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科別.耳鼻喉
搜尋
足三里
共找到
104
筆 文章
-
-
2020-05-05 科別.婦科
中西醫助孕 39歲媽咪喜得女寶寶
一名39歲女患者,結婚2年都沒懷孕,過去在婦產科就診有都檢查無異常,平常月經規律但周期較長,約45天才會來,這次因月經不規律遲至超過2個月,經看診之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沈俐伶醫師,發現她體質偏氣虛夾痰濕,建議她服用中藥、配合針灸、量測基礎體溫,並建議她接受生殖醫學中心輔助,在中西醫的協助下,三個月後順利懷孕,如今也順利產下女寶寶。沈俐伶表示,中醫有「助孕先調經」的觀念,因此針對P的症狀以「當歸芍藥散」調理月經不規律,去除身體的痰濕後,夫妻倆決定要接受生殖醫學中心西醫療程後,再加上中藥丸「左歸丸」及「右歸丸」在月經周期不同時期加強補養,促進卵巢功能。這名女患者進入人工生殖療程時,沈俐伶也搭配中醫赤芍、香附、仙茅、仙靈脾加強循環,穩定情緒、心情放鬆,成功受孕,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感到噁心欲嘔,血壓偏高,沈俐伶應用中藥紫蘇梗、夏枯草與針灸中脘、內關、足三里等部位緩解症狀,最後懷孕過程順利,產下約2700公克女寶寶。沈俐玲說,現代人因為生涯規畫或是生活壓力越來越晚婚,年齡是困難懷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外研究指出,不孕有一半以上是超過31歲的女性,絕育的女性有一半以上超過41歲,建議不孕症者應及早抓緊時機治療。
-
2020-05-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醫師告訴你怎麼了
Q:春天回暖總是昏昏欲睡,該怎麼調整?A: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春季出現這種現象的人並不少見。中醫師表示,時序進到春季,氣溫回暖,人體體表血液循環開始旺盛,此時供給大曩的血液與氧氣可能相對減少,因此使人容易昏昏欲睡,這個現象又稱為「春困」。中醫所謂的「肝」包含肝臟及內分泌系統,肝主疏泄、疏通調暢全身氣機;肝亦藏血,調節全身血量分配。因此,肝氣好壞影響人的精神、情緒、睡眠、月經等健康狀況,肝氣疏泄調節功能不佳的人往往也易出現春困。春季養生,在生活作息上應依循《黃帝內經》指引,「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循行時間必須有好的睡眠,規律早起,多至戶外散步,並保持心情輕鬆,以避免氣機鬱滯。當春困發生時,可適度按摩太衝穴與足三里穴,前者可以疏肝解鬱、活絡氣血,後者可以調理脾胃、疏風化濕。腸胃健康與營養攝取同樣重要,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有腸胃消化功能正常且有均衡多元養分,包括肝臟在內的全身臟器都將得到滋養。另可適量補充山藥、芡實、薏苡仁、生薑等,有助除溼與補脾氣,適量補充韭菜則有健脾去濁與益肝補陽之效。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
-
2020-05-01 科別.心臟血管
宅在家少動恐增加中風機率! 中醫師:留意3要點可預防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的長輩,近期因為不想進出醫院看診拿藥,就沒有好好吃藥控制慢性病,加上減少出門都宅在家,長時間久坐加上活動量低,這些原因都可能增加腦中風發生的機率。王咨翔醫師說明,中風好發於40到60歲的族群,而患者常有血脂高、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依中醫理論,中風可以分為閉證與脫證兩類:閉證:突然中風時,患者猝倒、不省人事,顏面潮紅。此為風火挾痰濁上擾,導致臟腑功能失常的閉證。中醫治療會在百會穴及委中穴放血拔罐,幫助改善腦壓。但注意務必在專業醫師判斷下才可進行,切勿自行放血。脫證:突然昏倒,目合口開,汗出如油,脈微欲絕。治療上會以回陽固脫為先,並針灸氣海穴及關元穴 來培補元氣。如果是屬於中風的高危險群,平常也可以透過針灸足三里穴來補臟腑之虧損,幫助預防中風、改善高血壓。醫師也提醒,要預防腦中風,最重要除了控制慢性病 以外,日常中也要留意以下幾點:1.少吃高鹽食物當鈉的攝取量過多時,會導致體內水分失衡,使血壓升高。另外建議可以多吃保護心血管的食物,像是芹菜、燕麥、蘑菇等等。2.多運動適度運動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但記得運動是要循序漸進的~如果突然提高強度,也可能導致心肺功能承受不住,突然爆血管喔。3.充足的睡眠長期睡眠品質差,血壓就容易偏高。建議不要熬夜,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腦中風除了在第一時間送醫急救外,在治療和術後恢復上,適時透過中醫介入,更能縮短恢復期,幫助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
-
2020-04-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術後腹瀉 可輔以中醫緩解不適
