。今年打公費流感疫苗踴躍,補貨不及。林芸合建議優先將疫苗留給高風險及有迫切需要的族群,包括嬰幼兒、氣喘、孕婦、老年人、肥胖者、免疫功能不全或慢性疾病患者。林芸合指出,流感疫苗本來就不能保證一勞永逸,民眾應該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是簡單又有效防流感的方法。如果家裡有高風險族群或是會接觸高風險族群的人,即使不能接種公費,也可以考慮自費施打。
-
2020-09-28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腿部有「藍色蜘蛛網」 靜脈曲張害的
羅姓婦人經營早餐店,前陣子經常感覺到小腿痠麻腫脹,容易腳痠疲累,不太能久站,有時還會抽筋,大腿和小腿有明顯血管突起的「藍色蜘蛛網」紋路,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靜脈曲張造成。聯新國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蕭鎮源表示,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不只影響美觀,也是一種慢性且持續進展的靜脈血管退化疾病。靜脈曲張可分為遺傳因素以及後天長時間下肢靜脈承受壓力、腹部壓力增加等,例如肥胖、懷孕、經常便秘、常舉重物、久站等。蕭鎮源指出,靜脈曲張女性較男性多約3至4倍,過去常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除了早餐店員工,其他像漁工、搬運工、廚師、教師、空姐、櫃姐、護理人員也都是好發族群。靜脈曲張初期並不明顯,僅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外觀出現細微蜘蛛絲網狀紋路;後期有下肢皮膚癢、水腫、腿部痠痛、容易抽筋、腿部沉重感等症狀,嚴重會產生皮膚色素沉積、潰瘍、破裂出血、血塊引發血栓靜脈炎。預防靜脈曲張,可以穿著彈性襪,避免久站久坐與搬重物,適度運動,適時把腳抬高,以物理原理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腹壓。在治療方式方面,輕度的靜脈曲張以保養和觀察為主,嚴重靜脈曲張,需由醫師以超音波評估後,以外科靜脈剝除或血管內雷射手術等治療。
-
2020-09-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王馨世教授:過重婦女試管受孕率會降低 流產率升高
宏其婦幼醫院學術副院長暨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馨世教授今天表示,體重過重、肥胖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的議題,除了影響健康,增加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與癌症的機會,肥胖也會影響卵巢排卵功能及降低懷孕的機率。王馨世教授8月自長庚醫院退休,9月起任職宏其婦幼,過去以多篇論文及研究報告享譽人工生殖領域。他指出,肥胖的婦女會使卵子積存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繼而引起卵子內部構造(如輸送蛋白質的內質網、與提供能量的粒腺體)的功能異常,因此,來自肥胖婦女的卵子即使在受精後,胚胎的發育會比較差,懷孕的機率也較低。王馨世說,英國倫敦的蓋伊和聖托馬斯醫院,分析了33個研究,含括4萬7967個試管嬰兒治療周期,發現婦女的體重過重,或肥胖(BMI超過25),即使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懷孕的機會還是比正常體重的婦女(BMI為19-24)低16%,而且流產率提高了31%。肥胖也會改變體內新陳代謝,最常見的是引起「胰島素抗性」的現象,造成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刺激卵巢製造更多的雄性素,導致雄性素作用在卵巢,造成卵巢濾泡萎縮及抑制排卵,以致排卵稀少或長期無排卵,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無排卵就無法受孕。卵巢濾泡的數量在12至14歲初經來時,兩邊卵巢總共約有20至40萬個濾泡,如果有排卵,每個月只排出1個卵,但每個月都會消耗一大批的濾泡,因此,卵巢的濾泡平均在50歲時會用盡,停經年齡也因此在約50歲的時候。血中「抗穆勒氏荷爾蒙(AMH)」值可以反映出卵巢濾泡存量的多寡,一般而言,小於35歲的婦女,AMH值通常介於2至5之間,表示卵巢濾泡的存量還不少,相對的,大於40歲的婦女,AMH值通常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的存量已經不多。