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科別.兒科
搜尋
過重
共找到
719
筆 文章
-
-
2020-10-05 養生.運動天地
重訓是對肌肉施加壓力 專家告訴你4個讓肌肉發達機制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健身新手重訓攻略》,作者荒川裕志】對肌肉施加壓力 可促進賀爾蒙分泌人體具有適應能力,承受壓力時就會慢慢調整至承受得住的狀態。因此肌肉反覆承受沉重壓力(負荷)時,就會變得粗壯以承受這些壓力。肌肉變粗後肌力就會跟著強化,所以能夠承受較大的負荷。重訓就是運用如此機制,對肌肉施加壓力。引發肌肉發達的壓力主要分成下列四大類。①發揮強大的肌肉張力肌肉發揮強大的張力(由收縮肌肉發揮的力量),光是出力本身就會對肌肉施加壓力,成為促進肌肉發達的訊號。相反的,肌肉長時間沒有承受肌肉張力造成的壓力時,就會逐漸衰退變細。生活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會肌肉萎縮,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發揮強大張力之所以能夠促進肌肉發達與肥大,一大關鍵是運動到「快縮肌」。組成肌肉的肌纖維分成瞬間爆發型的快縮肌,以及持久型的慢縮肌,其中快縮肌比較容易肥大。人體在發揮肌肉張力時,會先用到慢縮肌,想要連快縮肌都用到的話,必須使出非常強的力量才行。因此想要透過重訓促進肌肉發達與肌肉肥大,關鍵就在於必須對肌肉施加極大負荷,才能夠刺激到快縮肌。②肌纖維產生些微損傷肌肉收縮時會產生強大的肌張力,進而使肌纖維(肌細胞)產生些微損傷。這種微型等級的肌肉損傷,同樣是促進肌肉發達與肌肥大的訊號。這是為了藉細胞損傷引發免疫反應等,進而要求肌纖維的源頭──肌衛星細胞增生。肌衛星細胞的增生會帶來肌纖維增大,從結果來看肌肉會變得更粗壯強大。目前已知肌纖維的細微損傷源自於「離心收縮(肌肉活動)」,離心收縮意指肌肉收縮產生肌肉張力的同時,又承受強勁的外力使肌肉呈現在「伸展開」的狀態。以重訓來說,肌肉會在下放槓鈴或啞鈴時呈現離心收縮的狀態。重訓時不能只重視舉起的動作,下放也同樣重要。③無氧代謝物累積肌肉收縮時,隨著乳酸、一氧化氮、氫離子等無氧能量供給產生的代謝物會積蓄在體內,對肌肉造成壓力,促進生長激素、睪丸酮等誘發肌肥大的賀爾蒙分泌。重訓後肌肉的暫時性膨脹也是無氧代謝物積蓄造成的,能夠當作重訓是否有效的推測基準。即使負荷沒有很大,只要選擇可動範圍所有肌肉都會承受紮實負荷的項目,或是間歇時間較短的訓練,就能夠輕易造成無氧代謝物的積蓄。④使肌肉呈現在低氧狀態肌肉維持在用力的緊繃狀態時,血管受到壓迫會減緩血流速度,對肌肉的供氧量就不足,使肌肉呈現在低氧狀態。由於慢縮肌主要透過氧氣進行代謝,因此在肌肉缺氧狀態下就不易產生作用,只好優先動用有助於肌肥大的快縮肌。血流阻斷訓練法,就是藉束帶限制血流,抑制對肌肉供氧的訓練方法。想讓肌肉維持在低氧狀態,就要在鍛鍊時讓身體持續承受負荷。選擇在反覆動作中持續讓肌肉出力,且負荷不太會在途中流失的鍛鍊項目,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
-
2020-10-05 科別.泌尿腎臟
不敢上公廁?半蹲尿尿有風險
● 半蹲尿尿,易造成骨盆底肌筋膜炎● 避免感染,擦拭屁股或使用免治馬桶沖洗要「由前往後」● 解尿應選擇「全坐」或「全蹲」出外上廁所對女性來說是一大困擾,許多人擔心公廁坐式馬桶衛生,不敢使用,因此不是常憋尿,就是以半蹲的姿勢解尿。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許多女性半蹲尿尿,反而容易造成骨盆底肌筋膜炎,久而久之,恐導致尿液蓄積,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北榮桃園分院院長、泌尿部主治醫師盧星華指出,半蹲時確實會影響骨盆肌肉變得比較緊,也比較不好解尿,但因此尿道感染者,診間並不常見。常見女性尿道感染,主要是上完大號後,由後往前擦拭,反而讓殘餘糞便中的細菌帶到陰部,因此,不論是擦拭或使用免治馬桶沖洗,一定要「由前往後」,避免發炎。全坐或全蹲 才不會尿不乾淨張雲筑表示,排尿時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刺激,會讓膀胱收縮夠力、括約肌放鬆,尿液才能順利排出。若採半蹲姿勢,骨盆底肌需要出力,尿道無法完全放鬆,尿液還沒排完,排尿動作就先行停頓,因此容易尿不乾淨。殘尿比率越高,膀胱壓力大,可能造成頻尿、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水腫。因此,張雲筑建議,女性解尿應最好選擇「全坐」或「全蹲」,讓尿道完全放鬆。由於骨盆底肌肉位於最底層,承受人體臟器重量,張雲筑說,除了半蹲尿尿外,若久坐久站、愛蹺腳、慢性便祕、體重過重等,也可能過度或不當使用骨盆底肌肉群,導致肌肉僵硬、筋膜缺氧沾黏、血液循環不佳,造成骨盆底肌肉筋膜炎,進而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酒精擦座墊 基本上不怕感染許多女性認為,與其坐在公廁馬桶上,寧願憋尿。萬芳醫院泌尿科主任溫玉清表示,憋尿更容易導致泌尿道發炎。因為膀胱中常有大量尿液,容易繁殖細菌,且膀胱過度撐大,也會造成肌肉疲乏、收縮力下降,造成膀胱發炎,容易有血尿。溫玉清指出,若是使用公用的坐式馬桶,確實有可能因為座墊上仍有病毒或是細菌存活,造成皮膚、大腿或會陰部位接觸到而感染皮膚炎或性病,但臨床上較少見,若真的染病主要是因為自身抵抗力低所致。溫玉清說,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許多人會隨身攜帶酒精,如廁前只要用酒精將座墊擦拭乾淨,並鋪上衛生紙,基本上沒有感染疑慮。熱敷加泡澡 修復骨盆底肌群有些女生擔心不論坐式或蹲式的馬桶,「水柱過強」使得細菌隨著尿液噴濺到陰部造成感染,張雲筑建議,可在如廁前將一張衛生紙鋪在水面上,尿液碰到紙面便不容易噴濺。張雲筑表示,如果真的「心生障礙」,非得半蹲解尿,可使用熱敷、泡澡,或使用按摩球按摩髂腰肌,幫助修復骨盆底肌群;或是可選擇站立式小便斗,可幫助女性站著尿尿,不但不須碰觸到座墊,也避免骨盆底肌過度使用的風險增加。
-
2020-10-05 科別.泌尿腎臟
愛蹺腳、半蹲如廁快改!小心這病害私密處漏尿、疼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身材姣好、體態曼妙,才31歲非常熱愛運動的女性業務,不論衝浪、慢跑、重訓全部都非常喜愛,然而很多人眼中的運動好手,確有難以啟齒的苦處,不但私密處容易漏尿與疼痛,經常也會「性趣全失」,相當困擾,曾自認尿道發炎到藥房買藥舒緩,但1年來仍然反覆發作,就醫才發現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論站與坐 上半身都會壓迫患骨盆底肌肉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人體不論站姿或坐姿,身體重量都會壓在骨盆底肌肉,就像1張肌肉交織的網子,由許多肌肉一起撐住上半身重量與姿勢,然而任何肌肉都有可能因過度使用,導致受傷疼痛,任何姿勢不良或施力不當,都容易讓骨盆底肌肉發炎,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張雲筑說明,男性骨盆底肌肉比女性強壯,比較不容易受傷,反觀女性在不正確姿勢或施力下,就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個案可能因熱愛運動,卻忽略了放鬆身體與正確施力,當出現私密處疼痛時,自己認為是尿道感染,到藥房買藥想舒緩,沒想到症狀持續難改善,一度以為是結石引發疼痛。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確診困難 確診要學習放鬆肌肉張雲筑強調,直接確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比較難,要用排除方法,例如尿道或膀胱感染發炎等,確認很多疾病都排除後,最後才會想到肌肉筋膜炎。不論性別,有時都需要內診,女性在陰道找尋痛點,男性則由肛門確認,肌肉筋膜炎如果沒有即早治療,肌肉容易纖維化僵硬,也可能會缺氧導致沾黏,導致慢性疼痛。張雲筑解釋,確診肌肉筋膜炎首先要改變不當姿勢與施力,平時運動最好也暫停一下,配合熱敷和泡澡放鬆肌肉,也可以用舒展球幫助肌肉伸展,醫師也會開立藥物協助舒緩不適,如果比較嚴重,可能就需要使用物理治療介入。張雲筑補充,31歲個案在治療與改正後,困擾已經不再,重新開始自己最愛的多種運動。愛蹺腳與半蹲如廁 小心反覆發作苦了身體愛翹腳女性要注意,小心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找上門,張雲筑提到,若習慣以半蹲姿勢排尿、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曾有過生產撕裂傷等,也可能因骨盆底肌肉筋膜組織受損、發炎而失去彈性,導致功能異常與不適。張雲筑提醒,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也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當女性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建議尋找醫師檢查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泌尿道反覆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一直想尿尿?又常漏尿?小心是間質性膀胱炎! 教你用2招加大膀胱容量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染疫 醫師預估:有一個國家要倒大楣
美國總統川普感染新冠肺炎,震驚全球,也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有醫師認為目前雖然競選對手拜登檢查是陰性,但之後仍有轉陽的機會,一旦兩人都感疫,影響更大;也有醫師認為,川普染疫之後「有一個國家要倒大楣」,從英相強生痊癒後對中國的態度就可以預想川普對中國的態度將更強硬。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在臉書上分析,認為川普目前看起來情況雖然不錯,而且接受瑞德西韋5天的療程,但是新冠病毒發病後的7到10天左右會進入發炎期,也就是病情有變化的時候,目前還很難說川普的病況到底會如何。而且川普74歲、男性、過重,這三項都是重症的因子,但好在從目前資料看起來,川普並沒有高血壓或是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而網友則很羨慕,認為川普之前還公開說自己沒有禿頭,都是因為常吃麥當勞的薯條,「74歲又一直吃垃圾食物,竟然沒有高血壓高血酯我好驚訝(羨慕),祝他早日康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在臉書上表示,拜登雖然是陰性,但後續很難說,如果兩人都被感染,拜登比川普還要大3歲,重症風險更高,一旦兩人都得病,11月的大選是否還能如期舉行,憑添變數。他並表示,對於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染疫是加分還是扣分目前還看不出來,但不管川普康復還是病歿,有一個國家一定倒大楣,看看英國首相強生康復後的態度就可以知道,暗指日後對中國一定更強硬。
-
2020-10-04 科別.骨科.復健
頸痠、肩痛、手麻…頸椎症候群不用開刀?中醫師有解方
