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過動
共找到
238
筆 文章
-
-
2020-05-23 科別.泌尿腎臟
改善漏尿 讓她重跳土風舞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啟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不敢再跳土風舞。經就醫治療後,終於擺脫惱人的漏尿問題,又可以跳土風舞了。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胡如娟指出,不論男性或女性,因為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胡如娟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如果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則為混合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即為滿溢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尤其要少吃過多加工食品,以及避免攝取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飲用咖啡、茶應適量, 適度從事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例如像凱格爾運動。尿失禁治療除藥物外,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
-
2020-05-22 科別.泌尿腎臟
熟齡婦人跳舞漏尿異味纏身 美女醫師解決困擾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其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最後不敢再跳土風舞,經親友建議就醫,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醫師胡如娟治療後,擺脫漏尿問題,終於能夠再跳土風舞了。胡如娟說明,不論男性或女性,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她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為混合症狀患者,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稱為滿溢性尿失禁,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避免過多加工食品,和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攝取,咖啡、茶應適量,適度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像凱格爾運動,另建議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胡如娟說,尿失禁治療除藥物,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
-
2020-05-22 養生.家庭婚姻
「你愛的是孩子,還是面子?」心理師:親情不是有條件的愛,別當孩子一腳跨在窗台上才後悔!
父母親以愛之名要求孩子的成績,愛的是孩子,還是自己的面子,永遠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誠實的愛,而是矛盾、不一致的愛。早期家族治療研究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青少年的親子關係便是如此的模式——雙重束縳(double bind)。沒有長大的父母這1、2年督導工作接觸很多拒學個案,讓我思考拒學的孩子在拒什麼?拒學有不同原因,但也有共通的模式。細看近日幾個拒學孩子的家庭動力:母親扛下親職教養壓力→父親責怪母親教養不力→母親責怪孩子→孩子拒學→父親只好閉嘴。原來,拒學是一場權力爭奪(power struggling),孩子無力抗衡父母的權力控制時,唯一的武器是拒絕上學。處在兒童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凡事依賴父母,特別在亞洲華人家庭,很多孩子唯一的責任就是把書讀「好」。一位國小中年級前3名的績優生,到了高年級換導師,成績下滑到第10名就開始拒學,孩子說:「如果努力1年仍然回不去,我不想再當『好』學生了! 」另一個國中念資優班、沒有考上高中資優班的拒學生說:「我不要再當哥哥的影子! 」原來她一直活在更優秀哥哥的壓力之下。這些從小優秀的資優生、績優生,在父母的高期待下,也變得對自己期望甚高,但是心中對父母是有憤怒的。親子關係變成學業成績分數的秤斤論兩,親情是有條件的愛。如果親情、師生關係剩下控制,孩子又怎麼不會學到控制—「問題」永遠可以證明大人們的無能!一位治療師問拒學的孩子:「當你把腳跨在窗台上,你是真的想去死? 還是想叫爸爸閉嘴? 」答案是後者。如果我們功利地對待孩子,孩子也學會功利地對待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永遠沒有捷徑,越想經由控制得到,註定失去越多。很多父母的愛附帶很多期望,一旦孩子拒學,甚至死諫,大人只能乖乖繳械投降。我看過拒學生的媽媽在治療室裡無助地痛哭流涕,放下面子向孩子認錯,承認過去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但是孩子說:「我不能原諒她,如果我原諒了,我過去的苦又算什麼?」父母親能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挫折?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失敗,孩子自然也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那麼,拒絕去上學、參賽,也永遠無所謂失敗了。為什麼父母的眼裡只有成績呢? 因為孩子的成績而失去了孩子,值得嗎? 這些父母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認為孩子屬於自己,想要藉著孩子扳回一成——其實他們不是父母,而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如果父母、老師可以允許孩子不一定要當好學生,允許孩子可以成為他自己,孩子怎麼會拒學?變調的拒學輔導中輟生輔導的政令美意,已然成為變調的拒學輔導。我在督導中發現,目前校園拒學生比例之高,其實也受到當前中輟生輔導政策的影響。一旦學生不來學校,校長被縣市政府專責「中輟高關懷生」的長官約談,回到學校責備輔導老師,輔導老師承受校長的壓力,求助心理師,心理師見不到學生,也無力與家庭會談。整個拒學輔導基調似乎只是要把學生「抓」回學校,出動生教組長,甚至警察,究竟是安撫了誰?當教師自己都成了系統的受害者,只會更厭惡學生帶來的麻煩,何來對拒學生、中輟生真正的關懷? 關懷中輟生成了行政系統警察抓小偷的政策,把孩子抓回校園,不能言說的祕密其實是免得影響校長考績。然而孩子的心是透亮的,被騙一次,不會有第二次。他們為什麼不能拒學呢?落入凡間的精靈拒學的孩子在拒什麼?拒絕功利化的關係。然而,拒學生並不是只有家庭的困難和「問題」—這是很多學校馬上想到的事情,其中涉及個人、家庭、學校、大系統之間的環環相扣。我親耳聽到一位校長發現孩子拒學,馬上詢問家長:「你的孩子看過精神科了嗎? 」似乎孩子拒學是孩子「個人的病」,完全沒有想要去了解孩子不上學(而不是不回家),跟學校有什麼關係?一個資優班學生說:「我們像是鬥魚,老師把我們關起來,讓我們彼此鬥下去。」接連幾個孩子拒學,皆是國中念資優班、高中未考上第一志願或資優班,這些落入凡間的精靈,雖然痛恨自己變成師長、父母眼中的鬥魚,但是也無法接受自己成為平凡的學生。拒學,成了一種出口,可以證明父母、老師的失敗,雖然也有自己的失敗,至少不全然是自己的責任。當孩子長大了,發現大人世界的荒謬虛假,卻不能戳破,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可能躲進另一個虛擬世界,就像沉迷網路的國二生棟棟說:「網路上的人不會像學校老師那樣說:『啊,你過動就是過動啊!』」拒學,是拒絕另一個殘酷的社會。過去在大學授課,每年都會聽到大學生流淚訴說青少年期在學校遇到霸凌,老師不想介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來自低社經家庭的孩子知道父母無能為力,說了只會讓父母擔心,於是只能拒學。另一個在偏鄉學校就讀的孩子,因為前一所學校輔導室處理通報事件時未能保密,孩子憤而轉學,到了新學校開始拒學。從這些因素看來,孩子拒學其實有其道理。如果學校漠視這些脈絡因素,只單方面要求孩子回到學校,當然不可能,除非孩子在學校能找到他可以信任的人。拒學的孩子到醫院診斷,不外乎憂鬱、焦慮,或者合併自殺未遂、暴食、厭食、人際關係、學校適應不良等其他「問題」。學校有了精神科醫師的背書,很容易為孩子和家庭貼上「問題」的標籤,父母親在內外壓力下,心懷愧疚和自責,開始對子女百依百順,陷入與孩子之間的權力遊戲。孩子食髓知味,發現拒學可以控制父母甚至老師,終於反敗為勝,成為最高權力者,得以扳回過去被父母或師長的控制。這也是米紐慶最早與厭食兒童工作時,發現厭食成為孩子可以對抗高控制母親的唯一武器。拒學的孩子在拒什麼? 拒絕關係中的謊言。一位在學校當家長代表,回家老是躲在房間裡的挫折父親,唯一的管教方式是三不五時出來謾罵家人,威脅妻子:「妳看妳把孩子教成這樣! 」拒學的孩子拒絕的是家庭背後隱藏不能說的祕密,那些卡在孩子心裡的,也會卡住他們無法向外挑戰。拒學的孩子在拒什麼? 拒絕家庭內荒謬的默劇,合演的「和諧」謊言,直到孩子怒了,不跟你們這些大人玩了! 大人轉而乖乖聽孩子的話,孩子為什麼要回學校呢? 真正的好戲才開始。拒學的孩子在拒什麼? 拒絕流於形式的文書報告,校園輔導實為撇責;拒絕形式作風的校長(我見過資優校長對中輟生不堪其擾,卻連學生是誰都不知道)。如果校長願意親自會見那些中輟生,親身參與輔導工作,一定會有所不同。當輔導室忙著寫報告,導師忙著催父母,父母在導師壓力下催孩子,有多少力氣真正想了解孩子為什麼不來學校呢? 父母、校長只要孩子「好」起來,回到「正常」—回到學校上課,卻沒有興趣知道孩子心裡在吶喊什麼?拒學的孩子不只退出校園,家有拒學生的父母也從整個「正常的」社會撤退出來,內心背負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離開學校、政策等大環境的影響,父母終究要面對如何幫助孩子的問題。怎麼辦? 從說真話開始。在家裡永遠要可以講真話。如果不能說真話,即使孩子回到學校上課,也是一生逃家計畫的開始。一位回到學校,但是不想繼續接受家庭治療的資優生說:「我不想改變他們(父母)了,只等上大學之後就離開他們。」孩子活在真實的陰天,遠比活在虛偽的陽光下好。不能說破的家庭祕密不比看得見的悲慘童年好多少,有時候真正的快樂是和孩子抱頭痛哭一場,當父母願意自由地和孩子一起面對痛苦,就開始勝過痛苦。延伸閱讀: 消防員考你:發生火災,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滅火、不是逃生,也不是報案書籍介紹書名:關係是傷也是藥:家族治療二十八年的反思筆記作者:賈紅鶯出版社:張老師文化出版日期:2018/10/12作者簡介賈紅鶯心理師/家族治療師/督導/副教授專長:後現代家族治療與督導、系統心理治療與督導台灣家族治療研究創始者、家族治療實務與研究迄今28年
-
2020-05-20 科別.耳鼻喉
過敏性鼻炎有7大症狀 太晚發現恐釀哮喘
