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西藥
共找到
205
筆 文章
-
-
2020-06-2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之首!降低罹癌風險,專家傳授防癌5功
衛福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依然最要命,連續38年居十大死因之首。去年奪走50,232條人命,比前年增1,448人,人數再創新高,平均每10分27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前年快了12秒。最新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癌症預防刻不容緩,藉由健康生活習慣的建立,來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只要確實做到「全民練5功」,用5招健康生活型態,就能遠離癌症的威脅。防癌5功STEP 1:蔬果彩虹579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許嘉芸表示,蔬果中的防癌抗癌物質-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蔬果中。平日應遵循「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多色且足量的攝取蔬果,足量即是每日男性9份、女性7份、兒童5份。現代上班族生活忙碌,許多人往往選擇以綜合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補充品取代天然營養素的攝取,但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可預防癌症發生,甚至反而會與西藥相互影響,或對某些族群的健康不利。必做:別偷懶,天然的尚好!飲食上,建議以天然蔬果且多種顏色多樣化攝取為原則。防癌5功STEP 2:規律運動賴基銘說,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3年壽命,還可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0%。透過規律運動不但可以控制體重,也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腎臟癌的發生。必做:別偷懶,運動不可少!以每天30分鐘、每周150分鐘以上的運動為原則。防癌5功STEP 3:體重控制賴基銘強調,肥胖是癌症的警訊!研究顯示,體重若超過個人理想體重的40%,男性罹癌風險將增加33%,女性則增加55%。維持體重必須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MI)18.5~24間,或是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為基準。必做:飲食控制 規律運動,減重並不難。防癌5功STEP 4:遠離香菸、檳榔,電子菸更要注意!賴基銘提醒,嚼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本身和牙周組織嚴重的破壞外,更可能引發口腔、咽、喉與食道的癌症,所以千萬別為了小小口慾,埋下致癌的因子。研究發現,癌症的死亡約有3成與抽菸有關,而且不僅是吸菸者本身有風險,二手菸對於健康的危害絕不亞於當事人。雖說近年來,我國抽菸率已下降到13%,創歷史新低,然而,新興的電子煙卻成了健康漏洞,電子菸成分中的甲醛,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必做:遠離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電子菸的健康危害!亦應關注日常環境中的潛藏致癌風險,如空污、交通廢氣、廚房油煙及廟宇焚香。防癌5功STEP 5:定期篩檢,為身體進行健康盤點面對癌症罹患人數持續上升,醫療支出持續增加的現況,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癌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四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除此之外,因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平常定期健檢追蹤健康狀況外,在乳癌方面,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早期開始定期追蹤;肺癌高風險族群也應該要自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子宮頸癌,除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還可施打HPV疫苗,更進一步進行健康預防。
-
2020-06-20 橘世代.健康橘
50+穴位按壓/逆轉睡不好、看不清楚、肩頸痠痛
睡不好、看不清楚、肩頸痠痛,您是否深受這些毛病困擾,影響生活品質?璽悅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指出,熟齡族伴隨年紀增長,失眠、老花眼和肩頸痠痛的症狀日益明顯,中醫會利用針灸按摩,刺激穴道改善問題,一般人也可以嘗試按壓穴道,有助減緩不適感。羅珮琳說,古籍《黃帝內經》記載,由於老年人內臟老化、衰退、氣血不足、陰陽失交等,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夜晚失眠,加上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更容易失眠。像在診間有患者因為長期照顧生病的親人,壓力大難以宣洩情緒,經常睡不好。除了失眠,羅珮琳指出,當年紀大,體內氣血衰退,會反映在身體各器官包括皮膚彈性變差、肌肉無力等,其中反映在眼睛上就是老花眼。另外,上了年紀的人,骨密度變差伴隨骨鬆症出現,加上脊椎退化,恐出現壓迫性骨折,肩頸痠痛便是症狀之一,由於骨質差,使肌肉緊繃,引發痠痛麻感。但有些肩頸痠痛可能不是單純年紀大引發的身體退化,她說有患者長期抱孫子,以為是姿勢不良導致肌肉痠痛,直到症狀遲遲無法改善, 就醫檢查才發現已是肺癌轉移至骨頭。面對熟齡毛病,羅珮琳說,在中醫調理上,肩頸痠痛可透過熱敷改善血液循環,再針對肌肉痛點,搭配針灸推拿,放鬆局部肌肉。但坊間有些民眾喜歡按摩放鬆,甚至喜歡愈痛愈好,她提醒按摩過程中,微微的脹痛感可以,切勿過度刺激肌肉,恐引發肌肉發炎,還有懷孕的人也需留意特殊部位無法按壓。至於失眠,可搭配助眠中藥材如珍珠粉、酸棗仁、遠志等;食療上依患者失眠情形調理,例如火氣大,食用白木耳蓮子湯,氣血虛,可食用桂圓紅棗茶。另外老花眼因為與肝腎有關,在藥材選擇上以補肝腎和氣血為主,例如熟地、山藥、枸杞和菊花等。羅珮琳說,有些患者會中西藥合併使用,最好與醫師討論藥物,切勿任意停藥,避免中藥的成效不佳。另外民眾也可以在家做簡易穴道按摩,一穴道按壓5下,一下按壓3秒,完成一循環,逐步舒緩熟齡毛病。失眠穴道:1.安眠一:耳垂後與頭部相連處有一個凹槽稱「翳風穴」。耳朵後方有一個半圓形的乳突狀骨,乳突骨的下方則是翳明穴,在翳風穴與翳明穴做一條連線,連線的中點是安眠一。2.安眠二:從「翳明穴」往「風池穴」做一條連線,連線的中點是安眠二。3.神門穴:將手腕的橫紋分為六等分,由小指側計算1/6處就是神門穴,神門穴剛好在肌腱的凹陷處。老花眼穴道:1.睛明穴:兩眼的眼內角與眼眶交界處。2.攢竹穴:左右眉頭內側凹陷處。3.絲竹空穴:在眉梢凹陷處。肩頸痠痛穴道:1.風池穴:頸部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2.肩井穴: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左右各一。3.曲垣穴:背部左右肩胛骨內上側。 【熟齡健康精選延伸閱讀↘↘↘】。黃心娣保養由內而外、穴道按摩藥膳調理不馬虎。防疫在家免焦慮 中醫師:按摩穴道鎮定心緒又助眠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2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抗氧化!營養師教你這樣吃薑,遠離癌症、動脈硬化
家家戶戶炒菜不可或缺的「薑」是養生食材,富含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具有多種健康好處。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提醒民眾注意。在薑的各類營養素中,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隨著薑愈老而含量愈高,因此嫩薑不辣,老薑卻超辣。薑油酮、薑烯酚則是薑的香氣來源,且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而生薑中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後,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增強了薑的效用。 吃薑養生!暖身、抗氧化、促代謝 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薑蘊含的營養素具有多種養生好處,包含有助於減少噁心嘔吐、抗發炎、抗氧化、暖身等,進而能幫助降低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風險。 另一方面,郭家伶指出,當人體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為36.5℃~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現代人愛喝冷飲、吹冷氣,加上久坐、少運動,容易導致免疫力、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 薑酮醇、薑烯酚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而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薑還可以發揮袪溼散熱、幫助代謝的功能。 不過,也提醒民眾,適量吃薑之外,還需配合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正常作息,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怎麼吃薑?磨泥、磨粉、切片變化多 至於薑要怎麼吃才好?郭家伶表示,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薑泥(可過濾),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 另外,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充分曬乾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 薑也不能吃過量!三種人不適合攝取 需要注意的是,薑也不能過量攝取。建議生薑的攝取量一天1克,勿超過10克;乾薑的攝取量則是一天1~2克,不超過2~3克。 此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以下三種族群較不適合食用,提醒民眾注意,並事先諮詢醫師。 1. 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 2. 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祕等疾病。 3. 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且有出血的風險,應特別小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50歲看起來如30歲貴婦!每天花3分鐘做這件事,促進免疫力抗衰老.腰圍粗、肚子大,當心「脂肪肝」 白雁:做對運動,減少腹部脂肪、促進代謝.輕微咳嗽,卻已肺癌末期?50歲後注意,肺癌初期無症狀,4種人儘早檢查