52歲的陳先生(化名),4年多前因脖子痠痛就診。主訴疼痛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但效果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每天需服用止痛藥來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及睡眠品質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患者因此求助於中醫師,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以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已經大幅減輕;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李維哲指出,此類病人的肩、頸、上背連至手臂、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是工作負重太過,造成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使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患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李維哲解釋,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姿勢不當時,使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讓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李維哲表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是因為長時間的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陳先生的問題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因此,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李維哲進一步說明,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手法,藉以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1.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2.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3.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4.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5.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6.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 李維哲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落枕可以靠熱敷或伸展舒緩?醫:先確定原因,自行處置嚴重恐中風
相信不少人都有落枕的經驗,輕則難以活動,重則舉步艱辛每步都在痛。遇到落枕時有些人說可以冰敷,有得人則說要熱敷,有人說做伸展操有用,有人則會硬把脖子凹回來。究竟為什麼會落枕?如何避免落枕發生落枕?落枕當下又要怎麼改善?來看復健科許嘉麟醫師怎麼說! 為什麼會落枕?醫:年齡、成因不盡相同! 許嘉麟醫師表示,落枕的正式名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是一種因為頸部肌肉收縮而無法放鬆,進而形成疼痛、僵硬的不適症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身體為了保護已經受傷的頸部,防止頸部周圍組織進一步受傷所產生的保護機制,而不單單只有枕頭沒睡好、睡姿不良等,形成的原因不同防範方式也不同,不同的年齡層常見原因也有所不同。 以青壯年來說,常常容易出現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用肩膀夾手機講電話等不良姿勢;或是舉重負荷過重、運動未確實拉筋等運動傷害;以及像是因車禍等原因所造成的頸椎受傷等,這些都是常見引起落枕的原因。因此平常就應調整姿勢、適度訓練肌群,並依病情穿戴頸圈、保護套,並注意運動的強度並適時的放鬆。 中年人則常見因為其他部位疼痛或發炎,使得身體為了舒緩容易不自覺出現代償的情況所致。例如五十肩患者常因手無法抬舉,身體便自然會以歪斜的方式行動,也就會出現長期聳肩、中心軸偏移的情況,頸部便容易過勞,落枕也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族群便要積極的治療問題的根源,以避免情況一再發生。 老年人的落枕主要則和頸椎退化、骨質疏鬆症等骨骼問題,或是肌少症所引起的駝背、肌耐力下降等肌力問題,造成睡眠時頸部支撐力不足有關。特別是在天冷的時候,常見因為溫度下降,睡覺時不自覺縮起脖子而引起落枕。建議應積極治療退化性疾病,例如頸椎牽引後適度訓練肌力,並且時時注意頸部保暖。 值得注意的是,嬰兒、兒童也有可能落枕。嬰兒的落枕主要是因為先天性或生產時受傷,造成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致,建議可在作過超音波檢查後,進行復健牽拉治療。而兒童的落枕則常見因為感冒、中耳炎等感染,鼻腔後方的喉頭肌肉發炎所引起,這樣的族群就要根治疾病,平時做好勤洗手、戴口罩、避開人群等防疫措施。 落枕當下要冰敷?熱敷?醫:先確定原因 發生落枕的當下,不少人會以推拿、冰敷、熱敷、自己把脖子扭回來等方式試圖改善情況。許嘉麟醫師表示,事實上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急性期當下除了輕輕按摩,建議什麼都不要做,盡早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再進行治療為佳,特別是劇烈疼痛者以及一年超過三次以上的長期慢性肩頸僵硬者,應檢查頸部是否有其他問題以利根致。 醫師進一步解釋,落枕確實可以以熱敷和伸展的方式改善,冰敷則不建議,但那是在經檢查後確認為單純的肌肉問題的前提之下進行;且伸展也應在肌肉發炎痙攣緩解後,在控制力道的情況下適度伸展,而不是硬把脖子扭回來。如前述所提到的,落枕的成因眾多,也需排除骨刺、淋巴結腫大等各種成因,且頸部如此狹窄的地方放了很多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等,是大腦通往身體的主幹道,若改善的方式錯誤,不僅無法改善落枕問題,甚至可能讓情況惡化,且若是頸動脈處於非暢通的狀態,也很有可能造成中風。 許嘉麟醫師舉例,曾經就有一位醫師落枕,因本身為醫師了解應先找出原因,檢查後發現是淋巴腫大所致,其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在透過超音波導引解開神經與腫大的淋巴結後,改善了落枕的問題。此情況若是以一般熱敷的方式進行改善,反而會讓淋巴結腫大更嚴重,落枕也會加劇。因此呼籲民眾,發生落枕的當下進早就醫,以利醫師提供正確安全的改善方式,不論是要熱敷或是伸展,都應經過專業醫師檢查後進行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28 科別.新陳代謝
28歲糖尿病男怕不舉才就醫 醫師嘆年輕人不受控
南投縣28歲王姓男子因常感到口渴且頻尿,半夜得起床如廁4、5次,嚴重影響睡眠,還莫名暴瘦8公斤,為此求醫,草屯佑民醫院評估其家人有糖尿病史,經檢確認是糖尿病,治療後雖獲控制,但「糖尿病年輕化」又不受控讓醫師很憂心。佑民指出,飲食精緻化、少運動、遺傳等因素致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根據去年「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10多年來20至39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從0.13%增至0.16%;該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芳專也說,現在每診就有2、3位低於40歲患者,比5年前增加許多。其中,一名王姓患者年僅28歲,血糖卻逾320mg/dL,糖化血色素也高達13%,確診是糖尿病,起初還不肯相信,覺得他還那麼年輕,怕吃太多藥有副作用或損腎,不願就醫治療,得知併發症恐致性功能衰退,還可能不舉,才轉念接受治療。而對他飲食衛教時發現他一天至少2杯含糖飲料,因此要求他控制飲食,禁喝飲料、少吃甜食和宵夜,經初期施打2周胰島素後,改以口服血糖藥控制後獲得改善;但黃表示,除非症狀輕微,不然糖尿病無法根治,得了就是一輩子跟著你。黃芳專說,罹患糖尿病卻未妥善控制血糖,恐產生視網膜病變、心肌梗塞、性功能障礙、腦中風、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若年輕就得糖尿病,併發症也會較早發生,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統計,3至10年後的發病機率竟高達46%至98%以上。此外,年輕型糖尿病患者常因忙於工作、外食等因素無法定時定量及挑選適合食物,飲食控制不佳、少運動,又覺得自己年輕,糖尿病沒什麼,吃吃藥就好,缺乏病識感,而未能規則就醫,黃坦言,年輕患者比中老年人還難控制。佑民醫院則呼籲年輕人應正視糖尿病危機,若有口渴、易餓、頻尿及體重減輕就該注意,體重過重(BMI≧24 kg/m2)、腰圍過粗(男性>90cm,女性>80cm)、有黑色棘皮症者(皮膚皺褶處有黑色素沉澱)、家族有糖尿病史、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進行糖尿病篩檢,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
2020-09-27 科別.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9成是高血壓引起!4習慣讓你維護「心」健康
近期有藝人因「主動脈剝離」釀成血管堵塞於浴室跌倒後驟逝,令人惋惜且不捨,但這也讓民眾開始重視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及如何預防。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的併發症在腦部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因此,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 其實,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留給家人無盡傷痛!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避免讓這種傷痛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規律服藥、定期健檢,就是最好的「保命之道」!愛護自己 關心家人! 從「心」開始維護健康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更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另秋意漸涼,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1.健康飲食與運動: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控制體重(維持BMI正常值)、良好睡眠,都是杜絕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2.戒除不良生活嗜好: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因酒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就有19%死於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建議盡量避免飲酒,如有需要,以茶(水)代酒,是健康聰明的選擇。3.控制三高慢性病:有三高的民眾千萬別鐵齒,更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4.定期健康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鼓勵民眾可善加利用。辨識心血管疾病急性徵兆,儘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表示,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國民健康署提醒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9-26 養生.健康瘦身