大腸癌發生率長期盤踞10大癌症前三名,且罹癌年齡年輕化。對於大腸癌的治療,常見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等四種方式,初期大腸癌術後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但愈後期存活率愈低,而西醫治療可能出現腹瀉、腸阻塞等副作用,輔以中醫治療,可緩解患者不適。腹瀉是大腸癌患者常見的困擾,有的患者因腸子切除部位較多,有的是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若一日達數十次,造成生活上極大困擾,患者亦容易疲憊倦怠。臨床上,中醫歸屬於「脾胃氣虛」,以調理脾胃及健脾升提藥物,經驗顯示多半能有效改善腹瀉腹痛症狀。另一種大腸癌術後常發生的問題是腸阻塞,會出現腹痛、便血、體重減輕或排便習慣改變,或糞便大不出來等症狀,往往因劇烈腹痛送急診,檢查發現有腸阻塞。推測可能是因術後沾黏或腫瘤阻塞所引起。改善腸阻塞,西醫通常以通下灌腸為主要方法,如成效不顯著,有時尚需緊急開刀緩解。中醫則歸屬為「積滯內停、濕熱蘊聚」之證,治以「行氣導滯、通腑導滯」。因腸阻塞多屬於內科急症,臨床治療需謹慎小心,中醫準確的辨證加上西醫精密診斷,對症下藥,可有效緩解。「保持良好大便習慣」,對於大腸癌病人是首要條件,加上均衡攝取各式足量的蔬果,避免食用加工紅肉、油炸燒烤等食物,維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閒暇時可多做「內關」、「足三里」穴位按摩,都有助於大腸癌術後康復,定期追蹤檢查,當然更是不可或缺一環。
-
2020-03-0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師:防疫 按這4個穴位增強免疫力
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可以增強免疫力,頭上的百會穴可以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足底的湧泉穴,則是加強先天腎氣。平常多按摩這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推薦,可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酸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巫漢揆認為,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珈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2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50%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6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100到120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150到160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130次以上。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穴位按摩 增強免疫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的確可以增強免疫力,平常多按摩以下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百會穴: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可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合谷穴: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足三里穴: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湧泉穴:足底的湧泉穴,加強先天腎氣。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建議,可以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痠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
-
2020-02-2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防疫!多喝蔥薑湯 增強免疫力
