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科別.呼吸胸腔
搜尋
補血
共找到
163
筆 文章
-
-
2020-05-06 科別.呼吸胸腔
流感併發重症恐致死 預防6方法告訴你
新聞報導:「本季流感重症近千人創五年新高!」一旦發生流感,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不可不慎!最常見為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器官衰竭等,更嚴重的話,甚至須要進入加護病房進行插管治療,尤其是高危險群(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出現嚴重重症機率高,更應該少出入公眾場所,小心謹慎面對季節流感。久病不癒,不可忽視的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若是症狀持續了兩週,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就要小心病毒是否擴散到其他呼吸器官,造成感染,引發併發症。一旦發生併發症,治療會更加棘手,且有一定的死亡率,需要特別注意。◆鼻竇炎:化膿性鼻涕、發高燒、鼻塞、頭痛。當鼻炎(鼻涕、流鼻涕、鼻塞)的症狀超過十天,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黃綠色的濃稠鼻涕、嗅覺改變,再加上三十九度的高燒,甚至頭痛的情形,多半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感染後,細菌造成二度感染的「急性鼻竇炎」了。◆支氣管炎:久咳、咳出濃黃痰、發燒、呼吸喘感冒若久久不癒,反覆咳嗽,還感覺胸骨後方有刺痛感,到底怎麼回事?當咳出的痰變得厚重、濃黃,再加上發燒、呼吸有喘鳴的現象,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照X光診斷是否為支氣管炎了。◆中耳炎:耳鳴、高燒不退、耳朵疼痛中耳炎是因為病毒從鼻腔或咽喉,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腔,造成中耳的感染。耳朵內有阻塞感,甚至出現聽不見的情況,也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還可能合併發燒、全身疲倦、頭痛等症狀。◆肺炎:高燒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痰液帶血絲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發炎,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有痰的咳嗽、胸痛。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醫生聽診,評估是否有異音來判斷,再加上胸部X光,查看是否有浸潤的現象。若確診為肺炎後,就必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情嚴重的話,就需要住院治療了。◆心肌炎:心搏過速、胸痛、心悸、昏厥、氣喘心臟肌肉受到病毒、細菌、毒素等侵犯,或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臨床症狀多變,從沒有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包含沒有原因的心跳加快、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諸如:胸痛、心悸、氣喘、發燒、心雜音等。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初期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看似輕微的感冒或腸胃炎,卻可能演變成致命性的心肌炎。防堵疾病破口,預防小秘訣告訴你當有人罹患流感時,若沒有良好的防護配套措施,病毒便會隨著感染者的活動範圍持續往外擴散,造成另一波疫情。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將病毒散播給周圍,甚至是三米之外的其他人,當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更容易造成傳染。由於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在物體表面,所以也可能透過接觸進行傳播,最常見的是手接觸到物體表面上的黏液,再觸碰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想要預防不小心被感染的情況,平時就要注意自身衛生習慣,多洗手、出入人多密閉的公共場合時,就要戴口罩,避免被傳染;當早晚溫差變化大時,就要注意穿著、充分休息,身體太累就會導致抵抗力降低,難以抵禦病毒的侵襲;均衡飲食也是老生常談,卻很少人真正做到。流行病毒預防6方法1.戴牢口罩:在密閉空間必戴,防止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2.掩住口鼻: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染。3.勤加洗手:濕洗手一分鐘,乾洗手三十秒,降低接觸傳染機率。4.不亂碰觸:雙手不碰眼口鼻,避免接觸感染。5.避免擁擠:減少去人潮擁擠的室內場所。6.良好作息:睡眠充足、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4-02 橘世代.健康橘
12節氣動一動 日日跟著做 限定貼圖免費載!
