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焦點.生死議題
搜尋
譚艾珍
共找到
10
筆 文章
-
-
2023-05-11 養生.家庭婚姻
挨轟靠小孩賺錢!歐陽靖:「生產完2天被離婚,人生跌倒時是小暖男救了我」
二年多前,在日本懷孕的歐陽靖,原本打算在懷孕初期回台灣待產,直至生下寶寶坐完月子後,再飛到東京與丈夫團聚。卻沒想到突然爆發的疫情,變成壓垮與老公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生產完後的兩天,她收到孩子的爸爸傳給她的分手信,這讓她的人生方向發生了巨大轉變。儘管遭遇失婚的逆境,歐陽靖並未選擇自暴自棄,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起精神,與阿嬤譚艾珍一同扛起育兒的責任。被淨身出戶欲「窮養」小孩 卻意外接許多業配歐陽靖坦承過去懷孕時曾打算靠小孩賺錢,她回憶起剛懷孕時,前夫告誡自己不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公佈小孩的臉部,擔憂此舉會引來酸民黑粉的批評,而且po太多小孩照片會讓自己的帳號看起來很不時尚,當下她反問:「如果曝光小孩可以賺錢呢?你知道美國兒童Youtuber Ryan年收入有30億日幣嗎?」沒想到前夫得之曝光小孩有機會賺錢立即改口:「嗯,那可以考慮⋯」,而她也不諱言表示:「在新醬(孩子)還是個胚胎的時候,我就已經打算靠他賺錢了」。在生產完的兩天後,歐陽靖收到孩子的爸傳給她的分手信,被淨身出戶回到台灣,疫情下失業身無分文的她,生產費還是跟阿嬤借的。當時的她,根本沒有任何餘力去思考「靠孩子賺錢」這件事情,只想著勉強拼湊起殘破的自己,努力活下去。從失婚中振作之後,歐陽靖考慮過重拾勞力活,為了「窮養」做好準備,只要有家、有愛、有飯吃,孩子一定也能長得大。沒想到,就接到了月子中心、嬰兒推車、尿布、奶粉等等的業配工作。讓阿嬤感動地說:「這孩子不但帶自己的便當來投胎,他連媽媽的也帶了。」在人生中跌了一大跤 是孩子接住了我歐陽靖感慨說道,「我在人生中跌了一大跤,是新醬(孩子)接住了我。」會在臉書粉絲專頁「GinOy 歐陽靖」po孩子的照片,再也不是因為想藉此賺錢,而是想給大家看看小暖男的長相。就是這個傢伙,他救了我。並打趣表示,「遇不到好男人就自己生一個」。延伸閱讀:.產後兩天收老公「分手信」,歐陽靖:人生沒有劇本,被迫孤身,那就更堅強!.譚艾珍帶孫不插手教育!當女兒歐陽靖的後盾:我們是彼此的後援.媽媽薪水該給多少?上班族認為月薪至少應給「這個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7 醫聲.醫聲要聞
首套生命教育繪本出爐 譚艾珍:用溫暖故事談生死議題
長期擔任器捐宣導志工的譚艾珍,對於「老」、「死」這件事情從不避諱。她翻閱了器捐病主中心推出的全台第一套生命教育繪本,以可愛動物角色插圖談論器官捐贈、安寧療護、病人自主等議題,她說,繪本能作為家人談論生死的鑰匙,「如果明天是來生,你要如何度過今天的此生?」🎧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宗教信仰支持,前衛媽媽不避諱談死。年近70歲的譚艾珍,近年與女兒歐陽靖及小孫子「新醬」搬到台南定居,除了含飴弄孫之外,仍四處奔走宣導器官捐贈、大體老師追思紀念會等公益活動,她和女兒歐陽靖也簽署了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與器官捐贈。譚艾珍說,這樣的緣分,要從有著前衛思想的媽媽和外婆說起。譚艾珍聊起母親,臉上滿是笑意,這位民國九年出生的媽媽受外婆影響,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死亡對她們來說是榮耀地回上帝身邊,不是恐懼,而是歡喜。「入塔會悶死,要把我灑到太平洋的大海,能去的國家比較多。」譚艾珍憶起媽媽不避諱談死的這段對話,當時她笑著回應說,「妳已經死了,還會悶死嗎?」將器捐觀念帶給家人,可惜來不及完成。