-
2020-06-0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虛不虛應該怎麼看?符合這9點,你的腎不虛
提起男性保健,大家對於腎是非常關注的。不少男士甚至把身體的一些不良反應,包括房事的表現好壞都歸結於自己的腎,甚至經常以「腎虛」來武斷地判斷自己的病情。對此,專家指出,人們常說的「補腎」其實是中醫的概念,而西醫和中醫所說的腎是有區別的。性欲降低≠腎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性功能障礙不能和腎虛劃等號。臨床上較常見的一些男科疾病,如前列腺(攝護腺)炎、前列腺增生、陰莖海綿體血管病變等,也可能成為男士性能力下降的原因。如果籠統地將性功能障礙與腎虛混為一談,是不科學的。西醫所說的腎就是解剖形態上的器官,是泌尿系統的一部分,強調的是形態及生理功能。從解剖學看,腎臟是位於脊柱兩側、類似一對拳頭大、蠶豆型的一個器官,其主要功能主要是為人體過濾血液,將人體代謝產生的氮質廢物經過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並通過濾過重新將有用的水、離子等留在體內,同時可形成與代謝有關的激素,如調節血壓的腎上腺素、生成紅細胞等諸多功效。西醫所講的腎臟病是指腎臟本身的疾病,一般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腎臟疾病,包括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血管疾病、腎病綜合征等腎臟實質病變。雖然慢性腎臟疾病會影響患者的性功能,但把腎病與性欲降低、陽痿、早洩等性功能障礙等同起來是有謬誤的。腎虛不虛應該怎麼看那麼,既然腎虛不等同於腎病,對腎虛又該如何理解呢?中醫無論是腎虛還是脾虛,都不是特指某個器官,而是對一種身體狀態、疾病程度的描述和形容,因此可以涉及身體的很多器官和組織。就腎虛而言,是指腎的精、氣、陰、陽均不足。如果說到腎虛,既可以是指生長發育的功能低下,表現為嬰兒五遲、中年早衰;也可以指生殖的功能虛弱,體現為性能力不佳、男女不育等;還可以指「腎主水」【註】的功能不良,表現為排尿功能障礙,如少尿、多尿、尿頻等。這些窘況都與腎虛脫不了干係。由此看來,中醫的腎虛概念十分寬泛,包括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代謝系統、神經精神系統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諸多系統的相關疾病,折射的是「大局觀」。【註】腎主水為中醫用詞,指人體水液的代謝和排泄與腎功能密切相關。符合以下9點的的人,腎才算不虛:1.頭髮烏黑。2.皮膚光澤。3.聽力清晰。4.骨骼強壯。5.記憶力好。6.晨起無浮腫。7.精神十足。8.血壓正常。9.排尿通暢有力。性功能障礙者忌盲目進補很多男性性功能障礙的病人都存在胡亂醫治的現象。有調查顯示,男性罹患性功能障礙後,44.2%的人首先想到上網找病因,36%的人會從書中尋找答案。通過這樣的「對號入座」「自我診斷」後,很多人會偷偷買壯陽藥進補。而盲目濫補,則有可能助濕生熱,使勃起功能障礙的症狀更加嚴重,雪上加霜。從中醫角度來說,性功能出現問題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與腎有一定關聯,也並非完全有牽扯。性功能障礙產生的根源既可以是腎陰虛所引發,也可能由腎陽虛造成的,因而補腎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補。這其中,腎陽虛的典型症狀是怕冷、腰痛腰酸、疲倦。腎陽乃為一身陽氣的根本,如果是腎陽虛,整個身體陽氣的溫煦和暖就會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手腳冰涼、面色虛白、精神不振、夜尿頻多、性欲淡漠、陽痿、滑泄等。而當腎陰虛時,因津液欠缺,身體得不到充分的滋潤,往往會有類似上火的症狀,容易虛熱,導致口乾舌燥、手腳心發熱、心煩、盜汗,患者易於早洩和遺精。再從中醫層面來講,性功能障礙主要分為脈絡淤阻型、腎陽不足型、脾腎兩虛型、肝淤氣滯型和濕熱下注型。這幾個證型在臨床上,特別是年輕人的發病概率遠遠超過腎虛型,所以臨床上應該辨證施治,不能一味強調補腎。另外,臨床中還有寒凝肝脈型、驚恐傷腎型、腎陽衰微型、陰虛火旺型等,對這些不同症型須分別對待,精准施治。通俗地理解,腎虛即局部能量不足了。而中醫所謂的補腎就是用比補氣藥更熱的藥,給局部增加能量。目前不少壯腰補腎的保健品都非法添加了西藥——西地那非,此藥為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處方藥,嚴禁用於心血管疾病病人。若患者用此類藥物調理或醫治慢性疾病,長期服用將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衣曉峰整理)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你是低溫一族? 營養師提醒靠這一味可提溫
防疫期間全民量體溫,你是否每次測量時,體溫都偏低,屬於「低溫一族」?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現代人喜歡喝冰飲、吹冷氣,又缺乏運動,都可能造成代謝循環差、體溫偏低,而料理中常見的薑,其實有活絡代謝的作用,適當使用,可以促進循環。郭家伶表示,「量體溫」是間接檢測免疫力最簡單的方法,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為36.5℃到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體內溫度若低於35℃,自然殺手細胞及B淋巴細胞活性皆會降低,當體溫過低時,除了代表免疫功能變差之外,會造成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更容易有腦梗塞、糖尿病、肩膀痠痛、頭痛等毛病。她表示,防疫期間,進出醫院的人都要量測體溫,雖然額溫可能受到量測距離、額部的溼度等因素影響,但不少人怎麼測量,體溫就是偏低,經常會低於36.5度,甚至36度以下。特別是女性或是代謝循環較差的老人會有體溫偏低的情況。而薑當中含有的薑酮醇、薑烯酚是提升體溫的關鍵成分,兩者都有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的效果。加熱乾燥後的乾薑,薑烯酚含量會變高,可刺激腸胃、活絡內臟運作。吃下生薑後,身體會從末稍開始變暖,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薑發揮袪溼散熱助代謝的功能,也體現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這句諺語的含意。郭家伶表示,東方人以薑為藥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薑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薑的價值就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薑辣素隨著薑越老而含量越高,所以嫩薑不辣老薑超辣。薑油酮及薑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中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了薑的藥效。而薑除了可以溫暖身體之外,還有以下的功用:一、減少噁心嘔吐、動暈症及改善胃腸道蠕動遲緩薑的揮發油也具阻斷5-羥基色胺的接受器,故薑能能有效降低化療、術後及妊娠引起的噁心和嘔吐,動暈症及胃腸道蠕動遲緩等症狀,證明了薑有“嘔家聖藥”之稱。二、抗氧化能抑制巨噬細胞過量生成一氧化氮,降低自由基對組織的破壞,因此可預防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疾病。三、抑制腫瘤的發展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在生化代謝上,干擾腫瘤細胞的基因表現、阻礙腫瘤細胞生長週期路徑、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活性、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以達到抑制腫瘤的發展。四、抗發炎薑辣素及薑烯酚具有抑制人類淋巴細胞中環氧合酶的表現,使發炎物質,前列腺素濃度降低。能緩解大腿軟骨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炎及疼痛。薑的使用方法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還有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薑泥(可過濾),可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並平鋪於竹篩上(不可疊放)曬乾。曬到充分乾燥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薑的安全攝取量生薑攝取量:每天1克,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每天1到2克,不要超過2到3克。要特別留意,以下是不太適合吃薑的人1、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2、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3、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危風險。