生活步驟跟著老祖先的節氣智慧走,每個季節給自己一個目標動一動身體,就能夠保持身心健康舒暢!「健康橘」社團整理健康專家達人的運動建議,打造每個節氣適合的運動貼圖,歡迎讀者加入會員後,下載第2季、第3季的節氣圖卡喔!4月 增加步數減緩身體衰退清明,是1年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也是每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是滋養肺部的好機會。此時節運動量不宜過大,緩慢漸進的散步、健走、登山步道,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建議,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每日多走1000步,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5月 抬腳提升新陳代謝時序進入立夏,是萬物生長、新陳代謝加快的季節,而氣候變化、雨季濕暖,令人心浮氣躁,透過日常固定的運動來穩定身心。飲食方面,中醫師建議多吃紅色食物,如紅豆、紅麴、蘋果等,具養心補血、提升新陳代謝的溫補食材。安全訓練肌群,可以每日進行抬腳運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科達建議,平躺在地,雙腿向上抬,腳掌往身體壓,讓小腿肚緊繃,撐10秒再讓腳掌恢復原來位置為一個循環,每天可做400個循環。6月 有腦運動帶來身心平衡晝長夜短時節,在身心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芒種、夏至節氣宣告「暑易傷氣」的季節來臨,運動出汗後,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避免飲用冰水或立即以冷水淋浴,以免中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節氣動一動 貼圖免費下載加入「橘世代會員」登入就送「節氣動一動」貼圖!一年12步驟跟著做,成功下載7月、8月、9月貼圖,還可以參加抽獎喔!立即加入>>>https://bit.ly/3aAXCJ1【熟齡精選「慢運動」↘↘↘】。「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皮膚容易乾癢且四肢冰冷?中醫師教你按摩這些穴道
Q:皮膚乾癢,按摩有效?A:近來乍暖還寒,不少人在乾冷時候容易發生皮膚乾癢情形。這類型的搔癢好發於血虛體質的人身上,因為這群人的體內血液虧虛、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冷、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時,容易生風、化燥、搔癢及脫屑情形,頸部、腰部、手肘、小腿前脛及腳踝等皮脂腺較少處尤其容易發生。血虛體質者容易發生乾癢,且容易有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毛髮乾枯易斷等情形。這群患者發生乾癢時,只在患部塗抹藥膏往往治標不治本,因此中醫經常透過藥方補血潤燥,同時也建議患者可自行按壓穴道。血海、風市、太谿有助養血止癢的穴道像是「血海」,這個穴位屬足太陰脾經,由於脾統血,因此適度按摩有助血液循環之效;「風市」屬少陽膽經穴道,適度按壓可祛風止癢;「太谿」屬足少陰腎經,適度按壓可順氣血、補陰防燥。要避免乾癢發生,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習慣要留意,像是避免以高溫水洗澡或洗澡洗太久,以免過度清除皮膚表面油脂,反倒更易出現搔癢情形;洗完澡後,可在肌膚乾燥處適度塗抹乳液,以鎖住體表水分。飲食上可適量補充海帶、白木耳等富含膠質的食物,或是核桃與黑芝麻等較油的食物,如此將多少有滋陰潤燥之效。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20-02-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重養肝!多吃2類食物膽、眼睛都幫你顧到
《黃帝內經》中寫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由此可知,春季養生應保健體內的陽氣,讓陽氣處於不間斷、持續旺盛的狀態。傳統中醫注重五行,而春季是草木繁榮、百花齊放之時節,對應五行中的「木」,而五臟中的「肝」又對應「木」,因此才會說:「春季宜養肝」。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肝臟具有藏血的功能,當失血過多或是女性經期的時候,都容易導致氣血不足,進而連帶造成肝血的不足。一旦肝血不足時,就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肝臟,導致肝臟功能受到損害,就容易出現眼睛痠澀、眼花,女性生理期發生紊亂等情形,因此,在春天的時候,除了養肝之外,補血也是養生的一大重點。 春天對應中醫五色中的「青」色,綜合而論,青色能夠促進肝氣循環與人體的代謝作用,有益於肝臟的排毒、消除身體的疲勞,還有明目、保健視神經以及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青色對應的味覺是「酸」味,春季養肝應該多吃些青色且帶有酸味的食物,包括奇異果、檸檬、番石榴、白醋、綠豆、毛豆、大黃瓜、小黃瓜、竹筍、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等,能夠照顧肝、膽及眼睛等部位。 