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為人類最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根據最新的市場調查顯示,受訪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中,超過一半人每一至兩周發作一次,近兩成每日起碼一半時間受症狀困擾,不單只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更使專注力下降、疲勞,影響工作和學業;但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者即使用藥,仍未能完全控制症狀。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的發炎反應並不是只侷限在鼻腔,多種合併症與過敏性鼻炎有關,有研究指出,若未能適當、及時處理過敏性鼻炎,10%至39%患者之後會有支氣管性哮喘。根據市場調查統計,台灣人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繁,日常生活備受困擾,逾三成患者每年起碼一半時間受到過敏性鼻炎的影響,等於全台灣有690萬人受過敏性鼻炎之苦,多數人因換季、接觸灰塵、塵螨誘發過敏性鼻炎。臺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方深毅教授指出,過敏性鼻炎有7大症狀,包括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流鼻水、鼻塞、打噴嚏、鼻涕倒流等。楊曜旭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時常於就醫時已有併發症,如氣喘、鼻竇炎、中耳炎,很多人以為過敏性鼻炎只是發作時打個噴嚏,但診間就有觀察到,過敏兒在晚間睡眠時,也因鼻塞而無法進入睡眠造成睡眠中斷醒來,睡眠品質深受影響,導致隔天上課沒有精神,影響求學成績,甚至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與小孩的過動,自閉狀況有關連性,因此不應該輕視過敏性鼻炎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方深毅表示,患者最明顯也是最困擾的症狀就是打噴嚏伴隨著流鼻水,特別是在換季、接觸灰塵時,過敏更會加劇,而一般常會自行前往藥局購買鼻噴式藥物來緩解,但這類的鼻噴劑通常是血管去充血劑,標榜不使用類固醇,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長期且有效的控制過敏,甚至造成鼻黏膜受損與不可逆的鼻黏膜損傷。在得知自己過敏性鼻炎時,方深毅建議,每個人罹患過敏性鼻炎的原因、症狀皆不同,諮詢醫師正確治療方式是第一要務,醫師將根據病患症狀提供專業建議,遵從過敏性鼻炎OUT 3原則:Opinion尋求專業醫師建議、Useful快速有效緩解不適症狀、Treatment使用安全且可長期使用的鼻噴劑,正確用藥安全快速緩解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  延伸閱讀: 換季衣物收納惹過敏? 學會2招輕鬆應付 流鼻水、打噴嚏樣樣來! 中醫師點名3食物祛濕抗過敏
-
2020-05-19 橘世代.健康橘
從肌肉骨骼開始...連情緒都被照顧的「結構調整」運動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多面一體,從一個部位,可以影響到全部。我們要在肉體的層面做一個整體的整頓,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從肌肉骨骼直接調整。我談結構調整,表面上是透過動作來牽動肌肉和骨骼,但其實牽動到的是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包括神經、淋巴、內臟⋯⋯這些更深處的組織。是這樣,結構調整才有全面的效果。 我們從表層的結構著手,非但可以深入影響每一個器官,還可以碰觸到更微細的情緒層面。所以,我過去所談的結構調整不只是調整物質層面的架構,還是可以對身心所有層面做一個整頓。然而,這樣的整頓,是比我們任何人想像都更輕鬆、更簡單,是完全可以輕鬆落回生活。它就是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我們在人間能走,能跳,能活動,發揮個人的才華、天賦、能力,表達感情,建立形象,追求理想⋯⋯都離不開身體的結構。不只如此,我們要深入意識更深的層面,同樣離不開這個身體最基本的架構。要談這個最基本的架構,我作為一位健康的工程師,還是忘不了過去的醫學訓練,想從最基本的醫學原理開始。結構調整的原理,離不開脊椎,離不開筋膜。可以說,所有結構調整的運動,都是從這兩個重點出發,也不可能離開這兩個重點。但是,讀者朋友不用擔心,即使還是從脊椎、肌筋膜開始談,我相信這裡的解說,會讓已經接觸過前一本《透過運動和療效姿勢結構調整》的朋友更能掌握它的精神,而新接觸的朋友也會覺得容易著手。本文摘自《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感恩身體的功課》,康健雜誌 2020/04/29 出版【健康精選延伸閱讀↘↘↘】。圖解居家運動操/4個步驟跟著做,有椅子就能運動!。小空間運動/在家防疫,也能改善循環增強免疫力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
-
2020-04-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忘了是否吃過藥 好心鄰提醒你
「到底吃藥了沒?」許多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會遇到相同困擾,看著藥袋,數著藥丸,就是想不起來吃過藥了嗎?醫界首度黑客松作品「好心鄰」LINE上線亮相,人性化設計,除了通知吃藥,吃完藥,再按一次,留下用藥紀錄,輕鬆解決用藥問題。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美國醫學會雜誌一項研究顯示,在感染新冠肺炎138名住院患者中,以慢性病患者為主,近一半至少一種合併症,前三名分別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 (14.5%)和糖尿病 (10%)。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較高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一項研究顯示,早期新冠肺炎患者中,高達50%住院患者罹患慢性疾病,其中40%罹患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換言之,在罹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兩成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說,美國心臟學院今年3月針對新冠肺炎發出緊急通報,其中提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較高,且預後較差。務必按回診時程就醫領藥以中國研究為例,整體新型冠狀肺炎死亡率為2.3%,但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病毒,致死率升至10.5%,高出近五倍,其次為糖尿病7.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6.3%、高血壓6.0%以及癌症5.6%。不過,最近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回診,擔心到了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對此,黃瑞仁指出,國內各醫院超前部署,嚴格限制入院條件,人員管控,院內感控成效良好,慢性病患者不用擔心,務必依照原先回診時程,持續就醫領藥。謝宜璋指出,最近確實有不少老年患者不敢至醫院,但藥物又快吃完了,因此,請家人至醫院代領藥物。不過,相較於復健等其他科別,心臟內科門診病人回診情況還算正常,有些人擔心藥物是否被斷貨,「如果沒藥可吃,該怎辦?」宅在家未規律運動及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時間,許多慢性疾病及冠心症患者都宅在家裡,不敢外出,無法規律運動及飲食,只能睡覺、看電視。因生活作息不正常,以致常忘吃藥,黃瑞仁提醒,可以下載手機App「好心鄰」,協助做好自我健康管理。AI人工智慧「好心鄰LINE」係由陽明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電機系學生合組「陽臺看星星」團隊攜手研發,將AI人工智慧和LINE的「聊天機器人」程式相容,透過動態關心,與慢性病患者互動,主動提醒按時服藥,藉以提升急性冠心症患者的用藥順從性。透過平台未來可緊急通報謝宜璋表示,這個版本的功能及人性化介面,令人驚豔,不只提醒用藥,檢測各項指數紀錄,醫療人員還可透過此平台向患者進行衛教。未來可以增設緊急通報機制,發生緊急狀況時,在第一時間尋求醫院協助。謝宜璋提醒,不少心臟疾病患者術後自覺心臟功能恢復正常,不按時服藥,甚至自行停藥,最近網路謠言眾多,也有病人因此中斷用藥。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率相當高,提醒患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仍須規律用藥,才能抵禦新冠肺炎威脅。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新藥研發曙光 中研院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
COVID-19(新冠病毒)新藥研發出現曙光!中研院今(10)日宣布,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中研院表示,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在研發抗病毒新藥的任務再上層樓,在科技部與中研院長期經費支援下,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 又稱3C-likeprotease)抑制劑,並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及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台灣第一位將新冠病毒分離出來的團隊)等團隊證實,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中研院表示,在成為真正抗COVID-19新藥前,雖尚需經過動物及人體實驗,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這也顯示台灣在面對病毒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有關新冠肺炎新藥的研發,奠基於17年前SARS專案的研究,集合了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台大化學系教授方俊民團隊的藥物合成、研究員梁博煌團隊建立的表現純化與快速篩選抑制劑方法、及王惠鈞前副院長解析SARS蛋白酶與抑制劑的共結晶結構。中研院也指出,全世界對抗COVID-19新藥開發競爭激烈上,此項結果後續開發的藥物,將發展成抗新冠肺炎新藥。台灣在當年抗SARS所投入的研發,在國際具競爭力,在全世界目前治療上,依賴瑞德西韋與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更期待近期成為針對性新藥的選項之一。
-
2020-03-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口香糖常用的白色色素「二氧化鈦」被法國禁用了!歐盟有望跟進?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法國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禁用「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物。儘管目前歐盟並未全體跟進,但針對法國反映二氧化鈦不確定性的安全性因素及數據缺口,歐盟也將進行試驗並搜集各方意見進一步討論。在食品產業中,「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可說是各國常見的食品添加物之一,廣泛使用在糖果、口香糖等產品中,作為增白的著色劑,包含歐盟、日本、美國甚至台灣都將其視為合法添加物。此外,國際間長期以來也多認可其安全性。然而,法國卻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將二氧化鈦自食品添加物列表中除名。二氧化鈦普遍使用於糖果、口香糖產品作為白色著色劑事實上,二氧化鈦在工業領域常作為化妝品、油漆等產品原料使用,在食品加工時作為增白的著色劑,二氧化鈦被攝食後,會透過糞便排出,僅有約0.1%會被腸道吸收,並進一步分布至其他器官。2016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也針對食品級二氧化鈦的安全性進一步說明,表示考量當時的毒理資料、二氧化鈦吸收率極低、生物利用率差等特性,認為將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物使用並沒有健康上的疑慮。法國根據預防性原則,決定禁用二氧化鈦!然而,後續在2017年卻陸續有科學研究指出,食用二氧化鈦可能潛在不良的健康影響。為此,法國也在同年下令針對二氧化鈦的安全性進行審查,託由法國國家農業技術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agronomique,簡稱INRA)開始執行二氧化鈦的試驗。研究在後續INRA進行的動物試驗中發現,食品級的二氧化鈦可能造成大鼠腸道損傷與免疫系統併發症,並進一步造成大鼠結腸細胞發生癌前病變。儘管仍無法確切得知其對於人體是否存在危害風險,但法國政府仍依據法國食品、環境和職業健康與安全局(Administración Nacional de la Seguridad Social,簡稱ANSES)給出的意見,除了建議當地食品生產商尋找合適替代品外,在考量目前證據不足以證實其安全性,且缺乏二氧化鈦產量、營銷數據,導致無法推估國人每日攝取量與風險的狀況下,最終仍根據「預防原則」在2019年4月簽署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法國境內銷售含有二氧化鈦的食品」的禁令。