AMH值的高低與懷孕的機率有密切的關係,卵子的品質也會影響懷孕的機率,年紀增加,品質差的卵子比率會升高,更降低了受孕的機會。王馨世說,懷孕的成功機率與女性的年齡以及卵巢濾泡的存量有關,女性在40歲以後,卵巢功能開始退化萎縮,卵巢濾泡的數量明顯減少,排卵功能也相對變差。無論年齡大小,依懷孕的成功率來排序為試管嬰兒療法>人工受精療法>自然同房。年齡在40歲以上,且AMH值在1.0以下,表示卵巢濾泡的存量已經不多,品質差的比率也比較高,自然懷孕的機率不高,應儘早開始嘗試人工協助生殖療法包括試管嬰兒療法,人工受精療法,尤其建議試管嬰兒療程,否則,每個月成批成群的濾泡持續地消耗與萎縮,懷孕的機率也會愈來愈低。若卵巢濾泡存量低到某一個程度,即使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治療,懷孕的機率也是不高。例如40歲以上,試管嬰兒療法的懷孕成功率只有15%至20%,也就是說,做4、5次試管嬰兒才會有一次懷孕,但相對於自然同房的懷孕機率,已經高出5倍以上了。由於不同年齡,條件不同,懷孕成功率也不同,因此,王馨世教授鼓勵婦女在35歲之前受孕,如此懷孕的成功率會比較高。
-
2020-08-28 橘世代.健康橘
2年減重30公斤-前國手自排減重計畫,不小心瘦過頭
桃園市成功工商校長邱垂夕是劍道7段高手,早年曾入選國手,1991、1993年在世界盃拿下銅牌,站上頒獎台升國旗領獎,靠戰績讓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兩度在國家大賽中飄揚。邱校長還有國際裁判資格,曾連續3年獲聘世界盃裁判,並寫下擔任決賽主審的榮譽紀錄。從選手一路升級到老師、教練、國際裁判,邱垂夕的體重也一路上升,以前還是選手的時候體重80多公斤,後來擔任教練、高職主任、國際裁判時,體重破百飆上115公斤,除了血壓稍高,膝蓋有些積水,沒有其他特別不舒服的問題,行動也不受影響,而且每周至少5天練劍2小時動作還很靈活。3年前,邱垂夕騎機車準備到中原大學擔任田徑比賽裁判,路上被車撞倒左膝明顯感到疼痛,他忍了一天,連絡過去劍道國家隊隨隊醫師陳愈志,陳醫師已經是衛福部旗山醫院骨科主任,接到電話隨即安排丘垂夕到醫院檢查,確定左膝受傷積水外流,於是幫他做PRP 內視鏡消除手術,在丘垂夕堅持和醫師評估後,連右膝也一起治療而且3天後出院回學校上班。PRP手術進行順利,出院前,陳愈志建議邱垂夕減重,他自己也覺得該減重了,雖然醫師說膝蓋積水是長年劍道訓練、比賽的後遺症,不是退化性關節炎,但既然有必要減重他就下決心執行,以前讀台體(現在的台灣體育大學)的時候修過運動員營養學分,邱垂夕重新複習並上網找營養師、醫師談減重的文章、影片,自己排減重計畫。歷經兩年,邱垂夕的體重從115公斤減到現在的85公斤,最多的時候減了45公斤變成70公斤。因為母親和朋友覺得太輕「沒版(閩南語,意思是缺少該有的樣子),加上他和其他劍道教練甚至學生,察覺70多公斤的時候使劍的速度、攻擊力道反而沒有「胖子」的時靈活、敏捷,於是讓自己回到85公斤以內,果然恢復到原有的水準,包括邱垂夕都覺得納悶。邱垂夕說,減重沒有捷徑,他為自己設計飲食,剛開始幾乎都是無鹽無油,或少鹽少油,先吃青菜,接著吃瘦肉、半碗飯。第一周「每天都覺得吃不飽,肚子餓到手會抖」,腦袋浮現他最愛的滷肉飯,有幾次還真的偷偷跑去吃,被太太發現後責怪他「減假的」,於是再一次下決心減重。經過1個月,邱垂夕瘦了2公斤,不過到第2個月碰上「撞牆期」怎麼都減不下來,他不灰心,除了繼續透過飲食控制體重,也要求每天至少走1萬步,還有一周5天練劍道,過了撞牆期體重又開始下滑看見成效,第一年減了11公斤。第2年,每天3餐改為兩餐,邱垂夕接任成功工商校長後每天早上約6點到學校,先繞操場1小時多,7點10分過後學生開始入學校,他會到校園各處走走,如果下雨,就在辦公室練習竹劍或踩飛輪,中午午餐後再走動,晚上回到家6點半以前晚餐,沒特別事9點半就寢。「減少應酬、規律作息、保持運動習慣」,邱垂夕強調自己很少應酬,都請學校主管出席,真的非去不可,到了餐敘階段儘量吃完第一道菜就離開,還有,為了減重用餐時不喝湯,因為熱量高,陳愈志醫師看他減重成功,除了為他高興,也希望一直保持下去。更多精選延伸閱讀↘↘↘56歲郭子乾「跑馬養健康」一跑12年,身體減齡10歲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26 科別.精神.身心
情感危機諮詢!一照片醫師幫忙看端倪