以中醫書《本草推陳》的紀錄指出,芹菜主治肝陽頭暈、面紅目赤等症狀。從營養學中也可以知道,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與鈉、鉀等礦物質。有平肝清熱、發汗解熱以及降血壓的效果,不過因為芹菜含有高鈉,平均1根芹菜,就含有35mg的鈉,因此,高血壓患者,不宜食用過多。 而中醫藥學中指出,牡蠣入肝腎兩經,有滋陰補血、消除煩悶以及解除失眠的效果。陳潮宗表示,牡蠣富含ω-3脂肪酸、EPA及DHA,不但能降低壞的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但是生吃牡蠣容易遭受到細菌感染,因此,建議連同適量的薑、醋等調味料一同吃下肚,達到殺菌的效果。 此外,菠菜是春天當季的蔬菜,性涼味甘,富含維生素K、葉酸、草酸、蛋白質以及鐵質,有利於活絡血脈、五脈運行,針對肝氣不順所引起的胃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不過,陳潮宗提醒,盡量不要跟豆類製品一起吃,否則容易形成草酸鈣,而導致結石的發生。 春天是肝病的好發季節,酒精也被證實對肝細胞會直接造成傷害。陳潮宗強調,對於已經有慢性肝炎症狀的患者來說,飲酒是必須絕對禁止的行為與消遣,以免酒精增加肝臟的負擔。 另外,可能含有黃麴毒素的花生、豆腐乳等過期食物,也是傷害肝臟的兇手,必須特別注意;如果是發霉的生米、花生等食材,千萬不要因為節省就繼續吃,長期下來,將對肝臟造成嚴重的傷害。 雖說春天養生建議吃酸性食物,且酸性物質會讓繃緊的肌肉變得柔軟,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但若是吃太多酸度過高的食物如檸檬等,也容易傷胃,因此,建議留待飯後或是非空腹時食用,較能保護胃部。 延伸閱讀: 肝不好易疲勞? 指緣長肉刺可能也是警訊 降低脂肪肝單靠低油飲食不夠 還要加上這件事才行 排毒從斷食開始? 一次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5種常見豆子適合什麼體質?有什麼養生功效?
新一年開始,養生從飲食做起,你了解每天吃進肚裡去的食物對你身體有何影響嗎?根據中醫理論,每種食物都有其歸經屬性,簡單掌握食材的四氣和基本功效,有助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四氣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例如身體偏熱的人適當食用屬性寒涼的食物,而身體偏寒的人適當食用屬性溫熱的食物就有助平衡體質。再進一步就是多了解食物功效,就以豆類為例,紅豆補血、綠豆清熱、黑豆補腎、黃豆健脾利濕、白扁豆健脾益氣,今年起多了解自己身體需要及食材屬性,按體質需適量進食有關食材,慢慢建立強健身體。綠豆 — 性寒,具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功效。有助紓緩中暑、水腫、皮膚痕癢等症狀,適合濕熱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胃寒、便溏久瀉人士不宜服用。紅豆 — 性平,具補血和胃功效。有助紓緩集中力不夠、氣血虛弱等症狀。適合各體質人士服用。注意感冒未清者不宜多服。黃豆 — 性平,具健脾利濕功效,有助紓緩脾虛水腫、無胃口等症狀,適合各種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過量服用容易引起胃脹,痛風患者忌食。白扁豆 — 性平,具健脾益氣、消暑化濕功效,因脾虛有濕而食少腹瀉人士尤其適合,亦適合氣虛及痰濕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容易便秘人士不宜多服。黑豆 — 性平,具補腎健脾、利水下氣功效。有助紓緩因腎虛引起的腰痛、水腫、容易抽筋等症狀,適合各種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多服。圖、文/CheckCheckCin臉書
-
2019-12-28 新聞.健康知識+
養肝不用花錢買藥或補品!6種天然食物能有效護肝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句俗語,“肝不好未老先倒”,可見肝臟對於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體的代謝和解毒都需要肝臟的作用,一旦肝臟不好,人體就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導致毒素長時間沉積在身體中,自然而然各種問題就會找上來。當肝臟出現問題時,會有哪些表現症狀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感覺到疲憊,精神狀態欠佳,經常覺得眼乾眼澀。前胸後背也會出現紅痣,有體臭等問題,這些症狀都意味著肝臟發出了預警信號。此時就需要對肝功能進行調理,吃藥當然是可以進行緩解,但是是藥就有三分毒,吃藥緩解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副作用,因此對於肝臟不好的人,可以從日常的飲食進行調理,以下這些食物對護肝有著很不錯的效果。第1種、韭菜韭菜被稱之為“肝之菜”,由於韭菜屬於溫性食物,能夠起到助肝升發的作用,再加上韭菜中含有揮發精油,有助於調理肝氣,增強食慾,讓消化功能更好。