法國禁用後,歐盟會全面跟進嗎?針對法國禁用二氧化鈦,歐盟當局雖並未全體跟進,但也根據EFSA 2019年1月所提出的科學性評估作出回覆,認為先前EFSA的評估仍有效,基於現階段的科學認知,仍將二氧化鈦視為安全無虞的合法食品添加劑使用。但針對法國反映的不確定性因素及數據缺口,歐盟也回應將介入協助解決,且預計在2020年7月完成毒性測試,以減少未來的相關疑慮發生。此外,歐洲委員會也表示,針對此次法國的食品添加物新規範對於歐盟及其他會員國的影響,也將根據各方的意見反饋、替代風險管理措施,進行下一步的評估。而此次禁用二氧化鈦的規定,儘管目前歐盟只限法國地區開始執行,卻也看得出全球減少食品添加物的浪潮仍在擴張,而這波浪潮隨著各國間的貿易盛行,也終將影響其他國家在食品添加物審查使用上的發展!延伸閱讀▶食用色素會致癌?考量實際攝取量,你其實不用這麼怕!▶爸媽一定要看!吃了添加色素的糖果,真的會讓小孩過動嗎?▶無法排毒更潛藏食安危機!美國禁止將炭粉、活性碳摻入食品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2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看多動障礙 從五臟失調下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5至8%受到影響。此障礙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在中醫門診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往往因為腸胃消化不良、胃口差、過敏問題及睡眠品質差導致生長發育較慢而來就診。腸胃道及睡眠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家長所困擾的。許多神經精神疾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憂鬱症、自閉症等,均可能與「菌-腸-腦」軸線發生異常有關,其中腸胃道對腦功能失調的影響,和中醫胃神、心神理論十分謀合。五臟的所有活動都要以脾胃運化的精氣作為基礎。脾胃是處於人體氣機的樞紐位置,如果脾胃之氣虛弱了,那麼氣血的來源就不足了。五臟就會因此得不到正常營養而運作失常,可以中醫臟腑氣機運動的理論來解釋ADHD的常見造成病因。1.心肝火旺:小兒肝常有餘,肝氣失於條達,鬱結不暢可致情緒障礙。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衝動任性,有攻擊行為,睡眠不安,大便祕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為主要表現。2.脾虛肝旺:小兒脾常虛,消化能力弱,若飲食不知自節,過飽過饑均易損傷脾胃,中軸失運。脾虛肝旺證的小孩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睡眠不安,伴注意力不集中,胃口差,面色淡黃,便溏或便祕,舌紅或淡紅,脈弦或弦細為主要表現。3.陰虛火旺:小兒腎精不足,陰虛火旺證的患兒以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言語較多, 睡眠不安多夢,或五心煩熱,盜汗,乏力,舌紅,苔薄或苔少。4.肺虛脾胃濕熱:小兒脾常虛,引起肺衛之氣弱,容易犯鼻過敏,若又食肥甘黏膩之品多易脾胃濕熱生,消化能力受阻,因胃熱看似多動而精力不衰,然而因脾肺虛,其大多形體瘦弱,神思不集中、容易恍神、眠不安穩。中醫觀點以陰陽、五行、臟象理論學說為基礎,在「五臟藏神」的神志理論裡,認為腦功能的失調,是五臟功能失調導致的結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更應該綜合地考慮兒童的病理、生理特點,整體辨證、同調腦神與臟腑功能,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12 科別.耳鼻喉
過動?7歲童鼾聲如雷睡不飽 原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台中市一名7歲男童將在暑假過後就讀小學,但身高明顯比同儕矮,晚上睡覺常發出劇烈打鼾聲,每天起床都抱怨睡不飽,甚至為尿床發脾氣,加上學習表現比同齡孩子差,讓家人十分擔憂,就醫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手術切除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後,症狀大幅改善,也對上學恢復信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男童身材較同齡略顯瘦小,始終張口呼吸,齒列咬合不正,睡覺時除了打鼾聲外,常常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導致白天在校學習狀況不佳,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過動現象,家長先帶男童到診所看診,轉診至醫院。醫師許哲綸經理學檢查發現,患者顎扁桃體肥大貼近中線,顱顏側面X光及鼻咽內視鏡顯示,鼻孔最後面的鼻咽部幾乎被腺樣體佔據;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方面,證實男童有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依據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指引,第一線的治療方式為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經治療後,小明整體狀況顯著改善,不再擔心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許哲綸介紹,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四歲到九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顎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幅佔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故近年研究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許哲綸指出,耳鼻喉科或小兒科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並安排顱顏側面X光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如有必要,會再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如每小時有大於等於一次以上的睡眠中止或是睡眠低下的情形,即可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許哲綸說,目前經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建議,治療首選為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如合併過敏可同時治療,如不考慮開刀,除了接受抗組織胺及短期使用類固醇鼻噴劑外,亦可於睡覺時配戴陽壓呼吸器,但因孩童的順應性不佳,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孩子顱顏骨頭發育異常。許哲綸提醒,對於三歲以上孩童,切除扁桃腺及腺樣體並不會造成抵抗力低下,罹患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錯過七歲前的手術黃金時間,未來可能影響聽力、長相、智力發育等,不可不慎。
-
2020-02-25 新聞.食安拉警報
好市多奇異果、草莓 農藥超標
奇異果賽普洛超標10倍 銷毀逾1.5萬公斤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本周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七個項目有兩個項目的進口商,是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好市多進口的美國奇異果及韓國草莓,被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奇異果的農藥殘留量是我國標準十倍,逾1.5萬公斤產品,已遭退運銷毀。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高雄市前鎮區的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美國進口奇異果,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普洛0.1 ppm、芬化利0.04 ppm,這個量分別是我國標準(定量極限0.01 ppm)的十倍與四倍,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1萬5240.96公斤不符規定的產品,依法不得輸入我國市面,目前交由好市多公司自行決定要退運或銷毀。邊境查驗不合格 好市多2個月上榜4次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韓國進口草莓,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派芬0.03 ppm。陳慶裕說,我國並未准許這款農藥用於草莓,因此檢出不符規定,912公斤的草莓同樣依規定退運或銷毀。衛福部食藥署每周公布一次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陳慶裕表示,根據我國規範,一般的邊境抽批檢驗所抽的比率,是2%到10%。如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被檢出一次不合格,我國將加強抽批,所抽比率調升至20%到50%。如若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連兩次被檢出不合格,我國會啟動逐批抽驗,也就是百分百檢驗。蔬果容易殘留農藥,衛福部食藥署上周公布去年度11月到12月國內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其抽驗的506件農產品中,超過一成、計55件產品不符我國規定。衛福部食藥署說,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應選擇當季蔬果,購買回家後以流動清水浸泡,再依序沖洗與截切。水果以水沖洗後,應去皮食用。至於花草茶飲料,建議將第一泡茶水倒掉,有助去除殘留農藥。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奇異果的殘留農藥賽普洛,是一種抑制真菌的殺菌劑,毒性低,大劑量服用可能影響甲狀腺與肝腎。芬化利是一種除蟲菊精類殺蟲劑,毒性稍高,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黏膜刺激、腸胃道症狀,血壓或心跳異常,曾有報告顯示與孩子過動有關,但證據不充分。專家:這批奇異果吃10公斤才會超量楊振昌說,賽普洛與芬化利的每日容許攝入量值(ADI)均為每公斤體重0.02毫克,以50公斤的人為例,每日吃超過1毫克的賽普洛或芬化利才有超量疑慮。以超標十倍、賽普洛殘留0.1 ppm的奇異果計算,因為 0.1ppm=0.1毫克/公升,這批奇異果吃上十公斤才會超量,民眾不用過度擔憂。
-
2020-02-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接觸塑化劑 孩子過動風險增