談及為何會開始接觸器官捐贈推廣,譚艾珍提及大約30年前,她在已離世的資深藝人孫越帶領下,開始接觸器官捐贈,她也將器捐的觀念帶給老媽媽,這對多數長輩來說是禁忌的話題及觀念,媽媽不但接受,還要參與。不過,母親的這份心意最後並未圓滿達成。譚艾珍說,母親晚年選擇到中國大陸養老,過世後因為當地醫院沒有大體捐贈的需求,於是火化後,家人們將骨灰帶回台灣,再一同搭船航行到太平洋,讓母親乘著風去暢遊大海。譚艾珍心中還有一個來不及完成的遺憾,20幾年前和丈夫談器官捐贈時,他的觀念還來不及調整,沒想到意外先到,事隔不到一個月,他因為呼吸中止在睡夢中離世,無法執行器官捐贈,但這份遺憾卻成了她不懈宣講器捐的動力。童趣繪本打開話題,大人小孩一起接受生命教育。「呸呸呸!長命百歲……」譚艾珍表演了一段家中長輩聽到死字時,流露出的神情。身為推廣大使的她以自身經驗分享,器捐和生命教育要循序漸進,有個孩子看到器捐訊息後,立刻和媽媽討論,就在兩人說好了其中一方離世,要替對方完成器捐或大體捐贈後,沒想到半夜媽媽突然敲門,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我做不到,我捨不得。」譚艾珍說,器捐病主中心推出的《樹懶爺爺的心願》、《豬二哥的歡樂派對》、《小紅機器人》繪本,以童趣插畫角色作為親近生死議題的素材,家長們在共讀之前可以做點功課,配合不同年齡孩子們的思考模式、提問來引導內容,無形中大人也學習到生命教育。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生命的厚度。她很喜歡《小紅機器人》故事鋪陳,一台小紅機器人的機芯壞掉了、不能動要怎麼辦?這時,說故事的大人可以分段休息,再慢慢講完,藉此吸引小朋友們注意,如果是和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共讀,可以帶到一些醫療知識背景,說不定小朋友們能將觀念帶給阿公、阿嬤。譚艾珍將身體比喻成一輛汽車,「保養得再好,零件可能需要更新,也會有報銷的一天,而在下車時,我們又能保持優雅自在嗎?」她說,這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既然人們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自己決定生命的厚度。
-
2023-05-07 醫聲.醫聲要聞
擺脫死亡的印象 譚艾珍及歐陽靖母女認為這件事最重要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推出全台首套談論「善終三法」的生命教育繪本,6日上午於舉辦感恩茶會。繪本推薦人的國民奶奶譚艾珍、基隆長樂國小老師沈雅琪出席茶會,譚艾珍認為,大人們在導讀之前會先做些功課、查資料,「繪本首先教育的反而是家長」;沈雅琪也說,生命教育不談不代表沒事,繪本是本橋樑書, 孩子循序漸進地認識生命議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劉越萍化身說故事老師,有獎徵答抓住孩子注意力「善終三法」繪本為《小紅機器人》、《豬二哥的歡樂派對》、《樹懶爺爺的心願》分別討論《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次活動由衛福部醫事司長、器捐登錄中心執行長劉越萍導讀《小紅機器人》,她特別找來7歲的外甥擔任小幫手,向10幾位年齡介於3歲到12歲的孩子說故事,利用有獎徵答方式,讓孩子們在遊戲和講故事過程中,將器官捐贈、生命教育觀念悄悄地在他們心中埋下種子。劉越萍說,過去器捐病主中心推出繪本都是公益贈送,但這次系列套書是要拿來販售,希望透過商業模式,讓有興趣的民眾前來購買,進而達到推廣宣傳器捐、病主法、安寧緩和醫療目的,「有買就會有人繼續畫、繼續寫,比送的還來得有意義。」譚艾珍祖孫三代站台,不同年紀、語言談死亡遠從台南北上的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2歲的孫子「新醬」出席活動。對於生命教育繪本的誕生,譚艾珍說,其實繪本首先替家長上了一堂課,因為書中有許多細節是小朋友看了會好奇詢問為什麼,若家長還沒有認識相關議題,可能會回答不出來,所以事前查找資料,間接促成不同年齡層的學習。