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邱宜君
共找到
3317
筆 文章
-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死亡快速 專家:流程麻煩、兒童重症多是關鍵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根據統計四月以來公佈的死亡個案,約四成死者確診後快速死亡或根本來不及確診。專家指出,主要是治療流程麻煩,影響原本疾病無法接受常規治療、預後變差,另外這波疫情很多為兒童重症,因此除了腦炎外,非腦炎的重症病程也很快,家長和第一線醫護應注意相關症狀,「及早反應、早期診斷 、快速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的比例有點太高,代表「診斷不及時」,壓縮到可以治療的時間。治療時間一壓縮,急重症醫療人員壓力更大,也可能醫療還來不及上場,人就走了。黃立民分析,延遲診斷原因包括檢測不夠方便,比如日前長照機構反映急缺快篩,是可能原因;民眾或照顧者對疾病認知不足,或覺得程序太麻煩就不想驗。找到原因就要改善,讓診斷變容易,才能將快速死亡或死後確診的比例降下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有愈來愈多病人原本就有其他疾病需要住院治療,卻因為驗出確診,治療流程變得很麻煩,影響到原本疾病無法接受常規治療,預後也變差。為了減少這種不利病人的情況,第一線都在努力減少簡化流程,最直接的作法就是讓確診過的醫護人員去照顧確診者、確診過的外科醫師去開刀。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則表示,很多病程快的多是兒童重症,尤其若出現腦炎,往往都在五天內去世。目前指揮中心也注意到這件事,包括舉行研討會、訂立指引,並在記者會上宣導前導症狀提醒家長和第一線醫護注意,都是好的一步。他也提醒,另外也有一群非腦炎的重症兒童,包括出現哮吼、患有癌症、正接受免疫製劑治療等兒童,也可能因為染疫,出現缺氧、敗血症和呼吸衰竭而快速死亡。邱政洵表示,這次看到很多小朋友,尤其小嬰兒因為新冠的上呼吸道症狀導致咽喉腫脹,而出現哮吼。過去小嬰兒出現哮吼往往打一針類固醇,就有很好的消腫效,但這次卻出現許多要插管的狀況,光是林口長庚就救治了近三名這樣的小朋友。而這些小朋友重症住院如果能夠及早使用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或類固醇等適當藥物治療,仍有機會就活。因此若有潛在疾病的小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若出現腦炎前導症狀、哮吼等,一定要盡快送急診,第一線醫護人員也要有所警覺,及早給予對應的治療。不過邱政洵也直言,新加坡雖有兒童重症個案,卻無兒童死亡個案,主要就在該國很重視兒童疫苗的涵蓋率。由於兒童個案無法使用Paxlovid或莫納皮拉韋等口服藥物,因此一但染疫就會非常麻煩。而我國兒童疫苗接種落後,莫德納開打多時,卻有很多人不願接種在等BNT,「這是錯誤的」;偏偏BNT又延遲交貨,導致兒童接種率不佳。他表示,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雖然五歲以下兒童尚無法接種疫苗,但如果哥哥姊姊接種,就多一層保護,避免兒童密切接觸染疫;尤其現在看到也出現10歲的腦炎個案,因此應儘早將兒童疫苗接種率拉上來才行。
-
2022-05-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投藥太慢導致病人快速死亡?陳時中:不認為與投藥有關
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4月至昨天中央公布490人死亡,據公布之確診日期與死亡日期,當中約有4成死者確診後快速死亡或根本來不及確診,包括確診當天死亡19%、確診隔天死亡14%、死後確診9%,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分析「延遲診斷、沒有給藥、醫療量能不足」都是可能原因。面對外界關切這波本土死亡速度快,是因為病程還是因為投藥太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次疫情死亡時間都相對短,但他不認為與投藥有關係,因為「如果一開始就重症,那也無法投藥了。」陳時中表示,投藥的適應症包括輕症、沒有用氧氣,如果是一天內死亡的個案,可能各種急救措施都已經放上去,也無法投藥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指揮官所說的投藥是指(抗病毒)口服藥,很多個案如果到醫院時沒有立刻需要進行急救,還可住到病房,醫院還是有給瑞德西韋,用於治療中重症。如果發病速度較快,送醫評估已達到中重症以上、需要用氧氣,就不是口服藥的對象,會給瑞德西韋或其他藥物治療。陳時中感謝羅一鈞補充說明並強調,口服藥是輕中症使用的,還有很多藥物是給重症使用的。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實名制售完家數僅14% 陳時中:相信下周起免排隊
快篩實名制第二輪預計6月登場,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完售家數變少,前一天售罄的藥局只有14.3%,相信下周開始民眾不用排隊,就一定買得到快篩試劑。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天販售快篩實名制的藥局共2941家 ,截至中午12時已完售僅240家;可販售69萬4277人份、售出8萬6924人份。陳時中表示,昨晚11時統計,整體售完的家數只有14.3%,有超過85%藥局截至昨晚都沒有售完,因此販售時間內民眾都幾乎都可買到。地區來看,台北售完家數只有1.9%,98%的藥局都還有剩,稍微比較吃緊的是新竹市,昨晚賣完有59.5%,但兩天增配後,相信下周民眾就不用排隊,一定買得到快篩。不過對於國人一天用掉多少快篩,陳時中則表示,因未要求民眾不是陰性一定要來通報,因此統計不出來。不過快篩數量一定夠,5月底共進口1億7千多份,6月底還有3億4千多萬份,平均來說一個人可以做十幾次。但陳時中說,快篩沒必要天天篩,有症狀或接觸風險才篩,較符合需要。另外,有媒體詢問韓國並未將福吉美唾液快篩列為醫材,恐有準確性問題。陳時中則表示,該試劑在南韓製造,在澳洲等國有資料,技術性資料完整,依照國內標準審查,通過即可。陳時中表示,Ct值24以下使用唾液快篩驗出比例較高,盛行率高時偽陽率較低。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專責護病比上限提高遭轟 陳時中:多顧一人獎勵金多2千