開學了,有些孩子容易衝動、較難專心,老師和家長傷透腦筋。若想要預防孩子過動,從媽媽懷孕時就要開始,若懷孕時沒注意,也不要擔心,養育過程落實減塑也有幫助。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研究團隊,完成全世界第一個囊括出生前後資料的長期追蹤研究,分析孕婦及孩子體內七種塑化劑代謝物,與孩童過動症狀的相關性,今年一月刊登於該領域優秀之「整體環境科學」期刊。這篇研究控制了兒童性別、父母教養風格、胎次等相關因素後,證實第三孕期孕婦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與孩子注意力缺損的風險有正相關,兩歲男童特別明顯。除了孕期,孩子成長過程的曝露量也有影響,以鄰苯二甲酸丁苄酯(BBzP)為例,兩歲幼童尿中代謝物濃度每增加十倍,有注意力缺損過動傾向的風險會提高到9倍。BBzP常用於PVC樹脂軟化劑、塑膠地板、電腦滑鼠、電線電纜、指甲油、人造皮革等。至於常用於塑膠製品、如玩具、食物包裝材、醫療用輸血袋、纜線等,當中的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不論是2歲、5歲還是11歲,孩子尿中DEHP各級代謝物濃量每增加10倍,過動風險會增為大約3倍。王淑麗表示,塑化劑對於神經發育和神經生理有潛在的影響,可能是過動症風險上升的原因。因為塑化劑是一種同時親水又親油的脂類,過去有研究證實,它對胎兒和幼兒的中樞神經發育有負面影響。另外多巴胺受體基因對於神經行為的調控,被認為與過動症的發生有關,是否和塑化劑有交互作用,這部分有待進一步探討。孕婦及兒童都是塑化劑的敏感族群,但塑化劑代謝速度快,多喝水、多運動、避開一些地雷,減少暴露並不難。王淑麗建議,食器應避免用到三號塑膠(PVC)材質或含塑化劑之保鮮膜,選擇五號聚丙烯(PP)、有品牌保證且較厚的材質,又一些手搖杯封膜材質非食器等級,而且黏著過程還要加熱,也建議敏感族群少喝。而化妝保養品方面,則盡量避免有豐饒香味的產品,幼兒玩具或地墊選用無塑化劑、有安全標章者,有磨損就要更換,勤洗手也很重要,特別是進食前,有助於避免攝入過量塑化劑。
-
2020-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食用色素會致癌?考量實際攝取量,你其實不用這麼怕!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網路常流傳著「食用色素吃多會致癌」的說法,但其實目前僅有「黃色5號、綠色3號與藍色1號」被歸類於IARC致癌物分類列表的第3類中,且即使被列入致癌物分類,其風險性仍低,未能確定是否對人類具有致癌性!此外,再考量實際我們藉由飲食而攝取到的食用色素含量可能不到萬分之一,因為食用色素而致癌的風險就更低了。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總是讓人難以抗拒,但卻有不少人對於其中的食品添加物感到惶恐!甚至網路上更流傳著「食用色素吃多會致癌」的說法,讓人看到顏色五彩繽紛的加工食品,不由得心裡多一層疑慮。但真的需要擔心嗎?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食用色素都有害人體?食用色素主要可分為以「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所管理的「著色劑」以及以「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所管理的「天然色素」。其中,法定的著色劑中,包括了8種以煤焦油製成的「人工合成色素」,分別是藍色1號、藍色2號、綠色3號、黃色4號、黃色5號、紅色6號、紅色7號、紅色40號。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周志輝說道,其實根據目前台灣所規定的「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天然色素主要是萃取自特定的天然原料,許多原料更是傳統可食用的食材,例如由草莓取得的「草莓色素」,或是由番茄果實取得的「番茄色素」等。在原食材原本就可食用的前提下,只要是在合乎規範的製作流程下所提取出來的天然色素,基本上食用當然安全無虞!至於食用級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則因為先前曾有業者將有致癌性的工業染劑「二甲基黃(又稱奶油黃)」加入豆乾、豆腐乳等食品中的食安事件,讓這同樣由「煤焦油」為原料所合成的工業用色素被廣泛討論,也使得目前准用的8項食用級人工合成色素,也因此連帶被一竿子打翻、成為眾矢之的。食用人工色素致癌?現有資料多無法證實其致癌性!事實上,以科學研究層面來看,根據具國際公信力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所公告的致癌物分類列表顯示,在台灣所核准使用之8項以煤焦油製成的人工合成色素中,唯有「食用黃色5號(Sunset Yellow FCF)」、「食用綠色3號(Fast Green FCF)」、「食用藍色1號(Brilliant Blue FCF, disodium salt)」被歸類在第3級,意即根據現有資料無法證實其致癌性及總體安全性,透過實驗與學理證明對動物可能有致癌性,但對人體致癌的科學證據很薄弱。歸類在第3級致癌物清單,不代表就會致癌,第3級其實是所有等級中品項最多的,包括日常飲品咖啡、茶以及南美洲最盛行的瑪黛茶都屬於此類,甚至每個人體內都會有的膽固醇、人體必需營養素維他命K等等,總數超過500個。以這些物質對比起來,你還會覺得人工色素列名其中是罪不可赦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對於致癌物的分級:第1級:可導致人類癌症因子。第2A級: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第2B級:可能為導致癌症因子。第3級:對於人類致癌性無法歸類。至於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作為著色劑使用、唯一被列入第2B級的「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即使比上述三種人工合成色素的致癌等級還要高,但不僅流行病學證據有限,且動物實驗證據也有限或不足,同樣無法明確證實會致癌。除了科學實證致癌性,「實際暴露劑量」多少也很重要!透過IARC致癌物分類列表,就可知道這些食用色素導致癌症之科學證據的強度並不強,表示致癌性無法確定,此外,實際上藉由飲食導致癌症,也還需考量「實際暴露劑量」,也就是食用量的多寡。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許庭禎表示「實際在食品中的食用色素含量可能不到萬分之一,因此不能單以實驗研究的高濃度劑量,就直接評斷食用色素存在食品中,吃了就會導致癌症!」若要評估色素在日常飲食的風險,還需另外考量實際食用劑量、個人飲食習慣等因素。此外,每個人的代謝情形也有所差異,以目前核准使用的8種以煤焦油製成的人工合成色素來説,其實皆屬於水溶性,在一般狀況下人體皆可順利代謝!導致癌症因素很多,別讓恐懼蒙蔽自己!此外,周志輝也說明,導致癌症的因素有很多,從先天的家族病史,到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因飲食習慣而導致癌症的機率大約只佔35%不到,多數仍與遺傳與生活習慣有關!而各國在核准食用色素可否合法添加時,除依據科學證據外,也會考量國人膳食習慣進行評估,並參照相關的國際法規以訂定其使用範圍及限量規格標準。因此,食藥署也多次澄清說明,希望國人對於目前已核准使用之食用色素不需過度擔心,在一般正常的食用狀況下,對人體並無危害,更遑論致癌!延伸閱讀▶爸媽一定要看!吃了添加色素的糖果,真的會讓小孩過動嗎?▶無法排毒更潛藏食安危機!美國禁止將炭粉、活性碳摻入食品▶泰式奶茶的橘色打那來的?別被故事包裝所騙 那其實就是色素!(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1-20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讓食品顏值加分 專家告訴你為何色素真有存在的必要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色素不是僅僅為了改變食品的顏色而已,還有各種功用,包括:美化食品色澤、保持食品色澤、使產品標準化、增加營養價值、增加產品辨識度等等。現今從豆干、蜜餞等傳統食品,到甜點、飲料,都無法避免色素的存在,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人希望日常食品能夠訴求越少添加物越好,但你有想過嗎?當零食、蛋糕、飲料這些食品沒有了我們所認知的顏色,而僅有食材的原色,你想吃它的慾望是否會降低呢?大多數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會講究色、香、味俱全,在香跟味之前,印入眼簾的「顏色」就是食品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因此許多廠商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可能會額外添加人工或天然色素以改變食品的顏色,讓顏值更加分!但除了美觀之外,其實添加色素還有其它你沒想到的功用喔!為什麼食品需要染色?天然的原色不好嗎?「若是今天你走進商店,發現馬卡龍都沒有顏色,你會有什麼想法?」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認為,為了符合消費者的期待與需求,業者無可避免會添加色素!此外,色素可不是僅僅為了改變顏色而已,於不同食品中添加不同的色素,各有不同的功用!包括:1、美化食品色澤:改變、改善食品的顏色,以增加商品價值。2、保持食品色澤:某些食材在加工、保存的過程中,會受到高溫、光線、空氣、酸鹼值等因素之影響,而使得天然的顏色褪色或改變。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榮譽特聘教授周志輝舉例,綠色的抹茶粉在高溫烘焙過後,顏色會變得黯淡,因此透過添加色素,可以讓顏色更接近消費者認知的「抹茶綠」。而目前最常被用來調整抹茶食品顏色的色素則為「黃色4號+藍色1號」或「梔子藍+番紅花」。3、產品標準化:為了使產品色澤均一,添加色素可以使之標準化。許庭禎舉例,有些醬油每一批釀出來的顏色不一樣,透過添加焦糖色素,便可將顏色調整至同一色澤。4、增加食品營養價值:某些天然色素,除了能夠改變食品顏色,同時也可以達到特定功效的目的。例如「葉黃素」除了身為色素、可以呈現橘黃色,也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對於神經系統傳導也有幫助。5、增加產品辨識:為使消費者能夠辨別產品不同口味,例如一次陳列多種口味的馬卡龍。或是確保食用的正確性,如藥錠。色素不只來自人工製造,天然提取的色素市場越來越大目前食用色素主要可分為以「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所管理的「著色劑」以及以「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所管理的「天然色素」。其中,法定的著色劑目前共有35種,為了限制用量、使用範圍而列於食品添加物中管理,包括「焦糖色素」、「核黃素」、「金」等等,其中有8種以煤焦油製成的「人工合成色素」,分別是紅色6號、紅色7號、紅色40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藍色2號。而目前法定的「天然色素」則有46種,是從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中,以水、乙醇、植物油等溶劑萃取出來,常見的天然色素包括花青素、藍莓色素、胭脂紅、可可色素等等。總的來說,天然色素相較於人工合成色素來說,成分單純、色調也較為自然,因此有越來越多業者因應追求天然的趨勢而轉而採用天然色素。色素功用多,但只有規定准用的色素才能使用!台灣對於食品添加物的管理是採「正面表列」原則,意指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表中所列出的才能使用,且須針對特定產品使用。但未列於表中的食品添加物,並不代表一定對人體有食安風險!根據規定,若業者認為該添加物有使用的必要性,且無其他合法添加物可代替,可備妥資料提出「增列」食品添加物的申請,包括各國法規標準及准用情形、安全性試驗資料等,主管機關會審核評估後才增列,因此消費者倒是不用擔心色素的食用安全性問題。隨意添加色素,小心觸法!盤點台灣過去多起違規使用色素之案例,除了不小心將合法色素添加於「准許使用範圍」之外的產品、使用限量超標、有使用卻沒有標示等等,過往也曾發生有些不肖業者,為了提高商品價值,反而違法添加非食用級的工業色素!色素只要合法使用,不必過度排斥!雖然有業者因為不了解食品法規而使用不當或者違法添加非食用級色素,但大部分的食品中所含的色素仍在合法使用範圍內,且目前能夠使用於食品中的色素,在合法的使用限量下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不必過度排斥!周志輝認為,以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來說,色素有保持美觀、色澤、保色的功能,因此有其添加的必要性。近年來在健康風潮下,天然色素也開始廣泛興起,不僅能夠滿足調色的需求,又能保持成分的天然!雖然仍有消費者完全不想攝取過多色素,但同時也需要了解,食品的天然原色並非都是漂亮、鮮豔的,要能接受芋頭麵包就是沒那麼紫、草莓果醬不那麼紅,這樣才能推動業者減少使用色素!長久以來,坊間常見對於色素有各種負面評價,包括人工色素會引發兒童過動症、甚至致癌等等,只是當民眾對色素的使用都不了解時,又該如何判斷真偽?這才是《食力》製作本次專題「過動、致癌,千錯萬錯都是色素的錯,是真的嗎?」最主要的原因,就讓我們為你解析!延伸閱讀▶爸媽一定要看!吃了添加色素的糖果,真的會讓小孩過動嗎?▶食用色素會致癌?考量實際攝取量,你其實不用這麼怕!▶食用色素是怎麼提取出來的?為什麼都用數字命名?(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1-16 新聞.健康知識+
盤腿坐是疾病摧毀者 還是膝蓋摧毀者?