譚艾珍也回憶起小時候外婆過世,她一直以為只是睡著,直到大人們將棺材覆土下葬,才掉著淚不捨地大哭,而19歲父親過世時,她獨自一人在太平間,當下心情並不覺得恐懼而是疑惑,不理解人的身體在死後幾小時會變得塌陷僵硬,原本能夠抱起來得父親,死後卻得由兩位壯漢搬動。親身的經驗使譚艾珍認知到死亡的議題是需要依照不同年紀、不同語言來講述。身兼作家及演員的歐陽靖看這滿場跑的兒子笑說,「新醬」對這三本繪本充滿好奇,對這繪本中的主角們指指點點,她自己也翻閱了《小紅機器人》,認為非常適合大人們閱讀,尤其家長們對小朋友少有契機討論生老病死,議題對年紀太小的孩子也沒有感覺,不妨以繪本作開端,以可愛角色帶入核心,更保留了孩子對於生命的幻想。歐陽靖說,就像每個人都有生日,那死亡為什麼要負面呢?大人們不要讓孩子認為生命的離去是不好的事,這是正常、正面,小朋友們也不會對於死亡感到恐懼或害怕。不談不代表沒事!生命教育紮根,反思人生意義沈雅琪有感而發,幾天前去了醫院看診,在等候時思考了對於死亡、生病的想法,「會捨不得親人離開,但該如何讓他好好離開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也回頭思考若自己生命即將消逝或生病末期時,該做些什麼?這使得她萌生簽署器捐、預立醫囑的想法。作為國小五六年級導師的沈雅琪,她觀察到現在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習慣偏重圖畫勝於文字,童趣可愛插畫的「善終三法」生命教育繪本正好能吸引孩子注意,他們翻到後面也有淺顯易懂的字詞去更深入解說「善終三法」,適合當作生命教育的橋樑書,「生命教育和性別教育一樣,不談不代表沒事。」
-
2023-05-06 醫聲.醫聲要聞
「善終三法」全台首套生命教育繪本出爐 觀念向下紮根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器官捐贈意願2017年有4萬3626件、2018年4萬0808件、2019年4萬3510件,但2020年變為3萬2496件、2021年2萬2793件、2022年1萬7145件。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器官捐贈人數於新冠疫情前後有落差,因疫情期間政策規定醫院分艙分流,禁止醫護人員進入其他家醫院,除非只有緊急狀況才會例外,因此案件數才會下滑,然而隨著疫情解封,今年度器捐登錄人數已有回流。每年約有1萬多人等待器捐,最多為腎臟、眼角膜、肝臟、心臟、胰臟、肺臟、小腸等。劉越萍指出,等待腎臟移植患者,可以用洗腎處理,因此等待洗腎患者人數最多;而心臟捐贈需要有來源包括意外等,而新冠疫情期間減少移動,意外事故相對少,不過疫情也提醒我們,如果不提前面臨善終,當生命快到盡頭時可能留下遺憾,希望持續推廣器官捐贈移植、病人自主法,有機會多救一個是一個,讓生命活得更有價值。歷經3年新冠疫情,深刻體會到生命無常、家人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而疫後新生活展開,更應將生命教育應融入生活,如同空氣般無感卻重要的存在,也是開啟談「愛」、談「生死」的重要契機。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今推出全台首套談論「善終三法」的生命教育繪本,鼓勵親子共讀,深耕生命教育觀念。器捐病主中心副執行長柯彤文表示,生離死別是日常,從小形塑正確觀念就顯得重要,此次推出《小紅機器人》、《豬二哥的歡樂派對》、《樹懶爺爺的心願》等3本親子繪本,用可愛的動物角色作為討論媒介,透過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將《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概念慢慢地放到了大小朋友心中,希望將生命教育的觀念往下扎根。《小紅機器人》以器官捐贈為主題,主角兔寶寶心愛的小紅機器人機芯不能動了,而貓妹妹願意捐出手上壞掉無法修理的機器人零件,延續了玩具的功能,進而帶出器捐核心的價值「分享」。