即將開學,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結束,口罩又很難買到,要是發燒就進不了學校,很多家長都感到焦慮不安,基隆市同德中醫診所中醫師林月慎建議,多喝生薑湯、蔥薑湯或黃耆紅棗枸杞湯,對增強免疫力有很大幫助,也可以預防感冒。林月慎指出,對抗疫情,戴口罩、勤洗手、少出入人多的地方,均衡飲食、充分睡眠、多運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基本防護措施要做好。除了基本的保護措施,平時常喝薑湯有很多好處,尤其是虛寒體質容易感冒的人更適合。生薑含有揮發油,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其中的辣素可以刺激胃液分泌,有促進腸胃道消化功能。生薑湯可讓身體溫暖、促進發汗,達到驅風作用,薑也可以化痰,能預防感冒。許多婆婆媽媽作菜拿蔥爆香,常會把蔥根切了扔掉,但在中醫師眼裡,蔥根其實是一味中藥,它的功效和蔥白一樣,也有人在湯中加紅糖,更好喝。林月慎說,醫書本草備要提到生薑辛溫,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蔥辛散,治傷寒頭痛。初期感冒症狀,可服用蔥薑湯,取連鬚蔥白4、5根洗淨,薑1塊切片,加水300克煮15分鐘,分數次,趁熱喝,能發汗、止咳化痰,緩解頭痛等感冒初期的不適症狀。另外,常服黃耆紅棗枸杞湯,按摩合谷、曲池、足三里穴,對增強免疫力也有很大幫助。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醫師解析藥物和手術的適用對象
雖然大多數的胃食道流患者都在門診求醫,但「火燒心」讓人不適難耐,部分患者期待透過手術根治。目前臨床多使用無線射頻燒灼術及腹腔鏡胃底折疊手術,但醫師表示,兩種手術會做的專家不多,且都可能產生併發症,因此優先建議藥物治療,需手術者應找有經驗的醫師執行。藥物種類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在藥物治療方面,胃食道逆流藥物的治療機轉包括減少胃酸分泌、增加腸胃蠕動、中和胃酸酸性以及保護胃部黏膜等。其中,「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能將胃黏膜上分泌胃酸的「壁細胞」的幫浦(也就是所謂的氫離子幫浦)關閉,避免胃酸分泌,是目前臨床上效果最好的藥物,但因健保僅給付胃鏡檢出有食道潰瘍的患者,因此統計用量居第二名。H2受體拮抗劑「H2受體拮抗劑」是透過阻斷胃「壁細胞」上的組織胺受器,減少胃酸分泌,胃黏膜上負責分泌胃酸的「壁細胞」表面有組織胺受器、胃泌素受器與乙醯膽鹼受器三種,在受到刺激後,都會命令氫離子幫浦分泌胃酸。因為「H2受體拮抗劑」只能阻斷組織胺受器,所以只能減少約三分之一的胃酸分泌,用藥效果沒有「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來得好。增進腸胃蠕動的藥劑增進腸胃蠕動的藥劑能幫助患者較快往下排掉胃酸、減少其逆流而上的機會,由於健保給付不限食道糜爛的患者,因此這類藥物的用量最高。制酸劑胃乳片等「制酸劑」,利用鹼性成分中和胃酸,不過吞下肚後一小時就排掉,因此一天需要多次服用,效果並不好。胃黏膜保護劑「胃黏膜保護劑」外觀為粉狀,加水後會呈黏稠液體,吞下肚就能附著胃壁、形成保護膜,但胃壁面積大、保護膜難以全面覆蓋,且一吃下其他食物就沖掉了,因此臨床上很少處方。手術方式許秉毅表示,胃食道逆流可能源於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或是橫膈膜裂孔過大。主要有以下兩種手術,但兩者均不容易抓到最適當的鬆緊度,如果太鬆就等於治療沒什麼效果,如果太緊則可能造成吞嚥困難等問題,因此非必要不需要開刀。無線射頻燒灼術適用:較不嚴重的病人「無線射頻燒灼術」是利用類似鼻胃管的熱頻管線從患者的口腔伸進,再往下走到賁門。管線前頭會釋放熱能來破壞賁門的黏膜及肌肉層,遭破壞處將會潰瘍、結疤,利用結疤使該處變緊,達到治療目的。一般而言,「無線射頻燒灼術」只能使用於胃食道逆流還不算太嚴重的病人,如果很嚴重,則須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腹腔鏡胃底折疊手術適用:有典型胃酸逆流症狀、食道破皮糜爛、有橫膈膜裂孔疝氣問題「腹腔鏡胃底折疊手術」猶如打領帶,醫師會利用胃部頂端的組織把賁門繞一圈再縫緊,使胃上端變得較緊實。可開刀的三條件,包括要有典型胃酸逆流症狀、食道有破皮糜爛、有橫膈膜裂孔疝氣問題,且須作24小時食道酸鹼度與電阻測定,先證實不適感真的源於胃酸逆流,建議患者務必找到有經驗的醫師執刀。中醫治療三種體質 可用中藥調整治本不少胃食道逆流患者尋求中醫治療,健保數據顯示,中醫科門診量高居各科第三。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健康資訊暨流行病學研究室副教授楊曜旭表示,中醫治療可概分治標與治本,當胃酸不止,可透過烏賊骨跟浙貝母製成的烏貝散來抑制胃酸、緩解不適,有時會視病患的情況加上白芨來修復胃酸逆流造成的食道跟胃黏膜損傷。根本性地治療則要回歸調整體質。胃食道逆流常見於三種體質的患者:1.肝氣鬱結者:這群人性格較急躁、容易煩惱,導致氣滯橫逆犯胃與濁氣上逆,治療上常用柴胡疏肝湯或加味逍遙散等方劑,也可佐加佛手、枳殼、川楝子等藥物,同時建議適度按摩內關穴與太衝穴。2.脾胃濕熱者:這群人喜吃高熱量、辛辣或甜膩食物,體型通常較福態、面色紅潤、易口乾舌燥,臨床上常用神麴、山楂、麥芽、雞內金等藥物來消食導滯,並配合保和丸跟三黃瀉心湯等驅除體內濕熱的藥物,同時建議適度按摩內庭穴與豐隆穴。3.脾胃虛弱者:這群人可能是天生脾胃功能差,或是生大病、開過刀而影響脾胃功能。他們往往形體消瘦、看來疲倦,治療上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補脾益氣藥物,另建議適度按摩足三里、太白等穴位。
-
2020-01-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過年大魚大肉 醫師推薦消脹解膩的中藥茶飲