讀者Shaun提問:林教授您好,日前看到一篇文章談到盤坐對身體的壞處。因為最近在考慮到底要不要去學習打坐 (單盤、雙盤、散盤…etc),可以麻煩您針對打坐這件事情comment一下嗎?感恩您!! 我想,現代人大概只有在這三種情況下會盤坐:瑜伽、冥想、和宗教信仰。盤坐就是盤腿而坐,而所謂的散盤,就是盤坐時兩個腳背都碰到地面,單盤則是一個腳背碰到地面,另一個腳背放在另一隻腳的小腿上(也有放在大腿上的,但較困難)。雙盤坐時,是將兩個腳背各放在另一隻腳的小腿上(也有放在大腿上的,但較困難)。散盤最輕鬆,人人做得到,單盤較困難,需要一段時間練習,雙盤則是更困難,只有少數人能做得到。盤坐對健康的影響,一方面是心靈上的,另一方面則是肢體上的。我今天就只講有關肢體上的,尤其是只講有關單盤及雙盤對肢體上的影響。但是,我需要先說,這方面的科學證據絕大多數是來自瑜伽練習受傷的案例報告或個案調查,而非特別針對盤坐的臨床研究。這些案例報告或個案調查目前是有被匯集在下面這兩篇論文裡。2012年:Yoga in Australi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在澳洲的瑜伽:一項全國調查的結果)。這項調查總共募集到兩千五百多位瑜伽練習者的資料,而它們顯示最常造成傷害的姿勢是(1)頭部倒立,佔7.4%,(2)肩部倒立,佔6.3%,(3)單盤和雙盤,佔5.3%,(4)前彎,佔4.8%,(5)後彎,佔3.1%,和(6)雙手倒立,佔2.5%。2013年: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yog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與瑜伽相關的不良事件:對已發表案例報告和案例系列的系統評價)。這項系統評價總共收集到35個案例報告以及兩個含有76個案例報告的系列(即總共111個案例報告),而最常造成傷害的姿勢是頭部倒立,肩部倒立,和盤坐。和盤坐相關的傷害分別是股外側皮神經病變(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坐骨神經病變(Sciatic neuropathy),以及遠端脛骨骨骺骨折分離(Epiphyseal fracture-separation of the distal tibia)。英國報紙Telegraph 在2010-12-23發表Yoga bad for your knees, Indian doctor warns(印度醫生警告說瑜伽對膝蓋有害)。它說,印度醫生Ashok Rajgopal表示他已經對許多居於領導地位的瑜伽大師進行過膝關節置換手術,而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極端拉筋會對關節造成嚴重的壓力,從而導致關節炎。瑜伽期刊Yoga Journal 在2019-2-5發表How to Protect the Knees in Lotus and Related Postures(如何保護盤坐及相關姿勢中的膝蓋)。它說,強迫雙腿盤坐是瑜伽中最危險的事情之一。 每年,許多瑜伽士都以這種方式嚴重傷害膝蓋。有35年經驗的瑜伽老師Bernie Clark在《國際瑜伽Yoga International》網站發表Lotus Pose: Destroyer of Disease, or Destroyer of Knees?(盤坐:疾病摧毀者,還是膝蓋摧毀者?)。他之所以會用《摧毀者》這個詞,是因為瑜伽聖經Pradipika裡有這麼一句話:「盤坐是所有疾病的摧毀者……只有非常聰明的人才能掌握!」。但是,Bernie Clark卻說:「就如所有古代精神和宗教著作一樣,Pradipika的作者並無需對廣告是否屬實負責。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盤坐是一種高風險/低回報的姿勢:如果臀部緊繃,壓力就會轉移到膝蓋」。我想,上過瑜伽課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總以為越是能做高難度動作或姿勢的人,就是越厲害,越有道行。可是事實上,關節的旋轉度以及伸展度是因人而異(只能怪投錯胎),而且也都會隨著年紀而降低,所以,如果老是羨慕那些“高手”而強迫自己做所謂的高級動作或姿勢,那當然也就容易受傷,反而是得不償失。事實上有一些關節特別能彎的人是因為他們患有一種叫做《過動型埃勒斯-丹洛斯症候群》(Hypermobility Ehlers-Danlos syndrome)的遺傳性疾病。所以,下次當你在瑜伽課裡看到“高手”時,也就沒必要覺得相形自慚了。縱然是在佛教或道教的教義裡,也一樣是不要求一定要做單盤或雙盤。如果心裡只老是掛念著要做高檔次的動作,反而就失去修行的真正意義了。原文:盤坐對身體有害嗎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19-12-31 科別.泌尿腎臟
女性頻尿漏尿骨盆痛 改善新選擇試低能量震波
高醫體系婦產科及泌尿科兩年前引進低能量震波療法,將低能量震波治療應用於膀胱過動症、應力性尿失禁以及慢性骨盆腔症候群的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或是害怕開刀的患者可以到門診諮詢,不失為一個新的治療選擇。47歲張小姐說,平時深受頻尿困擾,平均15至20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害怕的不太敢出遠門。輾轉求診到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門診,膀胱過動自我檢測表前測10分,診斷為膀胱過動症。經醫師建議接受8周的體外低能量震波治療後,降為5分,現在可以拉長到1.5至2小時才去上廁所,生活品質得到大大的改善。46歲盧小姐表示,最近發現自己感冒咳嗽時會漏尿,原本不以為意,但似乎有逐漸變嚴重。經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棉墊測試1.8克,診斷為輕中度應力性尿失禁。接受8周的體外低能量震波治療,治療後第9周的棉墊測試改善到0.4克,幾乎完全沒漏尿感。70歲的黃太太一年半來總覺得肛門口左右兩側約2公分處有壓痛感,四處求醫,藥物治療後疼痛感並無明顯改善,經評估過後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她說,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打完3次,壓痛感改善了九成,經過4周治療後壓痛感完全改善,不再服用止痛藥物,她很高興。小港醫院副院長龍震宇表示,骨盆底功能障礙是因骨盆底肌肉及韌帶缺損導致的一群疾病,包括慢性骨盆腔疼痛、尿失禁、膀胱過動症及間質性膀胱炎等各種慢性疾病,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這些疾病目前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化,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或是手術療法。龍震宇說,目前臨床應用低能體外量震波,用來改善組織修復在肌腱骨骼交界處、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皮膚傷口和軟組織修復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
2019-12-31 養生.家庭婚姻
零食當獎勵 小心影響孩子健康又降低學習力
不給糖就搗蛋?許多家長為了安撫孩子情緒,不讓孩子繼續「番」,選擇使用糖果、餅乾、含糖飲料等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但董氏基金會副主任陳醒荷提醒,這樣做不但增加孩子蛀牙、發胖,還會增加過動、未來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建議家長不要用食物做為獎勵手段。陳醒荷表示,韓國首爾大學於2016年針對35萬9264名12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飲食與學業表現的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以及牛奶者,有顯著的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含糖飲料、泡麵、速食的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現負相關。然而荷蘭曾於2009年針對135對父母的餵養方式進行研究,發現父母若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因此若是以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手段,會提升這類食物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並容易讓孩子有「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的錯覺。陳醒荷說,董氏基金會過去做過的調查則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是家中沒放者的兩倍;而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有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陳醒荷建議,除了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讓孩子看不到自然不想吃,而自然減少攝取量外;家長獎勵孩子時,也最好不要用食物作為工具,改以文具或是其他的方式給予孩子鼓勵。若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的話,盡量選擇健康的食物,提升其在孩子中的地位而願意親近,以免因過度攝取不健康零食而影響孩子健康。
-
2019-12-30 科別.兒科
嘉義長庚推「共同行為模式」 開啟ADHD孩童另一扇窗