第2種、枸杞枸杞對人身體健康非常有益處,不僅有補血的功效,還有護肝的作用。枸杞有著滋補性很強的功能,尤其在春季適當的吃枸杞,可以保護肝臟。第3種、紅棗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護肝的佳品,日常多吃一些紅棗可以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由於紅棗中含有某種特殊的化合物質,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從而有效保護肝臟。第4種、番茄番茄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經常吃番茄可以保護肝臟,有滋陰的功效,而且番茄的做法非常多,是餐桌上必備的食材,既美味又健康。第5種、小米人們都認為小米有養胃的功效,其實它對肝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小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而維生素B群是人體能量的儲存庫,有助於身體加速代謝,提供能量,每天喝上一碗小米粥可修復肝功能,防止脂肪肝變性。第6種、菊花茶菊花茶有養肝明目的功效,在春季一定要多喝菊花茶,可以排除體內的毒素。菊花茶可以喝蜂蜜一起搭配,不僅味道香甜,而且對於護肝的效果更佳。肝臟保護好,身體才會更健康,上述說的這些食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發揮他們的功效。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19-12-18 橘世代.健康橘
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
最近氣溫陡降,路上行人圍巾、厚外套紛紛出籠,深怕一不小心就感冒,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覺得不舒服。中醫師表示,這個時節的養生要訣在於「藏」,最好把自己「從頭到腳」包暖,適時以中藥食材「進補」,暖暖身子。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時近過年,寒意日漸明顯,一不小心寒邪之氣就會侵入身體,此時的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從頭到腳幾個重點部位務必包緊保暖。一、頭部:頭是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但是頭部卻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因此天愈冷愈要做好頭部保暖。a. 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能蓋住前額。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到室內慢慢消汗後再脫帽。b. 耳朵容易散發熱量,最好戴上耳包,或用圍巾遮住耳朵。每天早、中、晚也可搓揉耳廓5至10分鐘,讓耳朵快速回暖。二、背部:背是「陽中之陽」,若是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入侵,損耗陽氣使免疫功能下降。陳潮宗建議,冬天時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或是用熱水、熱敷墊、加熱燈等使背部有熱流通過,讓全身更舒服。三、腰部:腰是「腎之腑,喜溫惡寒」,一旦覺得冷,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受寒。平時也可雙手搓腰,搓一陣子後緊按腰眼處,溫敷一下,以收暢達氣血之效。四、腳部: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a. 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b. 每天用熱水泡腳,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暖和起來。c. 按摩「湧泉穴」和「足三里穴」,可以讓下肢溫暖並且調理脾胃,尤其湧泉穴適合怕冷、精神不振的老年人。湧泉穴位於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足三里穴則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食用薑母鴨、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等來暖身子,其中十全大補湯因有祛寒補血的中藥材,冬季時更適合用來進補。陳潮宗表示,大部份的民眾都可以食用十全大補湯,但若是有喉嚨痛、長青春痘,以及痔瘡、便秘者則避免食用,以免引起發炎反應。●十全大補湯藥材: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桂枝、黃耆。功效:補氣血: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祛寒:桂枝,怕冷的人可以多加桂枝用量。補氣:黃耆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黑糖養生?