過年大魚大肉,造成胃痛、腹脹和排便不順怎麼辦?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楊佩蓉說,可多利用中藥茶飲保健,例如,使用一些中藥材像是陳皮可以健脾理氣、山楂可消實化積、決明子幫助潤腸通便。若有水腫的話,另外可再配合茯苓、荷葉利水消腫,加強代謝功能,達到消脹解膩的作用。45歲劉小姐因工作忙碌,長期三餐不正常,本身患有胃部疾患,又正逢年節到來,放縱之餘餐餐大魚大肉,零嘴糕餅等更是毫無忌憚地狂吃,造成腹脹腹痛、胸悶、消化不良和便祕等。她服用好幾次胃藥,症狀仍反覆,年假才沒幾天,就破壞了年節歡樂的氣氛。楊佩蓉表示,以中醫角度來講,吃進的食物需要脾胃消化吸收,並將精微物質分佈到全身臟腑器官濡養,人體才能正常運作。若是長期無定時定量,甚至暴飲暴食,正所謂「黃帝內經」有云:「飲食自倍,脾胃乃傷」,飲食不知節制是導致消化器官受傷最重要原因。再加上年節氣候較冷,且食物也偏較重油重鹹,甜食糕餅等肥甘厚味之品,更是加重腸胃道負擔,產生胃痛、腹脹、排便不暢等情況發作,若是出現輕微消化功能困擾,不妨搭配中藥茶飲及穴位按摩來舒緩不適感症狀。她說,穴位按摩上一般可選取胃經及大腸經穴位,包含足三里、合谷穴,腹部的特定穴位,如:中脘、天樞穴,對胃部不適感、胃脹、腹圍較大的患者改善幫助良多,也都可以做為腸胃日常保健的穴位。她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年節腸胃道保養根本方法,最重要還是飲食節制,避免生冷寒性食物或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同時也包含規律生活及運動,不但能保健康之餘,也不用擔心年後身材走樣、體重上升的困擾,但若有進一步問題,可就近尋找醫師對症治療。
-
2020-01-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為什麼身體免疫力會下降?中醫認為跟這兩者有關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特效中草藥足浴》,作者吳宏乾】增強免疫力「增強免疫力」可以算是搜尋網站上數一數二熱門的關鍵字,但免疫力究竟是什麼?免疫力可以說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統稱,在體內的功能不外乎是防禦、偵測外來的入侵者,諸如:細菌、病毒、過敏原等等,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人體健康必然也會亮起紅燈。但現代人由於事務繁忙,而且凡事要求效率的情形下,無論是飲食習慣、生理時鐘、運動等常常都違背自然規律,例如進食不規律、常常暴飲暴食、運動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等等,很容易造成免疫力失去平衡。根據統計,台灣屬於感冒人口偏多的國家,這也是免疫力逐漸下滑的例證之一。影響免疫力的因素,除了基因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女性的免疫力通常低於男性,所以很多先天性免疫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流行病學上的患者都以女性偏多。排除性別因素,改善生活習慣便可以明顯地提升免疫力,平常多食用蔬菜水果、穀類、豆類等避免二次加工的食物,規律的適度運動,維持正常的睡眠,就可以讓免疫系統處在最佳狀態。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足浴來增加免疫力,當人體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形,中醫認為這樣的狀況與「氣」和「虛」兩者息息相關。調氣型「百病皆生於氣」,「氣」是負責身體多項功能的能量載體,若「氣」流通不暢,身體機能便會下降。所以通過「調氣」的方式來疏通氣瘀,便可加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柴胡 30 克夜交藤 30 克當歸30 克川楝子 30 克陳皮 3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簡單的取穴法是以膝外眼處下量四橫指,小指下緣與脛骨前緣附近肌肉最豐厚處的交會處。【委中穴】位於膝蓋膕窩、膕橫紋的中點。取穴時我們可以屈膝或坐下,摸到膝蓋後方會有兩條大筋,大筋的中間即是委中穴。《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肝臟反射區】位右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腳五根腳趾的趾尖。【腦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的中心點。調虛型在「虛」的方面,虛可以分成「表虛」和「裡虛」兩個部分。「表虛」指的是人體的衛氣不固,也就是體表的防禦功能減弱了,外部的邪氣便會輕易的影響人體,人就會變得容易感冒。而「裡虛」就是體內臟器變得虛弱,只要有一點點的外邪,身體的反應就會很大,不適症狀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為明顯。故我們可以利用足浴來滋補臟器,藉此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淫羊藿30 克白芍30 克丹參30 克當歸6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上三寸。