你會胖可能就是因為對糖上癮!糖對身體的6個影響,要健康最好少碰
很多人愛吃糖,吃糖會上癮,會讓心情變好。但吃糖太多,對健康會造成不少危害,因此,全球正刮起「減糖生活」旋風,你,準備好要加入這股風潮了嗎?1、體重過重: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一項針對超過33,000名美國民眾進行長達數10年的大規模研究,首度產生明確證據顯示,含糖飲料會與影響體重的基因產生交互作用,造成飲用者在遺傳外的肥胖風險大增;體重過重可能引發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已愈來愈失控。2、增加癌症風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針對60,524名男女進行14年的研究,發現每週喝2次以上含糖汽水的人,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87%,有可能是汽水含糖量高,因此增加了體內胰島素濃度,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3、加速老化:已有科學家不斷提醒,攝取過多糖分,體內會產生「蛋白質醣化」,破壞肌膚中的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使之硬化進而斷裂,皮膚鬆弛、長皺紋等老化現象接踵而至。4、蛀牙危機:糖是碳水化合物,吃進嘴裡時,會跟口腔裡的細菌發生作用而產生乳酸,進而腐蝕牙齒,若沒有勤刷牙,保護牙齒的琺瑯質就會慢慢腐蝕掉,形成了蛀牙。5、攝取過量的糖會上癮。6、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雖然過量攝食糖分的缺點不少,但「糖」仍有其好處,適當攝取會讓心情愉悅,增進食慾,有些癌症病人把糖視為「萬惡之源」,則沒有必要,只要能聽從營養師的建議酌量食用,對身體仍有不少好處。含糖的食物或飲料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對於心情與經痛有緩解及放鬆的效果,只要不過度的「嗜甜」,其實,糖對人類的身體與心靈都有益處。延伸閱讀: 糖真的吃不得? 營養師解析背後真相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
2020-09-24 癌症.大腸直腸癌
不管幾歲都要有警覺! 大腸癌年輕化,常做5件事形同慢性自殺
34歲的楊先生,有15年抽菸史以及平日愛吃燒烤的不健康習慣,但本身並沒有糖尿病、無家族病史、也沒有酗酒習慣,在工作忙碌之餘,抽空為自己安排了健康檢查,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零期大腸癌,其癌細胞僅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也因發現得早,並能徹底根治,遠離大腸癌死亡風險。抽菸不只與肺相關 罹大腸癌年齡提早一般人2年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醫師表示,一般認定抽菸致病往往與肺相關,但其實菸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兩年,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忽略了罹癌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大腸癌及其他疾病提早找上門!大腸癌是我國好發癌症 5大危險因子莫輕忽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目前醫學上發現主要危險因子如下:1.年紀: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2.家族病史:大腸癌、直腸癌家族病史。3.飲食習慣:長期偏愛吃高熱量及燒烤、油炸食物、紅肉吃太多。4.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久坐、少運動、體重過重。5.體質: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 大腸癌年輕化 最佳篩檢方式是做腸胃鏡檢查近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在眾多影響大腸癌病患存活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診斷時的期別,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黃洸偉指出,目前最好的篩檢方式是做腸胃鏡檢查,無痛舒眠腸胃鏡已是健檢趨勢,舒眠中完整觀察胃部及全大腸,且檢查中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想要預防大腸癌,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嗎? 醫師解析機率,出現這狀況風險高 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該怎麼吃? 醫師完整圖解哪些食物可吃
-
2020-09-22 科別.骨科.復健
足底筋膜炎放著不管自己就會好?中醫師:若不想復發,簡單4招在家保養
一下床踩到地腳就痛,這是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問題,不少民眾在發現這樣的情況時,有些人會擺著讓它自己好,有些會看復健科,有些則會看中醫。看復健科是常見的改善方式之一,不過放著不管真的會自己好嗎?中醫又有哪些方式能夠治療、有助於改善?來看中醫師怎麼說!足底筋膜炎4大常見原因澄明中醫診所劉展憲中醫師表示,筋膜是一種身體的組織,用來連接身體的不同部位,在足底連接腳跟跟腳趾的組織就叫足底筋膜。足底筋膜常發生在久站、久走的族群身上,餐飲業、攤販等就容易有這樣的職業傷害,而運動姿勢不良、體重過重等也是常見原因。這些都容易導致筋膜出現撕裂受傷的情況,進而產生足底筋膜炎。像是近年來台灣馬拉松比賽流行,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數也跟著直線上升。 足底筋膜炎休息就會好?醫:容易再次復發劉展憲中醫師更進一步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部位不盡相同,大部分在足跟處,也有好發在足弓深凹內側肌群或前腳掌底肌肉層,其痛楚常會讓人感覺到無法「腳踏實地」,因為包覆肌肉的筋膜中,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這些神經對於足底筋膜發炎產生的痛,會加倍的敏感,也因此來中醫就診的患者非常多。雖然足底筋膜炎在好好休息、沒有積極治療的情況下,久而久之是可以會恢復的,但是生活中不可能整天不走動,只要一走動,筋膜撕裂處就會受到刺激,又會再產生發炎與疼痛,因此還是建議筋膜疼痛的患者盡早接受治療,以免於皮肉之苦。治療足底筋膜炎一般中醫會先判斷患者是屬於哪一種證型,而因為足底屬於腎經,通常會考慮是否屬於腎水不足或腎氣虧虛,再用針灸療法針對手部的足跟穴及足部的太膝穴針刺,再針對局部的足底、足跟、小腿緊繃部位下針,往往療效顯著。 中醫簡單4招改善足底筋膜炎!發現足底筋膜炎除了建議應盡早就醫治療外,劉展憲中醫師也提供4個簡單的方法,讓民眾可以在家輕鬆的改善。熱敷是其中一種簡單的方式,且不僅簡單,還可以藉由熱傳導促進發炎所堆積的組織液散開,進而得到改善和舒緩。熱敷的方式有兩種,包括泡熱水和使用吹風機,泡熱水建議可將腳浸泡在40度以下的熱水裡約20分鐘,而使用吹風機則建議將吹風機和距離腳底疼痛處保持5-10公分的距離,吹個10分鐘便能獲得緩解。另外,適當的伸展也對於改善足底筋膜炎很有幫助,且活動位置也較不受限,平常在辦公室、學校等場所就可以做。而動作也很簡單,以弓箭步的姿勢將腳掌盡量往前伸,並將患處的腳置於後側伸展,使小腿的比目魚肌有拉身的感覺,以30秒為一個動作,3組動作為一個循環。除此之外,平常也可以準備一顆軟硬皆宜的網球放在腳底下按摩,作法只需要把網球放在平地上,用腳踩著前後滾動即可,每次做約5~10分鐘左右。最後一個就是穴位按摩,劉展憲中醫師表示,針對腎經及膀胱經的穴位保養,有助於養腎舒壓止痛,如湧泉穴、太溪穴、崑崙穴等都可以適度的按壓。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在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崑崙穴在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零脂或低脂飲食沒有比較健康! 不吃脂肪,小心睡不好、禿頭、顯老還易致病
脂肪是人們誤解最深的巨量營養素 攝取不足不力健康若你去問100個人:「三種巨量營養素中哪一種最不必要?」這100個人都回答「脂肪」的機率是很大的—不過確實脂肪是最有害的一種,但,脂肪攝取量太少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對許多人來說,過度強調極低脂的飲食會導致健康出現問題。若有人吃全素或是彈性素食,但卻由於遵循了低脂飲食的建議,而並沒有感覺身體變好,大部分的時候這些人都不會明白問題出在哪裡,於是乎又回頭去吃大量的動物製品,卻沒有察覺他們所經歷的一些問題是由於缺乏脂肪或是低脂飲食所引起的。皮膚乾燥、頭髮稀疏、肌肉經攣、睡眠不好、高三酸甘油脂以及運動耐受力差都是與缺乏脂肪有關的健康問題。對於大部分缺乏脂肪的人來說,多吃健康脂肪、與魚油類似的長鏈Omega-3 脂肪補充品,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並且少吃加工食品和澱粉類碳水化合物都能夠解決問題。有些人其實只需要攝取更多基本的脂肪酸就好,像是Omega-6和Omega-3都可以。飲食中脂肪不足也會影響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和有益的植化素。種子和堅果都是最佳的高脂肪食物,當你正餐中含有種子和堅果時,所提供的脂肪酸會增加免疫系統的吸收—將大量提升微量營養素與植化素的功效。例如當你在吃以堅果或種子為基底的沙拉時,你會從生菜中吸收進更多的類胡蘿蔔素,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力甚至還能高達10倍以上。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在吃完搭配無脂沙拉淋醬的沙拉後,其血液中所檢測出的α- 胡蘿蔔素、β- 胡蘿蔔素、茄紅素含量可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在吃完搭配含脂肪淋醬的相同沙拉後,這些營養素的含量卻大幅升高。 種子與堅果 不該無端背負罵名生的堅果與種子充滿豐富的營養成分,它們含有木質素、生物類黃酮、礦物質和其他抗氧化劑,能保護其中脆弱的新鮮脂肪。同時它們也含有可自然降低膽固醇的植物蛋白和植物固醇,以及強大的韖花單寧(ellagitannins,簡稱ETs)。這些飲食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強效的抗氧化和防癌作用,常見於莓果、堅果以及種子中,其中以從核桃中吸收為最佳。堅果、種子以及酪梨都是高脂肪的食物,但許多不同的研究證據都顯示吃這些食物對健康好處多多。強調從動物性脂肪、加工過的油、以及反式脂肪中攝取高脂肪的飲食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但從未有任何研究顯示攝取天然、高脂、全植物類的食物會對健康帶來任何壞處。事實上,所有研究都指出吃這些食物有助於提升健康,並認為這類食物應該要成為全面均衡飲食中的重要一環。堅果和種子的平均熱量約為30公克175卡路里,一天吃30~55公克就佔了每日脂肪類卡路里攝入量的15%到30%。此外還有另一項好處:多吃種子與堅果也能提高飲食中的植物性蛋白質;換句話說就是,當你吃進較少動物性蛋白質,轉而用更多植物性蛋白質如堅果、種子、豆類與綠色蔬菜來做替代時,你所獲取的營養就會大幅飆升,進而提升健康。油不該被視為健康食物 對橄欖油的迷思眾多任何油都不該被視為健康的食物,所有的油包括堅果油跟橄欖油都是一樣的,它們100%都是脂肪,並且每大匙就含有120卡的熱量。油的熱量非常高但營養價值卻極低,並且完全沒有纖維的成分可言。在你的沙拉或蔬果盤上澆上幾大匙的油,就等同於多加了好幾百卡不必要的熱量。