花雕酒泡麵食療?用科學解析中藥食補究竟有沒有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坊間關於中藥食補方法有很多迷思,我不是中藥專家,碩士在美國念食品科學,博士在香港唸生物學系,博士後才學中醫。一直都是用食品的角度看中藥材。把食材當作香料還是草藥還是食品,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迷思1:進補是「治療」,還是「營養補充」?從食品科學角度看「補」,當然是缺了才需要補,如果身體不缺東西為何要補?今天講座會提到吃冬烏、紅豆等食材,補的都是營養,但是如果身體不舒服,而去吃藥膳,就不知道是補哪一種。從營養角度看「補」,中藥為什麼可補營養?這點被混淆可能是從古書《禮記》中開始討論食療,因此華人把食醫看得最重,影響了整個中華文化傳承。但我不確定中藥可以補強營養缺乏,回到生活所需六大營養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比較單純。迷思2:吃多也代表吸收得多嗎?如果中藥有毒,當然不能多吃,可是平常反過來看,我們認為它有用的時候,那個劑量就很重要,安全跟烹調都要看劑量。最常見的例子枸杞,用幾顆枸杞泡茶喝有明目功效。從科學觀點來看,因為枸杞內含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玉米黃素人類大概一天需要2毫克,理論上1~10克的枸杞就會有這樣的營養素,但是人體能吸收多少?它玉米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泡在水裡喝會有效嗎?如果把枸杞直接吃下肚,內含的維生素會直接被身體吸收嗎?人的腸子本來就不是簡單的篩網,不是東西吃下去多少就直接吸收多少,而是會篩選作選擇性的吸收。當看到含「玉米黃素」就說可以明目,沒有錯,長期吃可能有效,但你平常偶爾吃一顆,劑量沒有到就沒有用,吃開心而已。另外,常聽到紅棗可補血,補血需要的營養成分鐵質,很多植物裡都含鐵。舉例來說,椰棗成熟時,會把蔗糖轉成果糖跟葡萄糖,所以東南亞的穆斯林在齋戒期間,白天餓了一段時間,太陽落下後第一口就會吃這種很高糖分的水果。所以,每一種食物對身體好與壞,也跟背後飲食文化相關。因此要談食「補」前,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有沒有缺?否則覺得食物某些成分有效,吃下去,未必會達到個人預期的保健功效。迷思3:某些食物的效果比藥物好?當要討論「藥」,如果指的是西藥,無法對比,如果指的是中藥,像是把菊花跟甘草放進藥材是否「有效」,就需要討論。這幾年看到很多訊息讓人覺得不耐煩,像是「吃什麼有毒」?「吃哪些可以排毒」?但講不清楚「毒」是什麼,人類肝臟不是與生俱來就為身體排毒嗎?怎麼會排毒排到大腸去?大腸是排便啊,毒是不是大便?有些新聞標題會寫「吃到不好的食物,等於在慢性自殺」,這句話等於是廢話,並非這句話不好,而是看到這種新聞標題,你會想說得到什麼?還有很多名嘴達人很愛談「養生」,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不能解釋「養生」是什麼意思?迷思4:黑芝麻可以增加黑髮?常有人建議頭髮白了要多吃黑芝麻,科學上的確找得到黑芝麻成分含有「異黑色素」的物質,可惜在頭髮中有另外兩種黑色素: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決定我們長出來是黑髮還是金髮,但是「異黑色素」不會跑進毛囊變成頭髮裡的黑色素,「吃黑補黑」的概念在科學上是不可行的。迷思5:黑糖也能養生?黑糖的糖蜜裏頭有鈣質、鐵、銅等物質,如果因為想要攝取這些礦物質而吃黑糖,就要知道黑糖中這些礦物質含量很低,一天要吃到200~600公克黑糖才能攝取一天所需的鈣,但是為了補鈣,一天吃到600公克黑糖,並不合常理。有些人在意黑糖裡含有丙烯醯胺,是多慮了。食藥署公布黑糖攝食指引限量(1000 ppb)意義並不大,對業者也不公平。一條油條如果有1000 ppb丙烯醯胺,依照規定不超標,人能吃一條。2006年美國FDA做過調查美國人平均每天吃到丙烯醯胺大概是28~35微克。台灣從沒有計算研究過國人攝取量,直接採取歐盟規定,訂定1000 ppb的數值,是全世界第二個訂丙烯醯胺攝食標準的地區。美國加州建議每天每人每公斤可以吃到2微克,而美國人一天吃30幾微克,當有些人在談論「請大家注意食品安全」是對的,但是不需要用恐怖、恐嚇的方式來討論。去年討論最多的就是「吃紅肉會不會致癌」?我認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這天,除非你能夠長命百歲,甚至要等到那天癌症後,還未必能判定紅肉是不是導致癌症的原因。迷思6:花雕酒泡麵有食療效果嗎?最近花雕酒泡麵很風行,花雕酒基本上是糯米酒而已。如果想要喝糯米酒,那就不要煮麵,因為酒精會蒸發掉,但酒能夠增加香氣。這種食品,我個人認為沒有食療效果,唯一的效果是吃起來開心,那也就達到吃食物的最大目的!如果真的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可以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延伸閱讀:▶當歸、四物湯催生子宮肌瘤?研究文獻說明可能過度解讀▶煮火鍋的小鮮肉怎麼挑?▶食補,您吃對了嗎?中醫師有話要說(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04 養生.聰明飲食
卵磷脂高出雞蛋3倍!專家揭小小一顆鵪鶉蛋有多營養