嘉義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主治醫師陳錦宏,5年前創立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結合醫師、社工師、心理師等協助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家庭,提供醫學知識、分享教養方式,促進彼此成長支持,建立ADHD照護治療者與照顧者的共同行動模式協會。嘉義長庚醫院與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今日上午在長庚醫院內,舉行「ADHD孩子與家庭長期社區照護共同行動模式」雲嘉工作站成立揭牌儀式,此模式在院內推動近3年,在社區服務超過1萬人次。陳錦宏指出ADHD分為3類型,分別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型及混合型,其中顯著症狀,無法維持注意力、未能專注於細節、無耐心、愛講話、插嘴,容易暴怒,愛走動,精力旺盛,容易干擾他人。並非不專心或好動就一定是ADHD,陳錦宏說,症狀需維持6個月以上,夠嚴重,每項症狀群都有9項症狀,需符合6項以上,最重要造成功能上的損害,造成孩子在學習、人際、家庭的嚴重困擾。陳錦宏分享,服務個案中,1名ADHD的學童阿弘相當熱愛繪畫,但情緒及行為常失控,經常與低收入戶,獨自扶養他的父親起衝突,阿弘甚至曾報警,控告父親家暴,阿弘的父親一度想帶著孩子結束生命,直到透過陳錦宏以「共同行動模式」提供父子協助。在醫師及各方專業人員與父親合作努力下,逐漸改善阿弘的症狀,他的情緒不再經常失控,學業成績也逐漸進步,展現出阿弘的繪畫天分,在嘉義長庚醫院支持下將阿弘的素描製成馬克杯,並將馬克杯義賣所得捐贈給阿弘一家改善經濟狀況。陳錦宏說,「醫療不應只有在診間,醫療該擴展到家庭及社會群體,使它變成家族、部落,擴大醫療力量,使群體互相支持。」透過社區照護模式的場地及專業人員的資源協助,將醫療照護能量延伸到家庭與社區之中,擴充對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如ADHD、自閉症等相關醫療及諮詢服務。嘉義長庚醫院近期也從醫學中心延攬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李旻靜到院服務,成為雲嘉地區最多兒青專科醫師的醫院之一,盼未來建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及訓練醫院,陳錦宏說,把握ADHD孩童6歲至16歲的黃金治療期,治療成功率高達9成。
-
2019-12-24 橘世代.好學橘
從動物園園長到動物爸爸 一步一腳印用教育改變環境
今年64歲的「動物爸爸」葉傑生,2011年從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退休,但愛護動物的心沒有退休,他近年創辦「動動教育學會」,走訪各地校園、圖書館,向兒童傳遞生態保育的觀念,「比在公部門更海闊天空」。葉傑生表示,生態平衡要靠所有人共同維護,台灣本來是寶島,但現在面臨很多濫墾濫伐問題。齊柏林紀錄片揭露傷痕累累的土地,石虎等多種瀕臨絕種的動物棲息不斷被破壞,找不到食物也無法順利繁衍。「我現在不用守在動物園,可以到處演講」,葉傑生倡導兩樣觀念,第一是以動物為師,很多偉大的人類發明都是學習動物,像是直升機學蜻蜓、飛機學鳥類、推高機學糞金龜、吊車學長頸鹿。他說,第二點是「有愛心照顧動物的孩子,就會對別人保持善意」,可以透過照顧動物愛屋及烏,了解生老病死進程,更能懂得尊重生命跟他人,進一步建立品德教育,「從愛護動物談生命教育會比空泛理論更扎實」。葉傑生近年創立動動教育協會到處演講,「一步一腳印慢慢推」,大學校有上千多人來聽,但就算小學校也要照樣用心演說,地區圖書館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聽。葉傑生說,動動教育協會主軸是愛護動物,並希望完成生命教育、生態保育、動物平權等三項指標。因為地球面臨空前浩劫,生態被嚴重破壞,有必要盡快推動相關教育挽救自然環境。「待在公部門時比較局限,退休後反而海闊天空」,葉傑生待過很多公家機關,包括台北區監理所、民政局、選舉委員會等,最後一個職位是木柵動物園園長,也是讓他最捨不得的工作。他說,以前在職時就很想推動生態教育,退休後才決定成立協會。除了用教育改變環境,葉傑生還很有藝術細胞,明年將辦第5次的個人書畫展,用甲骨文表達12生肖的演變。為何不是描繪動物外型?他說,已經很多人畫過動物,這次希望改用文字呈現,也會強調動物保育的重要觀念。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21 癌症.其他癌症
無痛性血尿驗出膀胱癌! 醫點名「這年齡」最危險
一名70歲的老翁,因為血尿問題前往奇美醫學中心泌尿腫瘤科求診,醫師使用膀胱鏡檢查時發現膀胱有腫瘤,經由切片診斷確定為膀胱癌,爾後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現腫瘤侵犯到肌肉層而且無法刮除乾淨,臨床期別為第四期。醫師建議老翁接受化療,但因其腎功能不佳且擔心化療副作用,所以接受了六次的免疫檢查點抑制治療,之後接受根除性膀胱切除及骨盆腔淋巴清掃,切下來的檢體僅有殘存的膀胱原位癌,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尚無復發跡象。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腫瘤科主任劉建良表示,膀胱癌是臺灣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九名,症狀以肉眼可見的無痛性血尿為主,通常血尿是斷斷續續的且重複發生,分布的年齡層以40歲以上中老年為主,男女比例約55:45。 早期的膀胱癌(非肌肉侵犯型)治療的方式,以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加上術後膀胱化學灌藥為主,局部晚期膀胱癌(肌肉侵犯型)則是全身性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或是根除性膀胱全切除手術為主;轉移性膀胱癌(淋巴轉移、臟器轉移或是骨頭轉移)便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 在過去的30年間,晚期的病人一旦化學治療無效,往往病人就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但自從2013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問世,才對這類的膀胱癌病人有一線治療生機,簡單來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就是喚醒身體的T細胞來攻擊癌細胞,所以如果病人本身的T細胞缺乏或是T細胞功能不好,那麼他對免疫治療的效果就不好。 衛福部健保署於2019年2月21日公布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含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等3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納入治療8種癌症,適用的癌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肝癌、胃癌,以及泌尿系統相關的泌尿道上皮癌、腎細胞癌等8種癌症。 依照目前大多數的臨床試驗結果,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有效率多半只有大約20%∼30%左右,多數人仍是無效的,但若是有效,效果通常很明顯。劉建良指出,晚期膀胱癌在目前的手術、化學、放射線、藥物等治療下五年存活率只有20-30%,而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病人可以在化療已經無效的形況下,再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6-10個月;希望在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的幫助下,可以幫這些晚期病人減輕癌症的痛苦,改善生活品質,進一步延長整體存活率。 延伸閱讀: 頻尿不見得是膀胱過動! 「這裡」堵住也會時不時就想往廁所跑常尿失禁就該少喝水? 錯!其實更應該喝
-
2019-12-20 養生.家庭婚姻
醫生女兒vs.主夫女婿 這種組合卻讓丈人愈來愈憂慮
問:我的小女兒,從小長得好看,脾氣又好。她是家中老么,上面有兩個兄姊,都比她大十歲以上。從小她就喜歡和我出門,當時我娘家就在同一個社區,周末時,小女兒會陪我回娘家,有時還會陪著姥姥,和她老人家的朋友打麻將,可說「老少咸宜」,是個容易相處的孩子。學習方面,也相當不錯,文理平均發展,成績更是優秀,升到大學時,拿到長春藤盟校四年獎學金,畢業後考上一流醫學院,又拿到皮膚科專科醫師執照。工作了幾年,如今加入其他科醫師合作的診所工作,待遇很好,工作環境理想,又和我們家不遠。她的學業、事業一直都順風順水,不論多麼忙碌,從没聽她埋怨過。她自進大學後,就和一個同宿舍男同學B結識。讀醫學院一年後,B就搬去她住處同居。我們夫妻很怕對方影響女兒的學業,女兒還笑著安慰我們,說B平日打些零工,很會燒菜、打掃,也算幫忙。B是來自白人中產家庭,禮貌、勤勞,工作時有時無。他們兩人等女兒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就結婚了。★醫師女兒 主夫當伴侶婚後幾年,我們一再告訴小女兒,B根本配不上她,女兒可以找到更能幹,更優秀的夫婿。她說自己非常喜歡醫師工作,喜歡忙碌、又可助人,也喜歡各種外來的挑戰,更非常希望家中有孩子,所以需要一個會持家帶孩子的伴侶。B善長家務、安靜內向、喜歡寫作,也一直在創作,和他共同生活幾年,兩人一外一內很搭配。組織家庭後,B可以擔任很好的主夫(house husband)角色。 女兒結婚十年,生育兩男一女,年齡分別為九、七、五歲,最近女兒意外懷孕,驗出是男孩,夫婦倆都很興奮,準備迎接第四個小孩。我們知道之後,卻為女兒擔心,又心痛不已……。因為女兒婚後,剛有了一男一女時,B還恪盡職守,我們偶然去幫忙,讓他們小夫妻出去約會一次,看到他們家總是井然有序,B看到我們,也是笑咪咪的說謝謝。直到生了五歲的那個老三,是個過動兒,小時就常常闖禍,得花特別多心思。我們常常要幫忙B,有一次老三騎車跌倒,頭破血流送去醫院急診,縫了十多針。那次,B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邊開車,邊想著兒子剛跌傷,就心痛的掉眼淚。我先生是中國傳統北方人,根本不能體會,一個大男人怎麼會為小男孩摔一跤就哭泣?更何況,這剛縫完傷口的小男孩都没哭,又活蹦亂跳了。我先生就拍拍B說,別哭了,給自己兒女看了當作笑話。看見一家大小没事,然後我們就自行開車回家了。