指揮中心日前發函提高各級醫院專責病房護病比,由原上限1:5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也批評此舉是「惡質護病比就地合法」。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強調這是上限。他說,原本每班獎勵金固定1萬元,未來將有更合理的獎勵金計算方式,根據一個病人就是2000元,1:7護病比就有每人每班1萬4000元,以此類推,明天就會開會定案並發文,讓大家安心。陳時中表示,新的護病比標準是上限,意思是不能超過這個人數,而且整體來說,「本來護病比就是這樣」,現在只是回歸正常。原訂每人每班獎勵金1萬元,是根據原本1:5的護病比標準計算而來,新的護病比照顧人數較多,獎勵金計算方式會更合理。陳時中說,明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就會開會討論,以每班一人2000元方式計算,如果照顧7人就是1萬4000元,8人就是1萬6000元,照顧不到5人仍以1萬元計算。他強調,人力調配很重要,這些都有規劃,周一就會把獎勵方案定案並且發文下去,讓大家安心。他說,大家辛苦了,獎勵金一定會更合理計算。指揮中心今公布專責病床最新空床率,全國空床率46.8%,台北市空床率31.9%,新北市35.2%。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峰估單日達10萬 莊人祥:疫情應會延續到7月
網紅醫師預估疫情高峰在5月底、單日新增達16萬人,6月底新增人數到最低點。指揮官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關於未來高峰都有很多估計,包括高、中、低推估,先前推估6月初可能達單日確診16萬,中推估為5月底10萬,低推估則是7萬;不過以目前疫情趨勢,單日10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可能最大。莊人祥表示,疫情可能延續到7月底,不會在6月底就到低谷,可能呈現起起伏伏的情況。例如紐約疫情高峰下來後過了兩三個月,目前因Omicron又往上升,要看未來新的變異株是否進到國內,大流行後或可休息一、兩個月,有無新的變異株,每個國家都是一波再一波,要看染疫人數、新疫苗研發等,是否對疫情有較好的防護。對於這波疫情病人病程、死亡時間相對短,陳時中表示,不認為與投藥有關係,如果一開始就重症也無法投藥。羅一鈞則表示,這是指口服藥物,很多個案如果到醫院還可住到病房,仍有瑞德西韋等藥物可治療中重症個案,而發病速度較快,送醫評估中重症以上需要用氧氣,就不是口服藥對象,會給瑞德西韋或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莫納皮拉韋下周再分地方 配醫院、衛生局為主
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擴及全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等行政流程確定好,將於下周宣布,屆時就可根據適應症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物。不過對於口服抗病毒藥物藥局端的存量,陳時中表示,藥局端的量還需要再確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等藥物到貨後未來一周會再分到地方。陳時中表示,莫納皮拉韋配送2.4萬人份至地方,Paxlovid也有32萬人份在地方。這是在地方的總體量能,但藥局部分還需要查。羅一鈞則表示,莫納皮拉韋先前加購10萬劑,周日前到貨3萬多份,等陸續到貨未來一周會在分到地方。不過莫納皮拉韋將以配發地方或醫院為主,保留給長照、洗腎、管灌病人等,因此以衛生局和醫院、管中心作為社區、機構或洗腎診所的周轉地。至於輝瑞的Paxlovod則會再配發給藥局,等確認後會再報告。陳時中表示,專家會議已再度將抗病毒口服藥適應症確認,下周就會開放全體民眾快篩陽性或醫師診斷就確診後,根據適應症使用藥物。針對台大公衛教授金傳春建議孕婦、兒童應備有要有高效價抗體血漿。羅一鈞則表示,血漿是傳染病發生之初,沒有特效藥時,可用康復者血清當中的抗體作為治療,但風險是另外一個人的血漿可能有其他傳染病的疑慮,治療效果也有待商榷。目前疫情已持續兩年多,國際上使用恢復血清效果還沒有足夠證據支持,現有其他藥物選擇下,並沒有把恢復者血漿列入用藥建議中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判定確診擴全民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
「快篩陽性即確診」擴大至原住民及離島民眾適用明天上路,至於何時擴及全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快篩陽性經過醫師診斷可以開藥,等行政通報流程確認好,下周就會宣布。而快篩陽即確診措施實施後,九大篩檢站也會保留轉為診斷和開藥站。陳時中表示,北北基桃原本有84個篩檢站,每天可服務4萬5000人,新設站可負荷8100人、桃園新設三站可多服務1500人,北北基桃總計已可服務5萬4600人,增加21%。目前以自由廣場的篩檢量最多。不過等到快篩陽可判定確診上路後,篩檢仍會保留,轉成診斷和開藥站。PCR變少後將給症狀但快篩陰性者可以檢驗,快篩陽性則分流至醫師診斷確診,因應適應症給藥;若無沒有共識則再去PCR。讓確診者不用到醫院,減少醫院感染風險,篩檢站會留著但是篩檢功能降低、提高給藥功能。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服藥物再開近3千份 羅一鈞:有風險因子才需開立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抗病毒口服藥物使用量不斷增加。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周六用藥較少,仍昨天開立輝瑞Paxlovid2420人份、莫納皮拉韋410人份,未來會看大家使用量調配供應,讓藥物供應點多,民眾領藥開藥會比較方便。陳時中表示,莫納皮拉韋配送了2.4萬人份至地方,Paxlovid也有32萬人份在地方,除了口服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地方也有4萬多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很多確診者以為都要用抗病毒藥物,65歲以上發病五天內輕到中度症狀,沒有用氧氣治療可以使用,但未滿65歲者,需要具有以下13個特別的重症風險因子之一,才有符合開藥的條件,否則不需要開立藥物。他表示,藥物在臨床試驗上就是要有風險因子才有使用與未使用的結果差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用藥,未滿65歲有一定條件才要吃,沒有就不需要預約開藥的門診。陳時中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是有條件的使用,不是每個確診一定要用藥,需要經過醫師診斷才使用,相關風險因子請大家注意。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三例兒童重症,其中兩名個案併發腦炎。目前累計12例兒童重症個案,五例兒童腦炎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兒童併發腦炎有在增加的趨勢,因此提醒出現抽搐、持續昏睡、持續頭痛等八項症狀,可能是兒童腦前重症的前驅症狀,必須立即就醫。