鵪鶉蛋有著「卵中佳品」的美譽因而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鵪鶉蛋真如此神奇嗎?鵪鶉蛋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常吃鵪鶉蛋對身體有哪些好處?鵪鶉蛋含有哪些營養成分?雖然鵪鶉蛋體積小,但鵪鶉蛋的營養價值超過了雞蛋。據現代研究,鵪鶉蛋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相同重量的鵪鶉蛋和雞蛋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雖基本相同,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鵪鶉蛋所含的蛋白質比雞蛋高百分之三十,含鐵量比雞蛋高接近一半,B群維生素含量多於雞蛋,特別是維生素B2的含量是雞蛋的兩倍,而膽固醇含量卻比雞蛋低,尤為突出的是它的卵磷脂含量比雞蛋高三到四倍,還含有成分較高的賴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常吃鵪鶉蛋對身體有哪些好處?鵪鶉蛋與鵪鶉肉一樣,歷來都是食物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鵪鶉蛋甘、平、無毒,入心、肝、肺、胃、腎經,具有補血、養神、健腎、益肺、降血壓等功效。對於肺病、胃病、糖尿病、心臟病、神經衰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小兒疳積、支氣管哮喘、腎炎浮腫、神經衰弱、代謝障礙、肝炎、腦膜炎等疾病均有較好的輔助療效,對營養不良、發育不全、身體虛弱、孕婦產前及產後出現的貧血等都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所以,鵪鶉蛋對身體的益處多多,每天可適量攝入。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是以食用雞蛋為主,不過對於不同人群還是應該區別對待的。比如六歲以下的幼兒,可以選擇吃鵪鶉蛋,每天三到四個為宜,因為同樣重量的鵪鶉蛋中鋅和硒的含量會比雞蛋高一些,有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重,用眼比較多,可以選擇吃雞蛋,每天兩個左右,雞蛋中維生素A含量高,對視力發育有利。此外,筆者建議鵪鶉蛋最好以蒸或煮的方式吃最好,消化吸收率基本上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作者簡介:藥師方健,大陸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原文取自《搜狐網》
-
2019-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豬肝補血效果好卻被說很毒?營養師教安全吃豬肝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豬肝是解毒器官,所以本身也會聚集毒素,最好一點都不要吃,現如今,很多權威的機構都已經禁食豬肝了。而當老百姓們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就可能會很害怕,甚至會再也不吃豬肝了。但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卻有不同的意見,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豬肝是否能吃,要怎麼吃才會更健康。首先要給大家強調一下,雖然豬肝是解毒器官,但只要肝臟是健康的,就能把毒素排出去,因此並不會聚集太多的毒素。當然啦,這也需要看參照對象,畢竟肝臟是處理毒素的地方,所以相對於其他器官來說,肝臟的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確實會稍微多一點。至於很多權威機構禁食豬肝,這也確實是事實。比如芬蘭食品安全局、美國優生優育基金會等等,都建議妊娠女性少吃或者不吃肝臟。而豬肝作為最常見的肝臟之一,自然很多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它。但這些國家的權威機構能代表全世界嗎?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告訴大家,當然是不可以的。在日本和中國等國家,都沒有相關的規定。而中國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婦幼平衡膳食寶塔》,反而建議每週吃1~2次動物血或畜禽肝臟。之所以中國會推薦吃,是因為豬肝是補充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優質選擇。而之所以有些國外權威機構禁食豬肝,往往是害怕大家沒有去合理的進食豬肝,可能就會對健康造成傷害。一般來說,吃豬肝最需要擔心的問題,是維生素A過量。此外,如果食用過多的豬肝,也可能會攝入較多的重金屬和藥物殘留,對健康不利。所以說,吃豬肝沒問題,但一定要限制食用量:寶寶可以放心吃,但每週不要超過2次,每次不超過20g。孕婦也能放心吃,而且可以稍微多吃一點,建議每週食用75~85克的豬肝。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有些人處於貧血狀態時,就會大量吃豬肝,甚至每一頓都吃,這是大錯特錯的。依然存在維生素A、重金屬和藥物攝入過量的風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類人比較適合一周吃1-2次豬肝,但總量最好不要超過100克。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1-30 養生.聰明飲食