簡而言之,若想要增加討人厭又不健康的體重,那油就是一個最佳的利器。在植物被提煉成油之前都含有能吸附脂肪的纖維素,但當植物變成你所攝取的油(任何一種油都是)時,這些纖維素卻再也找不到了,而這就代表你所吃進的卡路里全都會被人體快速吸收,並於幾分鐘內以身體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另一方面,當你吃天然種子與堅果時,脂肪反而會在消化道中被固醇、烷醇、以及其他的植物纖維所吸附,不但使消化道吸收的脂肪量減少,並且還會將一些循環在血液當中的有害脂肪吸引到消化道中,隨著糞便排出人體。換句話說就是,你所攝取的這些完整的種子與堅果脂肪,是無法被「生物所利用」的,因此大量的熱量無法被吸收,使得熱量相當的種子與堅果和油相比來說較不易使人發胖。除此之外,它們還富含油中沒有的營養素,能提供人體保護力。請記得當你在正餐中吃進這些高脂肪食物時,它們能幫助你吸收其他食物所含的有益植化素,因此請搭配蔬菜一起食用,特別是可以加進沙拉淋醬裡效果更好。另外最好是生吃堅果與種子,或稍微將其烤一下就好,因為當你烘烤堅果與種子時,食物會因為烤焦而產生致癌的丙烯醯胺,而且蛋白質也會減少,在烘烤的過程中甚至還會產生更多灰分。此外堅果與種子烤得越熟,就越會破壞其中的胺基酸成分,烘烤的過程也會減低食物中鈣、鐵、硒、以及其他礦物質的含量。 令人困惑的蛋白質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 我們被錯誤資訊洗腦,導致狂吃蛋白質,因此我們必須先能分辨事實與迷思後,才能決定哪些蛋白質來源是對身體最有益處的。在過去70年間,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營養相關教材都是由肉業、酪農業以及蛋業「免費」提供的。這些產業成功地遊說並影響政府,來獲得有利的法案與補貼,使得每位孩童都被迫接受這些產業的宣傳廣告。產業賣給孩童錯誤的概念,讓他們以為自己需要肉、乳製品以及蛋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至此之後,我們的腦中就一直被植入了不正確且危險的資訊。幾乎每個美國人每天所攝入的蛋白質都超出所需。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100公克的蛋白質,比每日建議攝取量還多出了50%。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包括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健美選手、節食者、以及體重過重的人都會為了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而選擇吃蛋白粉、喝蛋白飲、以及營養棒。總體目標是要少吃動物製品,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來自動物的蛋白質,並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 天然植物性飲食 抗氧化、防自由基遭傷害 若你的生活方式包含激烈且規律運動的話,那確實會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例如阻力訓練與肌耐力鍛鍊都會破壞肌肉蛋白,並且提升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以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與對多餘熱量的需求,因為這樣一來運動時才能有足夠的熱量可以燃燒。但運動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食慾,於是乎所攝入的熱量也會隨之提升,使得蛋白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若我們用各類天然的植物類食物:蔬果、全穀物、豆類、種子與堅果來滿足因為激烈運動而提升的熱量需求,那我們就能獲得所需的精確蛋白質含量。各類典型的蔬菜、堅果、種子、豆類、以及全穀類每1,000卡約能提供人體50公克的蛋白質。請別忘記,綠色蔬菜約有50%是蛋白質,因此你只要多吃蔬菜,就能獲得所需的蛋白質來打造出超級免疫力與抗癌機制。當你的額外熱量是來自於能提升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蛋白質而已,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保護你受到運動時所產生的自由基所傷害,在這一點上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喬爾.傅爾曼、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吃出超級免疫力:抵抗病毒、流感、癌症侵襲,後疫情時代的不生病指南》 )延伸閱讀: 地中海飲食最大陷阱在油脂! 營養師條列4點重要關鍵 減肥只吃水煮餐很母湯! 告訴你不瘦的原因...不吃油超NG 
-
2020-09-19 新聞.生命智慧
「我帶著刀子,想殺了肇事者的兒子報仇!」孩子的生命從此停住…鋼鐵爸決定完成孩子未竟的人生
2015年4月1號,新北市新海橋上發生一起令人心碎的車禍,一台計程車逆向行駛,撞死對向的2位機車騎士,而其中一位機車騎士,就是「鋼鐵爸」阮橋本的21歲兒子阮聖翔。事故發生後,阮橋本一直無法接受兒子的死,曾帶刀子想殺肇事者的兒子報仇,也曾飆車摔斷11根肋骨,幸運活了下來。 「當時我躺在路上,想著聖翔當時的痛,一定是比我還痛百倍、千倍,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呼吸、絕不能死,要用我的餘生,繼續完成聖翔的人生...」一座橋,與聖翔天人永隔……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自從聖翔有機車後,他總是貼心到極點,不管是媽媽交代辦事,或是長輩交代處理的一些雜務,還是護送妹妹上課,抑或是朋友、同學需要陪跑及考照,他從不推諉或失信,即便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像是學校的畢業展、女朋友的事、公司的事……等等。 聖翔總是在出門回家前,會打電問問我們想吃什麼小吃,順道買回來,我們也很習慣、很自然差使他做任何事。 2015年4月1號這天,我帶著老婆、筑筑一起參加車友聚會,而聖翔獨自在家。晚間八點,聖翔騎著機車,載小舅志韋返回新莊住處。要回程返家前,貼心的聖翔還撥了電話給我,問我們到家了沒?要不要為我們帶什麼吃的、喝的回家?而我也如往常地向他點菜「排骨酥和甘蔗汁」,最後你就一聲「好!」很平常、很習慣……。 晚上八點四十分左右「歐伊~歐伊~歐伊~」聲,聽到時很自然。因為從事殯葬業的我早就聽慣這樣類似噩耗宣告的聲響,再說距離家的位置大約一百公尺處有消防局,再往前五十公尺就是醫院,住家樓下走路不到三分鐘便是殯儀館正門路口。 在此地定居了三十多個年頭,從蕭瑟無人的半荒地,直到如今吵雜喧鬧的殯葬業大街,我想,發生再怎樣的大事件我也早已習以為常,甚至無感。但,這次卻…… 在家等候聖翔回家的我們,等到九點多,心中突然一陣不安,老婆說「聖翔怎麼說要回家了卻電話轉語音?」因為聖翔從不會有這樣讓人擔心的時刻,一定電話一響就接,不會讓我們找不到人。 就在這時候,家裡電話響起,電話那頭,警方告訴我,聖翔出了車禍在醫院急救,請我趕緊到醫院一趟。 我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的小車禍,因為聖翔平時的駕駛習慣與技術讓我很放心,應該不至於太嚴重才對。這時的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到了醫院急診室,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從事殯葬業多年的我,終於意會到是怎麼回事了。 當我看到躺在急救擔架上那滿身是血的遺體,瞬間雙腳癱軟,跌坐在地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眼前的遺體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唯一的兒子… 此刻的聖翔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吧?我的寶貝翔,你是不是也跟爸爸媽媽還有妹妹此刻的心情一樣害怕?我的寶貝,爸爸好害怕啊……。 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聖翔在回程行經連接新莊與板橋的新海橋時,就在離家不到三百公尺的新海橋上,與另一名機車騎士,被一輛計程車逆向迎面撞上,現場就沒了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後,因傷勢過重,仍然急救無效而死亡。 失去聖翔,我頓時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方向、沒……什麼都沒有了。我變得彷彿只剩行屍走肉似的一副空空洞洞的軀殼,回過神看到筑筑、老母、老婆、家人,我該怎麼辦?怎麼會是你,我該怎麼辦?我還能怎麼辦,誰來告訴我?求求誰可以來給我一個讓我可以不再迷惘的答案…… 不!我必須堅強,必須強迫自己堅強,縱使我是崩潰著、無助著、感覺力不從心,但我是他們的靠山,我必須要堅強!可我能選擇不要堅強嗎?倘若我不掩飾自己的脆弱,就能有那一絲奇蹟換回你嗎?我的寶貝啊…… 最後,翔翔仍舊沒有再回家過一次了。他的聲音,每日每夜地迴盪在我、老婆與筑筑的腦海,而他熟悉的身影,只能活在我們的心裡與回憶。 聖翔的生命,從此停在2015年4月18日晚上八點四十四分。鋼鐵爸/我的另一個名字……車禍事發以來,肇事者一直堅稱自己是因為氣喘而昏迷才會逆向肇事,詢問過醫生、氣喘病友,大家都一致認為可能性極低。怎麼可能氣喘發作還可以在現場來回走動,甚至於打電話給車行而不是打一一九,而第一時間車行來到車禍現場,是夥同傅寶勝(肇事者)拆除車行招牌和對講機。試問氣喘發作還可以有這種行為嗎? 每次想到這裡,我心中就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與怨恨!曾經有兩次,我帶著刀械,一個人開著車去到肇事兇手的兒子上班的地方,想要手刃兇手的兒子,讓他也嘗嘗失去兒子的感受。到達對方兒子上班的汽車用品百貨馬路對面後,我坐在車上,點燃香菸,想著聖翔在急診室急救的畫面,想著記憶中與他相處的片段回憶。 我把刀子藏在衣服裡,下車走向馬路對面,當時的我,腦中只有聖翔全身是血的畫面,彷彿腎上腺素爆發。當下,我只想著,「報仇!報仇!傅寶勝,我要你也體會我的心有多痛!」 正當一步一步逼近肇事者的兒子之際,我心中閃過一個影像。我想起了兒子那帶著笑意,單純憨厚的臉龐,於是,我轉身走回車上,眼淚再也止不住,放肆的流著……我在心中說,「兒子,對不起,老爸做不到,因為我是人,我不是畜生……」經過兩次這樣的「懸崖勒馬」,所幸沒有因為怨恨與衝動而鑄下大錯。 我把聖翔的靈堂設在自家的會館中。每天,都有許多好友前來探望我與聖翔。可是,始終不見肇事兇手來上過一炷香、說聲抱歉,這也讓我們阮家上上下下無法理解與諒解,我更是始終無法釋懷! 有天,一個朋友來關心我的情況,我們在辦公室聊天時,他見到辦公室裡的大型鋼鐵人模型。鋼鐵人,一直是我和聖翔非常喜歡的人物,鋼鐵人公仔、周邊商品,也是我們父子倆長期以來的收藏。 朋友鼓勵我要堅強,指著鋼鐵人說,「你們父子都那麼喜歡鋼鐵人,你一定要像鋼鐵人一樣堅強,別讓聖翔為你擔心!聖翔像是鋼鐵人,你就是他的鋼鐵老爸!」 於是,鋼鐵爸這個稱號就這麼開始傳開。至今,「鋼鐵爸」這名字,彷彿就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選擇把對兒子的愛,化為更多人能享用的溫暖……2016年1月10日,「新北市聖翔救援協會」正式成立,我獲理監事會推選為創會理事長,而秘書長則由一路走來都默默陪在我身邊的人生心靈導師林淙偉擔任;至於最辛苦的第一線救援工作,就由我的兩位私人特助擔任。 隔月,在朋友的引薦下,有個名叫「台○生命」的殯葬集團,允諾將一間雙層的辦公室無償提供給協會使用,聖翔救援協會自此總算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據點。 聖翔走後,我一直試圖以愛化解怨恨。某天,我在臉書上貼聖翔送我的五呎高「鋼鐵人」模型照片,幻想自己是鋼鐵人,用鋼鐵般的意志走過這段曲折的心路歷程,網友因此稱我「鋼鐵爸」。 漸漸的,我為聖翔所做的一切努力被越來越多人看見,這之間,當然也包括許多酸民,他們說,「阮橋本只是愛出風頭,只是想出名。」