《豬二哥的歡樂派對》是討論安寧緩和醫療,在導讀時,小朋友或許好奇豬二哥生了嚴重的病是什麼病?這時就能和他們淺談癌症及醫療的治療層面,而最重要是開放式結局,停在了豬二哥與好友們愉快及溫馨地舉辦完派對後的告白,讓死亡不再是恐懼的陰影。而《樹懶爺爺的心願》則是提到病人自主權利,藉由在森林中備受大家敬重的樹懶爺爺,他在醫院見到自己的好友牛伯伯在治療過程中,家人間對治療選擇時的拉鋸,而決定開啟一趟自己做主的醫療決定過程。同時也提醒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事。繪本作者王元容分享自身經歷,父親癌症末期時醫師曾建議家屬讓父親如同睡覺般離開,但身為子女的她不願放手,仍想試試最後的機會,「但是個錯誤決定」,決定執行化療後2天,父親就陷入昏迷再也沒醒來,「這件事讓我走不出去,我沒有好好跟父親道別,他似乎還有些心願想跟我說,但我不知道」。在完成這本繪本後,自己也獲得療癒,希望每個人能尊重他人生命及意願,最後做好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繪本繪者黃淑華表示,議題需要靠社區所有人一起來推廣,繪本中故事透過主角個人,一路延伸到社區,讓小朋友閱讀時,自己慢慢了解故事內容,並可以與自己的朋友分享,在同儕間推廣器捐移植、安寧緩和及病主法議題。教養KOL「神老師」沈雅琪表示,預立遺囑、安寧病房等名詞,對小孩來說太陌生,如果寫成教科書沒有人想看,做成橋樑書透過圖文故事,讓孩子好閱讀,也體會生老病死,如果孩子對於善終三法有興趣,繪本最後也有整理法令、相關QA,都能從中找到答案。這三本親子教育繪本不只適合學齡期孩子閱讀,更適合全家人一起共讀分享,有國民奶奶之稱的譚艾珍女士在讀了繪本後,深有所感地說:「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生命長度,但能自己決定生命的厚度。」期待藉由系列專書,讓大人及小孩能瞭解生命自主的意義,進而尊重自己與其他人的決定;除此之外,也希望社會大眾及企業能共襄盛舉,讓生命教育系列繪本能接觸到更多民眾,為國內善終生命教育的啟發共同努力。
-
2023-05-06 醫聲.醫聲要聞
首套生命教育兒童繪本上市 醫事司司長導讀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今天推出全台首套談論「善終三法」的親子繪本,希望能深耕生命教育觀念。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出席新書發表,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暨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劉越萍導讀,和現場的小朋友親切互動,資深藝人譚艾珍也帶著女兒歐陽靖和外孫出席活動。「小紅機器人」、「豬二哥的歡樂派對」、「樹獺爺爺的心願」這三本親子教育繪本不只適合學齡期孩子閱讀,更適合全家人一起共讀分享,有國民奶奶之稱的譚艾珍在讀了繪本後,深有所感地說:「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生命長度,但能自己決定生命的厚度。」期待藉由系列專書,讓大人及小孩能瞭解生命自主的意義,進而尊重自己與其他人的決定;除此之外,也希望社會大眾及企業能共襄盛舉,讓生命教育系列繪本能接觸到更多民眾,為國內善終生命教育的啟發共同努力。
-
2023-01-07 焦點.生死議題
《病主法》四周年/如何面對生命末期?譚敦慈交代3大願 譚艾珍不願自己生死由家人決策