羅一鈞表示,新增三位兒童重症個案,包括一位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出現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於加護病房救治中。個案5月13日開始出現發燒、頭暈、嘔吐等症狀,當天至診所就醫時評估良好而返家療養,隔天出現意識變化,使用快篩楊姓,合併肌肉抽蓄緊急送急診,體溫高達40.1度,發現肺部影像有輕微肺炎、頭部電腦斷層發現嚴重腦水腫也有心律不整、血氧下降等,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發現多器官指數異常,使用瑞德西韋和神經系統用藥救治中。一名一歲多男童本身無慢性病,5月20日出現發燒、全身抽蓄且持續,緊急送醫插管後抽蓄停止,於醫院檢驗確診,目前也轉送到加護病房治療中另有一名一歲多女童有腸道閉鎖病史,5月16日出現發燒、抽蓄、嘴唇發紫等症狀,目前合併敗血症和呼吸窘迫救治中。三人都有使用瑞德西韋。羅一鈞表示,目前累計12兒童重症個案,其中包括5位腦炎個案,當中四位介於一至四歲,另有一位為今天公布的10歲兒童,另外七例重症個案則包括肺炎、敗血症、哮吼等。羅一鈞表示,之前腸病毒71型疫情也有兒童腦炎增加的現象,不論腸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情形,有八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前驅症狀。包括體溫超過41度,代表體溫中樞已經失常,另外包括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也是侵犯中樞神經的病徵,可自行或由親友緊急送醫或打119。羅一鈞表示,兒童神經急性照顧重點為注意顱內壓升高情形,如果有相關表徵要特別注意用藥降低腦壓,必要時也需要低溫療法或手術;針對新冠肺炎本身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出現免疫風暴或免疫激素增加,可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調節劑等。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56創新高 再增3例兒童重症個案
國內新增256例中重症個案,創這波疫情新高;其中198例中症、58例重症,另有53例死亡。重症個案中再增三個兒童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兩名兒童為腦炎,目前已累計五例兒童腦炎個案。1月1日至今輕症無症狀者占99.77%、中症人數為2050人,占0.17%、重症及死亡共690人,占0.06%。重症率也從0.05%首度上升至0.06%。羅一鈞表示,53例死亡個案中,死亡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52例有慢性病史,17人未接種疫苗,28例為80歲以上個案。其中兩名40多歲的死亡個案為一男一女,分別接種一劑和三劑疫苗,分別有肝硬化和神經系統疾病史。另外,重症個案中,新增三例兒童重症,其中兩名個案併發腦炎。三名重症個案,包括一名一歲女童,出現敗血症併呼吸窘迫,本身有腸道閉鎖症、一名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發燒全身抽蓄,疑似腦炎、一名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累計12例兒童重症個案,五例兒童腦炎個案,二人不幸過世。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增7萬9441例較昨天略降 死亡個案53例中有52例具慢性病史
國內今天新增7萬9441例本土個案,較昨天略降。中重症新增256例、死亡個案53例,另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3萬8290例男性,4萬1097例女性,5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0,698例,桃園市11,168例,台北市9,645例,臺中市7,250例,高雄市7,135例,台南市4,678例,彰化縣2,358例,新竹縣2,328例,屏東縣2,256例,基隆市1,799例,宜蘭縣1,778例,苗栗縣1,636例,新竹市1,613例,花蓮縣1,096例,南投縣953例,雲林縣916例,嘉義縣760例,台東縣565例,嘉義市431例,澎湖縣165例,金門縣139例,連江縣7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2例具慢性病史、1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5月20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2例、韓國1例、日本1例、調查中42例。入境日今年5月19日至5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2萬0371例確診,分別為1萬2523例境外移入,130萬7794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96例死亡病例,其中13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37例、台北市443例、基隆市72例、桃園市40例、台中市33例、彰化縣29例、高雄市21例、新竹縣17例、花蓮縣16例、屏東縣13例、台東縣12例、台南市10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8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及金門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需翻身換尿布病人大增 台大護理師痛批1:9照顧不可能