-
2020-05-17 橘世代.健康橘
夏天「皮膚癢」原因多! 小心誤用藥越擦越癢
現已步入夏天,炎熱的天氣常讓民眾出現皮膚搔癢的問題,尤其老人家皮膚老化,容易掻癢,如未正確使用藥物,常會讓情形更加嚴重,甚至抓破皮。造成皮膚癢的原因很多,要找出病因,才能正確對症下藥。苗栗大千醫療體系康平診所皮膚科醫師蕭毓良指出,皮膚搔癢常見的原因包括股癬、念珠菌感染、對磨疹、紅癬、過敏性濕疹等,感染的情況及治療方式各不同。股癬:胯下是很容易悶熱潮濕的部位,形成有利黴菌繁殖的環境,股癬就是由黴菌感染引起,在胯下長出環形的紅疹,合併脫皮及搔癢;股癬也常會侵犯到臀部、腋下,也常合併香港腳及灰指甲。有些民眾會自行拿家裡治療其他皮膚疾病的藥膏或到西藥房自行買藥,結果誤用含類固醇的藥膏,使用初期會有明顯退紅及止癢效果,但因為類固醇藥膏會抑制皮膚免疫發炎反應,也就是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黴菌就會趁機繼續擴散;因此門診常常碰到病人自行擦家裡現成的濕疹藥膏,反而造成股癬加重並擴大。股癬治療需要使用抗黴菌藥膏,如果病灶範圍太大,可考慮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且所有長癬部位都要同時治療。因為股癬的病灶會不斷向外擴大,擦藥膏時需注意擦的範圍,一定要超過病灶最外緣,在病灶消退後,仍需持續擦藥2周以上,如此才能根治股癬。念珠菌感染的情況是病灶呈現鮮紅斑塊,斑塊外圍可能有小紅疹的衛星病灶。念珠菌感染常被誤認為過敏,導致用錯藥物治療而惡化。潮濕、過度流汗都會加重病症的狀況,治療時除需使用抗黴菌藥膏外,保持乾燥也很重要,若病人狀況較嚴重,還需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對磨疹是因摩擦導致的紅疹,合併有疼痛感或搔癢,治療上可給滋潤的藥膏,且避免過度潮濕及摩擦患部。紅癬是感染微細棒狀桿菌造成,會出現紅色大片斑塊,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黴菌感染的股癬。可使用外用或是口服抗生素治療,雖然紅癬是由細菌感染所導致,但是使用抗黴菌藥膏也有效。過敏性濕疹是皮膚接觸特定物品引發過敏,造成濕疹,會出現紅色浮腫疹子合併搔癢情形;衣物、毛巾、藥膏、乳液、清潔劑等都是過敏源,依狀況給外用類固醇及口服抗組織胺治療。【身體指南精選閱讀↘↘↘】。真有「老人味」嗎?學者辯論:最難聞的時期不是老年。天天泡澡反而全身癢 皮膚科醫師:缺脂性皮膚炎好發季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會傷胃? 3個常見Q&A告訴你正確觀念
多數台灣民眾普遍仍存有「吃藥會傷胃,服用時一定要搭配吃胃藥」的想法,你也是嗎?其實不是服用所有藥品都會傷胃,而且胃藥種類很多,必須針對用藥原因或症狀選擇適當的藥品,藥害救濟基金強調,如果不當使用胃藥,不只無法達到保護胃的效果,還有可能和其他藥品發生交互作用,造成療效降低。Q1 是不是所有藥品都會傷胃呢?藥品不一定會傷胃,僅有少數藥品如阿斯匹靈等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NSAIDs)藥品可能會引發腸胃不適的症狀,但絕大多數都是輕微的,或是在停藥之後就能改善,若是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出現不適症狀時也立即向醫療人員反應,其實不需要太過擔心藥品傷胃的問題。 Q2吃西藥一定要配胃藥嗎?服藥時不建議特別搭配胃藥服用。胃藥通常指的是「制酸劑」,作用是中和胃酸,雖然少部分藥品可能有腸胃刺激或潰瘍的副作用,但這樣的症狀並非單純胃酸過多所導致,搭配胃藥的預防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引起藥品交互作用,甚至影響藥效,長期使用還可能影響胃內的酸鹼值,對健康反而有害。 不過因為每位病人身體情況不同,例如:胃潰瘍、嚴重傷病之類的加護病房病人,因為病情的需要,醫師仍會於處方中開立胃藥。如果依照醫囑必須併服胃藥時,建議先服用主要藥物,等藥物進入到體內二小時後再服用胃藥,避免藥物與胃藥產生交互作用,既能確保藥效又不傷胃。 Q3不當服用胃藥會怎麼樣嗎?有些人會認為,多服用胃藥(制酸劑)對身體不會有壞處,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身體的胃酸是幫我們抵禦細菌的第一道防線,在長期服用胃藥的情況下,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抑制細菌的效果會下降,細菌容易在腸內滋生,可能因此增加感染風險。胃藥中的鹽類可能產生腹瀉或便祕的副作用;另外,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應該謹慎使用含鋁、含鎂胃藥。最後,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當發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是服用胃藥一段時間疼痛沒改善,請儘速就醫檢查,及時正確診斷與治療!延伸閱讀: 吃藥後喝咖啡會影響藥效? 藥師解答疑惑 吃完藥馬上躺平? 2習慣恐造成食道潰瘍、損傷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醋」排毒又可降膽固醇!中醫師教喝對3時間、3種類,效果更加倍
人的一日三餐會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在補充身體必需營養的同時,也會吃進或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毒素,為了維持健康,防止疑難雜症搶著出籠,排毒便成了生活中刻不容緩的功課。1.食醋排毒法的原理《本草綱目》記載:「醋能消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醋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有機酸,對人體非常有益,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夏季時,食物容易遭到微生物汙染而酸敗,甚至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這時候,就可以在料理時加點醋來殺菌,延長保存時間;它的味道雖然是酸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鹼性食物,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醋也能刺激胃酸分泌,健脾開胃,使人食慾大增;同時,醋中的醋酸可以加快胃排空的速度,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這在老鼠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已經獲得證實。醫學研究發現,醋亦可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來促進心血管的健康。❶食醋有助於清腸排毒。食醋中豐富的醋酸,不僅能夠抑制細菌的快速繁殖還能夠將其殺死,迅速清除腸胃有毒物質;食醋與大蒜配合使用(醋泡大蒜),能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❷食醋有助於治療便祕。醋裡含有二氧化碳,在消化過程中會變成氣體,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❸食醋有助於提高肝臟的排毒功能。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毒器官,飲用食醋能夠有效排出血液裡的老舊廢物,淨化血液,消除脂肪肝(從脂肪肝惡化至重症,一定會經歷血液變黏稠的過程),保護肝臟。2.食醋排毒的飲用時間根據個人體質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不同,喝醋的時間可以有所調整,而且不同時間喝,效果也各異。❶早餐後飲用食醋。對於感冒的患者來說,早餐後飲用食醋,有助於抵抗身體的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可以選擇溫醋飲,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提高醋的殺菌效果。❷下午飲用食醋。在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或者經歷了劇烈運動後,人會感覺特別疲憊,這時候喝上一小杯食醋,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❸臨睡前飲用食醋。夜晚通常是人體油脂分泌最旺盛的時刻,這也是皮膚細胞容易衰老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夜間,人的皮膚處於一個pH值失衡的狀態,導致血液的循環不順暢,往往出現緊繃的情況。臨睡前喝一些食醋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因其含有的有機酸、甘油和醛類等,有助於平衡皮膚的pH值,並控制油脂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清除體內沉積已久的廢物。3.適合排毒的食醋種類❶食醋分為化學合成醋、混和醋和釀造醋三類。合成醋亦稱醋精,是以冰醋酸為原料,再添加香料、色素進行人工合成,酸味大,刺激性強烈,沒有營養價值;而混合醋,就是把釀造醋和化學合成醋依適當比例混合而成;釀造醋則是以穀類、麥、水果、草本植物等,透過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工序繁瑣多重,味道香醇。其營養成分包含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及醇類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去除累積毒素的功效。前2種的品質當然也比不上釀造醋。❷果醋─食醋的完美替代品。當你有渾身乏力、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時,「吃醋」都能搞定,由於食醋一般都用於做菜,因此果醋就成為一種健康飲品應運而生。