衛福部2019年1月6日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的權利法案,今天特別舉辦四周年宣導活動,並邀請推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常佑康,以及已簽署同意書的資深藝人譚艾珍、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與談。譚敦慈交代兒 生命末期3大願譚敦慈說,當初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時,是在先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前主任林杰樑過世時,但回想起來,死亡在家中本來就不是避談的話題,追求的是「生死兩相安」,而在先生喪禮後,就決定簽署。雖然,兒子一度不願意,認為如果媽媽有一口氣在而不餵食就是不孝,但經過反覆溝通,了解末期病人被餵食,還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也就釋懷了。譚敦慈說,當進入生命末期時,她告訴兒子有三大事情,第一、把器官捐給需要的人,第二、不要誦經、不要辦告別式,因她怕吵,第三、盡速火化,送回先生的旁邊,但唯一要求是遺照要用現在的照片,擔心如果70歲去世時,而用當時的照片,先生可能會接錯人;此外,生命末期時也不要使用標靶藥物,因為如果用標靶藥物延長生命,「對她來說,這是沒有意義的事」。譚艾珍:自己生死由家人決策,很殘忍「自己的生死,如果必須由家人下決策的時候,真的很殘忍。」資深藝人譚艾珍說,當初弟弟在台北慈濟醫院當志工而提到《病自法》,她認為,這是十分好的,因此互為見證人一起簽署,這主要是來自媽媽不斷灌輸,死亡是美好的未來,當初媽媽過世前就決定要捐贈器官及大體,並要求在宜蘭頭城外海進行海葬,「因媽媽想要環遊世界,而頭城離太平洋比較近」。最後譚艾珍的媽媽於高齡96歲在大陸去世。譚艾珍說,她把媽媽火化後帶回台灣,並坐船到漁人碼頭外接近外海的地方進行海葬,所有隨船的家人、朋友帶著笑容、快樂的一起告訴媽媽「出國旅行囉!」,而弟弟把媽媽的骨灰倒進海裡時說著「快去玩吧!」。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常佑康說,該院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已有15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看到家人生命末期時,住在加護病房或接受插管、臥床等辛苦過程,希望自己可以有不會痛苦的選擇及規劃,另一部分則是家長為了小孩,不要把生死的決策壓力由孩子來承擔,臨床上有許多家屬的家人已過世10、20年,內心還在糾結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臨床上曾一名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媽媽,帶著先生、女兒一起來諮商,女兒是萬般不捨,希望媽媽不要預立醫療決定同意書,但媽媽慎重的說,「她知道大家希望她可以活久一點,但她活得也很辛苦」,希望大家尊重她的選擇,「緣分到了就說再見」。常佑康說,家屬十分捨不得,可是溝通十分寶貴,往後如果家屬捨不得,插管後就無法拔除了。還有一位民眾因爸爸在安寧病房過世,深感安寧療護、病人自主的重要性,所有家人就利用爸爸告別式的空檔來諮商,一同簽署同意書。常佑康說,新冠疫情期間,很多民眾被隔離或不方便到醫院,因此發展出視訊諮商,而參與的家屬也可以經由視訊諮商,克服空間的限制,達到諮詢的目的。「聽到這些故事十分感動。」衛福部次長、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石崇良說,《病主法》主要目的是讓每一個人可以預先規劃、決定,在人生一哩路要如何進行,其中包括在生命末期時要不要接受維生醫療、管灌飲食,或是插管、急救等,同時也能決定要不要遺留大愛,以器捐方式拯救另一個人的生命及家庭,「讓生者心安、死者無憾」。
-
2022-08-06 養生.人生智慧
譚艾珍帶孫不插手教育,用童心看世界!當女兒歐陽靖的後盾:我們是彼此的後援,一起學著當母親、當阿嬤
