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角膜炎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0-07-07 醫聲.疫苗世代
成人疫苗/免疫力低下易患帶狀皰疹 醫籲:50歲以上施打疫苗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近來收治多位皮蛇患者,一名85歲老翁因腰痛、左腿出現大面積紅疹水泡,另名65歲男性則是右臉頰莫名腫痛,刷牙漱口時水從右嘴角流下,還有50歲婦人頭痛一周後,左臉開始出現紅色水泡,他們檢查後均確診為罹患帶狀皰疹,經藥物治療後才解除痛苦。亞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指出,患者皆因免疫力低下引起帶狀皰疹(俗稱「皮蛇」),許多人小時候得過水痘,即便痊癒後,但引起水痘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仍潛伏在體內神經節,待人體免疫力變差,即從神經節內活化,並沿著該神經節所發出的神經擴散,引起皮膚及神經症狀。他說,帶狀皰疹好發於超過50歲、疲勞、睡眠不足和急性感染如重感冒後,以及免疫功能較弱的慢性疾病族群,在發疹前幾天至數周前,身體某側會出現皮膚成串紅疹水泡、異常疼痛、刺癢、灼熱等症狀,在3天至兩周內水泡進入潰瘍階段,此時,容易被細菌感染而造成結痂。其中,若帶狀皰疹發生於臉部上1/3區域、耳朵或私密處和肛門附近,須特別留意;臉部上1/3區域可能造成結膜炎、角膜炎、鞏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及視力受損等後遺症;在耳朵附近,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眩暈、耳鳴,聽力受損等情況。若長在私密處附近,會因膀胱、肛門無法放鬆,影響大小便控制。蔡肇基提醒,若能早期在72小時內確診,並投予抗病毒特效藥,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痛,有助縮短病程;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若有免疫功能較弱的慢性病,可自費施打一劑帶狀皰疹疫苗,能有效降低未來患病機率。
-
2020-05-03 醫療.眼部
眼睛也會「長皮蛇」! 醫警告這2種人發生率高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不僅蔓延國際,國內居家檢疫人數也不在少數,相關防疫人員都疲於奔命,在此身心俱疲的同時,疱疹病毒在體內蠢蠢欲動。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因初期症狀表現變化多端容易被忽略,加上老一輩迷思,擔心皮蛇沿著神經分布繞成一圈後就有致命危機,容易尋求錯誤的治療。嘉義長庚醫院眼科吳沛倫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和水痘是由同樣的病毒所引發,初次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再活化的病毒會順著神經控制的皮節分布長出叢聚性的疼痛水泡和皮疹;在皮膚上的水泡出現前,會先出現不明原因刺痛和麻脹感,這是神經發炎產生的疼痛,即使水泡消失仍可持續超過三個月,是為疱疹後神經痛。 雖神經是雙側分布,但各管轄一邊,因此帶狀疱疹只會感染一側神經,幾乎不會有繞圈情形。吳沛倫指出,帶狀疱疹可能出現在任何身體部位,若是長在額頭、頭皮、眼皮或是鼻子時,會波及到我們的眼睛,因為病毒已經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分支神經);帶狀疱疹發生率約10至20%,年齡愈大、尤其60歲以上的人免疫功能降低,發生情形愈高。 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輕則出現頭痛、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等,嚴重者會有角膜潰爛、角膜混濁、視神經炎、動眼神經麻痺、青光眼、急性視網膜壞死,並留下視力受損的後遺症,最嚴重可導致失明。 治療上,服用抗病毒藥的黃金期是發疹的三天內,可減少發疹數量,減少疼痛。治療中皮膚患部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但千萬不能戳破水泡以免次發性感染,也可穿著寬鬆衣服避免磨擦水泡引起疼痛;若侵犯到眼睛時,則須視病情給予局部抗發炎和抗病毒的藥物等,有時還需加抗青光眼降眼壓藥物,以免青光眼造成視力下降,充足的休息、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都有助提升免疫力。延伸閱讀:免疫力差帶狀皰疹伺機而動! 身體出現4症狀要有警覺「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