今天七夕情人節,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指出,大多數夫妻情侶遇到離婚、分手問題或焦頭爛額才求助輔導,醫院新開設「情感危機緊急專業諮詢」門診,1張照片就可以看出端倪、問題所在。林博醫師說,「情感危機緊急專業諮詢」門診不填寫量表,而是靠著民眾帶來的相關照片,及談論敘述過之前交往對象的共同特質,進而得到客觀結果。「照片會出賣很多細節」,林博表示,當夫妻感情觸礁可以透過夫妻雙方合照、獨照或家族合照等,以科學方式判斷兩人相處的問題,從肢體語言看出情感基礎及個性等。「這跟勸合不勸離不同」,林博強調是勸夫妻雙方用理智面對婚姻的困難,而不是把法律當作最後手段,就算要離婚也要找到原因,在法律途徑前對症下藥,同時要讓小孩能安穩生活、彼此心平氣和面對離婚。林醫師提到,有人第一段婚姻嫁給酒鬼,第二段婚姻還是找了個酒鬼,不斷重蹈覆轍,他點出「會愛什麼人、被什麼人吸引,都跟童年經驗及父母有關」。林博提醒除了成人,青少年情竇初開的時候也會遭遇類似問題,主因在於男女想法差異大,門診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個性,明白確認適合自己的類型才是交往時要優先注意的選項,而不是受外在條件吸引。林醫師舉例有些年輕女性深深被高富帥類型的男性吸引,不過隨著女性年紀增長後,發現自己最在意的是對方是否有忠誠度,不過忠誠度與高富帥這2個特質往往衝突,若能提早了解適合的類型,再決定走入婚姻,擁有穩固婚姻的機率相對提高。
-
2020-06-29 科別.眼部
豔陽天小心視網膜病變 戶外工作及糖尿病友要注意
持續豔陽高照天氣先前又看日環食,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醫師提醒眼睛防曬不可少,特別是長期在強烈陽光照射下工作的人、糖尿病患者、年長者更要小心視網膜病變。40多歲陳先生擔任宅配貨運司機經常頂著大太陽開車送貨,前陣子工作中覺得視線模糊,眼前出現黑影嚴重影響開車安全,於是到眼科診所檢查時醫師察覺有異,透過雁行計畫轉診至聯新國際醫院,醫師發現陳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部水腫,因此除了治眼睛,糖尿病問題會診腎臟科。聯新國際醫院眼科主任張文瑞表示,視網膜位於眼球後方底部,為眼睛顯現影像的重要組織,黃斑部為視網膜中心,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由於血糖控制不當,造成視網膜血管出現小動脈瘤點狀出血,更嚴重會有滲出物及水腫,不正常新生血管及視網膜剝離等變化,進而影響視力減退、視線扭曲,甚至有失明風險,不可不慎。陳先生除了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由於工作長時間在戶外,眼睛常受強烈陽光刺激加上沒有做好防護,以致併發黃斑部病變。張文瑞為陳先生安排眼底螢光攝影及光學斷層掃描檢查,評估後進行門診手術,糖尿病症狀照會腎臟科治療,兩種療程完成之後,再安排陳回原住家附近的眼科、內科診所方便後續追蹤不必跑大醫院,陳的視力獲得改善也積極控制血糖。張文瑞建議每年應定期就近找合格眼科診所檢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須至少每半年接受1次眼睛眼底檢查,一般檢查大部分都可以在診所進行,有必要再由診所透過雁行計畫,轉診至大醫院。健保署建置的「電子轉診平台」可讓醫院及診所查詢病歷、治療情形,民眾不必擔心轉診資訊會中斷的問題,既省時又省錢、安心。
-
2020-06-20 科別.新陳代謝
痛風、糖友 飲食防線勿破功
疫情趨緩,餐館飯店、小吃店又見人潮,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應酬多的痛風病友要小心,別讓健康防線破功,糖尿病友也要注意,如果飲食不忌口,一旦血糖控制不佳產生不可逆的慢性併發症,得不償失。廖曉嵐說,吃太多的肉類、內臟、海產等高尿酸飲食易導致痛風,無節制暴飲暴食,患者年齡也逐漸年輕化,1名50歲男性連日參加同事聚餐、客戶應酬,因腳趾關節紅腫劇痛、半夜痛醒無法行走,急診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預防痛風需注意控制體重,盡量維持標準體重,多喝水可幫助尿酸代謝,避免飲酒提升血液中尿酸,增加痛風發作機率,少喝含糖飲料,每天喝兩次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比不喝飲料的人多出85%罹患痛風的機率,少吃油炸食物及少喝火鍋湯、肉湯,多吃櫻桃、藍莓、青花菜等抗氧化食物有利於降低尿酸。另外,糖尿病會導致足部血液供應減少,造成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約有一半截肢病友有糖尿病,所以要控制好血糖,身體若出現傷口盡快就醫,以免因為病情延誤造成截肢可能。提醒糖尿病友平時除按醫師指示服用處方藥物,飲食上應採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魚、蛋、豆、肉、奶、蔬菜、水果、油脂等食物,身體有傷口的病友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如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腐、芭樂、火龍果等,有助於傷口的癒合。看橘世代 更多新聞