可是,如果稍微將心比心,誰會用親生兒子的生命換來自己出名、出風頭? 然而,吸引更多的是「鋼鐵爸」的粉絲,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年齡與聖翔相仿的年輕族群,他們總尊稱我一聲「阿爸」,就這樣,我多了數以百計的兒子、女兒。但再多聲「阿爸」,也換不回親耳再聽到聖翔叫一聲爸爸…… 我總是用自己切身經驗,苦口婆心勸這些兒子女兒們不要飆車、不要碰毒品,甚至為了要讓這些小朋友們有向心力,我集結了他們,成立了直屬於聖翔救援協會的「赤焰軍」志工車隊,而這些赤焰軍們,也都自發性排班在北宜公路、台七線駐點服務。 2016年3月,是聖翔車禍即將屆滿一周年的日子,將近十二個月的時間,都不見政府相關單位部門針對新海橋的不安全設施規畫做出任何改善。於是我以「鋼鐵爸」在臉書醞釀、號召,打算在四月十九日舉辦一場呼籲政府單位重視新海橋橋安問題的遊行。 此舉果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結果三月底開始,每晚十二點到清晨六點封橋施工,僅僅花了不到半個月,就在新海橋上蓋好了阻隔雙向車道的分隔島。從此,再也不會有機車逆向鑽車縫的事故發生,也不會再發生像聖翔被逆向車輛撞死的慘劇! 一方面我感嘆,很多事情只在於做或不做,三十三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有心,半個月就解決了;另一方面我覺得遺憾與欣慰,遺憾的是,如果早有人出面呼籲爭取分隔島的增設,那麼聖翔就不會遭此橫禍了! 欣慰的是,我相信冥冥之中,是聖翔的守護,我才能堅持了快一年來抗爭、爭取,而如今也終於成功,新海橋上再也不會有類似的車禍發生,用路人更安全了,不會再有家庭因此破碎了! 書籍介紹書名:倒著走的人生:鋼鐵爸靠北人生,活出正能量作者:鋼鐵爸(阮橋本)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7/21作者簡介/鋼鐵爸本名:阮橋本,苗栗苑裡出生,現居新北市板橋區,1986年,擔任聯豐佛教禮儀社社長2016年,擔任聖翔救援協會總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把麵包當主食,難怪你老是覺得累!醫師告訴你:造成「腎上腺疲勞」的NG飲食習慣
-
2020-09-17 科別.新陳代謝
身體出現黑色素沉澱代表你該減肥了! 2地方黑黑的,小心是糖尿病前兆
小杰是1名國小6年級的學生,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但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而且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帶他到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經治療3個月後,小杰的糖化血色素目前已降到6.7%,恢復良好。 糖尿病不是大人專利 兒童也會罹病 「我的孩子才小學,怎麼可能得糖尿病?」這句話是許多父母第一時間的反應。然而,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 亞東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表示,許多孩子從小就罹患第2型糖尿病,原因就是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幫助降低血糖的作用受到影響。第2型糖尿病的前期,胰臟會試圖大量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但隨病程進展,胰島素分泌也會「精疲力竭」而不足以降下血糖,進而產生糖尿病。 李如浩提到,一旦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血中的糖分便會從尿液中漏出,因此稱作糖尿病。排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帶走營養,也會帶走水分,因此人體會感到飢餓和口渴,進而導致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所幸,第2型糖尿病的藥物日新月異,許多在成人間療效斐然的新藥,也已在兒童身上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第1型、第2型糖尿病 診斷需審慎評估 兒童常見的糖尿病除了肥胖導致的第2型糖尿病之外,還有因自體免疫引發的第1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會受到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或是其他因素被破壞殆盡,只能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無法順利降低血糖,進而引發第1型糖尿病。事實上,第1型糖尿病也是青春期前的孩童最常見的糖尿病。 李如浩特別表示,並非所有過重和肥胖的兒童糖尿病患者,都一定是第2型糖尿病。需要經過醫師仔細評估和通盤考量,才能確實診斷並擬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李如浩呼籲,孩子即使確診糖尿病也不必灰心,配合當今的醫療及藥物,未來還是充滿希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糖尿病也會低血糖! 出現強烈饑餓感、全身發抖快補充「這些」食物 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
2020-09-17 醫療.心臟血管
抽菸可能引起動脈栓塞 有三高者應提高警覺
一名75歲男姓長年抽菸,四肢周邊動脈狀態不佳,今年三月因腿部出現傷口赴醫治療後,因仍有殘餘血管狹窄問題,特別叮囑應再次回診,但他因自覺症狀緩解,便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後腿部發黑才嚇得趕緊就醫,確診為慢性周邊動脈栓塞,緊急透過緊急血管溶栓術打通血管,加上塗藥氣球使用,才免於截肢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指出,患者為老菸槍,本身就是周邊動脈栓塞高風險族群,年初第一次因腿部有傷口就醫,當時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但因血管上游處仍有狹窄,需要再次治療,才能長期維持血流通暢,因此提醒務必回診追蹤,但患者自認有配合醫囑服藥,且通完血管後傷口順利癒合,便置之不理,直到日前因腿部發黑冰冷,才再度赴醫治療。他說,周邊動脈栓塞好發於老年人、體重過重、有心臟血管病史、腦血管疾病、三高、抽菸者,初期可能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的現象,到了中晚期,即便短距離走路也會腳痛,必須休息才能緩解;平時也有痠麻和疼痛感,皮膚則會變紫或變黑,一旦出現下肢冰冷、患肢水腫、皮膚傷口久不癒合等情形,若無正確診斷治療,恐走上截肢一途。張育晟說,針對患者第二次腿部發黑的情形,藉由「經皮動脈整形術」(俗稱氣球擴張術)治療,在血栓溶解後,用塗藥氣球將藥物塗抹於患部,藥物會抑制血管內膜增生,防止血管再度狹窄。此術式手術傷口小、疼痛感低,治療後平躺休息數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通常住院1天即可出院。他建議,患有周邊動脈栓塞的患者,術後應穿包覆整隻腳的鞋子避免受傷,並選擇棉質襪有助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因阻塞的腳感覺較遲鈍,不適合使用電熱毯、暖爐或熱水袋;平時應勤擦乳液,加強腿部保濕,預防乾裂產生傷口。張育晟提醒,因周邊動脈栓塞於疾病初期容易被忽略,建議具三高、抽菸等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檢查,並配合醫囑服藥,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9-15 科別.泌尿腎臟
重訓後忘收操 31歲女頻尿、下腹痛
健身風氣興盛,許多女性也加入重訓行列。但是健身完千萬記得收操,否則小心練到最後,反而造成骨盆底肌筋膜炎,出現頻尿、下腹痛的問題。31歲的陳小姐平時熱愛運動、衝浪,為了衝浪還做很多重訓來幫助衝浪表現,但每次運動完都沒有好好收操。沒想到這一年來常感到下腹疼痛且頻尿,一開始以為是膀胱炎,但經過治療,症狀仍反覆發作,甚至影響性生活,詳細檢查後才發現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收治陳小姐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骨盆底肌肉位於最底層承受人體臟器重量,因此若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等,就可能過度或不當使用骨盆底肌肉群,導致肌肉僵硬、筋膜缺氧沾黏、血液循環不佳,造成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張雲筑說,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男女都可能發生,但女性較多,約是男性的十倍;常見的症狀,包括: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但女性下腹痛與頻尿的原因很多,包括膀胱發炎、骨盆腔發炎、便秘、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動症和內膜異位症等,其中將近五成伴隨著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問題。因此診斷上除了檢查排除其他下腹痛原因外,也需藉由內診測試疼痛節點來鑑別診斷。張雲筑表示,門診觀察,近年來許多女性為了追求健康而投入慢跑、重訓或深蹲等運動,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卻忽略暖身跟收操,造成骨盆底肌肉慢性發炎的情形漸漸增加。治療上,可用熱敷、泡澡,或使用按摩球放鬆髂腰肌,並配合醫師開立消炎或肌肉鬆弛等藥物;症狀較嚴重者,可安排磁波椅電刺激治療或會陰部雷射治療,一方面降低疼痛神經敏感,一方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肌肉放鬆。張雲筑也提醒,更重要的是應改善翹腳等不良生活習慣、運動後記得收操,避免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而女性一旦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她也建議盡快尋找醫師檢查治療,以免錯過急性治療期,到了慢性沾黏期,治療上將更棘手。
-
2020-09-13 養生.聰明飲食
讓你提早老化又傷身 營養專家:吃錯蛋白質反而不健康