果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胺基酸,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其酸性物質能溶解食物中的鈣,加強人體對鈣、磷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具有防止細胞癌變和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另外,果醋中的醋酸,還能夠增加胃腸蠕動的速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喝醋之後,要記得喝點開水漱漱口,因為醋酸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所以不要讓它停留在口腔過久的時間。有些果醋含糖分較多,容易讓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要自己衡量。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不適合飲用果醋,因為部分藥物會與醋產生酸鹼中和的現象,從而導致藥效無法發揮。❸老醋花生。老醋又稱為陳醋,以山西釀造出產者最為有名,所以這道菜也是山西人愛吃的涼拌小菜。雖然花生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熱量高、有油膩感,而食醋中所含的有機酸恰好是解膩又生香的。老醋花生有清熱、活血的功效,可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做法是把花生(生熟皆可)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再倒入陳醋,醋要沒過花生,上蓋密封放置陰涼處7至10天就可以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可多吃,一天最多十幾粒,吃完一定要及時漱口,否則不利於牙齒健康。4.食醋排毒法的注意事項現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將「醋」當做保健飲品。但醋並非人人都適合,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飲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❶食醋的用量。成年人每天可以飲食醋20∼40毫升,即便是米醋,最多也不可超過150毫升。老年人或者兒童以及各種疾病的患者,可依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減少分量。剛開始飲用的人應該少量試服,如果依然感到不適,則要立即停服。食醋飲用要適量,不要急於求成。食醋的飲用方式。喜歡並且習慣的人可直接飲用,喝完記得用溫開水漱口;怕酸的人可用2∼3倍的溫開水稀釋後再喝,也可選擇加入適量的蜂蜜。同樣的,也要及時漱口,以免損害牙齒。❷不適宜飲用食醋的人群。患有胃潰瘍,且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要避免飲用。因過量的食醋,會刺激胃部,使潰瘍情形加重。正在服用「解表發汗」中藥的患者不適宜飲用食醋,因為醋有收斂之性,會促進人體汗孔收縮,還會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干擾其發汗解表作用。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不適宜飲用食醋。食醋過敏則會導致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症狀;低血壓者飲用食醋,則會出現頭痛、全身無力等現象。❸食醋的保存方法。如果發現食醋發酵,出現泡沫、腐敗變味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飲用。最好的保存方法,即是將食醋放入冰箱內冷藏,以免變質。延伸閱讀: 腰痛、肩頸痠痛,原來可能是你的胃不好!日本名醫教你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
-
2020-03-13 新聞.健康知識+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鼻子癢和眼睛癢在感冒的病人身上是很少見的,不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卻很常出現;相對的,過敏性鼻炎病患很少出現喉嚨痛、肌肉酸痛或發燒的情況,除非合併鼻竇炎,否則通常不會發燒,也很少出現喉嚨痛、肌肉酸痛、活動力下降等情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師顏宏融認為,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並沒有那麼困難。簡單來說,過敏患者的症狀發作時機點,會有時間性和環境性,所謂的時間性就是早晚氣溫較低時,症狀才會出現,或是在季節交替時才出現;而環境性指的就是過敏原的環境,或許是冷氣房當中有過敏原,也可能環境的空氣遭到污染,都會誘發過敏現象。因此,過敏很可能長達1個月天天都發生,但發作的長度可能是短暫的,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可能,發作之後又可迅速恢復常態就和平常人沒兩樣。至於一般的感冒症狀則會導致一整天的不舒服,但只要經過3~5天的治療與休息,一般來說都可以痊癒;因此,如果超過5天以上的感冒症狀都沒有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過敏。分辨出是感冒還是過敏後,才不會出現無效治療的情況,因為當感冒發生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去看西醫,因為覺得服用西藥來緩解症狀最快最有效,一般醫師會開退燒、消炎、止痛等藥物,改善患者因感冒帶來的不適。但如果是過敏性鼻炎當作感冒來醫治的話,頂多只能暫時緩解過敏症狀,由於只是治標不治本,隔天同一時間過敏情況還是會再發生。最令人害怕的是,過敏症狀沒有控制好的話,恐怕會引起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氣喘,大約有3成的鼻過敏患者會合併氣喘,一旦發作是很可能致命的,而7成的氣喘患者也會有過敏性鼻炎。 延伸閱讀: 春天後母面! 防堵過敏疾病發作這樣做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鼻水流不停? 跟著中醫師這樣做緩解鼻過敏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
-
2020-0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藥膳如何補得安全又安心?中藥師教你藥材挑選準則
「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長久存在的養生飲食文化與膳食習慣,國人常將部分中藥材作為藥膳、食品原料或各種食品產品,但是,你吃的中藥真的安全嗎?你知道中藥如何辨真假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師張崇訓表示,為了長時保存、賣相好,中藥材加工過程中可能會使用二氧化硫熏製,能替藥材漂白、預防蟲蛀、殺菌防霉等功效,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更別提中藥常有假貨問題。一些來源不明的藥材,可能含有重金屬,若長期食用,導致重金屬蓄積於人體內,可能引發免疫系統功能病變,以及肝腎功能損傷。他特別提醒,一種藥材會因為炮炙方法不同、品質等級不同、真假優劣等原因,而導致功效不同。若要購買具療效的安心中藥材,務必掌握以下基本原則,就能挑選到安全藥材,並達到強健補身的效果。中藥房停看聽 在購買場所你要做的幾件事張崇訓指出,購買中藥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選購;並多觀察中藥店販售的藥材是否有冷藏保存、配藥的人抓藥時有無戴口罩、手套。藥材若是顏色太過鮮豔、或過於純白,就很可能有問題;並檢查有無發霉、蟲蛀、蟲卵、灰塵附著;聞聞味道是否散發出獨特的中藥材香味,若是沒有味道或有不自然香味、有霉味或油耗氣味,都可能有問題。用手觸摸中藥材的質感!新鮮的藥材外觀摸起來一定是乾燥的,絕對不會是濕濕黏黏的,最保險的方法,是可以請信任的中醫師或藥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購買。中藥房停看聽 注意藥材包裝標示與產地履歷張崇訓提醒,最好購買具包裝的藥材,而安全藥材外包裝會標示廠商名稱及地址等,且有藥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等殘留容許量須符合政府規定。這些資訊可透過掃手機QR Code取得,可便利讀取「藥材產地」與「檢驗資訊」,一般民眾也能快速的瞭解到品管過程與結果,絕對不要隨意聽信推薦,購買不明來源、不完整包裝或標示不清之商品,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張崇訓呼籲,中藥畢竟還是藥,即使相對安全、副作用較低,但過度吃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想要擁有健康身體,不可過度依賴所謂的補品,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和生理需求,均衡飲食,才是聰明強身之道。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檢查有無胃食道逆流「統統抓去做胃鏡」?醫師這麼說