-
2020-06-12 橘世代.健康橘
疫情趨緩了!但小心太放鬆反而「富貴病」上身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餐館飯店、美食街小吃店大宴小酌又見絡繹不絕的客人上門。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應酬多的痛風病友要小心,別讓因少應酬、少外食好不容易構築的健康防線破功,痛風重新上門。糖尿病友也要注意,如果因飲食不忌口,一旦血糖控制不佳,全身無論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易產生不可逆慢性併發症,得不償失。廖曉嵐說,痛風古稱「富貴病」,通常只有達官顯要、富貴人家才會患,因吃了太多的肉類、內臟、海產等高尿酸飲食易導致痛風。現代人因經濟條件佳又注重口慾、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無節制暴飲暴食,痛風不再只是特定對象的專利,年齡也愈年輕化。一位50歲男性連日參加公司同事聚餐,還有和客戶應酬,不是火鍋吃到飽就是海鮮大餐,因腳趾關節紅腫劇痛、半夜痛醒無法行走,到醫院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廖曉嵐歸納預防痛風6大妙招:1.控制體重,盡量維持在標準體重內。2.多喝水幫助尿酸代謝。3.避免飲酒提升血液中尿酸,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如果已經有痛風的病史,更要注意少喝啤酒。4.少喝含糖飲料,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次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比不喝飲料的人,多出85%罹患痛風的機率。5.少油,平常應減少食用油炸食物,少喝火鍋湯、肉湯。脂肪攝取太多會降低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6.多食用抗氧化食物如櫻桃、藍莓、青花菜等,有利於降低尿酸。劉昌娟指,糖尿病會導致足部血液供應減少,造成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統計有約一半截肢病友有糖尿病,所以要控制好血糖,身體若出現傷口盡快就醫,以免因為病情延誤造成截肢可能。一位40多歲女性是糖尿病多年病友,有長期吸菸習慣,膝蓋鈍傷自己塗抹藥膏,造成傷口壞死及擴大感染。家人發現傷口不但沒癒合反而越嚴重,立即帶她就醫,治療及配合戒菸,控制飲食及血糖後,住院期間不僅血糖穩定,傷口感染也明顯改善,出院後按時回診,傷口已完全癒合。劉昌娟提醒糖尿病友平時除按醫師指示服用處方藥物,在飲食上應採均衡攝取全榖雜糧類、魚蛋豆肉、奶、蔬菜、水果、油脂6大類食物;身體有傷口的病友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如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腐、芭樂、火龍果等幫助傷口的癒合。研究指出,香菸燃燒後會產生7000多種有害的化合物及致癌物質,其中以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影響最大,抽菸的糖尿病友血糖會比沒抽菸病友更難控制;抽菸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影響血糖的控制,導致好的膽固醇減少,壞的膽固醇增加,對糖尿病友而言,會增加粥狀動脈硬化的可能,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神經病變,衍生血液循環不良。若發生於下肢血管會造成周邊動脈血管阻塞,如果有足部病變傷口難以癒合時,可能面臨截肢命運,所以糖尿病人除配合藥物及飲食控,更應勇於戒菸。【健康精選延伸閱讀↘↘↘】。40+要注意腎功能! 五字訣「自檢是否有腎臟病徵兆」。20年糖尿病史獲改善 用藥切記「五問五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9 科別.泌尿腎臟
熱到高燒、頭暈 中暑差點洗腎