【文、圖/摘自高寶《吃出超級免疫力》,作者喬爾‧傅爾曼】我們被錯誤資訊洗腦,導致狂吃蛋白質,因此我們必須先能分辨事實與迷思後,才能決定哪些蛋白質來源是對身體最有益處的。▎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在過去七十年間,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營養相關教材都是由肉業、酪農業以及蛋業「免費」提供的。這些產業成功地遊說並影響政府,來獲得有利的法案與補貼,使得每位孩童都被迫接受這些產業的宣傳廣告。產業賣給孩童錯誤的概念,讓他們以為自己需要肉、乳製品以及蛋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至此之後,我們的腦中就一直被植入了不正確且危險的資訊。幾乎每個美國人每天所攝入的蛋白質都超出所需。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100 公克的蛋白質,比每日建議攝取量還多出了50%。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包括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健美選手、節食者、以及體重過重的人都會為了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而選擇吃蛋白粉、喝蛋白飲、以及營養棒。總體目標是要少吃動物製品,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來自動物的蛋白質,並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若你的生活方式包含激烈且規律運動的話,那確實會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例如阻力訓練與肌耐力鍛鍊都會破壞肌肉蛋白,並且提升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以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與對多餘熱量的需求,因為這樣一來運動時才能有足夠的熱量可以燃燒。但運動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食慾,於是乎所攝入的熱量也會隨之提升,使得蛋白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若我們用各類天然的植物類食物:蔬果、全穀物、豆類、種子與堅果來滿足因為激烈運動而提升的熱量需求,那我們就能獲得所需的精確蛋白質含量。各類典型的蔬菜、堅果、種子、豆類、以及全穀類每1,000 卡約能提供人體50 公克的蛋白質。請別忘記,綠色蔬菜約有50% 是蛋白質,因此你只要多吃蔬菜,就能獲得所需的蛋白質來打造出超級免疫力與抗癌機制。當你的額外熱量是來自於能提升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蛋白質而已,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保護你受到運動時所產生的自由基所傷害,在這一點上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請看以下頁列表,表中標出了下列食物的熱量以及蛋白質含量。考量到一般人體一週最多只能增加約450 公克的肌肉量,這也就是肌肉纖維能將蛋白質轉化為肌肉的上限值,任何超過此上限的蛋白質就只能轉化為脂肪而已。儘管運動員比起久坐的一般人對蛋白質的需求更大,但這些多餘的需求很容易就能從飲食中獲得滿足,使用蛋白質補充品不但浪費錢,而且也不健康。攝入超過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而是會讓你提早老化並且造成嚴重傷害的。你用不到的多餘蛋白質並不會以蛋白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而是會轉化為脂肪,或是經由腎臟來排除,透過尿液排除掉過多氮的同時也會過濾出骨頭中的鈣和其他礦物質,造成腎結石。另外,植物類食物是鹼性的,但動物製品卻是酸性食物,會需要利用胃裡大量的鹽酸來消化它們。在吃完高蛋白餐後,血液中的這股酸潮也需要體內同等強度的鹼性反應才能將其中和掉。我們犧牲了骨頭中的礦物質,將其溶解成磷酸鹽與鈣才換到了所需的鹼性反應,這就是骨質流失的初步情況,最終則會導致骨質疏鬆。我們的高鹽分飲食也會使骨質加速流失到馬桶中,而過度刺激骨骼的代謝率則會加劇骨骼的分解與重塑,造成骨質疏鬆以及其他組織鈣質沈澱的狀況。能強身健體、加強骨骼密度、增加肌肉的是運動本身,而非吃進多餘的蛋白質。當你用人工的方式過度地攝取多餘的動物製品來刺激生長時,你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確實會升高,但是同時也會增加體脂肪含量。我必須警告各位,當身體質量指數越高時,儘管所增加的身體質量絕大部分是肌肉,也是會容易早死的。體型龐大的足球員提早出現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 倍以上,其中有許多人是活不過50 歲生日的附129。從這一點看來,使用補充品與類固醇來促進肌肉增長並不算是明智的決定。過多的身體質量,甚至是過度攝取高蛋白的動物製品而使得肌肉發育過度,是晚年罹患心臟病或是其他疾病的風險因子。我們判斷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不在於體型,而是必須要以針對嚴重疾病的抵抗力、活得長壽的潛力以及晚年是否能保有充沛的精力與活動力為準。當你想要為了健康而運動、吃得更健康的時候,你的其中一項目標就應該是要減少而非增加動物製品以及動物性蛋白質的數量。
-
2020-09-12 養生.健康瘦身
81歲超強健身阿伯 45度仰臥起坐可做20下
健身房裡,最斜45度的仰臥起坐,你可以做幾下?81歲的李正明,可以連續做20下毫不費力、拉背可以做66公斤10下、蹬腿機能做到90kg,他的影片被網友Jimmy Lin拍下,分享在健身社群「有肌勵」,不少網友都驚呼「這個年紀,真的是神體力!」「李伯伯,你太厲害了!」「你到底怎麼做到的?」對於健身影片突然引發討論,李正明接受「有肌勵」採訪,笑得很靦腆,「沒想到那麼多人看,不好意思!」李正明過去在電機公司服務,年輕時就很喜歡打球、爬山、游泳,百岳爬了30幾座,退休後為了保持好體力,更培養每天運動的好習慣。運動健將的挫敗前幾年,他在游泳池穿褲子跌倒,摔到頭,一、兩個月後腦積血,左邊身體動彈不得摔下床,緊急腦部開刀,術後休養好幾個月再去爬合歡山,卻發現原本健步如飛的腿竟然會發抖,讓他感嘆「難道運動人生就要邁向終點了嗎?」今年他加入健身房,才知道原來腿會發抖,是因為年紀大,加上休養期間沒持續運動,導致肌肉力量不夠。鍛鍊肌肉的開始他開始透過重訓練股四頭肌,現在去爬山一點都不怕,「體力夠就有信心,不怕跌倒」更可以連續游自由式一小時不休息,每周騎一趟單車36公里、一個禮拜爬一次七星山,他的好體力,讓健身房裡不少年輕人都讚嘆不已。但李正明也並非每天都活力充沛「也是會累啊,有時候想偷懶不想練,就想不然至少來健身房洗個澡好了,來了就自動會運動,既然都開始運動了,就乾脆整到做一遍,腿部、胸肌都做一遍,洗完澡才回家。」用運動維持52年夫妻感情81歲的李正明,和77歲的妻子結縭52年,維持甜蜜感情的祕方也是「一起運動」。身體健康的兩人,總是甜甜蜜蜜的四處遊山玩水,享受人生,對比其他同年齡親友,不少人病痛纏身,李正明笑說「有沒有運動,真的差很多!」他也以自身例子,鼓勵更多人「年輕開始就要運動」,也不要因為年紀大就不敢運動,「不管年紀多大,都應該讓自己過得健康快樂!」「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社群,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 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0-09-05 癌症.大腸直腸癌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34歲的楊先生,在工作忙碌之餘,抽空為自己安排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假期。沒想到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他直呼「真的太幸運了!」幸運地透過健檢提早發現病灶,也因發現得早,才能徹底根治,遠離大腸癌死亡風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表示,楊先生在無痛大腸鏡檢查中,發現大腸內有1個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在檢查同時也一併進行瘜肉切除,病理檢查報告確診為0期大腸癌,其癌細胞僅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後續楊先生也聽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有了這次經驗更體會到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案例本身並沒有糖尿病、無家族病史、也沒有酗酒習慣,讓人驚訝的是年齡才34歲與一般常見的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顯然年輕化許多。楊先生說自己有15年抽菸史以及平日愛吃燒烤的不健康習慣,一般認定抽菸致病往往與肺相關,但其實菸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2年。黃洸偉主任提醒民眾,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忽略了罹癌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大腸癌及其他疾病提早找上門。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目前醫學上發現主要危險因子如下:1.年紀: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2.家族病史:大腸癌、直腸癌家族病史。3.飲食習慣:長期偏愛吃高熱量及燒烤、油炸食物、紅肉吃太多。4.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久坐、少運動、體重過重。5.體質: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黃洸偉提醒,近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在眾多影響大腸癌病患存活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診斷時的期別,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目前最好的篩檢方式是做腸胃鏡檢查,無痛舒眠腸胃鏡已是健檢趨勢,能在睡眠中完整觀察胃部及全大腸,且檢查中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想要預防大腸癌,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9-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加利讚自家口罩好「以國家隊為恥」 陳時中:違法別講五四三
加利科技進口中國口罩混充被第一線藥師揭露後,引發社會譁然,負責人林明進強調「中國口罩都是工業級品質比國家隊好」,也批評政府壓榨讓員工根本無法休息,才出此下策,甚至大喊「以國家隊為恥」快把加利趕出國家隊,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非法的東西無須再去確認品質,不合法就是不合法,不要在那邊五四三。加利科技曾在3月份就嘗試進口中國口罩闖關,政府卻在第一線藥師發現後才揭露此事,陳時中表示,3月份加利準備要進口時,就已在境外阻絕。加利負責人林明進批評,口罩國家隊分等級,大廠可以降低產能,小廠卻沒辦法,陳時中回應「那是他自己的看法」。陳時中表示,口罩的徵收從188萬片,我國上下分頭努力,從機具購買組裝,以及國軍配合幫忙,我國的口罩產能很快拉到每天可產出2000萬片,當然隨著疫情的趨緩,以及國際的需求,台灣的廠商當然沒辦法隨時「捐贈」給國際,因此也在6月9日就宣布徵收口罩片數降低至800萬片。陳時中表示,改徵收為800萬片後,也計算每一家廠商的產能,從原本的徵收率百分之百,降低至47%,其餘產出的口罩,可以讓廠商自行販售。而且原本6月應該要繳交的口罩,也延交到7月、8月,讓所有廠商的供貨量可以符合工廠的負荷,因應市場的需要、外銷的需求。陳時中表示,這些產能的評估都是不斷開會評估,做出來的決定,不能用這樣的藉口,對外說是「工作量」負擔過重才引發違法的問題,加利不只提供國家的需求,同時也對市場做一銷售。林明進希望可以把加利踢出國家隊,陳時中對此未正面回應,僅回應「目前就是先停止加利的產品到市場,停工不准出貨,同時也在調查是否有其他的廠商有類似的情形。」林明進批評當初簽約是一張空白的紙簽約,根本被騙,陳時中表示,相信我們的合約一定是很辛苦的,至於國民黨批評國家隊螺絲鬆了,他回應「各界的批評我們都會聽進去,會持續把螺絲拴緊」。被問及是否會檢驗加利自稱「品質好」的口罩過濾率,陳時中表示,非法的東西不用再檢測了,他們就是違法了,違法現在、檢測在後,這是不可能做的事情,加利的問題也不是品質好或不好,是他們完全是不合法,加利此舉也破壞國人對口罩國家隊的信心,造成國人心理的恐慌。陳時中表示,口罩國家隊努力這麼久,你我都在使用,加利違法在先,現在講這些五四三,「安捏甘丟」?