雖然健保統計顯示,胃食道逆流就醫人數逐年成長,到107年已有76萬5303人,但實際上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該更多。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臨床估計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應有25%至30%,相當於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深受其擾。但以健保統計就醫人數計算,就診人數不及80萬人,盛行率僅約3%,就醫人數遠不及實際的患者人數。有人不就醫 有人自購成藥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認為,推估實際人數與就醫人數出現如此大的落差,主要因為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的疾病,且靠症狀作為診斷。只要符合典型症狀,患者經常感覺自己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惡心以及胸口灼熱,就自我診斷有胃食道逆流。若症狀輕微,未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困擾與痛苦,侯明志臨床觀察,許多人不一定會去就醫,有人自我調整飲食習慣,有人自行到藥局買成藥,有些人乾脆不管它。所以,並非所有胃食道流患者都會就醫治療,而就醫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症狀比較嚴重,因而比較積極尋求協助。症狀作診斷依據 未必要做胃鏡也因為胃食道逆流以症狀作為診斷依據,並非所有患者都必須接受檢查。根據健保署統計,因食胃道逆流就醫的患者中,若接受檢查,以胃鏡最多,以民國107年為例,有20萬7206件,其次為上消化道攝影1101件,其餘還有食道機能檢查、胃腸道運動性檢查,但件數較少,皆不及500件,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僅13件。民國107年因胃食道逆流就醫患者近77萬人,胃鏡檢查20萬7206件,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他相信臨床醫師不會病人一來就「統統抓去做胃鏡」,上述統計也顯示,胃鏡檢查可能用於針對疾病做進一步鑑別診斷。頑固型病人 須進一步檢查黃信閎說明,胃食道逆流主要以症狀來診斷,通常臨床上用藥後狀況改善程度不佳的「頑固型病人」,有時才會安排進一步檢查。胃鏡主要用來評估胃食道逆流的嚴重度,確認是否有食道上皮破損或是異常增生、腫瘤,加上台灣幽門螺旋桿菌盛行高,胃鏡檢查也可協助進一步確認。另外,有些病患真的有「逆流」,也有典型症狀,但胃鏡檢查正常,此時可能需要進一步做食道機能檢查、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和胃腸道運動性檢查,利用阻力測試確認是否有氣體或液體逆流,以及因可能混有十二指腸液,雖有液體逆流但非酸性。但黃信閎也表示,並非所有醫院都有食道機能檢查和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等檢查設備。前面提到有些胃道逆患者未求醫,自行買藥。其實就醫治療胃食道逆流,通常投以藥物便有很好的效果,侯明志表示,臨床常用制酸劑,尤其給予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之後,約七成以上病人症狀改善。但健保目前規定,患者必須經由胃鏡檢查,符合標準才能開立。侯明志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多,有症狀但內視鏡檢測無異常的患者近50%,歐美只要病患就醫就立即投以PPI,治療效果佳,也可節省胃鏡檢查花費。西藥治療 滿意度僅六成胃食道逆流常見用藥為不同程度的制酸劑、增加腸胃蠕動藥劑以及胃粘膜保護劑。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雖然是給予藥物就能見效的「簡單」疾病,但用西醫治療病人的滿意度也只有六成,因此很多民眾還是會尋求中醫或是其他另類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則表示,西醫主要治療胃、治療胃酸,中醫觀點認為,胃食道逆流是「肝胃不合、肝木剋脾土」,最大的關鍵是處理情緒、壓力。此外肥胖、穿著等可能造成腹部壓力高,也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收縮,中醫從根本來治療,而不只有制酸。但柯富揚也認為,過去中醫以「望聞問切」作為診療方式,現在則要加上「查」,藉由現代科學儀器,更能驗證,因此中西醫若能緊密結合,對患者會更有保障。
-
2020-02-1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搶不到酒精嗎?理科太太分享替代品:藥局還很多
武漢肺炎的疫情仍持續升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因應市面供需不平衡、民眾搶購口罩以及不必要的過度使用等問題,原先實施於全國超商通路的口罩販售,將改為持健保卡購買的實名制制度。2月6日起實名制購買未來主要將分為專業使用與民生使用兩大區塊,專業使用根據醫護需要,由地方衛生局配發。民生使用部份暫停於原先的超商通路販售,2月6號開始開放以實名制購買口罩,每七天可購買一次,一次限購2片,2片口罩販賣價格為10元。銷售通路為全國6505家特約健保藥局,每日每間配送200片成人口罩、50片兒童口罩,偏鄉地區無健保特約藥局之區域則可至衛生所購買。購買前,民眾可以先到中央健保署網站查詢服務地區、服務時段,另也會公佈口罩販售情形的指引地圖,標示已經售罄的銷售位置,避免民眾白跑一趟。 身份證單雙號分流購買為了舒緩購買人潮,實名制購買將採取分流制度,身分證字號末碼單號者可於每週一、三、五購買,雙號者可於每週二、四、六購買,週日則不限身分證字號,只要健保特約藥局有營業即可購買。另上班族及行動不便者,可以委託親友代購,一人限代持一張健保卡,同時,兒童口罩僅限12歲以下兒童健保卡購買。外籍生和外籍工作者方面,只要是合法在台的,滿六個月都會有健保卡,可以持居留證購買,比照看身分證末碼辦理;至於未滿六個月的會再公布配套措施。指揮中心也強調,開放空間不需要戴口罩,請民眾將資源留給需要的人,進出醫院者、有呼吸道症狀者以及有慢性病的人外出建議戴口罩。口罩配戴時要注意鼻樑片緊貼密合,如果在飛沫傳染可達之距離,也不要因為說話而將口罩摘下。 異丙醇可替代酒精除了近期的口罩之亂,酒精也成為防疫的熱門商品,藥局幾乎都已經銷售一空。對此Youtuber理科太太也熱心地在instagram分享一個可以替代酒精的殺菌好物,而且這個東西藥局還有很多! 理科太太表示,如果幸運買到酒精,最好稀釋到75%左右才最適合殺病毒,因為濃度太高的酒精會讓細菌、病毒表面蛋白快速凝固,反而比較難殺死。而要快速稀釋95%酒精,可以用4杯酒精混合1杯水,消毒液做好之後放在噴霧瓶裡面,噴完手之後,雙手正反面搓到乾。但是如果真的買不到酒精,可以用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代替,買99%異丙醇,用3杯異丙醇均勻混合1杯水就可以了。另外,理科太太也提醒大家千萬要小心不要大量吸入或被小朋友喝到。
-
2020-01-20 新聞.杏林.診間
為何看診醫和執刀醫不同?動手術前您該問清楚的事
聽到需要開刀,患者總是非常緊張,腦袋一片空白,忘記確認許多重要事項。讓我們一一列出來,您一定要記得詢問以下的問題,與醫師好好討論。手術有很多種,實行的地點也不太一樣。像是取下小部分腫瘤組織去化驗的些切片手術,像乳房腫瘤的粗針抽吸,在門診即可進行。要取部分肝腫瘤組織的切片手術,則可能在超音波室進行。如果是完整地取下小型的皮下腫瘤、乳房腫瘤,或是置放化療時使用的人工血管裝置,則會以「門診手術」方式進行。患者在約定時間抵達手術室,手術結束後即可回家,不用住院。(雖然名稱是「門診手術」,但實施地點仍在開刀房。)住院手術代表患者可能於手術前一天或當天先到醫院報到,做完術前檢查,於開刀房進行手術後,還需住院數天休息復原。說到「誰會替我開刀」,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難道不是看診的醫師替我開刀嗎?其實不一定,像教學醫院裡面的門診手術常是由住院醫師獨力完成,患者進到手術室會感到困擾:「為什麼醫師長的不太一樣?」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請記得問清楚看診及安排手術的醫師:「誰會幫我開刀?」配合不同手術,麻醉方式也不一樣。像取下部分皮膚的切片手術時,醫師會先注射局部麻醉。這時負責麻醉的醫師就是開刀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人都是清醒的。如果是開腰部以下的範圍,例如下肢骨骼、腹股溝疝氣、闌尾炎、剖腹產等手術就可用半身麻醉。手術時間較長、範圍較廣、失血較多的手術就須使用全身麻醉。有的只是打藥睡覺,多數則要插上呼吸管幫助呼吸。要實行半身麻醉與全身麻醉之前,麻醉醫師會向患者再度確認、解釋麻醉過程。這部分準備做醫美手術的患者最需注意,請務必向醫師確認:「麻醉是誰負責的?是手術醫師本人?還是有聘請麻醉醫師負責監控患者狀況呢?」患者若即將面臨手術,也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及健康控管非常重要。要讓醫師知道自己現在正在吃哪些中藥、西藥、及健康食品,並向手術醫師確認哪些在手術之前就要停用。最常見需要停用的藥物是會造成出血併發症的藥物,例如抗凝血劑、阿斯匹寧、或銀杏健康食品等。每種藥物的半衰期不同、作用機轉不同,該停用的時間點也不一樣,請務必向醫師確認。另外,戒菸能夠改善肺功能及心血管問題,還會讓傷口復原較好,醫師通常建議有菸癮患者在進行手術前要戒菸。有酒精成癮問題的患者也該戒酒。術前要多吃什麼是患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雖然此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你可以藉此向醫師確認自己對疾病的觀念是否正確,是否有錯誤的期待。手術通常包括「切除」與/或「重建」兩部分。若是闌尾炎、膽囊炎等,醫師會切除發炎的器官。氣胸手術也是切掉出問題、正在漏氣的小部分肺部組織。至於大腸癌時,醫師會切下帶有腫瘤的部分腸道,若情況允許,則會重新接合腸道兩邊斷端,這就是重建。有些術式的重建則負責更多,包含多段接口。有些手術要置放外來物,向是人工血管、支架、瓣膜、或關節手術的金屬墊片等等。因此,你需要向醫師詢問,有哪些身體組織會被移除,會做哪些改變,會不會放進外來物?開刀在某種程度上,會明顯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你可以先問問醫師,手術後的恢復過程大致為何,讓自己對過來生活有個初步規劃。該問的問題像是:「手術後,我需要服用哪些藥物?」若接受了支架或瓣膜的置放手術,很可能接下來需要服用抗凝血劑。若是做了器官移植手術,接下來就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減少排斥現象。你也需要了解接受這手術後,一般需住院幾天?之後回家通常復健多久?做什麼復健?知道以後,比較有辦法調整生活模式。只要是手術,誰都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每樣手術都有一定的併發症機率,所以你應該向醫師詢問一下,最常見的併發症是什麼?會出血嗎?會感染嗎?最不好的狀況會怎樣?併發症發生機率高不高?再考慮自己是否接受。有些手術是用來「救命」,不開刀的話患者死亡機率極大,即使醫師告知可能會有嚴重併發症,患者權衡之下為了保命,可能還是會接受手術。但若是較不嚴重的事件,例如你想從事醫美手術,最好要評估及了解併發症的發生率及可能性,再想好自己是否能應付與接受。當醫病雙方都同意手術後,患者也要記得提醒醫師自己過去的病史,有沒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歷,以及列出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讓醫師更了解自己的狀況。這些都能夠讓保障手術安全喔!原文:動手術前您該問清楚的事(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12 科別.皮膚