指揮中心日前發函提高各級醫院專責病房護病比,由原訂的1:5,正式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引發護理工會團體怒批「不把護理師當人看」。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也發出聲明指出,許多確診住院病患年近百歲,多重共病又長期臥床,三餐、翻身、換尿布都要護理師一手包辦,衛福部卻將「惡質護病比就地合法」,令人憤怒。台大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也公布工作內容,「1:9根本不可能」。台大醫院專責病房林護理師表示,之前規定1:5的時候,實務上就已經是1:7了,早上9時到10時之間必須給病人治療,就算護理師提早8時開始做,也只有120分鐘。每天上班時間已經非常緊繃,喝個水都要趕、大家都沒吃飯,如果一個護理師得照顧9人,平均一個人都不能超過15分鐘,「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首先,光是穿脫隔離衣,就要花很多時間。林護理師表示,護理師身上有三層隔離衣,第一件正穿布面隔離衣,第二件反穿防水隔離衣,第三件反穿布面隔離衣,頭上兩層髮帽、面罩、N95加外科口罩、兩層鞋套、兩層手套。每照顧完一個病人,就要把第三件隔離衣、外層鞋套和外層手套脫掉,每脱一件就要洗一次手,然後重新穿上乾淨的,才去照顧下一個病人。再者,長照機構來的病人逐漸變多,照顧所需時間更長。林護理師表示,這些病人除了新冠肺炎所需的給氧、打藥等治療,還可能有氣切需要抽痰、有插鼻胃管需要管灌營養品、每兩小時需翻身換尿布。林護理師也照顧過躁動失智的確診長者,因為沒有額外的人力可以幫忙,照顧前只能先將病人綁住,光照顧他一個人就要花大約一小時。「都會比較晚換尿布,也不可能兩小時翻身,當然擔心病人會褥瘡,但真的做不到!」林護理師表示,護理師都會盡量把長照機構的病人平均分配,護理師手上都有1到2個,但1到2個就已經是極限了。其他常見的住院確診者雖然生活可自理,但是都各有治療需要,例如身上有傷口需要照顧的癌症病人、需要抽痰的、需要氧氣的、需要打點滴的,每個病人都需要一定的照顧時間。林護理師表示,護病比太高,照顧品質就會很差,每天上班都在擔心病人出事沒人發現、沒有人可以去救他。每個群組都在狂罵,定出這種護病比「根本搞不清楚基層在幹嘛」。如果現在衛福部再提要發獎勵金,大家也已經不會相信,因為連去年的都還沒達到,「說到要做到,確定發得出來再說吧!」
-
2022-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3成快速死亡、1成死後確診 專家指防疫醫療3大問題
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4月以來中央已公布490人死亡,據公布的確診日期與死亡日期,約2成死者在確診5天內死亡,約4成死者確診後快速死亡或根本來不及確診,包括確診當天死亡19%、確診隔天死亡14%、死後確診9%。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個案,有77%是5月5日後確診、死亡,特別集中於近兩周,陸續開放長照機構密切接觸者、65歲以上快篩陽性可比照確診的階段。為何來不及醫療就死亡的比例這麼高?專家分析,「延遲診斷、沒有給藥、醫療量能不足」都是可能原因,顯示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出了問題。現在必須盡力達成及早診斷、及早給藥,才有可能壓低致死率,重點包括讓快篩陽性確診成為通則、積極以PCR排除偽陰性。指揮中心今年不再公布確診個案之全死因死亡數,4月1日至5月21日僅公布490例「經審查判定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之個案。5月18日有北市議員揭露雙北5月上半月火化的確診遺體數量,就比中央公布的全國死亡人數還多。5月19日媒體詢問「經審查判定死因與新冠肺炎無關」的個案有多少人,當時指揮官陳時中說可提供但需要時間,迄今未公布。根據中央公布資料,490例死亡個案中,93人確診與死亡日期在同一天、69人確診隔天就死亡、43人確診日期在死亡日期之後,分別占490名個案之18.9%、14%、9%。以上三種情形約占公佈死亡人數的42%,另有110人是確診後五天內就死亡,占22.6%,其餘約35.5%是確診超過五天才死亡。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正常照顧情況下,通常死亡會發生確診後第二周到第三周中間,確診和死亡時間很靠近的比例不低,反映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發病後無法趕快確診,是防疫體系出問題,確診後很快就死亡,是醫療體系有問題。指揮中心要壓低致死率,必須分析檢討流程環節,想辦法縮短延遲,才有可能達到。蘇益仁觀察,隨確診大量增加,已看到防疫體系挑戰變大、就醫通道出問題、醫療量能逐漸不夠、照顧品質變差等情況。最前端做個PCR都要拖3、4天才有結果,老人只要拖個3、4天,病況就可能就會變得很棘手,確診和死亡時間就會變得非常靠近。5月5日住宿型長照機構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快篩陽性就能比照確診個案開立治療用藥。前述確診當天死亡、確診隔天死亡、死後確診的個案,卻有高達77%都是5月5日後才出現。蘇益仁說,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放寬長照機構快篩確診,來不及醫療的情況應減少才對。蘇益仁說,指揮中心應說明長照機構住民染疫後中重症的人數、就地醫療及送醫治療的人數、死在機構及死在醫院的人數。因為當機構中重度病人變多,還全部送到醫院,醫院量能很快就會崩潰,但如果送不出去,就會有愈來愈多人在機構裡面死亡,「這是醫療量能的重要指標。」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表示,減少死亡的重點在診斷,及早診斷很難,但這時治療很容易,等到診斷很容易的時候,很可能就會來不及治療。很多人經歷過多次快篩陰性,直到症狀厲害才快篩陽性,這是因為現在品質好的快篩也大約有3成偽陰性,病毒量達到一定程度才驗得出。李建璋表示,指揮中心想壓低致死率,要設法「將診斷時間提前」。以目前社區的盛行率,快篩陽性已可作為確診通則,為減少偽陰性所造成的延誤,則必須提供更方便的PCR檢測管道。不論是唾液PCR或鼻咽PCR都是檢驗「核酸」,都比驗「抗原」的唾液或鼻咽快篩更精準,善用PCR積極排除偽陰性,就能找出那些需要及早投藥的病人。如何提高PCR檢測可近性,同時將對醫療人力負擔降到最低?李建璋說,可參考國外方式,民眾在家自口腔或鼻孔自行採檢,將檢體包好寄回或送到社區藥局回收站;檢驗單位以簡訊通知結果,民眾可憑陽性通知就醫,由醫師協助評估是否可服用抗病毒口服藥。5月8日之前,兩種抗病毒口服藥合計,每天僅領用數百人份,5月9日至14日有幾天領用逾1000人份,5月16日後才開始達到每天領用數千人份的規模。蘇益仁表示,65歲以上年長者等重症高風險群,愈早給藥愈好,理論上是5天內,最好是1到3天內,藥有即時給,就能減少7、8成輕症變重症。有吃藥的人裡面有多少人死亡?蘇益仁表示,這也是應該要公布的重要資訊。
-
2022-05-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多少人死因審查遭判與新冠無關? 陳時中:公布需要時間
北市議員鍾小平昨指出雙北確診火化人數就達347人,指揮中心公布全國死亡人數僅232人,質疑中央數據兜不攏,有「蓋牌」之嫌。指揮中心日前解釋,要死亡證明書直接死因有新冠肺炎,或經審查確定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者,才會列入計算。為消除「蓋牌」疑慮,未來是否將一併公布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的死亡人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給更清楚數字,但需要一點時間。陳時中表示,相關這些資料若大家要進一步了解,可給更清楚數字,但需要一點時間。現在無論是全死因死亡、新冠通報死亡、死亡後確診,都已包含在確診死亡數字內。本土疫情四月爆發,四月下旬達到日增萬人確診之規模,但5月初每天仍只開出數百份口服藥,直到5月15日後才達到每天上千人份。外界關切給藥太慢導致死亡增加,希望指揮中心分析死亡病例當中有多少人曾經吃過抗病毒口服藥。羅一鈞表示,現在希望加速死因研判,只要達到有新冠肺炎為直接死因的死亡診斷書就會直接公布,不會再看病歷摘要,以免延遲速度,所以不一定拿到病例就知道用藥情況。再者是開藥涉及健保代碼申報,為減少第一線負擔,申報也不會嚴格要求時效,因此整理資料與公布死亡會有落差。可過一段時間再看看可以如何簡便、不增加第一線負擔地提供「你們有興趣的統計。」至於多少人是確診當天死亡或是死後才確診?羅一鈞表示,每天附表都有死亡案例的採檢日和死亡日,是否同一天,每天都已經透明公布。