-
2020-09-02 科別.一般內科
零食天天吃 13歲男童體胖出脂肪肝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了。13歲的阿德(化名)原本體重就偏重,過去1年多來因升學壓力又遇上疫情,大多待在室內,加上三不五時靠吃零食放鬆,身高168公分的他,體重在短時間內增加13公斤到達89公斤、BMI值為31.5,且即使每天睡8到10小時還是經常喊累,家長擔心有異,就醫超音波檢查竟已呈現嚴重脂肪肝。收治阿德的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看到阿德時,就發現頸部及腋下皆有明顯的黑色棘皮症,腹部有肥胖紋;進一步抽血顯示肝臟指數ALT(GPT)上升至81U/L(正常為40以下),超音波更呈現嚴重脂肪肝。經飲食衛教、運動及規律的門診追蹤,肝指數於半年後逐漸恢復正常,不過因仍有脂肪肝,目前採持續回診追蹤觀察。戴季珊說,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肥胖息息相關,肥胖又是最常見的兒童肝病成因,盛行率約佔整體兒童與青少年族群的7%。有研究指出,單純脂肪肝之預期壽命與一般正常人無異,但是脂肪肝合併肝細胞發炎損傷者,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能會進展為纖維化或肝硬化,後續也有可能引起肝癌的發生。因此當孩童體重過重且有脂肪肝時,應儘早就醫治療。 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她說只能從體重控制著手,如持續運動、注意營養均衡,攝取適當的食物份量,並減少食用高糖、高熱量、油炸食物。研究顯示,生活型態介入與飲食控制持續3至12個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與脂肪肝嚴重程度。戴季珊提醒,孩童體重過重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相關併發症如脂肪肝、三高、動脈硬化等,也可能出現在孩童身上;若有肥胖問題,甚至已引起脂肪肝或相關代謝疾病時,應儘早就醫尋求改善,以降低未來肝癌、換肝的風險。
-
2020-09-01 橘世代.健康橘
幫長輩剪指甲 出現變色、變形當心疾病警訊
李安騏,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將十多來的臨床手足指甲照護案例,整理出系統而實用的知識。她致力申請「手足保健師」及「足科照護師」等相關職業認證,培養一技之長,提昇手足照護專業的產業升級,並在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時代,為被照護者提供與歐美同步的足科中心照護品質。 指甲也會生病、受傷、感染!當身體臟器或皮膚生病時,指甲也會變得病懨懨,彷彿戴在指尖的健康警報器,隨時提醒您注意身體可能出現的問題。尤其年長者腳趾甲較厚實本就不好修剪,視力較弱看不清楚,彎腰修剪腳趾甲更不容易,如果沒有定期或正確修剪指甲則會影響腳趾甲生長與變形,甚至影響行走。本草綱目李時珍云:「爪為筋之餘」,「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體內的筋延伸到體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臟與筋和指甲的關係都十分密切。從指甲的堅脆、厚薄、顏色枯萎或潤澤等信號,可以讀出體內肝血的盛衰秘密。 健康指甲模樣甲面:光滑無橫直波紋或凹陷、斑點,指甲根部半月痕明顯。色澤:呈現光澤的粉紅色,指甲邊緣呈白色。質地:雖然硬卻柔韌有彈性哪些疾病對指甲產生影響?皮膚疾病:乾癬、濕疹 ( 富貴手 )、汗皰疹、黴菌感染等。有些屬於職業病,例如常碰水的美髮助理、洗碗工、清潔工、洗衣店員工等容易罹患濕疹,只要不碰水就能緩解症狀。癤子:會在甲床形成疤痕組織影響指甲外觀,長出來的新指甲也受影響。代謝症候群(肥胖):容易造成腳趾捲甲。糖尿病:灰指甲因真菌感染導致,由於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差,在指甲有外傷情況下很容易出現真菌感染,加上高血糖環境有利於真菌繁殖,從而引起灰指甲。糖尿病患者傷口必須得到有效治療,避免皮膚出現糜爛,在往後嚴重到造成腿部潰瘍並導致截肢 。年長者如合併有灰趾甲,會使趾甲變得厚脆脫屑,顏色變黃、白。指甲脆弱也很難修剪,如罹糖尿病,末梢神經循環差,一不小心剪到傷口不易癒合而感染,皆提高修剪趾甲的困難。灰指甲(手、足)「灰指甲」,台語也稱為「臭甲」,是經由黴菌感染導致的指甲疾病,感染後不僅指甲結構與顏色會因之改變,甚至會引發指甲變形、增厚、脫落、分離等狀況,最糟的是黴菌就像壁癌一樣不容易根治,而且還很容易在多個指甲間交叉感染,讓情況更加糟糕。捲甲捲甲,顧名思義就是指甲自左右兩側或單側往內捲,大多發生在大腳趾,若置之不理就會愈捲愈厲害,指腹因此受到壓力,在走路時產生疼痛。 灰捲甲 灰捲甲,顧名思義就是灰指甲與捲甲兩相結合,讓指甲變得又灰又捲!那到底是先灰後捲?還是先捲後灰?就好像蛋生雞、雞生蛋,難以釐清誰為因?誰為果?捲甲容易變成灰指甲的原因,在於指甲變形內捲後形成空隙容易積水,成為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灰指甲患者若體重過重、鞋子挑選不當、指甲修剪不當,或工作型態需要久站、走動、腳部經常受到高衝擊,就很容易讓灰指甲變形成為捲甲。 本文摘自《指甲健康研究室》,墨刻出版 2019/11/02 出版【延伸閱讀】顧好熟齡健康!洗完手烘乾還是擦乾好?夏天「皮膚癢」原因多! 小心誤用藥越擦越癢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王馨世教授:過重婦女試管受孕率會降低 流產率升高
宏其婦幼醫院學術副院長暨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馨世教授今天表示,體重過重、肥胖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的議題,除了影響健康,增加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與癌症的機會,肥胖也會影響卵巢排卵功能及降低懷孕的機率。王馨世教授8月自長庚醫院退休,9月起任職宏其婦幼,過去以多篇論文及研究報告享譽人工生殖領域。他指出,肥胖的婦女會使卵子積存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繼而引起卵子內部構造(如輸送蛋白質的內質網、與提供能量的粒腺體)的功能異常,因此,來自肥胖婦女的卵子即使在受精後,胚胎的發育會比較差,懷孕的機率也較低。王馨世說,英國倫敦的蓋伊和聖托馬斯醫院,分析了33個研究,含括4萬7967個試管嬰兒治療周期,發現婦女的體重過重,或肥胖(BMI超過25),即使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懷孕的機會還是比正常體重的婦女(BMI為19-24)低16%,而且流產率提高了31%。肥胖也會改變體內新陳代謝,最常見的是引起「胰島素抗性」的現象,造成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刺激卵巢製造更多的雄性素,導致雄性素作用在卵巢,造成卵巢濾泡萎縮及抑制排卵,以致排卵稀少或長期無排卵,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無排卵就無法受孕。卵巢濾泡的數量在12至14歲初經來時,兩邊卵巢總共約有20至40萬個濾泡,如果有排卵,每個月只排出1個卵,但每個月都會消耗一大批的濾泡,因此,卵巢的濾泡平均在50歲時會用盡,停經年齡也因此在約50歲的時候。血中「抗穆勒氏荷爾蒙(AMH)」值可以反映出卵巢濾泡存量的多寡,一般而言,小於35歲的婦女,AMH值通常介於2至5之間,表示卵巢濾泡的存量還不少,相對的,大於40歲的婦女,AMH值通常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的存量已經不多。AMH值的高低與懷孕的機率有密切的關係,卵子的品質也會影響懷孕的機率,年紀增加,品質差的卵子比率會升高,更降低了受孕的機會。王馨世說,懷孕的成功機率與女性的年齡以及卵巢濾泡的存量有關,女性在40歲以後,卵巢功能開始退化萎縮,卵巢濾泡的數量明顯減少,排卵功能也相對變差。無論年齡大小,依懷孕的成功率來排序為試管嬰兒療法>人工受精療法>自然同房。年齡在40歲以上,且AMH值在1.0以下,表示卵巢濾泡的存量已經不多,品質差的比率也比較高,自然懷孕的機率不高,應儘早開始嘗試人工協助生殖療法包括試管嬰兒療法,人工受精療法,尤其建議試管嬰兒療程,否則,每個月成批成群的濾泡持續地消耗與萎縮,懷孕的機率也會愈來愈低。若卵巢濾泡存量低到某一個程度,即使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治療,懷孕的機率也是不高。例如40歲以上,試管嬰兒療法的懷孕成功率只有15%至20%,也就是說,做4、5次試管嬰兒才會有一次懷孕,但相對於自然同房的懷孕機率,已經高出5倍以上了。由於不同年齡,條件不同,懷孕成功率也不同,因此,王馨世教授鼓勵婦女在35歲之前受孕,如此懷孕的成功率會比較高。
-
2020-08-31 科別.骨科.復健
腳趾傾斜超過15度就是拇指外翻 需不需治療看這3關鍵
很多人都有拇指外翻,但大多數不自知,導致症狀越來越嚴重。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雙腳合上,查看大拇指是否向第二腳趾傾斜,如果傾斜超過15度,就是拇指外翻。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遺傳占最大比率,包括較大的IMA角度(第一蹠骨間角度)、較長的大拇指、圓形第一蹠骨、拇指往外偏移,遺傳改變腳的形狀和足部結構的穩定狀況,且經過各種因子例如體重、穿的鞋子、性別等推波助瀾下,進而導致拇指外翻的發生。此外,女性拇指外翻比率高於男性,主因為穿太窄的鞋子、高跟鞋;若是常久站久走、韌帶鬆弛、體重過重、扁平足,也易造成拇指外翻。治療拇指外翻,輕微者可以請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協助矯正;中度者除物理治療矯正外,可以搭配鞋墊或是輔具幫助拇指回正;嚴重者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開刀。過去拇指外翻手術耗時長、恢復久,可吸收性骨釘吸收效率難掌握,有些鋼針還會露出來,讓患者卻步,如今有新型手術方式,結合新型的微創骨板,讓患者可以更快回到正常生活。一名50多歲女性患者,因嚴重拇指外翻,多年來只能一年四季穿涼鞋,左腳曾在其他醫院開刀矯正,但術後矯正狀況不佳,恢復時間又長,今年初轉至門診求診,經採用新型的微創骨板方式,只需開小切口,透過微創骨板固定拇指外翻的矯正,並縮小腳板的寬度,術後即可下床,1個多月後就開始長骨頭,恢復狀況良好。另一名女醫師患者,因扁平足關係,少女時期就出現拇指外翻情況,但因當時在發育不適合開刀。後來她迷上馬拉松,體重加上跑步施壓壓力,讓拇指外翻情況更嚴重,最近也透過手術搭配微創骨板方式,找回正常生活。微創骨板手術具備穩定效果佳、傷口小、手術時間短等優點,適合用在骨質疏鬆的病人身上,是拇指外翻病患矯正改善的新選擇。但術後保養不可輕忽,一定要記得穿鞋墊,建議選擇穿五指襪、寬楦鞋,少穿高跟鞋,更不要穿夾腳拖跑步,以免因為內收趾肌的作用,而使得拇指外翻變得更為嚴重。
-
2020-08-30 科別.婦科
健康醫點靈/婦女不自主漏尿 雷射治療改善
花蓮60歲劉姓婦人私密處散發異味,每天要多次洗澡才能消除,加上有漏尿問題,腹部不經意用力,尿液就不自主滲漏,不但很困擾,還因此愈來愈缺乏自信,甚至不太敢出門。門諾醫院醫師指出,因多產婦、自然老化、體重過重,或骨盆腔手術等原因,骨盆底及會陰部肌肉鬆弛,尿道括約肌閉鎖不全,一旦腹部用力及腹內壓力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噴嚏、抬重物、爬樓梯等,尿液就由膀胱不自主滲漏,即是壓力性尿失禁。婦產科病房護理長楊立君說,平時可做凱格爾運動訓練改善。先平躺屈膝,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就像憋尿的動作,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持續收縮約10秒,再放鬆10秒,重複15次,每天1回,平時也可站著做。但切記不能想上洗手間時做,以免變成真憋尿,影響膀胱健康。醫美中心主治醫師林怡欣說,如果無法自行恢復緊實,私密處雷射治療也可緩解漏尿困擾。以雷射光產生的熱效應,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可增厚陰道壁,連帶尿道口角度會變平,改善漏尿。林怡欣指出,私密處雷射是非侵入性方式,依個人體質不同,療程次數也不同,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也快。不過,楊立君指出,若有懷孕、月經期間,或組織復原能力差的糖尿病患者、子宮脫垂造成陰道變短者、癌症患者及性病發炎等,無法做私密處雷射,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
2020-08-30 癌症.大腸直腸癌