一名30多歲的男性鐵工人,日前在高溫悶熱環境工作,身體突然不適,大量流汗、皮膚溼冷,伴隨頭暈、頭痛、臉色蒼白、心跳加速等症狀。2小時後竟發高燒、肌肉痠痛,無法工作,同事緊急送他到醫院,醫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幸好及時住院治療,3天後逐漸恢復健康,出院後返回工作崗位。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表示,一般大眾都以為熱衰竭比中暑嚴重,其實依照症狀區分,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而引發中暑。熱衰竭的特色,包括大量流汗、皮膚濕冷、頭暈、嘔吐、噁心等症狀,若沒及時處理,就可能出現中暑才有的皮膚乾熱、肌肉痠痛、抽筋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甚至休克現象。林盈光指出,該名男子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意識不清、無法言語、皮膚乾熱、發高燒、無尿等中暑症狀,尿毒指數也達透析標準,急診室幫男子補充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外,還以冰毛巾擦拭全身,幫助男子降溫。由於男子無尿,導致尿毒堆積在體內而無法排出,因此被安排住院治療。林盈光說,還好當時及時送醫,急診也處理妥當,患者在住院期間持續補充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從無尿到慢慢排出接近血尿的深褐色尿液,最後恢復成淡黃色尿液,表示腎功能恢復正常,「再晚一點送來可能就要洗腎了」。林盈光建議,夏天在高溫環境工作的民眾,除了注意防曬、穿著寬鬆衣服,也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可以適時補充冰水、以濕毛巾擦拭身體,還能幫助身體快速降溫。一旦嚴重脫水而導致熱衰竭或中暑,建議民眾邊降溫、邊送醫,才能盡速緩解症狀,找回健康。
-
2020-05-29 科別.心臟血管
腦中風年輕化!東方人顱內血管狹窄症西方人3倍
演藝圈影帝因腦中風驟逝,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執行院長陳啟仁提醒,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的直接風險因子,東方人罹患是西方人的3倍,民眾可透過影像檢查,瞭解腦血管健康情形。陳啟仁醫師表示,腦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亞洲人罹患中風死亡的人數,遠高於歐洲美洲,這現象除了生活習慣與飲食等因素,也與東方人體質有關。實證研究指出,東方人罹患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是西方人的3倍,而顱內血管狹窄是直接造成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民眾應及早檢查與因應。評估腦部血管是否狹窄或異常,超音波檢查仍無法面面俱到,因此沒有侵入性的「核磁共振造影檢查」最安全有效。以超音波進行頸動脈檢查,只能看到頸部血管,較深頸部是超音波死角。超音波檢查腦部血管雖有穿顱超音波,但是由於華人的顱骨較厚而無法穿透。磁振造影檢查沒有侵入性,沒有輻射不須施打顯影劑,精準度與解析度皆遠優於超音波,而且可同時檢測腦血管狹窄、腦血管動脈瘤,以及小血管疾病,是目前腦部血管檢查最先進的技術。頭頸動脈檢查後如果發現狹窄程度低於50%,則可以服用抗血小板方式來治療;如果狹窄程度大於70%,建議除了吃藥,還需要支架置放治療,以避免大中風的發生。顱內血管狹窄的因素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家族史以及年紀大。陳啟仁醫師指出,近年來國內腦血管疾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建議45歲以上至少做1次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如無異常,之後每2至3年追蹤,及早發現與預防。
-