治療乾癬重在穩定控制 勿求偏方傷身
冬天來臨,又到了乾癬好發季節。乾癬又稱為銀屑病,許多患者會有迷思,認為西藥久用對身體不好,反而尋偏方「求斷根」。但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因無法根治而會反覆發作。目前並無特效藥,醫師表示最好的方式是對症下藥,穩定控制疾病,千萬不可誤信偏方,花錢又傷身。免疫失調致發炎 易生併發症日前舉辦的「癬中求勝」講座,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與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現場200位病友及家屬參加,不少是與乾癬抗戰超過十年的病友帶著問題前來,醫師現場分享乾癬常見的治療迷思以及如何從發炎上游對症下藥。鐘文宏表示,乾癬又稱作銀屑病,典型皮膚表現為紅斑、脫屑,盡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但因為這個疾病有個「癬」字,常被民眾誤以為會傳染,因而遭到汙名化,以致病情拖延。事實上,亁癬一詞來自日本,劉懿珊表示,乾癬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由於皮膚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出現發紅現象,甚至刺激皮膚角質增生而脫屑。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除皮膚紅疹,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合併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疼痛、變形。另外,乾癬合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機率也較高。誘發因子不同 輕重程度有別劉懿珊表示,乾癬成因不明,推測與遺傳有關,外傷、感染、壓力、內分泌和藥物也可能是誘發乾癬或使其惡化的因子。另外,不同地區亁癬患者的誘發因子也可能不同,臨床上看到北部患者多因天氣乾冷誘發,南部則多與肥胖相關。乾癬依據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嚴重程度則依病灶面積而定。通常以一個手掌為單位,病灶面積大約三個手掌以下,為輕度乾癬,十個手掌以上則是重度乾癬。通常輕中度乾癬可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來治療;中重度乾癬則必須搭配口服藥物。亂食偏方 反覆發作當排毒黃毓惠表示,診間常發現,病人怎麼開藥都治不好,一問之下才發現病人誤信偏方食用含靈芝、牛樟芝成分的保健食品,反而過度激化免疫系統去攻擊自己的皮膚,使得症狀更為惡化。甚至還有病人認為乾癬反覆發作是「排毒」現象,而不願意到皮膚科就醫。鐘文宏說,上網搜尋「乾癬」二字,常常跳出許多中醫批評西藥「傷肝傷腎」的廣告,甚至公路上也常見大型看板,號稱「接受中醫調理三個月後,乾癬消退近九成」。但他強調,乾癬沒有特效藥、無法「斷根」,接受治療穩定控制病情是最好的方式,並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當中醫無效 還是得找皮膚科黃毓惠則表示,約20%至30%的病患同時接受中西醫乾癬治療,無論中、西醫,都要先確診並對症下藥,而非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或保健營養品。若是中醫治療沒有起色或病情更嚴重,還是要回頭找皮膚科醫師,不可任由發炎反應不斷地進行。劉懿珊表示,醫療技術發展,若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和口服藥物仍無法改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直接作用於乾癬的發炎因子,像是TNF-α、介白素17(IL-17)或介白素-23(IL-23)等,目前新一代藥物甚至可達到病灶接近消失的程度。但健保對生物製劑採取有條件給付,須為乾癬重度患者。也就是診斷超過半年、接受兩種口服藥各三個月及照光治療仍未改善,才可申請,同時有B型、C型肝炎及腫瘤的乾癬患者,也需適當評估後再使用,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劉懿珊和黃毓惠皆表示,乾癬不只是皮膚的疾病,對全身器官都有影響,包括併發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若出現相關症狀,最好盡快就醫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切勿聽信偏方,延誤治療,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預防復發小叮嚀勿碰刺激食物 少吃甜食加強皮膚保濕 避免搔癢劉懿珊說,避免乾癬復發,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也要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誘發發炎因子。飲食上避免飲用酒精、食用發霉或不新鮮食物、油炸食物。另外,甜食會導致身體發炎指數升高,也要減少食用。黃毓惠則表示,加強保濕可避免皮膚搔癢,洗澡後塗抹乳液,軟化角質後再擦藥,使藥物更容易滲透,可達到保濕和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
-
2020-01-09 養生.抗老養生
冬令進補 中醫藥師教你如何買得安全吃得安心
不少國人有冬令進補、祛寒強身的觀念,氣溫驟降也使中藥需求增加,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師張崇訓指出,中藥有真假優劣等問題,購買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選購;另外,有感冒發炎等問題,不宜吃溫補藥膳,孕婦、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者,吃中藥前建議要先諮詢醫師或藥師。「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長久存在的養生飲食文化與膳食習慣,國人常將部分中藥材作為藥膳、食品原料,但如何吃得安全?張崇訓表示,為了讓中藥長時保存、賣相好,有人將中藥用二氧化硫熏製、染色,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一些來源不明的藥材除有假貨問題,也可能含有重金屬,長期連續攝食,可能引發免疫系統功能病變及肝、腎功能受損。張崇訓說,觀察藥材,若是顏色太鮮豔或純白無瑕的中藥很可能有問題,另可觀查有無發霉、蟲蛀、蟲卵、灰塵附著;而中藥材都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若是聞起來沒有味道,或有過度不自然的香味,有霉味或是走油的氣味,都可能有問題;用手觸摸中藥材的質地,新鮮藥材不會濕黏,應為乾燥的,最保險是請信任的中醫師或藥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購買。張崇訓指出,購買藥材除了推薦外,自行購買也可注意藥材包裝要有廠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還要有藥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等殘留容許量須合格。除了選購,張崇訓也提醒,中藥即使相對安全、副作用較低過度吃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例如當歸吃多可能引起腹瀉、鉀離子高的甘草對高血壓患者不利;而十全大補湯等溫補類藥膳,對有發炎的人而言將加重症狀,因此也不宜感冒發炎、口乾舌燥、失眠、便秘者食用;其他如孕婦、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者,服用中藥、藥膳時建議仍要諮詢醫師或藥師。
-
2019-12-31 新聞.用藥停看聽
網購族注意! 台中市查出29件網拍藥物含違法西藥成分
網購族注意!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與食品藥物管理署合作監控藥物違規廣告,去年至今年11月共查獲疑似違規刊登販售藥品1246件,虛偽誇大宣稱療效等問題產品47件送驗,其中29件竟檢出違法西藥成分,已移送地檢署,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及消費權益。台中市食安處指出,去年至今年11月止針對電視、廣播、網路拍賣平台、公司官網及臉書社團等販賣的產品及廣告進行監控,29件含違法西藥成分的產品中,含壯陽藥物成分的產品12件、含麻藥成分的產品6件,含減肥成分的產品4件,含其他藥物的產品7件,目前已偵辦終結5案,其餘尚在偵辦中。食安處長邱惠慈說明,含非法西藥成分的產品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者,最重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未經核准擅自販賣、供應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最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呼籲業者勿以身試法,也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及食用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誇大療效的產品。違規藥物、違規廣告相關資訊及藥物、化粧品許可證可至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網站(https://www.fds.taichung.gov.tw/)便民服務專區查詢。
-
2019-12-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慢性病進補 防中西藥交互作用