「黑豹」男星大腸癌逝 台每14人中1人可能罹患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主角查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今天因大腸癌症病逝,享年43歲。消息一出震驚全球粉絲,但其實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民眾中每14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據國健署公布10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繼續由大腸癌蟬聯十二年十大癌症之首。與大腸癌相關致癌因子,含年齡其中90%腸癌患者年紀大於50歲、不良的生活型態,如抽菸、飲酒、高油低纖的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體重過重及有大腸息肉、腸炎、發炎性腸病等腸道病史者。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機構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類型的癌症之一,有5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避免肥胖達到預防目的。研究也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大腸癌經由篩檢發現大多為癌前病變或第0期及第1期的早期癌,只需經大腸鏡檢就能摘除病灶,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若沒定期篩檢,等到已出現症狀再檢查,可能已經是第3期或第4期預後差的晚期癌,這時候就需要透過較複雜的外科手術或化療及放療等治療方式。國健署大腸癌篩檢提供50-74歲一般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部分民眾覺得癌症不會找上門,心存僥倖,沒接受篩檢,或覺得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篩檢,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呼籲,民眾不要害怕篩檢,在無症狀時,篩檢多數找到的是早期病變或早期癌症。今年上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至醫療院所意願,依據國民健康署6月的癌症篩檢資料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全國四大癌症篩檢量整體下降了一成五,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趁著疫情趨緩期間,符合篩檢資格民眾定期接受篩檢,早篩檢早治療。
-
2020-08-27 科別.呼吸胸腔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
俗話說十男九鼾!根據美國威斯康辛流行病學(Winconsin cohort)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中年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至少佔兩成以上,且柳葉刀(Lancet)雜誌研究也指出,這類病人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等疾病的高危險群。 傳統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 新型負壓吸舌機治療效果佳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主任表示,傳統正壓呼吸器(CPAP)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傳統耳鼻喉科手術成功率也不到4成,而新型負壓吸舌機(iNAP)是藉由口部介面以靜音馬達抽吸在口腔內產生負壓,將舌頭及軟顎吸住,避免舌頭後倒造成呼吸中止。在新光醫院剛發表於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 國際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34個受試者中,其中4個女性,30個男性,其中32位符合研究條件,平均年齡47.4 ± 11.24歲,平均BMI 26.59 ± 3.214 kg/m2,治療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32.04 ± 11.3次降到每小時8.79 ± 9.49次;不過,鼻塞太嚴重或病態肥胖(BMI大於35),因嘴巴無法閉合,口腔沒辦法形成負壓空間,不建議先使用負壓吸舌機。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可從睡姿、體重、過敏調整臨床上,一名38歲徐姓工程師,本身長期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造成白天嚴重嗜睡,曾經有在騎車過程中睡著險發生交通意外,在接受睡眠檢查後發現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比較過幾種呼吸中止治療方式,於是加入臨床試驗評估使用iNAP,原本白天嗜睡的問題完全改善了,注意力更中工作更有效率,即使熬夜只睡四小時隔天起床也仍然很有精神,且使用iNAP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43.2次降到1.5次 ,血氧濃度從82%上升到90%林嘉謨說明,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去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改變睡姿透過側臥來改善,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可以先減重、體重控制,過敏性鼻炎嚴重者則應設法改善過敏症狀,如果上述保守療法執行後還有改善空間,可考慮使用負壓吸舌機(iNAP)或睡眠呼吸機(CPAP),或是選擇改善呼吸相關結構的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睡覺打呼不代表睡得好! 5種人要小心睡夢中猝死 睡得沉才會磨牙? 其實是你根本沒睡好
-
2020-08-26 養生.健康瘦身
中年大發福、胖了回不去…竟是面臨「代謝懸崖」惹禍!專家提醒3關鍵,輕鬆擺脫「中年危機」!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8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顯示,超過五成的40~64歲中年人口,三高中有一項異常且腰圍過粗(男≧90公分,女≧80公分);三成以上患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三高皆偏高且腰圍過粗,加上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則近二成。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表示,中年之後,男女代謝力會隨著荷爾蒙(雌激素、睪固酮)變化而逐漸降低,使內臟脂肪堆積並增加胰島素阻抗性,最終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相較於男性因應酬聚餐而較早開始有鮪魚肚、啤酒肚的發生,女性則是中年後逐漸明顯,不但臀部、腿部的皮下脂肪仍在,腰腹部的內臟脂肪也開始快速堆積,有明顯的「脂肪大遷徙」之感。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45歲後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21.8%增長至39.7%,漲幅為1.8倍;女性的盛行率則從9%飆升至32.7%,漲幅為3.6倍中看出,增長率足足是男性的2倍。許惠恒指出,無論男性、女性,中年後都面臨「代謝懸崖」的威脅,因隱藏在代謝症候群背後的潛在危機,就是環環相扣的三高慢性病,若不及時回頭,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便高出正常人2倍、高血壓4倍、糖尿病6倍。他進一步指出,根據健保支出統計,代謝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腎病加總後逾千億,不僅造成國家財政負擔,若不幸惡化,演變至失能需要長照,更會增加個人及家庭支出,可說傷身又耗財。此外,英美官方皆已將「肥胖」列入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子。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引用的ICNARC統計,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中,加總輕度到重度肥胖者可達38.5%,而美國紐約市區醫院也分析出37%的確診者為肥胖者。面對「代謝懸崖」,如何懸崖勒馬?許惠恒提醒,牢記生活習慣3關鍵,讓你不再飽受「中年危機」所苦。關鍵一 固定量腰減肥的人常常一天量兩次體重,但腰圍呢?腰圍就是醫學上內臟脂肪堆積的指標,建議中年後每個月都量一次,且謹記國健署的標準: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關鍵二 健康飲食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者高達99.8%,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為86%、堅果種子不足1份為91% ,建議應增加攝取。主食類中全穀雜糧也建議至少達三分之一,代謝症候群患者更建議提高到二分之一以上,才能營養均衡。關鍵三 轉肌運動維持動態生活習慣,除了有氧運動外,更不能忽略以阻抗型運動搭配優質蛋白質來進行「轉肌」,因提升肌肉量也可提升身體代謝率 ,是瘦腰與管理身材的不二良方。諮詢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 許惠恒
-
2020-08-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春風吹又生!醫師提醒,小心腸瘜肉,切了又長!
從 2006 年起,大腸癌就成為國內罹癌人數第一名的癌症,但直到最近多位名人,如前總統李登輝、屏風創辦人李國修、資深法醫楊日松等知名人物相繼傳出罹患腸癌的新聞曝光後,很多民眾才開始正式「腸癌」的嚴重性。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腸胃問題形成普遍存在的病症,但是許多人並不自覺!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2010 年有 67% 的受檢者健檢前的主訴中並無便秘、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多、食道逆流等症狀,然而腸鏡檢查卻發現異常。超過8成的大腸癌與腸瘜肉有關腸鏡篩檢最常出現的前三大病症,分別為增生型瘜肉 (36.5%)、腺瘤型瘜肉 (21.5%)和黑色素沉澱 (2.1%) 。大腸癌是國人目前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超過八成的大腸癌又與腺瘤型瘜肉有關,因此千萬別輕忽腸瘜肉問題。鄭乃源表示,在不分年齡層的情況下,有腸瘜肉的受檢者比例是 44%。 而 61~70 歲銀髮族,平均每三人中就有兩人有腸瘜肉 (64.2%);但是年輕人也不能輕忽,31~40 歲的初老族,每三人中也有一人有腸瘜肉 (33.7%)!由於腸瘜肉和大腸癌有密切關聯,鄭乃源建議,如檢查出腺瘤型瘜肉,或位於乙狀結腸以上的增生型瘜肉,最好盡快切除,並且持續密切觀察,才能確保腸道健康。腸瘜肉春風吹又生 比率逾2成鄭乃源特別強調,腸瘜肉的切除並非一勞永逸,聯安發現腸瘜肉「春風吹又生」的比率逾二成。99年在聯安進行腸瘜肉切除者有 750 位,但隔年經聯安複檢提醒返回做大腸鏡者有 202 位,卻發現其中有 46 位 (22.8%) 再度發現屬於高危險的腺瘤型瘜肉。不過,就算原來發現的是增生型瘜肉,也不可大意。鄭乃源表示腺瘤型瘜肉初期發展時,有可能會因太小而易被忽略,或是受檢者本身的體質是屬於快速發展型的,因此有瘜肉都需要追蹤。例如有位一直維持標準體重的沈小姐,雖然 99 年在聯安做全身健檢時發現在乙狀結腸有增生型瘜肉,卻未放在心上。直至 101年初至聯安再做全身健檢時,卻發現瘜肉不但變大也變多了,除了原來 0.2 公分的增生型瘜肉,也發現 1.6公分「鋸齒狀腺瘤瘜肉」。生活好習慣 定期篩檢 有助遠離腸癌正確的腸胃保健應從維持良好日常習慣和定期篩檢並進。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與水分,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另外,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也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降低腸瘜肉的發生率。從 30 歲起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項目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 (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 (身體質量指數) ≧24 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不讓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