2020-05-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長輩宅在家 可玩桌遊動動腦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趨緩,衛福部桃園醫院職能治療師王悅倫表示,門診還是有不少人反映家中長輩從不愛出門變得不敢出門,每天吃飯、看電視、睡覺不想安排其他活動,這樣下去身體機能會不會退化?王悅倫建議和長輩一起討論安排居家活動,規律的就寢、晨起有助維護健康,一天安排2至3個居家活動,分別在上、下午和晚飯後,可以適時調整,讓長輩參與設計自己的作息表,能增加實踐的動機。至於靜態居家活動,王悅倫認為可以考慮近期夯的數字油畫、曼陀羅著色畫,訓練手眼協調、精細動作,在操作過程專注投入的當下產生成就感與幸福感。動態活動像桌遊、麻將、撲克牌、疊疊樂、大富翁等,除了做腦力訓練也能增加家庭凝聚力。動態居家活動白天可以利用網路搜尋適合長輩的運動操和律動,時間10至15分鐘,或過去固定的運動像太極拳、廣場舞等錄影拿出來溫習,維持體適能。晚餐結束後的放鬆活動有看影片或聽歌,找出長輩喜歡的歌曲視頻、懷舊老電影、綜藝節目或電視劇,重溫熟悉的人事物與幽默的劇情,降低對疫情的焦慮感,提供正向情緒支持。長輩如果不想出門,可用通訊軟體取代外出見面維持人際關係,利用視訊寒暄問暖,讓防疫時人情溫暖不間斷。王悅倫也提醒適度更新防疫資訊,避免過長時間觀看疫情報導,這樣才能在關心防疫的同時,也能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心理健康。
-
2020-05-20 橘世代.好學橘
換下白袍起步跑!64歲院長征戰馬拉松,獎牌掛滿牆
在許多人的眼裡,桃園市宏其婦幼醫院院長張紅淇,似乎總有用不完的活力,秘訣就在換下白袍後,他是馬拉松的好愛者。「運動可以紓壓、流汗、排毒,比較有抗壓性」,張紅淇說,醫生要面對的病人什麼都有,以前門診一天要看上百人,現在有了年紀,看診多頭覺得暈,若接下來還有任務怎麼辦?就去跑步機跑半小時,跑完沖個澡又是條好漢。張紅淇辦公室牆上和櫃子裡放著許多面路跑完賽獎牌,其中一面6環獎章相當顯眼,這是他今年4月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完賽時,連帶成功挑戰國際6大賽的榮耀;桌上還有一面剛從法國帶回來的戰利品,以酒庄著名的梅鐸馬拉松。64歲的他,52歲參加第一場馬拉松,如今已有40多面完賽獎牌。2002年張紅淇開始參加路跑,第一場是台北市外雙溪8公里路跑,「跟很多人跑步是很愉快的事」,早上6點起跑,5點就有人在熱身,等到一起往前衝,氣氛就high起來。他說,跑8、9公里後 ,不知不覺想跑10、12公里或更長距離,覺得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2006年第一次挑戰半馬,2007年萬金石馬拉松,是他第1場全馬,4小時12分46秒2完賽,對業餘選手而言是很好的成績。從此以後征戰無數,至今半馬、全馬都超過40場。第一場出國跑馬拉松是2014年2月23日東京馬拉松,為了給自己60歲一個紀錄和紀念,4小時19分20秒完賽。他也領悟「原來跑馬拉松可以這麼受歡迎、可以被肯定」。參加東京馬拉松,張紅淇看見日本人珍惜環境、熱情的一面,還有高效率管理,100萬人在熱鬧的市中心夾道井然有序地為參賽者加油。這場國際馬拉松6大賽之一,連同身心障礙者有3萬7000名跑者,主辦單位規畫置物、每一波出發群、完賽取物的動線水準之高,讓張紅淇佩服,深刻體會經濟強國的風範。東京馬拉松還有民眾自己準備托盤點心招待選手,跑者到這個位置有人送上梅子,往下繼續跑看見有人拿著袋子接選手吐出來的果核,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自動自發的精神,張紅淇的感受是「原來跑馬拉松可以這麼受歡迎、可以被肯定」,因為在台灣跑馬拉松封路,不難看見駕駛人按喇叭抗議和不耐煩、噓路跑甚至罵人的畫面,但是在東京馬拉松3萬7000人群中「你會覺得自己是英雄,有這麼多人歡迎你、為你加油」。張紅淇也鼓勵員工路跑,帶著員一起報名,今年初桃園市「蘆竹馬」,宏其婦幼醫院60多人組團參加,9月底的新屋「漁米之鄉」路跑也是數十人大陣仗報名,10公里、半馬,距離長短自己選擇,還有同事帶小孩報名3.5公里。張紅淇鼓勵大家到戶外運動流汗,他每參加一次路跑,都會在臉書上PO照和寫感想。「愛運動的員工工作效率會比較好」,張紅淇觀察,感覺運動會上癮的人腦部產生愉悅的能量比多,抗壓力也強經得起考驗,護理、資訊、總務部主任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幾乎每場必參加,在工作表現上經得起壓力考驗,所以運路跑讓張紅淇覺得可以抗壓、健身、抗老化、排毒好處多,加上團隊運動大家一起流汁、歡樂的氣氛更好,就是他要的感覺。64歲的他至今已接生了超過2萬名寶寶,醫院規模也愈來愈大,愛上馬拉松之後,讓他有更力氣在醫療的專業上堅持下去。【熟齡精選延伸閱讀↘↘↘】。手術台前的「國寶」醫師 行醫50年,75歲仍執刀順暢。行政要衝刺,心靜靠練字!77歲資深議員能動能靜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8 橘世代.健康橘
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可以靠保健食品改善嗎?