-
2022-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六月調整入境落地採檢政策 七月還不會脫口罩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預估,民眾積極防疫可壓平疫情曲線,會變成「慢升慢降」的「丘陵」,預估高峰在6月,9月後可望恢復正常生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他尊重各種預測,但還是要問清楚基礎是什麼,才能評論。國內疫情將進入高峰期,最近境外移入案例明顯少於以往,外界關切是否將PCR檢驗量能集中於社區?陳時中表示,落地採檢這部分六月應該會有新政策。至於七月是否可望脫口罩?陳時中說,這會晚一點。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未來一周疫情會到高峰,北中南疫情開始期間不同,會有先後到高峰的情形,防疫措施實行一段時間之後,不管擴大或降低,都可以讓染疫數不要衝太多,有助維護醫療量能有幫助。雖然天氣愈來愈熱,民眾口罩可能戴不住,但盡量戴好,先前都是固定每個月底才會公布未來一個月是否調整口罩防疫措施,如有調整,會再跟大家更新。
-
2022-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本土累計個案已超過90萬例,當中許多個案也陸續解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確診過朋友康復且解隔,三個月內若再接觸確診個案不用被匡列接觸者,但前提是沒有出現新冠症狀,若接觸且有症狀,保險起見經醫師研判,非其他疾病解釋就要快篩或採檢,檢驗陰性則不用被匡列。羅一鈞表示,曾確診個案距當次確診發病日,無症狀者則以確診採檢日計算後三個月內,再次接觸到診個案,如於暴露後無症狀或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無須匡列為接觸者。曾確診個案,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暴露後出現相關症狀,且經研判非其他病因所致,則建議進行快篩或PCR採檢,如檢驗為陰性,則無須匡列為接觸者。羅一鈞表示,一線防疫醫護人員確診照顧確診者、因某關係職場或家人後來有人確診,三個月內不用被匡列,坊間形容是「獲得無敵星星」,三個月內有一定免疫力,希望確診者注意自己權益。另外,許多確診者抱怨遲遲未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隔離治療或居家隔離通知現在比較順暢,資訊問題都已解決。至於電話填寫不正確剩一成,比之前好多,但一成量仍很大,因此提醒民眾要填對手機,以減輕地方衛生局壓力。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第3例腦炎病童…4歲女童加護病房治療中 已累計7童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55例重症個案,包括一名四歲的重症女童,有腦炎及多重器官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是目前國內第三例確診引發腦炎的病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再次提醒6個兒童應緊急送醫的條件包括抽蓄、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胸凹、嘴唇發白或發紫、血氧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或冒冷汗。羅一鈞表示,這名女童,本身沒慢性病史,發病當天有發燒咳嗽症狀,經家長帶去急診,在急診就全身抽蓄,立即收住院診治檢查,發現合併腦炎,腦炎影響到呼吸、心跳、意識,已收治加護病房,檢查過程發現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數據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中治療。截至昨天有六名孩子重症,這是第七例,也是第三例兒童確診後併發腦炎個案。羅一鈞提醒,若病情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有抽蓄,局部或全身抽蓄,意識不清,還有呼吸困難或胸凹。上述症狀在腦炎和肺炎都會發生,若影響氧氣供應,會純色發白或發紫,血氧低於94%代表缺氧,肢體可能會皮膚斑駁冒冷汗等,這是6個重要評估小朋友送醫條件。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91、59病歿 4歲童併發腦炎重症急救中
國內今天新增9萬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另新增191例中重症個案,中症136人、重症55人;死亡個案59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病例數越多,重症越來越多可以想像得到。1月1日至今輕症無症狀者占99.79%、中症人數為1541人,占0.16%、重症及死亡共483人,占0.05%。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歲至90多歲,僅一人無慢性病史,31人未接種疫苗。年齡分佈超過六成為80歲以上長者。其中一位年紀較輕微30多歲具慢性病史,併發急性心肌梗塞敗血性休克不幸過世。另外,重症個案有一位4歲女童,本身沒慢性病史,發病當天出現發燒、咳嗽症狀,至急診出現全身抽蓄症狀,因此立即收住院診治檢查,發現合併腦炎,影響到呼吸心跳意識,收治加護病房治療,檢查過程發現肝臟、腎臟多重器官數據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中治療。目前兒童重症達七例,這是第三例兒童確診後併發腦炎個案。羅一鈞也再次呼籲,兒童居家照護時若出現警訊表徵,即為就醫警訊,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大於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另外,若出現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等症狀應儘速打119送醫。