一般來說,我們可將四指併攏,小指下緣放在內踝尖的上方,食指上緣與脛骨後緣的交會點就是三陰交了。【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方的凹陷處,是內踝尖和阿基里斯腱連線的中點。《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腎臟反射區】位在雙腳腳板彎曲時,產生的人字線後方區域。【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接近腳板二分之一處。【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
-
2019-12-18 橘世代.健康橘
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
最近氣溫陡降,路上行人圍巾、厚外套紛紛出籠,深怕一不小心就感冒,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覺得不舒服。中醫師表示,這個時節的養生要訣在於「藏」,最好把自己「從頭到腳」包暖,適時以中藥食材「進補」,暖暖身子。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時近過年,寒意日漸明顯,一不小心寒邪之氣就會侵入身體,此時的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從頭到腳幾個重點部位務必包緊保暖。一、頭部:頭是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但是頭部卻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因此天愈冷愈要做好頭部保暖。a. 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能蓋住前額。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到室內慢慢消汗後再脫帽。b. 耳朵容易散發熱量,最好戴上耳包,或用圍巾遮住耳朵。每天早、中、晚也可搓揉耳廓5至10分鐘,讓耳朵快速回暖。二、背部:背是「陽中之陽」,若是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入侵,損耗陽氣使免疫功能下降。陳潮宗建議,冬天時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或是用熱水、熱敷墊、加熱燈等使背部有熱流通過,讓全身更舒服。三、腰部:腰是「腎之腑,喜溫惡寒」,一旦覺得冷,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受寒。平時也可雙手搓腰,搓一陣子後緊按腰眼處,溫敷一下,以收暢達氣血之效。四、腳部: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a. 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b. 每天用熱水泡腳,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暖和起來。c. 按摩「湧泉穴」和「足三里穴」,可以讓下肢溫暖並且調理脾胃,尤其湧泉穴適合怕冷、精神不振的老年人。湧泉穴位於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足三里穴則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食用薑母鴨、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等來暖身子,其中十全大補湯因有祛寒補血的中藥材,冬季時更適合用來進補。陳潮宗表示,大部份的民眾都可以食用十全大補湯,但若是有喉嚨痛、長青春痘,以及痔瘡、便秘者則避免食用,以免引起發炎反應。●十全大補湯藥材: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桂枝、黃耆。功效:補氣血: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祛寒:桂枝,怕冷的人可以多加桂枝用量。補氣:黃耆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3 養生.抗老養生
寒流報到 2招做足保暖