當時是暑假,女兒白天只打了一個電話,忙於工作没有回家。晚上,我先生氣嘟嘟說,B寫了一封電子長信來抱怨。我後來去看了他的電子信箱,B只是感覺岳父在出事當時表現冷漠而已,B認為岳父忽視了他做為父親的感受。我先生經不起外人的批評,何況又是晚輩,暗中更不喜歡這個女婿。由於兩邊男人都跟女兒抱怨過,我先生從此對女婿產生怨懟。那次之後,多半都是我一人去女兒家幫忙,女兒要養一大家人,有時回來看到她明明已非常累,還要聽大小瑣事,然後不厭其煩的替大家解決和抉擇。我暗自心痛,回了家也不敢說太多,免得先生又跑去和女婿爭吵。★主夫女婿 爸媽難接受後來,女兒肚子愈來愈大,就快要分娩了。有天傍晚,我開車送兩個菜去她家,本來準備把菜放在廚房桌子上就走,没想到剛好聽見他們夫妻吵架,女兒看到我,趕快轉成笑臉來迎接,我心痛女兒,一時憋不住,就哭了出來。女婿自覺理虧,不再言語,女兒於是好言安慰我。 她一直維護丈夫,說B真的很好,很幫忙,我一氣就說「你用一個能幹的管家,還不是這樣?」。女兒說「媽媽,我們是相愛才會結婚的。你可不能勸我離婚啊!」我回家之後,向先生訴苦,我們倆都覺得,女兒的確嫁了一個不夠能幹,也無法協助她的另一半;但是孫子們可愛又無辜,我們以後就只幫忙他們一家人,少出意見了。但是事情永遠不會完的,老四出生之後,他們的家務就更繁忙,B的缺點也更是明顯增多。他非常敏感,又神經質,緊張易擔心,非常依賴他的妻子和我這個岳母,所以常常把最小的老四放在我們家,他總說「你們年邁,給你們帶最小的」。我們到底是傳統的中國人,不大能接受家中男女角色對調的新式家庭。親友有時問起,女婿是做什麼的?我們都覺得說女婿在家中帶孩子、煮飯洗衣,像是吃軟飯似的,很丟臉。若這樣下去,等他們的兒女大了,一輩子的夫妻,永遠女主外,男主內,那該如何是好?----------------------------------------------------------------------------------答:「男主外,女主內」在華人世界如此深植人心,是因為過去的傳統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導致的。在上一代家庭,包括妳,大多數的女人都不是主要賺錢者,但即使在外面勤奮工作,仍要負責主要管家和養育子女;經濟來源主要是來自家中的男人。 正因為這樣,女人安於待在家中,負起自己的職責。你看到女兒不再像過去主內的我們,而是全心負責主外,還要生育兒女,深感她太辛苦,難怪會心痛。不管什麼文化,其實家務分配才是影響夫妻感情的一件大事。在我接觸過臨床的婚姻案例中,很多夫妻就是長期因為家務問題產生矛盾而爭執,而且一吵架,就會翻舊帳。妻子往往會埋怨先生不肯幫幫忙,不知自己的辛勞,或是先生總做的不好,犯同樣錯誤;先生往往會覺得妻子多方挑剔,老是拿他們和別人的先生比較,不會讚美和肯定自己。其實,現在的社會改變了,男女更趨平等,兩性天平的兩端,可以角色對調,因而發生巨大的不同。因為越來越多女性在各個領域之中,和男性一樣出色,甚至更加優秀。男性如果依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婚姻中不增加一份勞累,就不可能有和諧的結合。男性必須要學會適應和分擔,調整不同的角色狀態。主動參與,更努力擔起家中重責,這是男性對於自己的身分認知的轉變。相信很多年輕人的婚姻,家中男性都比上一代的父輩擔負更多的家務,這些,我們多少已經在自己身邊見證了年輕家庭的改變。★家庭主夫 亞洲不普及在西方社會,這種改變已經很平常,更有專職的名詞稱呼,男主內的稱為家庭主夫(Househusband )或是待在家裡的父親(stay-at-home dad)。在2014年,美國已經有超過200萬個全職家庭主夫;在加拿大、英國等,家庭主夫也都年年增加,但是在日本、南韓、印度等依舊以男性為中心的亞洲社會,男主內並不普及。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華人對於理想男性的普遍期待是要有錢、有事業,我們內心總覺得依靠妻子賺錢的男人是没有出息的。當我們看到男人有大事業,名片上有一大堆頭銜,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讚美說「真是一個成功的男人」。當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在廚房忙著做飯,或是抱著嬰兒換尿布,或陪著孩子去公園玩,我們會不會想到「這真是一個肯幫忙家裡的好男人」呢?西方社會的家庭會如此,主要是為了一家的長遠利益考量。譬如一家之中的女性賺錢較多,或是男性的工作未提供健康保險,這樣男主內的實惠安排,可以兩全其美。還有就是一旦男性決定留在家裡專門帶子女,他們都會更為參與妻子的懷孕生育過程,以及婚姻中的照顧和教養責任。這些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更何況你們的女婿B還寫小說,更是一位有才,又長進的男主夫。這幾年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父親在家花費更多心力陪伴兒女成長,是極為有利的。首先,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若有專職父親積極參與,嬰兒從小就很喜歡躺在爸爸懷中,並且有益於孩子的各種發育,包括身體(physical)、認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和行為(behavioral),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都為助益。有幾個特別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幼兒受挫時,母親會立刻撫慰,告訴孩子没事;父親會教他們如何管理情緒,並且鼓勵孩子面對;甚至在長期追蹤研究下發現,父親長期照顧的孩子,更能培養成為有愛心、有同情心的大人。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家中有了家庭主夫時,並不影響孩子對於在外工作母親的愛,但使孩子愛父親也愛母親,培養出會替他人設想的成熟品格。★專職在家 更關心子女想想一個工作常常逾時的職業女性,有時又要為生活日夜顛倒,想要找個既會持家,又有愛心的可靠保母,何其困難?家中若有一個凡事都能為孩子利益設想的人,既愛老婆,又愛這個家,還能配合母親工作的人,就是那父親了。這是多麼難得呀,這樣子的夫婦全日安排,更證明這個家庭對於兒女的愛護和重視,大家的目標一致,也使主外的母親可以專心又無憂工作,全力以赴,她可將省下的心力和daycare的費用,存起來為作為兒女未來的教育花費。 再說對於這專職在家的父親,他們一般都是一切以家中愛護兒女為重,以身作則的認為兒女的教育,安全最重要,喜歡親自帶他們,教導和鼓勵,不是那麼在乎得到金錢利益。所以,當研究追蹤十多年之後,這些自己帶孩子的無私父親依然關心長大兒女的成長,更可以融入他們的成人生活。甚至他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兒子,這些男性會成為更是情感成熟,善於溝通,又能同情的大人。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你女兒和女婿的婚姻,婚後已過了十年,他們婚姻尚稱幸福。為了愛女兒,愛著孫兒女,你和先生也一直說要幫助他們,繼續使他們婚姻幸福下去。那麼首先就要學著愛女婿和接受他吧。因為男人要娶到優秀的女性,兩人還能長期彼此欣賞,不只是他自己也要優秀,還須要有著他的很大的氣度,才能有福氣消受。他能夠真正和妻子分工合作,表示他可以過了男女角色尊嚴的保守坎。懂得誰能賺錢就去賺,誰能管家就去管,應該是由能力和個性去決定,不是由性別去決定,而且兩夫婦彼此信任,誠心對待、截長補短、互相配合,的確是相當難能可貴。至於夫妻吵架,哪一家夫妻不吵架呀?你們還有兩個大的兒女,如果常去他們家接觸的話,也會看到他們夫妻拌嘴的時刻。若和任何一個兒女相處久了,都會發現他們家庭有些地方不全,生活的不足,父母難免會擔憂。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何必多事?在你女兒未婚之前,她一定想得很清楚,她的人生目標,需要什麼樣的終生伴侶,來組建自己的家庭。這就難怪,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貝克(Gerard Baker)在今年10月間寫了一篇醒目的短文《好男人越來越難找了》(A Good Man Is Getting Even Harder to Find)。他用很多統計數字證明,越是先進的科技國家,幾乎在每一個科目和行業,女性越來越優秀,也一年比一年比男性更加傑出。以至於在需要先進技術的職業市場中,女性人數年年增加。因為如此,男女的愛情、關係都在慢慢地改變。現在美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拿到學士文憑的男女比例是3:4,女性大學畢業生開始比男性多。換句話說,隨著時間進展,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將找不到和她同樣教育程度的男性作為配偶,也將會印證男性的社會地位、金錢收入、職場頭銜…,更難與同齡女性匹配。這也說明,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將來會更難找到同樣般配的男性。所以你這女兒能夠如此滿意她的婚姻,你們更應該替她珍惜才對。★兒女婚姻 勿過度干預時代在改變,也許不久的將來,「女主外,男主內」可能變成為很平常的婚姻現象。年輕人的婚姻中,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夫妻需要共同討論,並且決定自家婚姻的事,對於假期、錢財的使用、家中的職責、孩子撫養方式等問題,夫妻一定要自行作決定,做父母的不論有多豐富的經驗,提供多寶貴的意見,他們夫妻若能聽取這些經驗,是十分明智的,但是父母應該鼓勵女兒和女婿,小倆口自己先商量,共同採納才好。 我們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在幫兒女的忙,不免經常做建議,導致你女兒多少感覺被干預,若是一向順從的女兒在兩邊和兩代中間難做人,甚至偶爾對自己配偶產生憎嫌,那就更不好了。因為「女主外,男主內」和任何婚姻一樣,一定要把配偶放在第一位,她一定要在父母面前,支持她的配偶,夫妻必須築起一道聯合陣線,才能日久天長。過分的參與,可能適得其反。父母再怎麼強大,也無法陪伴兒女走完他們的人生路。總之,兒子、女兒,年紀越大,我們身為父母的要做最少的干預。提醒自己,要適時的放手,是對於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擔任父母的最大的成就。祝福你們一家人!