想要品嘗最鮮美的原味!台灣一年四季最該吃哪些水果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譽,水果種類豐富,一年四季皆可品嘗到鮮甜可口的水果,但是季節轉換快,你是否也常常在選購水果時,擔心是否是當季水果而苦惱呢?據農業易遊網報導,台灣水果依季節分成春、夏、秋、冬與全年產期的類型,一起享受這些水果帶來的幸福、健康、新鮮的好滋味吧!春季水果(3-5月)梅子:風味以清酸稱絕,滿口生津而別有風味。西瓜:香甜多汁,被稱為「夏季瓜果之王」,傳統中醫認為西瓜味甘、性寒,助於解暑、止渴、開胃、利尿等。李子: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B12等營養成份芒果:早在明朝,李時珍便將芒果稱為「果中極品」,有止暈、行氣、消食等功效。另外,芒果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也有助於抗氧化及美膚。枇杷:枇杷果肉酸甜適中且柔軟多汁,除了鮮食之外還可製成加工品如果膏、果露,釀酒等,以及非常知名的枇杷膏。草莓:草莓擁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公克有60毫克,是蘋果的7-10倍;果肉內富含果膠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荔枝:每年春末夏初時期,最好吃的其中一項水果就是荔枝,玉荷包的價錢常常是新聞的焦點。夏季水果(6-8月)紅龍果:火龍果果實含花青素、鈣、磷、鐵等礦物質、維他命群、植物性蛋白及高量水溶性膳食纖維。糖分以葡萄糖為主,幾乎沒有果糖和蔗糖,這種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適合運動後食用。桃子:台灣水蜜桃有平地及高山之分,因栽種區域不同產生不同口感,水蜜桃味甘、性溫,且富含蛋白質、鈣、磷、鐵和維生素B、C。梨子:梨子的含水量達89%,是優質的天然飲料,內含有大量果糖,可迅速被人體吸收,水梨大部份的纖維都在果皮上,連皮一起食用可得到較多完整的纖維化合物。葡萄:葡萄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B1、B2、C、P、胡蘿蔔素、蛋白質、氨基酸及鈣、鉀、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其總抗氧化力在水果中獨占鰲頭;另外,葡萄含有大量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體吸收,迅速轉化為熱量,幫助恢復體力、消除疲勞,但糖尿病患者應忌食,一般人食用完畢則應盡快漱口、刷牙,否則容易造成齲齒。酪梨:酪梨是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最營養的水果,雖然沒有水果的甜味,但是視為建康的水果。其中脂肪高達8.3%~22.8%,這些脂肪的主要成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所以有利於血脂肪的控制。酪梨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鉀鎂等礦物質,兼具一般水果的營養價值。龍眼:龍眼營養豐富,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包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C、E、K、鉀、磷、鈣、鐵、鋅等,具安神定志、補血益脾、降脂護心、健腦抗衰等益處。但因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只能淺嚐;腎臟病忌鉀者應少量品嘗;有上火發炎徵兆、消化不良者及孕婦則不宜食用。其它還有:百香果、西瓜、李子、芒果、荔枝秋季水果(9-11月)文旦柚:文旦柚也稱為柚子,諧音「佑子」具吉祥含意。文旦柚熱量很低,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P、胡蘿蔔素,以及鈣、鉀、磷、鐵等微量元素,可健胃、化痰、美容養顏、幫助消化、降低膽固醇。柿子:柿子不僅美麗,還富含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C、碘及各種礦物質等,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可補充養分、潤肺生津、幫助消化,對缺碘所引起的甲狀腺腫大也有幫助。洛神:洛神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酮素、β胡蘿蔔素、酚類化合物等,能抗氧化、助消化、降血壓、消暑降火、養顏美容。腸胃不適者建議不要空腹飲用,體虛氣弱、腎功能欠佳的人需適量,血壓偏低者、生理期間的女性及孕婦則不宜食用。