冬令進補,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中西藥同時下肚可能有交互作用。藥師提醒,慢性病患者使用中藥膳與服用西藥之間,應至少間隔二小時,正在服用西藥者,同時有服用保健食品或是中藥,應在就醫時與醫師或藥師討論,避免出現交互作用發生不適。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許多中藥材會被用於食物料理,不過中藥材具有療效,與部分西藥併用時會發生交互作用。舉例來說,以當歸與生薑等藥材製成的當歸鴨、薑母鴨等補品有助活血,但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不宜食用,恐因此增加出血風險;人參能增強神經活性,麻黃與甘草則有類似腎上腺素功能、能收縮血管與升高血壓,因此服用降血壓藥的人併用這些藥材可能影響療效。又例如,人參、山藥、黃耆、茯苓、白朮等藥材能使血糖下降,因此服用降糖藥的患者再併用,可能導致血糖過低;人參與強心劑併用可能使毛地黃藥效增強,造成毛地黃中毒;甘草與高血壓藥併用可能導致低血鉀,釀成血壓升高、水腫等症狀。沈采穎表示,慢性病患者宜諮詢主治醫師或鄰近藥局藥師,討論正在吃的西藥與哪些中藥或保健食品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如何避免。原則上,一般慢性病患服用西藥與中藥應間隔二小時,但使用抗凝血劑的人不宜吃有活血療效的藥膳,服用強心劑的人不宜食用人參。另提醒,喉痛感冒、帶狀皰疹、肝炎發作等正值發炎階段的患者也不宜進行溫補,以免使發炎情形更甚。
-
2019-12-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貼布也有中西醫區別 「新舊傷」是選擇使用的依據
合作撰寫:好痛痛 (粉絲頁點此連結)蔡育霖復健科醫師 (專欄點此連結) (粉絲頁點此連結)痠痛貼布在台灣大概是僅次於口服止痛消炎藥物之外,最多人選擇的舒緩肌肉骨骼酸痛的方法。不只一般藥局買得到,在醫院、診所也是常見的處方。在醫療院所有專業的醫療人員幫你判斷是否使用痠痛貼布以及哪一種貼布以外,當你需要自行購買時,你知道怎麼選酸痛貼布嗎?本篇上集將介紹貼布的使用原則、西醫貼布的挑選方式、中醫貼布的挑選方式。下集將介紹西醫貼布的成分細節,以及中醫貼布、外敷藥的成分細節。中西醫酸痛貼布、外敷藥的大原則1, 貼布裡含有消炎止痛藥,因此要注意用量。不管你用貼的、用擦的、還是用噴的,請每次只選擇使用一種藥物,避免用藥過量。另外應避免大面積貼貼布,建議單一部位貼布一天不貼超過2次!2, 皮膚有傷口的地方應避免使用貼布。3, 如果對痠痛貼布成分產生紅疹過敏,建議停止使用,趕緊找醫師詢問。4, 痠痛貼布中的止痛成份是經過皮膚吸收的,由於皮膚在不透氣狀況下容易產生紅腫癢的現象,所以建議不要貼太久。5, 若痠痛症狀已經緩解,就應該停止貼貼布,避免過度依賴。6, 如果孕婦、兒童需使用痠痛貼布,建議先經醫師評估過後,挑選使用成分較為單純的西藥貼布,副作用的風險較低。7, 自行購買外用酸痛貼布時,請注意是否為檢驗合格、合法的貼布!! 西醫痠痛貼布:依照酸痛的類型來選擇粗略的說酸痛貼布是靠著上面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來幫你消炎止痛。所以如果你的疼痛、痠痛有發炎的症狀,這樣消炎止痛的效果比較好,例如肌肉拉傷、肌肉挫傷(撞傷)、跌打損傷等等,剛受傷不久,且症狀輕微,可以先自行買痠痛貼布處理一下。假如你是久坐引起的腰痠背痛、或是心因性疼痛、長期的肩頸痠痛等等。因為這些疼痛和發炎比較沒關係,所以使用酸痛貼布效果可能就不顯著。我們會建議你改變生活習慣、舒展身體、養成運動習慣來改善慢性疼痛的問題。如果狀況嚴重的時候,可以尋找慢性疼痛專長的復健科、物理治療所、甚至是疼痛科。簡單說西醫的貼布適合急性期的痠痛。酸痛貼布的材質油性貼布比較薄、比較黏,但是使用有機溶劑所以比較容易引起過敏。水性貼布比較厚、比較不黏,比較容易脫落,但比較不會引起過敏。如何挑選中醫貼布與外敷藥和西醫一樣的地方是,中醫的貼布與外敷藥大方向上也是用新傷時期、新傷後期(含陳年舊傷與疼痛)來分類。不同的是,中醫對於不同時期的受傷與疼痛皆有貼布與外敷藥可使用,使用的藥材不同來達到不同效果。治療原則是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礎將,同時考慮局部與整體,實施內外兼治。為了尊重中醫的用詞與脈絡,以下不修改原稿太多。新傷初期(1-2週):因為此時的筋骨脈絡損傷有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凝滯、經絡受阻等症頭,所以會先採取行氣消瘀與消腫止痛方法。貼布方面使用的是「涼性貼布」,裡頭含有冬綠油與薄荷腦,冬綠油含水楊酸鹽,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薄荷腦則可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來產生發汗來達到清熱與緩解疼痛之作用。外敷藥可使用三黃敷藥、消瘀止痛藥膏或使用痠痛貼布及水性藥布;當紅熱甚時可運用清熱較強之四黃散與清營退腫膏。如果腫痛不嚴重,或已經初步消腫者,可用舒筋活血類藥膏,如萬花油、青草膏、茴香酒等局部抹擦。新傷後期(2週後)及陳年舊傷、舊痛:這時候瘀腫都消得差不多了,瘀斑黃褐,疼痛、功能障礙逐漸好轉。一般3至5週可康復。新傷後期與舊傷、陳年疼痛較適宜以溫經行氣的方式來治療,例如使用「熱感藥布」,成分除了有冬綠油外,多半也添加了辣椒素、川烏及骨碎補,能在張貼後讓皮膚會產生溫熱感。外敷藥可使用寶珍膏、萬應膏;也可運用損傷洗方、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四肢。再次提醒一下,由於中醫的貼布與外敷藥成分相較之下複雜些,所以如果孕婦、幼兒需要使用痠痛貼布的話,會建議先詢問過醫師、藥師,也可選擇成分較單純的西藥貼布。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酸痛貼布購買與使用重點:1, 西醫的貼布適合用在急性的受傷、痠痛。舊傷、慢性疼痛效果不佳。2, 油性比較薄、黏,但比較容易過敏。水性比較厚、不粘,但比較不會過敏。3, 中醫新傷初期適合涼感貼布,新傷後期與舊傷、老疼痛適合熱感藥布。4, 一次貼一種就好,不要大面積貼,也不要一個部位一天貼超過兩次。5, 皮膚有不舒服就馬上停止,去問醫生。6, 不要貼太久,狀況好轉後就應該停止使用痠痛貼布。7, 兒童、孕婦使用前貼布前先問過醫生。8, 請買合格、合法的酸痛貼布。好痛痛代替蔡育霖醫師請大家慎選貼布,選錯沒效浪費錢小事,藥劑過量、紅腫、過敏、用到非法產品就GG惹。參考資料:1.Simon Haroutiunian, MSc, Daniel A. Drennan,MD, and Arthur G. Lipman, PharmD. Topical NSAID Therapy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Pain Medicine 2010; 11: 535–5492.K.S. Ong, DDS, PhD; P. Lirk, MD; C.H. Tan, MD, PhD; and R.A. Seymour, DDS, PhD. An Evidence-Based Update o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linical Medicine & Research 2007; Volume 5, Number 1: 19-343.承啟版中醫傷科學‧岑澤波/編著4.中醫傷骨科外用膏藥回顧,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台灣,2004;3:27-33‧江宛蓉、羅明江、周正邦、何裕鈞、莊健煜、楊哲彥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門診開藥,都會註記服藥時間與規則,但就是有病人服藥後症狀控制不佳。高血壓病人小張,雖經醫師開立降血壓藥處方,但血壓值始終不穩定,在用藥諮詢時,他告訴藥師,因工作忙碌而常忘記吃藥,突然想起來就隨手拿咖啡或茶趕緊補吃。臺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表示,常有病人忘記吃藥又隨時「補吃」,如果要補吃藥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以避免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副作用風險。舉例來說,醫囑指示四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兩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兩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什麼時候吃藥、如何吃藥也是一大重點。謝蕙霞指出,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然而,部份病人除服用西藥,也常見搭配中藥調理體質,雖然中、西藥物藥性衝突機率較低,但還是建議相隔至少兩小時以上才安全。搭配服藥的最佳夥伴是「適溫白開水」,謝蕙霞強調,牛奶、茶葉、咖啡都不適合,酒精飲品更是絕對禁止。每次服藥至少喝一百毫升以上白開水,確定藥物進入胃部,避免卡在食道造成灼傷。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食物與藥物也會出現交互作用,已服藥期間合併食用柑桔類的水果為例,柑桔類水果可能抑制部分藥物代謝,造成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提高副作用或毒性發生風險,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生命。延伸閱讀: 忘記吃藥該補吃嗎? 正確補服時間一次搞懂吃藥起紅疹只是副作用? 出現6種情況表示你對藥過敏了
-
2019-12-18 新聞.健康知識+
年過35女性跑步、重訓將引來婦科問題?婦產科醫師指出3點狂打臉
網路上有人po文指女人不適合做重訓、跑步等劇烈運動,否則將引來婦科問題,此言論遭婦科醫師打臉,醫師強調,女性不僅很適合做肌力訓練,甚至比男性更需要訓練。臉書封閉社團《紫林 無懼的啟程者》在網路上po文指,女性因內臟下行偏強,不適合再去練骨骼隨意肌來加強,還指如果不吃西藥刺激,練起來的肌肉大概不到三天就消了。而做重訓、跑步等劇烈運動的女人,尤其年過35之後,婦科問題一定排山倒海而來。這樣的言論先是被麻醉科醫師邱豑慶在其臉書《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狂嗆不要為販賣商品胡亂誤導大眾,他甚至請出愛運動又最了解女性生理的禾馨婦產科烏恩慈醫師來導正視聽,烏恩慈醫師在其臉書《烏烏醫師》指出以下3點,認為女性不僅很適合做肌力訓練,甚至比男性更需要訓練: 1) 大部分的女性會經歷懷孕產子。這九個月,體重、重心的改變我想是一生最巨大,還要對抗鬆弛素的作祟,強大的肌力是妳最好的靠山。餵奶、幫孩子洗澡、把屎把尿,每一件事都在考驗著妳。2) 所有的女性都會經歷更年期。進入這個階段後,體內的雌激素分泌大幅減少,體內骨質會加速流失,據統計骨質疏鬆至少影響了三成的停經後的女性。要怎麼確實得趁早累積好『骨本』,答案就是正確的運動,真正對於骨質有效的運動就是使身體承受額外重量的『負重運動』,也就是肌力訓練。3) 歷年統計女性平均餘命大於男性,換句話說女性接受『長照』的可能性和時間會長於男性,女生跌倒骨折的機率又高於男性。臥床、坐輪椅、日常生活需要靠人協助的機率也大幅提高。長照不如長訓,長期規律的肌力訓練才能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其實現今中高年族群,無論男女,肌少症的問題很大,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創辦人陳亮恭受《聯合報》訪問時指出,50歲以上平均每10人就有1人肌少症,80歲以上每3人就有1人。生活調整中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和飲食。運動方面,陳亮恭建議應兼顧有氧與負重運動,除慢跑、游泳、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外,還應搭配舉啞鈴、彈力帶等負重運動,以減少肌少症好發機率。