「真的好冷!」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來勢洶洶,氣象局預估這一周氣溫偏低。專家提醒,「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適時增添衣服,外出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嚴防因低溫而發生憾事;台灣失智症協會更指出,冷氣團來到,照顧失智者的家人更要特別注意,避免患者走失。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路程」最長,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容易導致下肢冰冷,引起不適。建議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陳潮宗建議,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三分之一的湧泉穴,有助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用;每天按摩「足三里」五分鐘,也能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調理脾胃。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用指尖順時針按摩即可。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對環境改變的調適較弱,有時失去判斷溫度冷熱能力,隨著冷氣團來到,家人要特別注意,以防失智者走失而暴露於寒冷中,進而失溫發生危險。她建議,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並準備愛的手鍊等,萬一走失,可以盡快聯絡家人。衛福部國健署也提供禦寒保健小撇步,包括保暖、暖身和隨身攜帶保暖衣物。保暖是指居家時在臥室、衛浴與客廳要防寒措施;外出時,善用圍巾、帽子、口罩等,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暖身指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慢慢溫和增加身體活動。再來是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晚上睡覺時,備妥保暖衣物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早起時,都先添加衣物保暖,再進行活動。65歲以上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更要隨身攜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
2019-12-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報到 做「足」保暖好過冬
「真的好冷!」今年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昨天晚上南下,今天出門馬上感受到寒風吹來,氣象局預估威力最強在今天晚上到明天的清晨。中醫師提醒,雙腳務必做好保暖,並且可按「足三里」、「湧泉穴」這些暖身穴,讓手腳回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為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到該處較慢,使足部的保暖能力較差,導致下肢冰冷,並引起各種不適。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陳潮宗建議,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另外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陳潮宗表示,除了湧泉穴,每天按摩「足三里」五分鐘,也能起到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調理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用指尖順時針按摩即可。國民健康署也提供禦寒保健小撇步,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一、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措施;外出時,善用圍巾、帽子、口罩等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二、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三、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尤其65歲以上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更要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由於失智症患者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有時也失去判斷溫度冷熱的能力。因此,隨著冷氣團來到,照顧的家人要特別注意,以防失智者走失而暴露於寒冷中,進而失溫發生危險。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並準備愛的手鍊等預防走失工具。氣溫驟降,「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適時增添衣服,外出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嚴防因低溫而發生憾事。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