其它還有:紅龍果、百香果、芒果、梨子、酪梨冬季水果(12-2月)金棗:新鮮的金柑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金黃色,大約如大拇指,可連皮帶肉吃是最大的特色,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柑橘:柑橘由內至外都具有營養及經濟價值,果肉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礦物質等。番茄:番茄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是茄紅素,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而且不會因烹煮而被減損,甚至會因為細胞壁被破壞而釋出更多茄紅素。正因如此,番茄是少數鮮食和熟食皆宜的食材。蜜棗:棗子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B1及B2,尤其維生素C,是西瓜的5倍,水梨的9倍,蘋果的20倍,堪稱為「維生素C果」。臺灣的產地集中在南部,以高雄、臺南和屏東為主。其它還有:柳丁、柿子、草莓全年盛產水果:木瓜:木瓜富含維生素B1與B2、維生素A、維生素C、木瓜酵素及多種礦物質,可預防感冒、幫助消化,對產後婦女來說,也有促進乳汁分泌的功用。紅肉木瓜含大量的β胡蘿蔔素,算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延緩衰老。鳳梨:鳳梨果實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B、C,有機酸、氨基酸、胡蘿蔔素、膳食纖維,以及鐵、鎂、鉀、鈉、鈣、磷等。鳳梨中的酵素能解油膩、助消化、降血壓,適合飯後食用。但不宜吃太多,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出現腹瀉、嘔吐、頭痛、全身發癢等症狀。蓮霧:蓮霧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鈣、鎂、硼、錳、鐵、銅、鋅、鉬等微量元素,屬於微鹼性水果,可調節人胃腸的酸鹼度。蓮霧富含水分、清涼解渴。釋迦:釋迦內含豐富維生素C、蛋白質、鐵、鉀、鈣、磷等,助於調節血壓、促進腸胃蠕動。對於未患有糖尿病,牙齒不好且高血壓的長者來說,釋迦是良好的營養補充食物。水果產季月曆
-
2019-11-26 新聞.健康知識+
「糖」真的是敵人嗎?營養師教你分辨好糖、壞糖
天氣冷颼颼的,在戶外活動或行走時,總想來一杯溫溫的含糖飲料,讓整個身體都暖和起來,更有活力。因為糖可以刺激身體分泌腦內啡、血清促進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使人感覺舒適、鎮定;但是,吃過量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糖的種類這麼多,吃哪一種比較健康?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多多少少都含糖,在許多研究中,糖被視為大敵,不僅會造成肥胖、蛀牙、加速老化、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攝取過量還會造成糖上癮,甚至增加癌症風險。不過,糖也非萬惡之首。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黃守邦表示,糖也有分「好糖」和「壞糖」,是以代謝後是否會提供熱量外的額外影響去作定義。壞糖:果糖就是「壞糖」的代表,高果糖糖漿由玉米中提煉,是種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混合糖漿,會增加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也會影響瘦素和飢餓素的濃度,且會出現高尿酸、脂肪肝的症狀,導致肥胖和新陳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目前市售的食品中,使用高果糖糖漿的食物很多,因此在可以選擇用糖的情況下,應避免選擇添加高果糖糖漿的食物,減少過量攝取的機會。好糖:冰糖、砂糖、黑糖等蔗糖類,則是另一類常見的糖,相較於果糖,蔗糖類直接形成三酸甘油酯和體脂肪的機會較低。大家較為熟知的是白砂糖,常用於一般料理中增添風味,適量的糖甚至可取代味精;冰糖也常用於烹調食物,煮肉類、海鮮有提味效果,且常用於燉煮甜品;而黑糖的特殊風味,可用來製作甜點,就像黑糖糕是許多人喜愛的糕點。這種褐色砂糖含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具補血、破瘀等功效,特別適合於產婦、兒童及貧血者使用,冷冷冬天來杯黑糖薑茶,暖心又暖胃。但是,黃守邦也提醒,即便是好糖,過量了也會變壞糖。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糖分的攝取量,為每日總熱量攝取量的10%或以下。舉例來說,若以每天消耗2000卡路里來換算,每天的糖分攝取量便不應超過50克,以坊間販售的飲品來說,一杯全糖飲料,很可能就超過一天的建議攝取量。減糖之外,也要試著看懂營養標示,了解食物中所含糖量及含糖的種類,且最好是由天然食物中,像水果、奶製品等天然的含糖食物,去調味取代糖的添加,食物的真原味不但較天然,也才能吃進多元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糖友控好血糖就夠了? 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少吃血糖還是很高? 2種錯糖尿病友最常犯
共
6
頁