羅一鈞表示,尤其前兩個警訊和腦炎相關。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 今新增9.3萬確診、累計突破百萬例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攀升,今天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新增59例死亡;另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上升滿多的,但還好沒有像前一天達到三成那麼多。今日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為4萬3597例男性、4萬6682例女性、5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4,826例)、桃園市(13,827例)、台北市(12,060例)、台中市(7,444例)、高雄市(6,576例)、台南市(4,795例)、新竹縣(2,702例)、基隆市(2,530例)、彰化縣(2,313例)、宜蘭縣(2,144例)、屏東縣(2,142例)、新竹市(1,877例)、苗栗縣(1,513例)、花蓮縣(1,345例)、雲林縣(1,048例)、南投縣(1,026例)、台東縣(692例)、嘉義縣(664例)、嘉義市(462例)、澎湖縣(186例)、金門縣(137例)、連江縣(2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8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5月17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為中國大陸1例、調查中46例,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27日至5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萬0561例確診,分別為1萬2392例境外移入、105萬811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35例死亡病例,其中1,2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85例、台北市405例、基隆市6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3例、台中市21例、新竹縣14例、高雄市13例、花蓮縣11例、屏東縣8例、宜蘭縣及台南市各7例、雲林縣6例、台東縣及嘉義縣各5例、南投縣4例、苗栗縣3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丘陵」6月會轉折 李秉穎估9月後可望正常生活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衛福部堆估五月下旬單日新增確診可能在10萬到20萬人之間,昨單日8萬人,還未達推估值。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他向來不太相信推估,因為民眾調適防疫行為就會讓疫情曲線變成「慢升慢降」的「丘陵」,預估疫情高峰在6月,9月以後可望恢復正常生活。李秉穎觀察,最近公共場所人潮只剩2、3成,母親節餐廳也沒什麼生意,這些代表人們的防疫行為有在調適,會讓曲線變平,變成「丘陵」,就是「慢升慢降」,疫情維持時間會拖長,但「不會像模式推估一樣達到很可怕的確診數字。」李秉穎表示,從國外經驗看到,疫情上升達到高峰,大約是一個月左右,預估台灣疫情高峰可能會發生在6月,6月也會出現轉折點。但他強調,並不是轉折點出現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要等疫情下降到之前可放鬆防疫的水準,整個時間還大約需要3、4個月。李秉穎表示,他比較過各國疫情高峰和持續時間,亞洲國家例如日韓,持續時間好像都比歐美長一點,歐美大約持續3個月,亞洲國家大約都會流行到4個月左右。雖然警戒期間拉長,但好處是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維持醫療量能,避免非新冠肺炎病人的醫療處置受影響。
-
2022-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雙北叫不動醫院?李秉穎憶SARS:眾醫院殘忍拒絕台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日前說「雙北叫不動醫院」,引發地方反彈。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現在的狀況他不清楚,但2003年SARS時,SARS病人擠滿台大醫院,急需轉出,但問遍各醫院都遭「殘忍拒絕」,只有三總願意,所以現在才需要建立指揮體系,醫院才會完全配合。「醫院配合是配合,差別在有沒有積極配合。」李秉穎表示,有些醫院即便有空床,也不希望確診病人太多,因為只要有確診者進來,就會增加人力物力成本,院內感染風險也會增加,有些醫院為了保護自己,就算勉強移動還是移得出病床,但他不願意,就不會那麼積極去挪出床來。「像是台大醫院,就是要撐爆了才會停止,」李秉穎表示,現在就是這樣,好像一定要撐爆了才會停止收治新冠病人。2003年SARS疫情時也是,SARS病人擠滿台大醫院,當時沒有指揮體系,醫院只好靠人情到處拜託,但「很多醫院都殘忍地拒絕台大」,最後只有三總無條件讓台大的病人轉過去,。李秉穎回憶,當時張上淳也非常失望、很受不了為什麼醫院不能群體作戰、都要本位主義。李秉穎強調,這些情況發生在以前,不是這次,但過去的經驗也顯示有必要建立指揮體系,醫院才能完全配合。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體溫飆破這數字就慘了 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