有人過60歲以後為自己寫下世界6大馬拉松完賽紀錄,一些路跑社團60多歲的會員全馬可以跑出4小時上下,甚至3小時半大有人在,讓比他們年輕10多歲,已經出現膝蓋關節炎症狀,力不從心的會員羨慕,希望藉重保健食品找回雄風。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師吳易澄指出,跑步是不是傷膝蓋一直都有兩派爭論,一派認為跑步會造成膝蓋磨損和傷害,加速膝蓋退化;另一派認為跑步對膝蓋周邊的肌肉有強化、整體保護的效果,國內外這方面研究越來越多,而且偏向適當的路跑訓練不會造成膝蓋退化,且能延緩退化的時間。醫師表示,其實如果能先做好體重控制和搭配適度的運動,不會影響下肢關節炎患者從事路跑運動,如果有過重又疼痛的人,可以考慮先選擇其他適合的運動,同時減重、控制飲食,如果體重和關節炎都得到良好的控制,即使很多中度到高強度的運動,都是未來可以選擇的。吳易澄醫師表示,市面退化性關節炎保健食品種類多,簡單分可以從關節成分補充、抑制發炎兩大類區分,第一大類補充關節成分的保健食品比較熟知的是軟骨基質和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葡萄糖胺。早期的研究認為葡萄糖胺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疼痛,不過最近這幾年呈現兩派說法,門診也顯示有些人服用後有效,有些就不顯著。美國骨科醫學會認為葡萄糖胺效果不明顯,關節炎患者不需花錢服用,可是歐洲的相關學會認為,硫酸鹽類的葡萄糖胺還是有效果,可以減少疼痛和改善功能。目前醫療專家的共識認為症狀輕微,可以考慮服用三至六個月葡萄糖胺,看是否有改善,如果是中、重度關節炎就比較不建議對這類保健食品期待太高另一大類是維他命E、植物固醇、薑黃素的保健食品,吳易澄強調,無論哪一種保健食品都不應該取代原本的治療方式,因為吃了再多保健食品卻沒有適當的治療、運動、體重控制,都無法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進展。【健康精選延伸閱讀↘↘↘】。「步伐跨對方法」500步,換來3000步的健康。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4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高血壓患者搭配蔬果1天攝取20至25g膳食纖維
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范純美指出,夏天來了,不少當季食材烹調出的美食很誘人,高血壓患者本身或照顧者在飲食管控上常見的問題和要注意事項多,主要部分包括掌握低鈉原則,烹調上多使用天然的辛香料如蔥、薑、蒜、香菜、九層塔;在酸味的部分使用檸檬、鳳梨、番茄來做菜可增添食物的風味並減少鹽的用量。烹調湯品可以加入中藥材人蔘、當歸、黃耆、枸杞、紅棗、黑棗取代鹽。另外還要善用營養標示,外食族仔細瞧瞧包裝食品的鈉含量如果註記400毫克,就相當於1公克鹽,1天建議5公克鹽分攝取。再者,高鉀、高鈣、高纖也是重點,鉀離子能幫助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狀態,建議飲食中5分蔬菜5分水果中要有含豐富的鉀與纖維,可以幫助幫助調節血壓。高纖以全榖雜糧為主食,如吃糙米、五穀米、地瓜適量攝取豆製品像豆腐、豆漿、毛豆搭配每天的蔬果量可以達到1天20至25公克膳食纖維攝取。選擇乳品類因含有鈣質可以放鬆肌肉穩定血壓。范純美建議高血壓患者紅肉換白肉,吃堅果用好油,護心降脂有一套,也要維持健康體位搭配有氧運動飲食控制,不只瘦身又降壓。
-
2020-05-13 養生.聰明飲食
腎臟功能不好 醫師提醒夏天吃這些蔬果要小心
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表示,夏天高溫炎熱,吃下香甜多汁的水果讓人心曠神怡,但是有些水果的含鉀量高,腎臟功能不好的民眾不可以一次吃太多。桃園市吳先生日前因為肺炎住院,家人熬煮十全中藥湯幫他補身體,喝兩碗湯又吃兩顆橘子,半小時之後突然感到胸悶而失去意識,所幸搶救得宜,經過急救及心臟電擊後恢復心跳與意識。吳先生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醫師研判因為血液中的鉀離子飆高引發心室顫動,身體不舒服昏眩。林盈光醫師表示,中藥湯裡的藥材屬於植物類,而植物含有鉀離子,熬煮出來的中藥湯雖然是補品精華,但裡頭所含的鉀離子很高,再加上橘子的含鉀量也高,吳先生是因為血鉀過高,引發身體不適。醫師說,從食物攝取的鉀離子,90%需經由尿液排出,但是慢性腎臟病患的腎臟排鉀能力變差,如果飲食沒有忌口,很容易會造成血中的鉀離子濃度上升。一旦血鉀濃度過高,可能會出現四肢無力、頭暈等情況,嚴重恐造成心律不整,甚至猝死,不可不慎。林盈光醫師提醒,除了中藥材之外,很多夏天水果的鉀離子含量偏高,像是哈密瓜、香瓜、火龍果、百香果、香蕉、奇異果、榴槤、木瓜、荔枝等,腎功能不佳的民眾應該要多注意,不可一次吃太多。另外,精力湯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是屬於高鉀、高磷的食物,透析病患應避免食用。精力湯食材裡的腰果、核桃、杏仁、卵磷脂、小麥胚芽及啤酒酵母粉都是高磷食物,加上生鮮蔬菜未經水煮去鉀,以及水果直接打成汁(高鉀),所以精力湯是一種高磷、高鉀的食物,應多加注意。含鉀量比較高的蔬菜有紅莧菜、空心菜、菠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葉菜類,以及番茄、草菇、金針菇、紫菜、豆類製品、堅果類等,建議洗腎病人先川燙後再吃;還有,川燙的水因為有溶出的鉀離子,所以不要食用。腎功能不好的民眾也應避免以低鈉鹽或低鹽醬油取代一般的鹽或醬油,所謂低鈉鹽或低鹽醬油,其低鈉的成分就是以鉀來代替,也就是「鈉低鉀高」,故低鈉鹽和低鹽醬油都是屬於高鉀食物,特別是血液透析病患常有高鉀血症的現象,因此不宜當作一般的調味料。