-
2019-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常忘東忘西、記性差? 可能是大腦缺少這7種營養素
好不容易找到機車停車格,上了一整天的班,下班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鑰匙,原來早上根本沒有拔下來;瓦斯爐上明明還燒著開水,走進客廳看電視,看到正精采的地方卻聞到濃濃的燒焦味,原來壓根兒忘了煮開水這件事情;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一打開門,一股涼風直吹過來,原來早上出門時忘了關冷氣。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曾經有過上述類似的經驗,針對常常健忘、記憶變差的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建議,可以適量補充一些能幫助補充腦細胞缺乏的營養品:1、維生素B群:天然鎮定劑,能幫助神經精神穩定,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須,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尤其維生素B6對於腦部正常功能很重要。2、深海魚油: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DHA,是大腦皮質組織重要成分,具促進協調神經迴路傳導作用,可活化腦細胞、提高記憶力。3、鈣、鎂:安定神經,使肌肉放鬆、維持心跳規律。4、酪胺酸:緩和情緒失調,消除緊張、抑鬱,還能改善睡眠。5、卵磷脂:合成乙醯膽鹼的重要成分,能有效維持腦細胞營養素,同時具有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有助於合成存在於中樞神經以及週邊神經系統,對專注力有很大功效。6、鋅、鐵:是學習記憶系統的興奮劑,缺乏容易造成注意力不足,甚至有過動現象。7、銀杏葉萃取物:提高微細血管的通透性及含氧量、修補神經纖維、維持大腦正常運作,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延伸閱讀: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 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撐不到3分鐘就算早洩! 原因竟跟大腦有關?
-
2019-12-11 新聞.用藥停看聽
新藥臨床試驗 食藥署籲必問七件事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經路途,因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部分患者如癌友會參與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但由於有較高的未知風險,總讓受試者在受試前充滿疑問。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首重「安全性」、「劑量」與「療效」,且在人體試驗前都已先經過動物試驗完成,民眾與患者參與前有試驗目的等「必問七件事」,她並舉自己父親就曾接受過臨床試驗,建議可多詢問並確認自身權益。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患者因疾病種類不同與嚴重程度等,並得符合條件限制才能參與臨床試驗,而考量新藥試驗的未知風險並保護受試者,有意願的受試者務必了解七件事:臨床試驗的目的、過程將發生什麼事、可能的不良反應、身體狀況是否符合、益處及預期效果、是否需花錢、不參加有其他治療方法等。來了解其意義、危險性與生活上可能造成的不便等此外,張連成說,受試者同時也得掌握自身權益。如參與臨床試驗後可隨時退出、可隨時詢問主持人有關試驗的任何問題,而受試過程中其個人資料與隱私會獲得維護外,原有的合法權利也不受影響。吳明美說,去年度新藥申請臨床試驗案共331件,其中以癌症藥物為多,其次為三高、氣喘等疾病藥物。而現在醫藥技術發達,試驗團隊進行臨床試驗前,計畫書須經食藥署與院內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查外,並會針對受試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如肝功能差、心律不整者可能不適用某試驗,民眾不用再有臨床試驗就是白老鼠的迷思。她說,像她父親就是兩次新藥臨床試驗的患者,在2010年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在林口長庚手術治療,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符合並建議下,接受口服化療藥臨床試驗,至今未再復發。而在2017年時又發現肺癌,在台大醫師建議下,進行免疫治療臨床試驗至今。
-
2019-12-01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醫師,我很頻尿,昨天晚上起床十幾次,一夜都沒睡快崩潰!」說話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可能因為長期失眠,眼眶凹陷,眉心揪成一團,刻出深深的皺紋。「症狀多久了?」我問。「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她說,「多年來我照顧生病的母親,去年她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開始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常常有不好的想法,最近又頻尿、夜尿,看醫師都說我是膀胱過動症,可是吃藥沒效……」我在她眼中看到深沉的悲哀。經訪談並徵求病人同意後,轉介至身心科,確診為憂鬱症。患者憂傷無助的眼神,在最近一部熱門的電影《小丑》男主角的眼中也看過。《小丑》(英語:Joker)是2019年的美國電影,甫上映就獲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奬,並獲影評以及票房的雙重肯定,賣座超過10億美元,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R級(限制級)電影。《小丑》有什麼魅力?說實在的,這是讓我看了感到非常沉重的電影。男主角小時候受到母親同居人的虐待,有嚴重精神方面的困擾,為了生計,擔任社會底層的廣告小丑,卻備受言語,肢體的暴力霸凌,最後在陰錯陽差之下鑄下大錯。男主角菲尼克斯為了這角色爆瘦20多公斤,精湛的演技讓這個孤獨、敏感,飽受折磨的邊緣人呈現在我們面前,那絕望的眼神讓觀眾也彷彿進入深沉的痛苦。憂鬱症與恐慌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憂鬱症將成為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憂鬱症盛行率約12%,女性發生比率較高,依統計來看,台灣有超過兩百萬憂鬱症的患者。快速變遷的世界讓大家越來越焦慮。是否有憂鬱症呢?不妨參考美國精神醫學會所頒行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V)。1.幾乎每一天,整天都處於憂鬱的情緒。2.明顯的失去興趣或喜悅感。3.明顯的體重減輕或增加。4.失眠或是睡眠時間過多。5.思想或是肢體活動變得過於激動或是緩慢。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7.幾乎每天都感到「沒有價值感」,或是過度的罪惡感。8.思考或專注度減退。9.反覆想到死亡,或是輕生念頭。上述症狀中,第一項或第二項必須至少有一項成立,再加上其餘項目成立的總數超過五,且持續時間超過二周,很可能有憂鬱症。建議盡快至身心科(精神科)診治。除了情緒困擾,憂鬱症也經常伴隨生理上的變化,例如:失眠、厭食與排尿障礙。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憂鬱症族群25.9%有排尿障礙,其中最普遍的是膀胱過動症,特徵是急尿、頻尿、尿急時漏尿。在治療方面,當精神狀態不穩定,單方面以藥物控制排尿症狀效果有限,因此,與精神科同時進行治療,有比較好的效果。「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別人總希望他們假裝自己正常。」這是小丑口中說出的沉痛句子。電影中,那些施加霸凌的人在小丑反擊下化為灰燼,受到欺壓的高譚市市民紛紛戴上小丑的面具站上街頭,以火光與暴力抗議,然而在激情與破壞之後呢?何時能得到救贖與平靜?電影中沒有給予答案,我們能做到的是如電影中的那個侏儒,以溫暖與同理心看待與我們不同的人。在人不如意的時候,適時給予援手,或許能夠減少一些遺憾。(本文承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身心內科吳佳錚主任提供資料,僅此致謝)
-
2019-11-26 新聞.健康知識+
不單是不雅又擾人的壞習慣 抖腿恐是3種病徵兆
抖腿,還真是一件不太好的習慣。當你好好坐著吃飯的時候,卻發現桌子在顫動,仔細一看,是對面的人在抖腿;當你好好坐在教室裡學習,卻發現充滿令人浮躁的空氣讓你無法沉下心,轉頭一看,是對面的人在抖腿;又或者當你在電腦前打字,突然發現整排桌子似乎在震,低頭一看,是對面的人在抖腿.......拜託!腿雖然長在你身上,但你這行為實在令人太討厭了!很多人明知道抖腿不好,為何就是忍不住?有很多人只要坐下來,就開始抖腿。很多人抖腿是一種習慣,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患病才會抖腿。1、精神緊張當人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注意自己有這種行為習慣。特別是需要長時間坐著面對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注意力太過集中,精神緊張就會導致人抖腿。這時候身體的血液流動速度比較慢,在抖腿的過程當中,是放鬆肌肉的過程,也能夠緩解人緊張的心理和身體的壓力,對情緒緩解是有幫助。2、受到刺激當人在喝酒或者是喝咖啡的時候神經都會變得興奮,而過量地攝入這些物質,人就容易抖腿。這就是為什麼能看到有些人在抽煙喝酒的時候特別愛抖腿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覺得出現這一問題是個人行為習慣導致的,只是為了緩解壓力,或者是長時間坐著造成血液不循環才會有這一無意識的動作!事實上,有些抖腿還真挺不正常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病理性原因,是這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1、過動症患有過動症的人幾乎安靜不下來,手和腳以至於全身都會有動作。這類人從出生以後就會有這方面的障礙,神經一直興奮沒辦法安靜下來。這種情況大多數發生在小孩子身上,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長時間有這一毛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2、小腦性震顫人的小腦是用來控制身體的,屬於腦部非常重要的一個結構。如果小腦因為受到外界的傷害或者是酒精中毒,都會引起小腦性震顫,就會引起人無意識抖腿。大部分人出現抖腿的情況很有可能都是心理因素導致,過於焦慮,只要控制好情緒,慢慢的就能改掉這種習慣。在人心情變得不好時,小腿的人會不自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排解心裡的焦慮,但是也會給人不好的印象。3. 不寧腿症候群若在抖腿過程中,出現這樣症狀:1.患者腿部有不適的感覺,必須靠抖腿緩解。2.患者靜止不動時這種不適感覺會加劇。3.這種不適感覺會在患者運動時紓解。4.抖腿同時伴隨強烈疼痛、燒灼等不適感。這種現像很有可能是你患上了“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具有獨特的臨床特徵的晝夜節律性疾病,主要是大腦中的鐵含量太低以及多巴胺調節失調而引起。在一些情況下,若血液中鐵含量較低,且腎功能衰竭,同樣也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有些藥物,例如抗抑鬱藥和多巴胺阻斷劑,同樣也會病情加重。所以若伴隨以上這些症狀,那麼你就得需要嚴肅考慮下:你究竟是在抖腿,還是患上了不寧腿症候群?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