人生有種愛叫做「阿公阿嬤的愛」,永遠笑著答應你所有請求、無論表現如何都覺得你最棒,但我們往往長大回首才知道,人生最初是阿公阿嬤教會我們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每年8月第4個周日是祖父母節,在這屬於祖父母的節日裡,《橘世代》將與您分享幾個阿公阿嬤與孫子的故事。曾在多部偶像劇飾演慈愛奶奶的資深藝人譚艾珍,2020年,除了跟隨女兒歐陽靖移居台南,也在同年盛夏升格為新手阿嬤。二年來,經常在臉書分享寶貝孫子「新醬」的成長點滴,一起用童心探索世界,即使每天體力被逼到極限也樂此不疲,保持活力迎接全新挑戰。33歲就飾演奶奶的譚艾珍,回憶起朱延平導演的選角,仍滿心懷念當年拍攝電影「好小子」的日子。「本來很擔心超齡的演出,結果角色討喜,而且在片場備受禮遇,每當中場休息總是優先坐下、吃飯,所有工作人員盡心呵護,原來這是『被當作長輩』的好處啊!」她笑說,雖然從這部戲後被定型,俏皮又可愛的形象成了偶像劇「御用阿嬤」,那時自己也希望未來真的成為奶奶時,也能像戲裡一樣高貴、優雅又溫暖。生活大不同 感受金孫精力這個心願在66歲時成真,過去戲中的孫子都已是螢幕上的戲劇A咖,自己的金孫則像是永遠用不完能量的電池,直呼快要吃不消。「自從家裡多了一個小人兒,生活方式重新洗牌,而且還搬到了台南。」譚艾珍分享,自己壓根沒想過會當阿嬤,因為女兒歐陽靖很早就主張不婚不生,曾帶著抱歉的口吻說:「這輩子可能沒辦法讓妳升格當外婆」,沒想到人生大轉彎,多了一個小生命的加入,打亂步調卻也飽嘗甜蜜。6年前,譚艾珍已經在台南安平區買了房子,但還沒有舉家搬遷的計畫,直到歐陽靖懷孕,考慮到台北居住的老公寓濕氣重、沒有電梯上下樓,將來搬嬰兒車不方便,為了帶孫子出門,還有迷戀南台灣宜人的氣候,決定島內移民。當女兒後盾 兼顧生活質量個性靜不下來的譚艾珍,一輩子都樂在學習、演戲、運動、當志工,包括投身動物保護,生活精彩豐富,完全不懂「無聊」為何物,即使當了阿嬤,仍努力保持自我生活重心。她認為,歐陽靖比較晚生小孩,雖然經常跑馬拉松,但是體力和精神不足以應付小孩子的活潑好動,於是力當堅強的後盾,擔起協助照顧的責任。「以前帶歐陽靖時,她簡直是小天使,不吵不鬧,乖巧到讓我非常放心去拍戲。但是孫子好像野生動物,精力超級旺盛,一睡醒就不停爬行、跑動,好奇心十足,連換尿布都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心疼女兒帶孩子的辛苦,建議送去給保母帶,先穩定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況再說。譚艾珍自認不是傳統的母親、阿嬤,如果帶小孩真的很累,那就找保母分憂解勞,在育兒路上少點辛苦,畢竟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歐陽靖坐月子時,容易疲累、睡不好,先把小孩送24小時的全日托;還沒一歲時,譚艾珍超前部署找幼稚園排隊登記。她看得很開,鼓勵女兒不要因為孩子而降低生活質量,「以後要陪伴成長的時間還很多,不必執著當個完美的母親,育兒不可能盡善盡美。」不插手教育 拉近母女感情母女倆相互扶持,在台南過著笑中帶大量汗水的日子,幾乎每天陪伴著「新醬」出遊踩點。譚艾珍直呼小人兒的精力太恐怖了,要經常帶去公園、海邊放電,只要一抵達目的地,就直奔樹林、草地、沙灘冒險,接觸大自然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而這些公共場所常有「路邊專家」下指導棋,詢問是不是給孩子穿得太少、糾正教養方式、關切情緒哭鬧等,無止境的長輩經反而造成無形壓力。看到歐陽靖剛開始手足無措的窘境,譚艾珍安慰提醒,自己生的小孩自己教,放寬心接受好的善意、放下不適合的建議,就連自己也不插手女兒的教育方式。豁達的態度更拉近了母女感情,她說道,「我們是彼此的後援,一起學著當母親、當阿嬤,犯錯也沒關係,所有單純的愛意都能感染孩子。」譚艾珍尊重女兒的教養觀,盡情享受祖孫相處的快樂時光,她感謝這位新玩伴,讓家人關係更緊密,也讓台南生活更加有趣。帶孫收穫大 跟上數位時代因為家中多了小兒人,學習態度和看世界的角度也變不同了,尤其他們完全屬於「3C世代」,彷彿與生俱來就會使用手機、平板,不需教學即自動滑來滑去。譚艾珍喜歡在臉書上分享孫子的成長點滴,進階學習了手機拍攝、影音剪接,還加上後製特效,笑稱自己跟上數位時代。另一個收穫是體力變強,每天跟在孫子屁股後面跑,增加了運動量。她為了跟上移動速度,每周5天沿著億載金城練跑,不僅增強肺活量,肌肉力、免疫力也提升。譚艾珍5招心法●尊重女兒的教養權,可以給予建議但不要插手執行。●單純陪伴陪玩,讓孫子感受到滿滿的愛意。●放手讓孫子自主學習,一起用童心探索世界。●保持幽默感化解問題,有助於創造良好祖孫關係。●量力而為協助育孫,不要犧牲自己一切的活動。