基隆兩歲男童確診高燒42.4度,後不幸病逝。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兒童重症死亡率雖遠低於成人,但病毒引起腦炎的發生率高於成人,當體溫超過41度,代表腦部的體溫中樞已失去踩剎車的能力,非常危急。他也提醒,大人小孩都一樣,退燒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一天內燒燒退退好幾回,都不代表穩定。李秉穎表示,兒童重症死亡率遠低於成人,只是一旦發生,就幾乎是百分百。大部分病毒都是兒童比較容易腦炎,可能是因為兒童腦部發育較不成熟,病毒較容易穿過血腦障蔽,病程可能會很猛爆、來不及救,因為腦部是生命最重要的地方。李秉穎表示,人體有體溫調節系統,高於41度就對身體有害,身體會踩煞車。高燒到42度多,是一般感染症不會出現的現象,代表腦部的體溫調節系統已經失效了,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當控制心跳、血管、體溫的地方被破壞,就很難去挽回他了。李秉穎提醒,退燒常常只是假象,退燒達到24小時才是真的退燒。大人小孩都一樣,生病發燒是起起伏伏,可能一天內燒一兩次,但中間退燒下來,不代表穩定,不能認為這樣就算好了,一定要24小時都沒燒上來,才能說是穩定。李秉穎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即使有抗病毒藥物,很多感染後的情況是無法緊急煞車的,所以打疫苗還是最重要的。疫苗預防感染效果可能隨抗體下降而逐漸下降,但預防重症的效果是跟T細胞反應,對於變異病毒仍維持同樣的水準。打過疫苗的人還是有一到兩成面臨重症死亡風險,是因為有些人的免疫系統比較無法產生較好的反應。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台大公衛學者昨提醒,醫療量能不足已導致70歲以上長者超額死亡,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超額死亡的基準是「國外死亡率」,換算台灣人口要每天死50到100人,還沒到這地步。不過,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及公共衛生學博士、醫師祝年豐表示,超額死亡是國家內部長期、短期,或週期性的死亡波動,疫情第一年就多死一萬多人,短期波動較大,值得好好分析原因。李秉穎表示,就像流感每年都有死亡,是否有不尋常或超額,就要有基準,基準就是「國外死亡率」。以歐美疫情嚴重時的死亡率,換算到台灣人口,大約是每天死亡50到100人,「現在並沒有到那個地步。」通常都要經過一兩個禮拜的搶救,才會發生死亡,所以死亡高峰本來就是會落在流行高峰後面,增加死亡人數是可預期的,「所有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死亡率,不能說他是超額。」祝年豐表示,超額死亡是國家內部死亡現象的長期趨勢、週期變化或是短期波動。人口老化而微幅增加死亡,這是長期波動。夏天意外溺水死亡多而冬天流感中風死亡多,這樣的交替是週期變化。而短期波動就像2020年是疫情第一年,台灣總死亡人數就增加了一萬多人,就可能與疫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祝年豐表示,嬰幼兒每年死亡人數都差不多,65歲長者則是隨人口老化每年會多死一些,但如果經過校正,發現某一年波動突然變大,就要去思考是不是有天災人禍或疫情等原因。2020年疫情來襲,可能有人感染但沒檢驗就死亡了,可能有人直接死於感染,也有很多慢性病患因為疫情導致就醫環境改變,就沒有按時回診領藥,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失控,也會增加死亡。祝年豐表示,雖然有些死亡診斷不是那麼標準,但死亡增加與疫情的關係,其實是可以透過分析資料去了解,這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應該要回頭去看。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就醫暴增 90歲老太太苦等病床
基隆市一名須洗腎的九十歲老太太快篩陽性,前天深夜到基隆長庚醫院急診,家人在臉書發文,不捨她凌晨兩點半還在「急診室門口忍受風吹雨打」。長庚醫院昨表示,防疫期間民眾就醫需求暴增,請民眾體諒;老太太完成PCR採檢及診療後,凌晨兩點十三分安排到戶外帳觀察床位,下午一點五十一分收治住院。林姓男子前天凌晨上傳基隆長庚急診室外母親坐在輪椅上的背影,貼文稱老媽在凌晨兩點卅分依然在急診室門口忍受風吹雨打,正常人在這種天氣站三小時都受不了,何況是九十歲的洗腎患者。貼文被人轉傳到臉書「基隆人大小事」社團,引發網友關注。社群平台上也有人發文談及此事,談讓老人家坐在輪椅上淋著雨,吹著風的等待床位。醫療量能不足、床位不足,就不要一直講優先收治條件,根本淪為空談。基隆長庚醫院昨表示,老太太十七日凌晨○點二分到急診室就診,醫師十五分鐘後就完成診療作業與PCR檢測。昨凌晨二點十三分安排老太太到戶外帳觀察床位,下午一點五十一分完成收治住院作業,整體醫療作業並無延滯。此外,近日北部某公立醫院呼吸治療師爆料,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若要插管或使用呼吸器,必須在負壓環境下執行,但近日醫院收治太多確診病人,逼得醫護只能在急診處、非專責環境下,讓患者使用呼吸器,不僅增加院內感染風險,一旁排隊採檢PCR的民眾也可能增加染疫危機。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療量能不足 台灣陷長者超額死亡
本波本土病例數已近八十七萬,造成三二三人死亡,台大公衛學者發現,近兩三周,七十歲以上確診長者死亡率高於近五年同期背景值,顯示醫療量能不足,帶來「超額死亡」,每一萬人多死廿八人。紐西蘭和南韓在疫情高峰初期也看到類似現象,隨著染疫人數遽增,連七十歲以下民眾也開始「超額死亡」,呼籲台灣應引以為鑑。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各國應注意疫情導致醫療量能緊縮,除確診者之外,其他疾病患者如無法及時治療,將衍生額外死亡。再者,新冠肺炎輕症及無症狀者如果占用太多行政及醫療量能,也會間接導致中重症病人死亡率上升。研究團隊以疫情發生之前連續五年的四月廿八日到五月十五這段時間為基準,統計七十歲以上長者全死因平均死亡率為萬分之廿四,可視為背景值,與新冠肺炎無關。但今年同一期間七十歲以上確診者平均死亡率卻達到萬分之五十二,明顯高於背景值,等於每一萬人多死廿八人,這就是「超額死亡」。陳秀熙解釋,Omicron感染者幾乎都是輕症,如果醫療量能充裕,即便高齡長者染疫,死亡率也不至於高出一倍多,顯示現階段全台醫療體系正承受重大考驗,且已不足,以致因疫情所導致的直接及間接死亡人數明顯變多。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提醒,紐西蘭、南韓等國在疫情即將進入高峰之際,也出現過七十歲以上長者「超額死亡」現象,以紐西蘭為例,疫情到達高峰時,七十歲以上確診者平均死亡率為背景值的七倍。隨著疫情持續嚴峻,醫療量能匱乏,連七十歲以下民眾也「超額死亡」,紐西蘭七十歲以下確診者死亡率就為背景值的六倍。陳秀熙強調,台灣如要做得比紐西蘭更好,關鍵就是「克服醫療量能不足的問題」,接種疫苗為減少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手段,台灣今年一月一日至五月十五日共一五八一名中重症個案,依模式推估,如果這些人都打過追加劑,約能減少二一○人死亡。林庭瑀呼籲,政府應重新調整法源,讓相關措施具備正當性及合理性,著手修改傳染病防治法第五、卅九、四十四、五十三條,將醫療量能集中用於中症及重症患者。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昨衝8.5萬例…長者超額死亡 疫情往南