-
2019-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黑糖養生?花雕酒泡麵食療?用科學解析中藥食補究竟有沒有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坊間關於中藥食補方法有很多迷思,我不是中藥專家,碩士在美國念食品科學,博士在香港唸生物學系,博士後才學中醫。一直都是用食品的角度看中藥材。把食材當作香料還是草藥還是食品,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迷思1:進補是「治療」,還是「營養補充」?從食品科學角度看「補」,當然是缺了才需要補,如果身體不缺東西為何要補?今天講座會提到吃冬烏、紅豆等食材,補的都是營養,但是如果身體不舒服,而去吃藥膳,就不知道是補哪一種。從營養角度看「補」,中藥為什麼可補營養?這點被混淆可能是從古書《禮記》中開始討論食療,因此華人把食醫看得最重,影響了整個中華文化傳承。但我不確定中藥可以補強營養缺乏,回到生活所需六大營養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比較單純。迷思2:吃多也代表吸收得多嗎?如果中藥有毒,當然不能多吃,可是平常反過來看,我們認為它有用的時候,那個劑量就很重要,安全跟烹調都要看劑量。最常見的例子枸杞,用幾顆枸杞泡茶喝有明目功效。從科學觀點來看,因為枸杞內含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玉米黃素人類大概一天需要2毫克,理論上1~10克的枸杞就會有這樣的營養素,但是人體能吸收多少?它玉米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泡在水裡喝會有效嗎?如果把枸杞直接吃下肚,內含的維生素會直接被身體吸收嗎?人的腸子本來就不是簡單的篩網,不是東西吃下去多少就直接吸收多少,而是會篩選作選擇性的吸收。當看到含「玉米黃素」就說可以明目,沒有錯,長期吃可能有效,但你平常偶爾吃一顆,劑量沒有到就沒有用,吃開心而已。另外,常聽到紅棗可補血,補血需要的營養成分鐵質,很多植物裡都含鐵。舉例來說,椰棗成熟時,會把蔗糖轉成果糖跟葡萄糖,所以東南亞的穆斯林在齋戒期間,白天餓了一段時間,太陽落下後第一口就會吃這種很高糖分的水果。所以,每一種食物對身體好與壞,也跟背後飲食文化相關。因此要談食「補」前,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有沒有缺?否則覺得食物某些成分有效,吃下去,未必會達到個人預期的保健功效。迷思3:某些食物的效果比藥物好?當要討論「藥」,如果指的是西藥,無法對比,如果指的是中藥,像是把菊花跟甘草放進藥材是否「有效」,就需要討論。這幾年看到很多訊息讓人覺得不耐煩,像是「吃什麼有毒」?「吃哪些可以排毒」?但講不清楚「毒」是什麼,人類肝臟不是與生俱來就為身體排毒嗎?怎麼會排毒排到大腸去?大腸是排便啊,毒是不是大便?有些新聞標題會寫「吃到不好的食物,等於在慢性自殺」,這句話等於是廢話,並非這句話不好,而是看到這種新聞標題,你會想說得到什麼?還有很多名嘴達人很愛談「養生」,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不能解釋「養生」是什麼意思?迷思4:黑芝麻可以增加黑髮?常有人建議頭髮白了要多吃黑芝麻,科學上的確找得到黑芝麻成分含有「異黑色素」的物質,可惜在頭髮中有另外兩種黑色素: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決定我們長出來是黑髮還是金髮,但是「異黑色素」不會跑進毛囊變成頭髮裡的黑色素,「吃黑補黑」的概念在科學上是不可行的。迷思5:黑糖也能養生?黑糖的糖蜜裏頭有鈣質、鐵、銅等物質,如果因為想要攝取這些礦物質而吃黑糖,就要知道黑糖中這些礦物質含量很低,一天要吃到200~600公克黑糖才能攝取一天所需的鈣,但是為了補鈣,一天吃到600公克黑糖,並不合常理。有些人在意黑糖裡含有丙烯醯胺,是多慮了。食藥署公布黑糖攝食指引限量(1000 ppb)意義並不大,對業者也不公平。一條油條如果有1000 ppb丙烯醯胺,依照規定不超標,人能吃一條。2006年美國FDA做過調查美國人平均每天吃到丙烯醯胺大概是28~35微克。台灣從沒有計算研究過國人攝取量,直接採取歐盟規定,訂定1000 ppb的數值,是全世界第二個訂丙烯醯胺攝食標準的地區。美國加州建議每天每人每公斤可以吃到2微克,而美國人一天吃30幾微克,當有些人在談論「請大家注意食品安全」是對的,但是不需要用恐怖、恐嚇的方式來討論。去年討論最多的就是「吃紅肉會不會致癌」?我認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這天,除非你能夠長命百歲,甚至要等到那天癌症後,還未必能判定紅肉是不是導致癌症的原因。迷思6:花雕酒泡麵有食療效果嗎?最近花雕酒泡麵很風行,花雕酒基本上是糯米酒而已。如果想要喝糯米酒,那就不要煮麵,因為酒精會蒸發掉,但酒能夠增加香氣。這種食品,我個人認為沒有食療效果,唯一的效果是吃起來開心,那也就達到吃食物的最大目的!如果真的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可以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延伸閱讀:▶當歸、四物湯催生子宮肌瘤?研究文獻說明可能過度解讀▶煮火鍋的小鮮肉怎麼挑?▶食補,您吃對了嗎?中醫師有話要說(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08 科別.皮膚
偏方不可信 頑固乾癬治療有新解方
乾癬又稱作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因至今無可根治的特效藥,症狀徘徊不去,有患者迷思西藥久用對身體不好,卻也可能失去好的治療機會。乾癬是自體免疫疾病,病灶常見於膝蓋、手肘、頭皮或背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好發於30歲至40歲,另50至60歲也屬發作高峰期。李婉若表示,乾癬嚴重程度依病灶面積而定。一般而言,病灶面積總加起來不到一至兩個手掌,就算症狀輕微;如病灶面積逾10個手掌大,則算中重度症狀。李婉若說,其實還會評估生活質量,就算病灶面積小,卻長在指甲、頭皮或生殖器,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也算嚴重病人。無論哪種類型的乾癬,100%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需要注意的是,同樣的發炎因子可能連帶造成關節病變疼痛或眼睛結膜發炎,另也可能與心臟血管堵塞有關連性。李婉若表示,乾癬必須進行長期治療,過去傳統口服西藥有些副作用,例如可能造成肝腎功能異常,或是造成血脂上升。但近10年生物製劑的出現,算是乾癬治療的突破性發展。生物製劑是一種有藥理作用的蛋白質藥劑,可抑制過度分泌的IL17、IL23等細胞激素,以平衡免疫系統,進一步達到乾癬症狀的改善。臨床也證實,傳統治療無效的乾癬病人使用生物製劑一到三個月後,症狀控制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九成以上可獲得改善,副作用也比傳統西藥低。李婉若說,有的病人可能尋求中醫治療,相信中醫調養比西醫更為自然溫和,她指出,目前中醫的乾癬治療上,以中藥青黛製成的外用藥膏對於部分輕症病人有效,能獲得不錯改善;但若症狀較為嚴重,恐怕無法有效控制症狀。至於其他的口服中藥,因科學根據有限且不清楚治療機轉,治療基礎還不夠。她也提及,有病人擔心西醫治療會吃到類固醇,但口服類固醇是乾癬的治療禁忌之一,儘管治療效果快,但一停藥就會反撲,症狀爆發更嚴重、出現膿疱型乾癬,「臨床上除非特殊需求會短期使用,否則一般治療是不會使用的。」
-
2019-12-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避當歸抗凝血劑等恐怖組合 中國醫建立中西藥比對系統
台灣許多民眾有服用中藥、調養身體的習慣,但若同時在吃治療慢性病的西藥,最怕中西藥交互作用,反而危害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創中、西藥院內外交互作用比對系統,如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就會提醒中醫師不能開當歸等活血化瘀類中藥。衛福部健保署今舉行「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標竿學習分享會」,由12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以「垂直整合團隊運用雲端醫療主動提醒機制」為主軸,提出特色的智慧應用成果分享。其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應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開發中、西藥院內外交互作用比對系統,當中醫師開立的藥品,與患者正在服用的西藥不能同時使用時,電腦就會自動輔助發覺潛在相同藥理中、西藥物重複使用,並跳出警示視窗,提醒修改藥囑。中藥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任秘書主任、心臟介入治療科主任的張詩聖說明, 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但這些患者應避免同時服用丹參、當歸等活血化淤的中藥材,避免抑制血小板凝固,增加內出血風險。張詩聖表示,經中西藥交互作用及重複系統比對,發現藥囑修改以當歸、丹參活血化瘀類中藥占96%最多。院外中藥相同藥理重複修改處方率為35%,院內醫師開立具風險的中、西藥併用處方比率下降達28.2% ,醫師修改相同藥理重複中、西藥物醫囑率達52%。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創的中、西藥院內外交互作用比對系統,許多醫院也都各自發表運用健保雲端系統的加值創新服務內容,如恩主公醫院及國軍花蓮醫院發展重複用藥檢核提醒、台北馬偕及奇美醫院提供高齡用藥整合、台中榮總藥品不良反應資料轉換應用及術前易出血藥品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