-
2020-05-05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情緒緊張加衍生家庭糾紛怎麼辦?聽醫師建議
在疫苗和特效藥還沒出現前,高規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讓精神科、皮膚求診人數增加。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蔡孟釗指出,某些民眾以往和家人的關係較疏離,而在居家檢疫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與家人相處反加重緊張的情緒,衍生爭執或家暴情況。另外,防疫期間也有民眾表現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有負面情緒,感到無助而採用藥物或酒精等傷害身體的物質來紓壓。醫師建議無論是居家檢疫或減少外出者,可以利用此時做一些家事,試著了解另一半過去做家事的情境,增進家庭關係。雖然要維持社交距離,但隔離者還是能透過視訊連絡家人朋友,試著讓彼此的心更親密,讓對方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而且要一起渡過疫情。新冠肺炎也讓身心科患者卻步,即使藥都吃完了,仍因疫情不敢回門診拿慢性用藥處方,更甚者因停藥而焦慮症狀復發,增加飲酒和吸煙量。如因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無法親自就醫,可委請家人協助;不敢到醫院就醫者,亦不妨主動聯絡醫療院所,當地醫療院所亦對疫情期間有相關措施協助。衛福部提供1925安心專線電話諮詢,和各地衛生局均有提供專線諮詢就醫及心理問題。。衛福部桃園醫院團隊治療確診對象時,除了隔離病房的專責護理師和醫師們,臨床心理師也是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成員。醫師表示,患者常見的擔心如自己會不會傳染親友,也擔心自己的病情會惡化變成重症,如果出院會不會復發,也想到以後在職場、社區會不會遭歧視,想到這些,也會有自責和罪惡感,伴隨出現失眠,不安,肌肉緊繃,頭痛等身心症。類似的情形也會出現在醫護人員身上,因高張的壓力出現行為改變,如不敢接觸家人,失眠,易怒,不能專心,回家不斷清潔身體等。醫師表示,對確診者和所有配合防疫措施的民眾要給他們正能量,讓他們明白隔離和治療是一種付出,感謝他們保護台灣人民,避免疫情擴大。
-
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蓉指出,新冠肺炎去年底迅速傳播,由於屬於飛沫等媒介傳染,因此,除了勤洗手與戴口罩之外,減少外出到人多的地方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方式之一。 不過當民眾從頻繁的動態活動生活,轉而減少出門也減少活動,那麼一段時間後,心肺耐力也隨著明顯下降;很快的會發現,以往可以輕易執行的活動或運動變得吃力。 游小姐日前到醫院很緊張地問李宥蓉物理治療師,「我以前都能連續在跑步機上跑一個小時,但最近發現我跑大概20分鐘就開始喘了」,這種情況是否需要就醫檢查呢?李宥蓉表示,一段時間沒運動之後,心肺耐力的確會下降,以致於執行先前強度的運動,會變得氣喘如牛,而且「也許牛都沒有你這麼喘」。不過防疫期間,如何維持良好心肺耐力或重新找回心肺耐力,已成為防疫重要議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增加心肺耐力?李宥蓉說,心肺耐力較不足者,可以利用呼吸訓練增加呼吸換氣的效率,降低呼吸困難的程度,達到呼吸再訓練的效果。另外,對於一般因為減少運動量而能力下降的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做15至30分鐘的連續運動增進心肺耐力。 李宥蓉推薦以下適用於居家訓練心肺耐力的運動:1.推手/抬手踏步2.原地抬腿跑體能較不足者可降低難度,以踏步運動代換。3.水平/十字開合跳,這項活動難度較高,若肌肉穩定度不足或下肢有退化現象,需評估自身能力後再行施作,以免受傷。李宥蓉師提醒,運動過程中出現不適的情形,請停止該項運動,若較嚴重且影響生活品質者,需就醫尋求協助。【熟齡健康大小事↘↘↘】。被健身房嚴謹訓練嚇壞? 試試通勤時間輕運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