國內本土個案昨天暴衝至八萬五三一○例,創下新高紀錄,另增一八三例中重症個案、四十一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病例比前天增加近三成,但八萬五千例尚未到達頂端,將再持續發展一陣子。指揮中心統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累計確診人數已近百萬,達九十八萬一一四一例,一萬二三四五例境外移入個案、九十六萬八七四二例本土病例。整體疫情還在上升階段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染疫人數暴增,主要為總檢測數增加,北部開設很多大型採檢站,前天檢測量達到新高,共計十一萬二九一六件,且持續增加,陽性率為百分之六十六點七。昨新增八萬五千多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最多,達二萬七二三○例,其次為台北市一萬二○六九例、桃園市九六五八例、高雄市六八○五例、台中市六七七○例、台南市四一三○例。羅一鈞強調,中南部疫情上升中,整體疫情還在上升階段,未來一周將達到高峰。疫情是否往南走?北部緩降、中南部緩升,之後出現黃金交叉?陳時中表示,台灣就是一日生活圈,全國都可能有染疫情況,也不能說疫情往南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重症死亡率七成九偏高昨新增一八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一五三人、重症卅人,且四十一人死亡。本波本土疫情迄今共四○九例重症病例,其中三二三人死亡,粗估重症死亡率約七成九,比率偏高,前疾管局長施文儀表示,應與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投藥太慢等因素有關。學者研究也發現,自今年四月底到五月中旬,國內七十歲以上長者死亡率,較前五年同期平均值高出逾一倍,凸顯醫療量能不足可能帶來「超額死亡」;國外疫情進入高峰期時,連七十歲以下也可能出現超額死亡,政府應引以為鑑。確診火化大於公布數字北市議員質疑,五月一日至十六日指揮中心公布全台確診死亡二三二例,但光雙北地區確診火化就達三四七例,質疑指揮中心選擇性公布染疫死亡人數,涉及「蓋牌」。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對確診到死亡,有一定共同程序,由一組、兩組到三組人共同判定,非常嚴謹,「不是任何人,像我,說他不要死就不會死,說少報幾個就少報」。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書關懷包為何大遲到?陳時中:填對手機是個人責任
新北市府昨將居家隔離通知書和關懷包的延遲,歸因於中央的自主疫調回報系統延遲。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今請來這兩天與新北隔空交火的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再次強調「手機正確」是流程最重要的部分。不過,還是有許多民眾反映,就算填對手機,還是解隔離後才收到這些東西。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昨說,現在最大的民怨,就是居家隔離通知書延遲取得,要解隔離後才收到關懷包。王必勝今表示,民眾,到社區採檢站或醫療院所時,提醒民眾要填寫最正確手機號碼,請醫療院所協助確認手機正確,因為跟未來陽性收簡訊有很大關係,請民眾自己主動確認,也請社篩站醫療人員確認。「我們自己的資訊系統是資訊組還有唐鳳政委協助,問題都得到改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但過去高達4到5成電話號碼不對,這樣前面做的都白費,平台再好也沒用。希望採檢站報工作人員花點時間核對電話,核對時也請民眾要有耐心,把電話講對,「花十秒鐘做好,以後事情就會很順暢。」陳時中也再次提醒,自主疫調回報系統填寫後,萬一需要修改,只有一次機會,而且必須在初次填報24小時內。如果超過24小時或要一直修改,就無法在原連結改,必須經由衛生單位。他強調「個人責任也要盡」,如此能讓整體效率變高、社會人心變穩定、疫情控制變好。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重分流怎解急診壅塞?指揮中心:僅5%確診需住院
本土疫情嚴峻,急診壅塞、醫療量能吃緊,醫護叫苦連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力推「輕重分流收治」,衛福部10天前也喊出「社區醫院原地收治」、「調整感控SOP」的努力方向,外界關切目前成效及進度如何?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以居家照護為主要模式,大約只有5%個案需要住院,原地收治開會討論已告段落,醫院已可預作準備,中央也會盡快研擬好SOP,讓醫院可執行。指揮中心5月3日報告僅3成醫院遵守輕重分流收治原則,1到74歲年齡層仍有高達7成的住院比率。羅一鈞今表示,現在不是用年齡區分住院與否,要以簡單報表看醫院收治是否符合分流,已有困難。羅一鈞表示,目前以居家照護為主要模式,每天增加個案大約只有3到5%需要住院,醫院有按照收治原則收。除了醫院,還有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的量能可作為水庫,用於調度高風險的觀察對象,把住院量能留給中重症、其他疾病,或小於三個月的發燒嬰孩。有關社區醫院原地收治,羅一鈞表示,先前已與相關單位開過幾次會,討論實際醫院可能遭遇人力和硬體的配套,討論大概已經告一段落。現在會趕快研擬出SOP,讓這些醫院可以執行,相關醫院開會後也已知道大概往什麼方向怎麼做,可預先針對人力排班跟病房動硬體規劃等,進行前置作業。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對不攏疑「蓋牌」陳時中:不是我說不要死就不會死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今新增死亡個案41例。不過因火化人數與死亡數對不攏,指揮中心公布的死亡人數遭質疑。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殯葬處對死亡的一些定義依殯葬處規定辦理,指揮中心對確診到死亡,有一定共同程序,「不是任何人,像我,說他不要死就不會死,說少報幾個就少報」,沒有蓋牌問題。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和市議員擬參選人林杏兒上午開記者會指出,5月1日至5月16日中央公布全台確診死亡是232例,但光是雙北確診火化就已經達347例,質疑指揮中心選擇性公布染疫死亡人數「蓋牌」。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對確診到死亡,是一組、兩組到三組人共同判定,有一定共同程序。指揮中心的判定都是非常嚴謹,台灣對新冠死亡判定在各國間算是比較寬鬆的,很多儘管不是第一個死亡診斷原因,也把它列到個案中。陳時中說,國內判定新冠肺炎死亡的時間也拉比較長,任何可以牽上關係的都算到裡面,除非非常明確不是新冠肺炎的理由,才會被排除掉,這都是一組一組人員在做,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決定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