-
2022-02-24 養生.家庭婚姻
產後兩天收老公「分手信」,歐陽靖:人生沒有劇本,被迫孤身,那就更堅強!
一年多前,在日本懷孕的歐陽靖,原本打算在初期回台待產,直至生下寶寶坐完月子後,再飛到東京與爸爸團聚,卻沒想到突然爆發的疫情,變成壓垮與老公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讓她的人生轉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歐陽靖並未選擇自暴自棄,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起精神,與媽媽譚艾珍扛下所有育兒的重擔。 當你的人生並未按照劇本走時,你會徬徨無助還是隨遇而安?在藝人歐陽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女性的堅強。從她粉專上分享的育兒小故事,我們看得出來她與兒子新醬、媽媽譚艾珍相處幸福。但在這些照片後面,卻也發生過我們難以想像的艱難時刻。原本的家庭完整的美夢,被一封訊息打碎因疫情緣故,原本打算在台灣生完孩子、坐完月子就回去的歐陽靖,無奈之下只得將計劃取消,此前她早就將兒子出生後在日本的生活幻想了一遍,包括查閱了許多當地幼兒園資料,以及與爸爸一家人和樂融融的生活,即使會有爭吵,卻仍顯得珍貴。卻沒想到,在生產完後的兩天,便收到孩子的爸爸傳給她的分手信。當時她忍著我剛生產完仍劇痛的下腹,凝視著嬰兒床中的新醬,一邊哭泣一邊對他說:「媽媽對不起你,沒給你完整的家庭⋯⋯」完整來自充足的內心,而非外表的假象但也許是因為成為母親,再加上她原本就獨立的個性。她馬上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她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在因疫情都停擺工作的情況下,要拿什麼養活自己與兒子。好在有媽媽的一路陪伴,讓她這個新手媽媽的育兒之路可以走得較為輕鬆。而漸漸的她也對當初的「完整」家庭,有了不同的體認。當爸爸或媽媽其中一方能給孩子充足的愛,那樣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就足夠稱為「完整」,而不是守著一個有所有成員,卻沒有愛的家庭。分享出自己的經歷,歐陽靖並不是想讓大家去檢討誰,只是她身邊發生不少與她相同故事的家長,因為疫情收入不穩定也好、過著偽單親的日子也罷。她都想鼓勵這些家長,人生總不按牌理出牌,我們要抓穩一個心態,就是當人生劇本,超出計畫時,我們可以坦然接受,並作出滾動式調整。※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產後兩天收老公「分手信」,歐陽靖:人生沒有劇本,被迫孤身,那就更堅強!※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1-11-16 新聞.長期照護
老年生活擺脫憂鬱失智!「三力、三空、三好」顧身心
根據統計,憂鬱和失智是影響老年身心健康的兩大威脅,全球有7%及5%老年人口,深受憂鬱症及失智症所苦,罹患憂鬱症的長者自殺率更高,失智症則讓長者喪失活動能力,增加對照顧者的依賴。董氏基金會呼籲,透過「三力」、「三空」、「三好」照顧自己身心。總統府資政、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表示,根據內政部報告國人平均年齡,從民國99年平均年齡79.2歲,民國109年增加到81.2歲,因科學進步、醫學發展,注重個人生活、環境改善等,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年齡增長不代表每個人都活得快樂,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有八成長者有1種以上慢性病,近期北榮、國衛院及陽明交大合作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有九成以上有1種慢性病。張博雅表示,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71至80歲老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佔12.4%,包括活越久對生活健康沒信心、環境不佳等,越顯憂鬱,董氏基金會便開始推動老年憂鬱防治宣導,提升民眾對「老年憂鬱非老化」的認知,及早發現及早尋求協助,也推動老化體驗課程,讓小學生學習如何陪伴長輩及進行溝通。前衛生署副長賴進祥表示,內政部統計,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390萬多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2015年資料,老人人口罹患憂鬱症比例約7%,台灣則有27多萬名長者,罹患程度不一的老人憂鬱症,4年前寶佳基金會結合董氏基金會推動老人憂鬱防治,4年內出版9本專書,教導老人快樂過每一天。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一人患有憂鬱症,失智症則是每12至13人就有一人,憂鬱和失智患者常見的共同症狀,包含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情緒不佳,一般可從「日常」「情緒」「認知」三面向來觀察。蔡佳芬指出,「日常」包括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洗澡、穿衣功能改變;「情緒」包括情緒低落、常常想哭/多疑、焦躁跟以往不同;「認知」包括時常有負面想法、強烈罪惡感/找錯錢、搭錯車(前者為憂鬱,後者為失智)。年長者罹患憂鬱或失智症,除了影響自身的生活品質和內在幸福感、加速身體其他疾病的惡化,也會對身邊的照顧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蔡佳芬提醒,照顧是漫長的過程,不要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要勇於對外求助,儘管只有一小時,也要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避免成為下一個罹病者。蔡佳芬說,可透過身動、腦動、互動「三動」,來預防老年憂鬱與失智。「身動」活動身體維持體能與肌耐力,「腦動」轉動大腦維持腦力並轉換情緒,「互動」與人維持連結互動避免孤獨,不但讓自己預防老年憂鬱與失智,同時有助改善患者的憂鬱症狀,延緩失智程度。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老年心理健康促進宣導計畫,邀請國民阿嬤譚艾珍、飛躍羚羊紀政、時尚老人林經甫、整形教母林靜芸、小李飛刀衛子雲、不老頑童王小棣、退休老總江育誠、生活實踐家丁菱娟、以及品味私塾創辦人王文靜,拍攝全新系列短片「樂齡夢X享實踐」及「獨享的快樂」音樂短片,並發表《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書籍。影片中紀政、衛子雲分享「三好」箴言,包括有錢真好、有閒真好、有健康才是寶,以「三空」自處之道,包括腦子空:不要想太多、肚子空;不要吃太多、屋子裡空:要常常出去走動,鼓勵大家每日健走一萬步、早晚練習有氧氣功來照顧自己的身心。江育誠、丁菱娟則分享,建議中高齡者及早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並持之以恆。林經甫、林靜芸建議年長者,建立「三力」腦力、體力、社會力,培養「施比受更有福」「珍惜當下」「自得其樂」能力,讓老年生活更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